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671-6825
  • 国内刊号:41-1340/R
  • 影响因子:1.24
  • 创刊:195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6-11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3年2期文献
  • 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静脉点滴联合利多卡因鼻腔滴入治疗中、重度发作期偏头痛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静脉点滴联合利多卡因鼻腔滴入治疗中、重度发作期偏头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中、重度发作期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常规口服去痛片、阿司匹林、肌内注射鲁米那;治疗组30例:除常规治疗外,另静脉点滴20 g/L利多卡因(1 mg/kg)加地塞米松5 mg,同时头痛侧鼻腔内滴入利多卡因0.5 ml.分别于治疗后1 h、2 h和4 h时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和有效率比较.结果:①治疗后1 h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疼痛评分和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②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 h、4 h时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③治疗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静脉点滴联合利多卡因鼻腔滴入治疗中、重度发作期偏头痛疗效显著,且安全、经济.

    作者:连亚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右美沙芬对家兔急性脑外伤后脑组织c-fos蛋白和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探讨NMDA受体拮抗剂--右美沙芬(DM)对家兔急性脑外伤后脑组织c-fos蛋白和神经元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家兔24只.随机抽取4只作为对照组.余20只利用颅脑外伤自由落体打击器造成一侧脑外伤,伤后动物被随机平均分为外伤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动物在外伤后立即腹腔注射DM 50 mg/kg,对照组和外伤组在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伤后6 h后处死各组动物,取左顶叶伤灶及周围皮层制作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设备检测伤灶及周围脑组织c-fos蛋白的表达,计数坏死神经元.结果:对照组未见c-fos阳性细胞的表达.外伤组可见大量的片状棕黄色c-fos蛋白阳性细胞,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胞浆内,少数存在于胞核中,部分核仁也呈深褐色.治疗组可见弥散分布的阳性细胞,呈点状或小片状棕褐色颗粒,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分布较稀疏,也主要表达于胞浆内.DM治疗后6 h单位面积内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5.8±2.0)较外伤组(19.8±3.6)显著减少,而灰度值(113.3±6.4)较外伤组(74.3±6.2)明显增加,坏死神经元百分数38.2%也较外伤组的62.8%低(P均<0.01).结论:兔脑外伤后右美沙芬治疗可抑制继发性损害因子c-fos蛋白的表达,提高神经元对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的耐受性,增加神经元存活率.

    作者:阎东明;张志强;冯祖荫;宋来君;徐国本;保建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聚维酮碘泡腾片杀菌效果测定

    目的:研究聚维酮碘泡腾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定量杀菌试验方法,用不同有效碘含量的样品溶液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作杀菌试验.结果:用2 g/L有效碘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 min,白色念珠菌作用6 min;1 g/L有效碘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3 min、大肠杆菌作用1 min,白色念珠菌作用6 min;0.5 g/L有效碘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3 min、大肠杆菌作用3 min,白色念珠菌作用12 min,杀灭率均为99.99%.其杀菌作用随着有效碘含量与作用时间增加而加强,有机物对杀菌效果有轻微影响.结论:本品杀菌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消毒杀菌剂.

    作者:饶耀刚;朱玲;阿有梅;刘伟;贾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神经细胞特有标志物的变化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神经细胞特有标志物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nestin,神经丝亚单位M(NF-M)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nestin,NF-M及MAP2 mRNA在培养前的脐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呈阳性,培养后3者表达增强.结论:直接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存在着表达神经细胞特有分子的细胞,培养后,神经元样细胞增多.

    作者:邢莹;鄢文海;刘计荣;龚光明;许燕;张莹;曹孟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培哚普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perindopril)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缺血组(对照组)、再灌注组与perindopril组,观察心脏活动变化,测定动脉血及心肌组织中肾素活性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心肌脂质过氧化代谢指标.结果:①与对照组(49%)相比,再灌注组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75%)较高(P<0.01),动脉血及心肌组织中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均升高,心肌丙二醛含量升高,心肌组织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②与再灌组相比,perindopril组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33%)明显降低(P<0.01); 动脉血及心肌组织中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II含量均下降,而以动脉血肾素活性降低为主(P<0.01); 心肌丙二醛含量降低,心肌组织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肾素活性增高、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高和脂质过氧化有关,perindopril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付春景;高晓群;申琦;郑智敏;田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尿中儿茶酚胺分析

    目的:测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尿中儿茶酚胺的含量,探讨ADHD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98例ADHD患儿和54名正常儿童24 h尿儿茶酚胺(CAs)含量.结果:ADHD患儿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均高于正常儿童(P<0.01),正常儿童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ADHD患儿注意力不能集中、活动过度、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作者:吴予明;张洪权;常爱武;赵坤;吴拥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医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危险因素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医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原油田总医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所有确诊的医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进行调查,并用1GA6FA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时间、入住ICU、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基础疾病严重程度、住院病房床位数是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NP)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对存在此类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监测,重视无菌操作技术,减少住院时间,控制机械性通气的使用,改善住院病室条件是预防NP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宗升;韩全乡;颜秉兴;刘金淑;赵俊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细胞衰老、增殖和凋亡检测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细胞增殖、衰老和凋亡的变化.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TUNEL)等技术原位检测了20例银屑病患者(试验组)皮损和10例正常人(对照组)皮肤细胞中与衰老细胞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SA-β-Ga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细胞.结果:银屑病皮损中衰老细胞、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数均比正常人皮肤增多,试验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55%/10%、80%/30%、70%/20%,经χ2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衰老细胞与凋亡细胞的增加共同对银屑病增殖代谢加快起到部分代偿作用.

    作者:李红文;丁一;雍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黄芪水煎液对肿瘤患者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水煎液对肿瘤患者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作用.方法:128例恶性肿瘤经放疗后引起骨髓抑制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应用黄芪水煎液和鲨肝醇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黄芪水煎液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100%,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6.7%和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时黄芪水煎液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明显升高患者血中Tc、Th、IgG、IgM和C3水平.结论:黄芪水煎液对肿瘤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邹丹;全宏勋;胡群员;于静;马新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基因重组构建AFP mRNA的real time RT-PCR标准定量模板

    目的:构建AFP mRNA的real time RT-PCR标准定量模板.方法:提取肝瘤细胞株BEL7402细胞总RNA,进行RT-PCR扩增并纯化AFP基因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结果:重组质粒的阳性克隆效率为81.8%,经酶切鉴定,目的基因片段已插入PMD-18T载体内.结论:成功构建了AFP mRNA的标准定量模板,可应用于该基因的real time RT-PCR定量检测.

    作者:王建国;聂常富;李荣;荆晓岳;王福利;曹淑娥;张宴;何蕴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医疗纠纷尸检86例法医学分析

    目的:以法医学观点分析讨论医疗纠纷尸检的意义和重要性.方法:从本系1993年~2001年9月尸检资料中选出涉及医疗纠纷的86例资料,以统一表格逐一登记,分类整理,后进行分析.结果: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逐年增多,且多集中于儿科(20例,23.2%)、产科(19例,22.1%)、内科(16例,18.6%)、诊所(10例,11.6%)、外科(9例,10.5%)等.医疗纠纷多与院内猝死、难以避免的并发症死亡、临床诊断不清、误诊、误治及医务人员态度不好等有关.结论:医疗纠纷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法医受理医疗纠纷尸检在程序上有利于取得社会公信,并有利于纠纷的终解决.

    作者:莫耀南;李凡;秦豪杰;翟仙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免疫状态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和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抗GPⅡb/Ⅲa)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PAIgG和抗GPⅡb/Ⅲa自身抗体.其中抗GPⅡb/Ⅲa自身抗体用SZ-21(针对GPⅢa)和SZ-22(针对GPⅡb)两种单抗同时测定.并同时测定了血小板计数(BPC)和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等.结果: AL组 PAIgG值((154.30±25.71) fg/pl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08±1.72) fg/plt),P<0.01.60例AL中40例在正常参考值(5.8 fg/plt)以上.其中24例外周血血小板减少,且PAIgG值与血小板数呈负相关(P<0.001,r=-0.395);16例血小板数正常.60例AL中抗GPⅡb/Ⅲa自身抗体阳性率40%(24/60),其中14例单独SZ-21阳性,10例SZ-22阳性.24例阳性患者均呈现ADP诱导的聚集功能减低,用5 μl ADP诱聚时,大聚集率(5.58±4.76)%.结论: 部分AL患者存在血小板免疫异常所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质的异常.

    作者:李敏霞;刘红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7-硝基吲唑对椎基底动脉脑缺血豚鼠ABR及耳蜗核nNOS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干耳蜗核缺血后听力损失情况,以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及其选择性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troindazole,7-NI)在缺血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50只耳廓反射灵敏的健康花色豚鼠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假手术组,③缺血组,④用药组.通过结扎一侧颈总动脉,阻断基底动脉,建立豚鼠椎基底动脉脑缺血的动物模型.用药组动物在缺血前5 min腹腔注射7-NI,观察每组动物ABR及单位面积耳蜗核内n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15 min,30 min,60 min和120 min ABR各波潜伏期、Ⅰ~Ⅲ波间期均显著延长,阈值提高(P<0.05).用药组ABR各测试参量在相应缺血时间段内较单纯缺血组明显缩短或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在缺血后15 min即明显升高,缺血30 min达到高峰,60~120 min基本恢复正常,而用药组各时间段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NOS主要参与耳蜗核缺血早期的病理性损伤,是造成循环障碍性听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7-NI可选择性地抑制nNOS的活性,对神经元缺血早期NO生成过量造成的听力损失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蓓;耿曼英;董明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400例VCG与ECG检查对照分析

    目的:对冠心病(含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描记心电向量图(VCG)和心电图(ECG),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各项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住院治疗患者,在入院治疗一周时间内,同时描记VCG Frank导联体系和ECG12导联图片,按各自各项诊断标准,做出VCG与ECG各项诊断.结果:各项诊断结果VCG与ECG大多数项目一致(P>0.05),对心肌呈缺血型改变、左心室流出道心肌肥厚、局灶型心肌梗死等检出率VCG比ECG高(P<0.05).对频发房性早搏、频发交界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检出率ECG比VCG高(P<0.05)结论:VCG对心脏缺血、梗死、早期局部心肌肥厚、室内传导异常等的诊断较敏感.ECG用于心律失常诊断,心脏监护较方便准确.

    作者:梁雪;任亚萍;吕培生;梁义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Gamma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表型的影响

    目的:了解Gamma射线照射是否影响体外培养的人树突状细胞的表型.方法:利用含有重组的人GM-CSF(800 U/ml)和IL-4(500 U/ml)的RPMI 1640培养基从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树突状细胞(DC).在培养的第6 d加入5 mg/L的脂多糖(LPS)继续培养24 h促使DC完全成熟,于第7 d收获DC并分成2部分,一部分未经Gamma射线照射的DC用作对照组,另一部分的DC用30 Gy剂量的Gamma射线照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C的表面分子.结果:Gamma射线照射减少树突状细胞CD86,CD80 和HLA-DR,尤其是CD86分子的表达(P=0.007 2).结论:Gamma射线照射影响DC的表型.

    作者:曹孟德;张超;肖保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DNA原位PCR检测

    目的:探讨原位PCR技术对检测基因组变异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原位PCR检测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和脾的石蜡组织切片,并以健康昆明小鼠皮肤和脾的石蜡组织切片、PCR反应液不加Taq DNA聚合酶、不加引物和引物不带生物素作为对照.结果: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和脾石蜡组织切片中检测到清晰的杂交信号,而且杂交信号位于细胞核内;4组对照均未出现杂交信号.结论:原位PCR在基因组变异检测方面实用、有效.

    作者:轩小燕;付庆;杜献堂;李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通径分析在大学生神经症危险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通径分析对大学生自然人群神经症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评价通径分析在心身医学研究中的适用价值.方法:利用河南某高校在校生心理健康调查资料,进行因子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引起神经症的直接原因是负性生活事件、神经质和精神质素质(P<0.001),父母的不良教育和偏爱因素起到间接作用(P<0.05),正性生活事件的发生起到缓解作用(P<0.05).结论:通径分析有一定的适用性,但误差略大,有待于扩大样本和引进其他相关因素来减少误差.

    作者:冯丽云;李克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国河北汉族人群4个STR位点遗传多态性

    目的:检测中国河北省汉族人群D2S1328、D3S1358、D11S2010、D16S310 4个STR位点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探究其在法医学应用中的意义.方法:从河北省无血缘关系汉族个体的抗凝血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分型,银染显色.结果:4个位点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均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呈共显性遗传.4个基因座联合个人识别率(DP)为0.999 5,累计多态信息量(PIC)为0.980 7.结论:这4个多态位点在中国河北汉族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多态性,所得到的遗传学数据可用于河北汉族人群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及遗传学研究.

    作者:阎玉仙;丛斌;呼文亮;马玉珍;韩景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郑州地区汉族正常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芳香酯酶Q192R基因多态性

    目的:研究郑州地区汉族正常人群、2型糖尿病(DM)及DM并发冠心病(DM-CAD)患者芳香酯酶(Arylesterase/Paraoxonase,ArE/PON1)192位基因多态性.方法:用比色法测定郑州地区汉族正常人群(61例)、DM(60例)和DM-CAD(67例)患者血清ArE/PON1活性,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技术检测ArE/PON1基因192位多态性,用酶法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指标.结果:郑州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有ArE/PON1 192位基因多态性,Q、R基因频率健康人群中分别为0.56与0.44;DM组为0.53与0.47;DM-CAD组为0.38和0.62.DM-CAD组R基因频率高于DM组和对照组.基因型百分比DM-CAD组RR(31%)高于DM组(13%)和对照组(11%)(P<0.05).DM与DM-CAD组血清ArE/PON1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以DM-CAD组为低(P<0.05).酶活性的降低与HDLc、HDL2C呈正相关,与oxLDL呈负相关.结论:郑州地区汉族人群存在ArE/PON1 192位基因多态性,并提示R基因是郑州地区汉族人群DM-CAD的危险因素.

    作者:钱书虹;钱庆文;王书珺;王诗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术中去白细胞常温血心脏停搏液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术中去白细胞常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临床随机选择主动脉(AO)阻断时间在60 min以上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检测术中不同时间点脂肪酸结合蛋白(HH-FABP)水平和右心房心肌内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①试验组AO开放后20 min,40 min,60 min血清HH-FABP均较AO阻断前及开放即刻升高(P<0.01或P<0.05),且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试验组AO开放即刻及开放后20 min心房心肌内MPO与阻断前相比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与阻断前相比明显增加(P<0.01),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H-FABP与AO阻断时间呈正相关,试验组r=0.9624,P<0.01,对照组r=0.7031,P<0.05.结论:去白细胞常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有利于心肌保护.

    作者:法宪恩;权晓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远期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远期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 7 d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后24 h亚低温干预组、48 h亚低温干预组、72 h亚低温干预组、常温(37 ℃)恢复组、正常对照组(假结扎组).亚低温组每组12只动物,各取2只作为探针动物.其余每组10只动物.制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于亚低温干预后35 d,用迷宫实验检测其学习和记忆能力,然后断头处死,制作脑组织病理切片,作微管关联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染色结果经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计算脑梗死面积.结果: 亚低温干预各组第1 d和第2 d迷宫实验达标所需反应次数明显少于常温恢复组(P<0.05),正确反应率明显高于常温恢复组(P<0.05).随着亚低温干预持续时间的延长,所需反应次数逐渐减少,正确反应率逐渐提高.亚低温干预各组脑梗死面积比常温恢复组显著减少(P<0.05).且随着亚低温干预持续时间的延长,梗死面积逐渐减少.结论: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远期保护作用,且随着亚低温干预持续时间的延长,保护作用增强.

    作者:姜敏;朱长连;程秀永;胡生海;王小阳;王新华;徐发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采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内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不同时限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光镜检查细胞损伤改变,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光镜检查发现,缺血1 h未见明显的神经细胞坏死;缺血2 h,3 h,6 h组,出现细胞坏死及凋亡改变,假手术组未见上述变化;随缺血时间的延长Caspase-3蛋白表达呈递增趋势,Caspase-3蛋白表达时相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基本一致;缺血再灌注2 h组比缺血再灌注0.5 h组MDA含量明显增加.结论:随缺血及再灌注时间延长脑损伤逐渐加重, 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应在缺血1 h以内进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是引起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杨宾侠;王永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前列腺癌患者PSA、PSAD、PSAT测定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特异抗原移行区密度(PSAT)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患者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PSA并计算PSAD、PSAT,比较3组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前列腺增生组PSA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PSA、PSAD、PSAT均升高,与对照组及前列腺增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SA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单纯测定血PSA含量有时不易区分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PSAD、PSAT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优于PSA.

    作者:何朝宏;许长宝;朱国鸿;郝斌;吴国清;王梅;王友志;时秋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射频热化疗对膀胱癌术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射频热化疗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热化疗组(n=30)和化疗组(n=28).采用红细胞花环直接法及放免法,分别检测患者术后1周及热化疗或单纯化疗后第2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热化疗组和化疗组患者术后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IL-2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数、TN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第2周,热化疗组CD3+、CD4+T淋巴细胞数,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化疗组TNF含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化疗对膀胱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金平;马顺利;王耀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连续性动脉灌注化疗在Ib2~Ⅲ期宫颈癌手术前的应用

    目的:观察连续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Ib2~Ⅲ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对34例手术困难的Ib2~Ⅲ期宫颈癌患者经髂内动脉插管连续灌注化疗后,再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结果:11例Ib2期及17例Ⅱb期患者经1~2次介入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宫旁浸润情况改善,顺利完成宫颈癌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6例Ⅲ期患者经2~3次介入治疗后阴道浸润灶消失,4例部分缓解,顺利完成根治术,2例改为放疗.结论:对晚期宫颈癌患者,连续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使部分病例临床分期得到逆转而获得手术机会.

    作者:史惠蓉;陈亚丽;吴庆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癌组织中P53蛋白、iNOS和VEGF的表达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53蛋白、iNOS和VEGF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5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53蛋白、iNOS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为50.9%(28/55),iNOS阳性率为43.6%(24/55),VEGF阳性率为50.9%(28/55);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iNOS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VEGF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有关.P53蛋白的表达与iNOS、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53蛋白、iNOS和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演进有密切关系,P53蛋白可能参与了iNOS、VEGF的表达调控.

    作者:焦连华;徐志林;王立东;冯常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24例临床特点探讨

    老年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并不难,但咳嗽变异型哮喘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肺炎而延误治疗.为提高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水平,现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4例该类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松云;陈瑞英;刘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低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25例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国内外近年来开展的一种安全简便、无创伤性的胆胰管影像学检查新技术,目前MRCP在中高场磁共振中开展较多,在低场磁共振中应用较少GA3DB1GA3DD.作者应用美国皮克公司生产的Outlook Proview 0.23 T开放式磁共振仪,采用反转恢复自旋回波序列(IRFSE)技术进行MRCP检查,现将近5 a完成的25例MRCP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侯艳军;徐焱;范红艳;李福亮;刘金来;杨永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道会师术后尿道扩张治疗后尿道断裂136例

    1984年~2000年,本科对收治的136例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患者行尿道会师术,术后行间断尿道扩张4~6个月,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智勇;马高峰;罗孝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耳针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枕神经痛60例

    枕神经痛是枕大神经痛和枕小神经痛的合称,多因外感、受凉、颈椎病等侵犯或压迫枕神经而诱发.临床主要症状为枕后部阵发性剧痛,并可向同侧颞部、耳后及头顶放射,间歇期间往往正常.多年来,作者采用耳针配合局部封闭的方法治疗该类患者6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慧;李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逆流400例原因分析

    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HSG)是较为常见的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方法之一,可以准确描述子宫输卵管内腔形态,并对输卵管堵塞部位定位.本院1996年1月~2000年1月,共行HSG 4 860例,其中400例发生各种类型逆流,占8.23%.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韩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临产足月初产妇胎头未衔接108例分析

    正常情况下足月初产妇的胎头双顶径于临产前1~2周时进入母体骨盆入口平面,称为胎头衔接(也称入盆).若临产时经腹检查胎头仍高浮,称为胎头未衔接或未入盆,容易造成头位难产.作者就108例此类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者:苑中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44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许多患者在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血肌酐升高前,常有尿白蛋白及微量尿蛋白的排泄增加.为了解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Ⅱ(AⅡA)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2001年3月~2002年4月,对本院糖尿病专科门诊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用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3个月,观察其血糖、血压、肾功能及尿微量蛋白排泄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在民;刘玉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青光眼滤过手术56例体会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主要的原因之一为滤过泡瘢痕形成.近年来有人将5-氟尿嘧啶(5-Fu)应用于青光眼术后,证实它可以抑制滤过道瘢痕的形成[1].但因其剂量大、给药次数多、疗程长,眼部并发症相对高,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作者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了青光眼滤过术中的5-Fu接触、改良巩膜瓣的形状和缝合方式对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高亚林;陈秋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62例

    辛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1].作者观察了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62例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

    作者:朱喜玲;陈金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腹腔镜辅助下结肠切除11例体会

    本院2001年1月~12月,共实施腹腔镜辅助下结肠切除术11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呼兵;阮翊;杨运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49例

    近年来,国外大量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更迅速而持久地恢复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GA3DB1,2GA3DD.急诊PCI已成为治疗AMI的有效办法.本院自2000年5月~2002年9月共对49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冠昌;万琪琳;洪岩;何瑞莉;王治中;刘玉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1].现将本院1996年~2001年住院的1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马连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RhD阴性红细胞保存条件探讨

    RhD阴性血源匮乏,在我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仅占0.3%左右[1].零上温度保存血液长时间为35d[2].由于RhD阴性患者的数量相对较少,血液不能及时使用将报废.作者采用-80 ℃超低温冰箱保存RhD阴性红细胞以延长保存时间.现就保存条件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程四国;郭如华;张伯伟;李建斌;李秀珍;徐雅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完成桩核后制备肩台行PFM桩冠修复157牙

    临床制作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桩冠时常采用先备肩台后成桩核的方法[1],该法对肩台清晰性及金属与肩台的密合性影响较大[2].作者采用先固定铸造桩核后制备肩台法对157牙行PFM桩冠修复,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文忠;陈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84例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作者在西药降糖、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用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DN患者8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秦海梅;徐青;杜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创伤性支气管狭窄或闭锁6例外科治疗

    近年来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病例不断增多[1~5].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处理有一定的特殊性,若能及时发现并予正确处理,绝大多数患者可获痊愈,否则,极易导致支气管狭窄或闭锁[1~5].作者就本院收治的6例创伤性支气管狭窄或闭锁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宋先忠;刘献武;郑怡章;王俊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羟基喜树碱治疗非小细胞肺癌80例

    羟基喜树碱(HCPT)是从喜树中提取的抗癌新药,可选择性地抑制拓扑异构酶I,干扰DNA的复制[1,2].临床上应用于其他肿瘤已取得了较好疗效[3],自1998年以来,作者将HCPT引入非小细胞肺癌的联合化疗方案中,观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罗素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女性膀胱颈梗阻16例诊治体会

    女性膀胱颈梗阻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的下尿路症状,常被误诊为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或心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等.作者于1988年4月~2001年7月共收治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16例,根据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尿流率测定及膀胱尿道镜检结果,采用不同疗法,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高永亮;张建立;韦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MRI引导立体定向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25例

    颅内小病灶的开颅手术定位比较困难,传统的开颅手术易造成正常脑组织的较大损伤,而以MRI为辅助的立体定向手术在切除颅内小病灶时可避免传统开颅手术的缺点.作者总结了25例此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玉德;安中华;苑来生;王昊天;张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颈椎前路术中国产自锁钛板的应用21例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外伤致颈脊髓损伤、颈椎病以及颈椎肿瘤已相当普及,疗效肯定.近几年来,应用带锁钛板内固定,可以防止骨块脱落,利于颈椎体间融合[1],方法十分得当.但由于进口钛板较昂贵等原因[2],未得以推广应用.作者自1999年开始在临床应用国产钛板2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士杰;王晓辉;刘培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潘南金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66例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易发生低镁和低钾血症,低镁和低钾血症与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直接相关[1].潘南金为门冬氨酸钾盐及镁盐的混合物,作者将其加入普通极化液中制成新型心肌代谢营养液,应用于心肌梗死溶栓过程中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司海芹;周国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0例围术期处理

    本科2000年1月~2002年5月共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0例,现将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陈重;崔识远;程兆云;买长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宫角妊娠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宫角妊娠是异位妊娠的一种,作者对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宫角妊娠声像图表现作以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宫角妊娠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桂芝;王睿丽;屈献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改良胸肋抬举术矫正漏斗胸26例

    漏斗胸是小儿常见的胸壁畸形,主要由前胸壁凹陷形成,因前胸壁的凹陷,胸腔容积减少,产生明显的病理、生理变化,影响患儿的心肺功能[3].作者应用改良胸肋抬举术矫正漏斗胸,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德超;王爱芳;李志猛;顾玉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耳廓复合组织修复鼻翼缺损10例

    鼻翼部分缺损的修复,是整形外科常见的问题,尽管目前有鼻唇沟皮瓣法、耳廓复合组织块法等方法[1],但因并发症的存在而不理想.作者对10例患者采用改进耳廓复合组织块法进行修复,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剑;牛永敢;梁俊刚;张喜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B超介导下双氧水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121例

    在女性不孕症中输卵管因素所致不孕者居首位.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逐渐推广应用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在超声下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已成为诊断输卵管有无梗阻的简便方法之一.本院进行B超介导下双氧水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检查121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62例超声诊断

    妊娠期子宫局限性收缩比较常见,声像图类似子宫肌瘤,易引起误诊,现将62例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申志扬;杨利霞;李凤鸣;李伟;吴和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56例

    动脉导管未闭(PDA)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GA3DB1,2GA3DD.适时手术处理是常见的治疗方法.1999年8月~2001年11月,本科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患者78例,作者改进了传统术式的部分操作,对其中56例进行了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手术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赵高峰;僧靖静;阎保君;赵松;张新;乔晨辉;卫宏超;赵文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37例超声影像特点

    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素[1].但如何发现导致胆囊癌的高危结石和预测胆囊结石已癌变或癌前病变,成为当今胆囊癌防治领域的重要课题.作者总结了37例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的超声影像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杨利霞;刘婉华;申志扬;李伟;李凤鸣;吴和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药物糊剂充填根管治疗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患牙113颗

    本科1997年以来采用药物糊剂充填感染根管治疗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阎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内胆管结石96例治疗体会

    本院1992年元月~2001年12月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96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廪;李孟圈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变化

    单纯右室心肌梗死(RVMI)不常见,多数与下后壁心肌梗死(MI)并存.尸检发现RVMI的发生率为10%~43%,但临床诊断中RVMI仅占7.7%~23%[1].作者观察了RVMI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变化,为提高RVMI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睢向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局麻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8例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近年来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本科自1999年以来局麻下采用AF、RF、USS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48例,无1例神经损伤,效果满意.

    作者:殷力;王利民;吴学建;廖文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二尖瓣置换术189例体会

    二尖瓣是风湿性心脏病中常受侵害的瓣膜,在我国尤为常见,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围术期死亡率,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1~5].1995年6月~2001年12月,作者采用改良的浅低温、深度血液稀释下行二尖瓣置换术189例,术后临床疗效观察及0.5~5 a随访,证实该方法可靠、实用、有效,符合心脏外科的发展方向.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松;胡伟;田川;赵高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肌鞘内拖出术治疗结肠多发性息肉病21例

    1991年6月~2001年6月,本院采用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肌鞘内拖出术治疗结肠多发性息肉病2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孙嵩洛;任学群;周忠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妇科手术后患者血糖分析

    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时常会遇到术后高血糖现象,为探讨妇科手术对术后患者血糖的影响,作者选择100例妇科手术患者,就术前术后血糖变化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映竹;李巧云;杨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术前动脉联合灌注表阿霉素治疗局部晚期乳癌76例

    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并有上升的趋势GA3DB1,2GA3DD.为了提高中晚期乳癌的疗效,1995年~2000年,应用术前以表阿霉素(法玛西亚有限公司生产)为主的化疗药物动脉灌注治疗局部晚期乳癌7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建宇;郑英斌;杨铁建;王建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于胎龄儿血清T3、T4、TSH、GH水平测定

    小于胎龄儿(SGA)是指由宫内慢性缺氧和营养不良引起胎儿生长发育障碍,其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正常值的第10百分位数或低于同胎龄正常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的一组新生儿,在我国发生率达7.5%,病死率是正常足月儿的8倍GA3DB1GA3DD;出生体重在第3个百分位以下,为重度小于胎龄儿.有早产小样儿,足月小样儿,过期小样儿之分,一般以足月小样儿为主,其出生体重多低于2 500 g.本研究旨在分析小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AGA)血清T3、T4、促甲状激素(TSH)及生长激素(GH)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和机制,为SGA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作者:时鹏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颅内感染性疾病86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及随访

    小儿颅内感染性疾病严重后遗症--听力受损的发生率颇高[1].作者对1998~2000年颅内感染患儿86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进行出院后2 a随访观察及治疗,发现部分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脑弓形虫病可引起听力及脑干损伤,经治疗后部分是可逆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秀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四肢动静脉瘘1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诊断

    动脉与静脉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称动静脉瘘. 临床上可引起受累静脉功能不全和受累肢体或脏器的缺血性改变,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作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判断动静脉瘘瘘口的具体位置,避免了术前的血管造影,对外科手术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

    作者:王岩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例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的佳治疗手段[1].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和高技术的应用,腹腔胆囊切除术(以下简称LC)已取代了85%以上传统的开放法胆囊切除术,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使LC更加微创化及利于术者独立完成手术,作者选择部分合适病例开展三孔法LC(即脐部、剑突下稍偏右,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偏右下方三个孔)取得了满意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国兴;梅刚;白小彬;张宝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脑血管病198例心电图分析

    随着CT及心脏Holter的问世及临床应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的研究工作更加深入细致,作者对收治的19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赵慧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垂体腺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1例视神经保护体会

    垂体肿瘤为颅内的常见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第三位.2001年2~12月对垂体腺瘤11例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现将治疗中视神经保护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郭跃信;樊锐太;李国文;郭有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动力学检查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主、客观因素,进一步提高尿动力学的检查质量.方法:对150例尿动力学检查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努力改进测定方法,提高尿动力学检查质量.结果:发现影响尿动力学检查的因素有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和操作技术因素等,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检查方法,保证了尿动力学检查的质量.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存在许多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在检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尿动力学检查的质量.

    作者:刘会范;齐艳;王庆伟;张雪培;武玉东;李源;文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HLC近交系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检测

    目的:了解HLC近交系小鼠骨髓微核自发率.方法:将HLC小鼠、无毛小鼠及昆明种小鼠各分为2组,一组取骨髓涂片观察,另一组腹腔注射100 mg/kg环磷酰胺,18 h后取骨髓涂片观察,计算微核率.结果:HLC近交系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自发率与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HLC近交系小鼠与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骨髓微核率均显著升高(P<0.01),但3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C近交系与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微核自发率相似,对环磷酰胺诱变剂的敏感性相一致.

    作者:王纯耀;宋国英;杜春燕;薛敬礼;李洪涛;章金涛;阎红霞;樊波;祝庆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尿动力学检查及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的临床表现,尿动力学、B超等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TCS患儿197例,从临床表现、尿动力学等检查结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197例小儿TCS伴有神经源性膀胱139例(71%).尿动力学检查可以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并可将其分类.采用显微手术脊髓栓系松解治疗并不断改进治疗方法,有效率达6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是小儿TCS常见严重难治疗的症状,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分类TCS的理想方法.彻底暴露、显微外科手术松解脊髓及神经是治疗TCS患儿神经源性膀胱及其他症状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福云;师红;齐艳;文建国;徐尚恩;杨启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症状未改善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及再次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症状未改善15例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根据结果选择治疗方法.结果: 4例患者存在不稳定性膀胱(4/15); 逼尿肌收缩乏力3例;膀胱出口梗阻5例;外括约肌痉挛2例;真性尿失禁1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有效13例,无变化1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症术后症状未改善患者明确病因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金星;张雪培;文建国;武玉东;刘会范;齐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测定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49例不同原因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其中尿潴留组24例,尿失禁组25例.对其自由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肌电图联合测定和静止期尿道压力进行测定.结果:尿潴留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尿流率降低,残余尿量增加,大容量膀胱,逼尿肌无反射,高逼尿肌漏尿点压;而尿失禁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结论: 对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对其进行尿动力学分类,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齐艳;刘会范;王庆伟;文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膀胱测压及括约肌EMG检查小儿膀胱功能障碍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小儿膀胱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164例(男109例,女55例),其中<2岁52例,2~13岁112例.患儿组254例(年龄1月~14岁),其中神经源性膀胱61例(包括脊柱裂46例,骶会阴和腹会阴肛门成型术后患者15例),遗尿112例,后尿道瓣膜18例,尿频、尿急和尿失禁25例,膀胱输尿管返流18例,泌尿系感染20例.检查使用仪器为Dan Tech膀胱测压和肌电图记录仪.其中35例进行了电视监视下的膀胱测压.结果:正常对照组小儿残余尿<10 ml,少数新生儿膀胱残余尿可以较多,大膀胱容量随年龄增加,新生儿为(33±24) ml,13岁时达(350±54) ml.57%新生儿表现为非协调性排尿或间断性排尿.协调性排尿过程中大逼尿肌排尿压为(6.77±2.16) kPa.神经源性膀胱主要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顺应性降低、或反射亢进(非抑制性收缩),逼尿肌括约肌活动不协调(DSD)、膀胱容量增加或减少等;60%遗尿患者发现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异常,分别表现为DI、膀胱容量小、DSD等.不明原因尿频、尿急、尿失禁和膀胱输尿管返流50%发现有DI并有DSD.泌尿系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DSD和DI.结论:无排尿异常症状小儿膀胱多可完全排空,但新生儿可见较多的残余尿.小儿大逼尿肌排尿压与成人相似.尿动力学检查能为小儿神经源性膀胱,遗尿,后尿道瓣膜,尿频、尿急和尿失禁,膀胱输尿管返流,泌尿系感染等提供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诊断依据.

    作者:文建国;陈悦;王贵宪;刘会范;齐艳;王庆伟;王家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近交系HLC小鼠血液学指标测定

    目的:了解HLC小鼠血液学指标及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提供HLC小鼠的生物学数据.方法:分别对HLC小鼠、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进行RBC、WBC、BPC、Hb测定及白细胞分类计数.α-醋酸萘酯酶法染色观察其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结果:HLC小鼠RBC、WBC、BPC、Hb与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小鼠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基本一致.HLC小鼠T淋巴细胞总数、T辅助细胞及T抑制细胞与昆明小鼠及无毛小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C小鼠血液学指标与昆明小鼠及无毛小鼠相一致,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趋于正常,可作为新的小鼠近交系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

    作者:王纯耀;宋国英;邢金山;杜春燕;薛敬礼;李洪涛;阎红霞;樊波;史崇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显带带型分析及模式图

    目的:观察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显带,并绘制出其染色体G带带型模式图.方法:取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片,以胰酶法获取分散充分,带型清晰的早中期及中期分裂相.结果:同一个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带没有Nesbitt模式图的带多,不同细胞中带多的染色体,其带的数目和位置与Nesbitt模式图基本一致.在核型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描述了各号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结论: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的绘制,为豫医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王纯耀;宋国英;杜献堂;薛敬礼;杜春燕;邢金山;祝庆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女性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患者尿动力学变化

    目的: 研究女性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NNDSD)的临床及尿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Dantec Duet Logic尿动力学检查仪测定11例NNDSD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并与5例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S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NNDSD组和DSD组患者中,膀胱压力容积测定(CMG)显示逼尿肌不稳定分别为5例和4例;大膀胱容量(310.0±87.6) ml和(220.0±55.6) ml;大尿流率(11.2±5.8) ml/s和(7.8±4.6) ml/s;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5.41±1.99) kPa和(5.88±2.98) kPa;残余尿量为(63.5±50.4) ml和(56.0±28.3) ml;尿道压力升高大于8.83 kPa前者为3例,后者1例.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女性患者可能存在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贮尿期症状多见,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尿流率下降,排尿期膀胱内压力升高和部分患者尿道压力升高,尿动力学检查对明确诊断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雪培;文建国;魏金星;武玉东;刘会范;齐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术后疗效的预测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及临床指标的观察,确定预测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患者术后疗效的指标.方法:对26例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前列腺体积及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并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24例(92.3%)患者可见有逼尿肌主动收缩,大逼尿肌排尿压为(6.62±3.57) kPa;5例(19.2%)患者术后不能排尿,需要留置导尿.患者年龄、手术前后排尿期膀胱逼尿肌大压力、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逼尿肌的顺应性及测压容量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患者在急性尿潴留发作的晚期(4周)行尿动力学检查,可以预测术后的疗效.逼尿肌顺应性及膀胱测压容量异常增高、排尿期大逼尿肌压力显著降低(小于1.96 kPa)、充盈期膀胱测压过程中无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的患者术后疗效差.

    作者:武玉东;文建国;魏金星;张雪培;刘会范;齐艳;高建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自由尿流率和压力-流率比较

    目的:比较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自由尿流率和压力-流率测定的结果.方法:对50例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自由尿流率测定和压力流率测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自由尿流率测定时的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量和排尿时间与压力流率测定时相应的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排尿量、尿流时间和达大尿流时间2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流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很多,应改进措施,保证其准确性,提高其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刘会范;齐艳;王庆伟;李源;张雪培;武玉东;文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豫医无毛小鼠寿命观察

    目的:通过对豫医无毛小鼠寿命的观察,探讨突变基因对无毛小鼠寿命的影响.方法:在正常生产繁殖状态下,随机选取无毛小鼠雌雄各50只,杂合子有毛小鼠雌雄各25只,饲养条件、营养状况、实验方法等均相同,观察每只小鼠自然衰老的过程,并计算出各自的寿命.结果:纯合子无毛小鼠平均寿命雌性为(303.3±35.0) d、雄性为(261.6±41.2) d,杂合子有毛小鼠平均寿命雌性为(382.7±35.7) d、雄性为(353.0±37.2) d.纯合子无毛小鼠与杂合子同性别有毛小鼠寿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突变基因可能对无毛小鼠的寿命有影响,豫医无毛小鼠可作为衰老模型供科研应用.

    作者:杜春燕;李洪涛;章金涛;王纯耀;杜献堂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STR位点的遗传检测

    目的:探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YYHL)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随机选择位于小鼠3、4、7、16号染色体上的5个STR位点,用PCR技术对近交系YYHL、DBA近交系小鼠及昆明小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5对引物在近交系YYHL各基因座上均出现一条带,其中D7Nds1、D3Mit22、D16Mit4三基因座表现为多态性,D3Mit21、D4Mit2二基因座表现为单态性.结论:D7Nds1、D3Mit22、D16Mit4三基因座可用于检测近交系小鼠遗传特异性,结合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移植实验,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符合近交要求.

    作者:王纯耀;宋国英;杜献堂;章金涛;樊波;李洪涛;薛敬礼;杜春燕;阎红霞;史崇敏;祝庆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动力学检查中尿道内尿管对尿流测定的影响

    目的:通过比较自由排尿和经尿道尿管压力-流率测定的尿流参数,探讨尿管对尿流测定的影响.方法: 47例泌尿系症状患者, 第1组为11例能在自由排尿时排尿而在压力-流率测定时不能排尿的患者,第2组为36例2次检查皆可排尿的患者(包括5例小儿患者).每个患者都进行了自由排尿(无尿管)和压力-流率测定(有尿管)2次检查.然后比较2次检查的大尿流率 (Qmax)、平均尿流率(Qave)、残余尿(PVR)、排出尿量 (VV) 和达大尿流时间(Tmax).结果: 11例成人(23%)患者带尿管时不能排尿.31例(66%)成人患者2次检查皆可排尿,2次尿流参数比较显示Qmax、Qave、Tmax和 P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例小儿中2次检查的5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成年人尿管对尿流Qmax、Qave和PVF测定结果有影响.在小儿尿管对尿流测定影响较小.因此,对于成年人为了排除尿管对尿流测定的影响在进行压力-流率测定前应常规进行自由排尿测定各项尿流参数.

    作者:李源;王庆伟;文建国;吕宇涛;刘会范;齐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者逼尿肌功能变化

    目的: 探讨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者逼尿肌功能变化.方法: 对20例(3.5~73岁)下尿路梗阻导致的肾积水组和10例(13~67岁)无肾积水的对照组进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与压力-流率测定,并记录不同膀胱灌注量的逼尿肌基础压力.结果: 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11例 (55%),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5例;而对照组仅发现1例(10%)DSD,未发现有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平均膀胱顺应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平均逼尿肌基础压力,平均逼尿肌大收缩压和残余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在灌注量逐渐增加时高逼尿肌基础压力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多伴有逼尿肌功能异常,提示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与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的形成及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庆伟;齐艳;刘会范;李源;吕宇涛;文建国;宋东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5-氟尿嘧啶对豫医无毛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对豫医无毛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方法:豫医无毛小鼠(25只)和昆明种小鼠(25只)分别接种S180肉瘤细胞建立荷瘤动物模型,分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用药组,用药组腹腔给予5-氟尿嘧啶,9 d后全部处死、剥离、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豫医无毛小鼠用药组瘤重(0.93±0.38) g,对照组瘤重(2.89±1.15) g,抑瘤率67.7%;昆明种小鼠用药组瘤重(0.23±0.08) g,对照组瘤重(2.56±0.78) g,抑瘤率91.0%.各用药组瘤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用药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氟尿嘧啶对豫医无毛小鼠S180肉瘤有抑制作用,但作用不如昆明小鼠.

    作者:杜春燕;王纯耀;阎红霞;李洪涛;杜献堂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肾脏血流阻力指数比率在评估小儿肾积水肾脏功能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双侧肾脏血流阻力指数比率判断小儿先天性梗阻性肾积水肾脏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9例肾积水患儿(共34侧积水肾脏,2个月~12岁,±s(5.9±4.3)岁),按积水程度分为4度(组);35例正常小儿(23 d~12岁,±s(6.1±3.1)岁),分别按年龄分为3组(4岁以下、4至7岁、8岁以上).肾积水组患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肾内叶间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然后计算阻力指数比率(resistive index ratio, RIR=患侧肾脏RI/对侧肾脏RI).并比较各参数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积水肾脏RI明显高于正常小儿肾脏(P<0.05),积水对侧肾脏的RI明显低于正常小儿(P<0.05).正常小儿的RI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有45.7%的正常小儿的RI>0.7.正常肾脏的阻力指数比率(resistive index ratio, RIR)与年龄无关(P>0.05).各年龄组的肾积水患儿RIR均明显高于正常小儿(P<0.05),仅有8.6%的正常小儿RIR>1.10.结论:RIR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较小且与肾积水程度有一定相关,故比RI更适合于小儿肾积水肾脏功能的诊断.

    作者:吕宇涛;文建国;张艳;秦石成;常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豫医无毛小鼠生殖及乳腺功能观察

    目的:研究皮肤无毛对豫医无毛雌鼠的生殖、乳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无毛雌性小鼠与正常小鼠交配,统计胎次,妊娠,胎产子数,离乳数,离乳率.并与有毛雌鼠比较.结果:无毛雌鼠卵巢发育正常,乳腺发育基本正常,但泌乳能力差异很大,功能正常的只有30%,与有毛雌鼠相比,无毛雌鼠妊娠率(23%~70%), 胎产子数(5.3~6.8)、离乳数(0~1.5只)及离乳率均低(0~26%), 幼鼠死亡率高(74.6%~100%).结论:皮肤无毛导致无毛小鼠泌乳能力、生产繁殖能力降低.

    作者:李洪涛;杜春燕;王纯耀;章金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神经源性膀胱并发上尿路功能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的测定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并发上尿路功能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的变化.方法:对2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泌尿系统的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和尿动力学检查,重点观察膀胱漏尿点压.结果:泌尿系统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显示15例患者有上尿路损害;尿动力学检查显示14例患者膀胱漏尿点压>3.92 kPa.8例无上尿路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均<3.92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的同时了解膀胱漏尿点压力和膀胱尿道功能,可预测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齐艳;刘会范;文建国;王庆伟;李源;乔保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尿动力学检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泌尿系统形态和功能的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的目的是将患者尿路症状用图和数字表现出来并为患者的痛苦提供病理生理的解释,为临床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和客观评估治疗疾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发展前景令人鼓舞GA3DB1~10GA3DD.作者对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其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文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腔静脉-腔静脉转流46例术中护理体会

    腔静脉-腔静脉转流术是治疗节段闭塞型布-加综合征的理想术式[1,2].1994年5月~2001年1月,本院采用腔静脉-腔静脉转流术治疗节段闭塞型布-加综合征46例,现将术中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侯晓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心脏直视手术120例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

    小儿心脏直视术后,呼吸功能完全恢复需要一段时间.术后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是临床上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加强呼吸道管理,尤其是气管插管的护理是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现对本院1998年6月~2000年8月收治的120例小儿心脏直视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阎保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恶性肿瘤患者顺铂肾毒性预防的护理体会

    恶性肿瘤患者内科化疗中,顺铂作为广谱的一线抗肿瘤药物被广泛应用,但存在严重的肾毒性,文献报道,低剂量顺铂化疗60%患者出现肾功能受损,高剂量顺铂化疗则100%患者出现肾毒性[1].顺铂所致肾毒性及其抗癌作用有剂量依赖性,即在顺铂佳抗癌活性出现时,伴随出现严重肾毒性.针对顺铂应用时的肾毒性,经本科护理人员多年护理实践,规范护理行为,总结出一些较科学的应用顺铂化疗期间预防肾毒性的护理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莹;韩凯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压注射器应用于螺旋CT增强扫描7230例

    本科1996年10月~2001年9月应用高压注射器做螺旋CT增强扫描7 230例,现将操作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素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