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A患者38例,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 HCCA 者33例,准确率为86.8%,诊断为门静脉受侵者11例,符合率约为91.7%,发现肿瘤内异常血流信号者12例,约占31.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HCCA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利于观察肿瘤的血供特点、胆管的受累范围、门静脉是否受侵、有无肝内外转移等,能够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赵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索肝胆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4-01收治的80例肝胆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多潘立酮、抗生素以及饮用大承气汤等方法进行胃肠治疗,而对照组按外科常规围手术处理.对两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排便时间以及开始进流食的时间进行记录,同时,在手术后的3d进行B超检验,观察患者的胆囊窝和肝下积液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肛门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食的时间、无积液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疾病患者中,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永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疼痛的关系,为临床上治疗患者的疼痛提供新的借鉴.方法:选取从2010-03/2013-03我院收治的200例非器质性慢性疼痛患者和200位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定时均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程度(HRSD).治疗2个月后,再次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程度(HRS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测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200例中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为55.5%,对照组为1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为17.5%,治疗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患者在精神心理方面明显比正常人状况差,抑郁和焦虑发生率高,对患者进行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指导和治疗,有助于患者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作者:蒋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07/2013-07我院收治的5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对照组患者给予解剖接骨板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中优为14例,良为11例,中为2例,差为1例,总优良率为89.29%;对照组中优为10例,良为8例,中为7例,差为3例,总优良率为64.29%.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未东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cccDNA与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以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等现有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03/2014-03收治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对患者血清HBVcccDNA、HBV-DNA载量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AST、ALT与TBI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eAg.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cccDNA与HBV-DNA呈正相关,HBeAg阳性组HBVcccDNA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HBeAg是否为阳性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低无明显关系(P>0.05),肝组织炎症程度较重时HBVccc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炎症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cccDNA定量对于评价肝细胞损伤程度和HBV复制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利静;邵翠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催化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生物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途径,化合物可以直接与葡糖醛酸结合,也可以经氧化代谢后再与葡糖醛酸结合,是多种化合物的清除与解毒的机制,包括一些内源性物质,如胆汁酸、胆红素、甾体类激素等,以及多种外源性物质,如中药、化药、食品添加剂、食物中成分等。在新药开发中,探索基于UGT代谢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国内外研究由CYP450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较多,但是随着药物代谢酶研究的进展,UGT 基因的克隆和基因产物的成功表达,人们对UGT 的认识逐渐深入,UGT 在药物的开发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近年来药物对UGT 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喻振文;蔡珊珊;房中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病的彩超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肝胆管结石的彩超诊断。结果:本组病例均显示为肝内小强回声,其远端均可探及肝内小胆管扩张,53例强回声后方有声影,诊为肝胆管内单发结石37例,肝胆管多发性结石23例,7例肝左叶外侧段多发结石并发肝硬化。结论:彩超能清晰显示肝胆管结石,并能准确的与多种肝及胆管的病理改变相鉴别,是肝胆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高素勤;孙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0引言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大部分病情迁延,进展缓慢,部分可急性加重和进展,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在中医学中属“虚劳”、“尿血”、“水肿”、“腰痛”等范畴,外邪侵袭、脏腑虚亏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经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药来治疗慢性肾炎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意义。
作者:张景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视力情况,分析影响学生视力的主要因素.方法:对某高职院校三个专业(师范专业、经济管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字型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和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近视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检测、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视力低下率为86.02%(轻度近视占31.13%;中度近视占46.7%;重度近视占8.18%).女生视力低下率(90.00%)明显高于男生(81.07%).师范专业学生的平均双眼裸眼视力明显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P<0.01),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平均双眼裸眼视力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P<0.05).父母视力情况不同的学生近视程度有差异(P<0.05),不同视力的被调查者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调查者每周保持锻炼至少2次,每次锻炼时间在大于1h者与基本不参加锻炼者对视力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饮食中经常吃动物肝脏、红色蔬菜例如红萝卜、西红柿等的同学近视率明显低于其他同学,而在经常喝碳酸饮品这一项中近视同学的比例明显高于视力正常同学.结论:被调查者近视率高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时大学生近视率.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必要的锻炼、不均衡饮食习惯等是影响视力低下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赵鑫;张文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济南市中区四里村社区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以及流动儿童的父母对预防接种的知晓率,探索计划免疫管理的有效措施与方法.方法:以2007-01-01/2013-05-01出生的0~6岁儿童为对象,采用统一问卷方式,询问家长.内容包括核实流动儿童基本信息及建免疫接种卡证情况,儿童家长的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以及儿童未建证原因.结果:共调查流动儿童850名,本地儿童900名,流动儿童单苗接种率为90%~90.8%,五种疫苗接种率为89%~90%,均明显低于常住儿童(96.3%).常住儿童家长:学历高,有稳定的工作,经济收入高,主动查电脑来获取预防接种知识占60%;流动儿童的家长:学历低,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低,预防接种知识主要来源于社区医生护士占80%.影响儿童疫苗接种的因素包括母亲教育水平、家庭居住情况、家庭经济收入、接种点与儿童居住地的距离.结论:要高度重视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保健意识及免疫规划的知晓率,并提高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保护流动儿童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东营市鸿港医院儿科2008-01/2010-11收治的41例≤1岁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畸形是室间隔缺损12例(29.3%),房间隔缺损8例(19.5%),法洛四联症5例(12.2%),复合畸形12例(29.3%).其中 VSD、ASD、PDA 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TOF、TGA主要表现为皮肤青紫、喂养困难.34例(82.9%)可闻及III级以上心脏杂音.住院患儿经内科对症治疗38例均好转出院,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先心病并指导正规治疗,有助于改善先心病患儿的预后.
作者:闫俊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学校结核病疫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与研究.方法:用透视X 线机及细菌学检查对全体学生进行结核病检查和体检,同时进行结核病接触史调查.结果:筛查发现活动性肺结核89例,患病率为42.20‰.17例继发性肺结核,2例结核性胸膜炎.结论:对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能早期发现潜伏结核感染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时做好密切接触者随访观察及健康教育,有利于结核病的控制.
作者:唐群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改进和完善肾穿刺病理标本的固定方法和染色技术,提高染色的质量,增加染色效果的稳定性。方法:对本科室97例肾穿刺病理标本采用特殊固定方法,并对染色方法、染色步骤加以总结。结果:97例肾穿刺病理标本的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HE、过碘酸雪夫试剂(PAS )、三色(Mas-son)、六胺银(PASM)、刚果红等染色完全能满足病理诊断的需求。结论:我病理科所采用的固定方法稳定可靠,染色步骤上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染色效果,为临床病理诊断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作者:王玉芳;武彦;乌仁其木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见心血管并发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01/2013-10我院透析科住院的8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心血管并发症组(A组)和无心血管并发症组(B 组),每组各43 例,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A 组43 例中,心绞痛7 例,心肌梗死3 例,心律失常22 例,心力衰竭11 例,猝死2 例;B 组43 例中,42 例无心血管病并发症,其中死亡1 例.将A 组与B 组比较,发现C 反应蛋白(CRP)显著增加,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也显著升高(P <0.001 ),而内皮素(ET1 )、一氧化氮(NO)在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主要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其中以心律失常常见,其次是心理衰竭,cTnT 增高是居危险因素之首,CRP 和Hcy 也是主要的危险因素,所以临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减低死亡率。
作者:宋宏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新式剖宫产术中对母体、胎儿、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新式剖宫产产妇64例,其中采用硬膜外麻醉(EPS组)32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32例,对比两种麻醉方法在新式剖宫产术式中对母体、胎儿及麻醉效果的影响.结果:麻醉效果差者CSEA组明显少于EPS组(P<0.01),CSEA组的麻醉时间、取胎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EPS组(P<0.01),术中产妇、胎儿情况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新式剖宫产术式的联合应用能够使麻醉时间、取胎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EPS 组(P <0.01),并且能够充分暴露术野,改善手术医生操作条件,提高产妇满意率,是一种新的麻醉方法和剖宫产术式.
作者:苏国友;包长顺;包文奎;宋伟奇;许永慧;吴非;宏杰;王新;包文朝;李国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4岁,教师,因“偏头痛10余年,偶发抽搐一次1周”由外院转入.患者10余年来无诱因出现偏头痛,每次发作均予对症处理,症状能缓解,未行检查及其他特殊处理,于1周内突发出现意识丧失,约5 min后清醒,醒后无恶心、呕吐,入当地医院行头、胸部CT示颅内及双肺多发结节影,予抗癫痫治疗,抽搐未再发作,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自患病以来,无发热,无咳嗽,无胸痛、胸闷、气促,无腹痛,体重无下降,食欲、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病人10余年前头部有被“散弹”炸伤史,前额部有弹片残留,平时身体好,有食田螺、蟹虾等可疑不洁饮食史.入院时查体:神志清,精神可,体型肥胖.全身皮肤粘膜无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眼睑无肿胀,双眼角膜反射灵敏,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2.5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方向活动自如,视力、视野正常,视乳头无水肿,听力正常,鼻唇沟对称,伸舌位置居中,口唇无紫绀.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无干湿性音,心界正常,心率64次/min,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活动正常,病理征阴性.入院时行头部MRI平扫+增强示大脑多发性小结节影,呈环形强化.入院初步考虑囊虫病,予抗癫痫及对症治疗,同时行腰椎穿刺,所示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各项指标均正常,囊虫抗体阴性,查血生化、血常规均正常.后MRI波谱分析示病变成分混杂(可能含有钙化或出血),波谱基线不稳,同时行胸、腹部CT平扫及增强提示双肺及肝内多发性小结节影,遂考虑为转移瘤.于入院1周后在全麻下行右颞叶开颅肿瘤取出活检术,术中发现肿瘤周围呈淡黄色改变,取出物为灰褐色,术后行病理检查示血管源性肿瘤,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符合血管肉瘤,免疫组化CD34(+),CD31(+),GFAP(-),Ki-67(10%),F-VIII(+),FLI-1(+),Oligo-2(-),Vimentin(+),CK(-),EMA(-)。
作者:林亚洲;王开磊;陈迎春;范铁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肋骨骨折的多体位X线摄影诊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74例肋骨骨折患者为对象,共223处骨折.对所有患者实施多体位X线摄影诊断,包括正位、斜位、后前斜位、前后斜位、切线位以及透视下点片.结果:正位片发现骨折一共有116例151处,占63.8%.而其余未经发现的骨折在斜位、切线位以及透视下点片中被发现.结论:多个体位对肋骨骨折患者实施X线摄影,能够更加全面的观察患者的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杨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1-10/2013-10我院收治的180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各有患者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产前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体重方面分别为(241.2±48.5) mL、(395.5±65.0)mL 和(3.28±0.42)kg,与对照组的(312.8±74.3)mL、(475.4±84.8)mL和(2.61±0.34)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护理期间,观察组发生产褥感染、新生儿死亡的几率分别为4.44%和2.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11%和13.33%(P <0.05).结论:为前置胎盘孕妇进行全面、细致护理,能够有效控制产前、产后出血量,避免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死亡,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建议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玉霞;杨剑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在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对海洛因心理渴求程度的高低.方法:选取2011-10/2013-10我市戒毒中心强制戒毒的262例海洛因依赖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剂量大小、依从性强弱、服药时间长短等各项因素随机分组,对比研究结果.结果:高剂量组依赖者与低剂量组依赖者对海洛因的心理渴求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高依从性组的海洛因依赖者戒毒效果明显优于低药物依从性组的海洛因依赖者,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服药超过一年的海洛因依赖者相较于持续服药不满15 d的依赖者而言,对海洛因心理渴求程度差异明显(P<0.05).结论:戒毒过程中坚持使用美沙酮药物,皆能有效降低对海洛因的心理渴求度,提升戒毒效率.
作者:余碧惠;钟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计划生育手术过程中出现子宫穿孔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02/2013-02期间我县19例由于计划生育实施手术,子宫壁损伤严重,从而致使子宫出现穿孔症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手术治疗5例,术后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出院。保守治疗14例,应用抗生素、子宫收缩剂治疗后均无腹痛、发热等不适。两周后复查B超宫腔未见异常。结论:在开展计划生育手术的过程中应当高度注意可能引发子宫穿孔的因素,同时要对病患实施相对有效的防护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子宫穿孔的发生率在可控范围内降到少,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大的提高和改善。
作者:杨家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