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望莲
患者,女,61岁。半个月前出现左侧颜面部级眼眶疼痛,伴轻度发热,曾口服抗炎药物,但疼痛无减轻。2日前疼痛加重,伴高热,左眼视力逐渐下降,体温高40.0℃,于2013年11月10日急诊收入我院。查体:体温40.2℃,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5mm,右侧2.5mm,左侧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眼眶级眶周红肿,左侧上、下眼睑触痛阳性,左侧上颌窦区压痛阳性,左侧鼻腔内见浓性分泌物。鼻窦 CT:左侧上颌窦、筛窦及鼻腔内见软组织密度灶,密度不均匀,鼻窦骨壁骨质未见明显增生、吸收、破坏征象,左侧眼睑肿胀,眼外直肌外侧软组织密度灶。入院诊断:急性鼻-鼻窦炎,左侧眶周围炎。入院后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11月11日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中切开左侧钩突,打开中鼻甲基板,开放左侧上颌窦窦口,将窦腔内的浓性分泌物清理干净,见窦腔内有真菌球样物,取出后送检病理,开放前、后组筛窦,开放蝶窦,打开部分框内壁以减压左眼球。术中病理回报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生理盐水冲洗窦腔,高分子海绵填塞鼻腔。术后给予抗炎、消肿等对症治疗。术后2天开始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眶周皮肤消肿明显,但左眼仍视物不清,眼眶增强MRI:左侧上眼睑区及眼眶外上限区(肌椎外)可见条片状等信号灶,DWI呈高信号,眶尖未见累及,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左侧眼球突出,视神经伸长,未见明显一场信号灶。眼部彩超:左眼前方及颞侧无回声暗区。考虑为眼睑级框内脓肿形成,诊断为左眼睑、眼眶蜂窝织炎,于11月17日行左眼睑及眼眶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从上眼睑和眶腔吸出约10ml黄色脓样液体,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含30mg小诺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置入胶皮引流条后缝合。术后给予抗炎级对症治疗,每日换药处置2次。药敏结果回报:粘质沙雷氏菌,药敏结果头孢类、青霉素类敏感,因患者有头孢类过敏史,故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静点。术后12天,患者无不良主诉,查:Vos无光感,左侧眼睑及眶周轻度红肿,引流口处脓性分泌物基本消失,腔内清洁。左眼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瞳孔散大,直径约5mm,直接对光反射阴性,晶状体透明度下降,眼底见视神经色淡,视网膜散在片状出血,眼压27.8mmHg。眼底血管造影:左眼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鼻窦 CT:左侧上颌窦内积液已基本吸收,左侧上颌窦及筛窦内积液较前明显减少,蝶窦及鼻腔内积液已吸收。补充诊断:左眼视神经萎缩,左眼视网膜出血,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病情稳定,于12月9日出院。
作者:逯思;金永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女性阴道分泌物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在不同年龄组病原体分布状况。方法:取患者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直接进行滴虫和真菌检测,用胺实验进行细菌性阴道炎的检测。结果:在1032例标本中检测出真菌206例,阳性率20.0%;细菌133例,阳性率12.9%;滴虫46例,阳性率4.5%。各个年龄组间感染率由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患阴道炎比例增高,要依据不同的病种﹑不同年龄给予合理用药,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石忠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等级医院评审中强化护理部的作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充分发挥质量控制组的作用,对照标准,梳理条款,对临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制订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护理方面按照标准实施一年,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率较前显著提高。结论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注重内涵“的管理方针。
作者:黄海;王林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提高临床诊疗过程中肺癌脑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0例以脑转移首诊神经科的肺癌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均完成头部及胸部CT 检查。结果:首诊神经科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结论:掌握肺癌脑转移的临床CT 特点,提高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徐燕;张信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沧州地区高血压人群血压与脂质代谢及血尿酸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沧州某几个乡镇村民2875例,比较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变化。结果:(1)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2)血脂、血尿酸(Uric acid UA)异常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血脂、血尿酸正常者,且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分级与UA、TC、TG呈正相关。结论:沧州地区人群血尿酸和血脂异常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血脂或血尿酸异常与高血压常并存于同一个体中,临床治疗中在降压的同时应积极干预危险因素。
作者:姜立清;梁燕敏;刘恩香;胡大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转变管理模式;加强手术室全程化优质护理服务战略;手术室专一化优质护理服务战略;建立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结果: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开展,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加强了手术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和手术医生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围手术期患者享受到了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汪德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丙泊酚配伍芬太尼两种麻醉方式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并加强对患者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自愿要求行无痛人流术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配伍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照组单用丙泊酚麻醉。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中丙泊酚追加量和总用药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丙泊酚麻醉相比,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的麻醉方式用药无痛人流可明显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丙泊酚用量,提高患者的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证型与左室射血分数、BNa 的关系,为扩张型心肌病中医微观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40例,观察左室射血分数和脑钠肽。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血瘀阻证、心气虚弱、气阴两虚、心肾阳虚、阳气虚脱证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EF值逐渐减低,脑钠肽住值逐渐增高,心气虚弱,气阴两虚,心肾阳虚三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左室射血分数连和脑钠肽指标可以作为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辨证分型的指标。
作者:马秀云;曹雪滨;马民凯;陈娜;王同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因“腹部不适伴左肩不适6 h”于2013年7月6日入院。患者此次发病无胸闷、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不伴头晕、心悸等症状,为进一步观察病情于当日收入消化内科。入院后经询问病史及复习病例,此患者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多发性脑梗死等疾病。患者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近段时间血糖控制平稳。消化内科给予服用胃粘膜保护药物,腹部不适症状缓解不明显,鉴于患者高龄,同时又合并多种疾病,目前诊断不能排除心肌缺血,给予急查血常规、心肌酶谱,结果回报:肌钙蛋白(cTnT):0.28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19 U/L,立请心内科会诊,给予急查心电图、心脏超声,与患者既往心电图比较:Ⅲ导联Q波加深,ST段V1、V2上升抬高0.05~0.1mV,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52%,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尚正常,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受损。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立即给予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扩冠、抗凝、抗血小板治疗,24 h后复查血生化,血清cTnT继续升高0.309μg/L,CK-MB108 U/L,CK256 U/L,48 h后cTnT有所下降,0.22μg/L,72 h后cTnT再次升高至0.458μg/L,诊断明确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6 h后cTnT恢复正常。经过抗凝、抗血小板、扩冠、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一周后病情稳定,两周后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霍宁侠;李加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2002年以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医生当心警示录》等的相继出台,无疑给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敲响了警钟。为了适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的要求,我们医院护理部在护理书写上,想了很多办法,想尽量杜绝或避免护理记录触及法律红线。以下是针对我院大内科一年来护理记录随机抽查分检发现的问题,感觉很有必要就护理记录中相关的法律问题进一步探讨。
作者:鲁智敏;郑利娜;卢慧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门诊部一次性物品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一次性物品的大量使用,提高了患者的安全系数,但如何管理好日益增多的一次性物品,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所在的门诊部根据现有的条件及具体工作情况,逐步完善了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雪莲;苏丽;廖伟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在门诊基础护理操作中贯穿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方法:在门诊进行基本护理操作同时,利用短时间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能在轻松、相互信任的氛围中接受治疗。结果:让病人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莉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银川市兴庆区婚检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认知水平、婚前性行为和正确避孕行为的现状。方法:2012年2月~2013年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女性生殖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前来我院体检门诊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女性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知识、婚前性行为情况、正确婚前避孕行为情况三部分内容。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742份。女性总体生殖健康总得分为14.6±3.46(总分30分),及格率为52.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的高低、民族和地区是女性生殖健康得分的影响因素。女性婚前性行为的年龄为19.2±2.4岁,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为67.1%。83.3%女性婚前的主要采用使用安全套避孕措施。其中40.7%曾经有过非意愿妊娠和流产史。结论:目前女性生殖健康水平较低,婚前过早的发生性行为,正确避孕相关知识得分也不高。
作者:汪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加强儿科病区患儿识别腕带(简称腕带)佩戴依从性的管理,从而有效执行腕带识别制度。方法:2012年6月~8月(加强管理后)加强宣教,规范佩戴,确保舒适佩戴,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医务人员核对腕带依从性,并比较2012年3月~5月(加强管理前)和2012年6月~8月(加强管理后)影响患儿识别腕带佩戴原因及患儿腕带佩戴依发生率。结果:加强腕带管理后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为100%,显著高于加强腕带管理前为92.50%(P<0.05)。加强腕带管理后:照顾者对腕带的认知不足由18.33%降至5.00%,患儿腕带舒适性差由17.50%降至4.17%,医务人员缺乏核对腕带依从性由12.50%降至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管理,提高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降低影响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的原因发生率,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值得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肌病之一,迄今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遗传因素、代谢异常等有关。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病死率较高,日前已成为临床上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要对 DCM 的新治疗进展做一综述。1内科药物治疗1.1药物治疗DC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上主要以抗感染、纠正心功能、改善心肌代谢、改善心律失常和预防栓塞并发症等对症治疗为基础。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在DCM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关药物在改善心功能及心室重塑方而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陈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并发生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调查感染因素并对全部感染患者进行感染预防护理。结果: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要的感染部位,感染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结论:掌握护理过程中的感染危险因素,有助于为护理人员改善和优化护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并进行预防,使感染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方法:通过分析晚期肿瘤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防范于未然。结论:采取预见性的防范措施做好晚期肿瘤患者的安全管理,可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满意度和对所患疾病的适应性,减少医疗纠纷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庄琳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生临床带教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带教老师的选择和系统性、规范化的带教。结果:明显提高带教质量,培养了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结论:临床的带教工作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角色转换中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雏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肢体血管炎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4月-2013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肢体血管炎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行护理干预,并对护理方法及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本院所收治的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肢体血管炎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并行严格的护理干预之后,治疗显效的患者为12例,占37.50%,有效17例,占53.13%,无效3例,占9.38%,总有效率为90.63%。结论:为使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肢体血管炎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医院应在治疗的同时行严格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马洪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行气活血方合针刺组穴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不同年龄段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214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经2种或2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抗抑郁药物足疗程、足剂量治疗6周仍无效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选择性5-HT再回收抑制剂联合三环类抗抑郁剂多虑平(对照组)107例,行气活血方合针刺组穴(治疗组)107例进行治疗,再将治疗组的107例患者分成青中年组、老年组。于用药前及用药后2、4、6周末采用HAMD评定药物疗效,用SERS付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HAMD均低于治疗前(P>0.05),付反应量表分值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行气活血方合针刺组穴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中青年组疗效较好。依从性好。远期疗效优于其它年龄组。
作者:景致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