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7717
  • 国内刊号:21-1546/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82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 中医学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2002年5期文献
  • 芪蛭皱肺胶囊防治肺气肿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肺气肿豚鼠血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芪蛭皱肺胶囊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弹性蛋白酶复制豚鼠肺气肿模型.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芪蛭皱肺胶囊大、中、小剂量治疗组,测定各组殚豚鼠血ET、NO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T、NO活性明显升高,而芪蛭皱肺胶囊治疗组豚鼠血ET、NO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ET、NO分泌增加在肺气肿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芪蛭皱肺胶囊能有效地调节肺损伤时机体ET、NO水平的过度升高,为治疗肺气肿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金田;李娟;刘永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猪蹄甲与穿山甲片中化学元素和氨基酸的分析比较

    本文对猪蹄甲、穿山甲以常规的砂炒、醋炒、挫碎进行化学元素分析和氨基酸检测.结果表明:两者的化学元素一致,氨基酸的种类相同,除个别氨基酸差异明显外,大部分含量基本相同而无明显差异,从而为猪蹄甲替代穿山甲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罗宪堂;钱进;李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男性暴力型人群辨证与自主神经-肾上腺甲状腺激素病理生理学关系46例分析

    目的:研究男性暴力型人群中医辨证的神经-内分泌发病学基础.方法:随机抽取46例暴力型男性进行中医辨证,同时检测血液E、NE、COR、R3、T4、TSH等激素水平,观察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该人群中医辨证均属肝郁、肝火(或肝阳)、痰热等邪实与肝肾阴虚、肝郁犯脾并存的复杂病机.检体与化验显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NE、E、T3、T4明显增高,但COR、TSH全部正常.结论:男性暴力型人群属中医肝气郁结、肝火(或肝阳)亢盛,痰热内扰,肝肾阴虚、肝郁犯脾证.根据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学理论认为支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NE、E分泌增加,进而导致T3、T4应激性增高,形成恶性循环.T3或T4增高者以中医肝阳亢盛证为主,T3、T4均增高者则以中医肝火旺盛证为主.以上机制对从医学上防治该人群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作者:傅晓晴;白平;郑玉聪;叶大付;林可基;陈琪;陈少东;陈惠颖;徐翔宇;陈静波;邓龙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评价

    通过集中介绍血管外阻断法、血管内阻断法、去大脑皮层法、VD自发模型、光化学反应法等数种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开展血管性痴呆实验研究者提供参考.指出其他可行方法,如光代学法、脑血管定位阻断法,都适用血管性痴呆模型制作,是一种可行方法.认为如能制作出肾虚血瘀、气滞痰阻等不同证型的动物模型将能更加有力地证明中医药治疗VD的优势.

    作者:蔡晶;杜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材粉末微机检索系统的研制

    根据中药材粉末的鉴别特征,在PowerBuilder程序系统下,结合SQLServer数据库,采用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方法,研制出中药粉末微机检索系统,显示出利用计算机检索识别粉末药材是可行的,并且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系统的兼容性强、屏幕显示清晰、具有良好的界面、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便于用户使用,对发掘民间验方、秘方,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翟延君;初正云;刘艳春;康廷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煦少火注射液对AMI犬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煦少火注射液(以下简称XSH)对AMI犬的作用机理.方法:结扎麻醉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造成心肌梗塞模型,观察XSH对AMI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冠脉流量、心肌耗氧量、氧的利用率的影响.结果:XSH可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LVEDP,降低MVO2I;且作用效应以XSH大剂量组为明显.结论:XSH可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损伤;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脏负担.提示:XSH是抢救AMI的有效制剂.

    作者:武密山;赵素芝;林富山;李宗谕;黄世玉;孟云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维肝力栓治疗e-抗体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补阳的中药维肝力(HY99)栓对e抗体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CHB)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病例HBVDNA均为阳性(采用PCR-ELISA检测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及停药后追踪4~6月的方法;先后两批共25例(取8例做HBV基因测序,结果均证实为前C区变异).每日早晚用HY99栓1粒塞肛,疗程6个月.结果:25例中,疗程结束时21例HBVDNA阴转,随访结束时为23例.12例ALT升高者,随访时有8例下降,其中6例降至正常.结论:该药对前C区变异CHB有显著疗效,表现在对病毒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能改善肝功能.

    作者:梁超;郑万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治风活血法的机理及对家兔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治风和治血是中医常用的两类治法,二者关系密切。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妇人偏枯贼风方论》载有“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一直为临床各科所推崇,其应用范围已从血病生风推及多种风病,实践证明治血的确有助于治风。而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治风是否有助于活血,则缺乏明确论证。

    作者:王艳;郑国庆;王明杰;黄淑芬;肖顺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腹症SIRS治疗中加用中药对细胞因子及其它炎症介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腹症SIRS治疗中加用中药对细胞因子及其它介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将43例急腹症SIRS患者按病种及APACHE-Ⅱ评分分层随机分为综合安慰组及综合中药组(包括综合大清组和综合承气组).动态观察血IL-6、TNFa、内毒素、LPO.结果:综合中药组和综合大清组第3天IL-6显著降低,前者TNFα亦降低(P<0.05),各中药组第3、7天内毒素及LPO均降低(P<0.05).各中药组时段(第1~3、4~7、8~14天)累计便次日均数增多(P<0.01),其于第1~3天与第3天内毒素、IL-6、LPO呈负相关(r=-0.476,P=0.004;r=-0.512,P=0.043;r=-0.643,P=0.00).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大承气颗粒或并用清胆灵能降低SIRS阶段血IL-6、TNFα、内毒素和脂质过氧化物,阻止全身炎症反应升级扩大.

    作者:方步武;秦明放;吴咸中;邱奇;孔棣;周振理;崔乃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运动性脾胃虚弱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通过对小鼠食物限制并跑转笼建立运动性脾胃虚弱模型,受试小鼠出现皮毛不顺,饮食减少(自我饥饿),拱背,便溏等脾胃虚弱的表现,并产生溃疡、体重减轻和死亡.实验的运动和压力因素与体育界运动员的承载是一致的,实验组动物表现与运动员相似,实验与中医的脾胃虚弱理论相符.

    作者:朱志强;张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主气化的概念及其临证应用

    从四方面,即:肾主气化的概念,肾主气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肾主气化的临床应用,对肾主气化作了论述.指出肾主气化是肾脏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肾主气化体现了生命的根本动力,是脏腑气化的核心.认为肾脏病的治疗主要应恢复肾主气化的功能,但应针对肾的气化不及及气化不利,双管齐下,缺一不可.

    作者:皮持衡;王茂泓;贺支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中医药学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长时期里,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它有着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有着丰富多彩的医疗方法,疗效可靠.中医学有着明显的东方特色,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继承发扬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特色,还应积极汲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作者:李今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临证应用调整颈胸椎后关节手法例析

    笔者在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认为,仅靠教科书中介绍的对抗搬法、旋转压法、膝顶法等,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对胸椎后关节调整治疗的需要,尤其是对C7~T2的后关节紊乱整复效果不佳,且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博采众家之长,总结出几种手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丁全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50例分析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血管源学说和神经源学说.采用疼痛程度分级法及量表测定法评定.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滋阴补血、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作用.治疗50例,其中显效13例,有效30例,无效7例.

    作者:路文革;许培荣;谢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手术并用治疗甲状腺髓样癌57例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中药治疗甲状腺髓样癌的方法.方法:对57例甲状腺内原发灶大小,选择不同术式治疗,术后配合中药理气疏肝,化痰散结.结果;因甲状腺肿块大小而异.颈内静脉链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cm占57%;3~5cm占89.2%;大于5cm者可出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甚至涉及对侧颈部.结论:原发灶小于5cm,临床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者,选择区域性清扫术,不仅创伤小,而且能彻底清除微形或前哨淋巴组织的早期癌转移.

    作者:李天心;秦建武;白鹤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补肾祛邪法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祛邪法治疗哮喘的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者分别肌注喘可治针剂.发作期治疗2周为1个疗程,缓解期90天为1个疗程,对治疗前后的证候和肺功能检查等进行比较.结果:喘可治针剂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显效率45%,有效率95%;缓解期显效率70%、有效率95%.肺功能(FEV1、FVC)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喘可治针剂通过补肾祛邪治疗,可有效改善哮喘发作期、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

    作者:刘小虹;廖慧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寻常性痤疮的辨证分型及其证治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炎症,临床辨证分为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痰瘀互结三型.肺经风热型治疗泻肺清热,凉血解毒;肠胃湿热型,治宜清热解毒,通腑利湿;痰瘀互结型,治宜化痰散结,活血祛瘀.同时应在饮食、情志、护肤加以注意.

    作者:高立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临证与实验研究简析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变,当肝脏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

    作者:张良芝;常学辉;潘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化学成分对血管平滑肌离子通道的调控研究

    钙通道和钾通道是血管平滑肌细胞上重要的离子通道,二者共同维持着血管张力的平衡.阻断血管平滑肌上的电压操纵性钙通道(VOC)和(或)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OC)可导致血管平滑肌的舒张,同时激活钙激活钾通道(Kca)使血管平滑肌的舒张更加明显.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均通过影响这两类通道的开放关闭来调节血管平滑肌的张力状态,发挥其扩管、降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治疗冠心病、缺血性脑病.对左旋千金藤定碱、红花提取物、三七皂甙、黄芩、川芎嗪、丹参提取物等多种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进行综述.

    作者:陈铁锋;任旭爱;魏向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脑梗死偏瘫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脑复步汤的临床疗效及其部分作用机理.方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59例,治疗组采用通脑复步汤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尼麦角林片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头部CT层面图中低密度灶、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头部CT层面图中低密度灶明显缩小,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沉不同程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或0.01).结论:通脑复步汤基于痰瘀阻络立方,化痰活血通络法是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周德生;肖志杰;吴艳玲;谭光波;胡国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田德禄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拾粹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c gastitis,CAG)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胃炎,以胃粘膜固有腺萎缩为主要病理改变。若伴广泛肠上皮化生、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则有很高的癌变率。CAG以胃脘痞闷为主要症状,属中医的“胃痞”范畴,现将导师在CAG方面的诊治经验简述于下:

    作者:张彦丽;田德禄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杜雨茂教授治疗IgA肾病的思路与经验

    总结杜雨茂教授运用中医对IgA肾病的诊断、立法及其用药的思路与经验,予以扼要阐述,以兹交流.通过临床治疗有关病例的总结分析及杜教授本人口授阐述,进行文字性的整理和条理化的叙述.对IgA肾病五种类型的诊治有良好疗效,对其并发症慢性肾功能不全亦有明显疗效.

    作者:杜治锋;杜治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周福生教授论治便秘经验摭拾

    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周福生教授对便秘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的独到见解.其病机不不外乎虚、实两方面,实者为邪滞胃肠,壅塞不通,尤以气机郁滞多见;虚者为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尤以津枯失润多见,且虚实之间可相互转化.其脏腑关系:便秘的病位虽在肠,系大肠传导失常所致,但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有密切关系.其治疗要点:分为虚秘与实秘两大类,虚者多而实者少,应辨证求因,主张调畅气机为主,养血润肠为辅,参以清热通下,益气温阳等法.临床上常分四型论治,分别选用疏肝理肺、导滞通便;滋阴养血,肠润通便;益气通幽,气斡通便;温阳祛寒,肠暖通便等法治疗.

    作者:黄绍刚;周福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苏励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特色简释

    苏励教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审证细微,组方严谨用药灵巧,效验颇丰.从四个方面作了论述,即:疗痹止痛思路;审病势,分期权衡止痛药;妙用引经,用药部位分明;治痛习用对药,常用乌头配麻黄、青风藤配威灵仙、露蜂房配细辛、僵蚕配乌梢蛇、女贞子配白芍、羌活配独活.

    作者:曲环汝;张立艳;苏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石冠卿教授论治肺病经验述要

    1医论 肺属金,主气,声之也入,气之呼吸,肺主之。其性娇嫩,畏寒畏热,故遇火寒皆能咳嗽。主宣降,与大肠为表里,肺失宣降,则大肠传导失司,而为大便不畅,大肠燥结,腑气不通,传导失司,可使肺气宣降失常而喘满,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其次凡目白及右颊鼻孔皆其分野,肺病往在这些部位出现症状。肺属金,肾水为其子,肺之正常与否,常与肾水有关,肾水充足,不使虚火灼金,则金常保清宁之体而肺自安。

    作者:孙玉信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王灵台教授治疗慢性肝病临证经验撷菁

    王灵台教授对慢性肝病采用有证辨证、无证辨病,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指出,已公布的辨证标准,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等5个证型,单一证型极少,常一法为主,多法联用,治肝不忘和胃益肾,辨证为主,辨病为辅,病药互参,精心组方,审时度势,中西结合.认为,肝功能正常,免疫功能尚可,以祛邪为主,若病毒复制不活跃免疫功能低下扶正祛邪共用.

    作者:高月求;孙学华;王雁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温脾清肠汤治疗霉菌性肠炎42例

    目的:探讨温脾清肠汤对霉菌性肠炎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2例霉菌性肠炎患者,应用温脾清肠汤治疗,每日1剂,连续服用1周为1疗程.结果:全组病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36例,显效5例,无效1例,治愈率85.7%,总有效率93.2%.

    作者:张惠珍;王军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慢肝一号方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75例

    笔者运用慢肝一号方,随症加减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7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朝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疑难杂证三则

    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玉田人.是我国医学史上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实践家,其代表作<医林改错>对气血理论和瘀血证治具有独特的见解,书中记述和总结了50种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及常用33种方剂.

    作者:柴雅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和法在疑难病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

    和法是多种治法的综合,有调和脏腑气血、营卫阴阳及解除表里寒热,扶正祛邪的作用.和法可分为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表里、调和寒热等.疑难病病变复杂,多因共存,邪实正虚,故使用和法进行治疗,往往恰中病者,收效理想.

    作者:周永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脾胃与肝胆辨治的统一性探析

    脾胃与肝胆作为中医的两大系统,二者在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上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其主要表现在:部位上同居中焦;功能上共主气机升降;病理上处于健则同健,损则俱损的互相影响,因而在立法处方及用药上有相同之处.故认为脾胃与肝胆在临床辨治中有一定的统一性.

    作者:李胜伦;郭教礼;刘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草药提取工艺研究概况

    中草药的提取工艺对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加快新药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提取方法存在着较多缺点,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因此应加强对新的提取工艺的研究,以实现我国中药产业跨越式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12种新的中草药提取工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膜提取分离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革取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提取技术,酶法,半仿生提取法,破碎提取法,空气爆破法,液泛法,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原理,并简要论述了各种工艺的应用进展.

    作者:冯育林;谢平;吴蓓;孙业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干燥综合征组方用药规律浅识

    燥证,是一类以津液减少,甚则枯涸为主要病理机制,以干燥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类似于西医的干燥综合征.

    作者:姜迎萍;刘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中风病影响因素的研究集粹

    对近10年文献中针刺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概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提示,在临床上存在多种因素对针刺治疗中风病的疗效产生影响,主要包括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的针刺方法、不同的腧穴、刺激量等几方面.文章将这些因素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旨在对这些影响因素扬长避短,指导临床制订出佳的针刺治疗方案,大限度的提高针刺治疗中风病的效果,同时为针刺治疗中风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作者:陶静;吴炳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古代医家治痫疗法渊源考

    在中医古籍中,痫病又称痫、痫证、癫痫、癫疾,或根据发作时的叫声分别称为羊痫风(或羊痫)、猪痫、马痫、牛痫、鸡痫等.

    作者:霍莉莉;胡学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丹皮酚等对AGEs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检验丹皮酚等中药提取物是否能抑制AGEs(advanced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GEs损伤模型,采用MTT法观察丹皮酚等对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200、400、800μg/mlAGEs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其抑制率分别是对照的15.36%、20.94%、50.15%,另外,丹皮酚(0.01、0.0001、0.00001mM)、甘草素(0.1、0.01、0.0001mM)、葛根素(0.1、0.001、0.0001mM)、当归油(0.1、0.001mg/ml)、柚皮素(0.1mM)可不同程度的拮抗AGEs的抑制作用.结论:丹皮酚等中药提取物对AGEs培养条件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指出:实验中药物有效拮抗AGEs引起的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表明AGEs培养条件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及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有关.

    作者:韩冰;王坚;朱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化瘀伸筋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化瘀伸筋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含不同浓度化瘀伸筋液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1,2,4,6天,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观察化瘀伸筋液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本实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化瘀伸筋液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且抑制作用与浓度,时间量相关.

    作者:崔英先;李秋静;赵丽华;唐丽;毕静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舒心丸与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血液流变学影响的比较

    目的:观察舒心九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服用舒心丸和通心络胶囊,疗程一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作用.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作用相似.

    作者:富红梅;唐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溃友宁治疗体表慢性溃疡的实验研究

    溃友宁为治疗体表慢性溃疡的外用验方,本文根据其功能主治开展了有关的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品能促进结缔组织增生,增强局部的抗菌能力,能增强实验动物的体液免疫,又对细胞免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本品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为该品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左新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三氧化二砷配伍四君子汤治疗小鼠膀胱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As2O3及其配伍四君子汤对BTT739荷瘤小鼠肿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BTT739肿瘤细胞接种T739小鼠,随机分组,①As2O3组每日腹腔注射As2O3注射液0.1mg一次;②MMC组每日1次腹腔给药1mg/kg;③As2O3加四君子汤组:腹腔注射As2O30.1mg,日一次,同时每日1次四君子汤水煎液灌胃0.25ml;④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一次.分别测定小鼠瘤重及肺转移情况,同时监测血像,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结果:As2O3与四君子汤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和维持荷瘤小鼠造血功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为41%(P<0.05);可延长肿瘤潜伏时间,抑瘤率增加到55.5%,长的肿瘤潜伏期和荷瘤生存时间分别为11.3天和43.3天;降低肿瘤肺转移的发生率.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As2O3及其配伍四君子汤共同治疗BTT739荷瘤小鼠膀胱肿瘤,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及肺转移之作用,并具有增效减毒之作用.

    作者:李传刚;刘用楫;贺瑞麟;武文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

    小儿脑性瘫痪是儿童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发生率为1.4‰~4‰,其临床诊治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脑瘫,同单纯西药组严格对照,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陈四文;邓吉华;汪受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气的内涵与外延探析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基本的范畴,是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观念.

    作者:詹向红;李德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石菖蒲的药理作用研究集要

    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抗癌和致癌作用、平喘作用及毒性等对石菖蒲的药理作用作了综述.指出,应加强对其水溶性部分有部位的药理作用研究.

    作者:孙桂波;张小虎;李锐;周莉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应发挥传统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

    中药现代化离不开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和现代科技手段,也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强有力支持,而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又贯穿于基础性研究的全过程,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中药材资源和质量研究是中药基础性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其中有许多工作要做,也有诸多难题和问题,笔者根据实践体会,谈一些看法.

    作者:黄兆胜;孙维广;廖慧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试论中医药学的基本学术特征

    从五个方面论述中医药学基本学术特征,即:整体观、个体化、东方思维、审机定治、自然疗法.指出,中医药学历数千年而不衰,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就是因为它在理论体系、诊疗技术、保健效果等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事实证明,保持特色以发扬优势,是中国药学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

    作者:成肇智;刘雁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伤寒论》病证系统观剖析

    病与证,是中医西医结合工作者经常提及的问题,至今没有公认的标准,<伤寒论>中的病与证是怎样呢?现将<伤寒论>中病与证的概念及分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任添华;李伟;张淑文;刘惠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仲景妙用水诊临证运用特色

    水诊是指通过审察对饮水的不同反应,判断疾病的方法.水诊的作用是揭示病机、诊断病证、据水论治、预测病势.水诊的内容:察水之是否喜咽、观饮后有否呕吐、审饮之喜寒喜热、看饮水数量多寡、问饮后小便利否、询饮后伴随症状.指出,水诊作为诊法的一种,必须与他法同时使用,方能提供准确、有效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建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灵枢·官针篇》刺法应用规律及其特色

    <灵枢·官针篇>是一篇中医古典针法的经典文献,本文从部位刺法、放血刺法、分层刺法、多针刺法、针具刺法、病势刺法、选穴刺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作者:袁宜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伤寒论》原文编次规律考议

    《伤寒论》10卷,东汉·张仲勇撰于3世纪初,现存较早的有明·赵开美影宋刻本和金·成天己<注解伤寒论>两种刊本.原文编次有一定的层次与次序,有其自身的特定含义.

    作者:陈文照;黄蔚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仲景学说的精神实质摄要

    从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的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辨证论治原则、抓主要矛盾的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预防思想、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十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仲景学说的精神实质.说明在当今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需要研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强调应改变传统的学习经典方法.注重从整体上全面完整地把握仲景学说的精神实质和原则.

    作者:章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方法集粹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是,饮食肥甘、情志失调、五脏柔弱、劳倦过度、过服温燥.中年以脾阴虚为主,兼见内热或痰浊;老年以肾阴虚为主,兼见肾气虚或肾阳虚.治疗方法有,清养各半法、七养三清法、七清三养法.非典型糖尿病治疗方法,补脾养阴法、滋养肾阴法及温阳补肾法.

    作者:刘喜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益气养阴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理探析

    糖尿病肾病(以下简称DN),笔者综合历代医家的认识,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气阴两虚、瘀血内结是本病的病机关键,采用自拟之益气养阴化瘀汤治疗DN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作者:于敏;张波;王颖;张瑾;韩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人体三维生理系统新释

    指出,精、气、神是生命三维系统作用,引发相互转化,而分解成万物为人身之用.人体三维防御系统是由真气生成的.认为脑之左者主动,主升,主开,右者主静,主降,主合,故脑是神明之太极,此为精、气、神三维系统而生.神-魂-魄三者形成神之三维生理系统上居于脑,下布脏腑四肢百骸.

    作者:任继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真气意念调息对人体生化-内分泌指标的影响

    对56例阴虚、阳虚患者的生化-内分泌指标进行了分析.方法:56例慢性病患者由真气运行创始人李少波教授亲自指导练习静功五步法:取坐位,用耳留意呼吸,意念自然相随,避免刻意促使呼吸运动的频率与幅度增大或减小,使呼吸节律处于生物学稳态后,调息凝神,摒弃杂念,使大脑皮层意识集中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处,每天练功两次,每次1小时.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亦取坐位,每次1小时,每天两次,限制其体位,但不限制或诱导大脑皮层的意识思维活动.结果:阴虚组与阳虚组患者中NE(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5-HT(5-羟色胺)、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T(睾酮)、T3、T4(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偏移,表明按中医辨证分型的许多不同的现代医学疾病具有一些生化-内分泌指标的规律性分布.经过按特定程序和方法进行的意念调息后,虚证患者偏移的生化-内分泌指标向其平衡点移位,通过自身比较和组间比较,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提示意念调息功法通过特定信息的介导影响皮层-下丘脑-腺垂体-靶腺的活动从而调节或抑制人体的神经生化-内分泌激素的活动,再进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促进其病理生理指标的复原,这可能是真气意念调息治疗虚证患者的重要机理之一.指出,对意会调息功效的作用机理,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家骏;刘健鸿;刘小勤;明海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宏观与微观辨证辨病相结合诊治功血例析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就是取中西医诊治功血之长,因人、因期进行治疗的方法.它不但改变了以往单纯注重宏观辨证,忽视微观辨病所造成的盲目性诊疗,也纠正了中西医各自治疗功血的弊端,从而使治疗周期缩短,治愈率也明显提高.

    作者:张慧娟;张信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虚与补肾的基因研究态势分析

    从四方面对肾虚及补肾的基因研究态势作了分析,即:肾阳肾阴与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表达;肾主生长发育与细胞凋亡及操纵子研究;肾主生殖与生命网络有关基因研究;肾主骨髓与骨质疏松及其ogk基因表达.指出随着基因芯片等技术引入,终将揭示肾虚及补肾机理.

    作者:严石林;王米渠;吴斌;李炜弘;高峰;袁世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风湿壮骨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考察风湿壮骨胶囊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一步证实该药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方法:有用小白鼠炭粒廓清实验,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作用实验,对小白鼠溶血素影响及对刺激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风湿壮骨胶囊能有效降低小白鼠免疫功能.

    作者:刘艳菊;邴飞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测序分析在中草药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ded spacer,ITS)PCR扩增及碱基测序分析对中草药进行鉴定的方法,并探讨该方法的科学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碱基测序法对所提取的植物性中药材DNA中的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以获得不同植物性中药材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扩增产物电泳图谱和碱基序列,以此作为中药材的分子鉴定标记.结果:不同中草药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电泳条带,碱基序列组成,长度各不相同.结论:不同植物性中药材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可作为分子生物学水平鉴定中草药的靶基因之一.

    作者:姬可平;李啸红;李应东;刘丽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人慢性心衰的分子生物学原理简析

    老年人慢性心衰是常见的老年人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目前研究认为老年人慢性心衰是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认为心衰时存在着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活化现象.

    作者:张艳;田金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细胞因子促进骨形成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正常骨组织的代谢,包括由成骨细胞调节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调节的骨吸收(即骨形成—吸收偶联(Coupling)及其之间的平衡(骨重建平衡,Bone Rernodeling Balance)。

    作者:杜松;郑洪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脾气虚与脾阳虚大鼠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异同,揭示脾气虚和脾阳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大鼠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降低(P<0.01),脾气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无明显变化,脾阳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且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两模型组之间存在差异(P<0.01),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外,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浆PKC活性与脾阳虚证大鼠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组之间药存在明显差异.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对脾组织细胞膜无明显作用,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两个模型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其中,温运脾阳药对肝、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可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细胞PKC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同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以及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密切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的病理变化与现代医学肝、脾组织的功能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大鼠肝、脾组织PKC活性,其中温运脾阳中药的作用靶点在肝、脾组织细胞浆.

    作者:易杰;李德新;易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74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又称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是腰腿痛病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在青少年体力劳动者中发病率较高,多系慢性劳损所致,症状严重者,针灸,按摩,理疗方法很难取效,需手术治疗切除腰三横突尖端1~2cm,方可彻底治愈,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小针刀治疗此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曹岱;于泓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针刀疗法治疗皮脂腺囊肿30例

    1临床资料在受治30例皮脂腺囊肿患者中,年龄18~30岁的10例(占33%),31~55岁的15例(占50%),56~72岁的5例(占17%);男性16例(占53%),女性14例(占47%);病程0.5年以内9例(占30%),1~3年18例(占60%),3~5年3例(占10%);瘤体大小在1×1×0.5~2×2×1cm3者21例(占70%),在2×2×1~3 × 3×2cm3者9例(占30%);发生部位在头面者15例(占50%),在肢体者9例(占30%),在下颌下、乳突、枕、腋、腰、腹股沟的淋巴结区者6例(占20%);肿块内容未经感染者21例(占70%),已经感染者9例(占30%).

    作者:吴民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方剂学》(六版教材)药物计量换算献疑

    新编的<方剂学>六版教材,在选方、论理、鉴别等各方面较前几版教材有所改进,读来颇具启发性.但是在药物剂量方面似乎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一方面做为教材是供教学之用的,必须做到准确和规范,以免给初学者造成错误概念;另一方面药物剂量关乎方剂疗效,如果剂量不准确,不但降低疗效,甚至可以改变其作用方向.鉴于此,有必要进行讨论.

    作者:董良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