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虽不同于中医院,综合医院以西医为主体,中医药文化相对单薄,但综合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普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要在维护医院整体的前提下,展现中医药文化精神,突出中医治疗特色,加强中医文化学位点建设,培养高素质中医文化研究与传播人才,利用中医药科普为载体,以中医药疗效为核心,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使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更好的发挥其临床价值.
作者:张永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通过在基层医院开展优生检测,以明确产妇是否感染弓形虫、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医学指导和干预,以减少出生缺陷儿数量,降低不良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
作者:包小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产房风险管理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从2015年1月开始实施产房风险管理,选择从2015年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满意度和难产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满意度、难产率分别为(7.16±2.31)h、96.67%、19.17%,对照组分别为(19.01±5.15)h、85.83%、31.6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房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分娩时间和难产率,极大提升了产妇的分娩质量.
作者:范慧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电话回访在现代医院的应用已经较多,但大部分医院做的较完善的是对出院患者的回访.文章重点介绍的是对在门急诊就诊过的,在医院就诊流程中有任何不满意的患者,在就诊满意度调查中给予医院短信信息反馈的,医院都进行了认真回访,对其进行总结与分析,将医院存在的问题及患者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汇总,全面掌握患者对医院服务的评价信息,发现管理薄弱所在,及时向有关部门或院领导反映,并由院办公室负责协调和监督整改,有利于加强管理职能,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
作者:窦华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预约制度在超声科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5月于浙江大学国际医院超声科进行检查的226例患者为观察组,2015年12月~2016年2月的22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按一般流程接受检查,观察组在预约制度服务模式下进行.统计2016年3~5月检查人数、预约人数及预约到达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2016年3~5月超声科检查预约率和预约到达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观察组患者对等候时间、就诊环境、医师服务态度、检查时间充裕性各项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投诉率为0.00%,较对照组的2.65%显著下降(P<0.05).结论:预约制度能有效提高超声科非医疗等候时间,改善就诊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薛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五官科门诊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并给出建议.方法:选择从2012年7月~2016年6月在医院五官科门诊接受治疗的4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门诊患者健康知识需求调查表,在患者就诊的过程中,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五官科门诊患者需要的健康教育方式为口头讲解交流、提供书面宣传材料,其次为集中授课.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为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就诊指导,其次是用药指导.结论:针对五官科门诊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采用科学的健康教育方式,弥补健康知识的不足,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吴定芬;周惠芬;胡则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开展肿瘤手术患者术前访视的价值.方法:以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240例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未进行术前访视,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访视能够有效改善肿瘤手术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霞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当前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并进行前景展望.方法:列举超声造影在临床疾病,如肝脏、肾脏、胰腺、甲状腺、腹部及妇科等疾病中的应用状况.结果:超声造影在肝脏、肾脏、胰腺、甲状腺、腹部及妇科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当前超声造影在诊断临床疾病的应用当中,具有显著的应用特点,可以服务于临床实践,并且在未来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作者:林赛锋;厉乔;许世豪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高校医院护理对象具有特殊性,且日益紧张的护理供应和患者需求对护理团队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以人为本”成为护理文化的基础,在护理文化建设中各方面均有体现.作者结合当下高校医院护理客观环境和护理团队建设现状,分析重视护理文化建设在高校医院优质护理团队建设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措施.文章探讨了基础护理文化的建设、护士形象及护理环境的建设、改善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方式、制度的建设和优化服务流程.
作者:程应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图表式健康教育指导流程在心内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4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头宣教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图表式健康教育指导流程开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及出院后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8.86%,对照组为78.3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合理饮食、合理用药、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方面的遵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内的总复发率为6.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 (P<0.05).结论:图表式健康教育指导流程具有设计简单、可操作性强、教育效果好等优点,用于心内科护理工作,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王春惠;晁鸽;任丽;郑优群;戎如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烧伤整形科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以及实施效果.方法:医院烧伤整形科为了提高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于2014年6月起实施烧伤整形科医疗纠纷防范措施.从实施防范措施前后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之后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烧伤整形科医疗纠纷的诱导因素相对较多,需要切实加强技术、制度、科室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全面提升医疗纠纷的防范力度,以期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产生.
作者:吴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预警性干预对痴呆患者走失的防范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评估痴呆患者走失危险因素,制定预警性干预.选取医院2016年1~6月收治的87例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识别并评估有走失高风险的患者,实施预警性干预.比较实施前后痴呆患者走失率及走失后2h获寻率.结果:实施预警性干预后,有效减少了患者的走失率,由11.20%降至1.32% (P<0.05);且走失后2h获寻率也较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通过对痴呆患者进行评估,并识别有走失高风险的患者,对高危患者实施预警性干预,有助于减少走失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获寻率,提高患者住院安全.
作者:贺群球;邱佩红;陈雪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对精神科女患者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后的效果.方法: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4年8月开始对精神科女患者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措施,从实施前后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19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之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对精神科女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叶慧娟;沈云梅;周瑜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骨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处理的实施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自2015年7月开始引入JCI标准,随机选取与2014年6月~2015年6月的100例患者骨科住院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的100例骨科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对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则执行JCI标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跌倒/坠床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JCI标准下骨科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李群;贾曼;陈欣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2016年于舟山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手术患者共120例,以2014~2015年于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6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以2015~2016年治疗的6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肢体功能锻炼、认知功能锻炼及日常生活康复训练等,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对于提高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积极的作用与意义,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及提高生活质量,以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任翰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工作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稳步发展,进而有效控制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体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成立护理质量小组,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消毒灭菌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对感染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患者护理管理等.
作者:陈林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干预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7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另外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浙江衢化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604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干预措施预防高危行为发生.结果:177例患者中72例出现高危行为,高危行为发生率为40.68%,不同年龄和病程的患者高危行为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伴有合并者及服用两种以上药物者发生高危行为的概率明显高于无合并症者和服用单一药物者(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高危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高危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采取适当干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高危行为的发生概率.
作者:郑云华;谈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康复科脑卒中恢复期的应用价值,为更好地开展康复科的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金华市中医医院康复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收的12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依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在入院2个月末,观察组患者患肢功能(FMA)评分、神经缺损(NIH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MBI)评估结果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均比对照组少,满意评分比对照组高,各项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康复科脑卒中恢复期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显著改善身体功能,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应用效果理想.
作者:罗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8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9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循证组患者90例,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情况.结果:循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均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护理干预措施导致重症不适合危险情况发生.结论:对于泌尿外科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提高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李春梅;吴琼芳;李群;苏红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中医特色护理与在外科疾病中的运用优势进行思考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安吉中医医院收治的300例中医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更优(P<0.05).结论:中医护理有其独特的特色,其在外科疾病中应用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韩小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在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晚期肿瘤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案而将其分为临终关怀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各30例,并且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临终关怀组的患者给予临终关怀护理.结果:临终关怀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改善和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风险初产妇妊娠糖尿病筛查与干预价值,保证母婴安全.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舟山医院产科收治的288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86例经妊娠糖尿病(GDM)筛查确定为GDM高风险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施行针对GDM的护理干预,将其中102例产前诊断出患有GMD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围生期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围生期母婴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风险初产妇妊娠糖尿病进行筛查与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围生期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于保证母婴安全,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彩虹;侯海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内科综合病房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5年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内科综合病房的100例住院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护理差错1例,未发生护理投诉及护理纠纷事件,总体风险事件发生率2.0%,对照组患者发生护理差错4例,护理投诉2例,未发生护理纠纷,总体风险事件发生率12.0%,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内科综合病房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长广(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骨科住院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分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优质与常规护理组,研究不同护理方式对骨科患者所带来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技能、护理态度、工作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优质护理组明显高另一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骨科住院患者中,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金美秀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无陪病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4月期间,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住院的320例无陪护病房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每组各160例,比较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留置套管针、液体渗漏、渗液臀红等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无陪病房,能够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蔡燕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在康复科的实施效果.方法:医院于2015年5月开始在康复科实施层级护理管理,选取医院康复科1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在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护理入员的护理水平、自我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在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自我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有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在康复科实施层级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水平,提高护理效率,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林红;邬艳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设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8~1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分级护理、基础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骨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改善医护患的满意度.
作者:李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管理在ICU预防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ICU多重耐药菌患者50例,并将ICU多重耐药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于预.结果:观察组每日费用为(1012.34士12.33)元,住院时间为(11.21士2.34)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 (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 (P<0.05).结论:在ICU内实施护理于预管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每日费用,缩短住院时间,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度.
作者:陈丽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医院外科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非特色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中医特色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和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个人卫生情况、术中配合情况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2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下床时间为4.20 h和6.20 h,平均出院时间为3.40 d和6.80 d(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能显著降低住院时间,解决医院床位紧张和住院费用过高现象,有效降低患者不满意度,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使其早日康复.
作者:蒋雪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脑卒中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常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吸人性肺炎是其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发病原因包括高龄、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包括一般护理、康复护理和辨证护理在内的中医护理在应对此病时注重发挥中西医各自特长,能够提高人体正气及抗病能力,有效预防治疗吸人性肺炎.
作者:李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组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3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分组护理,设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10~11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院内感染、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消毒隔离、急救物品、护理文书、基础护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组护理能够提高消化内科的护理质量,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罗小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医院收治的400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建立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士按照路径表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输液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知识评分为(24.46±3.9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47±4.50)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0%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输液知识知晓率,提高整体急诊输液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芝;林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消化内科13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3~5月实施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建立护理责任小组,并确定不同级别人员的护理职责,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并将统计结果与实施前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患者各项护理满意评分、医生对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医生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杨海燕;周叶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运用价值,为更好地开展急救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诊科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吸痰时间、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尽快恢复,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
作者:赵秋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指引在急诊输液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医院急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护患沟通指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患沟通指引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化解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护患纠纷及患者投诉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艳;邱祥;麻笑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选择2015年重症医学科实施对症管理干预措施的10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干预前后医院感染率的情况.结果:年龄、住院时间、侵人性操作、长期服用抗生素和大量使用激素是导致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干预前有1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3.00%%;干预后仅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3.00% (P<0.05).结果:针对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给予对症干预,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ICU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组连续排班模式在急诊科的实施效果.方法:2015年在急诊科实行分组连续排班,与实行传统周期性排班法的2014年同期情况进行比较,主要从工作时间、当班人员安排情况、急诊科医师对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评价情况以及急诊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实行分组连续排班模式比传统周期性排班模式明显降低了交接班次数,减少了交班不及时的现象,人员安排清晰合理,弥补了中午和夜间当班护士人员不足的现象,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分组连续排班在急诊科的实施,有效改善了传统周期性排班的不足,提高了综合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适合现代急诊科的日常护理工作特点和要求.
作者:周婵;麻笑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管理干预对内科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9月医院对内科危重患者实施优化后的护理干预,加强患者压疮的管理.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压疮高危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68例压疮高危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加强风险评估,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科危重患者采取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加强风险评估,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君君;祝红梅;程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消毒灭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方法:在医院院感科的牵头下,妇产科专门设定院感质控医生和护士,并建立消毒灭菌管理小组对妇产科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妇产科消毒灭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结果:医院普遍存在消毒灭菌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医护人员预防感染意识薄弱、消毒器械使用不规范、消毒灭菌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规范等情况.结论:妇产科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科室,消毒灭菌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只有加强消毒灭菌管理,提高消毒灭菌工作质量,才能有效降低妇产科的感染率.
作者:俞燕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医院检验科是化验各项医学指标、病理检验的科室.无论大型综合三甲医院还是县乡镇医院均设有检验科.提高各级医院检验科的检验水平、培养专门的检验人员、优化检验科操作环境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有效办法.文章针对医院检验科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作者:沈丹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首诊全责护理模式在血透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首诊全责护理模式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自行设计问卷比较两组护理岗位质量、自我管理行为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血透护理和消毒隔离评分为(25.20±1.60)分、(38.20±2.40)分和(28.60±1.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饮食控制、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独立性评分(29.20±2.80)分、(38.20±2.60)分和(27.50±2.4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80%,高于对照组的79.20%(P<0.05).结论:首诊全责护理模式能提高血透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满意度.
作者:李红芍;周慧;娄丽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精神障碍的影响与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4~2015年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按照人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不进行家庭随访,观察组则进行家庭随访.随访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抑郁评分情况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家庭随访,通过精神干预和健康指导等方法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跟踪,能够使其精神障碍得到良好改善.
作者:林慧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随着虚拟桌面技术的发展,桌面应用的统一性、灵活性、可扩展性为医院各项医疗活动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大化利用无线网络平台的所有资源,使其在医院中的应用越来越受欢迎.文章主要阐述医院虚拟桌面技术在无线网络应用过程中的探索,并就虚拟桌面技术在无线网络建设和实践应用进行研究.
作者:张朝晖;马宗庆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房综合调剂质量管理对差错事件风险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岱山县中医院中药房于2015年7月开始实施综合调剂质量管理干预,以实施前后1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和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房综合调剂质量管理实施可有效降低差错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俞岚;方菲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分析目前儿科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风险及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大限度避免用药护理安全事故.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长期实践经验,总结了近年来用药风险管理小组在用药流程不安全因素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实施中的应用效果及用药流程的改善、护士进技能评估和质量控制方法.旨在为今后儿科临床用药安全管理的完善提供可参考依据.
作者:叶琼瑶;孙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标识化管理在综合病房药物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2015宁波市第九医院综合病房的19例护士药物管理相关资料,2014年未实行标识化管理,2015年实行标识化管理,比较标识化管理前后检查药物时间、药物检查落实情况、药物混放情况及药品应用效率.结果:标识化管理后较标识化管理前检查药物时间显著缩短,对药物检查落实率显著提高,对药物的混放率显著降低(P<0.05).标识化管理后6个月及标识化管理后1年药品应用优良率均显著高于标识化管理前(P<0.05);且标识化管理后1年药品应用优良率显著高于标识化管理后6个月(P<0.05).结论:标识化管理在综合病房药物护理管理中可缩短药物检查时间,提高药物检查落实率,降低药物混放率,提高药品应用优良率.
作者:邱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调剂质量监管对中药房中药处方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医院自2014年9月在中药房实施调剂质量监管模式,选取2014年1~8月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调剂质量监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中药房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郑林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住院医疗资源是医院医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床位利用评价模型研究概况、当前单病种管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论述了医院基于中医病种管理的床位效率分析现状.
作者:沈艳;陈昕琳;张莹颖;李勇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展望.方法:医院自2014年2月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康复医学,从实施前后医院康复科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康复效果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医学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春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多年来,综合医院里的中医科怎样发展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文章提出从“整合医学”“品牌战略”“医养融合”三方面着手,大力加快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
作者:江澄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名医工程”建设旨在系统地宣传、整理、继承、推广和创新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探索名医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文章将北京中医药大学“名医工程”建设的实践成果、问题困惑与发展思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行业内的同类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刘晓倩;刘梅;黄琨;霍旭东;周春宇;丁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文章通过收集广东省“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专利获得情况,阐明中医药科研工作对专利的重视程度.结果显示,广东省19个“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所有重点学科都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共申请专利201项,获授权专利178项,其中122项是在2010年以来的建设期间所取得的.178项授权专利中,以中药方面的专利为主,计155项,占87.00%;按专利种类分,发明专利165项,占93.00%.各专利涵盖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以重点研究领域为主.
作者:陈铁宏;李文波;张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儿科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现状.方法:采用改良后的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对儿科64名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进行评估.结果:儿科医护人员平均压力感较高,护士压力水平高于医生;以风险较大/待遇低、工作负荷重及家长要求高/期望值高为得分靠前的三大压力因素;其中儿科医生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患儿家长,护士主要来源于儿科专业压力.结论:儿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较大,适当减轻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有助于提高儿科的医疗质量.
作者:曹秀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培训助产士的方法,从而较大程度上提高助产士专业素质.方法:按照助产士核心能力标准和助产士层级进行分类并在2015年6月到2016年1月期间进行分级培训,然后根据各级助产士的知识情况及对他们技能的培训目标来制定相关的理论、技能和个案管理考核内容.结果:助产士接受过分层培训后的六个月内,他们的核心能力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六个月(P<0.01);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在助产士培训后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助产士进行分层培训有利于在理论和实践等各方面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急能力,有效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
作者:陈如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2010年医院工会根据全国总工会《关于推进工会改革和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提出重视基层工会建设,积极开展建设“职工小家”活动的精神,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建立职工小家,以“小家”的和谐带动“大家”的和谐,以“小家”的建设带动“大家”建设.
作者:邱艳;李香琴;陈爱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的效果.方法: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64例,按高年资(工作超过10年)、中年资(工作4~10年)、低年资(工作不足4年)实施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培训,对比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护理质量、医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绩效考核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投诉率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医生满意度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能够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医生与患者满意度.
作者:谢菊艳;黄赣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对中药药理学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探索性改革,以学生为本,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药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作者:沈云辉;沈旭华;沈伟;马越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建议.方法:从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115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发生院内感染患者和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差异.结果:共134例发生院内感染,其中102例临床表现明显,22例临床表现不明显.比较发生感染和未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显示,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合并多种疾病、有创诊治措施、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住院时间长(P<0.05).结论: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大且危险因素多,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李杰;陈挺;蒋悦;楼坚;马登扬;吴小芬;朱庆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肋骨骨折漏误诊中的原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提高临床诊断质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于2014~2015年选取该阶段内医院收治的肋骨骨折CT检查漏诊、误诊患者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漏诊、误诊的原因,探讨减少CT漏诊、误诊对策,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诊断.结果:单纯漏诊25例,单纯误诊20例,漏诊合并误诊5例.导致肋骨骨折CT检查漏诊、误诊的原因主要为伪影、隐匿性骨折、扫描参数设置错误、阅片医师诊断经验不足或阅片不仔细、合并有骨质疏松,分别占38.00%、10.00%、12.00%、14.00%和26.00%.随访发现,50例漏诊、误诊患者再次诊断后均确诊.结论:临床诊断应根据出现漏误诊的原因进行积极防范,以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作者:夏琼琳;周应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分析妇产科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需求,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更好地开展患者术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13~2015年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38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术前需求调查和结果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妇产科择期手术患者希望从医师和护士处获取健康知识,但实际获取途径较少,有40.80%的患者从医师处获取健康知识,27.10%的患者从病友处获取健康知识,26.10%的患者从报刊上获取健康知识.妇产科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心理需求以手术开始时间、手术持续时间、主刀医师资历和技术水平、手术成功率、术前有医务人员的访视和关心、术前有麻醉医师的访视和关心、术中不暴露隐私部位及希望医务人员及时告知手术进程和手术结果为主.结论:妇产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需求明显,医护人员应加大关注力度,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术前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丽香;甘雅丽;张晓芳;叶伟娟;郑聪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肛肠外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因素,提出防控管理建议.方法:研究对象为肛肠外科的14名护理人员,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肛肠外科护理人员对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包括护士的一般情况、血液传播疾病防护认知及行为、血源性疾病职业接触情况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控制建议.结果:肛肠外科护士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认知仍存在不足,在防护行为上明显欠缺.结论:应加强对肛肠外科护士进行血源性疾病职业防护培训,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建立相关管理及培训体系,全面提高职业暴露的预防效果.
作者:陈美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3~2015年128例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资料,分析术切口的感染因素,观察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感染率.结果: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1.71%,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4.69%;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占2.34%;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中手术时间长占33.33%,医护人员消毒不彻底占20.00%,患者皮肤消毒不彻底占20.00%,其他占26.67%,未进行护理干预者为11.72%,进行护理干预者感染率为3.12%.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品质管理圈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对责任护士、基本健康知识、护理活动的知晓率也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品质管理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
作者:严洪勤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的成效,为降低手术室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医院从201 5年3月开始采用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和2015年3月~2016年2月手术室日常沉降菌监测合格情况,比较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前后手术室感染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感染医患纠纷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前3间手术室沉降菌常规监测合格率为90.00%,共实施手术5624台,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89例,患者感染率1.58%,医护人员感染45例,因手术感染导致医患纠纷23起,发生率0.41%.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后,3间手术室沉降菌监测合格率为98.00%,共实施手术5589台,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45例,患者感染率0.81%,医护人员感染12例,因手术感染导致医患纠纷15起,发生率0.27%.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后手术室沉降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和医护人员感染率及医患手术室感染纠纷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价值,完善相关措施,进一步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
作者:孙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增进医护关系的作用.方法:选择从2014年7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2015年7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分别为30例.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沟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手术和麻醉配合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护理人员沟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为(5.70±0.30)分、(6.20±0.50)分、(5.90±0.70)分,实施后分别为(8.50±1.60)分、(7.90±1.50)分、(8.80±1.20),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设备故障排除、设备器械准备准确、机械满意、麻醉配合满意分别为6例、19例、11例、20例,实施后分别为26例、28例、28例、29例,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对增加医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傅芸;徐银花;俞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患者4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以品管圈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及护理整体五个方面满意率分别为95.83%、97.72%、100.00%、97.92%和97.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完全掌握率和掌握率分别为86.67%和95.42%,对照组分别为10.42%和18.75%,观察组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有利于提升护士业务水平.
作者:倪淑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实施宫颈癌筛查的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进而不断优化农村地区女性宫颈癌筛查的流程,提高基层医院病理科医生对于宫颈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2013~2015年选取浙江省台州市具有农村户籍的女性38294例、38108例及37365例为研究对象,从2014年起加强质量控制,对相关的宫颈癌筛查病理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5年农村女性的液基薄层细胞检测阳性发现率分别为2.19%、2.01%、2.30%.对2013~2015年农村女性的液基薄层细胞检测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取宫颈组织进行病理学活检,宫颈病理学组织检查阳性发现率分别为20.90%、24.68%、24.93%;液基薄层细胞检查阴性的患者进行复核,符合率分别为96.58%、98.21%、99.25%,液基薄层细胞检查阳性的患者进行复核,符合率分别为80.25%、86.76%、92.45%;宫颈组织切片阳性的患者进行复核,符合率分别为77.78%、86.36%、96.15%,宫颈组织切片阴性的患者进行复核,符合率分别为91.18%、94.87%、97.01%.结论:通过不断加强农村女性宫颈癌筛查病理的质量控制,农村女性宫颈癌检出率明显提高,假阳性及假阴性逐年下降.
作者:卢伟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5S管理在输血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起在输血科实施5S管理,成立5S管理小组,进一步加强输血科的血液管理、仪器管理、试剂管理和资料管理,按照5S理念,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个方面人手,全面提高输血科的护理管理质量,与2014年的工作比较,评价实施5S管理后血液报废率、红细胞库存期、试剂库存量、首袋发血时间、资料完整率及临床满意度的改善情况.结果:在实施5S管理后,输血科的护理管理质量全面提升,血液报废率、红细胞库存期、试剂库存量、首袋发血时间、资料完整率及临床满意度与2014年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5S管理方案是一种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方案,能够有效避免时间和经济上的浪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作者:赖如玉;童美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浙江省台州医院在能耗压力的背景下,通过节能降耗管理的实践和措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建设性地总结了医院节能降耗管理的成果经验.
作者:陈学超;胡伟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的实施价值.方法:在医院血液科实施PDCA循环管理圈,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1年,医院血液科在输血管理中的输血申请单合格率及输血总体质量的合格率.结果: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输血申请单的合格率及输血总体质量的合格率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之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液科的实施,能够使相关管理制度更加明确,分工更加具体,管理更加到位,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进一步改进,从而更加健全完善,从而能够提高输血中的申请单合格率和输血质量,提高用血安全,减少输血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一种高效的输血管理方法.
作者:金家丽;谢莹芳;李巧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加强手术室物品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2月手术1184台作为对照组,2016年3~6月手术1262台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物品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五常法”进行手术室物品管理,对两组手术物品管理质量进行评价.从两组手术中分别选取医生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实施“五常法”对手术室物品进行管理后,观察组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仪器使用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取物品所需时间及补充物品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医生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分别由对照组的85.14%和87.61%,提升至观察组的97.53%和97.8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五常法”应用于手术室物品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物品管理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及医患满意度,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
作者:黄天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控制管理措施.方法:医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肿瘤放疗患者中,选择其中的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肿瘤放疗患者的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并探讨针对性的控制管理措施.结果:200例肿瘤放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49例,发生率为24.50%.发生医院感染的49例患者中,死亡12例,死亡率为24.50%;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51例患者中,死亡15人,死亡率为9.90%.49例发生医院感染的肿瘤放疗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25例、泌尿系统感染10例、消化系统感染5例、皮肤感染5例及其他感染4例,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与泌尿系统感染为主.结论:肿瘤放疗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加上放射治疗后出现消化道功能障碍、骨髓功能抑制及其他副反应等,使患者成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得不到保障,所以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相当重要.
作者:陈美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于医院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通过制定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的流程、修订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建立SBAR标准化床边交接班指引单,从而规范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提高交接班合格率.结果:改进后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合格率由67.10%提高至91.00%.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有效规范交接班,提高了患者住院安全性.
作者:周乐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防范管理对策.方法: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浙江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81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手术室护理中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管理和改进.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由1.03%降低为0.49%,观察组职业暴露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分别由0.27%和0.25%降为0.10%和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是多方面的,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章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并探讨相应防范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金华市中医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神经内科收治患者760例,统计其护理不良事件数量,为对照组,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于2014年制定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患者760例,统计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认真分析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大限度降低护理不良事故发生率.
作者:吕秀芸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麻醉科麻醉药品是医院手术麻醉及晚期癌症患者疾病治疗的常用药品,尽管其镇痛作用较为良好,但其误用和滥用后给患者带来的药物依赖性也是医学难题.部分药品从非法市场流入后成为毒品,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加之在医院麻醉科部门,关于麻醉药物的管理还存在有很多的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加强麻醉科麻醉药品的安全管理,针对麻醉科现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在手术室显微器械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医院手术室于2015年6~12月采用手术室显微器械常规护理管理措施为对照组.于20161~6月对手术室显微器械实施六西格玛护理管理措施为观察组.以两组在手术室治疗期间显微器械缺失发生率、护理人员对显微器械护理管理能力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对手术室两组术前准备显微器械经过不同临床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手术所需显微器械缺失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手术所需显微器械护理管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六西格玛管理措施应用到手术室预防显微器械缺失管理中,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显微器械护理管理的能力,降低护理人员对手术所需显微器械核对缺失情况的发生,有助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增添保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依从性.
作者:狄红叶;苏燕;叶灵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加强安全管理对于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5年11月~2016年2月期间住院患者2103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3~6月神经内科因脑卒中住院患者2114例作为观察组,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护理满意率进行调查.结果:加强安全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安全管理对于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梁艳;陈晒晒;陈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心内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并探讨管理对策,以降低转运风险.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245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245例危重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管理方法,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以往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针对性采取安全管理对策.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平均转运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率、护理纠纷率、转运时间分别为0.82%、0.41%、(17.21±4.22)min,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6.73%、86.53%,观察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分析心内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管理,对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来娅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成效.方法: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自2014年7月将安全防护图标应用到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选取2014年1~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7~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采用安全防护图标前后两组医护患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及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医护患等各方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将安全防护图标应用到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医护患等各方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可吟;陈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为更好的开展学生护理带教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神经内科实习护理生共70名,根据带教方法区别分为对照组35名和观察组35名,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则联合使用案例教学法.将两组研究对象的理论考核评分、技能考核评分及综合素质考核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核评分、技能考核评分及综合素质考核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能够夯实学生们的理论基础,提高他们的护理操作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作者:郑海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实习阶段是临床护理实习生步入临床工作的重要阶段,影响着其临床实践能力的优劣,而带教工作开展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实习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因此,必须要重视.目前,将分层管理运用于护理带教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文章就分层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考核方法及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总结.
作者:林芬;查孔林;俞燕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现代护理理念与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进.循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科学性强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正逐步取代传统模式,成为主导.文章就化疗科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开展循证护理模式以来,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进行了相关讨论,并就化疗科引入循证护理模式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及重要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强调该模式对提高护理带教水平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作者:高思施;朱绿娟;林洁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