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入库前病案示踪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李仕林;沈洁;李韶朗

关键词:病案示踪, 清单, 病案零丢失
摘要:目的 探讨入库前病案示踪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方法 利用从电子病案系统导出的出院患者电子清单和科室提交纸质病历的手写清单为基础,建立入库前病案示踪系统,用于病历催交、工作量分配、病案示踪等方面.结果 入库前病案示踪系统可实现多种应用,使病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计算机化和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以清单形式构建的入库前病案示踪系统是实现病案零丢失的简便、经济、有效手段.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6个月至3年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用时(150.2±13.1)min,住院时间(19.7±2.5)d,术中出血量(987.5±6.4)mL,并发症发生率为8.33%.经随访,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且治疗后患者Harris评分显著提高.结论 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娄佳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与硫酸特布他林高压泵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分析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与硫酸特布他林高压泵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部分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布地奈德与硫酸特布他林高压泵雾化吸入.两组均在7d后进行观察总结,将患者的具体症状发展情况、有关体征情况、具体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2.4%、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与70%(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消失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与硫酸特布他林高压泵雾化吸入,对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具有确切疗效,和常规方法相比更加安全、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PICC置管的维护及并发症的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PICC置管围手术期合并症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PICC置管的维护方法.方法 抽取近年来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手术的病人6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优质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合并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ICC置管采取合理有效的维护以及对出现的合并症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不但使PICC置管使用时间增加,同时发生合并症的几率明显减少,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谷云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浅析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临床上对胃溃疡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抽取126例2011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治疗组(采用的是手术治疗方法)与对照组(采用的是保守治疗方法),每组人数分别为70例、56例,在治疗一年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穿孔、梗阻以及出血等)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经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治疗组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要更为显著,在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以及复发率上,治疗组分别为7.14%(5/70)、85.71%(60/70)、7.14%(5/70);对照组分别为16.07%(9/56)、64.29%(36/56)、19.64%(11/56),可见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更小,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后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胃溃疡患者的治疗,应尽可能地采用手术治疗,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刘亚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试论综合性医院经济学与成本核算

    从综合医院经济管理的现状以及医院面临政府政策导向及市场经济冲击的宏观、微观层面的问题,阐述医院有效经济管理与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建议完善财务管理与核算体系,建立成本核算的相关意义指标体系,应用现代化信息管理应用手段,改进与提高医院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提供决策.使医院经济与经营达到有效管理之目标.

    作者:张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TuVP结合直视下大力碎石钳机械碎石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TuVP(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结合直视下大力碎石钳机械碎石(OMC)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甲组采用TuVP+OMC治疗,乙组采用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SCL)+TuVP治疗,对比两组的碎石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留置导尿管时间.结果 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并造瘘手术时间为30~45min,TuVP手术时间为30~135min,平均时间为49.2min.23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痊愈,前列腺梗阻以及膀胱结石症状消除,无结石残留.结论 采用TuVP结合直视下大力碎石钳机械碎石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疗效显著,缩短手术治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金洪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胃癌早期治疗中胃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胃癌早期治疗中胃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早期胃癌患者并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胃癌常规根治术以及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排空时间、体重增加情况以及远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体重增加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患者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可大大减少胃排空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生存情况,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南关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统计分析

    目的 分析南关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了解手足口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正确的防控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医疗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南关区共报告手足口病993例,2008-2010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和2012年明显下降,每年的4~8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发病以1~5岁儿童居多,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儿童发病较多.结论 根据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做好防控知识宣传,加强托幼机构晨检和物品消毒,是降低发病水平的有效措施.

    作者:宁涛;王彩辉;吕丹;佟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2005-2012年通道县肺结核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通道县肺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为今后更好开展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2年通道县肺结核患病率、不同年龄与性别分布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年的涂阳患病率为46.7/10万,涂阴患病率为32.3/10万,总患病率为79.0/10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总患病率的8年定基比为-32.4%; 25~34岁年龄组的患病率高(139.7/10万),0~14岁年龄组的患病率低(3.2/10万);男女患病率之比为3.5: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2005-2012年通道县肺结核病患病率逐年下降,应继续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

    作者:蒋华;吴代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丙泊酚减轻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中应激反应探析

    目的 探析丙泊酚在采用颈丛麻醉方式行甲状腺手术中减轻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0例,均采用颈丛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实验组(50例)采用丙泊酚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芬太尼与氟哌利多联合麻醉,对比围麻醉期两组患者的HR与MAP以及皮质醇和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过程与手术结束时HR与MAP两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对照组则均出现显著变化;同时,研究组术后的皮质醇与血糖水平与麻醉前降低幅度更为显著;且研究组发生各种相关不良反应的几率均更低(P<0.05).结论 丙泊酚在采用颈丛麻醉方式行甲状腺手术中,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卢小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体会

    目的 探究产科急症子宫切除人文关怀护理的方法及重要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53例,对照组患者62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91例,试探性采用将进行系统护理并进行一定进行心理干预指导,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 疗效判定护理前两组HAMD、HAMA量表平均得分显示患者均存在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护理后研究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恢复时间如表-1,其中研究组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子宫切除患者进行人文心理关于有助于增强患者配合度,加快术后康复,尽快帮助患者恢复社会角色和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存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8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葡萄糖酸辛辅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取得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泽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外科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0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患者1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肝切除手术,而对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单纯取石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后肝内结石的残留情况以及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结石残留率(18.00%)与对照组(42.67%)相比明显更少,P<0.05.在临床手术效果上对比显示,观察组优良率(77.33%)高于对照组(75.33%),但无差异学差别,P>0.05.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肝切除术治疗,效果更明显,可显著降低结石的残留率,临床可广泛推广.

    作者:罗开成;马柱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西药并针灸、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和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中西药联合针灸与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效果.方法 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均分为三组:常规组、对照组、综合组,其中常规组给予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而综合组则给予中西药并针灸与推拿治疗.对比观察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流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三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三组治疗后脑血流参数中,综合组与常规组明显快于治疗前,而治疗后综合组则明显快于常规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西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除了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外,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流参数,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叶常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浅谈异常分娩的处理

    目的 研究孕妇分娩过程中异常分娩的产生及处理,提高孕婴的平安、健康指数.方法 随机抽选2009年3月-2010年3月临床分娩异常患者69例,对其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69例中,产力异常产妇37例,骨产道异常18例,胎儿异常14例.结果 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处理下,孕妇全部成功分娩,69例孕妇无一例死亡,胎儿中两例为死胎,一例为脐带绕颈患儿死亡.结论 一些异常分娩是可以预防的,对于不可避免的异常分娩情况应积极的听取医生建议,医患配合科学的选择分娩方式,确保母婴平安,提高妇产科分娩中母婴的健康水平.

    作者:隋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并分别给予100mg/d、200mg/d、300mg/d剂量的孕酮治疗.结果 三组患者在用药10d后出血率、阴道血量以及出血持续时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除B组外,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小于C组,且P<0.05.结论 200mg/d剂量的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列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诊断及治疗探讨

    目的 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10年5月-2013年9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28例,将其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2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PaCO2二氧化碳分压)明显较低,但对比两组患者的PaO2(动脉血氧分压)、D-dimer(血浆D-二聚体)、SPAP(肺动脉收缩压),无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PaCO2比较低,临床鉴别时应充分注意.

    作者:马万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和CA125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血清胆碱醋酶(CHE)水平、糖类抗原CA125等指标对观察肝硬化程度及动态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的经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合格的健康成人9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3组对象血清糖类抗原.结果 按照child-pugh进行分级,研究组患者分为A、B、C三级,两两比较发现三组CA125、CHE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清CA125、CHE水平的变化不仅能作为肝硬化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作者:刘忠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随着免疫规划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受到社会的关注,对此,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了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预防接种门诊设备问题、接种人员资格问题、疫苗管理问题等,并相应提出了针对性的有效防范对策,如加强对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建设和接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等.

    作者:冯万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结节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结节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忠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