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勇;王元中
目的 通过对228例经临床确诊,及111例5年以上长期随访病例,观察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进一步明确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的诊断依据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2年1月经我科门诊确诊的2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根据患者的眼压情况,眼底照相所见,及视野改变,参考HRT、OCT等检查结果 ,将之分为高眼压型及低眼压型两组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中111例随访5年以上病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228例中,高眼压型者126例,占55.3%,低眼压型者102例,占44.7%;药物治疗随访5年以上者111例,其中高眼压组72例,平均眼压下降33.55%,低眼压组39例,平均眼压下降13.93%.所有病例眼压均可控制在各自的目标眼压水平范围,眼底及视野损害无进一步发展.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另有15例药物未能控制眼压者行滤过性手术,其中11例成功,4例失败终失明.结论 (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相当困难,尤其低眼压型者,主要根据眼底照相,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视杯凹陷、盘沿面积等的改变.(2)视野检查出现青光眼性损害,是POAG诊断的金标准.HRT、OCT仅作为参考.(3)目标眼压设定:早期患者为18 mmHg以下,或比基线眼压下降30%以上;晚期患者眼压应降至12 mmHg以下,介于早期与晚期之间的进展期患者,眼压应控制在15 mmHg左右.
作者:程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干预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干预,实验组给予药物干预管理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脑钠肽水平、住院率、心血管病事件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脑钠肽水平、住院率、心血管病事件率和死亡率各项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干预管理及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柏晓莉;杨新兰;高勇;李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术后眼底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从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Nd:YAG激光治疗术治疗.观察组在行Nd:YAG激光治疗术的过程中,加强对眼底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应用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术中操作规范性的重视,尽量在后囊膜稍靠前的位置聚焦,保证玻璃体前界膜的完整性.
作者:郭广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以教师为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在神经内科系统体格检查教学的应用.方法 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实习生临床教学中先对8名教师随机抽取4人培训成为SP,再把32名实习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名学生(每个教师带教4个学生).观察组采用教师作为标准化病人,教师需讲授体格检查要点并模拟标准化病人让学生对其进行体格检查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体格检查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并让学生两两随机配对互相体格检查.结果 经授课后,观察组在体格检查考核成绩(笔试+操作)优于对照组.两组成绩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普遍欢迎以教师为标准化病人.结论 以教师为SP的教学形式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实习生迅速掌握体格检查的各项细节,明显提高了神经内科实习生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教学质量.
作者:谢海庭;申伟;李忠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8月肾癌患者的临床病例6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上外加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各个指标包括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镇痛治疗情况、心理状态等.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人数为8例,并发症发生率是2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人数是2例,并发症发生率占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止痛棒的使用率为16.7%,对照组患者在止痛棒的使用率是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泵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路靖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骨科创伤感染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行VSD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7.00±9.68)d,对照组为(22.24±15.43)d,观察组治愈所花费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创伤感染的治疗中应用VSD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治愈进程.
作者:丁春劲;崔海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成形术组,每组患者为64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方法治疗,成形术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ODI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VAS评分.结果 成形术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9%,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57%),ODI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和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进行推广.
作者:李栋;纳贝·加依吐尕尼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伴有慢性腹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方法 将医院收取的91例伴有慢性腹泻的HI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粪便标本进行标本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检出病原微生物感染标本53份,阳性率为58.2%;真菌、隐孢子虫、结核分枝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感染率分别为47.2%、24.5%、15.1%、7.5%、3.8%、1.9%.结论 真菌、隐孢子虫等病原微生物是HIV感染患者伴发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临床中要针对性加强防范.
作者:郭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患者攻击行为危险因素为依据,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患者MO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护理中效果明显.
作者:翟清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实施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分析两组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通过干预后,对组间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观察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骨科手术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高月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10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正畸治疗,实验组正畸基础上加口腔修复,对比两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两项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对先天性缺牙患者采用口腔修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
作者:卢成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慢性消化道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一组.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二组.15例胃肠部位肿瘤患者作为研究三组.15例是单纯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尿PEG-600测定方法检测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程度,分析粪便菌落组织.将研究一组、二组、三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一组、二组、三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尿液检测结果 进行比对,前三组患者尿液中的PEG600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患有慢性病患者的肠道通透性强于正常人群.结论 肠黏膜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对其肠黏膜通透性进行改善,保持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挽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姜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浅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集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讨论组(30例),对照组按照精神科基本要求护理,讨论组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与讨论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运用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增加患者满意率.
作者:倪明慧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在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效果.方法 搜集我院治疗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45例,全部患者均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记录治疗效果.结果 经6个月随访,均骨性愈合,恢复行走能力,未出现断钉、螺旋刀片退出等现象.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90.73±6.14)分,总优良率91.11%.结论 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指标,且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立建;包庆武;王桂仁;王晓晖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影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因素.方法 选择我中心检验科2015年3月21日—2016年3月21日检查的1030名受检对象,分析并统计为受检对象检查中出现检验失误的例数,并分析引发失误的原因与阶段分布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案.结果 1030名受检对象共检验1850次,其中406例检验失误,占据百分比为39.42%,分析出现失误的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采集样本、处理样本、检验设备使用不当.结论 分析对医学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控制因素较多,有关部门应加强控制各个检验阶段的力度,利于将检验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作者:曹俊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共收治的30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2.67%;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67%,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黄秀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临床路径应用后对临床价值统计分析,为临床路径的推广及规范临床提高医疗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小儿内科病房2015年1月—2016年12月过敏性紫癜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48例),其中观察组中2例患者中途退出,观察疗效判断、医嘱的依从性、患儿家长的治护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疾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97.82%,对照组为82.3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嘱依从率为95.65%,对照组为73.5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家长的治护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为82.3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5.65%,对照组为70.5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3个月内疾病复发率为19.57%,对照组为58.8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诊疗宣教严格按照过敏性紫癜临床路径进行,患儿疾病疗效好,医嘱依从性、患儿家长的治护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知晓率高,3个月的疾病复发率低.过敏性紫癜临床路径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路苓;张明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患者的疗效及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2例患者分成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的患者接受微创前外侧入路法,对照组的患者则接受传统的后外侧入路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的治疗疗效更加,Harris评分也更高,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唐健民;陆晟;李祥;赵志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应用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儿童保健门诊接收206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10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措施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指标主要为患儿家不确定感、焦虑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后不确定感评分、焦虑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应用中的护理效果较理想,应推广采纳.
作者:刘慧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与探究院前急救管理的加强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实施院前急救的加强管理之后本院急救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未实施院前急救的加强管理之前本院急救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并分析两组院前急救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呼叫出车的反应时间、院前急救呼叫出车的途中时间分别为(162.39±12.60)s、(131.54±10.90)s,与对照组患者的(353.59±24.64)s、(184.65±16.85)s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为96.67%,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院前急救管理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
作者:朱星潼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