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我中心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72例中成药ADR报告为对象,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引起ADR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ADR高发年龄段为≥60岁;以口服和注射给药居多;联合用药引发ADR比例明显高于单独用药;ADR药品种类中发生率前3位依次是清热剂、化瘀剂、祛湿剂;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神经系统等;所有ADR症状在相应处理后消失或缓解;多数中成药说明书的书写不规范.结论:中成药ADR不容忽视,应加强对中成药ADR的监测,促进安全合理地使用中成药.
作者:陈红;郭静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腰椎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除了重度髓核脱出的腰推间盘突出症非要手术治疗外,大多数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办法,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避免病人手术痛苦及后遗症.如何根据病因正确使用恰当的治疗方法是关键,本人对2005~2012年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门诊患者186例,采用骶管注射结合牵引康复加手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2012年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6例,患者均有X线摄片、CT或MRI检查,其检查结果均提示为腰椎盘突出症,其中男112例,女74例.平均年龄43.6岁,以L4-5多,其次为L5~S1.大部分患者为体力劳动及长期坐位工作者.病程长5年,短3个月,有腰痛症状145例,单侧下肢麻木疼痛96例,双侧下肢麻木者68例(有的患者同时出现几种症状).
作者:黄莲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曲美布汀、黛力新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10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给予曲美布汀、黛力新联合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曲美布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53例中显效43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51例中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5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出现了头晕、困倦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美布汀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且安全、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吴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手法、中药、牵引的中医综合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9%,经x2检验,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综合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鲁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开腹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8年1月至2012年6月15例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吻合口漏3例行近端结肠造瘘术,6例行冲洗引流保守治疗.1例左侧输尿管损伤后行一期输尿管吻合术,内留置双J管,术后1月膀胱镜拔除.造口肠管出血2例,经局部结扎止血.吻合狭窄2例于术后4月行狭窄肠管切除.出现并发症的15例病例中,除1例呕吐窒息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有效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劳力性胸闷、呼吸困难、乏力3年,加重半月于2010年8月28日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20/75 mmHg,心尖搏动位于左第六肋间锁骨中线外2 cm处,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扪及震颤,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12次/min,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闻及Ⅳ/6级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心尖部闻及中度舒张期杂音,心脏彩超提示: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中度),二尖瓣狭窄(中度),左房室增大,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收缩功能正常.拟行外科换瓣术而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见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明显钙化影,左冠造影提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走行分布正常,未见钙化和狭窄,血流TIMI 3级(见图1、图2),左主干血压95/65(81 mmHg);右冠造影提示:走行及分支正常,未见钙化和狭窄,血流TIMI 3级(见图3),右冠开口血压130/80(102mmHg),但见右冠远段向前降支远段的侧枝循环,前降支远段及其分支清楚显影,达rantropⅡ级血流;重新分析左冠造影资料,未见左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病变.
作者:谢东阳;刘海荣;谢东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旋转C臂机定位穿刺法在经皮肾通道建立中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采用旋转C臂机穿刺法建立皮肾通道的96例101侧,对其出血量、穿刺精确性、建立皮肾通道时间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旋转C臂机定位穿刺法均成功建立皮肾通道,皮肾通道建立时间3 ~8 min,平均时间(4.6±1.3)min,均能穿刺到目标区域,穿刺建立皮肾通道出血量为3~20 mL.结论:旋转C臂机定位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能精确穿刺点、穿刺角度及深度,改变了传统C臂机定位穿刺法依靠经验确定穿刺角度、深度的不足,做到精确建立经皮肾通道,减少出血及副损伤.
作者:陈洪波;黄明;罗建华;饶婷;钟毅;幸世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伸膝装置粘连常为股骨干和膝部骨折并发症.以往采用开放股四头肌成形术,手术创伤大,现较少应用;近年来膝关节镜下松解的报道较多,但需要昂贵的设备,医生也需经过专业培训.我院自2005年8月以来采用髌上小切口治疗伸直装置粘连15例,经过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5 ~ 45岁.股骨干骨折2例,髌骨骨折3例,胫骨平台骨折4例,股骨髁部骨折6例,受伤到手术时间6 ~ 3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膝关节活动平均30°(10° ~60.).1.2手术方法腰硬外麻或硬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驱血,气囊止血带止血.自髌骨上缘2 cm向大腿近侧作一纵形长约3 ~5 cm正中切口.显露股四头肌,分离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锐性或钝性分离髌上囊与股直肌与股中间肌的粘连,组织剪松解髌股关节及膝关节腔内粘连,适当用力反复屈膝,常可听到关节内粘连带撕裂声,如有骨性阻挡,清除骨性阻挡,如屈膝不能达90°,则用组织剪潜行剪开髌骨外侧支持带,屈膝了解影响屈膝的因素,据情况松解股外侧肌,股内侧肌与股骨粘连,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止点区粘连,有时需要切开髌骨内侧支持带,极少需要部分横断屈膝时紧张腹直肌,将股骨抬起与地面垂直,膝关节屈曲大于100°,用力屈膝大于或等于120°,留置负压引流管,缝合皮肤,大棉垫加压包扎,松止血带.
作者:陈彦震;赖晓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社区2009年5月~2010年8月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疾病知晓度、降压效果、生活方式改善等.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降压效果好,疾病知晓度高、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的患者较多.结论:在社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管理,能增强居民对疾病知晓度,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世幸;刘仰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器械肠道吻合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对2007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6例结肠癌患者应用全器械行肠道端侧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于术后48~72h排气或排便,平均住院11天;1例术后5天出现吻合口瘘,行了结肠造口术,3月后行结肠造口还纳;1例术后第二天腹胀明显,经过扩肛后症状缓解;术后切口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经过换药后痊愈;肺部感染1例,经抗感染后痊愈出院.结论:吻合器技术在肠道重建吻合中的应用除具有操作简单、吻合速度快、针距均匀、暴露时间短、肠粘连发生率低等优点外,还减少了长时间麻醉对心、脑、肺的损伤.
作者:曾贱法;刘振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皮下神经离断术治疗原发性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至2009年,我院对127例原发性肛门瘙痒症采用皮下神经离断术治疗.结果:本组127例总治愈率为86%,总有效率达98%.结论:肛门皮下神经离断术是治疗原发性肛门瘙痒症的一种简单、疗效肯定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玉峰;李家发;张雄文;王洪保;郑照亮;肖祥林;林俊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单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院采用单切口治疗18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现对这些病历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参照Merchant功能评定标准:优9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94%.结论:采用单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损伤小,小腿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率低,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黄三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异丙酚在腹腔镜下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缓慢注入芬太尼0.003 mg/kg,面罩吸人七氟醚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4~ 12 mg/(kg.h),入睡后行气管插管.根据患儿体动反应调整七氟醚和异丙酚的用量及速度.手术结束前5 min停麻醉药,有自主呼吸、躁动不安,拔除气管插管,用吸引器吸尽痰液,完全清醒、哭声响亮后返回病房.结果:全组患儿均无明显呼吸抑制现象,术中术后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术中术后心率平稳,无明显心率增快现象;手术结束后10~ 20 min均出现睁眼、哭闹,术后唤醒试验结果令人满意.术后恶心呕吐8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七氟醚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术中可控性强、术后苏醒快,可作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作者:丁称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28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腹腔镜下直肠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经采用多项合理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后,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12 d,1例发生肠粘连,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出血、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无死亡病例,均愈痊出院.结论:采取多种有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穗珍;肖彩群;李晴华;陈小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肠道清洁方法对电子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110例要进行电子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甘露醇组和电解质溶液组,根据两组病例清洁肠道后在电子肠镜检查中肠道清洁程度(I~Ⅳ级)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电解质溶液组清洁程度高于甘露醇组(P<0.005).结论:口服电解质溶液(全肠道灌洗法)对电子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良好,能提高镜检成功率.
作者:廖丹;沈文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孕妇36例,针对性地做好围生期的一般护理、用药护理和特殊护理,准确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并配合医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结果:36例孕妇均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度过危险期,母婴平安.结论:妊娠患者,补钙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科学、细致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保障母婴的健康.
作者:卢灵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及其家属同期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3例不适合外科手术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68例)患者及其家属同时接受健康教育.在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 V30)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放疗过程中观察组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及其家属同期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了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温盛瑛;肖海;李金伟;谢盛堂;刘永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制的布朗氏牵引架上多功能保护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使用布朗氏牵引架的牵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使用的布朗氏架采用自制防压疮及保暖功能的保护垫,对照组使用的布朗氏架采用纱布绷带缠绕,对两组患者的舒适度、便利性、安全性、满意度进行观察并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便利性、安全性、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布朗氏牵引架上具有防压疮和保暖功能保护垫的应用方便了患者及护士,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卢红华;刘晓兰;肖莉;李意华;丁美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诊断、灌注、心肌保护、手术技术的改善,心脏外科发展迅速,手术适应证范围扩大,各种心血管病症趋向复杂和疑难:心脏外科手术和护理工作也更加复杂,要求也更高[1].双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手术对外科来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术,低心排和脑出血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科于2007年11月~2012年7月共收治了10例双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术后合并低心排和脑出血的患者,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珍;蔡永红;鲁玉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81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及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常规临床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增加一些护理干预措施,并对这些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实验组49例患者术后有43例患者内瘘功能良好,使用时间均>2年,开放率为87.76%;而对照组32例患者术后有23例患者内瘘功能良好,使用时间均>1.5年,开放率为71.88%;内瘘闭塞现象,实验组为9例(18.37%),而对照组为15例(46.87%).结论:通过对需要维持血液透析的动静脉内瘘患者临床行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内瘘阻塞、感染以及动脉瘤等并发症,进而大限度的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细英;黄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疼痛轻,住院周期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外科领域已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近来年我院腔镜手术随医学的发展腔镜技术得到很大提高,腔镜附属设施不断更新,我院现采用的半圆专用桶用于泌外腔镜术中冲洗液的接收,经临床使用189次,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不锈钢板焊接成半圆形桶,直径比手术床宽度略小为50 em,高度50 cm内置过虑网,网勾悬挂桶缘,过滤网下方外侧边缘装一可放水龙头.1.2使用方法半圆专用桶在泌外腔镜手术摆好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结束后,再用一无菌巾铺在半圆桶直径处紧贴床面后粘上3m手术切口保护膜后手术操作(见图1).
作者:冯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型伤口护理敷料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住院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26例,实验组采用新型伤口护理敷料进行换药,对照组采用常规敷料进行换药.并对两组局部溃疡的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局部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伤口护理敷料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优于常规敷料,能大限度地减少对伤口和周围皮肤的损伤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罗风英;刘其文;高木英;黄玉兰;朱娜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30%丙三醇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术前备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30%丙三醇涂抹患者备皮处,对照组在备皮处涂上肥皂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和过敏率.结果:观察组皮肤过敏1例,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皮肤过敏8例,浅表术口感染2例,深部术口感染1例,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0%丙三醇应用于术前备皮润滑,可减少备皮引起的皮肤感染和过敏,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冯小玲;郭素华;叶小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串联血液灌流时置换液配方的调整.方法:在血滤器前串联一个血液灌流器,比较串联前后患者血糖及血钙水平变化.结果:串联后,血糖及血钙水平较串联前有明显下降.结论:血液滤过串联血液灌流时置换液配方必须增加钙浓度,并由静脉输液中补充葡萄糖.
作者:谢艳梅;幸莉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在临床上,小剂量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称为利尿合剂.利尿合剂使用的好处是多巴胺能直接激动β受体和间接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同时小剂量多巴胺能扩张肾血管、肠系膜及冠状血管,从而能改善肾循环,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改善心、肾功能,促使腹水回收,与呋塞米联合使用后能明显叠加呋塞米的利尿效应.因此,呋塞米注射液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是临床上经常联合应用于急性肾衰竭、心功能衰竭、水肿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少尿或无尿等疾病治疗的两个药物.据有关资料,浓度为10 mg/mL的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和浓度为10 mg/mL的呋塞米注射液的配伍是属于配伍禁忌类.在临床使用中,时常出现结晶现象,现就多巴胺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配伍禁忌1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莉莉;刘振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临床上护士给病人输液、注射,需开启各种各样的药瓶进行配药,有玻璃安瓿、用铝盖或塑料盖封口的大小药瓶以及软包装的带拉环的大输液瓶等,型号各异、大小不同,数量众多、工作锁碎.据临床调查,一个临床科室一天需开启各种药瓶约1000~1 500支左右.在配制药品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①开启玻璃安瓿,砂轮锯划安瓿颈后,需徒手掰断安瓿.因安瓿壁厚度不同,操作中用力过度常被划伤手,造成手割伤;②锯划安瓿的砂轮小且使用频繁不易保管容易丢失,护士操作时常有寻找;③塑料软包装的大输液瓶瓶盖上的拉环、各种粉针剂药瓶上的塑料盖,均需徒手掀拉开启,重复多次,也极易造成手指疼痛及手损伤;④现有的开瓶器功能单一,不能开启多种药瓶.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研制了医用多功能开瓶器,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欧阳威;钟冬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饮水管在高位截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36例高位截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对照组患者饮水由陪护家属或护士协助完成.实验组患者有饮水需求时,使用自制简易饮水管自行完成饮水过程.结果:两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采用自制简易饮水管能自行饮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需要借助他人帮助才能完成饮水过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制简易饮水管作为一种饮水辅助器具,能帮助高位截瘫患者自行完成饮水过程,省时、方便.减轻了陪护家属和护士的工作量,也便于统计患者的饮水量.其取材简单,成本低廉,制作简便,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志红;吴桂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患者按号入座的效果.方法:以2012年4月、5月门诊输液病人为对照组,患者自由选择座位,以2012年6月、7月门诊输液病人实验组,由护士发给号牌,患者按号入座.每组各随机抽取150人(每组以输液大厅前、中、后区各抽取50人),以护士找到两组病人的时间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寻找时间、等待时间、满意度、纠纷率进行对比.结果:护士寻找病人的时间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等待的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等待的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纠纷率更低,护士寻找患者的时间、患者等待的时间、患者满意度、纠纷率存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按号入座的方法能减少护士寻找患者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护士负担,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钟璐;陈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卵巢过激综合征患者有效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45例卵巢过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本组45例卵巢过激综合征患者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缓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对卵巢过激综合征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林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对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综合运用护理评估、病情观察、安全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30例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均在3~7天内逐渐消失,无病例死亡.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安全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对促进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华之;吴雄健;刘洪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综合救治措施及进展.方法:AOPP诊断明确后,彻底洗胃与导泻、短期内达阿托品化、标准化复能剂应用、防治相关并发症.结果:通过综合治疗,46例患者有45例恢复,1例抢救无效死亡,有效提高AOPP的治愈率.结论:彻底洗胃与导泻、早期重复应用抗胆碱能药与复能剂是救治AOPP关键.
作者:涂立德;刘宗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31例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34例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互关系.结果: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冠脉多支病变者多见(81.64%),右冠状动脉受累较男性多见;糖尿病是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易患因素.结论: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一般较重,糖尿病是导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彭民安;刘传垠;万凤福;王雪樵;易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急诊运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15例开放性骨盆骨折急诊行外固定支架固定病例资料.结果:15例病例中,8例出现失血性休克,存活13例,死亡2例,死亡率13.3%,死亡患者骨折类型均为Tile C型.参照Matta评定标准,本组患者优7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73.3%.结论:急诊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开放性骨盆骨折具有早期施行,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抢救成活率高,术后疗效满意等优点.
作者:郭朝阳;刘宁;陈荣春;游辉;曾文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置泵化疗对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8例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置泵化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肝转移患者予一期结肠癌根治+左半肝切除,17例患者行原发病灶切除,肝转移瘤未切除.所有患者均行肝动脉置泵化疗,总有效率83.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9%、57.2%、25.4%,平均生存期(22.4±1.1)个月.置泵化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置泵化疗,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低,可提高术后生存率.
作者:黄治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中药联合常规治疗在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24例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使用米非司酮+MTX+中药治疗;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 MTX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住院时间、使用MTX次数,阴道流血量、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10例,失败2例,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有效7例,失败5例,并发症3例(子宫穿孔1例,宫腔感染1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使用MTX次数,阴道流血量、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和MTX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钟清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前后对外周血白介素-1β (IL-1β)、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的变化.方法:将50例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按抽签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各25例.腹腔镜组行腹腔内环口疝囊结扎术;开放组行腹股沟部切开疝囊高位结扎.于手术前1天早晨空腹、术后即刻、手术后第2天早晨空腹采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IL-1β、IgM、IgA、IgG的含量.结果:2组术后即刻IL-1β、IgM、IgA、IgG比手术前均有显著升高(腹腔镜组q=11.307、22.111、24.161、23.111、P< 0.05;开放组q=16.668、21.707、23.707、22.707,P<0.05);但开放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t=-4.509、P=0.000;t=-4.745、P=0.000;t =5.745、P=0.000;t =-6.745、P=0.000).术后第2天,与术前相比腹腔镜组IL-1β、IgM、IgA、IgG,差异无显著性(q =0.482、3.853、4.653、4.853,P>0.05);而开放组仍高于术前(q=10.599、11.379、10.768、12.379,P<0.05).2组相比,开放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t=-5.051、P=0.000;t=-3.730、P=0.001;t=-4.430、P=0.001;t =-5.530 、P =0.001).结论:与开放手术治疗相比,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引起IL-1β、Ig改变的较小,因而,腹腔镜手术对小儿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小,持续时间短.
作者:周小龙;吴璇昭;钟应华;李剑;李鸿玮;黄争春;李龙;刘树立;侯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配合微型电钻改良扩大碟窦口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52例全组鼻窦炎及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编号,半随机分为A组(26例)和B组(26例).A组使用微型电钻改良手术扩大蝶窦口、B组使用蝶窦反咬钳传统方法扩大蝶窦口.记录分析扩大窦口时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窦口上皮化时间及术后窦口闭锁发生率.结果:两组扩大蝶窦口术中均无明显出血,电钻组在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反咬钳组(P<0.05),但术后窦口上皮化时间及窦口闭锁率明显优于反咬钳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使用微型电钻扩大蝶窦口安全,损伤窦口粘膜少,术后恢复时间缩短,窦口扩大效果确切.
作者:张建中;蒋群;叶锦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LIPA喉罩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行腔内覆膜支架置人术患者32例,随机把患者分为SLIPA喉罩组(S组)与气管插管组(C组),每组16例,分别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并记录拔除SLIPA喉罩或气管导管后患者躁动、呛咳、咽痛、声音嘶哑和胃内容物的反流误吸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置入即刻、拔管(喉罩)后即刻HR明显快于诱导前(P<0.05或P<0.01),且C组明显快于S组(P<0.01);置人即刻、置入后5 min、拔管(喉罩)前即刻、拔管(喉罩)后即刻两组SBP,MAP明显高于诱导前,且C组明显高于S组(P<0.01).S组苏醒期呛咳、躁动及术后咽喉不适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反流误吸的发生.结论:与气管插管相比,SLIPA喉罩用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人术中,患者应激反应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易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以建;刘怡;黄桂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建卡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孕妇7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分成标准组和高于标准组,根据孕期体重增幅分成△BMI<4(A)、4≤△BMI≤6(B)、△BMI> 6(C)三组,分别分析比较在GDM、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孕前体重指数高于标准组GDM、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组.产前△BMI≥4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增加,△BMI>6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减少肥胖,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肖翠华;温庆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LEEP刀(宫颈电热圈环切术)在CIN(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用LEEP刀治疗的128例病理提示有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EEP术治疗CIN一次成功率高,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标本的病理诊断有差异.结论:LEEP诊治CIN操作简单、安全,治疗效果明显,避免了二次手术和过度治疗,患者不用住院即可治疗的优点,并且能保留完整、连续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并且对早期诊断宫颈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邱慧林;曾夷;赖国清;杨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及加压注气在治疗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不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术后肺不张的老年肺癌患者,行支气管镜下吸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必要时加压注气,观察患者肺不张的改善情况.术中严密监测主要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示波,将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与术前对照.结果:27例患者支气管镜下吸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后肺不张恢复良好,5例患者在支气管镜下吸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后肺不张恢复欠佳,给予加压注气后恢复良好,32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气管镜治疗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不张效果理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韶今;谢传华;肖富福;叶永强;罗忠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娩球对正常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的10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宫口开大2 cm由专业助产士全程陪护,负责指导孕妇正确使用分娩球,选取同时间段未使用分娩球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该组孕妇疼痛程度较轻,孕妇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分娩球可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缓解疼痛、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海花;钟玉旋;蓝彩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经锁骨下入路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39例患者经锁骨下入路无注气鼻内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其中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6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23例.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均未出现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随访1年,局部肿物无复发,切口较小且隐蔽,美容效果满意.结论:鼻内镜辅助下经锁骨下入路甲状腺手术安全可靠,颈部不遗留手术疤痕,美容效果满意.
作者:黄章模;杨田福;邱华明;邹大和;梁华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利用高通量飞行时间质谱来探讨IL-22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55例,同期在本医院体检科体检的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Sequenom公司建立的Massarray检测平台分析IL-22基因4个SNP位点(rs2227472、rs2227478、rs2227483、rs2227473)基因型,统计两组人群各个SNP等位基因频率;应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基因型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培养上清液中IL-22浓度.结果:IL-22基因rs2227472位点存在GG、GA和AA 3种基因型,病例组等位基因G频率(57.2%)高于健康对照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个位点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2227472位点GG基因型肝癌患者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2浓度为(40±6)ng/L,明显高于AA/GA基因型肝癌患者(17±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2基因rs2227472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有相关性,其等位基因G可能和肝癌发生有关;rs2227472多态性影响机体PBMC的IL-22的分泌,在肝癌的免疫学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何晓;王小华;邱振纲;陈心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对24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进行亚低温治疗的亚低温组有12例,未进行亚低温治疗的常温组有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情况.结果: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PO2、PCO2与常温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静态顺应性、平台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亚低温组动态顺应性、呼吸道阻力、气道峰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有效的抑制肺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机体代谢情况,对肺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朱宏泉;何新;许庆林;欧阳松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的临床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已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的402例(713眼)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干眼症状及各项干眼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术后1周至3月与术前比较干眼症状加重、角膜荧光着色眼数明显增加、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泪液分泌量减少、泪液乳铁蛋白的含量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出现干眼症状例数较少,各项泪液学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眼症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与手术损失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相关,通常在半年后恢复正常.
作者:刘琳琳;曾祥云;王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饮食日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为进行个体化医学营养指导后能坚持记录饮食日记者,对照组为进行个体化医学营养指导后没有记录饮食日记者,比较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胰岛素使用情况.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15例孕妇饮食控制血糖不理想而终采用胰岛素治疗,占30%;实验组有5例孕妇饮食控制血糖不理想而终采用胰岛素治疗,占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坚持记录饮食日记,在血糖控制的自我管理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龚江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23例(210眼)不同类型儿童弱视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综合治疗法主要包括佩镜矫正屈光不正、遮盖法、压抑疗法、精细目力训练、后像疗法、光栅刺激疗法及海丁格刷训练等.结果:123例(210眼)弱视儿童均采取综合治疗法,其中痊愈152眼,占72.4%;基本痊愈48眼,占22.9%;进步6眼,占2.9%;无效4眼,占1.8%,总有效率98.2%.结论:弱视综合治疗法是一种客观、系统、科学、有效的儿童弱视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一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作者:陆如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SMI)的疗效.方法:SMI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阿司匹林等治疗,实验组用阿司匹林等+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动态心电图(DCG),记录每次SMI发作的高心率(HMIT)和低心率(LMIT),及每次缺血发作的持续时间(Tmi)、ST段大位移(STm)和缺血次数(IN),并计算MIT变异性(Ⅳ).结果:治疗后两组STm、Tmi、IN、TIB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5),用药后上述指标间比较,实验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HMIT、LMIT均较用药前提高,而Ⅳ较前降低,实验组改变较为显著(P<0.05).组间比较:Ⅳ在用药后两组比较无差异性,而Tmi、TIB在实验组改善较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使用后减少了心肌缺血发作的频率、提高了心肌缺血阈、降低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从而达到有效治疗冠心病SMI的目的.
作者:李葵香;冯应君;温景艳;张建勇;唐志英;吴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脏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术中出血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肝叶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低中心静脉压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从麻醉诱导后到肝实质横断分离完成时,液体输注速度严格控制在7 mL/h或1 mL/kg·min左右,将CVP维持<5 cmH2O.肝叶切除和止血完成后,以林格氏液和羟乙基淀粉补充液体缺失,恢复正常血流动力学.B组采用传统液体管理,维持CVP> 10 cmH2O.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切肝前,切肝后和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出血量以及肾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LCVP组在肝叶切除术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肾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可明显减少肝叶切除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焦丰;陈华敏;吴文鴶;黄重峰;段致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与单独使用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术中对伤害性刺激的防治情况.方法:100例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ASA Ⅰ或Ⅱ级,年龄18 ~45岁,随机均分为两组,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组(BF组)和芬太尼组(F组).人手术室即给予心电(ECG)、心率(HR)、无创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末梢灌注指数(PI)、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在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皮(T3)、二氧化碳气腹(CO2气腹)(T4)、牵拉腹膜(T5)、吸痰(T6)、拔管即刻(T,)各时点的BP和HR、SPO2、BIS、PI;诱导期呛咳及术后24h恶心呕吐、声嘶、咽痛的发生情况,术毕BIS、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Ramsay镇静评分(R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躁动评分(RS).结果:BF组患者在插管即刻,切皮,牵拉腹膜,CO2气腹等强伤害性刺激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较T1点虽有升高,PI较T1点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S值介于40~45;术毕BIS值BF组较F组低,PI值BF组较F组增高,P<0.05,RSS评分,RS评分,VAS评分,BF组均较F组偏低,P<0.05.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BF组均较F组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在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中能有效抑制手术与麻醉导致的伤害性刺激,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迅速,短时间内即能恢复满意的自主呼吸和定向力.其残留镇痛作用,使患者术后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等不适,不需加用术后镇痛泵,同时也节省了不良反应的治疗费用.较传统的阿片类药芬太尼单独应用有明显优势.
作者:张燕敏;寻斌;陈斌;江耀明;钟琪;孙敏;张越;刘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为1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并作为其血透用血管通路,观察置管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果:透析血流量均达200 mL/min以上,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8.57±9.86)月,长为63个月,并仍在继续使用.结论: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可以作为血透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但仍需不断改进,并应缩小适应证.
作者:黄其鹏;方卫东;陈江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单纯脾脏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11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4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脾良性占位.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90 ~ 181 min,平均时间为123 min,术中出血量为50~400 mL,平均为220mL,术后住院时间为3~17 d,平均为7.6d.手术并发症3例,其中1例左侧腹壁广泛瘀斑,1例术后术野渗血,1例术后发生脾热.结论:熟悉手术适应症和腹腔镜操作技巧,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能达到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微创效果.
作者:曾祥福;盛瑶环;范琳峰;邓伟;赖剑;曾翔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速尿联合硫酸镁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2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患儿同时应用抗生素、止咳化痰及支持疗法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速尿0.5~1.0 mg/kg、25%硫酸镁溶液0.1~0.3 mL/kg、生理盐水20 mL,超声雾化吸入,2~3次/d.对照组则给予速尿、硫酸镁等同量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速尿联合硫酸镁雾化吸入治疗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饶兴愉;胡超华;刘跃梅;张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加气压弹道超声联合碎石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在彩色B超实时引导下一期建立经皮肾通道,使用三代EMS超声气压弹道联合碎石清石系统进行碎石操作,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79例患者根据结石情况建立1~2个经皮肾通道,Ⅰ期皮肾镜取石术成功率87.3% (69/79).其余10例患者中行二期皮肾镜取石术或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终治疗成功率96.2% (76/79).并发症发生率为16.45%.结论:经皮肾镜加超声气压弹道联合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低.
作者:杨件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危险因素.本文从两者的相关性和可能致病机制方面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林晔;李广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针灸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脉而达到增强人体“正气”和“扶正祛邪”之功效;针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在于扶正固本,取穴重点在于与免疫相关的强壮要穴;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为弘扬针灸疗法,本文就祖国医学对针灸与穴位、免疫关系的认识综述如下.
作者:黄诚;张志花;韩立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炎症性肠病(IBD),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特征,患者常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及腹痛.目前认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精神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而免疫学因素是UC研究中的热点[1].作者前期针对UC与肠道黏膜免疫因子关系进行了论述,本文针对UC与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关系展开论述.1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特点肠道黏膜免疫是机体防止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既要吸收外来营养物质又要对外来物质进行防御,多种微生物在肠道形成菌丛,肠道在与这些微生物共存的同时,可识别入侵的有害微生物以及被肠粘膜上皮吸收的异己物质,并加以排除.肠道黏膜免疫系统通过一个复杂的组织细胞效应分子网络来维持对抗原应答与不应答间的动态平衡[2],然而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这种平衡被破坏了.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是维持肠黏膜正常功能的基础,黏膜屏障功能的缺陷有利于微生物抗原进入肠黏膜固有层,诱发异常的黏膜免疫应答.许多肠道感染性疾病都与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紊乱密切相关[3],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已被认为是炎症性肠病炎症发生的主要机制[4].在急性炎症期,肠道黏膜表现出一系列的炎性渗出,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以及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炎症性肠病上皮的损害涉及到免疫细胞象CD4+、CD8+、IEL等的表达水平[5].
作者:徐燕;何树泉;李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心肌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心室增大,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可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死亡率高.相关研究认为,本病可能与家族遗传、自身免疫异常、感染及各种代谢异常有关[1-4].迄今为止,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预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未明确其具体的发病机制,防治措施的研究也进展较慢,治疗措施仅限于对症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在所有心肌疾病中,扩张型心肌病对心功能的影响大,且患者预后差,5~10年生存率仅为30% ~40%[5].因此,进行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显得尤其的重要和必要.
作者:廖永玲;廖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神经病理性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和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对神经病理性痛发病机制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将有助于控制和治疗该疾病.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神经胶质细胞主导的神经炎症及免疫反应在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经炎症和免疫反应,终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尽管目前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有学者认为,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邹晓琴;黄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前者远较后者常见,凡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高压性心脏病,皆可引起三尖瓣瓣环扩张,继发功能性TR,其主要病变是瓣环扩张,瓣膜本身很少存在病理改变,使用瓣环成形术即可基本恢复三尖瓣的关闭功能,能让大多数的TR避免换瓣.本文就当前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瓣环成形术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1手术时机以往认为原发病成功矫治后,功能性TR可以逆转,但实际并非如此,许多病人在原发病得到矫治的情况下,仍然出现TR,且不断进展.并认为此过程与肺动脉压高低无明显关系,可能是三尖瓣环失去了正常的几何形态和收缩功能所致,并指出评价三尖瓣功能,三尖瓣环扩张是比三尖瓣反流更重要的指标[1].长期TR可导致右心功能不可逆损害,严重影响预后.近年来对三尖瓣关闭不全处理的态度越来越积极[1-3],当行左心瓣膜手术时,只要三尖瓣环扩大,无论有无反流,均应积极处理三尖瓣环.
作者:赖政洪;钟永华;李章红;刘子由;李树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大鼠实验动物模型,为致病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32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实验组,每组8只.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按102个/mL、103个/mL、104个/mL经灌胃饲喂包囊液1mL,对照组则饲喂等体积的灭菌生理盐水.饲喂第2天开始检查粪便,隔天一次.2周后解剖全部大鼠,并分别制作盲肠与结肠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盲肠与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评分.结果:高、中、低剂量组粪检均查见芽囊原虫滋养体或包囊,盲肠和结肠组织也出现芽囊原虫侵入、粘膜脱落、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的病理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饲喂小剂量包囊,即可成功建立芽囊原虫感染大鼠动物模型.
作者:李娟;邓婷;李小花;曹镐禄;李小波;严宜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获得ε-聚赖氨酸产生菌的佳发酵培养基.方法:以白色链霉菌N31-69菌株为研究对象,以各种碳源、氮源、无机盐为主要考察因素,分析各因素对ε-聚赖氨酸合成的影响,确定佳碳源和佳氮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佳发酵培养基.结果: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份(%):葡萄糖3,(NH4)2SO40.7,K2 HPO4 0.08,KH2 PO4 0.17,MgSO4·7H2O 0.07,ZnSO4·7H2O 0.012,FeSO4·7H2O 0.003,酵母浸出粉0.7.N31-69菌株在佳发酵培养基中,ε-聚赖氨酸摇瓶发酵产量达1.519 g/L,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28.0%.结论:今后在发酵罐上进一步进行发酵优化提高产量,为ε-聚赖氨酸产业化打下基础.
作者:孙湘婷;李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硝苯地平液体硬胶囊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中硝苯地平片剂的溶出度测定方法,采用桨法,以0.1%的SDS溶液9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75r/min,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在浓度1.0~15.0 μg/mL范围内,硝苯地平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三种浓度的加样回收率均值分别为99.5%、99.9%、101.0%,RSD分别为1.0%、1.1%、0.60%;三批样品溶出度均在90.0%以上,且溶出均一性较好.结论:该溶出度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实用,适用于硝苯地平液体硬胶囊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丁梅;刘海;曾靖;罗晓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100 Hz电针(EA)刺激不同穴位组合对人体NK细胞活性和吞噬指数的影响.方法:应用形态学和MTT方法,给予健康人每天2/100 Hz EA 30 min,观察电针刺激不同穴位组合对NK细胞活性和吞噬指数的作用.结果:2/100 Hz EA刺激右曲池-右中渚、左承山-左昆仑穴位组合后NK细胞活性和吞噬指数均无明显变化;而刺激大椎-右曲池、左足三里-左三阴交穴位组合,在末次EA的当天和停EA后第1d的NK细胞活性和吞噬指数均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2/100 Hz EA刺激大椎、曲池、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位组合可加强NK细胞活性和吞噬指数,证实了电针调节免疫功能具有穴位特异性.
作者:胡志苹;陈水亲;李舒梅;黄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明确赣州市医保体检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MS)检出率及其各组分组成状况.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具有完整资料的1 626例医保体检生化检测和体格检查结果.结果: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MS的诊断标准(CDS2004),赣州市医保体检代谢综合症检出率为8.7%,其中男性为12.2%,女性为6.8%.MS各组分按检出率大小依次为血脂紊乱、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肥胖伴高血压、高血脂是MS中常见的组合,占MS的57.0%.结论:赣州市医保体检MS检出率不高,MS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年龄的增长是MS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宁;袁招红;汪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相继发生的两起聚集性输液反应原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8年9月18日~28日,2009年12月13日~16日分别发生在普外一科和消化科的两起共计21例43例次输液反应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相关样本.结果:肝病患者17例(80.95%);所用药物为维生素类、中药制剂、KC1、氨基酸;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1:00-13:30;治疗室环境卫生学监测71份,合格48份,合格率67.61%;开启暴露的橡胶瓶塞表面77份,阳性21份,阳性率27.27%;剩余药液18瓶,阳性2份;血培养10份,阳性2份;送检未拆封相同批次药液、输液器、注射器共26份,进行热原检测、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考虑两起输液反应为治疗室环境不洁,护士配药操作不规范、药液配置太早,放置时间较长所致药液污染、分解或聚合产生杂质而引起的输液反应,易感人群为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所以治疗室的清洁与消毒,护士配药过程的细节管理与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外源性输液反应的关键.
作者:蔡永红;周瑞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妇科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探讨健康教育模式,为合理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对300名2011年1~11月在我院住院妇科病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教育形式需求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所患疾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妇科病患者所需求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责任护士一对一宣教、专业人员床边宣教、多媒体知识讲座.比例分别为71%、62%、48%.结论:医院应该根据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开展合理有效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杨素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应用眼肌锥间隙解剖及对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单侧肌锥间隙内占位28例患者,临床症状突眼、伴或不伴视力下降,进行眼眶MSCT容积扫描,进行标准轴位、冠状位及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其中18例增强扫描.结果:28例MSCT扫描三维后处理能更好显示病变的位置及毗邻关系,多方位显示病变特征;海绵状血管瘤12例,炎性假瘤8例,视神经鞘脑膜瘤3例,视神经胶质质瘤1例,神经鞘瘤3例,转移瘤1例.结论: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应用可以很好揭示肌锥间隙影像解剖,多方位观察占位的位置、特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更准确诊断其组织来源,对确定手术路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兆生;余钟建;张守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更合理使用CT增强对比剂,并为减少增强对比剂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本研究比较了CT增强对比剂的不同浓度和流速对肾脏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126例,所有病例均为无CT对比剂检查过敏者,并排除患有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分布的疾病.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与增强扫描.依据增强扫描中CT对比剂的不同浓度和注射速率,12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注射速率3 mL/s组;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注射速率3 mL/s组;对比剂浓度350 mgl/mL,注射速率5 mL/s组.所有影像数据传至GE Adw 4.4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与分析,于横断层面图像上分别选取左肾动脉开口处腹主动脉,左肾动脉,右肾动脉,左肾静脉,右肾静脉,左肾皮质,右肾皮质,左肾实质,右肾实质为感兴趣区,测量增强前后的CT值,根据测量值对上述结构影像强化情况进行观察,比对增强对比剂的不同浓度,不同注射速度在腹部影像增强图像中对肾脏影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流速3 mL/s组腹主动脉、肾动脉、肾静脉、肾皮质、肾实质强化值(x±s)分别为287.74±49.83,276.24±44.57,141.61 +20.87,136.67±24.50,168.31±25.45.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3 mL/s组的以上结果分别为296.49±30.31,278.53±34.62,153.35±27.54,138.52±14.88,179.71±25.73.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3 mL/s组腹主动脉、肾动脉、肾静脉、肾皮质强化值(x±s)分别为296.49±30.31、278.53±34.62、153.35±27.54、138.52±14.88,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5 mL/s组以上结果为411.83±54.13、405.69±54.03、207.98±37.21、199.32±55.33.两组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肾脏增强扫描时,浓度不同低流速的两组对比剂的影像资料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单纯腹部脏器增强扫描时选用低浓度对比剂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肾血管成像扫描时,不同注射速度高浓度的两组对比剂的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建议腹部血管成像扫描时选用适当高浓度高流速注射方式以提高血管显示的清晰度.
作者:吴颋;李荣芳;卢绍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鼻咽炎的MRI表现及与鼻咽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和临床随访证实的32例慢性鼻咽炎和67例鼻咽癌的影像学特征,讨论其MRI表现的异同点.结果:32例慢性鼻咽炎中有26例MRI表现为鼻咽顶壁、后壁、双侧壁、咽鼓管圆枕粘膜弥漫性、对称性肿胀增厚,病变呈等T1稍长T2异常信号,信号均匀,表面光滑;无肌层受累,肌间隙及咽旁脂肪间隙形态、信号正常,无受压、推移征象;无颅底骨质破坏;增强扫描为病灶呈均匀显著强化,粘膜线完整.67例鼻咽癌中有61例MRI表现为鼻咽腔不对称狭窄或肿物隆突,表面不规则,粘膜层和肌层、肌间隙同时受累;病变多呈等T1稍长T2异常信号,病变信号不均匀,多有咽旁间隙受累及受压、推移改变;多有颅底骨质破坏;增强扫描为病灶呈中等不均匀或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在慢性鼻咽炎的诊断以及慢性鼻咽炎和鼻咽癌的鉴别诊断中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
作者:彭吉东;曾康华;钟俊远;肖道雄;刘晓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容积漫游技术(VRT)对脑脊液漏漏口修补术前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例脑脊液鼻漏的薄层VRT重建表现,着重观察颅底骨折情况及漏口位置.结果:多排螺旋CT薄层VRT重建可直接显示出漏口的位置和立体形态.结论:多排螺旋CT薄层VRT重建对脑脊液漏漏口修补术前的诊断及手术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施力;涂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外周型肺部肿块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3例外周型肺部肿块CT透视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23例穿刺成功率占86.9%(20/23);其中恶性肿瘤16例,穿刺确诊14例,占87.5% (14/16);结核性炎症2例,非特异性炎症改变2例,炎性假瘤2例,假阴性1例.共有6例发生气胸占26% (6/23).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定性诊断外周型肺部肿块是较为理想的安全方法.
作者:赵亮;周建辉;吴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及顺序节段分析法诊断中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tial heart disease,简称CHD)的重要价值.方法:2011年4月~2012年8月在我科进行产前系统筛查的中孕期胎儿2 029例,对其中因超声诊断为复杂CHD选择引产的胎儿病理解剖结果与产前超声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研究筛查出复杂性CHD 30例,经随访引产15例,均经病理解剖证实,合计心脏畸形43处(与超声诊断完全符合39处,不完全符合4处).本组超声对中孕期复杂性CHD检出敏感度100%(15/15);准确率达90.6%(39/43).结论:运用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及分段诊断思路可明显提高对中孕期胎儿先心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作者:任苓;曾庆新;程玲;叶军;游宇光;陈卫华;李峰;何珏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