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宫腔镜对慢性宫颈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因素

柏轩宇

关键词:血清炎性因子, 慢性宫颈炎, 宫腔镜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宫颈炎患者接受宫腔镜治疗后,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的6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使用宫腔镜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中的hs-CRP、IL、TNF、SOD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3.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56.7%,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可以选择宫腔镜治疗,对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治疗效果突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术后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护理组患者在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GC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病损伤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晓丹;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探测甲状腺钙化模式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超声探测甲状腺钙化模式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37例共204个甲状腺结节进行术前超声探测,检查是否发生钙化。结果204个甲状腺结节中有75个结节发生钙化,占36.8%,发生钙化的结节中有44个结节被组织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占58.7%。在钙化结节中伴微钙化14个、伴粗钙化21个、伴周边钙化6个、周围无甲状腺结节的孤立钙化斑2个被确诊为甲状腺癌。结论钙化是甲状腺癌诊断的重要指标,通过超声探测甲状腺钙化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刘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术后妇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术后妇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56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各28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于此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36.1±6.2)分、SDS(36.1±4.1)分,均低于常规组SAS(47.2±4.1)分、SDS(47.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

    作者:闫咏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采收期珊瑚菜植株叶片挥发油成分分析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012年7月、10月采收珊瑚菜叶片中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34、58种成分。10月叶片挥发油以萜类、芳香族成分为主,7月叶片以萜类成分为主,且7月叶片不含醛酮类、酯类和其他类成分;10月叶片挥发油成分所含酸类、芳香族、醇类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增加,而萜类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则减少。

    作者:崔海燕;张永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PICU高频震荡通气患儿的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PICU患儿在高频震荡通气中气道管理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2013年3月25例收治在PICU行高频震荡通气给予常规护理的患儿为对照组;2013年4月~2014年2月收治在PICU行高频震荡通气并给予相关护理策略的28例患儿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患儿的PaO2、PaCO2变化及治愈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采集高频震荡通气后8~12 h、12~24 h、24~48 h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中PaO2、PaCO2变化,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治愈率88.9%;对照组死亡6例,放弃治疗2例,治愈率73.9%,有统计学差异。治愈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为(7.8±2.6)d,对照组为(13.2±4.8)d,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高频震荡通气的PICU患儿采取相关的护理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氧合,提高治愈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郭洁;李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自我管理教育对“新农合”腹膜透析患者身心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新农合”腹膜透析患者身心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某三甲医院新农合腹膜透析患者91例,按研究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及生化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钙、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提高(P<0.05),钾、磷、尿素、肌酐减低(P<0.05),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得分均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新农合腹膜透析患者生化指标、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达到改善患者身心状况的目的。

    作者:田喜梅;单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骨盆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并讨论骨盆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医的骨盆损伤患者22例,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2例盆骨损伤患者经过我院规范优质的护理,无继发性的移位骨折症状,无腹部与会阴部伤口感染症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经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优质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作者:刘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危剖宫产妇临床治疗中不同麻醉方式的疗效分析

    目的:了解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高危剖宫产妇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依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硬膜外组与联合组,每组患者120例。通过对比临床治疗数据了解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联合组的阻滞滞起效时间、大感觉阻滞时间、大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这四项指标统计数据分别为(14.21±4.14)min、(21.64±1.73)min、(9.54±3.11)T、(281.57±14.32)min。联合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1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联合组的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指标远低于硬膜外组。结论联合麻醉是一种比单一应用硬膜外麻醉更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吴祖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康柏西普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78例(78只眼)确诊为DM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39只眼)。治疗组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芪明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视力恢复情况,黄斑水肿恢复情况,黄斑水肿的复发时间及玻璃体腔内注射的次数。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后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74%,高于对照组71.79%,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患者(2只眼)在治疗3个月后水肿复发,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出现5例患者(5只眼)水肿复发。治疗组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的次数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促进黄斑水肿恢复,延长复发时间,降低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的次数。

    作者:王家良;金学民;栗小丽;姚宁;李铮;王彩霞;高笑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克氏针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克氏针内固定,观察组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效果理想。

    作者:陈一凡;石健;李佳铭;李朋;李宇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免疫组化指标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ER、PR、CerbB-2、p 53、Ki 67免疫组化指标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我院60例乳腺癌患者ER、PR、CerbB-2、p 53、Ki 67阳性率,并分析年龄、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ER、PR、CerbB-2、p 53、Ki 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0%、46.67%、56.67%、50.00%、73.33%;41-60岁患者PR、CerbB-2、Ki 67阳性诊断率较高,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Ki 67较高,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结论 ER、PR、CerbB-2、p 53、Ki 67均为乳腺癌的有效观察指标,且各指标存在一定联系,联合检测有利于准确诊断及病情评价。

    作者:张新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良巩膜缩短术治疗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目的:观察改良巩膜缩短术治疗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效果。方法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2例32眼,应用改良巩膜缩短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3~9个月,32眼视网膜均成功复位。结论改良巩膜缩短术治疗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

    作者:焦健;苏玉涛;李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2例,按照术后辅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治疗B组患者的心理评分(15.5±2.9)分、生理评分(17.2±3.3)分,均高于治疗A组患者(14.9±2.8)分,(13.1±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菲林和孕三烯酮均是有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药物,但孕三烯酮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有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汪新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敷料对深度烧伤创面植皮后愈合情况的影响对比

    目的:研究分析深度烧伤创面植皮后使用不同敷料对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的69例深度烧伤合并创面植皮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植皮后使用的覆盖物是凡士林油纱,观察组植皮后使用的覆盖物是聚酰胺薄纱。比较两组的创面蒸发量、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换药时间等。结果术后5天,实验组的创面蒸发量平均(25.3±6.1)ml/h、对照组的创面蒸发量平均(35.8±4.9)ml/h,两组的敷料表明蒸发量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比正常皮肤表明蒸发量高;术后10天,15天,20天愈合率具有差异性,观察组较优秀。结论相比与传统的凡士林油纱,聚酰胺薄纱更有利于深度烧伤创面植皮后的愈合,且减轻了患者换药时的疼痛。

    作者:刘振宝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屈光参差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近视屈光参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并对比矫正前后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参差度及远立体视觉正常例数。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前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参差度及远立体视觉正常例数分别为(4.01±0.23)、(4.95±0.27)、(5.16±1.23)D及23例,与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后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参差度及远立体视觉正常例数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有效矫正青少年近视屈光参差,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控制近视的发展。

    作者:张运英;李原;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纳洛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8.8%;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和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氧分压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纳洛酮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情况,且安全性强。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78例,优质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常规护理使用基础护理。结果优质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7.43%,好于对照组56.42%。结论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于振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分析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2月5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为21例(84%)、有效为3例(12%)、无效为1例(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后显效为16例(64%)、有效为1例(4%)、无效为8例(32%),总有效率为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毛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选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效果。方法研究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6例,采用数字法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时应用曲美他嗪,28例;治疗实验组时应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28例。结果两组中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短,各项指标优,治疗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治疗联合采用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效果较佳。

    作者:唐博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探析

    目的:对接受鼻内镜下手术的鼻窦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其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接收并治疗的27例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和观察组(1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方式,通过观察和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临床护理路径下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手段,能够加快患者身体康复速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田丽杰;徐兵;管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