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pstein-Barr病毒(EBV)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通常呈现自限性,然而IM可以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IM全年可发病,以秋冬交界季节较多,一般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中老年人较为少见。本文就我科收治的成人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进行讨论并文献复习。
作者:蔡辉;邱艳;赵凌杰;姚启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 H-MRS )技术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改良 Rankin 量表(mRS )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应用1 H-MRS技术测定脑内代谢物NAA、Lac峰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AA峰值升高、Lac峰值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疗效与预后的判定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克强;左克扬;刁士元;孙巧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TVT-O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寻找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应用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治疗经过。结果32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20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5~35 mL,平均15 mL。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2个月。32例患者均无漏尿,痊愈率100%。2例出现排尿困难(6.3%),经延长导尿管留置时间5~7 d恢复正常排尿。2例(6.3%)出现腹股沟疼痛,经对症治疗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TVT-O是治疗女性尿失禁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毅;于德新;谢栋栋;张涛;丁德茂;陈磊;闵捷;邹慈;张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严重烧伤患者、急性感染期,创面感染菌群分布,为防治创面浸润性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住院的、总面积(TBSA)>31%、以深二度和三度为主的患者163例,性别年龄不居。在伤后13~15 d急性感染期,进行一次性创面分泌物普通培养,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程序进行操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结果判断。结果共得菌种24种、163株,阳性率为100%,其中假单孢菌属占首位(33.1%),次为球菌属(22.7%)。伤后10 d左右,预防性应用亚胺培南或头孢吡圬、万古霉素或呋喃妥因3 d;163例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伤面脓毒症,并顺利治愈。结论重度烧伤伤后13~15 d,应用亚胺培南或头孢吡圬、万古霉素或呋喃妥因,能预防创面脓毒症的发生和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于晓锋;陶仁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瘢痕妊娠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既往有剖宫产史,现再次妊娠患者均采用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妊娠物与子宫切口的关系,切口部位回声、血流情况等。结果15例患者在剖宫产切口处见异常回声灶,根据声像图分为:①完整孕囊型,②混合回声型,其中完整孕囊型与相同孕周的瘢痕子宫及无瘢痕子宫正常妊娠的切口处肌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东;陈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使用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和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oCA及BI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MoCA及BI分值均增加,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有效改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ADL。
作者:孙俊启;毕彩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某儿童医院PICU接受治疗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60例病例资料,其中亚低温治疗组27例,常规治疗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生命体征等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亚低温组GCS 评分较对照组高,体温和心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组,治愈21例(77.8%),有效4例(14.8%),无效(7.4%);对照组,治愈15例(45.4%),有效12例(36.4%),无效6例(18.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亚低温治疗有助于保护患儿的脑功能,改善其预后,提高生存率。
作者:徐卫华;李迎春;解启莲;金丹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系统评价文拉法辛缓释剂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Sicense Direct、EMbase、CBM、VIP、CNKI、万方数据库,纳入文拉法辛缓释剂与帕罗西汀比较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 Cochrane Handbook 5.0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 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合计633例抑郁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治疗8周后文拉法辛缓释剂组与帕罗西汀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CI(0.67,1.82),P=0.70],其终治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OR=1.29,95%CI(0.91,1.82),P=0.16]。但是治疗2周后文拉法辛缓释剂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帕罗西汀组[MD =-1.30,95%CI(-1.50,-1.10),P=0.00001],提示文拉法辛缓释剂起效较帕罗西汀快。②不良反应:两组的不良反应相似,便秘、口干、恶心等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2种药物远期疗效相当,但文拉法辛缓释剂起效较快;两组不良反应相似,症状均较轻,安全性较好。
作者:胡婷婷;芮贝贝;徐维平;杨静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D64及CRP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细菌性腹泻组(40例),病毒性腹泻组(36例)及非感染性腹泻组(20例);细菌性腹泻组分为轻度腹泻组(27例)和重度腹泻组(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腹泻组CD64和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腹泻组及非感染性腹泻组(P<0.01);重度细菌性腹泻组 CD64较轻度组高(P<0.05);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后,CD64及CRP表达水平下降(P<0.01);治疗前CD64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784,P<0.01)。结论联合检测CD64和CRP水平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程蓉;吴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在极重度感音性耳聋患者中的突变类型及几率。方法选取51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极重度感音性耳聋患者,语前聋39例,语后聋12例,采取外周血,应用基因诊断方法进行GJB2、SLC26A4和12srRNA 1555G、C1494T位点突变检测。结果51例极重度感音性耳聋患儿中检测到13例致聋基因突变,突变率25.49%。GJB2基因突变7例,突变率13.73%(7/51),其中1例同时合并SLC26A4基因突变;SLC26A4基因突5例变,突变率9.80%(5/51);12srRNA 1555G 和12srRNA C1494T基因突变各1例,突变率1.96%(1/51)。结论极重度感音性耳聋常见的基因突变是GJB2与SLC26A4基因突变;极重度感音性耳聋患者常见聋病易感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较高,可常规进行耳聋基因检测。
作者:刘少峰;卜苓南;伍丽娟;王传喜;冯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MS的临床资料。结果 MS的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63.0%)、感觉障碍(56.3%)及视觉损害(37.8%)为多见,其次是走路不稳(23.5%)、大小便障碍(18.4%)及精神异常(12.6%)等。MS患者首次发病后容易误诊为其他的疾病,其中以病毒性脑炎(12.6%)和脑梗死(16.8%)多见,癫痫(3.3%)及精神疾病(6.7%)也不少。结论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充分认识MS临床特殊性,结合多项辅助检查以提高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胡梅;常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分析64例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点、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结果64例血流感染患者送检的272份血液标本中共培养出77株(28.30%)病原菌,其中G-菌60株(占77.92%)、G+菌14株(占18.18%)、真菌3株(3.90%),1例患者发生混合细菌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1.55%)、肺炎克雷伯菌(12.9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69%)、金黄色葡萄球菌属(3.9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71.88%和5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3.33%和88.88%。G-菌对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耐药率低。结论引起血液病患者出现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G-菌,对G-菌及G+菌敏感的药物分别为美罗培南及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建议选用抗G-菌为主、兼顾G+菌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必要时加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吴凡;翟志敏;刘周;秦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充分认识支气管激发试验在胸闷患儿诊断中的作用,同时了解以胸闷为主诉的儿童不典型哮喘的临床及肺功能特点。方法对39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的胸闷儿童进行临床及激发试验前后肺功能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胸闷,均不伴有肺部哮鸣音,伴有过敏性疾病者14例次,一二级亲属有过敏性疾病者19例次,激发试验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闷是儿童不典型哮喘的临床表现之一,支气管激发试验是重要诊断依据。
作者:魏文;吕敏;华山;尚启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髓后封失活剂,分次根管消毒、根管充填等常规根管治疗。结果治疗48 h后,有效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疗效综合评价,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充治疗可以减少术者的操作程度和患者的痛苦、就诊次数和受感染几率。
作者:陶翠竹;江长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阑尾炎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确诊的36例异位阑尾炎的超声表现,总结多种检查手段的结合运用。结果36例异位阑尾炎中盆腔位阑尾炎17例,盲肠后位阑尾炎8例,回肠后位阑尾炎5例,盲肠外侧位阑尾炎3例,腹膜后阑尾炎2例,肝下缘异位阑尾炎1例。结论通过多种超声检查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对急性异位阑尾炎的诊断率,在临床诊断上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罗艳红;陈怡;吴建丽;李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确诊为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181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1、3、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83.4%,55.2%,30.9%。通过分析得出3种AEG分型患者术后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否侵犯胃壁神经及临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患者预后与不同Siewert分型及性别无明显相关,与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否侵犯胃壁神经及临床TNM分期存在相关,其中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AEG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作者:陈兵;刘稢;徐阿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探讨其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44例进展性脑梗死(进展组)和4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非进展组)的第2天、第4天、第8天血清hs-CRP和NSE水平,并作对照。结果第2日进展组hs-CRP水平(2.98±0.46 mg/mL)与非进展组(2.95±0.55 m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日进展组hs-CRP水平(5.58±0.41 mg/mL)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84±0.51 m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日进展组hs-CRP水平(3.51±0.52 mg/mL)与非进展组(2.96±0.47m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日进展组NSE水平(16.92±1.45 ng/mL)与非进展组(15.88±1.51 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日进展组NSE水平(23.91±2.42 ng/mL)明显高于非进展组(15.79±1.65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第8日进展组 NSE 水(17.01±1.58ng/mL)与非进展组(15.97±1.32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和NSE水平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章礼勇;唐向阳;江伟;陈苏毅;袁良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L-OHP)在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失败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5例FOLFOX和(或)FOLFIRI方案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患者,应用本方案治疗:雷替曲塞3 mg/m2,静脉滴注15 min,dl,奥沙利铂(L-OHP)130 mg/m2,静脉滴注3 h,dl,避冷。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以21 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一次疗效及安全性,病情进展或毒副作用不能耐受则终止该方案,多治疗6周期。结果入组患者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后客观有效率RR(CR+PR)为28.6%,DCR(CR+PR+SD)为71.4%;不良反应主要是转氨酶升高(48.6%)、末梢神经感觉异常(45.7%),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脱发等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结直肠癌经FOLFOX和(或)FOLFIRI方案治疗失败后予雷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仍有效,无交叉耐药,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可耐受,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化疗方案。
作者:宋文灿;潘明;徐金发;郑中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技术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转录介导扩增(TMA)两种方法分别对我站298份及673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单人份病毒核酸检测(ID-NAT),并将两种核酸检测方法的结果与ELAS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存在相当比例的ELASA(+)、NAT(-)结果,德国GFE核酸检测试剂HBV、HCV阳性检出率低于美国诺华的ID-TMA检测试剂。经TMA-NAT检测发现本地区2次ELASA血清学方法进行血液病毒筛查HBV的残余风险为万分之4.8。本次研究没有发现HCV和HIV的血清学漏检。诺华ID-NAT核酸检测试剂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论核酸检测对于降低输血传播传染病的风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诺华TIGRIS核酸检测体系适用于献血者血液病毒的筛查。
作者:吕蓉;盛琪琪;赵阳;刘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S)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的准确性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先予静脉泵注腺苷注射液[剂量为0.14mg/(kg·min)]6 min,注射3 min时静脉注入核素显像剂99m Tc-MIBI925 MBq,1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所有患者2周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检查。将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14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其中单支病变7例,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3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2例为阳性,2例阴性;1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未见明显狭窄,其中4例为壁冠状动脉,2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为14例阴性,4例为阳性。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87.5%,准确性为81.25%。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 CAG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联用能充分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选择。
作者:彭晓云;许邦龙;吴继雄;李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二次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减少甲状腺二次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甲状腺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临床因素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24(13.1%)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气管软化6例,喉返神经损伤9例,喉上神经损伤7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0例。统计分析提示:病灶大小、两次手术间隔时间、是否涉及同侧手术及手术方式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行冰冻检查可减少不必要的二次手术;手术中不能排除为甲状腺癌时,行患侧腺体全切可减少二次手术并发症。
作者:卢灿亮;余宏铸;钱叶本;熊奇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表现为小量蛋白尿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及牛津病理分型特点。方法80例经肾穿刺活检诊断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根据其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分为尿蛋白≤500 mg/24 h;500~1000 mg/24 h;>1000 mg/24 h三组,进行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特点中尿蛋白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临床指标中尿蛋白量与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牛津病理分型中各指标与尿蛋白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尿蛋白≤500 mg/24 h 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评估尚须进一步明确,对500~1000 mg/24 h需加以重视、强调积极的肾活检及临床干预。
作者:张晶晶;郝丽;王德光;秦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青年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2例AMI并行急诊PCI患者,分为青年组(≤46岁)与中老年组(>46岁),对两组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直接PCI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96.8%,P>0.05);青年组手术并发症(2.6% vs 12.6%)、住院天数(8.2±0.9 vs 18.5±2.1)均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心功能恢复较中老年组好(54.2±4.5% vs 46.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3% vs 15.6%)及再住院率(7.9% vs 20.3%)青年组明显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青年组与中老年组AMI 疗效确切,但青年人疗效较中老年人更明显,预后更好。
作者:阮爱兵;吕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定位下软通道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2例高血压脑出血CT定位下软通道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72例患者中存活65例,死亡7例;在存活的患者中随访3~6个月,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0例、Ⅱ级16例、Ⅲ级20例、Ⅳ级15例、Ⅴ级4例。结论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陈永翱;李志勇;范梦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中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45例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5例乙型相关性肾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膜增生性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病变类型,比例分别为62.2%、24.4%、6.7%及6.7%。HBV-DNA>103拷贝/mL组共有22例,HBV-DNA≤103拷贝/mL组共有23例。HBV-DNA>103拷贝/mL组中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HB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103拷贝/mL组中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HB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类型呈现多样性,并且临床加强肾组织中HBV检测,及时予以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HBV-DNA等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贞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及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62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组(腹腔镜组,30例)和传统开腹手术组(开腹组,3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例数、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肿瘤大小、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手术并发症方面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且与传统开腹手术有同样的根治效果。
作者:孙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产妇35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单纯前置胎盘产妇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胎盘植入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胎盘植入率以及手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失血性休克、子宫切除等显著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早产率、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7,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具有重要影响,术前应予以高度重视,做好充分准备,必要时及时切除子宫。
作者:张金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和经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评价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5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其手术中胆道不同的探查途径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经胆囊管探查)21例和对照组(胆总管切开探查)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1例,对照组中共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少,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但不适用于胆道情况相对复杂病例。
作者:吴少波;詹树春;邱汉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冷含血停搏液(CBC液)在重症心脏瓣膜(SVHD)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0例成人SVHD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TK液组(n=20)、CBC停搏液组(n=20)。测定围术期6个时点的血清cT-nI、CK-MB水平。比较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多巴胺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升主动脉阻断后血清中cTnI、CK-MB浓度均明显升高。升主动脉阻断后10 min、升主动脉开放后30 min、术后6 h HTK组cTnI、CKMB明显低于CBC组。HTK组心脏自动复跳率远高于CBC组。术后多巴胺用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ICU停留时间HTK组明显少于CBC组。结论HTK心脏停搏液对SVHD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4:1 CBC液。
作者:杨超;池繁武;杜静;彭彬;周钧;王威;温定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适宜对象。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90例,平均住院21 d,7~10 d即能早期下床活动,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内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统计其功能恢复情况,其优良率按Harris评分为92.2%。结论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治疗高龄股骨颈骨骨折患者,疗效显著,但应注重掌握手术适应证,规避手术风险。
作者:李环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64排CT双期血管造影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术前影像资料,与手术结果对照,评估CT双期血管造影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脑血管及颅骨关系的准确性。结果40例脑膜瘤中,肿瘤未累及血管者21例,侵蚀动脉者10例,侵犯静脉窦者9例,侵犯颅骨者12例,其术中吻合度分别为90.5%、88.9%、100%和91.7%。结论 CT双期血管造影可准确显示肿瘤与动脉、静脉窦及颅骨的关系,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有非常重要价值。
作者:李庆祝;翟建;韩剑剑;戴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悬液在储存期内质量和功能的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20名献血者400 mL新鲜全血,每份分为2份200 mL ×2袋,将1袋制备成红细胞悬液作为对照组(n=20);另外1份使用白细胞滤器滤除白细胞后作为实验组(n=20),检测滤除白细胞后白细胞去除率和HGB回收率;(4±2)℃常规保存,分别在储存的0、7、14、21、28及35 d取样检测Na+、K+、CL-、ATP、2,3-DPG、乳酸、游离血红蛋白和储存末期溶血率。结果实验组白细胞去除率和HGB回收率分别为99.9%和92.49%;实验组和对照组K+、游离血红蛋白、储存末期溶血率和乳酸随着储存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前3者在储存21 d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酸在整个储存无显著差别;2,3-DPG随着储存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两组数据在整个储存期间也无显著差别;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在储存时间的35 d内,两组所检测数据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结论白细胞滤除对红细胞储存21 d以后的质量指标产生一定影响,但在可接受范围内。
作者:王超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术后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48 h时血清PCT、CRP和ESR的水平,同时将术中关节液、术后48 h时切口渗液、引流管引流液分别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术后48 h时切口渗液的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ESR和CRP检测值在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之间比较有所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组的PCT值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CT可以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检测指标,对该类手术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方策;赵其纯;尚希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脏动脉瘤(VAAS )的介入治疗方法,总结分析经导管栓塞VAAS 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例采用弹簧圈、微弹簧圈及明胶海绵等栓塞材料介入栓塞治疗VAAS 的临床资料。1例脾、胰横动脉多发动脉瘤栓塞流入、流出动脉及“三明治”栓塞法;1例脾中段巨大动脉瘤栓塞流入、流出动脉+填塞瘤腔;1例肝右动脉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及1例左支气管动脉瘤栓塞流入动脉+填塞瘤腔。1例带颈肝动脉瘤单纯填塞瘤腔。5例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单纯栓塞流入动脉。结果9例VAAS 均一次栓塞成功,但1例肝右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再次栓塞成功止血。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3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动脉瘤未复发。结论经导管置入弹簧圈栓塞VAAS 安全有效。
作者:江谋应;金涛;王金林;徐万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术后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胃癌的403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单因素分析、多元素回归分析并发症组(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及无并发症组(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3例患者中共4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12%。并发症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无并发症组延长。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术前合并症、淋巴结转移、手术经验及手术时间与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并发症有关(P<0.05)。多元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淋巴结转移、手术经验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实施者应熟练掌握局部解剖结构,注意术中操作,降低腹腔镜根治胃癌的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士杰;史宪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 )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病例选择和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 检查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患者共81例。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8例,动脉导管未闭14例,室间隔缺损4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术中超声与X线共同监测封堵器传送、释放全过程,术后超声复查随访封堵结果及后期效应。结果49例室间隔43例成功,2例干下型及1例缺损畸形未成功,3例术中发现条件不符合放弃封堵;18房间隔缺损均成功;14动脉导管未闭13例成功,1例未成功。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无论是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实时指导检测还是术后随访和评价,彩色超声心动图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祖涛;汪杨;俞璐;黄琴;许琴;江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我院癌痛患者三阶止痛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为癌痛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癌痛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肿瘤科住院患者三阶梯治疗药物进行抽样分析。结果塞来昔布胶囊使用率高,但是多数用于非癌症患者;癌症患者应用吗啡缓释片的频度排于首位;中晚期癌症患者首次止痛药物中第二,三阶梯药物占86%,而第一阶梯药物只占14%。结论医院癌痛药品使用基本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但仍需加强规范化治疗及“三阶梯治疗”的理解和认识,根据患者病情和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作者:陈良跃;胡章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术后替罗非班维持应用24~36 h;对照组:67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5000 U,皮下注射3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支架所释放压力和术后小管腔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43)vs.11.94%(7/67),χ2=3.9080,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3%%(9/43) vs.17.91%(12/67),χ2=0.0209,P>0.05]。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大大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作者:周多辉;汪芳松;钱福东;张朝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冠状静脉窦(CS)区病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2例以冠状静脉窦扩张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超声心动图诊断和临床资料,其中17例进行了术后诊断对照。结果造成CS扩张的原因主要有永存左上腔静脉、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左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瘘等先天性畸形、肺动脉压力增高和(或)右心功能不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静脉窦区病变具有无创伤、安全、重复性好等优点,超声心动图显像清晰,诊断信息丰富,可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根据。
作者:秦嵚;李骁;王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成分血在治疗产后大量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30例产后大量出血患者,分为两组,Ⅰ组是单纯产科因素,Ⅱ组合并激活凝血、纤溶、抗凝系统的疾病。统计分析两组总出血量、凝血功能异常发生时出血量及发生时间,各组血液成分应用比例。结果两组全部治愈。Ⅰ组当出血达一定量(3000±400 mL)时,才发生凝血功能异常,Ⅱ组在出血的早期(出血量1000±400 mL)即出现了凝血功能异常。结论产后大量出血时,应警惕凝血病的发生,早期输注血浆有助改善预后,合理使用成分血,对处理产后大量出血十分重要。
作者:杨湘玲;方向东;孙金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KCNQ1基因rs2237897多态性与T2DM的相关性及对吡格列酮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模式。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方法对321例T2DM患者和34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KCNQ1(potassium voltage-gated channel,KQT-like subfamily,member 1)基因rs2237897位点分型;选择51例患者给予连续12周每天30 mg吡格列酮治疗。检测计算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 KCNQ1基因rs2237897多态性与T2DM相关(OR=1.918,95% CI 1.113-3.075,P<0.05)。携带KC-NQ1基因rs2237897 CT+TT基因型患者经吡格列酮治疗12周后的PPG (mmol/L)(DV -0.79±3.96 vs -2.75±3.8,P<0.05)下降值和DVPINS (mU/L)(DV 14.08±16.82 vs 28.69±19.11,P<0.05)增加值均显著低于野生CC基因型患者。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KCNQ1基因rs2237897多态性与T2DM的易感性相关并影响吡格列酮的疗效。
作者:孙泽华;张留福;叶志萍;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复苏在产后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按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基础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限制性输液复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大量输液进行治疗,评价两种方法救治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效果以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采用限制性输液复苏后使用输液量和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使用限制性输液复苏后,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2.50%,而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为7.50%,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复苏治疗产后失血性休克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的大剂量补液措施,且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杨翠英;张淑婷;吴晓瑜;赖锐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我院8例真性小眼球伴葡萄膜渗漏综合征行巩膜开窗术手术护理经验。方法术前进行充分的文献学习准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宣教;术中安抚患者情绪,熟练配合医生手术操作;术后床头交接并交代注意事项。结果3例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无手术意外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术后细心护理,消除患者疑虑、安心配合手术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曹敏;朱海芹;陈彩芬;张佩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环压力泵预防髋部周围手术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合理使用时间。方法选取150例髋部周围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使用循环压力泵的频次和时间不同随机分为五组,比较五组患者术后1周凝血功能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组1和组2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1);组3和组5间纤维蛋白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05);组1和组4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双侧P为0.98>0.05)。结论每日使用循环压力泵2次,每次40 min能够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而且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支出费用,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赵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胰腺部分切除手术中护士配合的工作,并对其关键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完全腹腔镜下胰腺部分切除手术中,护理人员的配合工作。结果我院施行的完全腹腔镜下胰腺部分切除术共7例,均收到良好效果,未发生术中并发症。结论在术前应做好特殊仪器设备和器械的准备工作,术中维持体温和循环的稳定,严格执行无瘤技术操作规程,熟练准确地配合完成手术各个步骤是提高手术效率及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徐铭;穆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胸闷,右侧胸痛不适1个月,进行性加重于2013-03-27入住我科。2013-02-14无诱因下出现轻度胃寒,测体温37.8℃,输液2 d无好转。2012-02-18其他医院胸片提示胸腔积液,给予间断穿刺放出血性胸水,总量约2000 mL,胸水控制不佳,并出现胸闷,右侧胸痛进行性加重,少量干咳,乏力。既往体健,否认传染性疾病史,否认石棉接触史。入院查体:消瘦明显,痛苦貌,T:36.5℃,P:96次/min,R:20次/min,BP:130/75 mmHg (1 mm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肺呼吸音减低,无干湿性音,叩诊右肺呈浊音,左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心界不大,右侧胸壁静脉曲张,右侧胸壁饱满,右侧胸背部第9-11肋间压痛阳性。既往影像学检查:胸部CT(3月13日):右侧胸腔大量液性密度影,右侧胸膜及纵隔可见不规则显著增厚呈波浪状隆起,右肺受压变小,部分实变,右肺下叶受压实变影向右肺门聚拢(图1)。PET-CT(3月28日):(1)右侧胸膜广泛性不规则增厚,腹膜条带状增厚,FDG代谢增高,考虑恶性胸膜间皮瘤侵犯腹膜;(2)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右肺球性肺不张(图2)。纤支镜检查未见异常;多次送检胸水:大量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实验室检查:肿瘤指标PSA:0.4 ng/ml,FPSA:0.04 ng/mL,铁蛋白:1382 ng/mL,CEA:4.25 ng/mL,NSE:113.40 ng/mL,CYFRA21-1:5.94 ng/mL;抗链球菌溶血素ASO 17.10 U/L;ANA八项正常;ESR:128 mm/h;胸水细胞学:未见癌细胞;胸水常规及生化:红色,浑浊,总蛋白52.4 g/L,LDH:3782 U/L,ADA:89U/L。李凡他试验(+),红细胞400000×106,白细胞480×106,多个核85%,单个核15%。2013-04-02在B超定位下行胸膜病灶穿刺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恶性间皮瘤。根据上述资料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伴广泛腹膜受累。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一周期,2013-05-03胸腹部CT可见胸水略有减少,但新出现腹水,并膈肌及腹膜多发结节状突起(图3),综合评价疾病进展,更换培美曲塞+顺铂化疗一程。
作者:李娜;轩菡;陈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以卵泡发育障碍、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具有多源性病因和症状多样性的神经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发病于青春期或生育期的妇女,初潮年龄多正常,其症状体征多在青春期月经初潮前后陆续出现。它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疾病,临床表现广谱性,有家族聚集性。2003年鹿特丹会议对PCOS诊断达成初步共识,并将多囊卵巢形态学描述纳入诊断标准[1]。PCOS是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表现和(或)高胰岛素血症,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泡直径2~9 mm、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 mL。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的常见疾病。本文主要阐述PCOS在不同国家、种族、地区及个体临床表现上所呈现的多态性、异质性、发展转归以及常见并发症。
作者:李喆;魏满霞;杨丽丽;韩延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且预后极差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早期诊断试验,往往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肿瘤晚期,且常常伴有局部或远处器官的转移,五年生存率低于5%[1]。关于胰腺癌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近几十年来从未中断。Toll样受体是一类天然免疫受体,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通过基因转录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调亡等,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就Toll样受体与胰腺癌的发病以及治疗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正林;余宏铸;许业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研究表明,胃切除术后由于迷走神经切断、消化道重建等原因导致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1-4],其中一部分患者因出现临床症状而需要行手术治疗。
作者:刘广杰;张长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因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弥漫性或灶性心肌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和邻近的心肌纤维坏死或退行性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的疾病[1]。近年来此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大多数患儿可完全恢复正常,少数患儿急性期临床症状可改善,但会遗留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表现,或心脏进行性扩大,可能转化为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极少数患儿呈现暴发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作者:陈元元;范晓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适当改进经典四氯化碳模型复制方法。方法采用适当改进的40%(体积比)四氯化碳腹腔注射造模,造模结束后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HPC3、C4、LN、HA含量;通过Mallory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肝湿重、肝指数、HPC3、C4、LN、HA含量以及肝纤维化程度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本法能够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死亡率极低,从而提高了模型质量以及实验效率。
作者:郑君;林晓春;胡建兰;陈育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调强放疗中的小野和小跳数在TPS计算与加速器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以指导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在TPS中设计小野和小跳数计划并导出,与在加速器上进行的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小跳数测量中,2MU以上的通过率均>83%;在小野测量中,面积大于2 cm ×2 cm的射野通过率均>80%。结论对TPS计算的小野和小跳数需进行手动适当调整;MLC的到位精度对小野的影响比较大,MLC的质量控制不容忽视。
作者:王磊;王晓梅;姚玉娟;吴建军;江大华;崔晓俊;陈维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8岁,体检BUS 发现右肾病变。男性肿瘤八项、血沉均正常。2 CT检查所见CT平扫见左肾中下极见一类圆形等密度的占位,测其CT值(图1),增强扫描皮髓期明显强化(图2),实质期测其CT值(图3)、排泄期强化程度减低,测其CT值(图4)。
作者:王龙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作者:《安徽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一组样本资料若来自正态总体,可用t检验,若来自非正态总体或总体分布无法确定,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2.配对设计资料二分类变量,可用MecNemar检验;有序分类变量,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连续型变量,若来自正态总体,可用配对t检验,否则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二分类变量,可用χ2检验,有序多分类变量,宜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作者:《安徽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个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间距;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号不能省略,如5%~20%,(10±1)%,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应4 cm ×10 cm ×6 cm,不能用4××6 cm;数字和英文单位之间应空1/4个汉字间距。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名称和代号,如μm、km、kg、L、mol·L-1、kPa;小时、分钟、秒应用h、min、s表示;N(当量浓度)应换算成mol·L-1;kPa和cmH2 O应该算成mmHg;表示物质在人体的含量统一用(升)作为分母,不得使用带词头分母,如/mg/、/dl、/mm3等;构成比一律用小数表示,如中性粒细胞占70%应改成0.7。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作者:《安徽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