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p53基因单链构象多态性变化与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银染技术,对47例河南林县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进行比较。结果:p53基因第5~8外显子出现异常电泳条带者20例(42.6%);生存期大于5 a组与生存期小于5 a组,p53基因单链构象多态性变化发生率分别为32.1%(9/28)和57.9(11/19),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071,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p53基因第5~8外显子单链构象多态性变化与患者生存期无明显相关关系。
作者:阎明;曹巍;常扶保;章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盐酸氟桂利嗪片在健康人体中的药物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以哈尔滨北方制药厂生产的盐酸氟桂利嗪片为参比制剂,河南省濮阳市第二制药厂研制的盐酸氟桂利嗪片为受试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8名志愿者单剂量交叉口服50 mg盐酸氟桂利嗪片后不同时刻的血药浓度。结果:2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其AUC分别为(1 686±216)μg·h·L-1和(1 755±151)μg·L-1;Cmax分别为(172±14)μg·L-1和(165±15)μg·L-1;Tmax分别为(3.27±O.19)h和(3.32±0.22)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7±7.7)%。结论:2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乔海灵;张莉蓉;张启堂;刘凤芝;郜娜;马统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阿曲库铵静脉复合诱导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8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用咪唑安定0.2mg/kg,芬太尼10μg/kg,依托咪酯0.2 mg/kg,阿曲库铵0.15 mg/kg静脉诱导,用漂浮导管技术监测诱导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28例患者静脉诱导前后对比,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心脏指数,心每搏指数,体循环阻力,肺循环阻力,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阿曲库铵静脉复合诱导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诱导过程平稳,血液动力学稳定。
作者:王胜利;冉菊红;阴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脐血流阻力指标(S/D、PI、RI)在正常与高危妊娠中的变化及其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住院的正常与高危产妇共计110例,均于产前1周内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统计相关临床资料。结果:高危妊娠时脐血流阻力指数较正常时明显升高,各组中S/D值超过警戒值(2.20)及危险值(2.66)者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较S/D值正常者显著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脐血流阻力指数是一种简便、无创、有效的围产期监测手段,以S/D值2.20为警戒线;S/D值2.66为危险线可能更有助于胎儿缺氧的早期诊断,确保围产儿安全。
作者:杨炜敏;张曦;崔世红;杨佩兰;孙雁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β-受体)抗体对小儿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免疫印转法检测了30例病毒性心肌炎(VMC),14例扩张型心肌病(DCM),22例先天性心脏病(CHD),10例风湿性心脏病(RHD)患儿和25例正常对照组(NC)血浆抗β-受体抗体水平。结果:VMC和DCM患几中抗β-受体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HD、RHD和NC组(P<0.01)。抗β-受体抗体诊断VMC和DCM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8%。结论:小儿心脏病的鉴别诊断中抗β-受体抗体的测定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小儿VMC和DCM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作者:栾斌;徐灵敏;李玉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河南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ApoE表型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317例健康人的ApoE基因型,按标准酶法和免疫学方法测定血脂和载脂蛋白。结果:研究对象的ε2,ε3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68、0.869和0.063,与中国其他地区汉族人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携带ε4等位基因的个体具有较高的TC及LDL-C水平。通过人种间比较发现ε4等位基因频率在白种人群中较高。结论:黄种人群ε4等位基因频率较白种人低;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血中胆固醇水平。
作者:崔景斌;王淑娟;王俊萍;郭宏昌;宋茂启;赵卫星;鄢文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APAAP-ELISA)法对2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抑郁症患者组CD4下降(40.02%±2.16%),CD8增高(29.64%±4.27%),CD4/CD8比例降低(1.34±0.26),与健康对照组(CD4:48.02%±5.27%,CD8:24.42%±3.10%.CD4/CD8:1.96±0.2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辅助性T细胞处于抑制状态,而抑制性T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作者:陈品;洪丽;赵燕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梗死前7 d内有心绞痛发作组(I组,缺血预适应组),共103例;无心绞痛发作组(Ⅱ组,非缺血预适应组),共67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心肌梗死面积及病死率等。结果:I组梗死面积显著小于Ⅱ组,其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Ⅱ组,P均<0.05。结论:缺血预适应可在近期对心肌产生预适应保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并发症发笙率及病死率。
作者:李锦秀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用0.1mol/L枸橼酸缓冲液溶解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以60mg/kg给予大鼠腹腔注射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24只成功的模型分为糖尿病组(n=12);糖尿病治疗组(n=12),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kg·d)口服。另选8只为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枸橼酸缓冲液。各组不应用降糖药。观察第4周,8周24h尿蛋白定量、平均动脉收缩压、第8周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重/体重、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原癌基因蛋白c-Fos的表达,并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测定其表达的灰度值。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含量4周,8周(24.37±7.83)mg,(27.76±8.62)mg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31.02±9.32)mg,(36.10±12.26)mg(P<0.05);平均动脉收缩压治疗组(114.33±7.63)mmHg(1 mmHg=0.133 kPa),(120.00±7.46)mmHg显著低于糖尿病组(132.33±8.52)mmHg,(139.6±9.67)mmHg(P<0.01);AngⅡ含量治疗组(184.82±61)ng/L明显低于糖尿病组(283.61±78.06)ng/L(P<0.01);Scr、BUN含量治疗组(75.4±27.1)μmol/L,(9.87±2.97)mmol/L,显著低于糖尿病组(160.75±35.56)μmol/L,(15.29±4.78)mmol/L(P<0.05,P<0.01);肾重/体重治疗组(9.66±1.78)g/kg明显低于糖尿病组(11.60±1.26)g/kg(P<0.05);TGF-β1和c-Fos在治疗组肾组织的表达范围和强度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其灰度值糖尿病组为(106.48±11.24,80.62±10.06),治疗组为(136.95±16.39,107.48±6.74),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延缓实验大鼠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作者:吴歌;张有才;刘章锁;张华;张明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免疫双扩散(ID)与免疫印迹(IRT)法检测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抗Sm抗体阳性的228份病例分为3组:①ID法阳性组;②IBT法阳性组;③2种方法均阳性组。分别计算和比较它们与SLE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①ID法检测阳性131例,111例(85%)为SLE,20例(15%)为其他结缔组织病(CTDs)。②IBT法检测阳性150例,53例(35%)为SLE,66例(44%)为其他结缔组织病(CTDs);3l例(21%)为非结缔组织病。③ID和IBT检测结果均阳性53例,诊断全部是SLE,2种方法阳性符合率23.2%。④ID法检测抗Sm抗体阳性组与IBT法出现Mr为28000,29000,13 500蛋白条带组,两组间比较SLE所占百分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ID法较IBT法检测抗Sm抗体更具特异性,2法结合检测抗Sm抗体较为可靠。
作者:王燕;赵兵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人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IFN-α(25 μg/L,75μg/L,100μg/L)处理人肺腺癌A549细胞,记录细胞数目,进行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测定软琼脂集落形成率。结果:IFN-α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药物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增殖型细胞减少,分化型细胞数增加,双层软琼脂中细胞集落形成受到明显抑制,对照组集落普遍比药物组集落大,且单个集落中细胞数目多(P<0.05)。结论:IFN-αt对A549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金戈;王涛;董子明;李建端;张婷;李江滨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在建立体外多药抗药细胞株的基础上,研究其抗药性形成机制,寻求克服抗药性的方法。方法:用人食管癌上皮细胞Eea-109细胞,在无诱导剂的情况下,以递加培养液中阿霉素(ADM)质量浓度的方法,建立了Eca-109/ADM多药抗药细胞株。用荧光光度法测定抗药细胞内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及ADM的累积量。结果:研究发现Eca-109/ADM细胞内GSH含量增加、降低细胞内GSH的含量,细胞的抗药性呈现部分逆转;抗药细胞内ADM的质量浓度较敏感株Eca-109细胞低,用维拉帕米能增加抗药细胞内ADM的质量浓度,同时部分逆转其抗药性。结论:Eca-109/ADM细胞的抗药机制主要是由于细胞内GSH含量升高及细胞内药物质量浓度降低所致。
作者:张覃沐;李国栋;刘学武;袁保梅;宋建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1983年国内6城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率为674.7/10万[1],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颅内外血管的异常收缩和舒张、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为了解偏头痛患者GMP-140的变化,作者观察了21例偏头痛患者血浆GMP-140水平,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参照国际头痛协会1988年拟定偏头痛诊断标准,制定如下标准:①头痛病史在1 a以上且发作次数大于5次;②发作持续4~72 h(未治疗或治疗失败),发作间期无头痛;③头痛特点为单侧性或先一侧后扩展至双侧,博动性,中、重度影响或阻止日常活动;④头痛发作过程至少有下列症状之一:恶心和/或呕吐,畏光和/或怕声,典型偏头痛可出现眼前暗点、闪光,感觉迟钝、感觉过敏、感觉异常等;⑤全部病例经体检,CT检查均未发现脑器质性病变。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大52岁,小15岁,x±s为(35.6±11.1)岁。对照组1为18例健康献血者,男8例,女10例,年龄大50岁,小16岁,x±s为(34.1±9.6)岁。对照组2为20例动脉硬化患者,入选标准为:①可有头昏、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及周围血管硬化体征;②可有高血压及血脂异常;③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动脉硬化征象;④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CT检查排除脑器质性病变。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大65岁,小49岁,x±s为(58.3±3.9)岁.
作者:洪丽;陈品;赵燕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用NO试剂盒分别测定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VitE以及SF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NO的影响。结果:OX-LDL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SF和抗氧化剂VitE可明显减弱OX-LDL对内皮细胞NO产生的抑制作用。结论:SF具有与抗氧化剂VitE相似的保护内皮细胞释放NO的作用。
作者:付蕾;石晨静;周友红;李良晨;贾陆;姬生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苯接触对油漆工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单抗致敏红细胞花环试验,对44例油漆工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在苯接触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亚群CD4+值无明显变化;CD3+及CD8+显著增加(P<0.01);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长期低剂量苯接触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紊乱。
作者:张巧;陈小玉;马玉英;吴逸明;陈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的影响。方法:对收缩压(ps)<100 mmHg(1 mmHg=0.133 kPa)的CHF患者(LPCHF组,n=22),ps≥100 mmHg的CHF患者 (HPCHF组,n=25)及健康人(对照组n=18),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LPCHF组及HPCHF组血浆PRA、AngⅡ和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PCHF组血清钠、Ps及脉压差/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P CHF组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高于HP CHF组(P<0.05),血清钠、Ps及脉压差/收缩压显著低于HP CHF组(P<0.05);CHF患者脉压差/收缩压与血浆AngⅡ及ALD呈显著负相关(r=-0.502,P<0.01;r=-0.439,P<0.01)。结论:CHF患者体内RAAS活性增高,且血压低者活性更高。
作者:张莉;贾惠琳;刘红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儿全胃食管床移植后胃排空的变化。方法:对14名全胃食管床移植术(均未附加幽门成行术)后患儿和6名健康儿童进行99m锝标记固体食物的胃排空研究。全胃食管床移植术患儿又分为术后近期组(8例,术后3~4周)和术后远期组(6例,术后l~4 a)。结果:术后近期组胃半排空时间明显延迟(70.34±10.30)min,与正常对照组(42.26±4.7)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远期组胃半排空时间(42.21±7.41)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胃移植治疗小儿食管瘢痕性狭窄,胃排空延迟现象并不持续存在,术中不需附加幽门成形术。
作者:冯爱强;周菊玲;邓春琴;李萍;李群;邱武英;范太兵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通脉增智胶囊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健康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分别给予东莨菪碱、亚硝酸钠、体积分数40%的乙醇以造成学习记忆获得、巩固和再现障碍的病理模型),通脉增智(TMZZ)Ⅰ、Ⅱ组。空白组和病理模型组给等量生理盐水灌服10 d,TMZZI、Ⅱ组分别给予通脉增智药液20g/kg,60g/kg灌服10 d,通过跳台法观察通脉增智胶囊对小鼠学习记忆的获得,记忆巩固和记忆再现的影响。结果:通脉增智胶囊可明显改善小鼠对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获得不良,亚硝酸钠所致记忆巩固不良和体积分数为40%乙醇所致记忆再现不良(P<0.05)。结论:通脉增智胶囊可改善小鼠记忆,且无毒。
作者:宋国英;王纯耀;方桂远;刘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电解质、肾功能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5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通过头颅Cr及头颅MRI确诊为脑出血240例,脑梗死340例,进行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包括K+、Na+、Cl-、BUN、血糖、Cr并计算血浆渗透压和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及血钠、渗透压、肾功能差的患者其预后差,血糖升高者预后亦较差,而白细胞计数、肾功能、血钠、渗透压、血糖正常者预后较好。结论: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动态监测白细胞计数、肾功能、血钠、血糖并计算渗透压,对估计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非常必要。
作者:马连萍;陈攸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变化。方法:采集新发病及病程较长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新生大鼠的胰岛细胞共同培养24 h,观察PBMCs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用正常人的PBMCs作对照。结果:只有初发病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PBMCs对大鼠胰岛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刺激后胰岛素分泌减少((127.4±26.3)mU/L(n=12)Vs(209.6±41.8)mU/L(空白对照n=6)及(200.9±41.7)mU/L(健康对照n=5),P<0.05)。结论:初发病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的异常;且这种异常主要存在于发病前后的较短的时间内;这种异常可能是机体胰岛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作者:许传超;涂会引;张尽廷;许继田;阎明;邢莹;姚运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鼠中缝背核至背海马投射纤维的递质性质。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BP)逆行追踪法和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研究中缝背核5-羟色胺(5-HT)样神经元至背海马投射。结果:在中缝背核内可见到HRP标记细胞、5-HT阳性反应细胞和5-HT-HRP双标细胞。结论:中缝背核5-HT样神经元至背海马投射为进一步研究海马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
作者:王建祯;张华;汤善钧;周明付;林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且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脑梗死复发的规律特点,探讨与糖尿病的关系对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其康复信心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为本院1992年至1998年经头颅CT或MRI诊断再发的脑梗死住院患者。脑梗死诊断符合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且根据本次会议所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中、重型,并进行临床疗效分级。糖尿病的诊断符合WHO诊断标准,均为Ⅱ型。患者年龄45~82岁,平均58岁。男28例,女18例。脑梗死总次数为105次,其中1 a内先后梗死4次2例,再发间期短62 d,长6 a。1.2 结果 46例的临床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其组间比较见表1。
作者:安红伟;汪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光固化Dyract复合体是登士柏公司生产的新型充填材料,由固体充填材料和单一液体粘接剂组成,有8种颜色可供选择,操作简便,无需酸蚀及调拌,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治疗组患者77人共156牙,其中前牙切角缺损(Ⅳ类洞)40牙,颈部龋坏或楔状缺损(V类洞)86牙,前牙邻面缺损(Ⅲ类洞)30牙,均无牙髓牙周病。另选对照组60人共130牙。1.2 材料 Dyract单一成分光固化复合体(美国登士柏公司);560型光固化机(郑州一美公司);国产普通型光固化复合体系。
作者:张冬;裴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长期以来,褥疮治疗是护理上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深度溃疡,生长缓慢,长期不愈合,传统方法多采用换药加庆大霉素湿敷,效果不满意。贝复济是近年来治疗褥疮及伤口长期不愈合的新药。本科自1996年开始,用贝复济治疗褥疮及长期伤口不愈合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7月至1999年7月,本科收治高位截瘫并发褥疮及伤口长期不愈合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大83岁,小12岁,平均47.5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大86岁,小15岁,平均50.5岁。根据褥疮发展过程,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I~Ⅲ期[1]。2组患者褥疮为Ⅱ期(炎症渗出期)至Ⅲ期(溃疡期),其中Ⅱ期褥疮27例,Ⅲ期褥疮20例,长期伤口不愈18例,疮面面积为5 cm×4 cm至10 cm×25cm,疮面及伤口深度为0.5 cm至2 cm。2组患者的病情,精神状态,营养状况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春梅;王秋红;代翠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3~1998年急症B超检查经手术证实的腹部脏器破裂124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4例,男68例,女56例,年龄7~65岁,平均年龄26.3岁。患者多表现为剧烈腹痛、腰痛或休克状态,发病或受伤后就诊时间短为0.5 h,长为48h。1.2 方法使用阿洛卡SSD-620型和日立EUB400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 MHz,腹部常规扫查,必要时腰背部扫查,妇科视病情,在膀胱充盈下行盆腹腔常规扫查。1.3 结果完全符合指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合;基本符合指超声检查仅提示间接征象,如腹盆腔积液等。符合率包括完全符合与基本符合。124例超声诊断与手术诊断对照见表1。
作者:张娉;张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院于1991~1999年应用关节镜诊断与治疗半月板损伤16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60例,男113例,女47例,年龄18~50岁,平均37岁。本组患者膝关节均有外伤史,表现为:患膝关节肿胀,疼痛,弹响及行走时有交锁现象。经CT或MRI检查,膝关节半月板内出现异常高信号区[1]。后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半月板损伤。1.2 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平卧位,在患肢股根部应用气囊止血带,采用三点入路方法[2],首先进入关节镜头,观察滑膜水肿的情况,而后再穿入注水管,使关节膨胀,再观察股骨关节面,可见关节软骨面有小片状损伤,观察半月板时应顺从股骨髁间窝处,寻找内侧或外侧半月板,仔细观察半月板的后角、体部、前角。术中可见半月板均有不同程度的撕裂伤,对半月板的瓣状撕裂、斜裂、横裂或桷柄状裂口不超过半月板横径三分之二者,均采用半月板的部分切除。
作者:郑重;彭明;李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作者1998~1999年应用高压氧复方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炎患者24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9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45例。患者年龄19~65岁。男314例,女176例。各型牙周炎例数及百分比见表1。
作者:张建成;赵献银;王西胜;高新立;常显亭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输注机采血小板(PC)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随着成分输血的开展,机采血小板大量应用于临床。1999年3~5月作者应用机采PC治疗多种疾病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患者47例,并与同期应用手工PC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患者25例进行了临床疗效和输PC后的不良反应比较,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输注机采PC治疗47例患者(简称机采组)和输注手工PC治疗25例患者(简称手工组),均系化疗或骨髓造血增生不良及外科手术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而不是因非特异性消耗因素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败血症或严重脾脏肿大所致。病程1个月~8 a。机采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11~73岁,平均43岁;手工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9~72岁,平均41.5岁。
作者:汪群英;胡利亚;吕先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心包积液是AIDS的常见并发症,但由于AIDS的全身及心外表现,心包积液在早期往往被忽略,晚期一旦发生心包填塞,预后极差,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3]。作者将非洲厄立特里亚首都医院1997年10月至1998年6月住院AIDS并发心包积液16例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确诊的AIDS并发心包积液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2(18~56)岁。患者均为厄立特里亚首都医院住院患者,都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史和典型的临床表现,HIV全部为阳性。心包积液的确定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心包穿刺及病理检查。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作者自1992年7月~1999年4月,采用腰椎牵引、中药离子导入及推拿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2年7月~1999年4月共收治77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0例,其中男223例,女167例;年龄16~80岁,平均42岁;病程5 d~6 a;髓核突出方向:左侧177例,右侧192例,双侧21例;突出部位L3~417例(4.36%),L4~5 212例(54.36%),L5~S1 130例(33.33%),L4~5、L5~S1双节突出31例(7.95%),合并后纵韧带钙化27例(6.92%)。对照组38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病变部位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的诊断依照症状、体征并结合X线及CT,CT显示有椎间盘突出而无症状的不列其内。
作者:花先;文秀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体外循环是利用机械装置将机体的静脉血引流出来,通过氧合器进行氧合,而后用血泵将其输送到动脉系统,以维持体内正常的血液循环,亦称心肺转流。浅低温,即氧合血温度为31~35℃[1]。体外循环机可使患者术中氧合血温度降至31~35℃,术后短时间内体温较低,过后则迅速升高。所以,患者术后降温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8~10月本院心脏外科患者共61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50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女28例,男33例,年龄3~48岁,平均年龄16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1例。2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心功能分级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给予术后早期(t<37.5℃)物理降温,对照组则待患者体温升至38.5℃时,再给予物理降温。1.2 方法水袋或冰囊内装无棱角冰块半满,排气后封紧。冰块外包敷一层包布,放置于患者头颈部和双侧腹股沟、腋窝、腘窝处。持续降温,随时更换,体温低于37℃时撤去冰块。分别观察术后4 h,8 h,12 h体温结果并进行比较。1.3 结果实验结果见表1。
作者:张素兰;薛金熔;阎保君;黄秋霞;程会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6年3月~1998年10月,作者应用微波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8例,血管运动性鼻炎51例,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9例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15~60岁,病程2~21 a。参考顾之燕整理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1],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共38例,男33例,女5例;血管运动性鼻炎51例,男16例,女35例。89例中有5例伴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9例伴肥厚性鼻炎,5例伴鼻息肉或中鼻甲息肉样变。所有病例微波治疗前均曾较长期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口服及滴鼻,有2例是YAG激光治疗7~10个月后复发。
作者:穆清林;徐祖华;李玲;吕明栓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在已知的药物代谢反应中,乙酰化反应、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都有代谢的多型性现象,特别是含有伯氨及肼基的药物,在体内经乙酰化代谢,均呈代谢的多型性,原因是这些药物代谢受遗传基因的影响,与人体肝脏中N-乙酰基转移酶(N-acefyltransferase)的先天活性差异有关[1]。由于上述药物在体内乙酰化后其药效及毒性会出现质或量的改变,因此乙酰化的代谢类型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或毒性反应。作者采用张风鸾等[2 ]所用的SM2给药方案及分型标准,从1997年4月~1998年11月在本校学生及部分职工中测定了211例,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11例健康成人,汉族,南阳籍。男69例,女142例,年龄16~40岁,检测期均未服用任何药物。
作者:郝海鸥;张茂林;王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青光眼是眼科急症,但手术后诱发的青光眼多易被其他科室所忽视。本院自1990年以来遇到此类病例7例,均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45岁和57岁;女性5例,年龄49~68岁;左眼3例,右眼4例;所有患者均因其他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用药为:阿托品(5例),鲁米那(3例),安定(1例)。7例术后至青光眼发作日输液量均达3 500~4 000ml。采取俯卧位者1例。患者均有眼红、肿痛、虹视、呕吐等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症状。视力检查:光感2例,FC/10 cm 1例,FC/20 cm 1例,FC/30 cm 1例,FC/50 cm 1例,4.5 1例,误诊24h以下者4例,24 h以上者3例。
作者:赵晓曼;王宇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8年6月~1999年7月,为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其术后监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对CABG术后监护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8例冠心病行CABG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5~65岁,体重60~88kg。其中用乳内动脉搭桥1根的1例;用大隐静脉搭桥2~3根、左乳内动脉搭桥1根的5例;大隐静脉搭桥2根+室壁瘤切除术的2例。其中1例因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以下简称低心排)抢救无效死亡,余均顺利恢复出院。2 术后监护2.1 血液动力学监测 CABG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对心肌的损害,体外循环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因而术后护理的关键是减少心肌耗氧量,保持循环稳定[1],避免以上因素不稳定而造成冠脉血管痉挛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现象。
作者:刘淑俊;阎保君;程会芳;蔡萍;李金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7年本院儿科在新生儿监护室推广使用了套管针静脉输液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婴60例,女婴40例,体重1.2~2.5 kg之间,年龄为生后30 min至2 d。入院时多生命垂危,体温不升,部分患儿伴有呼吸困难,不能主动吸吮,所有患者均需持续静脉输液,进行监护治疗。随机选择50例患儿采用套管针静脉输液,另50例使用常规静脉穿刺法。1.2 套管针使用方法参照张家荣等[1]报道的方法并结合低体重儿的实际情况,一般选择24G的套管针。首先准备欲输注的药液,使套管针与一次性输液器或微量泵连接,排尽空气备用。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下列穿刺部位:①头皮:在无产瘤或产伤的情况下,应首选头皮静脉。因此处易于长期固定,易观察。②四肢末端:尽量选择较粗直的血管,避开关节处。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面的直径不小于8 cm,皮肤消毒后,在血管上方直接进针,进针角度为15°~30°,穿刺的速度不能过快,见回血后再进针0.2 cm,然后退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局部固定并接通输液器或微量泵,适当调节滴速后进行连续输液。当日静脉输液结束后,可将套管针保留于静脉之中,为防止针内凝血,输液结束后均用无菌生理盐水2ml正压封管,并每隔6~8 h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1次,以保持套管针通畅。
作者:孔素芳;胡素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活髓保存术是符合生物学观点的治疗牙髓病的方法,盖髓剂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氢氧化钙制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活髓保存材料,可以非特异性地诱导牙本质形成。现将89例氢氧化钙盖髓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深龋穿髓41例(无明显牙髓炎症状),备洞中意外穿髓12例,楔状缺损近髓20例,前牙外伤冠折露髓16例(3 d内就诊)。男38例,女51例,年龄8~42岁。1.2 方法氢氧化钙粉(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材料厂生产)加生理盐水在无菌玻璃板上调制成糊剂备用。对深龋或楔状缺损,常规除龋和备洞,已露牙髓且无牙髓炎症状者,用氢氧化钙糊剂直接盖髓,使氢氧化钙与暴露牙髓密切接触,但不要加压,待氢氧化钙硬固后,常规垫底、充填。对前牙外伤冠折露髓者,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消毒后,氢氧化钙糊剂直接盖髓,氧化锌暂封观察,待牙本质桥形成后再行修复患牙。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1 a后随访复查。
作者:白泉;王宏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4年5月~1997年5月,采用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8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共89例患者,男40例,女49例,年龄4~48岁,平均15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SD)31例,室间隔缺损(VSD)34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右室流出道狭窄2例,法乐三联症4例,左房粘液瘤4例,右房粘液瘤2例,ASD加VSD 4例,室缺加右室双腔心1例,右室血栓加多发肺栓塞1例。全部患者术前根据病史、体格检查、X线、心电图、彩超等资料确诊。1.2 手术方法1.2.1 基本方法:全组患者常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经胸骨正中切口开胸。肝素化后进行心脏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用平衡盐液作预充液,采用术前放血,血液稀释体外循环方法。转流前将预充液预热,转流中通过热交器保持鼻咽温度在34℃以上,高流量灌注,转流中保持流量在2 400ml/(m2·min)以上,主动脉平均压大于6 kPa。左室引流,引流管内径0.4~0.5 cm,持续负压吸引,主动脉根部预置荷包缝线,利用监护仪上的有创测压接管连接的粗针头进行主动脉内和左室的压力监测。
作者:郅兴义;赵松;乔晨晖;胡伟;闫保君;史昌平;张明堪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HIE的发病率很高,重者常遗留脑功能障碍,故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作者1998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122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HIE的患儿进行了头颅彩超检查,从而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指导了临床治疗。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新生儿HIE 122例均为本院患儿,其中男75例,女47例。年龄2 h~20d。临床根据新生儿HIE诊断标准[1],将患儿分为轻度57例,中度38例,重度27例。1.2 检查方法采用日本SSH-140A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75 MHz。经前囟进行冠状及矢状扫查,测量侧脑室[2]及第3脑室大小,观察脑组织回声。多普勒测量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流速。1.3 检查结果 122例患儿首次检查在发病后1 h~5 d,大多患儿在发病后1~2 d检查,极个别则在发病后15 d左右才首次检查。122例HIE临床分度与首次超声检查所见,结果见表1。46例无异常发现;28例只有颅内回声弥漫性增强及大脑前动脉峰值流速减低;3例脑水肿;45例脑积水,其中25例伴两侧脑室不等大,3例伴脑实质出血,6例伴室管膜下出血,2例伴脑室内出血,6例伴第3脑室增大,16例伴颅内回声增强或大脑前动脉峰值流速减低。脑积水患儿侧脑室在4~9 mm。其中两侧脑室分别在7mm及9 mm。46例无异常发现的患儿3~7 d后复查超声有11例出现轻度脑积水。
作者:郭爱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HBV、HC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且与肝炎的慢性化、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均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CV的状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作者对1992年1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561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HCV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并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病例 561例乙型肝炎患者均为住院确诊患者,男425例,女136例,年龄11~67岁,平均35.8岁。按1995年5月全国第5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其中急性肝炎67例,慢性肝炎284例,重型肝炎33例,肝炎后肝硬化177例。1.2 血清标本每例患者抽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置-20℃冰箱保存备检。1.3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M和抗-HCV,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华实业公司,按说明书进行操作。1.4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1.5 结果见表1。
作者:苏英;王昊;郭长青;刘国永;李继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及高龄分娩的增多,术中遇到合并子宫肌瘤增多。自1985年6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子宫肌瘤合并妊娠58例,其中40例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18例阴道分娩,现将病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5年6月至1999年6月分娩总数8 400例,其中子宫肌瘤合并妊娠者58例,发生率为0.69%。58例中40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者作为手术组;18例阴道分娩者作为非手术组;另随机抽取同期无子宫肌瘤剖宫产者40例作为对照组1;阴道分娩者20例作为对照组2。分析病例中年龄小21岁,大40岁。各年龄分布情况大致相同,除对照组2中有经产妇1例,余均为初产妇。
作者:赵建月;尚红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心肺脑复苏(cardial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对心脏骤停患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CPCR不断改善,监测手段有所加强,救治措施不断提高,CPCR的成功率仍有待提高。现将1993年1月~1997年12月复苏成功的2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科共抢救CPCR患者41例,救治成功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小16岁,大69岁,平均43.5岁。病因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律失常4例,肺心病2例,心功能衰竭3例,电击伤3例,溺水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药物过敏3例,急性药物中毒1例。26例患者均为目击下发生心脏骤停。1.2 诊断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及心音消失,确诊为心脏骤停。确诊心脏骤停后经CPCR恢复窦性心律,可触及大动脉搏动及测到血压并持续1 h以上者判为心脏复苏成功,出现规律的自主呼吸并持续1 h以上者判为肺复苏成功,神志恢复1 h以上者判为脑复苏成功。
作者:韩爱玲;曲旭红;王浩;袁剑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6年2月至1997年8月,应用微波治疗仪治疗外阴尖锐湿疣1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年龄20~46岁,平均26岁,发病高峰年龄为25~35岁。病程短3周,长14个月。主要症状为外阴搔痒与阴道分泌物增加,部分患者触及外阴增生物就医。1.2 妇科检查肉眼观察赘生物为菜花状38例,乳头状68例,峰状14例。发生部位为肛周30例,宫颈及阴道穹窿18例,大阴唇及阴阜34例,小阴唇内侧,尿道口及阴蒂38例。
作者:常青;史惠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宫内节育器(IUD)较为安全、有效、可逆且简便,是目前应用较广泛,易为群众所接受的长期避孕措施。节育器的研制和发展也受到各国的重视,各种新型节育器不断推出,目前本院门诊以金属单环,Tcu 220c,宫形IUD及Mutiload 375为常用。作者通过对该4种IUD的避孕效果,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和评价,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480例无带环禁忌证,年龄在20~39岁,宫腔≥6.5 cm的妇女,随机分为4组,各120例,分别放置金属单环、宫形IUD、TCu 220c、Mutiload 375。1.2 方法 4组对象于月经干净后3~7 d,按常规操作,给予放置IUD,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抗炎治疗,休息3 d,置器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1.3 统计学处理随访满24个月,全部资料按Tietze-potter生命表法进行避孕效果分析,其他资料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1.4 结果1.4.1 避孕效果:受试妇女480例,14例失访,随访率97.08%,4组妇女的年龄、职业、劳动强度、劳动姿势、文化程度,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随访至24个月后,4种IUD的累积续用率和终止率见表1。
作者:张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随着口腔材料学的发展,出现了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全冠),但由于制作PFM全冠时,牙体预备较多,患者痛苦较大,制作时难度高,操作复杂,设备昂贵。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利用光固化树脂,与表面固位体改进后的锤造冠或铸造冠相结合,代替PFM全冠在临床中应用12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有4 a随访资料的126例248个冠,男61例,女65例,年龄18~60岁,其中切牙106个,尖牙93个,双尖牙45个,磨牙4个。1.2 材料成品无缝冠,白合金片,中熔合金,光固化树脂(美国登士柏公司产)。1.3 方法①基牙预备:常规预备牙体[1],唯其唇(颊)侧需容纳金属及树脂材料,其厚度应加1~1.5 mm。②锤造冠表面固位体设计:用特制打孔钳在冠的唇(颊)面打孔,每只冠打4~6个孔,孔的位置分布均匀,打孔时从冠内向冠外打,在固位孔边缘形成卷边。
作者:曹永红;陈峻岭;师宏斌;李国喜;王俊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是一种肾良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作者收集1987~1998年间19例RAML,进行综合影像诊断,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RAML中,女性15例,男性4例;年龄29~60岁,平均44岁;病程长11a,短仅4 d;肿瘤位于左肾6例,右肾10例,双侧肾3例;临床表现腰腹部肿块11例,腰痛19例,发热4例,伴结节病1例,肿瘤破裂出血2例。1.2 检查方法腹部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KUB+IVP)检查10例;B超检查11例;CT检查12例,层厚5 mm,增强扫描8例;MRI检查2例,SE序列,层厚6~8 mm;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8例,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入路,导管送至肾动脉造影,摄取动脉期、实质期及静脉期片。1.3 治疗介入栓塞治疗6例,栓塞剂分别选用鱼肝油酸钠、明胶海绵、无水酒精及不锈钢圈等;手术切除5例,采用肾全切或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RAML;临床观察8例。介入栓塞治疗者(6例)临床症状于治疗1周左右缓解或消失,无明显不良反应;以上病例随访1个月~10 a,均无复发。1.4 影像学检查结果1.4.1 肾动脉血管造影:动脉期,DSA示病变区动脉分支牵张拉直、推压移位,或呈抱球状改变,可见杂乱肿瘤血管,小动脉血管扭曲呈螺旋状;或见小囊状扩张的假性动脉瘤形成,相互重叠成葡萄串状改变。实质期,周边部肿瘤染色,而脂肪成分不染色,因而可见一个或多个边界清楚的充盈缺损,其内密度可不均匀。静脉期因血流延缓,典型的可见圆圈状或葱皮样造影剂存留;无动静脉瘘,无肾静脉早显现象。1.4.2 其他影像学检查:KUB+IVP示患肾肾影增大变形,肾盂、肾盏受压移位,呈弧形压迹,间距增宽,其中2例患肾不显影;B超示患肾形态不规则,病变为实性回声增强光团,提示RAML4例,肾血管瘤1例;CT示病灶为混合密度影,不均匀呈网格状,大部分为脂肪密度,边缘锐利,CT值-47~-69Hu,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提示RAML 10例;MRI示边缘光滑肿块,T1WI及T2WI为高信号,2例均提示RAML。
作者:石志峰;陈卫国;王俊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on the gentamicin(GM) cochlear toxicity, however, the mechanism has notbeen understood ful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dimethyl-sulphoxide (DMSO) against cochlear damage caused byGM and the inhibition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lipidperoxidation were observed in guinea pigs.One hundred healthy guinea pigs, weighing (221±23) g (x±s) with normal Preyer' s reflex were equallyrandomized four groups. The normal control was not treat-ed; GM group was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with GM 200mg·kg-1·d-1 for eight days; GM + DMSO group was givenGM at the same dose and intraperitoneal DMSO (2.0g·kg-1·d-1) for eight days; Normal saline (NS) group re-ceived normal saline 4.5 ml·kg-1·d-1 for eight days.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on the gentamicin(GM) cochlear toxicity, however, the mechanism has notbeen understood ful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dimethyl-sulphoxide (DMSO) against cochlear damage caused byGM and the inhibition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lipidperoxidation were observed in guinea pigs.One hundred healthy guinea pigs, weighing (221±23) g (x±s) with normal Preyer' s reflex were equallyrandomized four groups. The normal control was not treat-ed; GM group was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with GM 200mg·kg-1·d-1 for eight days; GM + DMSO group was givenGM at the same dose and intraperitoneal DMSO (2.0g·kg-1·d-1) for eight days; Normal saline (NS) group re-ceived normal saline 4.5 ml·kg-1·d-1 for eight days.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on the gentamicin(GM) cochlear toxicity, however, the mechanism has notbeen understood ful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dimethyl-sulphoxide (DMSO) against cochlear damage caused byGM and the inhibition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lipidperoxidation were observed in guinea pigs.One hundred healthy guinea pigs, weighing (221±23) g (x±s) with normal Preyer' s reflex were equallyrandomized four groups. The normal control was not treat-ed; GM group was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with GM 200mg·kg-1·d-1 for eight days; GM + DMSO group was givenGM at the same dose and intraperitoneal DMSO (2.0g·kg-1·d-1) for eight days; Normal saline (NS) group re-ceived normal saline 4.5 ml·kg-1·d-1 for eight days.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开发慢性动物实验的理想麻醉剂。方法:以传统麻醉剂戊巴比妥钠为对照,应用静松灵氯胺酮合剂对32只豚鼠进行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结果与结论:与戊巴比妥钠相比,氯胺酮静松灵合剂具有起效迅速、ABR测试完毕后苏醒快、死亡率低等优点。所测得的ABR诸参数与应用戊巴比妥钠一致。
作者:曹华;董明敏;DONG Minsheng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豚鼠耳蜗微血管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对豚鼠耳蜗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影响。方法:豚鼠7只,行耳蜗开窗术后静脉注射L-精氨酸,利用微循环数字图像测量系统录像,观察耳蜗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特性。结果:在正常状态下,豚鼠耳蜗微动脉存在运动幅度较小的自律运动,应用L-精氨酸后平均动脉压、血压、心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流量、血管收缩指数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能显著增加豚鼠耳蜗微动脉自律运动的频率及振幅,使豚鼠耳蜗血流量增加,增强豚鼠耳蜗微循环的功能。
作者:董明敏;史晓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NO)对豚鼠耳蜗微循环的调节作用。方法:28只豚鼠,随即分为4组,每组7只。生理盐水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L-Arg/S组和L-Arg/L组静脉注射不同剂量L-精氨酸,L-NNA组静脉注射L-硝基-精氨酸。行耳蜗开窗后,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豚鼠耳蜗的血流、血管管径、血压、心率、血气进行分析。观察了不同剂量L-精氨酸(L-Arg)及L-硝基-精氨酸(L-NNA)对豚鼠耳蜗血流(CoBF)的作用。结果:L-Arg/S组,用药后耳蜗血液流速加快,管径扩张,平均动脉压均下降;L-Arg/L组,用药后耳蜗血流速度增加后流速减慢,管径扩张,血压升高;L-NNA组,用药后流速减慢,血管管径收缩,但持续时间很短。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EDRF/NO对CoBF有调节作用,适当剂量的EDRF/NO可扩张血管,加快血流,增加耳蜗微循环的灌注量。
作者:董明敏;史晓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于耳蜗系统时毛细胞凋亡现象及其在听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5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各组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400mg·kg-1·d-1,分别于用药1 d,3 d,6 d后处死。处死前检测其听脑于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的变化,并利用光镜和TUNEL标记技术检测耳蜗毛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①豚鼠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 d后耳蜗毛细胞即出现凋亡现象,连续用药3~6 d,毛细胞凋亡呈强阳性表达;②耳蜗毛细胞凋亡出现的早期豚鼠听力阈值无明显改变,连续用药6 d后听力阈值则明显提高。结论:①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于耳蜗毛细胞可引起毛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一条途径;②丁胺卡那霉素耳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引起耳蜗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巴云鹏;董明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on the gentamicin(GM) cochlear toxicity, however, the mechanism has notbeen understood ful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dimethyl-sulphoxide (DMSO) against cochlear damage caused byGM and the inhibition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lipidperoxidation were observed in guinea pigs.One hundred healthy guinea pigs, weighing (221±23) g (x±s) with normal Preyer' s reflex were equallyrandomized four groups. The normal control was not treat-ed; GM group was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with GM 200mg·kg-1·d-1 for eight days; GM + DMSO group was givenGM at the same dose and intraperitoneal DMSO (2.0g·kg-1·d-1) for eight days; Normal saline (NS) group re-ceived normal saline 4.5 ml·kg-1·d-1 for eight days.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on the gentamicin(GM) cochlear toxicity, however, the mechanism has notbeen understood ful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dimethyl-sulphoxide (DMSO) against cochlear damage caused byGM and the inhibition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lipidperoxidation were observed in guinea pigs.One hundred healthy guinea pigs, weighing (221±23) g (x±s) with normal Preyer' s reflex were equallyrandomized four groups. The normal control was not treat-ed; GM group was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with GM 200mg·kg-1·d-1 for eight days; GM + DMSO group was givenGM at the same dose and intraperitoneal DMSO (2.0g·kg-1·d-1) for eight days; Normal saline (NS) group re-ceived normal saline 4.5 ml·kg-1·d-1 for eight days.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The development of hearing varies in different ani-mals. Hearing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normal anatomic transformer (middle ear) and transducer (innerear), a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its auditory afferentand efferent connections.Eighty Kunming strain mice were used in the study.These mice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8 groups accordingto their ages. The day numbers of age of each group wereP9 (the 9th postnatal day, P9), Pl0, P13, P14, P20,P40 and P70 (adult mice), respectively. Eight nerve ac-tion potential (AP) thresholds induced by click were ob-tained.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The mouse labyrinth is an excellent model for study-ing the morphogenesis and cytodifferentiation of the mam-malian inner ear' s postnatal developmental periods andthe availability of numerous genetic mutants with a variety of inner ear abnormalities. There are many genes affectingthe inner ear of the mouse, and some of these lead to le-sions which resemble lesions occurring in man.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Since the two independent discoveries in 1987 indi-cated that hair cells within cochlea of bircls were capableof spontaneous regeneration, recent observations havedemonstrated that, in response to injury, mammals pos-sess a limited capacity of regenerating inner ear sensoryepithelia, but the mechanism of regeneration is still tm-known. Lewfebvre (1993) and Lambert (1994) reportedrespectively that retininoic acid (RA) and 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alpha (TGF-α) could stimulate hair cell re-generation in the mammalian inner ear. These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cellular factors participating the normaldevelopment of cells could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re-generative process of hair cells.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plays a critical rolei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ormal cells and tis-sues and it is extensively expressed in many mature andembryonic tissues.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豚鼠耳蜗核复合体(CNC)和脑干内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豚鼠听觉核团和脑干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在脑桥的各级听觉传入核团,均有NOS阳性神经元,而上橄榄复合体无NOS阳性神经元;耳蜗核内NOS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后腹侧核,为圆形或椭圆型双极神经元;下丘的臂内侧核NOS阳性神经元呈小的、圆形细胞。在脑干内,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广泛,在三叉神经中脑核(Me5)、蓝斑(LC)、前庭内侧核(MVe)、MVe腹侧核(MVeV)、前庭外侧核(Lve)、舌下神经前置核(PrH)、巨细胞网状核(Gi)、Gi腹侧部(GiV)、外侧巨细胞旁核(LPGi)、背侧巨细胞旁核(DPGi)均有NOS阳性神经元。结论:NO可能是听觉中枢的神经递质或调质,参与声信号传递的调节;并可能与脑干功能的调节有关。
作者:田秀芬;董明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NO)对听功能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36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利用活体显微镜、电视摄像、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及螺旋韧带血管纹铺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EDRF/NO对听功能的保护作用。同时,以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判断听力损伤程度,测定循环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以反映微循环血液中氧自由基的含量。结果:①生理盐水组,耳蜗微循环的血流量在整个测试的30min内保持稳定,听功能正常;②速尿组(F组),经静脉注射药物后,耳蜗血流迅速下降,在用药10 min时,耳蜗血流下降达56%,缺血的同时伴听力下降、耳蜗血管纹超微结构的损伤及循环SOD的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速尿/L-精氨酸组(F/L-Arg组),EDRF/NO能使速尿引起的血流下降明显改善,听功能及耳蜗血管纹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较单纯F组减轻,恢复正常功能的时间提前;④速尿/L-硝基-精氨酸组(F/L-NNA组),耳蜗的缺血及听力损伤的程度均较F组加重,且恢复正常的时间延长。结论:EDRF/NO能通过加快豚鼠内耳微循环的血流,增加局部血流的灌注,清除氧自由基而促进听功能的恢复。
作者:董明敏;史晓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噪声对豚鼠耳蜗核复合体(CNC)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和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组和噪声损伤组(噪声损伤后1 d,1周,4周)CNC内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和面积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噪声损伤后1d至4周,CNC内NOS阳性神经元数目逐渐增多;噪声损伤后1d NOS阳性神经元面积急剧缩小,噪声损伤后1~4周NOS阳性神经元面积逐渐升高并超过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噪声损伤后1 d,1周,4周组,NOS阳性神经元面积和数目差异有显著性(P<0.05),噪声损伤后1 d,l周,4周3组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噪声损伤后,NO释放增多,对听觉核团有复杂的调节作用。
作者:田秀芬;董明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妇科疾病与年龄、职业、生育情况有很大关系,包括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腺体囊肿和宫颈息肉等常见疾病。为了掌握其流行病学特点,进一步做好妇科疾病的普查普治及妇女保健工作,作者于1997年4月~6月对本市11个企、事业单位的963名已婚妇女进行了妇科疾病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60岁的已婚妇女。1.2 方法对参加调查的妇女进行病史询问,常规妇科检查和化验检查,其中包括肉眼观察、阴道窥器检查、双合诊检查、白带检查、宫颈涂片。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肥大等常见病的诊断标准依据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四版[1]。2 结果2.1 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与年龄的关系见表1。
作者:秦鲜;解秀勤;阎晓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产房的细菌监测与控制方法。方法:常规消毒及无菌操作下,对1994~1998年产房的空气、用品及医护人员手取样细菌培养,并统计5 a间新生儿及产妇感染率。结果:产房的用品,空气,医护人员手灭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100%,96%,94.08%,共分娩新生儿5 648例,无1例母儿感染。结论:加强产房的细菌监测与控制有助于预防产时感染,应予以重视。
作者:郭瑞莹;张惠玲;杨佩兰;杨炜敏;张红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on the gentamicin(GM) cochlear toxicity, however, the mechanism has notbeen understood ful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dimethyl-sulphoxide (DMSO) against cochlear damage caused byGM and the inhibition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lipidperoxidation were observed in guinea pigs.One hundred healthy guinea pigs, weighing (221±23) g (x±s) with normal Preyer' s reflex were equallyrandomized four groups. The normal control was not treat-ed; GM group was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with GM 200mg·kg-1·d-1 for eight days; GM + DMSO group was givenGM at the same dose and intraperitoneal DMSO (2.0g·kg-1·d-1) for eight days; Normal saline (NS) group re-ceived normal saline 4.5 ml·kg-1·d-1 for eight days.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血清肌酐测定在临床上对于因肾小球高度病变而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肾炎等肾脏疾病以及尿毒症的诊断治疗、观察都是一种必需的临床生化检查项目。传统测定血肌酐大多采用各种改良的Jaff's法[1~4],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不同的缺点,主要是难以消除假肌酐的干扰[5],使得测定值与真值之间存在差异,且方法之间无可比性。作者就肌酐的酶法测定及其干扰因素作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来本院行健康体检,肝、肾功能均正常的健康成人243例,其中男138例,女105例,年龄18~60岁。抽血后30min内分离出血清,测定在1 h内完成。
作者:赖泽仁;刘红春;张愔;于丽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并对咖啡因进行鉴定和含量分析。方法:茶叶经体积分数为30%的丙酮水溶液提取2次,后经正己烷萃取2次,再加入硫酸钠,用氯仿萃取2次,萃取液经浓缩干燥,制成咖啡因。结果:产物经红外光谱鉴定分析为咖啡因,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出在茶叶中含量为3.4%。结论: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新工艺切实可行。
作者:阿有梅;张红岭;周友红;潘成学;孟庆芳;贾陆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合成笼状双环磷酸酯的戊酸酯及己酸酯衍生物。方法:用氯仿作溶剂,在浴温条件下,4-羟甲基笼状双环磷酸酯分别与戊酰氯、己酰氯发生酰化反应。结果: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数据证实产物为笼状双环磷酸酯的戊酸酯及己酸酯。结论:该合成方法简单易行,产率高。
作者:朱卫民;孔薇;李怀洲;龙跃;郭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类风湿因子(RF)广泛存在于健康人群及类风湿患者中,其类型很多,主要有IgG、IgM,它对乙肝酶免试剂特别是E系统有很大的干扰,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现象,对乙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影响,作者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对消除RF因子的干扰有明显的作用,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抗HBe-]IgG多抗血清,从血源中筛选。抗HBe-IgG单抗腹水,由本单位细胞室提供。辣根过氧化物酶(Sigma公司)。26份类风湿因子阳性的血清标本,由洛阳中心医院提供。1.2 方法1.2.1 变性IgG亲合层析柱的制备:取正常人血浆50ml,用饱和硫酸铵50ml,盐析和阴离子层析方法提取人IgG,浓缩至10g/L,置63℃加热20min,过SephadexG-200层析柱,用0.01mol/L PBS洗脱后,收集第一蛋白峰,测定蛋白质量浓度为8g/L。1.2.2 抗HBe-IgG多抗血清的纯化:取抗HBe-IgG多抗血清50ml,采用硫酸铵沉淀基因离子交换色谱层析纯化抗HBe-Igg,得蛋白质量浓度7g/L,过变性IgG层析柱,收集,测定。
作者:郭兰英;万卷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①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②阿拉伯数字后面的量化单位凡是有国际符号的一律用国际符号。③单位符号中不得加任何额外标记,如缩写点、复数形式、下角标或在组合单位中插入化学元素符号、某物质的缩写符号等说明性记号,可在行文中对单位的表示加以说明。如每L水的含氟量是0.28 mg,不能写成0.28 mgF/L。④在用斜线表示相除时,斜线不得多于1条,若分母中包含2个以上单位符号,整个分母应加圆括号。如mol/(mg·h)。⑤词头不得单独或重叠使用。如μm不能写成μ;nm不能写成mμm。⑥只通过相除或通过乘和除构成的组合单位在加词头时,词头应加在分子中的第1个单位之前,分母中一般不用词头。如kJ/mol不能写成J/mmol。⑦不得把ppm、ppb等缩写词作单位使用。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