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芹;蔡大会
目的:了解鼻炎患者入院前的用药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在医院就诊的鼻炎患者的入院前调查表,统计用药种类、用药原因、购药地点、错误用药等情况。结果入院前所用药物的种类主要分为中药(14种)和西药(29种)两大类,其中西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5种)、抗组胺类药物(8种)、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8种)、缓解鼻黏膜充血药物(4种)和其他(4种)等;按给药途径可分为口服(19种)和外用(16种)两大类;用药原因以自我诊断用药(64.58%)和药店推荐(29.86%)为主;错误用药占86.11%,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占57.29%。结论鼻炎患者入院前用药种类较复杂,错误用药风险较高,应给予关注。
作者:沈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为生物制品行业实现用友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成功顺利上线和企业物料精益化管理提供有益的编码规则。方法依据物料常用编码原则,结合企业财务、质量检验、仓储、生产等节点使用数据的具体业务需要,总结出适用于生物制品行业的编码规则模型。结果通过物料编码规则的探析,制订出了满足生物制品行业的物料编码规则,为企业内部合理使用物料提供了完备信息,保证了企业ERP系统的成功上线。结论该编码规则适用于生物制品行业,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作者:吕文锦;戴雨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至2013年呈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菌药物ADR报告431例,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药物种类、剂型、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级及转归情况、关联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1例ADR中,患者男251例(58.24%),女180例(41.76%);ADR多发生于年龄1 d至10岁儿童和61岁以上老年人群体;涉及抗菌药物共12类别和58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为首(38.05%),其次为青霉素类(22.51%)和喹诺酮类(19.26%);给药剂型以粉针剂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比例高(95.36%);常见的ADR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7.96%);引起ADR多的单种药物为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9.74%)。结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照指导原则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加强对其ADR的监测,以保证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王冬晓;蒙光义;罗雪兰;王缉义;朱玉清;刘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症细菌性肺部感染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病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重症细菌性肺部感染患儿110例,将其中发生AAD的作为观察组,未发生AAD的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年龄、抗菌药物应用类型及应用时间、血中性粒细胞水平、血红蛋白量、住院时间等。结果110例患儿中,74例(67.27%)发生AAD,36例(32.73%)未发生AA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肺部感染患儿的年龄越小、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越长、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越高、血红蛋白量越高、住院时间越短,患儿AAD的发生率越高(χ2=4.325~7.774,P<0.05);常见抗菌药物引发AAD的几率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χ2=8.635,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危险因素,即发病年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类型。AAD患儿经停用或更换抗菌药物后,39例(52.70%)腹泻于7 d内痊愈,31例(41.89%)好转。结论重症细菌性肺部感染患儿AAD的发生率较高,与患儿的年龄、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有关。
作者:付焕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内服补中益气汤联合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儿遗尿症患儿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内服补中益气汤联合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遗尿症,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国锋;沈洋;张晓兰;李永章;杨冰琦;甄志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为提高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总结提高临床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结果与结论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突出临床药理学的临床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循证思维和理念,可提高临床药理学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医药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作者:丁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逆转胰腺癌患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耐药的作用并评价其护理方案。方法将28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靶动脉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维拉帕米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肿瘤标记物及卡氏生活质量评分( KPS评分)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7.1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1.43%( P<0.05);两组患者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显著(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组间未见明显差异(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P>0.05)。结论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逆转胰腺癌患者化疗耐药安全、有效。
作者:胡秀芬;周文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药品管理服务创新模式的建设与实践效果。方法创建药房药品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改进与药房相关的服务内涵、服务支持和服务窗口等流程2年,调查并分析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购药时间、药品投诉率。结果与创建前比较,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P<0.05),购药等候时间明显缩短,药品投诉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创建药房药品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可促进药品管理更具规范性及科学性,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有利于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经济、有效,并维护医院严谨的工作形象。
作者:陆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确保药剂科、门诊各诊疗室、临床各病区安全用药措施的落实,使药品管理更安全有效。方法通过制作统一的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在药剂科、门诊各诊疗室及临床各病区统一、规范使用,由药剂人员和护理人员根据所用药品相关警示标识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启用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后,用药安全隐患明显降低,减少了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结论清晰的警示标识引导,可使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大大降低,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谭晓娜;徐晴姣;郭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药物使用情况的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医院肿瘤患者化疗病历212份,对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及合理性分析。结果抗代谢药和其他类抗肿瘤药物使用频率高,分别为148例次和143例次;有51份(24.06%)病历医嘱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频次为62例次(29.25%)。结论肿瘤患者化疗医嘱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临床用药合理性监测,规范处方用药。
作者:支敏倩;戴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四环素中微量甲醛含量的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衍生化试剂为2,4-二硝基苯肼乙腈溶液乙酸钠/冰乙酸缓冲液(pH=5)等体积混合,色谱柱为Phenomenex Hyperclone BDS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V/ V)等度洗脱,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55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甲醛质量浓度在0.01213~0.485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柱前衍生化反应获得的衍生物较稳定,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121μg/mL和0.0364μg/mL;甲醛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7%,RSD为4.18%;两个不同厂家盐酸四环素原料药中游离甲醛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4.75±0.036)×10-6%和(4.78±0.031)×10-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适用于盐酸四环素原料药中游离甲醛的含量测定及质量评价。
作者:曹国华;郑剑萍;杜玮;常春;傅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消方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9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消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用药14 d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变化、血β-HCG转阴时间及包块缩小或消失比例。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 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14天血β-HC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比例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消方治疗异位妊娠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戚光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医院133例ADR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物8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0.08%),其次为中成药(16.54%);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比66.1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6.84%)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22.50%)。结论临床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作者:赵明琴;何文富;李雯;曾永保;孙浩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应用于医院特殊药品管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医院特殊药品的管理制度、流程及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制订、实施并根据制度实施后出现的实际问题再采用PDCA法,以医院特殊药品整体管理情况为依据分析原因、拟订对策、定期检查效果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特殊药品管理的合格率由不足40%提高到90%。结论运用PDCA循环能促进特殊药品的管理。
作者:余志刚;程培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指导和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工作,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健康发展,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生物类似药的申报程序、注册类别和申报资料等相关注册要求进行了规范。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盐酸多沙普仑配合充气式升温机预防全身麻醉术后寒颤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并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手术结束后均转移到恢复室并给予常规保暖。观察组加用充气式升温机保暖并静脉注射0.6 mg/kg盐酸多沙普仑,对照组仅常规保暖后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 mL。记录两组患者睁眼、苏醒及在恢复室停留的时间;分别记录不同时段患者体温变化及发生2级以上寒颤的例数。结果给药5 min后两组患者寒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给药15,30 min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寒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5),60 min时已无寒颤发生;注射药物并保温后,观察组患者体温回升显著快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睁眼、苏醒及在恢复室内停留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盐酸多沙普仑配合充气式升温机对全身麻醉术后寒颤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输卵管复通和受孕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宫腔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自制中药汤剂保留灌肠,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输卵管复通情况,随访1年内受孕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输卵管复通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0.05);随访1年内,试验组受孕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0.05)。结论自制中药汤剂保留灌肠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可提高输卵管复通率和受孕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晔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高位肛周脓肿挂线术后行中药熏洗并坐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5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脓肿切开手术并挂线疗法,术后对照组给予1:25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5 min;观察组给予医院自拟脓肿方剂熏洗,每日2次,每次15 min。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异常及脓肿复发比例。结果两组术后均无患者感染,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3.8±2.3)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5±3.0)d ( u=6.149,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有1例出现肛门功能障碍,2例复发,对照组有4例出现肛门功能障碍,7例复发,两组肛门功能障碍和复发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位肛周脓肿术后采用中药熏洗较高锰酸钾坐浴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能减少肛门功能障碍与复发比例。
作者:陆继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降低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及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心肌酶数值升高均小于对照组,其心功能、心电图及心肌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能较好地提高患者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耐受性,特别是多疗程化学治疗后的患者受益更多。
作者:徐媛;刘艳秋;孙安修;黄富宏;高小康;徐蔚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测定卡托普利缓释片中卡托普利缓释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 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 mm ×4.6 mm,5μm),0.01 mol/L磷酸二氢铵水溶液(用磷酸调pH至3.0 ± 0.05)-甲醇-乙腈(65:2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5 nm。结果卡托普利质量浓度在0.2~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4%,RSD=0.52%( n=9)。结论该方法样品分离度效果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卡托普利缓释片中卡托普利的含量测定。
作者:隋译;王云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