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红;周祥吉;范启申
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第一掌背动脉皮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10例11指。体会:切取皮瓣时蒂部带0.5~1.0 cm宽的皮肤,减少了血管、神经的损伤机会。皮蒂使隧道宽阔,有效地防止血管蒂扭曲、牵拉、受压等,提高皮瓣成活率。
作者:王国深;隋法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6年3月~1999年12月,我院采用趾甲皮瓣和第二跖趾关节肌腱复合移植再造拇指8例,再造拇指全部存活,但有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现进行总结,并探讨预防及治疗措施。
作者:黎忠文;梁善荣;袁华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例1 男,40岁。8个月前右足跟被电梯挤伤,因骨髓炎,皮肤坏死入我院治疗。检查见:右足跟后大部缺损10 cm× 8 cm,跟腱部分缺损。X线片示:跟骨结节内缘斜向跟骨底中部以后缺损。术前7 d局部消毒液浸泡,抗炎。术中彻底清除感染和坏死病灶,利用髂骨板重叠修形后,修复跟骨底外后缘。游离吻合膝降血管关节支为蒂带内收肌结节,肌腱的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修复重建跟后结节和跟腱。用隐血管隐神经皮瓣(12cm×10 cm)交腿移植修复跟骨后皮缺损。术中皮瓣隐神经与受区隐神经吻合。术后2个月移植骨愈合,皮瓣成活,感觉恢复良好。
作者:殷林;付东宁;刘宏彦;宗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前我国断指再植无论数量还是成活率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再植的终目的旨在大限度地恢复指体的功能,因此断指再植术后的康复治疗已引起临床的普遍重视[1]。为探索系统化康复治疗措施对断指再植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我们对1998年10月~1999年3月在我中心施行断指再植术的病例进行随访,按有否进行系统化全程康复治疗分为2组,分析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陈淑琴;苏骅;赵冰;陈玉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上肢复杂组织损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深部组织如神经、血管、肌腱和骨骼外露及缺损,给组织修复带来很大困难,处理失当可造成严重功能障碍甚至截肢。我们自1992年以来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以9种组织类型移植55例,对上肢复杂组织损伤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吕桂欣;王旭廷;王世欣;潘达德;程国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83~1998年,我院采用吻合血管的肩胛皮瓣和骨皮瓣移植,修复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82例,完全成活73例,部分皮肤坏死2例,失败7例,经随访效果良好,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3例,女19例。年龄3岁~58岁,平均24岁。应用肩胛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70例,其中肘部2例,前臂3例,手腕9例,腘窝1例,小腿9例,足背踝部32例,足跟部12例,足底2例。创面8 cm×4 cm~28 cm×14 cm,肩胛皮瓣面积8.5 cm×4.5 cm~30 cm×15 cm。应用肩胛骨皮瓣移植修复骨和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第一跖骨伴足背皮肤缺损3例,胫骨下段伴皮肤缺损5例,第二掌骨伴皮肤缺损1例,桡骨下段伴皮肤缺损3例。骨缺损4 cm~7 cm,皮肤缺损14 cm× 8 cm~8cm×4 cm,肩胛骨瓣长4.5 cm~9 cm,皮瓣面积16 cm×9 cm~8 cm×5 cm。12例骨皮瓣完全成活,2~4个月X线摄片示骨折端骨痂生长。
作者:郑文忠;马国棣;郑季南;黄令坚;王森林;赵枫;方钧;陈昆;曹杰;刘爱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自1996年以来,应用胸壁管状皮瓣,指侧方岛状皮瓣结合胫骨条移植,修复拇指次全缺损18例,获满意效果。体会:该术式操作简便易行,供体无功能性损伤,重建了拇指长度及指腹感觉,恢复了拇指的握持功能,手术几无风险,费用经济,术后随访疗效良好。
作者:张经纬;朱文杰;崔勇;冯建翔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用组织扩张器延长损伤后变性的周围神经远段作为修复神经缺损的实验结果:。方法:以容积为12ml外形近似长方体的组织扩张器,3周内缓慢延长15只SD大鼠一侧钳夹并结扎损伤的坐骨神经远段,然后切去延长部分,使两神经断端在无张力下缝合,术后14周,进行电生理测定和组织学观察,并与对侧神经缺损后在张力下缝合作比较。结果:用组织扩张器延长的损伤后坐骨神经远段,可延长36.5%。再生神经纤维可通过变性后延长的神经段并获得功能恢复,传导速度为18.6 m/s,比对照侧16.3 m/s略优。结论:用组织扩张器延长损伤的周围神经干,可克服神经缺损,利于修复。
作者:劳镇国;叶永玉;周宏;周肇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9年8月,我们对1例双侧睾丸完全离断施行睾丸再植术,成活一侧睾丸,而另一侧睾丸及阴囊皮肤发生坏死。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0岁。因自残性双侧睾丸离断半小时而入院。检查:阴部损伤系锐器切割伤,双侧睾丸于精索远端约1.5 cm处完全离断,阴囊绝大部分皮肤及阴茎根腹侧少量皮肤已被完全切离,睾丸鞘膜完整,其中右侧睾丸与游离之阴囊皮肤相连,左侧睾丸处于完全游离状态,精索近侧断端位于腹股沟外环外约1.5 cm处。
作者:曹庆贤;李炳万;李大村;王金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了解有关三叉神经根血液供应的详细解剖学资料,对进行桥小脑角区手术有重要的意义。有关三叉神经根血液供应,曾司鲁[1]、张致身[2]、Krisht[3]、马桦等[4]仅提及三叉神经节及根血液供应的来源,而对各动脉在神经根上的分布形式及神经根各个部分的血液供应均无报道。为给临床提供有关三叉神经根血液供应的解剖学资料,作者对三叉神经根的血液供应进行了观察。
作者:蒋吉英;窦寰宇;高培福;朱世杰;杨培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从1987年2月至1998年6月,我们行完全性指尖离断56例60指。男44例,女12例。年龄大48岁,小3岁。其中Ⅰ型22指,Ⅱ型16指,Ⅲ型14指,Ⅳ型3指,V型3指,Ⅵ型2指。再植采用指尖动、静脉直接吻合、只吻合一条动脉和指动、静脉转流三种方法。结果成活57指,失败3指,成活率95%。成活指外形功能满意。作者认为除毁损性指尖离断外均应争取再植。
作者:薛俊红;薛广平;付洪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自1955年Moberg介绍指中节背侧皮瓣以来,这种皮瓣在手外科修复中被广泛使用及发展。80年代末,又有学者介绍了指侧方皮瓣联合再造拇指[1,2]。以组织瓣再造拇指的方法很多,而以组织瓣再造食指的报道却不多见。作者自1993年以来,应用指掌侧总动脉为蒂的指背双岛状皮瓣瓦合再造拇指及食指共4例,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潘江;曲铁兵;张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们于1998年1月始应用以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1例,皮瓣切取面积大6 cm×11 cm,小4 cm×5 cm,神经血管蒂长平均为8 cm,皮瓣全部存活,虎口区感觉麻木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体会:皮瓣以鼻烟窝为旋转点,以鼻烟窝至肱骨外上髁连线为轴线,将桡神经浅支浅出处包含在皮瓣内,在中轴线上任意设计皮瓣,在神经及伴行血管两则应保留约1~1.5 cm宽的筋膜组织。
作者:武峰;杨玉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的防治一直是周围神经外科的一大难题,为进一步明确失神经支配不同时期肌肉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我们对大鼠失神经支配腓肠肌的组织形态学及酶组织化学变化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与模型:SD大鼠42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6只。硫喷妥钠溶液腹腔内注射麻醉后,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下,结扎切断胫神经后,两断端返转180°固定。分别于术后2、4、6、8、12、16及20周取右小腿腓肠肌作实验观察,另取6只大鼠腓肠肌测定正常值作为对照。
作者:徐建广;顾玉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自1997年12月以来,我们应用以面动脉为蒂的下颌缘岛状皮瓣逆行转移行全鼻再造及颜面部组织缺损修复共12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组男9例,女3例。其中全鼻再造6例,部分鼻缺损修复2例,面颊部组织缺损修复4例。年龄小15岁,大45岁。皮瓣面积大7.0 cm×6.5 cm,小3.0 cm×4.0 cm,均全部成活,供区能直接拉拢缝合,术后疤痕呈线状位于鼻唇沟及下颌缘,无1例出现面神经损伤表现。术后6个月随访,修复处及再造鼻形态较好,色泽与周围组织相同。
作者:赵天兰;程新德;李光早;张莉;徐静;葛树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复杂性眼外伤是常见致盲原因之一,可合并眼内异物存留、感染性眼内炎、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等改变,以往传统分次手术治疗,常常引起视功能严重损害,导致眼球萎缩。应用显微玻璃体手术一次性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除治疗22例(22眼),不仅保存了眼球,并且获得有用的视力,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文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显微测量Graves病甲状腺体内的血管平均口径,选择合适栓塞微粒的大小,以期达到更完整的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将栓塞治疗后的甲状腺作多层次切片,石蜡切片,HE染色,应用显微长度测量计(Olympus)测量各不同部位的血管内径。结果:腺体部接近上下动脉处的网状血管内径平均为0.12~0.25 mm,小动脉内径平均为0.04~0.11mm。甲状腺峡部的血管,内径平均为0.13~0.15 mm。甲状腺上下动脉内径则经介入血管造影测出分别为2.0~5.5 mm和3.0~3.75 mm。结论:根据测出的血管腔径,选择合适的栓塞微粒,可以达到完整的介入栓塞效果,从而收到介入治疗的良好效果。
作者:肖海鹏;陈国锐;凌启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回顾分析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骨及肌腱外露采用不同类型的皮瓣移植修复后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7种不同类型的皮瓣对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66例,其中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28例,带蒂皮瓣36例,交腿皮瓣2例。皮瓣面积大30 cm×15 cm,小6 cm×4 cm。其中吻合血管的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皮肤缺损5例。结果: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组中有2例坏死,3例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均成活,随访2~5年,吻合血管的不带感觉神经的皮瓣移植修复足底负重区者,3例出现了反复发作的溃疡,腹部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于足部后过于臃肿,影响负重功能。修复小腿组织缺损者,效果及外观均满意。结论:小腿及足部的慢性溃疡,较长时间的感染对血管造成损害,通常局部粘连较重,血管解剖游离困难,血管功能障碍,致使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高。因此,此类损伤宜采用带蒂皮瓣进行修复。足底负重区的软组织缺损,以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效果佳,如果用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好用带感觉神经的皮瓣修复,以满足皮瓣对足部负重的要求。
作者:张致英;王栓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在四肢各种创伤中主干动脉的损伤是为严重的病损之一,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常可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或因截肢而致残。1989年10月~1999年12月我院救治各类肢体主干动脉损伤63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贝抗胜;刘建平;吴强;何小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优选、优化载体是BMP临床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肌肉中的间充质细胞是骨骼外对BMP反应为敏感的组织细胞[1]。为了了解带血供肌瓣复合纤维蛋白粘合剂(Fibrin sealant,FS)能否作为BMP载体,本文旨在从组织学观察带血供肌瓣中植入FS/BMP复合物的变化规律。
作者:杨润功;裴国献;赵明;王会信;丁红梅;徐达传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