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的分析

李伟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患者, 用药, 敏感性, 不良反应
摘要:在当今社会不断向老龄化社会发展过度的时期,老年人(≥60岁)科学用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在年龄增大以后,在心血管器官组织上面呈现出结构与功能退化的现象,成为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还伴有多种疾病,用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当加强研究,科学用药,提高患者治疗成效。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特点、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的药效学影响、老年心血管患者药物治疗特点等方面开展分析,力求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用药方面发挥借鉴作用。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及耐药特点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特点以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DF患者214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耐药特点。结果:本组G+检出率为50.5%,G-检出率为41.1%,PA分离率为19.2%。PA组的年龄、DM病程、hs-CRP、SAD评分、缺血性溃疡以及骨髓炎的发生率、感染严重程度显著高于G-组(P<0.05)。结论:DF患者感染PA时,感染程度多较重,存在严重多重耐药,早期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以降低耐药菌株的生成与传播。

    作者:曲海;朱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诊床旁心脏彩超在急性心肌梗死诊疗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急诊床旁心脏彩超受到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已成为协助心脏急症诊断和治疗结果评价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院二年来的急诊床旁心脏彩超检查急性心肌梗塞35例。

    作者:茶丽珠;张秀琼;李雪燕;何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苯巴比妥钠治疗新生儿惊厥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利用苯巴比妥钠治疗新生儿顽固性惊厥的疗效。方法:苯巴比妥钠首次负荷量20mg/kg,以0.5mg/kg.min的速度静脉注射,12小时后用维持量5mg/kg.d,分两次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结果:40例中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1例。结论:新生儿惊厥在采用安定治疗效果差或无效时,改用苯巴比妥钠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卢文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用于脊柱骨折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用于脊柱骨折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于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脊柱骨折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把这6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后在患者出院前对这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在经过了循证护理的患者的满意度和病情治疗的成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对提高脊柱骨折治疗效果,减轻医患矛盾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得到推广使用。

    作者:陈海英;刘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桐乡市计划免疫前后相关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及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计划免疫开展前后“乙脑、流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六病免疫相关性传染病流行趋势,并予以分析评价;方法: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计免前后“六病”相关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免疫前年均发病率621.73/10万,免疫后年均发病率16.22/10万,用泊松分布对计免前后“六病”年均发病率进行比较, P<0.01,由此可得计划免疫前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计免后发病率明显低于计免前;结论:1950~2011年我市免疫相关传染病发病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开展计划免疫后,下降幅度非常明显,所以预防接种是消灭或控制针对的传染病有效的干预措施。完善常规接种及流动儿童管理是预防控制免疫相关传染病的关键。

    作者:高慧娟;商颖钰;薛全华;许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年龄35~74岁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0.9%,心衰正在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但是,从临床实践来看,采用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的改善患者预后。随着非药物治疗手段的不断成熟,非药物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发挥了突出的效果。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慢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对当前慢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现状有一个较好的认识。

    作者:过高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分析及血管病变的关联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与糖代谢状况及血管病变的内在关联。方法:本组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4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患者体内糖代谢异常症状不断加重,患者的腰围、体重逐渐增加,本文中IFG组与NGT组患者差异并不明显(P>0.05),而IFG组、NGT组与IGT组或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表现为腰围与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几率明显高于单纯的高血压患者(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有必要进行常规的糖耐量检测,要定期对自身的血脂、体质量指数、血尿酸、MA及hs-CRP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用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修正,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发生糖尿病,以降低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作者:刘亚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研究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各类住院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给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管理,1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成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成功率为96.97%,对照组的成功率为81.82%;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0.91%,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9.70%,两组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理念为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贾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重症脑卒中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肠内营养的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观察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血清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通过有效的预防干预,可显著减少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刘春慧;张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De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特殊类型异位妊娠的护理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特殊类型异位妊娠的护理要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方法:对10例诊断特殊类型异位妊娠的患者(宫颈妊娠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8例)成功实施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并进行心理,术前术后护理。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保留子宫并治愈出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特殊类型异位妊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及精心的护理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在临床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通过运用手势、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法与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达到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信息传递、感情表达、思想交流的作用。结果:非语言沟通是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必须使用的的沟通方式,以弥补因语言交流障碍或不足。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结论:护患关系是护士与重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建立的关系,能有效的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姚佩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微波、超声波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的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超声波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分为综合组和药物组两组,综合组给予微波、超声波、中频电刺激和常规药物治疗,药物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消炎止痛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微波、超声波、中频电刺激和常规药物治疗对背肌筋膜炎有较为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冯顺燕;张盘德;周惠嫦;陈丽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析放疗患者的皮肤护理

    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 x 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 x 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由于放疗辅助工具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约有7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美国统计也有5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因其而引起的各种放射反应也日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

    作者:徐艳;王若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36例植入性胎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胎盘植入的相关因素及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植入性胎盘病例。结果:胎盘植入的发病率为0.136%,相关因素为前置胎盘、剖宫产、多次人流等。结论:胎盘植入与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多次人流史有关,前置胎盘是发生植入性胎盘的重要因素,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子宫切除。

    作者:徐建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H-800全自动流式尿沉渣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传统离心后显微镜检查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迪瑞H-8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随机专业试纸条检测尿液成分,同时将剩余尿液离心后弃去上清液,把沉渣涂片镜检,然后逐一对比研究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有形成分的符合率依次为RBC 87%,WBC 89%。管型49%。结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报告阳性结果结合传统离心镜检更为准确,更有效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孙东明;韩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在常规及心理疏导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重点护理。结果:本组63例患者中,治愈31例,占49.21%,好转26例,占41.27%,死亡6例,占9%。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护理,能提高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好转率。

    作者:徐月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讨儿科抽血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干预措施

    为了有效干预儿科抽血护士因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生理问题。通过查找了解儿科抽血护士工作中所面对的种种心理压力源,对其所处的环境,来自患方的不良因素等进行科学的总结、分析,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轻和释放抽血护士的压力源,从而达到调整身心状况,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

    作者:周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使用无创呼吸机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使用无创呼吸机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60例呼吸障碍疾病患者根据护理参与情况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地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无创呼吸机使用前后都无死亡情况发生,不过治疗组的并发症(感染、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满意度分别为96.7%和83.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呼吸障碍疾病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是大势所趋,加强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鑫;张焕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例静滴肌氨肽苷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体会

    注射用肌氨肽苷,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障碍,同时能增加血管弹性。防止血管硬化,在我院神经内科广泛应用。现将1例静滴肌氨肽苷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爱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长期输液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

    采用静脉输液仍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的常用手段。我院因患者长期输液,静脉条件往往较差。我们通过多年静脉穿刺研究把患者静脉分为6个类型:表浅静脉腔细小型、扁平空虚型、充盈固定型、硬化易滑动型、易破脆弱型、深静脉型。

    作者:杨桃;杨淑珍;刘红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