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悦;郭海鸥;蒋志刚;李野;苏怀德
作者:何蕴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写下这个标题,记者思绪万千,一时不知从何下笔。沉思良久,忽然开了窍:干脆从近日发生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谈起吧。 说的是今年元宵节后,某国一位老歌星应邀到广州出席一个庆典活动,数天之后,当她兴高采烈地从深圳罗湖口岸出境时,竟被边检人员拦住了,理由是护照上的照片与她本人不符,怀疑她持假护照。起初,女歌星一头雾水,忿忿不平。后来冷静一想,忽然转怒为笑,坦诚地向边检人员说明了真相。原来,几天前她抽空到广州某医……
作者:黄每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对传统伤膏的使用方法进行改进和探讨,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家用电吹风(即干发器)代替传统的酒精灯等明火来烘烤伤膏,并不时以电吹风吹烤贴于患处的伤膏背面,每天2~3次,每次持续约30min,以促进患处皮肤的血液循环和药物吸收。结果:经56例的临床观察,传统法(Ⅰ法)的显效时间为(21.2±6.5)h,改进法(Ⅱ法)的显效时间为(7.6±3.2)h。结论:两者的显效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进去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法,且简便可行。
作者:陈德海;蓝志英;黄益兴;陈鲁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双波长比值光谱法对复方水杨酸酊中水杨酸和苯甲酸的含量测定进行研究。方法:根据水杨酸和苯甲酸的比值光谱特征,选择297nm和255nm作为测定波长。结果:水杨酸农度在10~2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94%;苯甲酸浓度在20~4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101.27%。结论:双波长比值光谱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复方水杨酸酊的质量控制。
作者:梁学政;吴昭璇;李海琼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通过收集我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各种记录资料,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医院临床药学的一般工作实践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我国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尚须改进,今后应向药学监护和临床药师行使处方权方向发展。
作者:刘洪庆;汪锋;赵建军;纪宝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氨甲蝶呤(MTX)致口腔粘膜炎的疗效。方法:对6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行大剂量MTX治疗,62例患儿共发生口腔粘膜炎64例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G-CSF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结果:G-CSF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7.8%,较常规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G-CSF对MTX致口腔粘膜炎疗效显著、确切。
作者:韩月芹;陈力军;谭晓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戊二醛溶液中戊二醛的含量。方法:在戊二醛特征吸收峰233nm波长处测定戊二醛含量。结果:戊二醛浓度在100~120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1(n=5),平均回收率99.44%,RSD=1.98%。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戊二醛含量测定。
作者:吴兹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冶疗效果。方法:7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40例,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8例。治疗7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服药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8%;治疗组在白细胞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轻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升高白细胞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刘新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27例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患儿在激素治疗的同时,加用低分子量肝素,剂量为60~100AXaIU(抗因子Xa活性国际单位)/(kg·d),皮下注射,每天1~2次,疗程10~14d,观察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和胆固醇变化;另设25例患儿作对照组。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尿蛋白减少,血清白蛋白回升快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伴发高凝状态,可使尿蛋白降低,血清白蛋白升高,同时使胆固醇降低。
作者:郑钦平;毛立英;张育苗;骆方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院2000年至2002年的用药情况,为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服务。方法:运用医院药房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收集我院2000年至2002年的药品购进和销售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占整个购药费用的比例较高,均占当年购药总费用的50%以上。结论:在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中,加强对各类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督十分重要。
作者:许建杰;陈建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考察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通过观察色泽变化,测定微粒数、pH值、含量等,确定0,2,4,8h配伍液中莪术油及头孢唑啉钠的稳定性。结果:在(20±5)℃条件下,8h内配伍液中莪术油及头孢唑啉钠的含量变化均在±4%以内,配伍液外观、微粒数及pH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可配伍使用。
作者:商国美;杜慧珍;王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制备治疗滴虫感染的奥硝唑生物粘附性缓释栓,并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PEG-600,PEG-6000,CMC-Na为栓剂基质,奥硝唑为主药制成栓剂,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的含量。结果:低、中、高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2%,98.76%,100.61%,RSD分别为0.08%,1.24%,0.61%。结论:奥硝唑生物粘附性缓释栓制备工艺简单,栓剂成型性好,含量测定方法可行,结果可靠。
作者:张翠欣;王宪英;刘保良;柏艳柳;刘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川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比较川芎挥发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方法: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提取川芎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各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鉴定出45种成分,主要的组分为正丁烯苯酞、正丁基苯酞、东川芎内酯//新蛇床子内酯、藁本内酯、瑟丹酸内酯。结论:在两种提取方法中,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完全。
作者:洪鹰;季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就影响中成药疗效的药材来源、剂型、生产工艺等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郭淑丽;卢鹏伟;牛艳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黄芪药理研究的新进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黄芪具有保护心脏、大脑、肺、肝脏、肾脏的药理作用,还具有免疫和抗关节炎等药理活性。结论:黄芪是一种药理活性广泛的传统中药。
作者:王绪平;钟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精制胸腺素注射液在肺癌化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疗效。方法:对化疗的肺癌60例患者,采取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胸腺素组生活质量(KPS)评分值、总有效率、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免疫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5或P<0.01):结论:精制胸腺素在化疗中可以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作者:黄万秀;易全会;唐广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分析我国中药品种保护制度中保护与创新的深层次矛盾,认为目前中药品种保护所存在的问题的症结是缺乏竞争机制,提出完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必须引入淘汰机制的新思路。
作者:黄佑;冯国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介绍水性卡波姆凝胶的特性、配制及应用。
作者:钱杰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药品包装是一个多元载体,不仅直接影响药品质量,而且是宣传药品、推销药品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包装能够提高患者对整个药品的认知接受程度,进而提高对整个治疗的顺应性。笔者结合我国目前药品包装的现状,提出改进药品包装的一些建议,供同行商榷。……
作者:黄德财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