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仕媛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中药关节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关节康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25%,优于对照组的73.75%( P﹤0.05)。结论采用关节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以活血化瘀、补肾壮骨为治疗特点,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膝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虹;李卫军;张建丽;赵全泽;焦雪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为保证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对医院住院患者口服药物拆零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评价口服药物拆零调剂的可行性。结果药师根据住院部医师的医嘱,结合药物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品种,拆除药品原包装后按单次使用剂量进行调配发放口服药品。口服药物拆零调剂可有效利用药品资源,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但由于原包装被拆除,拆零药品质量缺乏保障,易变质失效。结论为了确保住院药房拆零口服药品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加强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周泉;李全良;方卫利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头孢西丁钠和头孢吡肟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86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头孢西丁钠或头孢吡肟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3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总有效率头孢西丁钠组为82.26%,头孢吡肟组为95.16%,阿奇霉素组为87.10%,3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头孢西丁钠组、头孢吡肟组和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8%,3.23%和4.84%,头孢西丁钠组与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头孢吡肟组与阿奇霉素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吡肟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较头孢西丁钠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天麦消渴片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500 mg/d,每日3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麦消渴片(2片/次,每日2次)治疗,持续用药12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肝功能(ALT,AST,GGT)、肝脾CT比值、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肽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hPG,HbA1c,FINS,HOMA-IR,TC,TG,LDL-C,ALT,AST,GGT,TBIL,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而治疗后肝脾CT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后BMI及H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4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4.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天麦消渴片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肝功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药物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梅峰;钱春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单药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比较单药化疗组(A组)、DC-CIK联合单药化疗组(B组)、DC-CIK治疗组(C组)、佳支持治疗组(D组)间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SSR),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4组患者ORR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组、B组及C组均显著高于D组( P﹤0.05),但3组间未见明显差异( P﹥0.05)。4组患者DCR有显著性差异,其中B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 P﹤0.05)。4组患者TTP比较差异明显( P﹤0.05),其中B组较其他3组明显延长( P﹤0.05)。D组SSR明显低于其余3组,而B组SSR高于C组,但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C-CIK生物免疫疗法联合单药化疗能安全、有效地延长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
作者:喻存俊;王峻;徐小峰;戴宏宇;夏春伟;陈文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我国孤儿药研究与开发的激励机制,保障孤儿药供应。方法通过分析欧盟和美国在孤儿药研究与开发激励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综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制订符合国情的研究与开发激励机制。结果与结论通过健全我国孤儿药研究与开发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研发机构和企业参与孤儿药研究与开发的积极性,从而终保障孤儿药的供应,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益。
作者:贺云龙;田侃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总结药师与患者间的沟通经验。方法实际工作中,应注重药师外表形象、恰当运用语言技巧、充分利用专门的药师咨询室,提倡药师进社区进家庭、居民代表进医院等理念。结果药师与患者沟通渠道增多,医学服务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沟通是预防药事和医患危机的良药。
作者:季敏;杜静;奚玉鸣;朱琳;陆曼婷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发生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近年来中国医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极其复杂,不仅有药物本身缺陷的客观原因,也有临床使用不规范等人为的主观因素。结论临床应针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其不良反应,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黄恩;付翔;王瑾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小鼠灌胃风湿骨痹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反应,测定半数致死量( LD50)及大给药量,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小鼠给予风湿骨痹口服液灌胃,通过预试验测定 LD50及大给药量。结果 LD50未测出;小鼠大给药量为1236 g生药/kg,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799倍,在此剂量下灌胃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反应。结论风湿骨痹口服液毒性较低,在临床规定用法用量下安全可靠。
作者:辛玲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2种市售骨化三醇制剂改善30岁以上孕妇骨代谢的效果。方法对医院2011年至2012年完成建档及拟分娩的30岁以上健康孕妇的骨代谢水平进行采血分析,将孕妇分成A组(罗盖全组)、B组(盖三淳组)、C组(对照组),采血时间分别为T1期(孕早期,孕6~12周)、T2期(孕中期,孕16~27周)、T3期(孕晚期,孕28~40周),检测指标为维生素D(VD)、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比较同一时间段的组间差异及不同时间段的组内差异。结果共入选170例孕妇,终完成所有项目的孕妇分别为A组58例,B组65例,C组47例。在T1~T3期,3组间VD值及PICP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3组组内各期也无统计学差异( P﹥0.05);A组及B组的PTH各期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C组则有统计学差异( P﹤0.05);A组的BGP各期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B组及C组的BGP在各期则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2种市售骨化三醇制剂均可改善高龄孕妇的骨代谢,且效果相似。
作者:韩万伟;唐翔;丁捷;刘连仲;叶春伶;王晓梅;闫建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为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至2013年收集的14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4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52例60岁以上患者,占35.8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120例,占82.76%;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共77例,占53.10%。结论加强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其合理使用,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支敏倩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天芎头风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方中全蝎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川芎、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天芎头风片中天麻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全蝎的显微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简单可行。川芎、延胡索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斑点清晰,重现性好。天麻素进样量在0.44~1.31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1.17%( 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天芎头风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江;李兴科;王康;徐桂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测定氨糖美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Thermo-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冰醋酸溶液(50:50),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28 nm。结果吲哚美辛进样量在0.5115~3.069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0.42%( n=9)。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氨糖美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的含量测定。
作者:逯小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转篮法,以0.1 mol/L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30 min时取样,在257 nm波长处测定紫外吸光度。结果对乙酰氨基酚质量浓度在0.5002~50.02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 A=71.486 C+0.6992( 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1.31%,RSD为0.72%( 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溶出度测定方法。
作者:周泉;卢小兰;李全良;黄富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为研发治疗脂肪肝的天然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结果已报道的9类天然药物对脂肪肝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结论天然药物有望成为未来治疗脂肪肝新药的研发方向之一。
作者:樊春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与二部中片剂重量差异检查的异同点,用于指导日常肠溶片剂检验中性状的辨别和重量差异的检查。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二部以及《药剂学》《中药药剂学》,对中成药和西药片剂包衣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与二部中片剂重量差异检查的异同点。结果与结论《药剂学》和《中药药剂学》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在日常重量差异检查中应根据各自的理论范畴,进行肠溶衣片剂性状的辨别和重量差异的检查。
作者:陈彬;杨宝;宋增炫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7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片口服,治疗组患儿给予奥司他韦片口服,疗程均为3~5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症状及体征改善状况,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等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鼻塞、咽部充血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平均病程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CRP及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IFN-γ下降更显著( 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奥司他韦治疗儿童流感的疗效确切,不影响宿主细胞,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作者:王成中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补肾生精汤配合针刺治疗男性少弱精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少弱精子症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补肾生精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前后均做常规精液分析,观察精子参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1),其液化时间、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成活率及精子畸形率均显著改善,精子运动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补肾生精汤配合针刺可明显改善少弱精子症精液参数,治疗男性少弱精不育症的疗效显著。
作者:张国锋;李朋;沈洋;赵灵敏;周云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蒙成药雪莲十味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提高药品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人工牛黄、红花和节裂角茴香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供试品溶液色谱中,人工牛黄、红花和节裂角茴香在与对应的对照品溶液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色谱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法简便,结果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雪莲十味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阿润;包勒朝鲁;红梅;阿拉腾敖日格勒;那生桑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