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华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中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GSTP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 VIP )、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GSTP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6篇文献符合要求,纳入研究,共5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GSTP1313 GG基因型( GG vs AA,OR为4.80,95%CI为1.57~14.69)和AG基因型( AG vs AA,OR为3.42,95%CI为1.99~5.86)的患者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A基因型患者,而且变异基因型G携带者(AG+GG基因型)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野生型AA基因型患者( AG+GG vs AA,OR为2.38,95% CI为1.61~3.53)。结论中国人群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GSTP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
作者:邓健浩;修连喜;林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中药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CRF)对血钾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合剂。治疗2个月,观察血钾(K+)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电解质、血红蛋白(Hb)、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血 K+水平持续降低,与对照组同期K+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Scr, BUN,UA,Hb,Cys-C,β2-MG,R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合剂可以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血钾浓度,这种作用与中药合剂保护肾脏残存功能、对抗代谢紊乱关系密切。
作者:石伟;吕鹏飞;刘然;张振芳;王群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促进完善我国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管理规范。方法依据我国现有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结合医疗机构目前实际的药品管理情况,探讨建立规范我国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方式方法。结果与结论借鉴《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及国内外已有的药品监管经验,可为制订符合我国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的药品管理制度提供思路,切实提高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的水平。
作者:邓琦;占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瑶药石柑子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植物形态鉴别、药材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对石柑子进行研究。结果石柑子药材多分枝,茎节处有气生根,单身复叶互生;茎横切面为单子叶植物根状茎结构;粉末显微下可见晶鞘纤维、草酸钙簇晶、草酸钙针晶、石细胞、气孔、网纹导管等。结论石柑子的性状特征可作为其鉴别的参考依据。
作者:毕晓黎;彭丽诗;许灿新;罗文汇;陈昭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住院药房药师与临床科室之间的良性沟通模式。方法针对住院药房药师与临床科室之间出现的沟通不畅问题,采用建立住院药房工作时刻明细表、药师参与临床制度、加强职业培训等方式,初步建立起良性沟通模式。结果提高了药师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了药师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结论良性沟通模式的初步建立,可使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并能与临床科室组成有机整体,终促进医疗工作的有效运行。
作者:万春燕;黄琳琅;刘雯;龙莉;彭海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活血调经丸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龄蒙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活血调经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观察组增加更明显( 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2%(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SH,LH,PRL,E2,P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SH,E2,P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活血调经丸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疗效并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功能紊乱。
作者:郑志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寻找快速、简便的山野豌豆总DNA提取方法。方法采用4种不同方法(CTAB法、SDS法及改进CTAB法、改进SDS法)提取山野豌豆总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纯度,以筛选出优提取方法。结果改进CTAB法和改进SDS法所得的山野豌豆总DNA纯度都较高,A260和 A280分别为(1.9128±0.0827)和(1.8767±0.0408)。改进CTAB法提取到的总DNA电泳时DNA条带亮度明显,无拖尾现象。结论改进CTAB法是提取山野豌豆中高质量总DNA的有效方法。
作者:高优恒;高俊杰;王海鹏;李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VAD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其X线摄片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148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X线摄片的诊断特点,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环磷酰胺+VAD,78例)和对照组(VAD,7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8例MM患者中,头颅平片阳性率高,与其他体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42.936,P<0.05)。治疗6个周期后,联合组的病灶缩小率为4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43%( P<0.05);联合组的病灶扩大率为14.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 P<0.05);两组间的病灶消失率、病灶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74.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29%( 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23%,与对照组的61.4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MM患者的X线摄片表现具有典型特征,头颅阳性率较高;环磷酰胺联合VAD化疗方案临床疗效更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向海;刘海英;华定新;陈晋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氨酚那敏颗粒中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咖啡因三主成分含量的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方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 mm ×4.6 mm,5μm)为色谱柱,柱温为35℃,流动相为甲醇-0.025 mol/L磷酸二氢钾(磷酸调pH至3.2)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咖啡因)、262 nm(马来酸氯苯那敏)、273 nm(对乙酰氨基酚)。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复方氨酚那敏颗粒中3种主成分定量的方法。结论该方法将以前2个不同流动相2个系统测定3种成分的方法简化为1个流动相的系统中,用多波长HPLC法1次测定3种成分,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氨酚那敏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谭佳;李凤鸣;梁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包(大黄、芒硝、冰片)外敷联合微波照射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并进行微波照射治疗,液化持续加重者给予二次清创缝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包外敷,直至切口愈合,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渗液、愈合时间及切口甲级愈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脂肪渗出时间为(4.2±1.4)d,切口愈合时间为(6.4 ± 2.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2.0)d和(9.5±3.1)d( u=7.027,P<0.01;u=6.081,P<0.01);两组患者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47,P=0.025);观察组二次缝合比例为1.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9%(fisher, P=0.014);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比例为9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79%(fisher,P=0.028)。结论对腹部脂肪液化切口在常规换药并微波照射基础上联合中药包外敷,能加速切口愈合时间,减少二次清创缝合比例,提高切口愈合质量。
作者:陆继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采用总有机碳(TOC)测定法作为黄芪注射液生产中清洗残留物验证的检测方法。方法以验证批次的黄芪注射液作为自身对照溶液,测定黄芪注射液清洗验证残留物的TOC值应不大于对照溶液的TOC值。结果黄芪注射液在相当于黄芪生药2.5~20.0μg/mL范围内与TOC值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70),擦拭法平均回收率为79.41%,RSD为9.54%( n=9),均符合清洁验证的要求。结论黄芪注射液的清洗验证残留物检测方法适合采用TOC测定法。
作者:孟焱;孙黎;郭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优选吴茱萸的乙醇提取工艺。方法以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和回流次数进行优选。结果吴茱萸佳乙醇提工艺为,药材以12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 h。结论优选的吴茱萸醇提工艺合理可行,可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许锋;涂瑶生;王洛临;周伟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分析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的特点和要求,结合目前药品零售企业在新版GSP认证中面临的问题,探讨药品零售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作者:于肖利;徐文;李振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系统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维普(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各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创建至2014年2月,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包括14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 OR=3.61,95% CI(2.59,5.03),P<0.00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值减少优于常规治疗组[ MD=-2.78,95% CI(-4.15,-1.41),P≤0.000 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 ESS )评分值高于常规治疗组[ MD=-2.78,95% CI(-4.15,-1.41),P≤0.000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 MD=9.48,95% CI(2.81,16.14),P=0.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0.69,95% CI(0.22,2.13),P=0.51]。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统一,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予以证实。
作者:黄玲;郑玲利;蒋婷;李燕;袁明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滋阴益气中药减少成年男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男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入组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滋阴益气中药,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12个月后,观察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18个月随访期结束后,观察组在各观察节点复发例数均低于对照组,总复发率为1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00%(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 TP )、血清白蛋白( ALB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及24 h尿蛋白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 P<0.05)。结论滋阴益气中药可显著降低成年男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建民;张灵芝;张振芳;段利民;刘力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通过对2011年至2013年辽宁省药品检验检测院药品常规委托检验目的、检品数量、送检时间、检验结果等情况的统计,分析辽宁省药品生产企业委托检验现状、送检规律及送检需求,以进一步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同时为监管提供信息,为辽宁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作者:张伏;魏晶;张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确定数量间隔法抽查医院2012年度儿科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并通过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儿科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比例为32.73%,其中不合理医嘱115例(23.42%)。DDDs排序前2名的是热毒宁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结论儿科中药注射剂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管理。
作者:付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肌氨肽苷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7例。在常规支持疗法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使用肌氨肽苷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单用丹红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全血与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为(3.84±0.23)mPa·s,血浆黏度为(1.78±0.17)mP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9±0.27)mPa·s和(1.92±0.20)mPa·s( u=3.070,P=0.003;u=3.872,P<0.01)。两组患者ADL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75.4±9.4)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6.3±4.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8 ± 8.2)分和(18.5±5.0)分( u=2.666,P=0.009;u=2.348,P=0.021)。两组临床疗效总体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82,P=0.04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8%,高于对照组的82.46%(χ2=0.856,P=0.355)。结论肌氨肽苷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能发挥协同作用,较单用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久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则加用丹参酮ⅡA。结果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30.79±8.32)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3.79±5.54)分( 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对照组为(21.86±7.53)分,显著低于观察组的(28.58±6.42)分( P<0.05);脑电图检测总异常率对照组为62.0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30.00%( P<0.05)。结论丹参酮ⅡA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效果显著,患者康复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袆;刘博;苏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利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格列美脲(GM)片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聚维酮K30(PVP K30)为载体,用溶剂法制备GM固体分散体(SD);采用显微扫描电镜( SEM ),X-射线衍射分析( XRD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 ),红外光谱分析( FTIR )技术对GM固体分散体进行物相鉴定;制备GM普通片和SD片,测定溶出曲线,并用 f2因子法与以格列美脲片(亚莫利,赛诺菲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为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 GM:PVP K30=1:4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GM以非晶形态分散于PVP K30中,体外溶出度为89.28%,88.73%,90.76%,相似因子 f2为82.60,79.40,81.00。结论固体分散技术可显著提高GM片的体外溶出度,GM SD的溶出行为与参比制剂非常相似。
作者:文君;肖亚宝;崔生法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