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方
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种,多由于外伤、车祸等原因造成。如果治疗不当,及有可能造成诸多的并发症如关节僵硬、关节肿胀、关节囊和肌腱粘连、关节疼痛目等。目前多数医生及患者对骨折治疗的认识仅限于复位固定治疗,而对后期的功能锻炼缺乏足够认识,只有在出现并发症时才进行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功能恢复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治疗的效果。自1989年骨科康复成为骨科下属的亚专业,至今已有20多年历程,到目前已形成包括脑卒中、脑外伤、等所导致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全关节置换、运动损伤、小儿骨科、手外科、足和踝外科伤病所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问题以及假肢和矫形器、机器人等多个小专科【1】。
作者:蒋成志;李建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增加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针对临床15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细致的观察,配合医生实施抢救,治愈154例,中途转院2例,抢救成功率98.7%。结论:积极做好基础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重视心理护理,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是提高护理质量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张志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讨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3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一般护理,并给予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护理,呕血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分析讨论患者经临床护理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1例患者7d内出血停止,8例患者14d内出血停止,4例自动出院,2例出血不止死亡,或者因并发其他并发症。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以提高治愈率,使患者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作者:黄宇;高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生殖道感染是女性常见病,目前我国各类医疗机构门诊55%~80%的患者与生殖道相关[1],生殖感染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可导致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异位妊娠等[2],所以规范生殖器感染的诊治,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国民医疗费用,提高人口素质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常见的生殖道感染的抗生素应用进行简述。1阴道感染阴道感染性疾病约占妇科门诊的三分之二。常见的阴道感染包括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细菌性阴道炎(BV)和萎缩性阴道炎。
作者:张金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胸椎骨折52例运用椎弓根钉系统(GSS-Ⅱ)固定,结合椎弓根入路椎管前方减压治疗.结果:本组52例,32例采用短节段固定20例采用长节段固定.26例行椎管探查,其中19例行椎管前方减压术,术后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未出现感染,52例伤椎高度及脊椎序列恢复满意.结论:GSS-Ⅱ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简便、牢固,适用于胸腰椎各个部位长、短节段的复位与固定.
作者:刘保和;龚乐;陈海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以提高对小儿肺炎的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大量阅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分析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小儿肺部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经过积极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90例患儿的情况均好转,几乎都治愈出院,个别好转带药出院。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一方面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另一方面采取对症护理和心理护理,同时为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呼吸道隔离等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病程缩短,临床症状减轻,从而促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彭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索会阴侧切口全层外“8”字缝合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其中行会阴侧切者在缝合切口时分别采用传统缝合术(即褥式缝合术)和全层外“8”字缝合术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观察组采用全层外“8”字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术。结果:观察组伤口拆线时间比对照组短,切口愈合率比对照组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层外“8”字缝合术,手术操作简便,切口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产妇无异物感及线头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卢锦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婴儿湿疹是婴儿时期较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好发于头面部,皮损以红色斑疹、斑丘疹、丘疱疹为主,急性期皮损多伴有渗出。常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我们自2011年4月起采用蓝科肤宁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婴儿湿疹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均为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婴儿湿疹患儿,共计122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婴儿湿疹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74例,女48例,年龄18d-27个月,平均年龄7.6个月。且入选病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就诊前2周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组胺药及其他外用药物。征得患儿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孙会;王继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搜集医院自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门诊共9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在9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共治愈45例,好转3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其中无一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利用超声雾化治疗,不仅费用较低,而且患者的依从性较高,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稀释肺泡粘液,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对老年慢性气管炎的预防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戒烟,加强老年人的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避免接触有害烟雾等都是有效预防气管炎的措施。
作者:倪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前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都使用的是各专业通用教材,基本是临床专业解剖学的缩印版,急需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对解剖学教学适当改革,使其更好的为护理专业服务。
作者:刘军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自制传统黑膏药按穴位进行贴敷治疗中风病。方法:治疗组:穴位敷贴加西药治疗。共69例,其中半身不遂49例,上肢不遂15例,下肢不遂5例;对照组:西药。共64例,其中半身不遂43例,上肢不遂13例,下肢不遂8例。结果:治疗2~3个疗程后,治疗组Barthal指数评分分数优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组的轻、中度依赖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自主行动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使用时无疼痛,方便安全,对中风病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恢复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孟庆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探讨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护理方法。在临床中,运用中医特色治疗可使尿潴留发生率降低,导尿率明显减少。通过对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规范化心理护理和中医特色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苏娜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本文就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要点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的9例患者在接受对症处理和相关护理后,全部康复出院,治疗及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结论:针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同时辅以综合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谈梅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是以现代科学育儿新理念为指导,致力于促进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改变传统育儿习惯的错误做法和不利影响,推动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服务进社区、进家庭,为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本综述从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比较、存在问题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梳理,并提出该研究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启示和建议。
作者:刘云芬;李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预防,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对3例发生DVT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术后早期密切观察和预防可及时发现DVT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并发DVT,采取积极的预防和适宜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治DVT,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莉;张荣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临床诊断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滴注,疗程3-5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立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于高血压Ⅲ级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26例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高血压Ⅲ级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心功能指标也得到改善。治疗后组间对比。除了MAP以外,其余心功能各项指标包括CO、E/A、LVEF均明显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方案,高血压Ⅲ级患者的血压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其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也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琳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80例。对照组:对进行脱水和止血等常规性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几率和死亡率以及再出血几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试验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几率和死亡率以及再出血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在采用止血和脱水等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等情况的发生,同时降低患者的死亡几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任雅芳;韩娜;胡俊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儿童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的疾病,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前出现,严重影响儿童的成年身高和心理健康。性早熟定义为女孩在8岁、男孩在9岁以前呈现第二性征[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部分青少年处于以第二性征发育提前为突出表现的生长发育变化趋势中。近年来女童性早熟发病率呈显著增高趋势,已成为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病之一,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黄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选取66例在我院接受换血治疗的患儿,将31例未患有胆红素脑病的患儿记为对照组,35例患有胆红素患儿记为观察组,分析和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引发ABE的主要因素为溶血性因素,其次为感染因素,观察组与对照组两者在总胆红素浓度、黄疽持续时间等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引发ABE的主要因素是溶血和感染,引起脑病的高危因素是总胆红素浓度超标和干预延迟。
作者:安小茹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