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视发挥科室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徐世平;吴本俨;万军

关键词:临床专业学位, 研究生, 临床科室
摘要:在我们目前开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得到加强,但是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减弱,人文精神和医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多年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科室在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在人文和道德培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研究生的培养又能促进科室的建设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透明质酸钠凝胶用于防止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再粘连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钠凝胶用于防止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4年2月~2015年2月,且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成2组,分别27例。一组为对照组,使用人工周期治疗,一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4.07%,且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凝胶用于防止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再粘连疗效显著,可有效避免术后再粘连情况的发生。

    作者:李艳红;朱莉姗;程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开刀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开刀手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对照组40例行传统开刀手术,观察组45例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安全性和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复发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时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安全性更高、恢复速度快、复发率低。

    作者:叶大才;范显文;梁明飞;华若岳;莫辉;江小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丹参和内固定对胫骨远端骨折愈合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结合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明确丹参对于骨折愈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承钢医院骨科22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急诊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根据丹参使用分为丹参组114例(丹参与加压板亚组、丹参与锁定加压钢板亚组以及丹参与髓内钉亚组)和内固定组112例(加压钢板固定亚组、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亚组以及髓内固定亚组),在治疗后1周、2周、4周以及8周时对比各组间骨痂形成情况,同时对比分析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2周以后在相同时间点,丹参组的骨痂计分优于内固定组,并且骨折愈合用时、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内固定组,其中丹参与锁定加压钢板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联合内固定能够改善骨折愈合,丹参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可以作为胫骨首选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愈合快。

    作者:董晓强;王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米力农对急性心梗泵衰竭患者血炎症因子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

    目的:评价米力农对急性心梗泵衰竭患者血炎症因子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急性心梗泵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5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米力农治疗。观察两组NT-ProBNP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hs-CRP、IL-6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且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梗泵衰竭患者米力农治疗,可降低患者NT-ProBNP及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张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接受诊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略有升高,血细胞积压水平,死亡风险率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同时未见明显死亡率的增加和红细胞压积水平的升高。

    作者:薛炬君;陈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中的护理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方式,探讨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42例胸腔积水患者全部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引流管置管时间2~9 d、平均时间(3.2±0.6)d,感染发生率为0%,3例由于剧烈运动导致引流管脱出,发生率为7.14%。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相应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置管引流顺利,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杜献丽;李永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持续静脉滴注方法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吸氧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老年患者肺气肿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吸氧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老年患者肺气肿临床诊治效果。方法使用我院诊治的老年患者肺气肿患者60例,对照组使用头孢呋辛钠和痰热清进行诊治,实验组使用吸氧联合呼吸功能训练进行诊治。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吸氧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老年患者肺气肿在临床当中有很好效果。

    作者:朴一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并确诊。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给予观察组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两组治疗疗效对比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对比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魏晓广;郑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从HR、PO2、RVEDD、PAP、BNP 对比分析尿激酶和瑞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的影响

    目的:探究从HR、PO2、RVEDD、PAP、BNP对比分析尿激酶和瑞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的影响。方法将因急性肺栓塞入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24 h后观察临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R、BNP、PAP、PO2及VEDD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RVEDD及BNP明显低于对照组, 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率、PAP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瑞替普酶溶栓较尿激酶更能改善PE患者的RVEDD、BNP以及 PO2的指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马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对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1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均为单侧发病,右肾9例,左肾7例,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均匀密度,6例病灶中心可见星芒状低密度影,2例病灶可见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嗜酸细胞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志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压疮的常见误区及新主张

    压疮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是身体局部组织因长期受压,造成血液循环受阻,皮肤与皮下组织所需营养无法得到供给所造成的局部组织溃烂与组织坏死。压疮易引发感染,情况恶化时将带给患者较大的痛苦,甚至引起败血症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有效地做好预防护理工作,通过防治结合,以患者为中心,可大大降低压疮的发生几率,增加压疮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但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压疮的预防工作并未引起普遍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对临床上压疮预防的误区及新主张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压疮的护理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韩洁;肖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临床检测分析及意义

    目的:检测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并分析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临床产妇以及80例非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结果研究组的临产孕妇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指标的临床检测,能保证孕妇分娩的安全,提高孕妇分娩的质量,保证母婴的安全。

    作者:商树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中医院护士中医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培养方法

    目的:探讨中医院护士中医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方法选取60名新招聘、没有经过系统中医护理技能培训和护理知识培养的西医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的新护士,对其进行1年的综合培训,对护士培训前后的中医临床护理综合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护士的中医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有所提高(P<0.05)。结论加强中医院护士的综合培训,能让护士的中医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提升。

    作者:葛然;孔灿;李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来氟米特结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目的:探析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治疗中使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治疗的RA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每组各43例。给予a组患者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给予b组患者单纯甲氨蝶呤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b组患者(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A临床治疗中同时运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群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口咽通气管吸痰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咽通气管吸痰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吸痰方式,观察组患儿采取口咽通气管吸痰,比较两组患儿的单次吸痰量、24 h吸痰次数、气管插管时间、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各项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患儿单次吸痰量更多、24 h吸痰次数更少、气管插管和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更短,各组数据与对照组患儿对比,均具有明显优势,且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咽通气管吸痰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中,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儿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洪淑芳;赖延忠;黄佩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是76.67%,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是93.33%,总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异位妊娠患者,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减少不良情绪。

    作者:孙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行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缬沙坦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8例此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基础上分别采用缬沙坦与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血肌酐与24小时尿蛋白量上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在缬沙坦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达到更优疗效。

    作者:薛华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栓通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7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5例患者在基础治疗同时采取血栓通的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仅采取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很少有不良反应的出现。

    作者:白庆梅;许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胆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住院、下床活动以及禁食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胆结石围术期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