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4例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体会

毛恩芬

关键词:小儿, 高热惊厥, 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择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24例高热惊厥患儿,并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24例高热惊厥患儿,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3个月期间,仅2例患儿再次发作。结论: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惊厥的急救措施,密切配合医生急救。并做好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积极预防,避免惊厥的再次发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脏器损伤的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脏器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我科的80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内脏损伤的患者,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疼痛、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同时得到患者100%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能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临床护理模式。

    作者:王凤艳;李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析艾滋病检测中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检验人员由于大量接触可能携带艾滋病毒的样本,而在检验过程中操作失误等原因极有可能让检验人员感染上艾滋病毒,为检验工作和个人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研究检验人员对于艾滋病的暴露防护,增强检验人员的防护意识,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系数是艾滋病检测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前艾滋病防护意识较为淡薄,在一些医院中对于发生的职业暴露不予以上报,有些检验人员存在着不良的操作习惯,这些都极有可能引起艾滋病感染。本文通过分析艾滋病检测阶段产生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进行各项原因的分析,进而加快职业暴露后采取措施的速度,为职业防护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保护手段。

    作者:蒋琼;陈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吸氧、祛痰、支气管扩张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再给予泼尼松进行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显示 PaO2和PaCO2的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这种联合用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急性炎症期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动及被动中转开腹的原因,手术中转时机。结果:中转开腹11例。其中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主动中转开腹7例,被动中转开腹的4例均为出血。结论:急性炎症期胆囊炎 LC是安全可行的,处理好胆囊三角是关键,也要对中转开腹有正确的认识,能及时、果断的在发生严重并发症之前掌握中转时机是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手术治疗的保障。

    作者:程永鹏;赵洪;鄢铭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上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主动脉瓣发生病变需要进行置换术的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常规麻醉方案和仪器监测,但是在进行体外循环时.试验组患者接受氧合血停跳液,对照组接受常规停跳液。通过两组患者心率、有创动脉压和心脏自动复跳率的对比来观察麻醉和体外循环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方面无显著差异,通过观察和统计得出,两组在诱导及切皮时率和有创动脉压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开放升为主动脉时,实验组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主动脉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采用科学合理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方案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意外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孔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护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康复护理分析

    目的:评价医护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宣肺平喘汤(主要药物:白前、葶苈子、双花、炙麻黄、杏仁等)。同时进行康复护理,包括环境护理、呼吸道隔离及氧疗护理等措施。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15%,△P<0.01),退热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医护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易于推广。

    作者:王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管外科常见急重症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血管外科的常见急重症往往异常凶险,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抢救患者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必备条件,本文简要介绍四种血管外科常见急重症的诊断及治疗,为血管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周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具体分析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情况,提出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治疗的80例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依拉普利、欣康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组间 Pao2、Pa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治疗后,Pao2、PaCo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依拉普利、欣康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以及预后效果,成为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之一,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夏昭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人工流产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人工流产综合征是指在施行人工流产手术等宫腔手术中,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气喘、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心律不齐,严重者还可出现昏厥、抽搐、休克等一系列症状,是人工流产中常见的副反应。在临床工作中做好人工流产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是人工流产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作者:黄齐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酸和急性生理学及 APACHE Ⅱ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目的:分析乳酸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的评估作用。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这段时期内我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分析患者血液中乳酸浓度及 APACHE II评分结果与患者预后效果的关系。结果:乳酸正常患者、APACHE II评分结果低的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乳酸偏高患者及 APACHE II评分结果高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液中乳酸浓度越高或 APACHE II评分结果越高均提示患者的预后效果差,将这两项指标应用于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指导性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强;党宗彦;何再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活血通络汤结合牵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活血通络汤结合牵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AS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首先采用活血通络汤(杜仲、白术、独活、防己、伸筋草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在用牵引疗法。对照组单纯口服正清风痛宁片,1日3次,1次2片。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组痊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1.7%,均非常显著的好于对照组(痊愈率为30.0%和总有效率为54.3%,P<0.01)。结论:活血通络汤结合牵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易于推广。

    作者:李杰;魏启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行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

    目的:对行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评价。方法:从2012年2月到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当中抽取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随机分成治疗组和比较组两组,每组34例,治疗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住院、手术和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手术当中的出血量上,治疗组要显著优于比较组(P<0.05);治疗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而比较组有5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其中手术之后切口出现感染的有3例,腹腔引流物出现轻微血性的有2例,口服止血药之后症状好转。结论: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上有着显著的效果,其融合了诊断与治疗双重功能,有着较广的手术视野,安全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 ASA(美国麻醉师学会)Ⅰ-Ⅱ级择期手术的150例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行麻醉时的数据显示,三组患者的SBP、DBP和HR在诱导时的低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一,三组的插管反应率高于B组(P<0.05);对3组患者术后的OAAS评分情况比较,三组的 OAAS评分情况明显高于一组和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静吸复合麻醉比较起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靶控静脉麻醉更稳定,患者更易于恢复意识,应当在临床上给以推广使用。

    作者:奚可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探析杨会芹

    目的:探析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情况,包括病因、诊断与治疗等,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61例对象,皆为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接待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原因、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1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病因主要有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伞端粘连包裹、输卵管积水及子宫肌瘤等;全部经常规、临床病理检查确诊,经泛影葡胺造影术及术后检查显示有58例输卵管阻塞复通,复通率高达95.08%;本组研究患者术后皆进行6个月~2年不等随访,其中61例患者中成功受孕34例,受孕患者34例中有20例已经成功分娩健康新生儿,剩余14例患者仍在追踪随访中。结论: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病因十分复杂,没有特异症状,在诊断的时候要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严格检查身体,同时要结合临床症状、泛影葡胺造影术及B超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治疗的时候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泛影葡胺造影术治疗本病属于当前比较安全且有效的方式,值得借鉴。

    作者:杨会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措施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0级、1级、2级、3级分别为12例、7例、3例、1例;对照组则分别为5例,4例,10例和3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作者:全初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对于重症哮喘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60例患有重症哮喘的患者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氨茶碱对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方式对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6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结合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方法对重症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作者:罗朝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前列腺增生诱发的尿道梗阻治疗研究体会

    目的:对比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手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诱发的尿道梗阻(B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TURP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患者出现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显著下降,而生活质量评分(QOL)显著上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具有安全、高效、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梁雪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气管插管全麻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气管插管全麻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血流力学影响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1月31日期间收治的114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总计57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总计57例采用气管插管全麻。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力学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14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诱导之后、插管之后即刻、拔气管导管以及切皮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上,观察组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在麻醉用药剂量、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上,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并且能够平稳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目前已经成为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主要麻醉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脑处理信息量化模型中的细节汇编十五

    文献[1-9]提出了血液循环在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具有时序控制作用,并用量化模型结合结构风险小化相关理论说明时序控制作用的意义。文献[10-23]汇总介绍量化模型中的一些细节,本文将继续对更多细节进行介绍,以期同行能更深入理解该模型。本文介绍在需要更精细化量化分析异构神经网络运作时,可采用的方法。

    作者:谢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吸入性烧伤气管切开的时机选择与指征

    目的:探讨吸入性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佳时机和可行性,以提高吸入性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吸入性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行气管切开手术不同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和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5.12±2.21)h行气管切开术,紧急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23.24±2.36)h 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氧饱和度、相关生命指征、呼吸频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患者,有效70例,死亡2例。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死亡9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较紧急气管切开组死亡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吸入性烧伤中重度患者及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吴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