学术投稿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685
  • 国内刊号:41-1192/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9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36-45
  • 全年订价:10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年7期文献
  • HLA-B27 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3种HLA-B27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适用性.方法: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PCR-SSP和流式细胞仪方法同时检测128份待检标本HLA-B27.结果:淋巴细胞毒试验、PCR-SSP和流式细胞仪方法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0.468、0.975、0.917、0.759;1.000、0.988、0.979、1.000:0.978、1.000、1.000、0.988.PCR-SSP和流式细胞仪方法敏感度显著性高于淋巴细胞毒试验,两两比较P<0.01;阴性预测价值优于淋巴细胞毒试验,两两比较P<0.05.结论:PCR-SSP和流式细胞仪方法均优于淋巴细胞毒试验,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

    作者:朱美玲;罗伟琼;邹翠贤;饶美琼;彭爱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TNF-α、sICAM-1与嗜肺军团菌感染的关系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因子TNF-α和黏附分子sICAM-1在嗜肺军团菌(LP)感染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NF-α和sICAM-1与L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LP感染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NF-α、sICAM-1的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LP感染者血清中TNF-α、sICAM-1均表现出急性期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急性期>恢复期,P<0.05;TNF-α与sICAM-1的改变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LP感染者血清中TNF-α、sICAM-1含量出现表达异常,对临床病情发展进行预测、判断治疗效果、帮助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吉莲;王桂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肾脏疾病患者血清Cystatin C测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对肾脏损害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NP特种蛋白分析仪分别测定20例正常人和81例肾病患者血清Cystatin C浓度,同时采用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S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血清Cystatin C与Scr和Ccr相比较.结果:肾病患者Cystatin C水平随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逐渐升高.Ccr>80 ml/min的肾病患者有55%显示Cystatin C异常.Ccr与Cystatin C、SCr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Ccr与Cystatin C、SCr均有强的相关性,以Ccr与Cystatin C的相关性为密切(r=-0.76),呈显著负相关,与SCr方向一致(r=0.68).结论:Cystatin C比Scr更能够反应肾脏滤过功能的损害.可替代内生肌酐清除率作为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作者:马雪平;郝钦芳;杨晓莉;王贝晗;张小丽;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保健品中铅

    目的:建立保健品中铅的微波消解和原子吸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MARS-Xpress微波消化仪和HNO3+H2O2消化体系,根据不同类型保健品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消解程序快速彻底消化样品,采用AA-240Z原子吸收仪建立分析方法.结果:铅含量在0.00~50.0 μg/L范围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本法检出限为1.7 μg/L,相对标准偏差2.4%~4.5%,加标回收率在89.2%~106.4%之间.结论:该方法实现了保健品铅测定的快速化,准确化,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海产食品中甲基汞的研究

    目的: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海产食品中甲基汞的方法.方法:样品以氯化钠盐析,盐酸浸提苯萃取的方法,分离样品中的甲基汞.以海产品为基质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水平为0.15 μg/g.结果:本方法相对标准偏差8.0%,检出限为0.01 μg/ml,回收率在75.7%~82.4%之间.结论:本方法测定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日常海产食品中甲基汞的测定.

    作者:柯华;刘巧;郑申西;陈柯星;林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淫羊藿苷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淫羊藿苷的方法.方法:样品用30%乙醇提取,经0.22 μm滤膜过滤,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入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实验对佳波长、柱温、流动相的比例进行选择,获得理想的分离效果,方法低检出浓度为0.1 μg/ml;方法线性范围为0.1 μg/ml~0.8 mg/ml;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1.6%;相对标准偏差<10%.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精密度好,适合于保健食品中淫羊藿苷的测定.

    作者:王岙;杨明远;刘万山;张冠英;白梅;张丽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硫代乙酰胺为基准测定空气样品中硫化物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空气样品中硫化物含量的一种方法.方法:以硫代乙酰胺为基准与混合显色剂(DPD与FeCl3溶液混合)反应,于670 nm波长,1 cm比色皿比色.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 μg/ml,回收率为92.7%~102.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重现性好.在0~0.5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作者:张志新;马长利;孟祥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组织中的钒

    目的:糖尿病大鼠经钒化合物治疗后,大鼠内脏各器官中钒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经钒化合物治疗后的糖尿病大鼠体内各种组织中的钒含量.结果:钒化合物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肺、脾脏和胰腺钒的残留量相对较高,而大脑、肝脏和心脏等器官钒残留量相对较少.结论:本实验筛选出了适合于大鼠组织的消化条件和方法.

    作者:张玲;冀海伟;夏作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咖黄敏片中胆红素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氨咖黄敏片中胆红素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选用Agilent C18分析柱,甲醇-氯仿-1%磷酸溶液(80:1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49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结果:胆红素的线性范围为0.008~0.083 μg(r=1.000),平均回收率100.2%.结论:方法准确,回收率好.

    作者:梁云霞;李杰滨;谭秀敏;谭博;赵悦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荞麦不同组成部分中金属元素含量及分析

    目的:测定荞麦不同组成部分茎、叶、花中金属元素(铜、铁、锌、钙、锶、硒、锰、铅、砷、汞、镉)的含量.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荞麦茎中铜、铁、锌、锶、硒、锰、砷、镉均高于叶和花;荞麦叶中钙、铅、汞明显高于茎和花.结论:荞麦茎、叶、花中铅含量较高均超过国家标准;砷、镉、汞无超标现象.

    作者:刘清;王敏群;孙丽枫;王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在线测定饮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在线测定饮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美国LACHATQC8500型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在佳的测试条件下,对水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进行方法学试验.结果:在0.01~0.4 mg/L范围内,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达到0.9999;方法低检出限为0.01 mg/L,和经典的方法比较可以提高灵敏度5倍;方法的回收率为100%~107%,精密度RSD为1.0%~3.0%.结论:利用流动注射仪进行水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可以实现全程自动化,其中自动化封闭式萃取可以降低氯仿对分析工作者的职业危害.此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适用于检测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含量.

    作者:苏占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组织匀浆法测定青蒿素初探

    目的:建立组织均浆法测定青蒿中青蒿素的方法.方法:青蒿药用成分多为胞内产物,提取时有效成分从胞内释放.通过高速匀浆破坏细胞,使待测成份更加充分地溶解在提取液中,将冷浸提取法中的每24小时更换一次溶剂改为以13 500 r/min高速匀浆3 min,然后用溶剂洗至无色.结果:用原法和该法对青蒿叶末中的青蒿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测定,方法的选择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9~0.9997.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在1.08%~1.54%之间,回收率为98.5%~103.7%,该方法的检出限0.52 μg/ml.结论:该方法不但提取较完全,而且可以大大节省检测时间,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秦宗会;谢朝怀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系物和脂肪酮

    目的:探讨CP-Sil 5CB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丙酮、丁酮和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有毒物质.方法:活性炭管吸附采样,用二硫化碳解吸后,解吸液经CP-Sil 5CB毛细管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丙酮、丁酮、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在CP-Sil 5CB毛细管柱上分离良好,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在0.99以上,相对标准偏差1.98%~4.36%,样品加标回收率90.0%~105.8%.结论:CP-Sil 5CB毛细管色谱柱能一次性分离丙酮、丁酮、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可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该7种物质的测定.

    作者:徐明敏;陈波;陈武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血液中铅

    目的:改进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血液中铅的方法.方法:使用Triton X-100为血液稀释剂,Mg(NO3)2为基体改进剂,通过优化仪器测定条件,直接进样测定血液中铅.结果:血铅浓度为0~100 μg/L时,方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0,检出限为1.13 μg/L,回收率为97.2%~110%,RSD为1.8%~3.2%.结论:方法简便,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结果准确,适用于测定血液中铅.

    作者:高全成;李亚峰;马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片剂和注射液中的甲硝唑

    目的:建立了片剂和注射液中甲硝唑含量测定的新方法.方法:利用甲硝唑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形成黄色配合物的新指示反应,采用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样品中的甲硝唑含量.结果:选定了佳测量条件,回收率在98.0%~102.5%之间,方法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测定结果与药典法基本一致.

    作者:陈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测定低含量毒鼠强

    目的:探讨特殊样品中低含量毒鼠强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氯仿提取、浓缩后,以气相色谱仪使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结果:实验能达到的低检测限为0.1 ng毒鼠强,回收率在92%~100%.结论:该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快速、准确,是测定中毒样品中低含量毒鼠强的一种好的方法.

    作者:汪勇;曾云康;涂小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产品中烷烃类、芳烃类污染物

    目的:对使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产品中烷烃类、芳烃类污染物的方法进行验证,并检测三类样品.方法:通过氢氧化钠-乙醇皂化处理,用正已烷萃取,用石油醚溶解,测量萃取物荧光强度值进行定量.结果:测得标准油在0.00~12.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9,检出限为0.2 mg/kg,平均回收率90.2%,RSD 5.4%.结论:本法准确度、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操作稳定性好.

    作者:薛强;钮伟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铅的佳酸度条件选择

    目的: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铅的酸度介质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选择出适宜的盐酸介质条件.方法:通过在不同的盐酸介质条件下对铅的标样进行测定.结果:酸度对铅测定的荧光强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合适的酸度范围下进行铅的测定,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结论:以2.0%盐酸作载流,在1.6%~2.5%的较宽的盐酸浓度范围内,测定铅能提高荧光强度,且获得5%以内的相对标准偏差.

    作者:麦洁梅;成晓玲;张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酚试剂法测定不同场所空气中甲醛的方法探讨

    目的:建议调整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法(GBZ/T160.54-2004.6).方法:通过与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法(GB/T18204.26-2000第一法)比较,并进行酚试剂用量、生成嗪反应时间、温度对显色反应影响等相关试验.结果:两法的线性范围、曲线斜率、氧化剂用量一致,反应温度差异、溶液酸度及酚试剂用量分别呈7与8倍关系.调整GBZ/T160.54-2004.6法的酚试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并在室温下显色,曲线斜率无差异.结论: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法(GBZ/T160.54-2004.6),经调整后不但节省实验成本,且操作简便,效果较好.

    作者:管敏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武汉市市政供水系统中总有机碳测定的应用

    目的:总有机碳(TOC)相对于化学耗氧量(COD)能更全面的反应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且TOC测定操作更简单,数据更准确.方法:分别测定水体的TOC和COD,通过回归方程计算COD的理论值,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测定结果.结果:水体中的总有机碳和化学耗氧量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7以上,且化学耗氧量的理论值与实测值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TOC代替COD提供了实践依据,总有机碳的测定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作者:胡迅;徐顺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铅基体改进剂的优化选择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有效消除干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铅的方法.方法:分别以5%抗坏血酸、2%磷酸二氢铵、1.2%磷酸二氢铵+0.5%硝酸镁作为基体改进剂,进行样品分析.结果:以5%抗坏血酸作为基体改进剂,得到较好效果.结论:5%抗坏血酸可以有效扣除背景对测定的干扰.

    作者:丁宇;周睿;劳宝法;江菊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鼠肾组织中Cu、Fe、Zn、Ca、Mg

    目的:利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鼠肾组织中Cu、Fe、Zn、Ca、Mg.方法:样品用HNO3-KClO4低温湿法消化,用LaCl3消除P对Ca的干扰.结果:共测定了6组34个不同代表性的样品,测定Cu、Fe、Zn、Ca、Mg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75%~7.8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1.44%~108.18%之间.结论: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操作步骤简便.

    作者:万正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汽油使用工作场所空气中MTBE的检测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汽油作业场所空气中甲基叔丁基醚的检测方法.方法:用活性碳管采样,二硫化碳解吸,HP-1(100 m ×0.25 mm ×0.5 μm)的毛细管柱分离甲基叔丁基醚后检测.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 000 μg/ml,其相关系数r=0.9999;MTBE的检出限为3 μg/ml.每100 mg活性碳的穿透容量大于7.2 mg,MTBE在活性碳管里贮存稳定,解吸效率均在95%以上,采样效率大于99.5%.结论:此方法的指标达到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规范要求,适用于汽油使用工作场所空气中甲基叔丁基醚的的检测.

    作者:张念华;于村;沈向红;俞莎;汤鋆;应英;宋国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柱后衍生法测定婴幼儿食品中的叶酸

    目的:检测婴儿食品中叶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选用含12%乙腈+88%0.05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H=3.5)作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经ODS C-18反相色谱柱分离,柱温设为40 ℃,以0.5%过二硫酸钾溶液为衍生剂,流速为0.3 ml/min,反应温度为60 ℃,使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定量,激发波长为365 nm,发射波长为450 nm,外标法测定叶酸含量.结果:本法测定线性范围能达到40~500 μg/L,相关系数为0.9992,低定量检测限为28.72 μg/L,平均回收率能达到86.6%~96.0%,相对标准偏差为1.5%.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灵敏,满足日常分析要求.

    作者:刘莉治;罗晓燕;周洪伟;林玉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研究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1)存在情况.方法:76株临床分离菌株采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qacE△1-sul1基因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 Ⅰ 1).结果:抗菌药物敏感率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35.52%、头孢哌酮/舒巴坦(SCF)57.89%、头孢他啶(CAZ)31.57%、头孢吡肟(FEP)34.21%、亚胺培南(IPM)33.39%、阿米卡星(AK)36.84%、环丙沙星(CIP)23.68%.76株鲍曼不动杆菌检测qacE△1-sul Ⅰ基因阳性62株(81.58%),int Ⅰ 1基因阳性64株(84.21%).qacE△1-sul Ⅰ基因和int Ⅰ 1基因具有相关性.结论:烧伤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有非常高的耐药率,并且qacE△1-sul1基因携带率较高,这和qacE△1-sul1基因与Ⅰ类整合酶基因整合在一起有关.

    作者:许小敏;毛联钢;金春光;虞江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杭州市大气PM2.5中的碳氮氢和重金属

    目的:探讨杭州市区大气PM2.5中重金属和碳氮氢的污染状况.方法:用中流量气溶胶采样器在市区采集了大气样品,以燃烧法和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别检测了PM2.5中碳氮氢和重金属的组成.结果:在杭州市中心和市区东北部大气PM2.5中,N、C、H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3.9~14.7、30.3~30.8、7.9~8.9μg/m3.全市PM2.5中N、C、H的年平均质量含量分别为12.8%、27.8%、8.1%.IN/ON、OH/IH的年平均值分别为2.2~3.5、3.5~3.6.在市中心,IN的四季平均含量为8.0%~9.5%,IH为1.9%~2.1%,ON为3.6%~5.7%,OH为5.9%~8.7%.在城区东北部,IN的四季平均含量为7.8%~8.1%,IH为1.8%~1.9%,ON为3.0%~5.4%,OH为4.3%~7.5%.PM2.5中11种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中Zn、Pb、Cu、Mn的含量在0.1‰以上,Cr、Ni、Se、Mo、Cd、Sb的含量在0.01‰~0.1‰之间,Ag的含量低,在0.01‰以下.这11种元素在PM2.5中的年平均质量含量为17‰~20‰.结论:碳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氮、氢分别主要以无机氮和有机氢的形式存在.Zn、Pb、Cu、Mn是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

    作者:滕卫林;刘刚;杨忠乔;刘卫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GC-MS法测定肉中雌激素残留量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GC-MS法测定肉中雌二醇、戊酸雌二醇、炔雌醚、苯甲酸雌二醇残留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萃取、离心,提取液经二氯甲烷反萃取、浓缩至干,残留物经交联葡聚糖LH-20柱净化后作TMS化反应,用GC-MS的SIM方法测定.结果:4种组分分离良好,并得到浓度与峰面积成正比的工作曲线,相关系数r>0.997;其变异系数CV≤1.2%(n=6),低检出限≤20 ng/g,回收率范围为84.6%~92.4%.结论:该法具有灵敏、准确、精密、无杂质干扰等优点.

    作者:林奕芝;司徒潮满;刘奋;梁伟;戴京晶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合肥市屠宰生猪主要微生物学指标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合肥市定点屠宰场生猪屠宰加工产品的卫生质量以及加工生产的卫生状况.方法:应用国标法对5个定点生猪屠宰场500份生猪胴体体表样品及200份胴体肉样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沙门菌的检测.结果:生猪胴体肉样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总超标率达46%和22.5%;生猪胴体体表样品和肉样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24.2%和17%;大肠菌群和沙门菌之间呈现正相关.结论:合肥市生猪胴体的卫生质量急需提高,屠宰生产加工水平亟待改善,在肉品生产过程中重视大肠菌群的控制则有利于降低沙门菌的污染程度,实施宰前管理和宰前检验是保证病健隔离分宰,减轻对加工环境和产品污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郁;焦新安;魏建忠;王桂军;李春芬;张吉贵;黄金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气质联用仪技术体外评价硫酸铜解毒杀虫单的研究

    目的:评价和优化硫酸铜解毒杀虫单的条件.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作为分析手段,研究硫酸铜的浓度、pH值等因素对杀虫单甲醇溶液的浓度影响.结果:当反应体系的pH值为1~3、硫酸铜与杀虫单摩尔浓度之比为1∶1时,能明显降低杀虫单的甲醇溶液中目标组分和毒性离子的浓度.结论:该法能直接客观反映整个反应体系中有毒物质杀虫单及其裂解产物沙蚕毒素、二巯基沙蚕毒的量及其离子碎片的强度,同时能消除仪器噪音、毒性物质代谢和转化,以及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为采用硫酸铜解毒生物体内杀虫单中毒提供辩证的理论、事实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魏锋;蒋志华;彭云;邹汉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涉水产品中丙烯腈单体残留量检测方法探讨

    目的:建立完善涉水产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检测方法.方法:对文献方法中的顶空和气相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和改进.结果:改进后的方法可有效排除多种干扰,方法灵敏度较高,检出限达0.2 mg/kg,线性相关系数>0.999,相对标准偏差(RSD,n=6)<5%,加标回收率在97%~105%之间.结论:改进后的方法更适合于以丙烯腈共聚塑料为原料的涉水产品中微量丙烯腈的检测.

    作者:许瑛华;罗振奎;钟秀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一起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分型研究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变形杆菌进行分析.方法:对本地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常规鉴定后,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析,观察引起食物中毒的菌型是否为同一菌株引起.结果:此次食物中毒共分离到6株奇异变形杆菌,其中4株肛拭子中分离,2株剩余食品中分离,除一株从肛拭子分离的外,其余5株的PFGE型别相同.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的爆发为同一株奇异变形杆菌引起,PFGE可以作为食物中毒中对细菌进行鉴定的分析技术.

    作者:陈辉;俞慕华;黄锐敏;刘楚云;鞠长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9种食品中乙酰磺胺酸钾、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适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9种不同类型食品中常用甜味剂乙酰磺胺酸钾、糖精钠和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的分析方法.方法:不同类型样品应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用Inertsil ODS-C18反相柱分离,HPLC-486UV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乙酸磺胺酸钾、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在各种样品中的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89.6%,92.4%,90.2%,88.8%,其精密度分别为4.56%,0.0015%,1.32%,2.86%,小检出限在取样量为10.0 g时,分别为0.00012,0.0002,0.0001,0.0004 mg/g.结论:本方法能满足9种食品中乙酰磺胺酸钾、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同时分析测定要求.

    作者:李惠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10种水溶性维生素

    目的:建立水溶性维生素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方法:直接用乙腈∶水∶甲酸(15∶85∶0.1,v/v/v)为流动相进行反相液相色谱分离,用电喷雾正离子源进行离子化,选择反应监测方式(SRM)对这10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母离子及子离子进行监测,三级四极质谱测定.结果:该方法抗干扰能力强,方法重现性好,RSD为0.6%~2.4%,回收率97.9%~104.7%,相关系数0.9967~0.9998,检出限0.1~0.8 ng/L.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测定各种样品中的水溶性维生素.

    作者:王一红;冯家力;潘振球;李帮锐;李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油脂中叔丁基对苯二酚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食用油脂中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用乙腈提取食用油脂中TBHQ和BHA后,以反相C18柱为分离柱,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光度检测器,于激发波长290 nm,发射波长330 nm定量检测.结果:溶剂、TBHQ和BHA可基线分离,TBHQ和BHA的线性范围均为0.2~8.0 mg/L(r>0.999).低检测限:TBHQ、BHA为1.0 mg/kg.平均回收率范围:TBHQ为95.2%~115.4%,BHA为87.0%~96.5%.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7.8%以下.结论:本法准确、可靠、简便,检测限低,适用于食用油脂中TBHQ和BHA的同时分析测定.

    作者:陈毓芳;奚星林;李宪华;李荀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食品及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食品及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方法:食品中提取的脂肪或油脂样品直接甲酯化,于SP-2560(100 m ×0.25 mm×0.2 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进行分离,并经FID检测器检测.通过标准品保留时间、脂肪酸甲酯的链等长值定性(ECL)及顺反式脂肪酸甲酯出峰规律进行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计算反式脂肪酸在油脂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该方法可使顺反式脂肪酸甲酯得到有效分离,从而进行准确定量.结论:此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适用于食品营养标签的测定.

    作者:韩丽;黄杰;倪昕路;王敏;郭德华;樊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浙江省海产品中共平面多氯联苯污染研究

    目的:研究浙江省海产品中共平面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方法:海产品经冷冻干燥后,加入同位素内标,经玻璃柱萃取,再经凝胶色谱、酸碱硅胶柱和氧化铝柱净化,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磁质谱联用同位素内标法测定海产品中的共平面多氯联苯残留.结果:淡菜、小黄鱼组织中的共平面多氯联苯浓度范围分别为0.31 pg/g干重(PCB-169)~134.38 pg/g干重(PCB-118)和1.18 pg/g干重(PCB-169)~1 335.49 pg/g干重(PCB-118).毒性当量分别为0.38~0.92 pg/g干重和1.04~2.07 pg/g干重(WHO-TEQ-98).结论:淡菜、小黄鱼体内共平面多氯联苯各单体均被检出,检出浓度低于欧盟制定的限量标准(1.0 pg WHO-TEQ/g).

    作者:沈海涛;韩见龙;宋国良;于村;俞莎;应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谷胱甘肽含量的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保健食品中谷胱甘肽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ymmetry(R) C18柱分离;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钠和辛烷磺酸钠混合溶液∶乙腈=96∶4;流速1.00 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0 nm.结果:本方法检出限为0.125 μg/ml,加标回收率在97.2%~103.0%之间,RSD在1.27%~3.17%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保健食品中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

    作者:王爱月;解魁;李发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实时定量PCR分析健康人外周血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

    目的: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健康人外周血线粒体DNA 4 977 bp的缺失情况.方法:收集27例年龄在17~44岁的健康人外周血,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对每个样品同时检测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的量和无4 977 bp缺失的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27例健康人外周血样品中,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的阳性率为70.37%(19/27);19例有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的样品,其扩增产物的CT值在第35个循环到第39个循环之间;无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的扩增产物的CT值在第15个循环到第21个循环之间;不同年龄组间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和无线粒体DNA4 977 bp缺失的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文中超过2/3的健康人外周血含有线粒体DNA 4 977 bp的缺失;在有该缺失的样品中大约每106~107拷贝中携带有一个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随年龄的增长外周血中线粒体DNA 4 977 bp的缺失未显示出累积现象.

    作者:陈晓培;王平;赵阳辉;韩林;王喜爱;吕玉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利用IRS-PCR技术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多态性

    目的:利用IRS-PCR技术分析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多态性,以期进行更加行之有效的院内感染监控.方法:收集重症监护病房中引起院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和铜绿假单胞菌10株;利用IRS-PCR方法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明显同源性,与质控菌株显著不同;同病房不同来源铜绿假单胞菌则呈现不同型别多态性特征.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短期内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暴发流行;利用IRS-PCR技术进行细菌多态性分析快速、准确、可靠,而且可用于不同菌种,是用于流行病学监测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杨芹;应春妹;杨海慧;汪雅萍;张灏旻;于嘉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蔬菜、水果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蔬菜、水果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浓缩,进气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方法12种有机磷农药的线性范围为0.5~10 μg/ml,相关系数0.9990以上,平均回收率为80.5%~116.4%,相对标准偏差(RSD)<15%,检出限为0.002~0.01 mg/kg.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精密度高,适用于蔬菜、水果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作者:金雁;姚家彪;付海滨;潘伟;耿庆华;马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浙江省台州市区中央空调冷却水军团菌污染调查分析

    目的:初步了解台州市区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污染状况和血清型别,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台州市区25家公共场所集中式中央空调冷却塔水30份,经酸处理,以GVPC、BCYE、血平板进行菌落筛选,并应用生化反应、PCR鉴定,后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30份冷却塔水军团菌检出率达56.67%(17/30),其中酒店、办公楼、医院、商场的阳性率分别为68.75%、50.00%、42.86%、33.33%.17份水样中分离到25株军团菌,嗜肺军团菌占80.00%(20/25),博杰曼军团菌占20.00%(5/25),血清型别多样化,但以LP1为主,同一份水样同时检出2个或3个型别的占总检出水样的41.18%(7/17).结论:台州市区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水中军团菌污染严重,血清型别多样化,对人群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作者:裘丹红;郑官增;沈伟伟;林海江;朱水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SYBR Green Ⅰ实时PCR检测甲肝病毒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SYBR Green Ⅰ实时PCR方法检测甲肝病毒.方法:对SYBR Green Ⅰ实时PCR检测甲肝病毒方法的反应条件、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同时与传统RT-PCR方法进行灵敏度比较,提高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并用该方法对甲肝病毒毒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1~6型)毒株、贝类水产品标本进行检测.结果:SYBR Green Ⅰ实时PCR与传统RT-PCR检测甲肝病毒方法的灵敏度无明显区别,但检测时间缩短了1/2.该方法能特异检测出甲肝病毒,不能扩增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1~6型)毒株,对农贸市场40份贝类水产品进行甲肝病毒核酸检测,检出3份.结论:建立的SYBR Green Ⅰ实时PCR方法用于甲肝病毒检测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可用于甲肝的病原学监测.

    作者:朱兆奎;张曦;滕峥;邵俊杰;赵百慧;卢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慈溪市城乡自备井水质微生物污染调查

    目的:了解慈溪市各乡镇自备水井卫生状况与水质微生物污染情况,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甲副伤寒等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介水传播.方法:对19个乡镇的水井的使用权、位置、介水疾病发生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抽取井水水样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肠道致病菌检测.结果:共调查检测了1 716口水井的1 716份水样,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70.1%,其中细菌总数合格率69.8%、大肠菌群合格率为76.5%、4口水井中检出甲副伤寒沙门菌、8.5%的水井存在被粪便污染的可能;公用井与私有井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水井合格率与周围有无污染源有关并随距污染源由近到远逐渐升高;45.0%的乡镇井水合格率不到平均值.结论:保护水资源,加强城乡自备水井卫生管理,改善水井周围卫生环境,远离污染源,方能消除甲副伤寒等介水传染性疾病.

    作者:吴建根;岑迪;马旭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天津市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天津市大学生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并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集体生活、卫生习惯及皮肤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对1 240名天津市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进行调查,同时针对其卫生习惯、面部疾患、宿舍分布、皮肤类型等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天津市在校大学生总感染率为37.66%,男生感染率为38.19%(215/563人),女生感染率37.22%(252/677);面部有痤疮、毛囊炎等皮肤疾患者感染率为47.89%,明显高于皮肤正常者16.87%;单纯毛囊蠕形螨、单纯皮脂蠕形螨与混合感染同时存在,以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蠕形螨的感染有明显的宿舍聚集性.结论:在天津市大学生中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以毛囊蠕形螨为主.蠕形螨感染是痤疮、毛囊炎的发病因素之一,同一宿舍可能增加蠕形螨的传播机会.

    作者:邸宝华;李昕;李春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福建闽江细菌种类及分布的调查

    目的:了解福建闽江江水细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采集闽江不同水域的水样,经增菌培养、细菌分离,进行细菌学鉴定.结果:从闽江中分离出细菌320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189株(59.1%),弧菌科细菌41株(12.8%),非发酵菌35株(10.9%),革兰阳性杆菌29株(9.1%),革兰阳性球菌26株(8.1%).结论:闽江细菌种类多、分布广泛,此项调查对于该水域细菌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善桥;虞积耀;姜涛;王大鹏;王强;邵佩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黔南州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中残留二氧化硫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南州2004~2006年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所生产加工的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方法:GB/T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结果:2004年合格率为45.8%;2005年合格率为74.6%;2006年合格率为85.1%.结论:说明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使用添加亚硫酸盐量过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经整顿后2006年有所提高,但形势仍然不够乐观.

    作者:陈晓;黎进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2004~2006年深圳南山区副溶血性弧菌菌群菌型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研究深圳南山区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菌群菌型分布及耐药性.方法:细菌分离方法按GB/T4789-2003的常规方法进行,用K-B法测定细菌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在248株副溶血性弧菌中,O3菌群135株,占54.4%;O1菌群42株,占16.9%;不定群有41株,占16.5%.血清型别中,K6型125株,占50.4%;K25型35株,占14.1%;耐药性试验,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庆大霉素3种抗生素100%敏感,对氨卞西林、头孢噻吩、头孢西丁耐药性占83.9%以上.结论:2004~2006年深圳南山区副溶血性弧菌以O3群K6型为主,占50.4%;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庆大霉素是首选的抗生素.

    作者:黄锐敏;陈辉;袁月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2004~2006年万州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万州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改进消毒工作,提高消毒效果和质量.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2004~2006年全区医疗机构的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医疗用品、空气等进行监测.结果:2004~2006年样品合格率依次为82.1%、84.1%、87.5%;区级医疗机构合格率为94.7%,乡镇卫生院为86.6%,个体诊所为77.1%.结论:万州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需加强对空气、医护人员手的消毒监测工作,特别是对个体诊所更应该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

    作者:赵娜;张洪琼;丁建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健康人群绿脓杆菌带菌状况分析

    目的:调查健康人群绿脓杆菌带菌状况.方法:对建湖3个乡镇的流脑免疫水平监测人群,采集双份咽拭子样本,通过现场接种和增菌后接种,同时检测脑膜炎奈瑟氏菌和绿脓杆菌.结果:在监测人群364人中共检出53株绿脓杆菌,健康人群带菌率为14.56%,15岁以上年龄组带菌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的带菌率(χ2=159.56,P<0.01).结论:健康人群咽部可携带绿脓杆菌.

    作者:吴巨飞;邵荣标;毕诚;王海燕;郑春早;王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兰州市2006年市售面粉中溴酸钾的调查

    目的:了解兰州市2006年市售面粉中溴酸钾的使用情况,并提出建议.方法:对面粉用GB/T20188-2006《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市售面粉共计92份,溴酸钾检测合格数89份,合格率为96.74%.结论:市售面粉中仍有个别产品添加溴酸钾,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该加强监督监测.

    作者:陈煦;张絜青;刘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效果不佳的原因探讨

    高压蒸汽灭菌是微生物实验常用的灭菌方式,定期监测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是微生物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培养皿洗涤晾干后先用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再在烘箱中烘干,冷却后即可用于微生物实验.这个过程高压蒸汽灭菌是确保检测质量的关键,而烘烤也可起到辅助灭菌的作用.

    作者:刘胜国;余裕娟;罗艺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尿碘检测条件的研究

    食盐补碘可以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等疾病,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然而食盐中碘含量过低不能有效抑制甲状腺肿[1],如碘过量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如碘致甲亢[2~4]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5].尿碘监测可以有效评价身体的补碘状况,尿碘检测的准确性对地方病防治以及指导人们科学补碘具有重要意义.尿碘检测通常使用的方法为卫生部颁布的《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07-1999).针对该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科技工作者对该方法进行了修订[6].为进一步提高尿碘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试验在以往科研积累的基础上,探讨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实验条件,使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有显著提高.

    作者:覃东立;战培荣;孙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不同洗脱液对白色念珠菌活菌计数的影响

    杀菌试验是评价消毒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杀菌试验中活菌计数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同洗脱液对载体定量杀菌试验中的白色念珠菌活菌计数有较大影响.为此我们采用布片作染菌载体对3种洗脱液在载体活菌计数中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观察,现报告结果如下.

    作者:张立山;王建红;杜淑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检测食(饮)品大肠菌群纸片法与发酵法的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为了用纸片法检测食饮品中大肠菌群,掌握其正确操作方法,以便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我们于2006年5~10月对纸片法检测食品中大肠菌群进行了研究,对所需培养时间、结果判定标准、影响因素、纸片法与发酵法平行检测食品标本中大肠菌群结果的符合率进行试验分析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阚方琦;马乐好;王方木;薛彦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低温碱溶解试样测定毛发中的氟

    毛发作为痕量元素分析之用的一种人体组织,是很容易得到.据Matuura报导毛发中氟的含量一般在14.0~30.0 mg/kg.现在已有大量文献讨论把毛发用于法庭科学,诊断疾病,以及评定营养状况[1].目前国内对分解毛发测定氟化物的前处理,多用碱高温灰化[2],这种样品处理方法,操作比较繁琐,测定中待测组分很易损失.采用低温,提高碱的浓度来破坏毛发中的角蛋白,使氟化物在有保护性的介质中释放出来,然后用电极法测定其含量[3].

    作者:翟丽屏;叶平;黄居梅;刘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测定发铅

    血铅的测定方法有很多,有双硫腙比色法[1],微分电位溶出法[2]等,本文选用国产化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仪进行了DPSA法对发铅测定的探讨,样品消化简单,方法重现性好,可测出微克级的铅,便于推广使用.

    作者:孙世义;焦永涛;齐新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生活饮用水中游离余氯测定方法的改进

    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以防通过饮用水传播疾病.目前由于含氯消毒剂经济、可靠、使用方便,所以目前国内使用含氯消毒剂是主流消毒方法.但氯能与水中有机物质反应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如三氯甲烷、氯乙酸等副产物.因而游离余氯的测定是水质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其现场的测定方法为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但此法对于pH>7的水样现场操作中较麻烦.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改变显色剂中的盐酸浓度,在现场使用方便,结果可靠.

    作者:张家树;张大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志贺菌菌型调查及耐药谱R质粒检测

    目的:本文报道了1986~2005年度滕州市志贺菌型、耐菌谱、耐药性R质粒转移检测情况.方法:从6862例腹泻病人中检出志贺菌812株.结果:阳性率11.83%,分属于A、B、C、D 4个群28个血清型,其中以B群为主,481株占59.24%,C群次之156株占19.21%,A群103株占12.68%,D群72株占8.87%.812株志贺菌80%以上呈敏感和中度敏感,其耐药率均在21.67%~95.19%.检测200株志贺菌R质粒接合转移率为52.00%,以B、C群转移率高于A、D群.结论:检测表明,福氏志贺菌仍是我市流行的主要菌群,而细菌耐药性绝大多数为R质粒介导.

    作者:黄长敏;徐文杰;李艳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新疆奎屯垦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奎屯垦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方法:采集奎屯垦区十个农牧团场204个连队自来水水样,根据2001年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进行检测.结果:204份水样中pH合格率低为50.5%,其次依次为:细菌总数合格率79.4%,氟化物合格率为81.9%.结论:奎屯垦区生活饮用水仍需加强改进和监督检测.

    作者:洪桂霞;方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东莞口岸首次检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O6

    目的:检测进口水产品中是否污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方法:按照GB/T4789.6-2003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验进行.结果:从进口冻贝肉中检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O6,并对该菌的形态及生化等特性进行研究.结论:东莞口岸首次检出该菌,该批冻贝肉被彻底销毁,消除了疫病隐患,确保了卫生安全.

    作者:林涛;刘真真;杨雪娇;冯小军;黄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北京市昌平区人群布鲁氏菌病调查研究

    目的:加强人畜共患病的监测与预防,通过调查昌平区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状况,探讨昌平区布鲁氏菌病防治对策.方法:依照《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16885-1997)内容,制定监测方法与评价方法.结果:对昌平区572名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检查率为48.72%,以个体养殖户的检查率较低(36.05%),本次共检测出2例血清学阳性病例,阳性率为0.35%.结论:加强昌平区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并与畜检部门协作是防治人畜共患布鲁氏菌病的主要措施.

    作者:邢卫东;徐志鑫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广西2002~2006年化妆品卫生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广西市场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对不同来源的化妆品进行卫生质量检测分析,为制订有效的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来源的1 524份化妆品,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测定了化妆品中的菌落总数、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铅、砷、汞等卫生指标.结果:2002~2006年共检测1 524份化妆品,平均合格率为94.16%,其中香水类合格率高(100%)、祛斑类合格率低(78.54%).结论:祛斑类、美白类化妆品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要科学地选用祛斑和美白等特殊功效化妆品.

    作者:沈莹;方志峰;梁玉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汕头出口化妆品微生物检测结果与分析

    目的:了解辖区内出口化妆品的卫生质量,防止不合格化妆品出口.同时通过对化妆品不合格原因分析,指导企业改善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卫生质量.方法:按GB7918-87《化妆品卫生标准》进行微生物检测,按《化妆品卫生规范》进行检测结果合格评定,通过对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探讨产品不合格原因.结果:共检测化妆品1 189份,检出不合格样品41份,不合格率为3.40%.不合格原因为细菌总数超标(41份),或同时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超标(19份),或同时检出粪大肠菌群(2份),但未检出致病菌.结论:拟从汕头口岸出口的化妆品卫生质量总体是好的,只有少部分受污染.产品不合格原因主要是原料不洁或生产储存过程卫生控制不良.因此,应重视对化妆品原料卫生把关,加强对化妆品的生产和储藏过程的卫生控制.

    作者:马少玲;陈冠武;许如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十堰市2000~2006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十堰市2000~2006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及分布状况.方法:用增菌、培养、分离、血清学、API生化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平均检出率为11.87%,乳制品和冷饮均未检出致病菌,其次是熟肉制品检出率低,为2.35%,猪肉制品检出率高,为22.22%;2002年检出率低,为3.26%,2004年检出率高,为20.00%;市乳品公司生产的45份样品均未检出病原菌,其次是餐饮业检出率低,为7.69%,农贸市场检出率高,为15.31%;7年共检出病原菌64株,沙门菌检出率高,5.75%,空肠弯曲菌均未检出,其次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为2.04%;检出菌构成比沙门菌占48.4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占26.56%,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占17.19%,副溶血性弧菌占7.81%,空肠弯曲菌0.00%.结论:我市食品中不同程度受到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O157为我市新发病原菌,尤以生畜禽肉、蔬菜沙拉、非发酵豆制品污染严重.

    作者:郑向梅;王建平;高景枝;李玉芳;崔龙;董芳;王滨;谢茂慧;陈红霞;胡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陕西省2002~2006年食品中铅污染监测分析

    目的:为了解陕西省食品中铅污染状况与趋势,明确可能的污染源,对各种食品中铅污染量监测进行分析.方法:依据卫生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计划》进行样品采集与处理,采用GB/T5009.12-2003《食品中铅的测定-GAAS法》检验.结果:2002~2006年共监测13类1617份食品中的铅含量,检出率100%;平均超标率7.98%;铅污染严重的食品主要是蔬菜类、肉类和水果类,且蔬菜中的铅污染呈回升;其它食品中铅污染呈下降趋势.结论:铅污染普遍存在,不同种类的食品污染程度不同,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

    作者:王辛;王宇敏;梁晓聪;乔海鸥;王江;徐向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泌尿生殖道感染解脲支原体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支原体专用培养试剂盒对358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药敏检测表明解脲支原体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螺旋霉素、壮观霉素的耐药性大于72%.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治疗时宜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提示:在进行治疗前做支原体药敏试验很有必要.

    作者:郭瑞林;苏冰;王晓华;任忠良;张晓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奶制品霉菌和酵母计数检验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目的:评定奶制品霉菌和酵母计数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日常检验数据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本室奶制品霉菌和酵母计数检验结果以对数值的平均数表示时,logx=log(x)±0.017.结论:利用日常检验数据评定奶制品霉菌和酵母计数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可行的.

    作者:许如苏;马少玲;陈冠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

    目的:检测超市奶类和肉类制品中沙门菌的污染情况,初步评价检测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增菌后,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ELISA法、国标法对超市的奶类和肉类制品中的沙门菌进行平行检测,并对其灵敏性和特异性、符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测320份奶类制品和肉制品,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ELISA法、国标法阳性样品数分别为23份、26份、20份,其阳性率分别为7.2%、8.1%、6.3%.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99%,与国标法的符合率达99.1%.ELIS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98%,与国标法符合率98.1%.ELISA法与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的符合率为99.1%.157份奶类制品,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ELISA法、国标法检测阳性样品数分别为6、6及5份,阳性率分别为3.8%、3.8%和3.2%,有2份检测结果不一致.163份肉类制品,阳性样品分别为17、20、15份,阳性率分别为10.4%、12.3%和9.2%,有5份肉食品检测结果不一致.结论: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ELISA法和国标法对超市的奶类和肉类制品中的沙门菌进行平行检测,符合率高.利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ELISA法,可以快速、方便地对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进行批量初筛,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别培养特异性好,更适合食品沙门菌的分离与初筛检测.

    作者:田素娟;徐海燕;王战争;黄树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曲霉感染实验诊断的研究进展

    曲霉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真菌,在免疫抑制患者中是仅次于白念株菌的重要致病真菌.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主要发生在免疫受损人群,如急性白血病、骨髓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化疗等患者.其中烟曲霉是引起免疫抑制患者严重深部曲霉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其次还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等[1].

    作者:金欣;陈建魁;黄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研究进展

    李斯特菌属(listeria)现在有2个群7个种,分别是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LM)(亦称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伊氏李斯特菌(L.ivanovii)(亦称绵羊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L.innocua)(亦称无害李斯特菌)、韦氏李斯特菌(L.welshimei)、塞氏李斯特菌(L.seeligeri)、格氏李斯特菌(L.grayi)和莫氏李斯特菌(L.murrayi).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是引起动物和人类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伊氏李斯特菌对动物也有致病性.

    作者:朱献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铝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相关食品安全问题研究进展

    1 铝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1 铝的神经系统毒性文献提到[1,2]早在1972年Alfrey等报道了与铝有关的透析性脑病.检测发现,脑皮质和血清中铝明显高于正常人,Crapper[3]和King SW [4]认为这是透析液含铝和口服铝剂所致.

    作者:陈建军;杨双喜;杨庆荣;施方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环境水样中表面活性剂的光度分析进展

    表面活性剂由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憎水基两部分组成,是能够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通常将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四种.

    作者:虞精明;谢勤美;吴爱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腹泻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小儿腹泻病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细菌性腹泻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毒引起的腹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韩悦;安淑一;王作虪;郭军巧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单克隆抗体在农药残留免疫分析中的研究及应用

    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人数高达10余万人,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人民健康.我国已加入WTO,绿色食品的标准要与国际接轨,所以对水果、蔬菜、食品及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作者:张文元;杨亚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水中痕量铁分析进展

    铁是地壳中第四丰富的元素,存在于各种岩石和土壤中.它作为负责O2和电子转移蛋白质活性中心,以及氧化酶、还原酶及水解酶等金属酶的活性中心,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有机体必需微营养素,但它在海洋中仅以痕量水平(<1 nmol/kg)存在[1].

    作者:张秋菊;崔世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富阳市农村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富阳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与杭州相邻.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雨水充足,常年降雨量150 ml,大部分集中在4~9月份,自然灾害频繁,洪水连年不休[1].富阳市农村食用新鲜海产品的人群不断扩增,此菌引发的卫生问题也显得更为重要.根据这一情况于1997~2006年对农村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污染现状、中毒原因、临床表现、季节性分布、菌型动态、食物中毒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建荣;何连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测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抗体

    浙江省曾经是血吸虫病流行区.长兴县虽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但随着市场经济开放,来自和往返血吸虫病疫区人员务工和流动频繁,以及县部分乡镇仍有残存钉螺,因此流行隐患依然存在.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流动监测点实施方案》要求,于2006年在做好常住居民病情监测基础上,开展了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工作.

    作者:李苏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甘州区2006年城区中小学生体检HBsAg调查报告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调查,全国有10%的人为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每年新发病人数约50万人,约占全国传染病发病总人数的1/4,传播广泛,危害极大.乙肝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病毒性乙型肝炎,近年来,国家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范畴.为了了解城区中小学生HBV感染情况,为防治病毒性乙型肝炎提供依据,2006年春秋两季,对城区中小学生进行了体检,同时进行了病毒性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现将调查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学锋;薛剑春;王菊花;王永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皋兰县饮食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况分析

    1 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皋兰县2003~2006年从事饮食、食品加工、食品销售的从业人员.

    作者:顾彩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发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目的:报告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在流行病学、临床学调查基础上开展了实验室细菌分离和病原学鉴定.结果:从食物中毒患者和有关厨师、服务人员粪便中和吃剩的相关烤鸡、卤鸡爪中均检出肠炎沙门菌,其抗原模式为O9∶g∶m,符合该菌血清学特征.结论:这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携带者在食品烹调制作和手接触而污染食品引发的典型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据此,今后要十分严格地实施食品卫生关键控制点管理(HACCP).

    作者:王琳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理化盲样匐镉含量测定的体会

    在计量认证工作的现场评审时,盲样的测定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合格则不能通过评审验收.本文就2006年1月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盲样中镉含量的测定,对如何正确使用盲样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陈丽杰;李惠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布鲁氏菌病快速诊断金标试剂盒稳定性研究

    目的:观察布鲁氏菌病快速诊断金标试剂盒(DIGFA)的稳定性.方法:将DIGFA试剂盒分别保存于室温和4 ℃,定期测定其敏感性、特异性、精密性和灵敏度,根据检测结果评价布鲁氏菌病快速诊断金标试剂盒的稳定性.结果:DIGFA试剂盒保存在室温下,0、1和2个月,其敏感性、特异性、精密性和灵敏度保持不变,3个月,敏感性和灵敏度分别下降,4个月试剂盒失效;保存在4 ℃环境下,0、1、2、3、4、5和6个月,其敏感性、特异性、精密性和灵敏度保持不变.结论:DIGFA试剂盒在4 ℃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存于4 ℃环境中试剂盒有效期至少半年.

    作者:朱明东;洪林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越橘提取物复合维生素A对改善视疲劳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越橘提取物复合维生素A对改善视疲劳的作用.方法:选择视力易疲劳的受试者120名,分为试食组和安慰组,每组60人,试食组口服越橘提取物复合维生素A每日2次,每次1粒,对照组口服颜色、性状与越橘提取物复合维生素A胶囊相同的安慰剂,食用量同试食组,试验期限为30 d.然后进行下列检查:常规观察、安全性检查、眼部症状检查、观察眼部自觉症状、眼科常规检查、明视持久度测定、视力检查.结果:30 d后试食组视疲劳明显减轻,双眼明视持久度平均提高13.23%±10.34%,总有效率51.9%,对照组明视持久度平均提高1.39%±4.74%,总有效率5.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研究表明越橘提取物复合维生素A能有效缓解人体视疲劳.

    作者:周淡宜;王茵;徐水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一种生物实验室环境消毒装置杀菌效果的实验观察

    目的:评价一种自制的甲醛自动喷雾消毒装置用于生物实验室环境消毒时杀菌性能的可靠性.方法:采用物表消毒试验与空气消毒试验,进行模拟现场试验与现场试验研究,检测甲醛自动消毒装置消毒效果.结果:在物表模拟现场消毒试验中,当施药量为1 515 mg/m3甲醛时,甲醛消毒装置消毒作用3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与白色念珠菌(ATCC10231)杀灭指数均大于3.00.在施药量相同条件下,使用市售雾化器喷雾,消毒作用30 min,对白色念珠菌(ATCC10231)杀灭指数不能达到均大于3.00的要求.在现场消毒试验中,当施药量为1 500 mg/m3甲醛时,消毒作用30 min,对实验室内空气自然菌杀灭指数大于1.00;甲醛消毒装置消毒作用60 min,对实验室内物表自然菌杀灭指数大于1.00.结论:自制的甲醛消毒装置消毒性能可靠,可保证消毒效果的有效性.

    作者:江永忠;彭长华;彭明军;郑立国;张险峰;袁方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一种净手消毒剂对手的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以氯羟二苯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净手消毒液对手的消毒效果.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1.5和2.1.2.6的要求,进行了中和剂的选择试验,并随机抽取30名志愿受试者进行手的消毒现场试验.结果:用含10 g/L Na2S2O3+5 g/L卵磷脂+2.5%吐温80的PBS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该净手消毒剂原液的残留作用,且中和剂和中和产物对试验菌及培养基均无不良影响.经30人次手的消毒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用该消毒剂消毒处理后,可使志愿受试者手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达到1.29.结论:该净手消毒剂对手上的自然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作者:张濛;廖兴广;薄玉霞;王歆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一种聚维酮碘消毒液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目的:为了解某含聚维酮碘消毒液反复使用对哺乳动物的毒性,采用动物试验法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分别进行了急性经口毒性(LD50)、一次破损皮肤刺激、多次完整皮肤刺激、眼刺激试验、多次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微核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该聚维酮碘消毒液对NIH小鼠和SD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5 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级;对新西兰家兔的多次完整皮肤刺激、一次破损皮肤刺激、眼刺激均属无刺激性;多次阴道粘膜刺激平均积分为2.0,属于极轻刺激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未发现该受试样品对体细胞有诱变作用;亚急性毒性试验,一般生理体征未见异常,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无异常,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该消毒液属实际无毒,亚急性毒性评价无异常改变,对家兔阴道黏膜有极轻度刺激性.

    作者:杨美玲;张紫虹;胡永成;李志;谢晋卿;杨国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关于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的鉴定

    近几年来,报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的比较多,撰文介绍侵袭性大肠埃希菌鉴定方法的也比较多.可以说明这一类细菌正在受到更密切的关注.

    作者:何晓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