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部护板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葛晓松

关键词:胸部护板, 肋骨骨折, 胸带外固定
摘要:选取86例肋骨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医用记忆胸部护板外固定,对照组采用宽胶布胸带外固定。胸部护板治疗组治愈率,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记忆胸部护板外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疗效肯定,明显优于宽胶布胸带外固定治疗方法。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电解质紊乱58例临床观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IC)的冠心病患者58例,分别于其术前1d、术后6h对患者进行静脉取血检测,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清氯、钠、钾离子的浓度变化水平。结果治疗前后58例患者血钾、钠离子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03,P<0.05;t=4.9214,P<0.05);58例患者术后出现低钾血症概率为24.1%(14例),低钾血症发病率的95%可信区间处于13.1%~35.2%;3.5~4.0mmol/L和≥4.0 mmol/L不同血钾浓度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52.2%、5.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16.3604,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之后,患者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情况,所以要全面地做好血电解质的检测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在手术治疗前后及时地检测患者电解质水平,针对存在电解质紊乱倾向的患者,及时地给予纠正治疗。

    作者:郭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锌水平变化及补锌治疗效果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63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63例患儿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锌水平检测,对照组中患儿均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主要内容有抗感染,补液以及支持治疗。而观察组中的患儿在采取上述治疗方法的同时,另加葡萄糖酸锌进行补锌治疗,1次/d,给予锌元素20mg/次,持续治疗10d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其血锌水平含量有着非常明显的增加,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中患儿的血锌水平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患儿,两组患儿相比具有非常悬殊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74.19%。两组患者相比具有非常悬殊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锌含量会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但是采用补锌治疗后,患儿体内的血锌含量出现明显的增加,并且具有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左银花;余道兵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98例临床分析

    2014年7月~2015年1月,医院采用ESWL治疗泌尿系统结石98例,均严格筛选适应证、禁忌症,肾结石31例、输尿管结石67例;西门子DLS型碎石机,X线定位,肾结石冲击次数不超过2500次,输尿管结石2500次,2~4周后复查KUB或B超声,此后每月随访,持续3个月,复查,评价疗效。结果肾结石成功率80.65%,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1例发热,治疗后尿量刺激症状、血尿、肾绞痛均消失。成功者随访3个月后,结石排出时间(20.4±10.6)日;输尿管结石成功率79.10%,其中1次成功率61.19%,出现17例肉眼可见血尿发生率25.37%,肾绞痛发生率3.0%,结石排出时间(28.4±10.6)日;1d后,尿素氮、肾小球率过滤、血肌酐、尿红细胞数水平高于治疗前、3个月后,3个月后低于治疗前,3个月后大尿流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严格筛选适应证、禁忌证基础上,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成功率较高,但并不能保证全部成功,部分需要多次碎石,碎石可能存在并发症,造成暂时性肾损害,需严格筛选适应证,以避免出现不可逆性肾损害,做好成功率预测。

    作者:方钟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液分析仪在急慢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在2014年2月~2015年3月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确诊的5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50例慢性白血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白血病组、慢性白血病组、正常组,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检测,对比分析三组研究对象的检测数据。结果经检测,急性白血病组和慢性白血病组患者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组和慢性白血病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组与慢性白血病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含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液学情况,诊断准确,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雪;许业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Hp阴转率及治疗有效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Hp阴转率93.3%及治疗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75.6%、77.8%(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7.81±1.02)ng/L、IL-10(6.35±1.24)μg/L及CRP(5.99±1.04)m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11.11%与对照组4.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有效根除Hp、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兴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康复宣教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研究

    选取社区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分成常规组和康复宣教组各45例。对康复宣教组实施康复宣教,对比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康复宣教组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宣教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康复宣教,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因此,应在临床中应用康复宣教。

    作者:邱健青;吴源渊;邓伟中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CT/MR超声造影融合成像在肝癌消融术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3例肝癌病例,分别是普通超声成像和利用CT/MR超声造影融合成像技术进行引导消融,对不同的成像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研究数据显示,因普通超声清晰度欠佳而不能进行的消融术,在CT/MR超声融合成像的引导下可以进行,并且治疗效果与普通超声相比无明显差异。肝癌消融术中,普通成像与CT/MR超声融合成像均能达到引导肝癌消融术的治疗目的,但是在普通超声成像清晰度欠佳而不能进行的情况下,在CT/MR超声融合成像的引导下得以成功进行肝癌消融术,CT/MR超声融合成像在临床肝癌消融术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作者:邹子仪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进行合并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分别进行治疗之后,对照组中11例痊愈、28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81.25%;观察组中17例痊愈、27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1.67%。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采用常规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具有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素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模式应用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共134例,患者依入院模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经120急救中心派出后行院前急救模式,对照组为其他方式自行至急诊科就诊,比较两组自发病到就诊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恶化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自发病到就诊时间为(12.15±1.78)min、总有效率为88.1%,并发症发生率3.0%,对照组分别为(49.85±8.67)min、62.7%、20.9%;两组所有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对提高救治总有效率,降低病情恶化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且有必要对有急性左心衰病史,潜在急性左心衰患者和基层医院加大力度宣教,以便更好的救治患者。

    作者:黄穗霞;杨贞文;曾育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骨转移肿瘤射频消融疗效观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肿瘤科经射频消融治疗的30例骨转移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复发率及生存期,并纳入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肿瘤完全消融率达87.50%;经过治疗后的肿瘤1、2、3、4年的复发率为17.9%、29.9%、45.9%、55.0%;分化程度、肿瘤复发、手术方式、肿瘤和手术部位是影响骨转移肿瘤预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骨转移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复发、手术方式、肿瘤和手术部位具有相关性,对高危患者应当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作者:陈迪耀;王健鹏;史德刚;彭国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的治疗效果研究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术前术后加服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患者加服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术前及术后7d时患者的血浆血浆NO、ET-1、MDA水平与血小板CD62p、CD63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AST与血肌酐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的血肌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性,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缓释药物,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10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及心功能方面变化。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高血压、冠心病检测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水肿、等症状,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例数为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例数为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两组见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怀文;陈文端;程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外周血有核红细胞的准确性分析

    采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与显微镜方法计数168例患者的NRBC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细胞分析仪与显微镜法计数NRBC有良好的相关性(r=0.946),两种方法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细胞分析仪法高、中、低值NRBC标本计数批内CV8.0%。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与显微镜法计数NRBC相关性较好;血细胞分析仪法重复性明显好于显微镜法。

    作者:李忠;陶庆枢;林城;徐文杰;曾金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对疝气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月~2014年10月行疝气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用药,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5.10±1.81)d、术后排气时间(2.50±0.50)d、术后排便时间(2.16±0.51)d,对照组住院时间(8.86±1.43)d、术后排气时间(3.50±1.50)d、术后排便时间(3.67±1.4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疝气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排气、排便,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作者:熊秀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急症抢救中ICU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12月收治的86例ICU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医嘱执行时间、住院时间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4.26±0.84)min、(2.18±0.38)min、(8.25±1.15)d、95.35%和(5.59±1.14)min、(5.13±1.51)min、(11.14±2.21)d、72.09%,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医嘱执行时间、住院时间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ICU患者急症抢救中ICU护理临床路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叶丽宜;钟友娣;林秋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60例的临床观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5年4月~2015年10月特殊疾病门诊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对治疗组的患者实施复方丹参滴丸加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则只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脂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加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舒颜;刘杰;陈凤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2010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与RA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2例早期关节炎患者(至少两个关节肿痛,病程1~12个月)的资料,既往未接受过类固醇激素或DMARDs治疗,分别采用两种分类标准进行计算在基线水平和随访一年后的符合标准的病例数,比较两种分类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基线水平时,89例符合2010ACR/EULAR标准,65例符合1987ACR标准。以需要甲氨蝶呤(MTX)治疗为评判标准,2010ACR/EULAR分类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0.83、0.63、0.74(相应1987ACR标准为0.59、0.65和0.58);以临床诊断RA为评判标准,2010ACR/EULAR分类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0.86、0.78和0.82(相应1987ACR标准0.69、0.83、0.77)。与1987ACR标准比较,2010ACR/EULAR分类标准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更高,而特异性没有明显降低。ACR/EULAR2010分类标准更有利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作者:郭紫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产科2014年10月~2016年5月接受检查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每组分别有57例、29例和20例,并对其血清中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进行测定。另取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5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非孕妇5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测,比较各组受检女性三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同时,对受检女性的血压测定结果与上述三项指标测定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分别对不同组别受检女性的血压及D-D、Hcy、hsCRP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均有重度子痫前期组>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健康孕妇组>健康非孕妇组的情况,但是血压的比较上,健康非孕妇组和健康孕妇组的差异不大,其余各组见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女性的D-D、Hcy、hsCRP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9、0.591、0.702、0.613、0.723、0.657,P<0.05)。结论通过对妊娠期女性的D-D、Hcy、hsCRP等水平进行测定,能够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进行有效预测,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干预治疗与妊娠结局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联合检测血清Cysc、血脂与血糖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就诊的AS患者77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轻度病变A组(23例)、中度病变B组(34例)和重度病变C组(20例)。分别联合检测三组患者血清Cysc、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使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Cysc、血脂、血糖水平与A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B、C三组患者血清Cysc、FPG、2h PBG、TC、TG依次显著增高(P<0.05),C组血清Cysc、FPG、2h PBG、TC、TG分别为(1.87±0.53)mg/L、(6.80±1.79)mmol/L、(15.42±1.29)mmol/L、(5.16±0.79)mmol/L、(3.57±0.91)mmol/L显著高于A、B两组;三组血清Cysc、FPG、2hPBG、TC、TG的OR值均>1(P<0.05),血清Cysc、FPG、2h PBG、TC、TG是AS的危险因素。血清Cysc、血脂、血糖是AS的危险因素,患者血清Cysc、血脂、血糖水平与A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ysc、血脂与血糖水平对AS严重程度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冯雪仪;陈映慧;秋辉;梁惠碧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胸腹盆联合螺旋CT检查在严重多发伤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将采用一次性胸腹盆CT检查的75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将采用胸部X线、腹部B超等局部检查的4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对两组疾病确诊时间、漏诊率、死亡率等相关指标比较,评价胸腹盆联合螺旋CT检查在严重多发伤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确诊时间(89.34±16.32)min,对照组疾病确诊时间为(44.81±10.38)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漏诊率和死亡率依次为8.00%和5.33%,对照组的漏诊率和死亡率依次为17.78%和17.78%,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多发伤患者给予早期胸腹盆联合螺旋CT检查有助于快速诊断,缩短诊疗时间,提升其生存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余蓓蓓;徐旭斌;陈普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