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影响

陈永美

关键词: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治疗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03间于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病患236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在常规护理上采取心理护理,对比治疗结果和病患满意程度。结果:护理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病人的不安情绪,提升病患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流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流血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09年2月~2011年2月本院接诊的2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后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患者设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5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均为100%,均无邻近脏器损伤发生,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输血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剖宫产大出血的效果与子宫切除术相同,且操作简单,可有效减少输血和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范争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异丙酚与异氟醚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究下腹部手术围术期时期,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0例进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用异丙酚和异氟醚进行麻醉,观察麻醉开始前60min、切皮后、麻醉后60min三个时间点患者的体液以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A 两组的血糖、皮质醇水平较正常的高,但是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没有显著变化。B组的血糖、皮质醇水平、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正常的高。 A、B两组在这四个指标上均有显著性的组间差异。结论:对下腹部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异丙酚的影响较异氟醚小,异丙酚更适宜作麻醉药。

    作者:张进领;陈君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2d的 MMSE 评分、MoCA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MMSE、MoCA 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所提高,治疗组入院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 MMSE、MoCA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关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恶性实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病患共计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简称 EPO)对贫血症状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针对贫血症状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此类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以及深入研究。

    作者:赖寒;吴群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颈椎病病人的临床护理常规

    颈椎病系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可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临床上多应用颈椎牵引、手法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等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非手术治疗中,给病人以必要的指导,使病人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红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女性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总结25例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我科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15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女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结果:15例患者无一例脱管,2例置管未愈行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12例治愈出院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创伤小,皮肤组织损伤少,更加适合女性患者,置管期间针对穿刺管、穿刺点细致的护理是保证穿刺管通畅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鄢映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46例,于入院开始即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相同,在护理方面,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全面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卧床时间为12.8±0.5h,平均住院时间为5.7±1.4d,显著优于对照组,另外,在心理状态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方面,观察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其护理方案对临床疗效有较大影响,工作中需引起重视,要从多方面入手,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董茜;罗银银;贺媛;周会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穴位按压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0例妇科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150)与实验组(n=150),对照组手术后按常规护理,协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活动1次,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手术后4-6小时以胶布内粘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后肛门气排、排便时间、腹胀发生,肠痉挛性腹痛发生及进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腹部手术后进行穴位按压具有补脾健胃,消食导滞、行气止痛,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腹胀发生的功效。

    作者:余志敏;杨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炎琥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为手足口病患儿应用炎琥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3年06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应用炎琥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实验组患儿,应用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儿,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佳。实验组患儿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总病程分别为(3.02±1.12)d、(2.29±0.32)d、(1.56±1.20)d、(4.08±0.48)d ,均短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冉振兵;贺元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如何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

    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目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的健康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为贯彻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关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的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护理模式改变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高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患者体验促进医患和谐于2011年在全国公立医院倡导全面开展“优质护理过程”并制定了相应的质量考评标准。方法在儿科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工程”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考评”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患,医患关系和谐,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肯定,既提高了满意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本人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考评标准”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吴汶君;易先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支肺气肿中西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慢支肺气肿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综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共有27例患者显效,12例患者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共有15例患者显效,13例患者有效,治疗有效率为65.1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的早期发病症状不太明显,很容易发展成为慢支肺气肿,病情反复。中医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病情反复情况的出现并让患者呼吸道以及肺部的微循环得到改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的同时患者的恢复进度也因此加快。

    作者:张红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中收治的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普通健康教育,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结合健康促进模式(HPM )的方式。分析对于患者的护理措施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情况,总结经验。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循医嘱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的满意情况方面也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很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高护理满意度,节约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吴君;王永团;刘飞云;陈丽;杨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HFM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从2013年2月到2014年1月与我院治疗的 HFMD患儿共338例,选取其中88例合并 M P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手段,疗效与转归等情况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小儿HFMD合并 MP的发病率为26.04%,多见于2-5岁 HFMD患儿中,临床表现除 HFMD 典型手、足、口部疱疹等症状外,有80例患儿存在发热症状,占90.91%,13例咳嗽,占14.77%,3例症状严重,除 HFMD典型症状外,还存在抽搐、抖动等症状,占3.41%,本组患儿通过口服及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均起到显著疗效,两种方式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易引发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造成进一步伤害,建议及早监测,并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俞学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常规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筛选常规稳定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年龄40-60岁,男女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原治疗方案不变,干预组原治疗加护理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对2组分别进行连续3天的动态血糖监测,观察平均血糖水平(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血糖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波动幅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患者血糖的改善有利,是改善血糖的有效途径。

    作者:梁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手卫生执行情况差的原因及对策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有效、经济的措施。但是在日常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它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的传播媒介。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我们必须分析其原因,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手卫生知识的学习。

    作者:李洛萱;黄金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4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氧合指数(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 值、心率、呼吸各项指标改善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并能有效防止并发症产生,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子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龄老年病人髋置换术围术期麻醉的精细化管理

    目的:观察精细化管理在高龄患者髋置换术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髋置换术的高龄患者50例,按双盲法分组,围手术期给予实验组精细化麻醉管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髋置换术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更佳(P<0.05)(100% VS 80%,P<0.05,χ2值=6.262),此外,实验组平均疼痛评分为(1.78±0.42)分,并发症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1±0.39)分、32%(P<0.05,t=6.452,χ2值=5.551)。结论:精细化管理在高龄患者髋置换术围手术期麻醉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侯名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抗抑郁治疗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观察

    目的:了解抗抑郁治疗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肿瘤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抗抑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组抑郁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肿瘤患者抗抑郁治疗,有助于调节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其生活状态,保证其生活质量。

    作者:丁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新生儿窒息过程中助产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助产护理对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窒息的新生儿采取助产护理措施,了解患儿复苏的状况并作出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有117例新生儿经过助产护理得到复苏,复苏率为97.5%,3例死亡,死亡率为2.5%。结论:多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新生儿产生窒息,但是当新生儿有窒息状况发生的时候能够做好评估工作,并给予助产护理,可将患儿的复苏率有效地提高,降低其死亡的几率。

    作者:朱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胃肠肿瘤化疗患者124例,根据对所选取的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查以及综合营养评价调查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给予所选取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经本院的检查,营养良好的患者较之营养不良的患者生化检查要高,且数据统计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化疗的不良反应上,营养良好组和不良好组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对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不良反应的检查有利于患者的化疗效果提升。

    作者:李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