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四川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4-0501
  • 国内刊号:51-1144/R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103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多次获“四川省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四川医学杂志   2005年3期文献
  • 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目的了解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后对孕妇及其胎儿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及其胎儿的HSV感染情况,同期选取无不良妊娠史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有不良妊娠史孕妇IgM阳性率为23.33%,IgG阳性率为68.33%,IgM和IgG双阳性率为13.33%,而无不良妊娠史孕妇的感染率分别为10.0%、41.67%和1.67%,远远低于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进一步进行HSV-ⅡDNA检测,结果IgM或/和IgG阳性的孕妇其胎儿DNA阳性率也高于IgM和IgG阴性孕妇,而且其妊娠结局多为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畸形.结论HSV感染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或者由血液将HSV传播给胎儿,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

    作者:罗红权;杜晓红;刘春岚;刘北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阑尾炎B超诊断分析

    急性阑尾炎为急腹症中较为常见疾病.传统的影像学技术如腹部透视,腹部平片及钡剂灌肠等方法虽然对少数病人诊断有帮助,但缺乏特异性,阳性率也不高[1].阑尾炎的诊断仍需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诊断,特异性仅为63.6%,灵敏度达83.6%[2 ].因此建立较为可靠的物理诊断方法,对及时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对151例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病例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了对照分析,对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孔晓冰;王榆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手术治疗体会

    重症急性胆管炎是肝外胆道梗阻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老年病人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延误手术,目前病死率仍然很高.我院从1993年12月至2004年4月共收治60岁上重症胆管炎48例,现就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杨益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提高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76年4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29例.结果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反复上腹痛或右上腹痛29例,黄疸10例,右上腹包块10例,肝功能异常者9例,占31%.入院诊断胆囊癌伴胆囊炎者8例,诊断符合率为27.6%,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11例,胆管结石2例,胆管癌1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并化脓性胆囊炎1例,胰头癌1例,胰头癌并胆总管、胆囊结石1例,B超检查16例,均提示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占位性病变.剖腹探查及取活检术8例,单纯胆囊切除术13例,单纯胆总管引流术2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空肠Y型吻合术2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引流1例,胆囊切除并胃空肠吻合术1例,胆囊癌根治术2例.结论原发性胆囊癌恶性程度较高,术前确诊率低,长期以来手术切除率低.要提高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早期诊断是关键.对存在有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及病因的应B超随访,B超可列为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法,结合CT、MRI、内镜超声、腹腔镜可显著提高胆囊癌的确诊率,腹腔镜既是一种检查,也是一种治疗.胆囊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作者:彭秋生;姚欣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14例(14眼)行小梁切除术、巩膜切除术、周边虹膜切除术及前房角成形术,观察记录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6个月(1个月至13个月).术后3个月,1眼发生广泛性后粘连及瘢痕性滤过泡,13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切除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并有效的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手术方法.

    作者:连浩;宋玉伟;代友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9例报告

    由于近年来影像学诊断的发展及临床认识的深入,发现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即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并不罕见.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也可术前确立,手术趋于局限化.现就近3年我院收治的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和治疗加以分析、讨论.

    作者:王立;钟凤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子宫鞘内切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鞘内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术后疗效及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子宫鞘内切除30例(观察组)和同期行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40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排除有剖腹手术史.结果观察组中单发肌瘤5例,多发肌瘤25例,肌瘤直径3~8cm,月经过多15例,伴贫血症状25例.肌瘤平均直径(5±0.5)cm.对照组肌瘤大小5~8cm,肌瘤为单发31例,多发9例.有23例月经改变;观察组手术时间(120±20)min,术中出血(200±50)ml.对照组手术时间(100±20)min,术中出血(150±50)ml,观察组术后平均(1±0.5)d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术后平均(3±1.5)d体温恢复正常.观察组术后住院(4±1)d,对照组术后住院(6±1.5)d.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4~6 h,对照组10~18 h.结论腹腔镜子宫鞘内切除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作者:沈春燕;陈德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素对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血浆TNF-α、TFPI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肝素对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血浆水平影响,探讨肝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用肝素钙,按50U/kg一次给药,分别于应用肝素前和用后30~45min、6h;对照组第1次和第2次抽血时间间隔6h,从桡动脉采血,用双抗酶联免疫吸附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TFPI水平.结果对照组前后两次血浆TNF-α及TFP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用肝素后30~45min、6h TNF-α值明显降低,与用药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用药后30~45min及6h相比两者值无明显差异.用肝素后30~45min TFPI与用药前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6h时回到原来水平.结论肝素可通过对TNF-α的下调和对TFPI的上调而达到抗炎作用.对TNF-α的作用更为持久,而对TFPI作用较短暂.两者不成平行关系.

    作者:史宏;李晓静;李晓辉;周敏;李丹;周开宇;蔡晓燕;冉丛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联合应用普米克与吉诺通治疗纤维囊性支气管炎

    纤维囊性支气管炎又名纤维蛋白性支气管炎或成型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少见病,以咳树枝状物质为特征,其原因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治疗的方法.我们根据目前对疾病的认识,采取普米克气雾剂和吉诺通胶囊联合治疗5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梅;陈远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治疗周围型肺癌

    目的总结我院近7年来电视胸腔镜治疗周围型肺癌28例的经验.方法经气管双腔插管单肺通气后,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21例,肺楔形切除7例.按TNM分期:均为Ⅰ期,病后分型:非小细胞肺癌26例,小细胞肺癌2例.结果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无严重手术并发症.28例肺癌患者,24例生存超过5年,5年生存率85.7%.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周围型肺癌Ⅰ期病人,技术上可行,淋巴结清扫及5年生存率与传统开胸术无显著差异,优点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肩部活动障碍轻,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作者:万志渝;武福礼;殷君太;何东权;唐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异位妊娠96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964例异位妊娠的诊断及治疗.结果剖腹切除输卵管组699例;腹腔镜手术组123例,其中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56例,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36例,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加局灶MTX注射18例,腹腔镜下局灶MTX注射13例;保守性药物治疗组(MTX+米非司酮)142例.腹腔镜手术较经腹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吸收热、腹胀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经腹输卵管切除术为治疗异位妊娠的常规术式.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是手术发展的方向,具有创伤小,修复快的特点.

    作者:岳军;孙红兵;杨荣秀;陈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患肢持续泵入肝素稀释液治疗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附6例报告)

    目的介绍患侧肢体持续泵入肝素稀释液治疗6例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于患侧肢体远端表浅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先静脉推注肝素3000~5000U,将肝素稀释为100U/ml,以500~1000U/h速度持续泵入,保持APTT在50~70s之间,持续7~14d,待浮肿或肿胀完全消退后加用法华令,法华令与肝素需重叠应用4~5d,法华令持续6个月.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证实6例均痊愈,未影响静脉瓣功能,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患侧肢体持续泵入肝素稀释液治疗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成功避免采用溶栓加抗凝方法治疗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出现的特殊并发症,其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许勇;罗晓辉;田巨龙;文亚红;徐大文;钱昌明;唐永江;高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镍钛机用器械预备磨牙根管利于一次性根充临床研究

    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根管预备治疗后的疼痛常常会造成就诊次数的增加,甚至引起软组织肿胀,导致治疗中断或失败.采用Profile镍钛机用器械预备磨牙根管后发现根管治疗期问疼痛的发生率与手用不锈钢k型锉预备根管相比较明显减少,为一次性根充创造了好的条件.

    作者:缪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卤米松乳膏与恩肤霜治疗皮炎湿疹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卤米松(0.05卤美他松)乳膏是强效外用糖皮质类固醇药物,其有效成分与瑞士汽巴-嘉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适确得霜相同.我们于2003年11月至2004年9月在门诊病人中采用卤米松乳膏治疗6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并将恩肤霜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了两种药物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宗明;陈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药物性肝病45例临床分析

    对1999年1月至2003年9月的4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回顾性统计调查,查阅病历,记录服药种类,剂量、用药途径,临床症状出现时间,有无家庭个人药物过敏史,有无联合用药.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延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效果比较

    目的为探讨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各6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与开腹组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各指标明显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P<0.01).结论应用腹腔镜行异位妊娠手术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

    作者:陈艳;张玫琍;龚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尿微量白蛋白、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连续监测法检测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法检测尿肌酐(UCr).结果正常对照组尿Malb/UCr为(1.69±0.92)mg/mmol,NAG/UCr为(5.2±2.1)U/mmol,尿蛋白阴性组的糖尿病患者尿Malb/Ucr、NAG/U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尿蛋白阳性组的糖尿病患者尿Malb/Ucr、NAG/U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而NAG、Malb阳性的患者,经系统抗糖治疗后,NAG、Malb排出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庆;曾云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6-二磷酸果糖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对住院的96例HIE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FDP 250mg/kg·d,0.5h内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3ml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7d为1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14d后CT检查情况,出院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CT检查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HIE的基础的加用1,6-二磷酸果糖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提高疗效,对降低HIE病死率、致残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俊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发伤预后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多发伤患者412例,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SIRS组再根据诊断标准项目符合数分为轻、中、重3组.另根据是否伴有感染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组.分别比较各组病例的病死率.预后情况以病死率作为指标.结果多发伤后SIRS的发生率为87.6%,SIRS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5),多发伤病死率随着SIRS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P<0.005).多发伤伴感染患者的SIRS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非感染者(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SIRS的发生以及感染与预后有关,可将SIR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作为多发伤预后判断及治疗指导的指标.

    作者:陈仿;陈宁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胸部外伤及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胸外伤的外科急救处理.方法回顾近5年我院收治的233例胸外伤及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结果233例中死于失血性休克6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5例,治愈率95.38%,病死率4.72%.结论胸外伤引发休克,ARDS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引起胸部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胸外伤危重患者应及时于重症监护室(ICU)中及时抗休克、呼吸支持、手术、抗感染等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文;马春华;何树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心耳功能

    目的探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ulsed-wave Doppler tissue imaging,PW-DTI)技术在评价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患者左心耳(LAA)功能中的价值.方法30例对照组,39例风心病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PW-DTI检查.PW-DTI分析左心耳顶部DTI平均指标:收缩期峰值速率(PSVE),舒张早期峰值速率(PDVE),舒张晚期峰值速率(PDVA)及左心耳口血流速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二尖瓣轻、中、重度狭窄3组PSV、PDVE、PDVA及LAAEV均显著降低(P<0.05),而LAAFV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W-DTI是一种无创检测左心耳功能的新方法.

    作者:夏纪筑;陈锐;高玉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葛根素治疗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治疗,对照组不用葛根素,两组均给予甘露醇、脑保护剂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葛根素组90%,对照组65%,差异显著.结论用葛根素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宋春江;李秋茹;钟晓闵;龙秀英;王思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自体动静脉造瘘术采用非肝素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非肝素化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的疗效.方法术中仅使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吻合口,术后单独或联合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阿司匹林等活血药物.结果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病人肝素化与非肝素化处理在术后血栓形成上无显著差异,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病人非肝素化处理在术后伤口渗血方面优于肝素化处理.结论非肝素化法值得自体动静脉造瘘医生的充分重视.

    作者:马红兵;胡明鉴;罗斌;卢佩芳;苏承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压值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眼压值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511眼近视患者分别于LASIK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眼压,并对术后眼压值的改变与近视屈光度和角膜切削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11眼近视患者LASIK手术后平均眼压下降(4.761±2.397)mmHg,手术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44.897,P<0.001);术后眼压测量值与近视屈光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F=6.43,P<0.002):术后眼压测量值与角膜切削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F=14.721,P<0.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①术后眼压下降值(mmHg)=(4.23+0.094)×术前屈光度(D)(F=5.469,P<0.019).②术后眼压下降值(mmHg)=(2.96+0.025)×切削深度(μm)(F=25.268,P<0.001).结论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低于术前.眼压下降值与近视屈光度、角膜切削量有关.

    作者:甘宇业;兰长骏;雍桂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PTCA及stent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开展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非药物干预治疗.方法按照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1],我院从2001~2004年6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选择有手术指针的10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CASI).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挽救了患者生命,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PTCA及CAS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安全、微创、患者容易接受等特点,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在中型医院也可以安全开展.

    作者:邓小健;文书银;巫奇;刘林;周有根;周方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方法胃泌素浓度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窒息新生儿第1天、第3天血清胃泌素浓度分别为175.33±59.42ng/L,187.45±48.94ng/L,较正常新生儿明显升高(P<0.01).而且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结论窒息新生儿有高胃泌素症存在,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重视保护胃肠粘膜,从而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文彬;刘华君;汤雪晴;郑淑梅;许红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时间治疗与常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

    目的在没有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条件下,提高疗效,增加耐受,减少毒性已经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键.本文通过时间治疗和常规治疗的对照,观察两种方法治疗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4例晚期NSCLC初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时间治疗组两组,通过EPI(依托泊苷、顺铂、异环磷酰胺)治疗,常规治疗组在上午8时开始治疗,而时间治疗组在晚上8时开始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时间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疗效较好,而不良反应较小.结论时间治疗可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NSCLC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光明;胡欣;文世民;任大成;潘荣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结肠癌性穿孔7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总结10年间48例结肠癌性梗阻治疗的经验,其中,癌性穿孔7例(14.58%).方法在术中均采用结肠准备,5例采用Dnolley方法术中肠道准备(71.42%),2例采用徒手排空肠道内容物(28.57%)后消毒吻合.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1例;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乙状结肠吻合术5例;乙状结肠及部分直肠切除、降结肠直肠吻合术1例.结果吻合一期愈合5例(71.42%),行姑息切除、近端肠管造口、远端闭合1例;吻合口漏术后死亡1例(14.28%);伤口感染4例,平均住院26d.结论积极作好术中肠道准备,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结肠癌性穿孔一期手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作者:张崇耘;钱骏;林秀峰;李世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三种无痛技术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3种常用无痛技术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80例ASAⅠ~Ⅱ级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静脉复合麻醉:Ⅰ组,咪达唑仑加丙泊酚;Ⅱ组,氯胺酮加丙泊酚;Ⅲ组,芬太尼加丙泊酚.观察并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清醒时间.结果3种无痛技术麻醉效果基本相同,但Ⅰ组呼吸抑制明显,Ⅱ、Ⅲ组无明显呼吸抑制,Ⅲ组不良反应率低,清醒快.结论3种无痛技术均为胃镜检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对生命体征、清醒时间的影响及病人的感受,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效果佳.

    作者:叶占勇;刘合年;白树荣;欧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格芬达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0例疗效观察

    近年研究表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因低血氧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等因素,大多数患者血液高凝或血栓前状态,并常易形成肺小动脉血栓,导致不良预后[1].我院呼吸内科于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商品名:格芬达)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叶久勤;刘耀;杨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珍珠层/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的研制及动物安全性评价

    目的研制性能优良的人工骨材料,评价其相关物理性能及动物安全性.方法将珍珠层、聚乳酸、氯化钠按比例复合,利用模压增强法制备重组人工骨(N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参数,并对材料进行动物安全性评价.结果研制的NPCB材料孔隙率为47.65%、孔径为218.83μm、压缩强度为16.10MPa、弯曲强度为60.18Mn;全身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动物在注射浸提液后,没有任何不健康行为;热原实验结果显示在每种材料初试的新西兰白兔中,体温升高均在0.2℃以下,并且体温升高总度数在1.0℃以下,符合热原实验的评价标准.结论NPCB材料的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均符合骨替代材料的要求,并且具备基本的动物安全性.

    作者:刘金标;廉维;权毅;潘显明;周劲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螺纹根管桩辅助固位修复后牙冠折

    我院口腔科自1999年8月起,对56例后牙冠折的病例采用螺纹根管桩根管内固位,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再配合全冠修复[1],随访1~3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特重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特重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可能影响发病率的因素、诱发原因、诊断依据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复习我院9年来治疗的270例小儿烧伤资料,回顾性总结了小儿特重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与烧伤总面积及Ⅲ度面积呈正相关,具有发病率高、出血时间早、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但消化道出血不是直接原因.结果270例中有53例属于特重度烧伤,其中的11例并发了消化道出血,治愈4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6例.结论消化道出血是小儿特重烧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远高于成人.并可增加败血症的发病率,病死率增高,在小儿特重烧伤的诊治过程中要引起足够重视,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阳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RSV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无明显差异(P>0.05),CD4/CD8比值RSV毛细支气管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与哮喘相似的T细胞亚群变化相关的免疫功能紊乱,提示两者在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

    作者:李兰;王智斌;李敏;张剑波;陈昌辉;李波;吉德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毫米波治疗妇女盆腔炎临床应用及评价

    毫米波是指波长在1~10mm,频率在30~300GHz范围的极高频电磁波.近年来发现它对人体生物大分子、细胞及内脏器官有明显作用,能促进造血细胞的生长,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促进组织修复再生,促进炎症吸收、溃疡愈合[1],通过其振荡频率的谐振作用协调机体的生理功能[2],因而产生了良好的生物效应.我们观察了毫米波用于女性急、慢性盆腔炎患者,达到了优于药物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小丽;熊丁;曾祥元;李胜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老年哮喘的特点分析

    目的旨在探讨老年哮喘的临床症状,严重度分级,肺功能改变与青壮年哮喘的异同和治疗特点.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1例老年哮喘患者和69例青壮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为对象,采取回顾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呼吸困难、哮鸣音较青壮年组明显,中重度患者较多达73.3%,FEV1、MMEF、V25、V50、PEF较低,RV/TLC、Raw较高.晚发性哮喘(≥60岁)发病的患者的通气功能如FEV1%(68.9±20.8)、FEV1/FVC(55.7±16.91)较60岁以前发病者高(P<0.05).所有患者正规吸入糖皮质激素并按需吸入β2受体激动剂者少.结论老年哮喘患者肺功能较青年组差,晚发性哮喘患者对肺通气功能影响较小.绝大多数患者治疗现状不理想.提示今后应加强老年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

    作者:徐治波;陈锋;王晓霞;高蜀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肝穿活检病理改变的比较

    肝穿活检对肝病,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分型及进一步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院对慢性病毒型肝炎开展肝组织活检,现将临床与病理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吴彤;孙建;刘宾;张俭;丁宁;朱红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式剖宫产切口腹部手术169例报告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7月,推广新式剖宫产及采用该术式切口(横弧形)行腹部手术共169例,年龄18~25岁107例、26~30岁44例,>30岁13例,其中<20岁5例.各种原因行剖宫产126例(头盆不称74例、前置胎盘11例、过期孕17例、早破羊水41例、羊水过少5例、胎位不正19例、宫内窘迫6例、死胎2例、胎盘早剥1例、孕高症1例、滞产2例);附件肿瘤21例;异位妊娠出血6例;子宫肌瘤15例(大的约15cm × 15cm大小);宫颈癌1例,均获成功,痊愈出院.

    作者:胥敏;王群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无痛胃肠镜检查1550例临床分析

    我院于2003年开始应用小剂量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静脉注射后进行胃肠镜检查,观察其作用及其对呼吸、循环、意识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有效的药物剂量.报告如下.

    作者:母恩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下腹痛与腰骶椎病的关系20例分析

    妇女腰骶椎疾病,经骨科牵引理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资料来自2004年5~7月我院门诊妇科就诊的20例患者,均有生育史,年龄25~49(平均35)岁,其中下腹坠胀痛10例,下腹痛伴腰痛9例,下腹部疼痛伴下肢痛、乏力4例.

    作者:程坤;谢红君;吉其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肾小管酸中毒、干燥综合征并发1型糖尿病1例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唾液腺,表现为眼和口的干燥;腺体外的系统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神经、肌肉、关节等亦可受损,以中年女性多见.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的内分泌疾病,常有自身免疫异常.在老年男性中内外分泌腺短期内两者均受累的病例较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忠华;任正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疗效观察

    我院应用拉米夫定和中药治疗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血清HBV为检测指标.经半年治疗后,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有较好疗效.具体方法及结果如下.

    作者:王立文;肖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液氮冷冻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扁平疣

    扁平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疾病,目前仍无满意疗效.我院从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门诊收治的80例扁平疣患者中,采用液氮冷冻加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湖南九芝堂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单纯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彭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比较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中较常见,现将我院近3年来开展的Link股骨近端解剖钢板(以下简称Link钢板)固定方法下6年来开展的DHS、Camma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江;龙开明;张茂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PAC方案三路先期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3例体会

    卵巢癌的治疗原则是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而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即PAC方案)是卵巢上皮癌化疗的经典方案,传统的用药途径是经腹腔和/或静脉.在不增加疗程用药剂量情况下,对各种途径化疗药剂量进行重新分配,加用动脉灌注化疗,形成全身加腹腔加动脉三路化疗,用此方案对3例初次无法手术或估计难以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的晚期卵巢癌患者行先期化疗一疗程后再手术,临床证实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儿童单纯性肥胖下蹬运动的分析

    儿童单纯性肥胖是20世纪末被社会、家庭、医务工作者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对学龄儿童造成较大精神压力,并有可能导致成年心脑及代谢性疾病.下蹬是体育运动的一项基础运动,现将我院就儿童单纯性肥胖对下蹬运动的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李华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后路Diapason系统内固定

    由于退变的脊柱节段存在异常活动,生理负荷即可引起椎间连接的过度变形.并且负荷转移到椎间小关节.病人产生腰痛、下肢肌力减弱、感觉减退、或坐骨神经痛等临床症状.我院骨科从2002年共对26例诊断为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患者行后路Diapason系统(美国Stryker产品)内固定治疗及后外侧或后侧植骨融合,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邵勇;陈勤;余彬;周政;邓宁;邱建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比较两种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

    目的对两种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注射法和瘤块肝包膜下嵌入法制作裸露人肝癌转移实验动物模型,观察接种阳性率、肿块大小、生长速度、肝邻近脏器浸润转移情况.结果接种后2周直接注射法和瘤块嵌插法接种阳性率分别为85%、90%(P>0.05),肿块大小分别为(2.00±1.90)mm、(8.11±2.70)mm(P<0.05),肺转移率100%,前者生长速度慢于后者.结论两种裸鼠肝癌模型制作方法均为理想,直接注射法简便、易行,但瘤块嵌插法肿瘤生长速度较快.

    作者:李敬东;李波;郑本波;魏永刚;魏大鹏;白绍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胆管损伤的经验总结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3月至2004年9月338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胆管损伤2例(0.059%),其中1例死亡,另1例行胆肠吻合治疗;71例(2.1%)因胆囊严重粘连、胆囊萎缩、胆囊动脉出血或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致使腹腔广泛粘连者中转开腹.术后漏胆3例,因钛夹滑脱致胆囊动脉出血再次腹腔镜手术1例.术后3~14d平均4.6d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严格选择病例,仔细处理calot三角,适时中转开腹,术者熟悉肝门解剖,避免盲目自信是预防胆管损伤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锁军;王雨;蔡忠红;苗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RIA测定尿游离皮质醇及其正常参考值范围的建立

    目的用放射免疫法来测定人尿游离皮质醇并建立其正常值范围.方法收集34例正常受试者24h尿液,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其尿中游离皮质醇量,并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24 h尿游离皮质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20.26~127.55μg/24 h.结论放射免疫法测定尿游离皮质醇较为简单、准确,但该方法尚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黄慧;谢腾峰;张国福;熊中云;田浩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6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的手术方法.论证MC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我院1993年3月至2003年2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612例的临床分析,介绍美蓝蓝染法在MC手术中的应用.结果全组小切口手术成功2530例(96.86%),延长切口82例(3.14%),严重并发症有:胆道损伤5例(0.19%),十二指肠及横结肠损伤3例(0.11%),术中大出血4例(0.15%),漏胆18例(0.69%),死亡1例.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施行MC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君;陆昌友;李君南;易先武;韩江涛;陈祖宜;刘中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胆管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目的探讨胆管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24例胆管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肝内胆管结石(残留或再生结石)是胆管再手术主要的原因.再手术后死亡4例,92例获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零3个月.除5例仍有复发性反流性胆管炎,3例有结石复发,4例有肿瘤复发转移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与医源性因素相关的胆管再手术约占1/3.处理时应遵循清除病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的治疗原则.胆管再手术重在预防.

    作者:杨培;罗华;王东;赵波;杨家印;严律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胆道球囊扩张术在胆管损伤后再狭窄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胆管损伤后胆道球囊扩张术的作用.方法对10例胆管横断伤患者进行球囊扩张与胆肠吻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未行胆肠吻合的胆管损伤患者查用采用先扩张后吻合的方式,而已行胆肠吻合的胆管损伤患者则直接进行球囊扩张.结果4例患者行先支撑后吻合,支撑天数为30~42d,平均36d;支撑前损伤胆管直径平均为5.6mm;行胆肠吻合时损伤胆管的直径为9~12mm,平均10.6mm.6例先行胆肠吻合,术后发现吻合口狭窄,遂进行吻合口支撑,支撑时间平均为7.8个月;支撑前胆肠吻合口直径平均为3.3mm;支撑后吻合口直径平均为9.8mm.结论胆管损伤后行胆道球囊扩张可在较短时间内使损伤部位以上的胆管直径达到10mm以上,方便吻合;同时能引流胆管,减轻了梗阻性黄疸;对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病例,可直接进行狭窄吻合口的球囊支撑,能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王雨;田伏洲;蔡忠红;刘湘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妊娠性急性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危险因素,指导临床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41例妊娠性急性胰腺炎与34例非妊娠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血液流变学、血脂、胆管病变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及年龄、孕周、孕次与妊娠性胰腺炎的关系.结果妊娠性胰腺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和血脂代谢紊乱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孕周、孕次的增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和血脂代谢紊乱,胆管结石的形成、胰腺微循环障碍是妊娠性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且多个因素互相影响.

    作者:吴泓;杨家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

    目的观察新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全麻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0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施行静脉全麻,用七氟醚作吸入麻醉药维持麻醉,分别记录每例患者诱导麻醉时、诱导麻醉后、吸七氟醚5min后、手术开始前、气腹后、胆囊切除后以及术毕时的心率(HR,次/min)、平均动脉压(MAP,KPa)、中心静脉压(CVP,KPa)、肺动脉压(PAP,KPa)、每搏量(SV,ml/beat)、每搏指数(SI,ml/m2)、心输出量(C0,L/min)、心指数(CI,Lmin-1/m2)及每搏量比率(SVR,dyn·s-1/cm5).结果20例病人诱导麻醉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明显.吸入七氟醚5min,SV及SI明显高于诱导麻醉前(P<0.05,P<0.01);气腹后SV和SI则下降并接近诱导麻醉前水平.吸入七氟醚5min后、气腹后及胆囊切除后,MAP均明显低于诱导麻醉前(P<0.05),到术毕时接近诱导麻醉前水平.结论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安全可靠,能有效减轻CO2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琼;孙婷婷;严晓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鼻咽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999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治疗的鼻咽癌51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MRP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MRP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8.63%(35/51).其中,MRP在Ⅲ、Ⅳ期的阳性表达(73.81%,31/42)高于Ⅰ、Ⅱ期(44.44%,4/9),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因素检验为x2=1.761,多因素检验为x2=0.097,P>0.05),在T3~4期中阳性表达率(83.33%,20/24)高于T1-2(55.56%,15/27),经单因素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554,P<0.05),多因素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2.540,P>0.05),N2~3期中阳性表达率(69.23%,18/26)高于N0~1(68.00%,17/25),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因素检验为x2=0.009,多因素检验为x2=0.560,P>0.05).结论鼻咽癌中MRP呈高表达,晚期患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患者,经单因素分析其表达仅与T分期有一定的关系,与N分期、临床分期、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因素无关.多因素分析MRP表达与上述因素均无关.

    作者:吴敬波;张建文;范娟;唐学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胰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2004年收治的胰管结石28例,均为手术治疗.结果胰管结石多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术前B型超声、ERCP、CT等都可成功诊断,其中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ERCP可清晰显露胰管结石,对本病诊断有特殊临床意义,行空肠Roux-en-Y吻合术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其中胰头癌3例.行胰体尾切除远端胰腺空肠吻合术3例.加做胰腺囊肿穿刺针吸术3例,效果良好.结论B型超声为诊断胰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法,首选术式为胰管切开取石肠管空肠 Roux-en-Y吻合术.

    作者:郭伟昌;林琦远;严律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目的介绍一种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建立的改良方法.方法通过对35只体重150~250g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行背双侧入路双肾动脉后支结扎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术后1周用2%盐水替代饮水,喂养观察3个月.显微镜下取脑动脉环,将病变部位动脉作病理和电镜检查.结果存活29只在3个月时血压上升达(177.66±10.06)mmHg.共发现动脉瘤样改变13个(45%),其中右侧12个,左侧1个.电镜检查发现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结论该改良方法建立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具有操作简便和动脉瘤复制率较高的优点.

    作者:郭予大;韩天旺;郭付有;游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先天性肝囊肿196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先天性肝囊肿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196例先天性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注射无水乙醇治疗73例:出现并发症3例(4%),复发6例(8%).开腹手术64例:无并发症发生,复发1例(1.5%).腹腔镜手术58例:出现并发症1例(1.5%),复发2例(3%).1例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2年仍存活.结论先天性肝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注射硬化剂(无水乙醇)疗法、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肝移植术.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富贵;杨家印;林琦远;严律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TOB/BTG家族的结构、功能及其与恶性肿瘤关系

    细胞周期是受增殖基因及抗增殖基因双重调节的,这两种基因表达失衡可导致肿瘤的发生.起初,人们认为许多恶性肿瘤是由于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所致,但是近研究表明抑癌基因功能的缺失是肿瘤发生的主要途径.TOB/BTG家族具有抗增殖活性,它们负调控细胞周期的进行.因此,对于TOB家族作为侯选抑癌基因进行研究.本文就近年来TOB基因家族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吴殿超;周总光;陈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81例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肾小管酸中毒(RTA)患者临床特点,以助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误(漏)诊率较高,常伴继发或并发疾病,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结论应提高对RTA的警惕性,对有症状的病人尽早安排相关检查,早期诊断治疗,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治继发或并发疾病.

    作者:冯萍;马行一;杨珉;舒贝;栾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TUNEL法检测重组vMIP-Ⅱ对SIV感染模型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TUNEL技术检测的vMIP-Ⅱ对SIV感染的猴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是否与其引起的感染淋巴组织中细胞的增殖有关.方法取3个剂量组的vMIP-Ⅱ注射治疗后的SIV感染模型的淋巴组织标本,用TUNEL法检测每个剂量组动物模型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vMIP-Ⅱ治疗的3个剂量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组间相比细胞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个剂量组的vMIP-Ⅱ对SIV感染后的猴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凋亡无影响,但药物剂量与细胞凋亡率却呈负相关.

    作者:刘宏艳;孙晗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原发性腹膜炎1例

    患者,女,8岁.因全身淋巴结肿大3个月,双下肢皮疹、水肿20余天入院.入院前3+月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无局部疼痛及红肿,不伴发热,于院外间断抗炎治疗1个月无效.入院前20 d双下肢出现红色皮疹,伴双下肢水肿及双踝关节肿痛.入院时查体未见面部蝶形红斑、皮疹、出血点,颌下、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触痛,表面皮肤无红肿.肝、脾轻度肿大.双下肢轻度浮肿.血清白蛋白28g/L,球蛋白66g/L,尿蛋白(++~+++),24 h尿蛋白2.487g.骨髓涂片:正常骨髓象.

    作者:郭妍南;王峥;罗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胸腔过度撑开致严重低氧血症1例

    患者,女,59岁.体重39kg,身高151cm,诊断为食管中段癌,拟行食管中段癌根治术.术前心、肺、肝功能均正常,ASA:Ⅰ级.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进行手术室HR 112次/min,BP 138/85mmHg,SpO2 97%,面罩吸氧可达100%.建立静脉通道后,予力月西6mg,芬太尼0.15mg,卡肌宁35mg,异丙酚40mg快速诱导,插入7# Univent气管导管.左侧支气管阻断完全,右单肺通气良好.

    作者:张科;罗朝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剂量氯丙嗪中毒1例

    患者,女,21岁.自服氯丙嗪后嗜睡1h急诊入院.

    作者:唐朝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癌外科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努力,肝癌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的大肝癌的规则性切除;60年代的肝移植;70年代的小肝癌的局部切除;80年代的复发肝癌的再切除和肝癌的二期切除;90年代确立的肝癌综合治疗和新世纪重点对肝癌转移复发的防治研究,已使肝癌由过去的不治之症变为目前的部分可治[1].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手术切除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下面就肝癌的外科治疗进展及我所的经验作一介绍.

    作者:樊嘉;黄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切除术中血流控制技术的发展

    肝切除术目前仍然是治疗肝脏肿瘤的主要方法.由于肝脏复杂的血管分布和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往的肝切除术总是伴随着大量出血和较高的病死率.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进步,肝切除术逐渐变得普及.但肝切除术,尤其是病灶位于高危部位的肝切除术,仍然是目前出血量较大,病死率较高的手术之一.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术中的大量输血总是伴随着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增高和恶性肿瘤病人术后长期生存率的降低[1,2].以解剖性肝段叶切除和活体肝移植为主要技术特征的现代肝脏外科要求肝脏外科医生能够按照解剖标志精确地分割肝脏.因此,如何准确、安全、有效的控制肝脏的血流,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成为肝切除术中的首要问题.

    作者:彭淑牖;许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8例心跳骤停病人应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行机械通气,观察插管难易程度,插管所需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结论食管-气管联合导管行机械通气操作简单,迅速、有效,极大地缩短了人工气道建立的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极高,在院前急救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玉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儿出血症68例护理体会

    新生儿出血症又称新生儿自然出血,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依赖因子显著缺乏引起的一种自限性疾病[1].为探讨新生儿出血症的佳护理对策,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68例新生儿出血症患儿的出血原因、临床表现及采取的医疗、护理对策,旨在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报告如下.

    作者:吴育萍;苏绍玉;李正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川崎病21例误诊分析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不典型病例增多,临床误诊率较高.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4年1月收治KD 40例,误诊21例,误诊率为52.5%.现将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报告如下.

    作者:郭宝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误服高锰酸钾片剂2例

    患者1,男,23岁;患者2,女,28岁.误服原因,都因近期感冒咳嗽,服用复方甘草片治疗,高锰酸钾片剂与甘草片混箱保存,加之颜色、剂型相似,居室光线较暗,粗心大意造成.分别于就诊前误服高锰酸钾片剂4片,服药数分钟后感胃区烧灼样疼痛,恶心,吐紫红色唾液,前来就诊.查体:T、P、R、BP均正常,患者神情紧张,心肺正常.剑突下均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余无特殊.治疗:准备饮用矿泉水6~10瓶,约2000~3000ml,清水愈可.嘱病人立即饮用,每次饮水量约200~300ml,饮完后用压舌板或手指刺激咽后壁,以致反射性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呕吐液为清水为止,催吐结束后,可服用纯牛奶100~200ml或米粥1碗,以保护胃粘膜.

    作者:王棣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B超引导下儿童腹部肿瘤穿刺活检术的麻醉处理

    儿童腹部肿瘤施行手术切除及术前辅助化疗依靠病理诊断.我院开展的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较传统的手术取活检损伤小,癌细胞污染概率低,简便安全,是一种微创提供标本和组织学信息的方法.由于小儿多不合作,对<7岁的儿童及不合作的患儿均采用局麻辅助静脉复合麻醉的方法进行穿刺,确保穿刺准确安全.

    作者:唐文;柏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加强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处理

    原发性肝癌(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PLC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使PLC由过去的不治之症变为目前的部分可治.但迄今为止,手术切除仍是PLC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

    作者:严律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基层医院如何预防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指因手术操作的原因对胆管造成的误伤,这是胆囊切除术用于临床100多年来难以回避的问题.大部分病例都与医生的经验不足有关.因此,基层医院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近年来胆囊切除术逐渐在基层医院普及,所伴发的胆管损伤也有增加的趋势.分析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4年1月的13年间所收治的胆管损伤83例病历,其中发生在我院的有3例(OC 1例,LC 1例),成都市各医院转院4例,省外转院2例,其余74例均来自我省的部分基层医院,调查这些医院13年来胆囊切除手术的总数后,推算出胆管损伤的发生率约2%以上,明显高于黄志强院士统计的我国发生率0.2%~0.4%的平均数[1],考虑其原因为:客观上,基层医院手术室条件(包括器械、照明、麻醉等诸多因素)相对较差;主观上讲,医生的临床经验相对较少.但因为基层医院收费较低,病人就地医治方便,收治了大量病人,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少量的失误与成就相比,本不应横加指责,但应追寻原因、设法改进.本文旨在与基层医院的年轻医生们共同探讨胆囊切除手术中预防胆管损伤的方法.

    作者:田伏洲;王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OPD及哮喘呼吸康复治疗的系统评价

    呼吸康复是一门医疗实践的艺术,通过准确诊断、治疗、心理支持与教育,而制定一项针对个体的多学科计划,以控制、逆转呼吸疾病对身心的损害,并视患者呼吸障碍和生活状况的许可,恢复到佳的功能水平.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减轻甚至消除疾病的症状、体征,提高、恢复功能水平,减少残疾影响,恢复工作,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回归社会.康复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就其有效性、安全性等问题,临床医师的认识尚不足,本文对COPD及哮喘康复治疗的系统评价进行了总结,供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马春华;董碧蓉;周炎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