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民从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医学科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和研究热点。通过建立理想的糖尿病模型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效果、并发症预防、预后与转归等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是临床常用的动物实验性模型,旨在通过动物模型的复制模拟人体的糖尿病变化规律,但是,在造模过程中不同的实验条件对于造模成功率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以相关文献的研究为基础,对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并探讨佳实验条件,以提高造模的成功率和模拟糖尿病的准确性。
作者:林有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治疗CIN1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确诊CIN1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0例,A组使用保妇康栓治疗、B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C组未用药物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高危HPV感染转阴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HPV转阴率A组86.7%、B组70.0%,A组明显好于B组,B组HPV转阴率优于C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保妇康栓治疗CIN1伴HPV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大庆;廖庆梅;王祥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CA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降糖治疗及甲钴胺,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活血的中药治疗,十二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CAN临床症状及HRV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改善更加显著,总有效率达84%,对照组为6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CAN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CAN的症状,还能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HRV指标。
作者:李坚;覃永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将9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6min步行距离。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心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是观察组心脏功能恢复更为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合理的范围内,双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柏青;赖明耀;韩芳永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分析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与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LEIA)测定血浆茶碱浓度,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FPIA法与CLEIA法平行测定患者血浆茶碱浓度。结果:采用FPIA法测得血浆茶碱浓度比CLEIA法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测定结果房室模型均为单室开放模型,拟合的药动学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PIA法与CLEIA法两种测定方法均为准确、简便、快速且重现性好的定量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可相互媲美,均适用于临床给药方案设计。
作者:臧宁;岑美婷;张意钗;黄燕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尽可能排尽胸腔积液后,治疗组18例用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后行射频热疗,对照组18例单用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9%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皮下脂肪硬结、局部皮肤灼伤。结论:热疗联合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维;魏涛;陈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激素替代疗法配合知柏地黄丸等中药治疗妇女绝经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患者绝经综合征妇女5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0例。分别服用A组倍美力0.625mg+安宫黄体酮6mg(连续序贯方案),B组在服上药的同时每日口服知柏地黄丸27g,连续2个周期,结果两组的Superman总评分在用药1个月后,显著下降,P<0.01。但下降程度A组为47.61%,B组为66.29%。结论:HRT配伍知柏地黄丸治疗绝经综合征,疗效明显,症状缓解率满意。
作者:庞丽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百部中四种生物碱对叶百部烯酮(tuberostemoenone)(I)、对叶百部酮(tuberostemonone)(II)、脱氢对叶百部碱(didehydrotuberostemonine)(III)、氧化对叶百部碱(oxotuberostemonine)(IV)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选择Hypersil ODS-C18(250mm×4.6mm,5.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氨=75∶25,检测波长为238nm,柱温为35℃,流速为1.0mL/min。结果:I、I、II、IV线性范围分别为20~200μg/mL(r=0.9997)、25~500μg/mL(0.9997)、23~161μg/m(0.9999)、14~99μg/mL(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8%、99.68%、99.80%、99.90%;RSD值分别为1.96%、1.76%、1.84%、1.77%。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重现性高,适用于百部中生物碱的质量控制。
作者:蔡艳芳;戴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在我院妇产科门诊接受治疗后随访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手段随机均分至常规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后定期观察的A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放置曼月乐环的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B组,每组40例。治疗后,每三个月对患者进行B超阴道复查,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情况以及子宫内膜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采用常规宫腔镜手术后定期观察的A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息肉复发率为27.5%(11/40),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B组患者仅为7.5%(3/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B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重视。
作者:黄铭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妇科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药学服务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妇科肿瘤患者共11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时的编号,随机分成两个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指导,观察组进行药学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用药依从性与满意度上相对于对照组比较高,P<0.05;观察组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相对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在进行化疗治疗的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临床治疗上应该以不良反应现象为依据,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药物治疗,从而有效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谷美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右旋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手术患者,根据电脑产生序列号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M组,n=30)和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n=30),观察并记录患者给药前、给药后15min、分离阑尾时以及阑尾切除后5min时的MAP、HR、SPO2和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MAP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HR减慢较M组明显(P<0.05)。 D组较M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同时明显降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动过缓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较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苏醒更快,副作用更小。
作者:肖颖琨;许立新;李天远;阮祥才;佘守章;何莉;苏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使用咪达唑仑替代右美托咪定负荷量进行镇静治疗帮助降低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ICU中不耐受经口气管插管,需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28例)和右美托咪定组(25例),观察两组患者达到理想镇静状态(Ramsay评分4分、Riker评分4分)时间,10min后需增加负荷量方能达到理想镇静状态患者比例及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较右美托咪定组更快达到理想镇静状态。两组患者10min后需增加负荷量方能达到理想镇静状态比例、发生低血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较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更易发生心动过缓。结论:使用咪达唑仑代替右美托咪定负荷量有利于更快达到理想镇静状态及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但本方案不能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作者:庄乐;陆岑琳;周丹;吴青云;蒋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采用经皮输精管穿刺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顽固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11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经皮输精管穿刺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和高频热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4.5%、复发率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4%和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输精管穿刺灌注治疗顽固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促进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前列腺局部用药途径。
作者:丁新飞;言峰;罗四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在手术前对宫颈癌的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宫颈癌的患者100例,将其按照手术前是否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两组实施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实施手术治疗之前,给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淋巴和脉管转移情况、宫旁和阴道切缘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淋巴和脉管转移率为35.71%,低于对照组的63.33%(P<0.05);观察组宫旁和阴道切缘阳性率为12.86%,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在手术前对宫颈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控制亚临床转移,在保证较高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作者:彭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采取前列地尔加基础治疗,对照组采取贝那普利加基础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5%,对照组为69.44%,P<0.05。结论:前列地尔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低,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让病情得到好转,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止14~22周妊娠的临床意义,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100例孕14~22周要求中止妊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引产成功率、产后出血量、宫缩始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结果:观察组宫缩始动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平均(29.03±7.12)、(7.78±2.37),对照组(42.25±4.47)、(12.06±4.87),差异显著(P<0.01)。引产成功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安全、方便,能明显缩短引产时间,引产成功率高,减少了患者痛苦。
作者:侯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80例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瑞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BNP、CK-MB及TnT的改善情况,综合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BNP、CK-MB及TnT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CK-MB及TnT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复发率及出血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治疗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陈陆根;袁丽华;谢建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胃溃疡采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31例基于对照组加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对照组为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9.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溃疡采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临床疗效优良,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作者:邵云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回顾分析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地西泮液保留灌肠与静脉给药救治小儿热性惊厥的优越性,探讨救治小儿热性惊厥的较佳用药途径。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60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病历,对患儿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地西泮液保留灌肠的240例患儿列为观察组,使用静脉给药的360例患儿列为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用药后5min内惊厥症状缓解率及患儿的呼吸抑制发生率。结果:在对照组与观察组给药量相同的基础上,两组5min内惊厥症状缓解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与静脉给药治疗对比,地西泮液保留灌肠救治小儿热性惊厥既能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又能为救治尚未建立静脉通道的热性惊厥患儿赢得救治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仙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枣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方法:以70%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脱脂,乙酸乙酯萃取得到广枣提取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19∶80∶1),检测波长260nm。结果:原儿茶酸进样量在0.088~0.4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原儿茶酸平均回收率为98.04%,RSD=1.14%。
作者:戴宝成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