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治疗应用优势的临床观察

吕梅;吕良德

关键词: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泵,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和皮下分次注射胰岛素两种治疗方法,观察哪种更具优势。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5例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15例应用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非胰岛素泵方法)控制血糖,两组比较术前控制血糖天数、术前术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切口愈合情况等。结果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控制波动较小,无低血糖发生,术前准备时间较短,未发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切口全部甲级愈合,较非胰岛素泵治疗更理想。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较非胰岛素泵治疗迅速、有效、平稳,提供高疗效;缩短围手术期时间;减少轻患者多次接受皮下注射胰岛素痛苦,患者依从性高;降低住院费用,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灌肠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应用概述

    目的研究和分析中药灌肠剂对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把符合标准的5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为25例,治疗组为27例,两组都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增加中药灌肠治疗,分析和研究两组的具体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87.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对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着明显的效果,能够很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肾功能质量,并且能够有效地延缓患者肾功能衰竭的蔓延。

    作者:董立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干预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方法。方法将84例处于放疗期间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结果两组放疗后的营养知识知晓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观察组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张达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式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份---2013年1月份在血液透析中心进行透析的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舒适护理组为实验组,一组常规护理组为对照组;舒适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只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透析中和透析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透析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减少了透析中和透析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康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

    作者:韩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观察与护理对策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采用相关的护理措施,探讨和分析其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6例新生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成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68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进行必要的针对性护理,有效地预防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的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患者方法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毒药物/毒物的特征选择多种血液净化治疗。结果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患者74例,52例患者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重症中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护理的重点包括:熟练掌握各项血液净化技术、严密的病情监测、严格的无菌操作、良好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作者:王超英;温丽贞;杨水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结合临床数据资料观察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应用腔镜治疗8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腔镜技术对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结果8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经治疗,手术平均时间为50±4.3min,术中出血量20.4±3.2ml,书中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其中输卵管通畅71例,通畅率达83.5%,不畅8例(9.4%),阻塞6例(8.23%)。随访1年,其中妊娠59例,妊娠率69.4%。结论应用腔镜技术可以及时准确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降低对患者的损伤,显著提高输卵管的通畅率和妊娠率。

    作者:王礼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2011年7月24日中午,在我市鸿福大酒店举行婚庆的400余人进食由鸿福大酒店提供的午餐后,于2011年7月24日13时左右出现首发病例。临床表现为:头晕、腹痛、紫绀、呼吸困难。随后,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为24日13-16时。至2011年07月25日下午15时,因头晕、腹痛、嘴唇青紫等症状接受入院治疗45人,门诊留观104人。目前,所有病人病情稳定,对症治疗均有好转。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1.1发病情况2011年7月24日中午,在鸿福大酒店举行婚庆的400余人进食由鸿福大酒店提供的午餐后,于2011年7月24日13时左右出现首发病例。临床表现为:头晕、腹痛、紫绀、呼吸困难。随后,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为24日13-16时。至2011年07月25日下午15时,因头晕、腹痛、嘴唇青紫等症状接受入院治疗45人,门诊留观104人。

    作者:王新超;刘涛;于桂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生发梅花针环压叩刺法治疗血瘀毛窍型斑秃的临床研究

    目的介绍多年来应用生发梅花针环压叩刺法治疗血瘀毛窍型斑秃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自主研制的生发梅花针,采取环压叩刺法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梅花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0%;对照组显效率40%。两组显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生发梅花针是一种新型针具;环压叩刺法治疗血瘀毛窍型斑秃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新疗法。

    作者:高险峰;徐百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和分析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堵塞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堵塞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输卵管堵塞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就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展开比较。结果两组100例输卵管堵塞患者接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堵塞,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小、妊娠率高,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杨红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个性化健康指导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为了了解不同的健康指导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19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健康指导,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变等方面获得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

    作者:杨丹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分析7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

    目的探讨7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为观察组,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另选同期收治的10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护理,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100例患儿痊愈96例,好转4例,治疗时间平均(3.2±1.5)周,治疗效果理想。对照组患儿痊愈70例,好转5例,平均治疗时间为(6.2±3.3)周,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帮助患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后较好。

    作者:周道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后患者的活动能力以及其日常的生活能力变化情况。方法以我院2010---2013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54例,平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77例患者,分别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蛛合康复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治疗后其 NIHSS 数值以及 BI数值较治疗前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表明患者的活动能力以及其日常的生活能力都有所好转。实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 NIHSS 数值以及 BI数值相比差异也显著,表明实验组治疗后比对照组治疗后的活动能力以及其日常的生活能力也都有所好转。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促进卒中患者活动能力以及其日常的生活能力的提高,减轻患者及其家人的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家属的压力

    作者:方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救护炎琥宁致过敏性休克1例的急理

    炎琥宁系穿心莲提取物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及抗病毒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关于该药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较少,偶见皮疹等变态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较为少见。过敏性休克是炎琥宁的一种不良反应,也是严重的,如抢救不及时有效,将导致患者死亡。本科2011年12月成功抢救炎琥宁致过敏性休克患者1例,总结急救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存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分析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11年06月到2012年12月的80名产科护理人员给予基础认识教育以及母乳喂养培训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基础认识教育以及母乳喂养培训,80例产科护理人员均掌握了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使母乳喂养率达到了95.6%。结论加强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认识,能够显著提高妊娠合并症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联合输卵管再通术治疗妇女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与探讨应用中药联合输卵管再通术治疗妇女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因输卵管阻塞导致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患者,进行常规的输卵管再通术后给予活血化瘀的中药口服,连服3个月;对照组34例患者,只进行常规的输卵管的再通术。两组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年。结果观察组,经术后一年的随访发现,症状明显改善者31例,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经术后一年的随访发现,症状明显改善者26例,8例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联合输卵管再通术可以明显提高由输卵管阻塞导致的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患者极易耐受,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将作为治疗此类不孕症的优先治疗方法[1]。

    作者:吴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加强能力建设,造就高素质疾控队伍

    通过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现状分析,找出能力建设和事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明确加强疾控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探讨全面做好基层疾控队伍能力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对加快队伍建设、促进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发展起着指导和借鉴作用。

    作者:马建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及临床配伍禁忌

    中成药是我国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完整的理论体系,近年来因其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医药工作者和患者认可。本文全面总结了我国中成药标准发展现状,从依法合理用药、辨证合理用药、配伍合理用药、安全合理用药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方法,对于规范临床医师、患者合理安全有效使用中成药有着指导意义。

    作者:周虎田;王晓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库尔勒市天山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库尔勒市天山社区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比例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提供临床经验。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社区40岁及以上(1972年12月31日前出生)本市常住居民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检。结果3968名居民中有799人被评估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占总人数的20.14%。高血压697人,占高危人群总数87.23%,高脂血症426人,占高危人群总数53.32%,糖尿病155人,占高危人群总数19.40%,吸烟人179,占高危人群总数22.40%,肥胖人388,占高危人群总数48.56%,缺乏锻炼人136,占高危人群总数17.02%。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及缺乏锻炼所占比例较高,应作为脑卒中干预重点人群。

    作者:李雅博;关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黄疸观察与护理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以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通过对42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占76%,病理性黄疸占24%,经治疗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林丽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称之为脂肪肝。研究发现,脂肪肝患者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累积是可逆的[1]。有些个例显示,通过合理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可彻底清除脂肪肝。我院对脂肪性肝病患者实施系统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作者:袁敬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