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老年人鼻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术+明胶海绵微填塞治疗的58例老年人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鼻内镜下一次止血治疗成功53例,二次止血成功3例;二次治疗失败2例均合并严重鼻中隔偏曲,二次手术矫正鼻中隔后治愈。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能直视下寻找出血点,大多能明确出血部位,减少鼻腔填塞止血盲目性,其临床止血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广明;石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口服或阴道放置或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异丙酚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A、B、C、D 4组,每组30例。术前禁食6 h。 A组患者于术前2 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B组患者术前2 h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片400μg,C组患者术前2 h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D组患者术前无特殊处理。4组妇女均以异丙酚静脉麻醉,再行负压吸宫术,观察宫颈扩张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丙酚用量、麻醉效果以及术前的阴道出血量、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结果 A、B、C三组的宫颈扩张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丙酚用量、麻醉效果等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A、B、C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的腹痛、腹泻、术前的阴道出血量等不良反应低于A组( P <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口服、阴道及直肠给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效果好,能减少麻醉药用量,增强麻醉效果宫颈软化率高,具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可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但直肠给药的不良反应少,术前无明出血等方面优于口服及阴道给药,值得推广。
作者:肖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对于剖宫产母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效果。方法选择158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观察组(79例)以及单纯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79例),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相关指标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显效时间、I-D指标以及麻醉药物用量均降低明显( P <0.05, P <0.01);产妇RAAS系统指标组内比较,两组T1时间段的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T-Ⅱ)和醛固酮( ALD)浓度均低于T0、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就波动幅度而言,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其麻醉显效时间短,麻醉药物用量少,且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张君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48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24例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4周为一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氧化指标丙二醛( MDA)、脂质过氧化物(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C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MDA、LPO及SOD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具有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等作用,其机制与其抗氧化有关。
作者:毛征批;金伟明;朱伟君;潘笑笑;周汉;张银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艾滋病肝损伤患者分级治疗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参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2版中肝毒性分级标准,将住院及门诊的有肝损伤的艾滋病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级,在治疗机会性感染和(或)抗HIV病毒基础上根据肝损伤程度及机制分别予以相应治疗,并以中医药治疗作对照,四周为一疗程,然后对比分析西药与中药治疗、各级肝损伤分级治疗、中药分型治疗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西药与中药治疗、各级肝损伤分级治疗、中药分型治疗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中西药、各级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肝损伤患者分级治疗疗效肯定,各级治疗及中药分型治疗疗效无差异,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而且可以改善成本效益。
作者:欧书强;廖艳霞;易理萍;任桂萍;王樨霞;廖世宏;黄水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家庭有氧运动治疗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呼吸内科治疗的58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与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处理的基础上接受由指导员提供的家庭有氧运动指导并进行家庭有氧运动,治疗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体能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体能状况和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01, 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PaO2、SaO2、PaCO2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1, P <0.05),正常步速和大步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家庭有氧运动治疗能明显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及体能状况,亦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文;谢俊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2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胰疾病患者行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2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胰疾病行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28例,其中行保留胃幽门的胃空肠吻合术8例,行保留胃幽门的胃空肠吻合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20例。1例行保留胃幽门的胃空肠吻合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出现胆瘘,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十二指肠憩室以乳头旁多发,常无临床症状及体征,无需治疗,但若合并胆胰疾病则需进一步手术治疗,保留胃幽门的胃空肠吻合术、保留胃幽门的胃空肠吻合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较常规切除及内翻手术更为安全,疗效确切,是治疗十二指肠憩室合并胆胰疾病的首选术式。
作者:刘益民;金上博;闫耀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7例于术后2~6个月出现尿线变细,排尿不.,经尿道扩张3~6个月后排尿通.。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刚;李彦龙;史东民;史沛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创伤患者62例,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清创、换药处理,观察组则在清创后采取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清洁情况、创面愈合率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创面进入红期所需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治疗1周时的创面愈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创面总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创伤疗效优于传统的常规换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牟莉;宁易平;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临床表现,分析影响其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13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窦旁脑膜瘤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之后进行随访,一旦检查出现复发状况立即给予再次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肿瘤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型,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等相关资料。结果52例复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等症状。窦旁脑膜瘤的复发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术前有无癫疒间病无明显相关(P >0.05)。肿瘤直径>4 cm、WHOⅡ-Ⅲ级、Simpson切除Ⅱ-Ⅲ级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其它患者( P <0.05)。结论影响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是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级别以及肿瘤大小,而患者年龄、性别及术前是否有癫疒间发作等对复发的影响尚未证实。
作者:张小军;罗湘辉;何佳宏;肖益安;张治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角、宫角合并间质部及间质部妊娠早孕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宫角妊娠、宫角合并间质部妊娠及间质部妊娠543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并将超声检查的提示性诊断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归纳总结其图像特点和鉴别要点。结果543例患者中,417例超声提示为宫角妊娠,经手术及病理证实308例(其中2例宫角合并间质部妊娠被超声误诊为宫角妊娠);26例超声提示为宫角合并间质部妊娠,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4例(其中2例间质部妊娠被超声误诊为宫角合并间质部妊娠);100例超声提示间质部妊娠,后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早孕期宫角妊娠、宫角合并间质部妊娠及间质部妊娠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临床上重要的协助诊断信息。
作者:蒋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 IMA)水平与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确诊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血清IMA水平分为IMA升高组56例和IMA正常组42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或住院2周)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 NIHSS)及BI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发生进展性卒中和死亡的例数。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IMA正常组早期预后良好比例明显高于IMA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IMA升高组发生进展性卒中的例数多于IMA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IMA可以作为反映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一种生化指标。
作者:李雪莲;朱飞奇;陈俊斌;林盛;李兴明;潘必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塑型锡箔纸隔离联合鼻腔冲洗法治疗鼻腔黏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鼻腔黏连患者,术中局麻下采用剪刀或钩突刀分离黏连带,两侧创面电凝,塑型锡箔纸隔离,术后予鼻腔冲洗等治疗,1~3周取出锡箔纸,所有患者经随访1年,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0例鼻腔黏连患者采用上述治疗方法,术后1~3周鼻腔黏连消除,随访1年未见黏连复发。结论塑型锡箔纸隔离+鼻腔冲洗法治疗鼻腔黏连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疗效稳定特点,患者无需住院,术后恢复快,费用低,该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立江;孟敏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晚期肺癌患者18例,将放射性粒子经支气管镜插入病变气道,远端穿刺进行125 I粒子植入治疗,每例患者植入粒子数为3~9粒。在粒子植入前、手术后30、60 d进行复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8例患者术后1周症状均减轻,30 d后16例胸部CT检查显示支气管管腔扩大,13例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中气管狭窄效果良好,操作安全,可作为晚期肺癌气管狭窄推广治疗方法。
作者:邢晓燕;杨凤英;李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角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经手术或临床保守治疗证实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50例、宫角妊娠3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给予阴道二维超声及阴道三维超声声像检查,并比较两种超声诊断宫角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差异,总结阴道三维超声声像图的特点。结果⑴三维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准确度[94.0%(47/50)]明显高于二维超声[80.0%(40/50),χ2=4.33, P <0.05],其漏误诊率分别为6.0%、20.0%;三维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准确度[97.1%(34/35)]略高于二维超声[91.4%(32/35), P >0.05],漏误诊率分别为2.9%、8.6%。⑵三维声像图表现:①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宫腔形态完整,一侧宫角部向外膨出,其内见孕囊或不均质团块,病灶与宫腔不相通,病灶外侧缘肌层菲薄甚至消失;②宫角妊娠: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宫腔形态不对称,孕囊或不均质团块偏于一侧宫角,其周边有均匀一致的肌层环绕,病灶所在部位仍为宫腔的一部分。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优于二维超声,其能获得宫腔冠状面图像,并清晰显示病灶与宫腔的位置关系,对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丽珍;王琴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从人肝癌组织中克隆人的Cyclin D1基因,并原核表达Cyclin D1蛋白。方法从人肝癌组织中提取RNA,逆转录PCR扩增Cyclin D1 cDNA,PCR产物进行TA克隆和DNA序列分析;阳性TA克隆Cyclin D1片段亚克隆入大肠杆菌BL21的表达载体PET32a+,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表达人Cyc-lin D1。结果逆转录PCR扩增出约483 bp的DNA片段,TA克隆和DNA序列分析显示重组片段是人Cyclin D1基因序列, Cyclin D1 cDNA亚克隆入大肠杆菌中BL21载体NotI和EcoRI位点之间;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 Isopropyl 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 ,IPTG)诱导出约36 KD的蛋白。结论从人肝癌组织中成功地扩增出人Cyclin D1基因,并且在大肠杆菌中BL21得到表达。
作者:谭艳;韩晓芳;贾海琴;白瑞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究BMI、血糖及血钙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SAP组)1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5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BMI、血糖及血钙水平,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AP组的BMI、血糖及血钙水平与MAP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Ranson评分<3、CT严重度指数<3、Balthazar CT 分级为A/B/C级的BMI、血糖及血钙水平,分别与Ranson评分≥3、CT严重度指数≥3、Balthazar CT 分级为D/E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Ranson评分、CT严重度指数及Balthazar CT分级与BMI、血糖、血钙,均呈明显相关( P <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BMI、血糖及血钙水平明显相关,可以作为评估该类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刘杰生;谢宗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庆大霉素所致耳毒性损伤及应用抗氧化剂水杨酸钠保护时Rac1在豚鼠耳蜗中的表达,探讨Rac1在庆大霉素耳毒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白色红目豚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连续7d;庆大霉素组:腹腔内注射硫酸庆大霉素,连续7d;庆大霉素+水杨酸钠组:腹腔内注射硫酸庆大霉素和水杨酸钠,连续7 d。7 d后处死大鼠,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各组豚鼠耳蜗Rac1蛋白的表达与分布情况;提取耳蜗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ac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耳蜗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Rac1呈弱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和细胞膜;庆大霉素组耳蜗Rac1表达增强;庆大霉素+水杨酸钠组呈阳性表达,其表达程度介于对照组和庆大霉素组之间;各组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耳蜗Rac1蛋白有低强度表达;庆大霉素组耳蜗Rac1蛋白表达强;庆大霉素+水杨酸钠组耳蜗Rac1蛋白表达程度介于对照组和庆大霉素组之间;各组间蛋白电泳积分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Rac1在正常豚鼠耳蜗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胞浆及胞膜弱表达,庆大霉素给药后耳蜗中Rac1表达增强,同时给予抗氧化剂水杨酸钠后可使Rac1表达较庆大霉素组减弱。提示Rac1可能在庆大霉素导致耳蜗损伤过程中起作用。
作者:廖俊;伍伟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小窝蛋白-1( Cav-1)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av-1是否可以作为食管癌肿瘤标记物。方法⑴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食管癌细胞EC109、EC9706中Cav-1的表达情况;⑵收集本院43例食管癌患者血清,30例良性食管病变患者血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Cav-1的表达情况。结果⑴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Cav-1在食管癌细胞EC109、EC9706中均表达;在低分化的食管癌细胞EC109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的食管癌细胞EC9706( t =3.08, P =0.035)。⑵ELISA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血清Cav-1中位数为0.104 ng/ml;良性食管病变患者血清Cav-1中位数为0.075 ng/ml;健康体检者血清Cav-1中位数为0.081 ng/ml;食管癌患者血清与良性食管病变及健康体检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6, P =0.001)。结论 Cav-1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高于良性食管病变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有望成为食管癌肿瘤标志物。
作者:陈素钻;吴瑞暖;俞晶;刘朝晖;郭光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SHH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后的成活和分化情况。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获得Wistar大鼠间充质干细胞( MSC);克隆SHH基因并构建pcDNA3.1-SHH真核表达质粒,用电转法将SHH基因转染入MSC中并体外证实转染SHH基因mRNA和蛋白在MSC中表达。结扎大鼠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在心肌梗死区移植150μl 3×106个转染SHH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MSC)。于移植后第1、2、4、8周取心肌梗死区心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测移植后转染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基因测序和双切酶(EcoR I,Bamh I)分别证实SHH基因克隆与PCDNA3.1-SHH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检测证实转染后MSC的SHH基因表达明显上升;免疫组化证实移植后1~8周心肌内均有干细胞存活,第4、8周电镜可见移植干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结论SHH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外源性基因表达明显增高,转染SHH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移植受体心脏内较好的存活并分化。为缺血性心脏病的转基因细胞治疗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俊东;唐滔;吴晓明;汤建华;史进;伍明;杨进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缓释抗结核微球填充于骨支架后的骨密度测试情况,为减少术后抗结核治疗的副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骨密度仪分别观察人工同种异体骨( A组)、利福平( RFP )缓释微球-人工同种异体骨缓释复合体( B组)和RFP-人工同种异体骨复合体( C组)灌注前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灌注前A、B、C三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0.191±0.018)g/cm2;B组:(0.186±0.016)g/cm2;C组:(0.189±0.018)g/cm2;P >0.05],而灌注后A、B、C三组骨密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A组:(0.191±0.018)g/cm2;B组:(0.179±0.023)g/cm2;C组:(0.185±0.021)g/cm2;P >0.05]。结论RFP微球使用超声波振荡方法可以与多孔隙的骨制备成抗结核缓释复合体,且灌注后不会对骨密度产生明显的干扰作用。
作者:黄术;张宏其;刘宝荣;周益昭;翁晓军;盛斌;肖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磨玻璃结节( GGO)的临床特征和CT征象在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108例孤立GGO病例,分析临床表现、影像特征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并统计GGO随访结果。结果108例患者中男52例,女56例,年龄26~80(58.12±10.34)岁。其中良性19例,恶性89例。良恶性GGO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边缘(毛刺、棘状突起)、内部结构(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细胞百分比、形态(圆形/不规则形)、边缘(分叶)、界面(清楚/模糊)、胸膜凹陷征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胸膜凹陷征在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 )和腺癌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252)。44例患者初次发现GGO后进行随访,其中7例(7/44,15.91%)GGO随访3年后较前增大或变实;32例GGO患者随访无明显变化,且恶性组年龄较良性组大( P =0.0416)。结论临床症状难以鉴别GGO的良恶性,影像上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分叶、界面清楚、胸膜牵拉征多提示恶性。在CT随访过程中,GGO病灶增大、实性成分增多是手术切除的指征。性质不明GGO随访时间至少3年。
作者:李亚男;张伟华;余秉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球囊导管用于足月单胎孕妇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332例有引产指征孕妇行双球囊导管引产,观察其放置双球囊导管前后的宫颈Bishop评分,12 h后取出球囊,再次行宫颈评分,然后行人工破膜和(或)催产素引产,比较不同宫颈成熟程度的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分析新生儿脐带动脉血pH情况。结果所有引产指征孕妇宫颈Bishop评分提高(2.5±0.7)分( P <0.05),双球囊放置至分娩时间(19.07±4.31)h,剖宫产率为24.1%(80/332);新生儿脐动脉血pH 7.3±0.1。结论双球囊导管用于足月单胎孕妇引产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且能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朱景萍;刘莉;钟少平;周晓宇;葛嘉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 MTX)联合明胶海绵颗粒介入治疗子宫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异位妊娠患者行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子宫动脉均栓塞成功,成功治愈异位妊娠44例(92%),其中输卵管妊娠38例全部成功治愈,非输卵管妊娠患者10例,仅6例介入治疗成功,输卵管妊娠患者介入治疗效果优于非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χ2=16.582, P <0.01)。术后30例患者出现腹痛;16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9例患者出现低热,且无严重并发症。3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治愈成功后,术后3个月行输卵管造影检查,29例显示双侧输卵管通.。结论甲氨蝶呤( MTX)联合明胶海绵颗粒介入治疗异位妊娠效果好,治疗输卵管妊娠效果优于非输卵管妊娠,且输卵管通.率高。此法具有能高效杀死胚胎、迅速止血、创伤小等优点,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石新荷;王运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SCT )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进行的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的2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进行的23例常规治疗的患者作非随机比较,所有患者均予以E-CHOP方案化疗6~8周期,移植组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行ASCT支持下大剂量化疗。结果移植组近期疗效与常规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移植组5年总生存率(OS)(58%)高于常规化疗组(32%),移植组5年无病生存率(DFS)(45%)亦高于常规化疗组(21%),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严重毒副反应比较中,仅移植组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100%)高于常规化疗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ASCT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其疗效优于常规化疗,可作为PTCL一线治疗。
作者:姚远;易平勇;刘晰宇;周芳;孙中义;欧阳周;贺军侨;黄利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女,12岁,于2010年4月2日因胸闷不适就诊。体检查出心脏杂音,心超检查提示:动脉导管未闭,宽径12.0 mm,长径8.0 mm,左向右分流;主肺动脉增宽38 mm,肺动脉内可探及源于动脉导管未闭( PDA)五色花彩血流,沿外壁上行。频谱成双期连续性湍流,流速5.1 m/s,压差104 mmHg(1 mmHg=0.133 kPa)。左房、室扩大。诊断结果:动脉导管未闭,二三尖瓣轻度反流。未治疗一周后,患者经上级医院检查,心超检查结果:动脉导管未闭,宽径11.2 mm,长径7.6 mm,左向右分流;主肺动脉增宽,肺动脉内可探及源于PDA五色花彩血流,沿外侧壁上行。频谱成双期连续性湍流流速4.5 m/s,压差73 mmHg。肺动脉瓣轻度粘连,瓣叶回声增强,连续多普勒( cw)瓣口测得血流峰速度约为2.8 m/s,则跨瓣压差约为32 mmHg。据轻度三尖瓣反流,大流速约3 m/s,则右室收缩压约为40 mmHg。提示较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较小的肺动脉瓣狭窄漏诊。
作者:卢一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女,87岁。因“胸闷1周加重1 d”于2012年3月24日入本院心脏内科门诊就诊。冠心病史12年,高血压病史22年,以往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查体: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口唇无紫绀,BP 155/95 mmHg(1 mmHg=0.133 kPa),心律不齐,平均60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殊,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连续20 s Ⅱ导联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基本规则,频率88次/min,P-R间期分别为180 ms、260 ms、300 ms、350 ms和510 ms 五种,其中260 ms仅出现1次(图1上行倒数第2个P-R间期),房室传导比例为5∶4、4∶3和3∶2三种,其中5∶4传导仅出现1次。心电图诊断:⑴窦性心律;⑵房室结三径路传导;⑶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不典型文氏现象);⑷中速径路或慢径路隐匿性逆传快径路;⑸慢径路逆传快径路致快径路正常P-R间期延长;⑹隐匿性传导致快径路蝉联现象。临床诊断:⑴冠心病;⑵高血压病2级;⑶心律失常。
作者:谈剑诚;张天贶;查晴;程有伟;张大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女,67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年,加重3个月”于2010年5月入住本科。患者无明显多汗手抖、多食、怕热、腹泻等症状,体重下降约3 kg,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病史和手术外伤史。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108次/min,神清,精神可,查体合作,皮肤潮湿,双侧甲状腺不大,可及数枚结节,右侧明显,无压痛,未及血管杂音,突眼(-),手颤(-),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欠齐,可及早搏。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不肿,NS(-)。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正常,甲状腺功能: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2.42 ng/ml (0.28-1.59),甲状腺素( TT4)19.37μg/dl (4.87-11.72),促甲状腺激素( TSH )0.002μIU/ml(0.35-4.9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7.43 pg/ml(1.45-3.48),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2.87 ng/dl(0.7-1.48),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99.2 kU/L(0-115),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800 kUL/(0-34)。甲状腺B超示:⑴双侧甲状腺不均质改变(桥本氏甲状腺炎可能);⑵右甲状腺实质不均质占位(K可能),左甲状腺多发结节伴钙化;⑶双侧颈部未见明显占位。甲状腺细胞学穿刺:涂片见大量腺上皮细胞,细胞排列呈乳头状,细胞胞核有异型,恶性可能性大。考虑诊断:右侧甲状腺恶性肿瘤,建议患者及家属手术治疗。患者到上海肿瘤医院就诊,医生要求甲状腺功能正常才可手术治疗,返回本科住院治疗。给予甲巯咪唑片(赛治)20mg 治疗,逐步减量到10 mg,甲状腺功能正常,达到手术要求。2010年6月17日早餐后突然出现心慌、大汗淋漓症状,检测血糖2.3 mmol/L,于糖水补充后好转。之后连续3d出现空腹或餐后低血糖,时间不定,进食或静脉点滴葡萄糖后好转。患者在发生低血糖症状时同时监测静脉血糖、胰岛素、C肽。血糖均<2.8 mmol/L,低只有1.2 mmol/L,胰岛素值均>300μIU/ml, C 肽值均>2.8 nmol/L,IAA:阳性。胰腺增强CT未见异常。考虑诊断:⑴右侧甲状腺恶性肿瘤;⑵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立即停用甲巯咪唑治疗,给予泼尼松片5 mg,连用10 d后,患者血糖稳定,无低血糖症状发生。患者到上海肿瘤医院成功地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内随访甲状腺功能正常,血糖正常,IAA抗体阴性。
作者:孙俊英;徐雪根;沈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道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据统计,2008年美国子宫体癌新发病例约为40100例,估计新增死亡病例约7470例[2];2013年美国宫体癌的新发病例达49560例,新增死亡病例达8190例[3]。因此,如何治疗子宫内膜癌和改善预后逐渐成为临床医生与患者关注的热点。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中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据文献报道,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占7.7%~12.4%[4],如何保留年轻患者生育或生理功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难点之一;此外,晚期和复发患者预后的改善也是子宫内膜癌治疗重任之一。因此内分泌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对近年内分泌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晓辉(综述);李小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多聚磷酸盐(polyphosphate,poly P)的发现已有数百年历史,但主要集中于原核生物等低等生物的研究中。直到近年才发现poly P在真核生物中也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强大的促凝作用尤其引人注目,被医学界所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笔者就poly P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付双双(综述);宁建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一组包括有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腹痛及腹胀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为其中的一个亚型。迄今为止尚无一种药物或单一疗法对IBS-D完全有效,近年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对IBS-D的病因已有一定认识,并在IBS-D的治疗中显示出独有的优势及特长。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改善IBS-D症状方面较西医具有一定的优势,展示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良好前景。现将IBS-D的中医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卢亮(综述);李春婷(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在老年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3例老年(≥5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腹腔镜组),24例行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排气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切口感染率更低( P <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治疗老年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的优势,安全可行。
作者:郑石龙;洪晓明;叶晓明;周小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骨水泥型短柄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应用骨水泥型短柄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51例,女89例,年龄71~99岁。骨折类型按偏髓分型,Ⅰa型42例,Ⅰb型98例。患者多合并内科疾病,相关内科协同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采用标准骨水泥型普通柄(短柄)假体(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练。结果1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8个月,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按Harris评分标准,优89例,良31例,可15例,差5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施行骨水泥型短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少林;谭祖键;周明全;杨明;胡维;甘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鉴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生化指标。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体检中心检出的脂肪肝430例,对53例酒精性脂肪肝和37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功能、血常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异常率及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甘油三酯异常率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对于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及血小板数,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尿酸、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对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曹男;林连捷;郑长青;林艳;王东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化学元素符号应当用罗马(正)体排印,首字母大写,在符号后不加圆点。2.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例如:14 N,60 Co,不写成14氮或N14,60钴或Co60。3.分子中核素的原子数标注在核素符号的右下角。例如:14 N2。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如何写好中文摘要,下面按照中文摘要的四要素简述之。1.“目的”段:应言简意赅地阐明本文主题。采用与文章主题(文题)相呼应的一句话来表述就可以了。2.“方法”段:该段内容主要反映本文研究所采用的重要的基本素材、研究手段与方法,所以要有本文中与此相关的主要数据。比如:总的样本数,按照什么进行分组(如果是随机分组,一定要介绍清楚采用什么随机方法)及各组的样本数(各组之间有没有可比性及其相关资料、统计学结果不必在此介绍);采用什么分析(或检测)方法,主要评价指标是什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⑴文章中重要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行排,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式码)。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出。公式应比正文小一号字排。⑵数学式转行,应在“=”、“≈”、“<”、“>”等关系符号,或在“+”、“-”、“×”、“÷”等运算符号之后转行,居中排列的公式上下式尽可能在“=”处对齐。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⑴文章中不能写出患者姓名,可采用“患者”、“例1”等非特定代词。某些特定领域(如放射医学)的特定情况,可按国际惯例用专指性符号代表某一特定病例。⑵病案号、门诊号、标本号、尸检号以及涉及具体患者的各种医院编号在文章刊出时一律删除。⑶“°”是平面角“度”的符号,不能用以表示病变的程度。例如:Ⅲ度烧伤,不能写成“Ⅲ°烧伤”。⑷用“0”表示手术缝线的号数,可写成“3.0”、“4.0”,或“3-0”、“4-0”,不宜写成“000”、“0000”或“3个0”、“4个0”。⑸正文内应尽量少用括号。例如:显效(80%)、有效(10%)、无效(10%),好写成:显效占80%,有效占10%,无效占10%。另:“……结果见表×”。此“见表×”在句中起叙述文的直接补语的作用,不宜加括号;反之,如仅起注明作用,则加括号。⑹正文内列出“(图×)”、“(表×)”时,若图、表仅反映一句文字的内容,“(图×)”、“(表×)”应放在句号之前;如图、表反映一段或一句以上文字的内容时,“(图×)”、“(表×)”应放在句号之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⑴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随机、对照、重复和均衡4个基本原则进行,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⑵用x珋±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 QR )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有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直接参与选题、设计、研究、观察、资料分析与解释或撰写文稿关键内容,能对文稿内容负责,并同意文稿发表者,才可作为作者署名。来稿决定刊用后,全体作者应在《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书》上逐一签名,将论文专有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2.作者姓名的排序不分院所、科室,统一按对本文贡献大小的顺序排列在题名之下。作者排序应由全体作者讨论后在投稿前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若作者系文稿的整理、执笔、综合者,其姓名一般放在文末,并加括号,如:“(×××整理)”。消息类文稿的作者署名也置于文末加括号。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是否独立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方法将病程在10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NAFLD组(46例)和无脂肪肝病组(50例)以及人口学特征与之匹配的糖代谢正常的NAFLD患者46例,追踪5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⑴入选时情况: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组与无脂肪肝病组的BMI、血糖均高于糖代谢正常的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于糖代谢正常的NAFLD组( P <0.05),血压水平及甘油三酯( TG)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⑵随访5年,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组的BMI、血压、TG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HDL-C低于其他两组,血糖控制水平高于糖代谢正常的NAFLD组( P <0.05)。⑶随访5年,糖尿病合并NAFLD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 <0.05),另外两组之间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AFLD能独立的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作者:张响华;王晓岳;罗长青;许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多项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以上,糖尿病可能比我们预想的发展更快,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未来的20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将相继产生,治疗费用占全部直接医疗费用的80%,将成为我国社会的巨大的经济负担[1-2]。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超出非糖尿病人群至少2倍;尽管1型糖尿病( T1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率较2型糖尿病( T2D)患者低,但其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对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七到数十倍[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失明、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已有多项国际大型临床研究评估强化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影响,本文将逐一分析评价这些知名研究。
作者:曹楚晴;向宇飞;周智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应激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胰高糖素、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以及胰岛素和氟西汀对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大鼠对照组、糖尿病大鼠对照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组、糖尿病大鼠氟西汀组,高糖高脂饲养加腹腔少量注射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各组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随机强迫游泳、寒冷、旋转、限制、拥挤等实验性应激,实验第4、8周分别采血测定血清血糖、胰岛素、胰高糖素、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应激后血糖[(16.7±3.5)mmol/L vs (5.1±1.1)mmol/L, t =13.9, P <0.01]、胰高糖素[(158.5±50.2)ng/L vs (120.8±38.7)ng/L, t =2.5, P <0.05]、肾上腺素[(203.8±48.6)pg/ml vs (158.7±42.6)pg/ml, t =2.9, P <0.01]、皮质醇水平[(21.3±4.8)ng/ml vs (18.2±3.8)ng/ml, t =2.1, P <0.05]及胰岛素抵抗指数(10.9±2.6 vs 3.3±0.8, t =12.3, P <0.01)明显升高,胰岛素治疗后血糖[(9.7±2.1)mmol/L vs (16.7±3.5)mmol/L, t =7.0, P <0.01]明显改善,氟西汀治疗后肾上腺素[(158.8±37.5)pg/ml vs (203.8±48.6)pg/ml, t =3.0, P <0.01]、皮质醇[(15.7±4.2)ng/ml vs (21.3±4.8)ng/ml, t =3.5, P <0.01]明显改善。结论实验性应激导致糖尿病大鼠血糖和内分泌激素升高,加重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能改善应激后血糖变化,氟西汀能改善应激后内分泌激素的升高。
作者:鞠海兵;王力;舒子正;宋洁;陈志娟;李丽凤;阮兆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据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1.6%,而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性心肌病(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 DCM)是指特发于糖尿病患者,除外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以心室舒张或收缩功能障碍及心脏结构改变为主要表现、终可进展为心力衰竭的一种疾病[1]。糖尿病性心肌病变与糖尿病特有的代谢异常有关,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糖脂代谢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炎症、氧化应激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2]。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糖尿病心肌病存在心肌细胞凋亡[3-5],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 MAPK)通路与心肌细胞凋亡有关[6]。阻断MAPK通路或将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新趋势。
作者:李娜;朱秋霄;袁玲玲(综述);张力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增加糖尿病大鼠胰岛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1(PDX-1)的表达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 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的变化情况,评价PDX-1升高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造模,正常对照组始终予普通饲料喂养,DM模型组及治疗组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两周后予普通饲料喂养,治疗组黄连素180 mg/( kg· d)灌胃,正常组及造模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共6周。第6周末处死各组大鼠,留取血清标本测定FBG、FINS水平,计算HOMA-IR;留取各组大鼠胰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中PDX-1的表达,并使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计算PDX-1阳性表达的累计光密度值( IOD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模型组及治疗组FBG、FINS、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与DM模型组相比,治疗组FBG、FINS、HOMA-IR均得到改善[(13.11±6.87)mmol/L vs(18.45±4.69)mmol/L,(2.58±0.34)μIU/ml vs (2.98±0.40)μIU/ml,1.60±0.91 vs 2.75±0.28, P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及DM模型组大鼠胰岛PDX-1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DM模型组比较,治疗组PDX-1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4±1.51 vs 6.79±0.98, P <0.01)。结论增加PDX-1在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中的表达,可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可能是改善血糖的机制之一。
作者:庞翠军;陈秋伶;贺钰梅;宋琳;肖常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趾肱指数( TBI)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临床意义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足趾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TBI≤0.7为切割点分成低TBI组与正常TBI组,并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及代谢参数。结果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TBI≤0.7的32例,占总例数13.4%。低TBI组与正常TBI组比较,其年龄更高,舒张压更低,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合并率增高;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舒张压是TBI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BI在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具有重要意义;低TBI患者有更高的心脑血管患病率;高龄、舒张压低是TBI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翼;孙志纯;牟仑盼;卓雅芬;何伟民;王爱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牙周炎作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糖尿病患者的重视。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破坏,主要表现为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据统计,我国成年人中牙周炎的患病率达到80%以上,其中10%~15%的成年人患重度牙周炎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研究表明,糖尿病是牙周炎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人群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增加近3倍[2]。血糖控制较差是牙周炎风险升高的主要因素。第三次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表明,在校正年龄、种族、教育程度、性别和吸烟等影响因素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9%的成人其牙周炎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OR 2.90;95% CI:1.40~6.03)[3]。不仅糖尿病是患牙周炎的危险因素,牙周炎对血糖控制也是一个负面的影响因素。支持这个观点的第一项研究是1996年Taylor等[4]的印度希拉河社区个体研究,在至少2年的随访中,重度牙周炎导致较差的血糖控制。
作者:张任飞;郭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NGT)136例及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对照(NC)82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胰岛素、IL-6、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⑴NGT组与NC组相比,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hs-CRP、IL-6明显升高[分别是1.03~1.94 vs 0.42~0.95, P <0.01;0.46~2.78 mg/L vs 0.39~1.56 mg/L, P <0.01;(13.6±8.99)pg/ml vs (8.08±3.67)pg/ml, P <0.01]。⑵T2DM患者一级亲属中血hs-CRP水平与HOMA-IR( r =0.326, P <0.01)、IL-6( r =0.258, P <0.05)均呈正相关;T2DM患者一级亲属中血IL-6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 r =0.350, P <0.01)。结论血清CRP和IL-6可能与T2DM患者一级亲属的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牛晓红;李俊岩;宋祺;金苗苗;刘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存在很大的争议。循环血液中的高浓度葡萄糖可与体内多种蛋白结合并在胶原组织中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而降低骨强度,又可以通过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及氧化还原敏感性的NF-κB活性,抑制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糖尿病患者的一系列并发症可以降低骨组织局部营养供应及钙磷摄入,减低肌张力及骨密度,增加骨折的风险。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又可增加炎症因子、脂联素和瘦素的分泌,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与分泌,增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另一方面,脂联素和瘦素又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活性,促进骨形成。笔者将从糖尿病与骨代谢的内在病理生理机制出发,探讨糖尿病对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周后德;满晓朏;周智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及糖尿病前期患者数量的日渐庞大,胰岛β细胞功能评价彰显其重要地位。β细胞功能受到许多因素诸如糖毒性、脂毒性、自身免疫等影响。它的正确评估需要量化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两个密切相关的指标。要精确、可靠地评估β细胞功能是一项艰难的工程,需要不断改进各项指标以期获得准确的评价结果。基于此,本文对胰岛β细胞功能主要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顾素萍;郑金珏;范梦迪(综述);郑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中的弥散加权成像( DWI )检测技术,评估左旋氨氯地平干预对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病( III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旋氨氯地平组, n =26)及B组(氨氯地平组, n =24),两组在继续服用常规治疗剂量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s)类药物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左旋氨氯地平(2.5 mg qd)或氨氯地平(5 mg qd)干预2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DWI检测的肾实质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等的变化;每4周随访患者服药情况,同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干预24周的结果显示,两组sCr、Cys C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UAER、SBP及DBP较基线显著下降[42.5(25.3~91.0)μg/min vs 49.2(29.7~96.8)μg/min,(112.6±6.4)mmHg vs (135.3±7.6)mmHg,(71.4±10.7)mmHg vs (80.3±11.6)mmHg, P <0.05],ADC则较基线显著上升[(2.45±0.12)vs (2.17±0.09), P <0.05]。 B组DBP及UAER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SBP较基线显著下降[(121.5±11.6)mmHg vs (134.8±9.2)mmHg, P <0.05],ADC较基线显著上升[(2.28±0.15) vs (2.14±0.09), P <0.05],但其干预后 SBP 的下降幅度(△SBP )及 ADC 的上升幅度(△ADC)均显著性低于A组( P =0.02,0.01);A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 vs 41.7%,χ2=4.27, P =0.0387)。结论对于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 III期)患者,在ARB的基础上联用左旋氨氯地平,与联用氨氯地平比较,前者可能具有更佳的全面降低血压、减少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肾脏局部微循环、总体不良反应更少的优势。
作者:陈小燕;陈燕珊;李新春;肖文霞;赵康艳;俞家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Nephrin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进行检测,探讨三者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5月至12月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分为糖尿病(DM)组[尿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30 mg/g]56例,糖尿病肾病(DN)组(UAlb/UCR≥30 mg/g)76例;正常对照(健康体检者)36例。检测尿Podocalyxi(UPCX)、Nephrin(UNephrin)、MCP-1(UMCP-1)、白蛋白(UAlb)及尿肌酐(UCR)。比较各组UPCX/UCR、UNephrin/UCR、UMCP-1/UCR的差异及2型糖尿病患者上述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与UAlb/UCR的相关性,计算糖尿病患者UMCP-1/UCR、UNephrin/UCR、UPCX/UCR及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并与UAlb/UCR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N组UAlb/UCR、UPCX/UCR和UMCP-1/UCR水平(90.39±59.35;72.11±58.88;104.82±82.77)比DM组(17.50±9.49;37.37±22.83;47.19±29.98)和健康对照组(8.93±3.81;9.59±2.28;9.98±3.63)明显升高( P <0.05);DM组UPCX/UCR、UMCP-1/UC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05);UNephrin/UCR水平在DN组(83.60±61.61)较DM组(38.74±35.27)明显升高( P <0.05)。2型糖尿病患者UPCX/UCR、UMCP-1/UCR和UNephrin/UCR水平与UAlb/UCR呈正相关( r =0.619,0.568,0.535, P <0.05);UPCX/UCR水平与UMCP-1/UCR和UNephrin/UCR呈正相关( r =0.799,0.718, P<0.05),UNephrin/UCR水平与UMCP-1/UCR水平呈正相关( r =0.635, P <0.05);UMCP-1/UCR,UNephrin/UCR与UPCX/UCR的阳性率较UAlb/UCR显著升高(χ2=9.818,6.673,5.395, P <0.05)。结论尿PCX、Nephrin和MCP-1单独或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较尿微量白蛋白更能反映早期糖尿病肾损害。
作者:钱晓玲;闫彩凤;张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又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或病变引起的疼痛。包括糖尿病神经痛和神经病。糖尿病神经痛是受累的感觉神经分布区发生疼痛,而神经传导功能正常,神经主质无明显变化,如三叉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是代谢障碍、维生素缺乏、缺血、压迫等病因引起的周围神经变性、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感觉神经支配区域疼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高达75%~96%[1-2],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患病率约为7%~20%,占全部糖尿病神经病变病例的10%~32%。糖尿病病史越长,血糖控制越差,患者发生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几率也就越高。糖尿病病史长达20年的患者中,有半数以上出现痛性神经病变[3-4]。
作者:马跃华;边蓉蓉(综述);赵志刚(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变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单纯T2DM患者(DM组)3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DM+NAFLD组)32例,另选取体检中心查体健康者30例作为正常糖耐量组(NGT组),三组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点血糖,以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和平均血糖(MBG)作为评价血糖波动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8-iso-PGF2α评价氧化应激水平,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⑴DM组和DM+NAFLD组的PPGE[(7.34±2.23)mmol/L,(8.52±2.43)mmol/L]、SDBG[(2.43±0.90)mmol/L,(2.80±0.78)mmol/L]、MBG[(11.06±1.76)mmol/L,(13.65±2.83)mmol/L]、HbA1c[(7.59±1.02)%,(8.05±1.52)%]水平较NGT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DM组相比,DM+NAFLD组的PPGE、SDBG、MBG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⑵三组血清8-iso-PGF2α比较:NGT组[(33.45±8.60)pg/ml]、DM组[(47.33±15.30)pg/ml]及DM+NAFLD组[(56.07±13.10)pg/ml]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⑶Person相关分析:血清8-iso-PGF2α含量与PPGE、SDBG、MBG呈正相关( r =0.796,0.778,0.712, P <0.01)。结论血清8-iso-PGF2α能更好反映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着血糖波动幅度的增大氧化应激水平越高,是导致NAFLD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杨娜;郗光霞;郭敏;姚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9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BDR组)47例,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PDR组)45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体质量指数( BMI )、空腹血糖(FB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E-sel水平。结果⑴BDR组和PDR组sE-sel、FBG、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⑵BDR组SBP、DBP、BMI、TC、TG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⑶PDR组患者血清E-选择素与HbA1c、FBG呈正相关( r =0.352, P <0.05;r =0.634, P <0.05)。结论血浆高sE-sel、HbA1c、FBG水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与PDR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测定血浆sE-sel、HbA1c将有助于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其预后。
作者:张志红;张海芳;曹江欣;尹世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是慢性肾病变的一种重要类型,近年来,国外有关的指南更新较多,国内指南主要见于中国糖尿病指南的有关章节中,本文以2011年中国糖尿病指南和2013年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稿)为主要参考,结合国外的有关指南,讨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诊疗问题。
作者:裴剑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