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洛萱;黄金定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法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预防干预效果。方法:将16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透析前后体温变化、发生低血压次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透析前后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共1820次,发生低血压次数145次(7.97%),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共1738次,发生低血压次数68次(3.91%),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0.28±12.17)分,显著低于观察组[(94.39±15.32)分[(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应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淑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进行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1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操作的方法、技术以及术后护理密切相关。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特点进行了解,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操作方法和技术,术后进行综合护理措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旷淼;何银志;张天监;李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分析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妇女取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站门诊进行取环手术的绝经期妇女共80例,平均分成两组,受试组术前服用0.6mg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两组均按常规操作取环,记录分析两组的宫颈软化情况、出血量、取环效果以及综合反应程度。结果:受试组在宫颈软化程度、出血量、取环效果以及取环过程中综合反应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米索前列醇可有效软化宫颈,降低绝经妇女取环手术的难度,减轻受术者痛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钟成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小儿先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实施体外循环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探讨和总结,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分析我院接收并进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心病患儿182例,总结手术中各个时期的护理特点。结果:182例小儿患者手术护理得当,手术成功。结论:在常规护理配合的基础上,对一些关键点护理配合总结,确保手术顺利。
作者:马丽芬;张津;韦芳;杨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我国医院改革的过程中,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于高校医院,自身有其特有的管理思路,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从内部挖掘潜力,提高管理效率,相对于其他类型医院,有其不同的解决方式。
作者:戚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流血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09年2月~2011年2月本院接诊的2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后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患者设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5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均为100%,均无邻近脏器损伤发生,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输血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剖宫产大出血的效果与子宫切除术相同,且操作简单,可有效减少输血和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范争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我科将204例子宫肌瘤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系统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要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也要低于对照组。因此,观察组的整体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健康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连香;郭莉萍;温林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概括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便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并研究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 组51例采用红霉素加阿奇霉素治疗,B组45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记录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病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A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患儿;诊治有效率为98.04%,显著高于B组。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进行概括,提高诊断率,为治疗争取时间;采用阿奇霉素加红霉素综合疗法比单独使用红霉素疗效更好。
作者:王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讨论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急性胆囊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采用全面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5.31±0.14) d ,并发症发生率15%,患者生活质量(43.24±1.64)分、患者和家属满意度(9.01±0.67)分,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无论采用哪种术式,在围术期加强舒适护理,都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殷菊芳;任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方法:对比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开展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分析优质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但在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中,仍然存在护理人员缺乏、护理模式呆板、护理人员培训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但想要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水平,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作者:彭芳;李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探讨妇幼保健院的护理管理方法及其特点。方法:对妇幼保健护理工作的特点以及它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护理管理方法。结果:妇幼保健护理工作在妇幼保健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结论:只有加强管理、深化改革,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才能迎头赶上,为妇幼保健院争得生存之地,也为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郭丽莉;张嘉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总结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应用、观察,病人监护、气道管理、消毒隔离等综合护理措施。认为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而治疗中的综合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董秋花;史林芝;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改良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100例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将52例选择改良新式剖宫产的产妇设为观察组,将48例选择传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2例腹膜前筋膜出血者,无腹壁下血管损伤及切口感染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娩胎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可有效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对产妇术后恢复和伤口愈合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兴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从制定实施以来对我国的人口和发展问题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避孕药具是避免妊娠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着重管理。本文主要从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的现状入手,对如何做好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及供应体制改革进行研究。
作者:胡芳莲;徐吉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腔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例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8例患者的子宫在保守治疗下保留了下来,从而将生育能力保留了下来,达到了80%的治疗成功率,术后1d出血量为200~300ml ;2例患者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给予其子宫切除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很容易取出纱布,均没有感染,均具有良好的子宫缩复和平稳的生命体征,住院1周后均痊愈出院;随访发现治疗成功的8例患者B超检查子宫、子宫内膜形态、宫颈管及哺乳均恢复正常。其中6例患者月经来潮1次。结论:子宫腔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伸利;杨瑶芬;鲁萍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膝关节术后镇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十分必要的辅助治疗手段,近年来镇痛技术已经由传统的阿片类药物经静脉自控镇痛或椎管内镇痛向多模式镇痛转变,本文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以及不同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潘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重度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的损伤程度以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重度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结果:本组患者中,60例出现脑膨出,占75.00%。按照受伤以后6个月GOS 评分,20例恢复情况较好(25.00%),12例中度伤残(15.00%),27例重度伤残(33.75%),12例长期昏迷(15.00%),7例死亡(8.75%)。在脑膨出程度方面,手术以后14d与3d、7d、30d、60d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采取去大骨瓣减压术以后脑膨出达到14d高峰,然后逐渐减轻。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膨出的概率较高,在脑膨出达到14d以后慢慢减轻,患者GCS评分较低,容易发生脑膨出。
作者:彭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合并浅前房白内障超声乳化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行超声波乳化术治疗白内障(中央前房深度<2.5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白内障患者共80眼,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1.0)17眼,占21.25%;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1.0)50眼,占62.50%。所有术眼中央前房深度、眼压术前术后相比明显存在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浅前房深度合并晶状体硬度分级患者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乳化能量相比,不同前房深度硬度相同患者EPT 、APT 、AVE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硬度分级浅前房深度相同患者 EPT 、APT 、AVE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出现可逆性水肿18眼,占22.50%,均在术后1周内恢复透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术后治疗效果明显,中央前房深度加深,眼压下降,视力得到矫正。
作者:王华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在进行下足跟采血时吸吮乳汁对疼痛的缓解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60例,30例新生儿为吸吮乳汁组,另30例为常规组。记录这些新生儿在接受疼痛刺激前20秒、2分钟、4分钟和接受疼痛刺激后20秒、2分钟、4分钟的心率值、呼吸频率还有哭声的时间,同时在足跟采血后的1分钟后通过新生儿的面部编码系统进行新生儿疼痛评分。结果:在穿刺后20秒时,常规组和吸吮乳汁组新生儿的心率都明显加快且P<0.01,吸吮乳汁组在2分钟时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常规组在4分钟时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在进行疼痛刺激后20秒后常规组和吸吮乳汁组的新生儿的呼吸频率都加快且P<0.05,吸吮乳汁组在2分钟时达到正常水准,常规组在4分钟时达到正常水准;穿刺后两组新生儿的哭声长短进行比较,吸吮乳汁组的婴儿哭声明显比常规组短,P<0.01;疼痛评估量表评分是吸吮乳汁组明显比常规组低,且P<0.01。结论:吸吮乳汁对新生儿来说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陶登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规范医院洗衣房管理,提高洗涤质量,控制感染风险。方法:分析医院洗衣房所存在的感染隐患,提出预防及控制策略。结果:洗衣房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得到落实,管理质量及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员工身体安全得到保障。结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标准,加强员工培训教育,执行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改进工作环境和硬件设备投入,可有效预防洗衣房的感染发生。
作者:张巧娥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