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440
  • 国内刊号:32-1412/R
  • 影响因子:0.49
  • 创刊:198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64
  • 全年订价:1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交通医学杂志   2003年1期文献
  • 晕厥患者106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将106例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同期普通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对窦性心动过速,各种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的检出率与普通心电图差异不大,而对窦性静止,快-慢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明显优于普通心电图(P<0.01).为诊断心源性晕厥提供依据.

    作者:何学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胰腺癌组织K-ras基因点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K-ras 12密码子点突变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了23例胰腺癌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点突变,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23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78.3%(18/23),胰腺癌K-ras基因突变与胰腺癌分级、临床分期及伴随局部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胰腺癌中K-ras 12密码子突变率高,特异性强,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作者:周国雄;黄介飞;张弘;李兆申;许国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非糖尿病危重脑卒中血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危重脑卒中的血糖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非糖尿病危重脑卒中87例急诊患者在开通静脉前查血糖,4~8小时后复查一次.结果:有79例血糖升高,其中血糖值6.1~12.2mmol/L 36例,血糖值>12.2mmol/L 43例.经综合治疗并配合积极降糖治疗后,仍有57例血糖升高,其中血糖控制差31例,血糖控制尚可26例,结论:血糖控制差组死亡率显著高于血糖控制尚可组、血糖正常组及总死亡率(P<0.005).而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亦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1).

    作者:黄海彬;邵式颖;李露;周玲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脑复素治疗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脑复素能促进脑细胞发育、改善病变脑细胞功能,对于各种脑血管疾病(CVD)所致的运动障碍、智能障碍及语言行为障碍具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新型治疗脑神经细胞功能障碍的药物,我国应用报道较少,我们使用脑复素治疗CVD 6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贺东勇;明风存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恩格菲胸腔内注射治疗顽固性结核性胸水26例

    作者于1998~2001年应用恩格菲胸腔内注射治疗顽固性结核性胸水患者26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钱文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南通地区麻疹103例临床分析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麻疹发病数有所上升,我院2002年1~4月收治麻疹患者103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美;钟晓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UAP患者随机平分2组,葛根素组和对照组.前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滴1个疗程.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静态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葛根素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88%,改善异常心电图总有效84%,心肌耗氧量显著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葛根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心肌缺血药物.

    作者:鲍晓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简易二次膜式分离方法及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血浆置换的新方法.方法:用简易二次膜式分离(SDFPP)的方法,报道了SDFPP在SLE、肾移植超急排异预防等的临床应用结果.结果:SDFPP具有国外同类二次膜式分离的优点,但不需价格昂贵的二次膜式分离机.结论:SDFPP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以在全国血液净化单位推广的血浆置换方法.

    作者:张英姿;张国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压氧加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9例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sVS)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患者失去思维、语言、情感、运动和感觉等生理功能,而仅保留一些植物所具有的如呼吸、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功能.目前由于心肺复苏及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但意识难以恢复,临床上PsVS患者并不罕见,自2000年10~2002年2月我科运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9例PsVS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宏;周宏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亢肌病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肌肉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甲亢合并肌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病变,或周期性麻痹、或肌萎缩、或重症肌无力.28例T3、T4均高于正常.结论:甲亢肌病以男性多发,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与电解质紊乱有一定关系,也与甲亢程度似有一定关系,但与甲亢病程则无明显关系,根据不同甲亢肌病相应治疗,大多数患者能改善症状,抗甲状腺治疗是控制甲亢肌病变复发的关键.

    作者:戴耀华;邬伟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观察前列地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与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作者:许利华;朱静华;季姗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超声定位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病,当囊肿较大时会出现腰部胀、酸痛等症状,重者影响肾功能.在超声引导下注入硬化剂治疗肾囊肿安全、无放射损伤,患者痛苦小、且有良好的疗效,已成为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作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4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宋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顺铂、吉西他滨联合治疗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探讨顺铂、吉西他滨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4例非小细胞肺癌应用GP方案化疗,12例应用MVP方案化疗.结果:GP方案组有效率为42.9%,MVP方案组有效率为8.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毒副反应较治疗组发生率高,主要为骨髓抑制等.结论:GP方案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MVP方案组.

    作者:茅敏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黄连素与钙剂合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附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黄连素与钙剂合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口服黄连素片0.4~0.6g,每日3次,3周为一疗程.1周后同时加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加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静滴,10~14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后长窦性R-R间期、短窦性R-R间期分别由(1.84±0.40)s、(0.74±0.15)s缩短至(1.65±0.61)s(P<0.05)、(0.64±0.08)s(P<0.01).24小时平均心率、总心搏数分别由(53.18±5.61)次/分、(73972.58±8232.83)次/分增至(55.71±5.03)次/分(P<0.05)、(78932.00±7192.19)次/分(P<0.01).窦性停搏≥2s的长R-R间期由(2.77±1.52)s缩短至(2.20±1.15)s(P<0.05)、长R-R间期发作次数由(16.58±12.72)次/分减少至(5.08±5.36)次/分(P<0.01).32例中,显效9例(28%),有效15例(47%),无效8例(25%),总有效24例(75%).结论:黄连素与钙剂合用对窦房结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无明显副作用,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作者:陆决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压氧舱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的观察

    我们在2000~2001年间对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31例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其对该病的影响.

    作者:钟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35例脑血管性痴呆临床分析

    随着世界老年人数的增加,脑血管性痴呆人数亦迅速增加,现代研究还发现脑血管病的性质、病变大小、脑中风次数与是否发生脑血管性痴呆密切相关.本文对35例脑血管性痴呆进行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向海燕;蔡少雄;覃守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海口港职工高血压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海口港职工高血压的患病状况及影响高血压的因素.方法:采用健康普查法,对18~60岁2297名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将其中的高血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97名职工患高血压198人,高血压检出率8.62%.结论:高血压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男职工检出率高于女职工,并与肥胖、高脂血症等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詹玉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肠易激综合征49例临床分析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易反复发作,治疗效果常不理想.现将我院1995~2001年间收治的IBS 49例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段亚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青岛海港职工高血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海港职工高血压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化的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10256名18~54岁青岛港职工,男7795人,女2461人.结果:高血压患病率男性26.53%,女性10.38%,均高于1991年山东省的患病率.男性确诊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41.2%、22%及14.2%;女性分别为61.5%、47%及30.0%.男性吸烟率、饮酒率分别为65.9%和58.3%.体重指数(BMI)均值男女分别为24.4kg/m2和23.6kg/m2,45~54岁组男女BMI均值分别为25.0kg/m2和25.3kg/m2.经多元回归分析示年龄、BMI、腰臀围比值(WHR)、心率(HR)、饮酒、高血压家族史与血压均呈显著正相关,吸烟与血压呈负相关.BMI对血压影响因素大.BMI每升高1个标准差(男性3.25kg/m2,女性3.34kg/m2),收缩压升高男性为3.38/2.84mmHg、女性4.25/3.0mmHg.舒张压升高男性为2.84mmHg,女性为3.00mmHg.结论:青岛港职工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山东省平均患者率,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男性显著性低于女性.BMI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瑛;史秀忠;姜先雁;刘献成;刘宇;陆桂林;刘湘兰;赵玉红;张红叶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膀胱全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的临床分析

    分析40例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的临床经验.结果:37例回肠膀胱手术并发症低于国内外文献报道.2例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该手术仍是目前基层医院首选的尿流改道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低位直肠癌行吻合器保肛手术体会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用双吻合器对22例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未发生吻合漏及吻合口狭窄.局部复发1例,肝转移1例.结论: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安全、有效,可供选择的术式.

    作者:周红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髋部骨折体会

    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在四肢骨折中约占10%左右,近年来我院采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42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吕伟彪;方庆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不切断肛门括约肌高位肛瘘一次性根治术69例体会

    自1998年以来,作者采用肛门括约肌内、外侧分别缝合术治疗高位肛瘘6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敬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经右胸食管中上段癌根治术的445例报告

    目的:研讨食管中上段癌根治术的右胸进路的利弊.方法:回顾性总结以右胸三切口根治食管中上段癌445例(上段癌126例,中段癌319例).食管病灶均在直视下切除,彻底清扫胸、腹、颈三野异常淋巴结,游离的胃经前纵隔于左颈部与食管吻合.结果:本组临床治愈435例(99.33%),吻合口瘘17例(3.8%),吻合口狭窄15例(3.31%),死亡3例(0.67%).结论:本术式具有在完全直视下彻底切除病灶,清扫胸、腹、颈三野异常淋巴结,避免胸内大血管损伤,对呼吸系统干扰小,手术时间短,吻合口瘘易治愈等优点.

    作者:陆为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体会

    我院自1988~2001年期间,经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54例,得到随访3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连华;陈强;孙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复发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复发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外科治疗特点.方法:对10例经26次手术的复发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复发原因及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合并VHL病术后复发率57%(4/7),散发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为7.5%(6/80),后者手术结果恢复良好6人.合并VHL病者症状改善3例,但留有小脑机能障碍,另死亡1例.结论:对囊腔壁结节型应避免手术探查时遗漏,实质性肿瘤力争全切除,不能全切除者辅以γ刀治疗;合并VHL病、多灶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易复发,预后差;有VHL病应终身随访.

    作者:陈建国;邓传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皮瓣移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25例报告

    目的:探讨足部皮肤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足部皮肤的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根据足部皮肤缺损的部位、缺损面积的大小、是否需重建感觉功能而选择不同的皮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强;刘伯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查骨密度3100例分析

    使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查门诊患者3100例,结果表明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明显受绝经影响,也与其生活习惯、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保健意识强弱有关.低骨量者明显高于骨质疏松者,其防治意义重大.

    作者:刘伯亮;潘万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诊治体会

    报告42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与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相比在诊治中的特殊性.CT扫描能明确诊断大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MRI检查对容易误诊的等密度双侧硬膜下血肿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双侧粘孔引流是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

    作者:曹桂龙;储呈春;缪永华;管义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151例分析

    在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今天,手术仍是人们公认的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随着越来越重视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已成为了众所关注的焦点.

    作者:龚海;俞一峰;李森;周一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两种配方对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比较

    目的:观察术后两种配方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配方Ⅰ组:吗啡、氟哌啶各5mg、布比卡因100mg、生理盐水加至100mg;配方Ⅱ组:芬太尼0.5mg、氟哌啶、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的用量与Ⅰ组相同,4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镇痛液.术后随访48小时,观察镇痛效果、疼痛评分(VAPS)、不良反应及按压次数和执行次数.结果:无论用吗啡或芬太尼,PCEA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优良率均在94%以上.不良反应为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Ⅰ组发生率多于Ⅱ组.结论:PCEA符合药代动力学原理,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镇痛方式.

    作者:张彩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道探查阴性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GP)胆道探查阴性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6例AGP胆道探查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胆总管轻度以上扩张与扩张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扩张与不扩张比较、轻度扩张与不扩张比较及黄疸有否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根据胆总管轻度扩张及黄疸而行胆道探查的阴性率高.

    作者:章小平;高泉根;蔡茂庆;邱建平;谢峰;金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METRX椎间盘镜微创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TRX)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方法:用该手术系统经后路椎板间隙入路行病变部位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神经根粘连松解,神经根管扩大,以及肥厚黄韧带切除,侧隐窝狭窄扩大,局限性椎管狭窄的扩大,冰盐水,透明质酸钠局部应用等方法.结果:本组54例,疗效按Nakai标准评定:优42例(77.8%),良9例(16.7%),可2例(3.7%),差1例,优良率94.5%,术后无椎间隙炎及切口感染,无腰肌血肿及腹腔血管损伤,无神经根损伤,无复发.术后神经根性症状未缓解1例,因神经根与后纵韧带粘连分离困难转为开放手术2例,硬脊膜囊裂2例,1例因硬膜破裂而致伤口愈合不良,再次缝合愈合良好.结论:经后路椎间隙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神经根减压充分、髓核摘除较彻底,并可扩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椎管内干扰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理想的治疗途径.

    作者:邢学红;赵良虎;张力;熊德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全麻手术后的苏醒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许多心理测试应用于评价麻醉后的恢复,本研究观察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及质量,并以异丙酚静脉麻醉与传统的硫贲妥钠诱导异氟醚吸人维持麻醉作对比,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后的情况,认为异丙酚静脉麻醉是脑外科手术的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方法.

    作者:姚晓平;张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针刀治疗屈指肌腱鞘炎43例体会

    近年来,作者采用针刀法配合封闭法治疗屈指肌腱鞘炎4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屈指肌腱鞘炎83例,男38例,女45例,年龄16~58岁,平均39岁.病史1周~5年.其中病史1月以内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21~45岁,平均37.6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16~58岁,平均38.3岁.采用针刀配合封闭治疗.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17~57岁,平均37.8岁.给予封闭治疗.

    作者:王拥祠;李汉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晚期产后出血34例防治探讨

    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小时后,称为晚期产后出血.我院自1991~2001年共收治晚期产后出血34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葛锦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妊高征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妊高征剖官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对110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镇痛泵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术后的症状和体征;降压药的应用情况;伤口疼痛、睡眠情况及药物的副反应.结果:术后6~48小时镇痛泵组几乎没有疼痛感,其血压及使用降压药的人数均明显低(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能持续镇痛,有利于降低血压,减少降压药的使用.

    作者:陈萍;葛严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配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应用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配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用于绝经妇女取环的有效性、无痛性及副反应.方法:将绝经后欲行取环术妇女90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取环术前6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术时于宫颈外口注入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g后取环;对照组45例,术前未用任何药物按常规操作取环.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无痛率、成功率分别为80%、77.8%、97.8%,对照组依次为0、11.1%、48.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配伍盐酸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可达到软化宫颈、减轻疼痛、成功率高、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6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和预后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目前有增高的趋势,已成为妇科的常见病,其组织学形态呈良性,但生物学行为与癌瘤相似,有远处转移和种植的能力.治疗效果不满意,手术后又极易复发,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卵巢是内膜异位常累及的器官,形成囊肿占80%以上.我院5年收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78例,随访66例.现就66例的治疗和预后报道如下.

    作者:许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阴道分泌物CTB涂片染色法检测结果分析

    阴道分泌物检查是妇产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它为阴道炎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2000~2002年间作者对门诊进行妇产科检查.对3000份阴道分泌物采用CTB涂片染色法检出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雷艳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配伍催产素防治产后出血的观察

    目的:探讨口服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口服米索前列醇组,口服米索前列醇加催产素肌注组,单用催产素肌注组,三组各130例,观察第三产程出血量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结果:认为口服药物加催产素肌注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单纯口服米索前列醇组及单纯肌注催产素组,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配伍催产素用于防治产后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巫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未满37孕周胎膜早破的处理

    胎膜自然破裂通常是临产和分娩中的正常过程,在临产发动后发生.若临产发动之前发生称为胎膜早破(PROM),若孕龄满28周而小于37周,称为早产胎膜早破(PPROM).PROM的发生率为2%~18%,大约60%~80%发生在足月妊娠.而PPROM的发生率0.54%~1.6%.其发生率虽低,但对母婴却有较严重的并发症.现就我院2000~2001年满28孕周而小于37孕周PPROM 40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厚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泰州市市区餐饮业餐具卫生调查

    为了加强对餐具消毒的管理,防止由于餐具不洁引起的食品污染和肠道传染病流行,我站于2001年2~9月对市区餐饮业进行了餐具卫生的抽检,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志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南通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情况及预防控制策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疾病,病死率较高.流脑曾经是我市儿童发病较多的传染病之一,1959~1984年间流脑死亡人数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48.67%.为进一步探讨高接种率情况下流脑的流行因素及预防控制策略,现将我市1991~2001年以来的流脑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朱平;张志兰;曹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盐城市居民高血压意识抽样调查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现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但对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很低.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我们于2001年对我市居民进行了相关的行为与健康问卷的调查.

    作者:刘荣海;倪慧明;李承惠;李民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盐城市居民冠心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慢性病,在欧美国家尤为常见.在我国,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为了解我市冠心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给我市社区冠心病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市3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倪慧明;刘荣海;李民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南通市脑卒中横断面研究

    目的:了解南通市脑卒中现患和死亡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死因年报和慢病基线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死亡居死因第3位,死亡率129.98/10万,35岁以上人群现患率7.89‰,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者患脑卒中的现患相对比分别为24.57、7.75、5.08,肥胖与吸烟对脑卒中患病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脑卒中是当地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之一,应采取控制高血压等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陈大灵;施云剑;李冠中;吴徐明;王淑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泰兴市儿童百白破疫苗免疫成功率调查

    为了解儿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吸附制剂(简称百白破疫苗)的免疫效果.客观地考核评价我市计划免疫门诊的接种质量和规范化管理.我们于1998年6~9月对计划免疫门诊接种儿童进行了基础免疫前后的血清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金华;胡小奎;周锡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期间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强化免疫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策略之一.我市利用强化免疫日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计划免疫相关知识,取得明显成效.为客观评价强化免疫日期间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对部分地区开展调查.

    作者:张志兰;陈宋义;王智泉;曹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兴化市小型医疗单位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我市医疗机构下伸点、个体诊所和企业医务室三种小型医疗单位的消毒质量.为进一步加强小型医疗单位消毒工作的管理,防止医源性疾病的传播,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的要求,本站于2001年对兴化城区16个医疗机构下伸点、21个企业医务室和城乡39个个体诊所的消毒质量进行了一次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乐爱平;李红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起混合致病菌质控样品的快速分离与鉴定

    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质控考核中,要求对混有三种未知肠道致病菌的半固体标本作分离鉴定,我们在短时间内,准确、有效地完成了这项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邹文燕;潘莉珍;瞿明芳;沈强;汤全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淮安市农村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报告

    为了掌握我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的流行概况,近年选择我市金湖县2乡2村、涟水县2乡2村的2周岁以上村民1235名为调查对象,了解人体肠道寄生虫的分布规律和流行特征,以便修订防治措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左于会;杨文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癌行介入化疗加栓塞疗法的观察与护理

    肝癌经皮穿刺行股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疗法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采用.近年,我们对30例肝癌患者进行介入化疗加栓塞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顾菊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儿惊厥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惊厥是常见的一种危重病症,婴幼儿发病率为2%~8%.我科近年共收住惊厥患儿231例,占同期儿科收住院总数的5.4%.现将小儿惊厥的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孔晓妹;吴金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酒精中毒的护理和预防对策

    目的:探索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护理措施和预防对策.方法:对64例急性酒精中毒者进行了有效的催吐、洗胃;立即平卧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维持循环功能;及时应用纳洛酮;注意保暖,维持正常体温及对酒精中毒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上述对策是对急性酒精中毒者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潘冬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深静脉穿刺应注意的几点

    深静脉穿刺技术对加强化疗及深静脉营养的进行,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化疗并发症,但是,深静脉穿刺仍常常会出现许多并发症.为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深静脉穿刺前、中、后应注意的以下几点.

    作者:何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由护士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1),是一种解决病人护理问题的重要手段(2),也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目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我院在整体护理实践中,始终把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知识、指导促进疾病康复和预防疾病作为护士的重要职责.但是,在开展此项工作中存在诸多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现剖析如下.

    作者:王伟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生殖器疱疹治疗的护理体会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侵犯生殖器部位皮肤和粘膜,引起的炎症性传播性疾病.病程迁延不愈、常反复发作.我所自2001年3月~12月间对收治45例生殖器疱疹患者,给予乏昔洛韦口服和肌注重组干扰素α2b液,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曹素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8例老年褥疮换药的护理体会

    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的结果,以老年患者多见,昏迷、截瘫患者更易发生褥疮.因此,认真细致的护理,是杜绝褥疮发生的根本.近年来护理28例老年褥疮患者的体会如下.

    作者:陆林芳;沙淑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癫痫合并烧伤的护理

    癫痫患者如果在发作时接触热源,常导致严重的烧伤.与一般烧伤相比,创面集中,烧伤度深,多需手术治疗等特点,故癫痫合并烧伤的治疗和护理具有其特点.近年我院收治癫痫合并烧伤32例,护理经验及体会如下.

    作者:袁琴芳;汤雨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神经内窥镜下手术的配合

    神经内窥镜在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够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我院自2000~2001年以来开展神经内窥镜下手术60例,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周演铃;毕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癌介入治疗的术中护理

    随着放射介入学的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损伤小,痛苦少,它使肿瘤缩小而获得手术机会,对失去手术机会或中晚期肝癌患者可延缓肿瘤生长,提高生活质量.术中加强医护配合,密切观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取得满意疗效的有效途径.现将介入治疗术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红;毛露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ICU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心理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一种不平衡知觉所致,多数人在面对心理压力时会出现心身的紧张性反应,如不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会出现对工作的厌恶疲倦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绪低落,个人无工作成就感等(1).而重症监护病房(ICU)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决定了ICU护士是心理压力产生的高发人群.一旦心理调节失衡,难免出现工作上的粗疏或漏洞,甚至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难以胜任监护病房的工作.为此,对ICU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移华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士长如何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存在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还具有节奏快、连续性、时间长、无规律、责任重、技术要求高等特性.给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当护士情绪不稳定及处于生物周期低潮时极易发生差错,护士长更应该把促进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到一个高度来认识,从而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作者:朱黎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儿科发热性疾病血清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在儿科发热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发热患儿外周血做PCT及白细胞计数、CRP、ESR、血培养检验.结果:PCT值级别有随细菌感染程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P<0.05),且PCT灵敏性特异性高.结论:在儿科发热性疾病中,PCT对非细菌感染和细菌感染尤其是严重细菌感染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吴尤佳;徐美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08例新生儿、婴儿呕吐的X线胃肠造影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婴儿呕吐的病因及其进行X线胃肠造影检查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新生儿、婴儿呕吐的X线胃肠造影检查资料.结果:呕吐病因多为胃扭转、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贲门返流、先天性巨结肠、肠旋转不良、食管闭锁、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闭锁、幽门痉挛及喂养不当等.结论:新生儿、婴儿呕吐病因复杂,X线胃肠造影检查是寻找病因的重要手段.

    作者:吉永春;陆双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蚕豆病21例临床分析

    现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蚕豆病21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蚕豆病患儿21例,男19例,女2例,年龄14月~5岁均于食蚕豆后数小时至3天内入院,父亲为本地人,患儿均以急性血管内溶血起病,面色苍白、酱油样尿、贫血,其中中度贫血15例,重度贫血6例,巩膜轻度黄染,网织红细胞升高,2例肾功能轻度升高,Coombs试验(-),外周血涂片未见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am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均降低,部分病人做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降低.

    作者:朱慧;钱镜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消化系统并发症8例报告

    2001年1~11月,我院儿科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其中28例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学军;任光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静滴丙种球蛋白佐治早产儿重症肺炎

    目的:探讨静点丙种球蛋白对早产儿重症肺炎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早产儿重症肺炎64例进行分组,其中30例除常规抗炎、对症治疗外,加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另34侧常规治疗.结果:静滴丙种球蛋白组治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病死率前者较后者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缓解时间前者较后者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静滴治疗早产儿重症肺炎,是降低患儿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施晓民;赵建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窒息新生儿抗凝血酶Ⅲ水平观察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18例足月窒息新生儿AT-Ⅲ水平,并与18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比较,同时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AT-Ⅲ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D-D的变化与AT-Ⅲ呈负相关.结论:窒息新生儿体内AT-Ⅲ活性降低,存在血液高凝及继发性纤溶.

    作者:郭飞;钱镜秋;徐杰;张金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全身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1例

    患者,男,73岁,因意识不清2小时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感染,头面、躯干、四肢均可见大小不等,大如鸡蛋,小如芝麻绿豆,质地较软、固定、带蒂、能推动的珠样结节遍及全身.锁骨上浅在淋巴结未触及,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15cm,对光反射存在,两侧鼻唇相等,伸舌不合作,颈软,两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音有力,节律齐,心率72次/分,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检查不合作,深浅感觉检查不合作,共济运动检查不合作,克氏征(-),病理征(-).

    作者:上官贻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在高尔基体上通过合成β-1,4糖苷键进行重要的蛋白质糖链修饰作用.同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在细胞膜上,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迁移、粘附等信号识别.随着许多编码蛋白具有β-1,4-GalT活性的新基因被克隆出来,有关它们的结构、底物、功能等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沈爱国;丁斐;顾晓松;顾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端粒酶与衰老

    衰老,即为老化,可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aging)是生物体自成熟期开始,随增龄发生的、渐进的、受遗传因素影响的、全身复杂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不可逆地退行性变化;而疾病或异常因素可引起病理性衰老(senility),是衰老现象的提前出现.

    作者:曹怡;陈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结肠直肠肿瘤切除术现状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腹腔镜手术技术已经在许多腹腔手术中尝试和应用.1990年Fovler等(1)首先报道了腹腔镜结肠癌手术,至今,腹腔镜结肠手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出现了长足的进步.腹腔镜术已开始应用于某些诊断、术式和结肠直肠的良性病变,如家族性息肉病、克隆氏病等(2).许多机构已经将腹腔镜手术作为结肠直肠肿瘤的一个治疗选择,但腹腔镜术式的根治效果还有待于明确.

    作者:王万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核素骨显像对消化道肿瘤骨转移特点的探讨

    目的:用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探讨消化道肿瘤骨转移的特点.方法:对298例行核素骨显像的消化道肿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骨转移阳性率相仿.腺癌较其他病理类型更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部位以脊柱为多见,核素骨显像诊断消化道肿瘤骨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结论:核素骨显像对消化道肿瘤骨转移具有较高的价值,且多数出现在晚期病例.

    作者:许小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比较28例34侧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在28例34侧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X线平片确诊其中的11侧(32.4%);CT确诊24侧(70.6%);MRI确诊34侧(100%).在MRI中,各组病例的T1WI、T2WI及STIR的表现各不相同.结论: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MRI较平片和CT更敏感.

    作者:王平;许尔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显微翼状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转移56例疗效观察

    翼状胬肉也是海港作业区职工常见眼病之一,传统方法多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术,复发率高达20%~70%.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带蒂结膜瓣转移治疗翼状胬肉56例61只眼,复发率3.28%.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姜鼎萍;刘澍;孙文星;王咏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带环的隐裂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观察隐裂牙在根管治疗过程中的继发性完全折裂率,探讨带环在隐裂牙根管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实验组50例隐裂牙在根管治疗备洞前加戴带环并调(),对照组50例备洞前仅调().结果: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完全纵折率为0%,对照组为12%.结论:牙髓治疗前戴带环可避免隐裂牙治疗中再创伤而引起的完全折裂.

    作者:花慧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面中部骨折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面中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面中部骨折23例患者,采用螺旋CT机行容积扫描.应用表面阴影重建法行三维重建,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不同的角度骨折的三维病变图像,根据图像并结合三维轴位像做出骨折的伤情判断,制订出复位钛板固定的手术方案,尽可能恢复面中部三大支柱高度和颧突度.结果:通过面中部三维重建,能清楚的显示复杂面中部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周围结构关系,明确的判断出骨折移位、钛板内固定方向.术后面部外形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应用平面切割技术可以清楚显示髁突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有利于确定复杂面中部骨折的程度与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和术前术后效果的比较.

    作者:张欣;袁旭初;包雪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快速免疫疗法结合变应原治疗变应性鼻炎

    目的:探索快速免疫疗法结合变应原避免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治疗作用.方法:对PAR患者住在空气净化病房进行快速免疫治疗,并与住在普通病房作为对照.结果:净化病房治疗组优于普通病房组,治疗前后血清IL-4与IFN-γ比例趋于正常.结论:快速免疫疗法结合变应原避免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汉钟;谢薇;唐泳华;肖锦华;白鹤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会

    目的:探讨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制订病房感染管理制度,加强监控力度,加强职工教育.结果:外科病房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事件,未发生因医院感染而引起的医疗纠纷,院感染率一直保持在5%左右.结论: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钱爱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工作体会

    目的: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护质量.方法:建立健全组织,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目标管理内容;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严格考核评比.结果:医院感染率从1996年的6.9%,2001年降为2.7%;医院感染漏报率1996年90%,降为8%.结论: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加强这项工作.

    作者:张玉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网络环境下医学图书馆资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开发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图书馆正向网络图书馆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医学图书馆的优势,深入开发利用馆藏信息资源,显得十分必要(1).

    作者:布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浅淡医院药房麻醉药品使用和管理

    麻醉性镇痛药主要用于急性外伤及晚期癌症等患者,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备用药物(3).对这类患者如何管理及正确使用麻醉药品,防止流入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性,近年来我院加强防范,采取以下有力措施,对用好、管好麻醉药品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医院实行部门预算的不确定性因素浅析

    医院预算是指医院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医院的收支取决于国家物价政策、医疗资源、医院硬件设施、医疗技术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医院的部门预算有其独特性.具体可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作者:洪梅;陈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对44例急性白血病分型的探讨

    急性白血病(AL)的分型与其预后及治疗很有关系,我院自1989~2000年收治AL 44例,根据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分类法(1),以光学显微镜下形态学为基础,结合细胞化学染色进行分型(2).细胞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酶(POX)、糖原反应(PAS)、非特异性脂酶(NAE),部分病例还做氟化钠抑制试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娜;杜力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部淋巴结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分析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全身体表或深部病变的病理检查.在细胞病检工作中,颈部淋巴结FNAC较为多见.本院自2001~2002年间共作颈淋巴结FNAC166例,其中45例同期作了活检组织学诊断,现分析如下.

    作者:于兰;张建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4种血液病中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

    D-二聚体(D-dimer,D-D)是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一个特异指标,作者检测44例血液病患者和22例正常人D-D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顾生贵;陈亚宝;叶勇;张庆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IGF-Ⅱ基因P3启动子区域DNA多态性改变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应用PCR-RFLP方法研究正常人、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P3启动子区域DNA多态性改变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利用BstEⅡ酶消化正常成人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肝组织DNA.IGF-ⅡP3启动子的基因突变在正常成人组(3.33%)、乙型肝炎组(6.67%)、肝硬化组(13.3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10).原发性肝癌组(63.33%)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成人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5).本研究显示IGF-ⅡP3启动子区域BstEⅡ消化位点异常与原发性肝癌有高度的相关性.同时也验证了肝硬化可能不是原发性肝癌的癌前状态.

    作者:孙长江;罗速;王淑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效价冷凝集素致采入血袋内的脾血自凝1例

    本院遇到1例临床巨脾切除术中采入双联血袋内的脾血自凝成许多小血块,致无法回输,即转输异体同型血,在交叉配血时发现主、次侧都凝集,经鉴定是由于病人血清中含有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引起.

    作者:朱建军;刘国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状腺微小癌4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8例甲状腺微小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常规制片HE染色.结果:48例均为乳头状癌.大体标本:切面呈灰白色,有的灰白色放射状瘢痕样,质地中等,部分较脆,无包膜.随访43例健在,5例失访.结论:甲状腺微小癌不少见,术前大多难以确诊,常在术后标本检查时被偶然发现,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以锐刀每0.2cm作扇形切开,取下全部灰白区或瘢痕样组织做病理切片,可避免漏诊.

    作者:李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氧氟沙星(OFLX)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素药物,不仅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且速效,其强大的对菌体DNA旋转酶的抑制作用可在数十分钟内将细菌杀灭,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理,深受临床欢迎.但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日渐增多,作者观察到的和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江;古力孜乃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93例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分析

    手足口病是发生在手掌、足跖及口腔内以疱疹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病毒可经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染,造成流行.作者于2001~2002年门诊中发现手足口病患者9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冒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地卡因注射液的含量

    盐酸地卡因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为制剂规范收载的重氮化法(1),该法操作繁琐,反应较慢,对于本院制剂的中间体控制不太适宜.作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10.5nm处进行测定,结果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孝滨;范义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替硝唑片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的评价

    替硝唑片临床用于厌氧菌感染及抗原虫感染,由于其副作用小于甲硝唑,深受临床的欢迎.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要求,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由于其有抑菌作用,必须进行预处理,才能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作者使用离心稀释法,有效地消除抑菌成分干扰,结果满意.

    作者:吴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工肾透析液中氯化镁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人工肾透析液(1)主要用于急慢性肾衰患者做人工肾透析,通过人工肾膜装置,与人体细胞外液之间进行离子、小分子物质的交换,以排除尿素毒物或过量药物.本品中氯化镁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铬合滴定法(1),但终点不易观察,含量一直偏高,冬天尤甚.笔者在加入指示剂的程序后加入乙醇5ml后,突跃明显,终点易于观察.本文就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杜文彬;范义凤;江秋敏;张树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胆、胰管内超声内镜检查临床应用

    超声内镜主要利用其超声扫描的功能,因此也有人使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这一术语.胆胰管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 IDUS)更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本院近期开展了IDUS,取得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就IDUS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作一介绍.

    作者:李玉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