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ARK5、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ARK5、MMP-2、MMP-9的表达 ;脂质体介导法将ARK5-siRNA转染入胃癌细胞株SGC-7901(siARK5/SGC7901细胞组),以SCRsiRNA转染组(scr/SGC7901细胞组)作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ARK5、MMP-2 、MMP-9蛋白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ARK5 、MMP-2、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6%、68%,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RK5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 < 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 > 0.05);转染后siARK5/SGC7901细胞组表达ARK5、MMP-2 和MMP-9蛋白水平降低,体外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 < 0.05).结论:ARK5、MMP-2和MMP-9在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ARK5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和化学治疗的靶点.
作者:崔若凡;张宝刚;姬静;郭文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SU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70例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98例)和非冠心病组(72例),比较两组SUA及HbA1c水平.对冠心病组冠脉病变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SUA、HbA1c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冠心病组以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 ≤ 6.5%,94例)和B组(HbA1c > 6.5%,104例),分析两亚组SUA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组SUA、HbA1c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341 ± 100)μmol/L vs (289 ± 75)μmol/L;(6.7 ± 1.4)% vs (5.7 ±1.0)%; 均P < 0.01].(2)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组SUA及HbA1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 = 0.555,0.689,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仅HbA1c与Gensini积分存在回归关系(β= 0.689,t = 11.809,P < 0.01),SUA未进入回归方程.(3)A组SUA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r = 0.194,P = 0.110),B组SUA水平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r = 0.380,P < 0.01).结论:HbA1c水平是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SUA水平不能独立预测冠脉病变程度,高SUA并高HbA1c联合对冠脉病变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贺娜娜;张菲斐;韩战营;邱春光;黄振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早期应用PiCCO监测液体复苏后血管外肺水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48例入住ICU存在血容量不足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 < 750 mL/m2]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根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是否大于7 mL/kg分为肺水正常和肺水偏高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按250 mL/15 min的速度行早期液体复苏,使其ITBVI > 850 mL/m2,监测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终点后即刻、复苏终点后2 h及6 h的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液体复苏扩容对ITBVI、GEDVI、CI、SVI、CVP、EVLWI有影响(P < 0.05),两组液体复苏达终点后的即刻、2 h、6 h各时间点的ITBVI、GEDVI与复苏前相比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PaO2/FiO2各时间点与复苏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肺水正常组的CI、SVI各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肺水偏高组的CI在复苏达终点后即刻和2 h两个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有增加(P < 0.01),SVI在复苏终点后2 h和6 h两个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有增加(P < 0.01).CVP与复苏前相比,肺水正常组仅复苏终点后6 h有增加(P < 0.01),肺水偏高组复苏终点后2、6 h均有增加(P < 0.01).EVLWI与复苏前相比,复苏达终点后的即刻、2 h、6 h均有增加(P < 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可使GEDVI、ITBVI、CI、SVI增加,对CVP和EVLWI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影响氧合功能.
作者:许秀娟;孟建标;张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总结乳腺癌保乳治疗术后局部复发的规律,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1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行保乳手术及综合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 6年.结果:217例患者随访期间内随访率为93.1%.共12例患者发生局部肿瘤复发,发生的时间第1 ~ 6年分别为0、6、4、0、1、1例;累积无复发率分别为100.0%、97.2%、95.4%、95.4%、94.9%、94.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35岁/>35岁,P = 0.032,OR = 1.752)、肿块的大小(≤3 cm/> 3 cm,P = 0.024,OR = 1.872)、TNM分期(TNM0/TNMⅠ/TNMⅡ,P = 0.016,OR = 2.164)均是保乳治疗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保乳治疗术后局部复发的高峰期在术后2 ~ 3年;年轻、大肿块和较晚的TNM分期是影响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隽婕;何炜;陈宏林;赵芳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头位妊娠脐带绕颈中围产儿预后的分析,探讨脐带绕颈是否应成为剖宫产指征.方法:将正常头位妊娠1 348例分为两组(脐带绕颈组468例,无脐带绕颈组880例)进行分析,了解脐带绕颈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在阴道分娩和产程的不同阶段,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等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脐带绕颈组剖宫产率显著升高,剖宫产中胎儿窘迫率脐带绕颈组反而低于无脐带绕颈组,差异有显著性;此外,脐带绕颈中阴道分娩者胎儿窘迫率明显低于剖宫产分娩者.结论:脐带绕颈显著增加了选择性剖宫产率,但脐带绕颈与围产儿预后不良之间无特异性关系,因此不应成为剖宫产指征.
作者:熊琼英;胡俊;杨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B1激肽受体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其在粥样斑块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0例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70%)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斑块组)的手术标本,并依据术前症状分为无症状斑块组(n = 15)和有症状斑块组(n = 25),另收集人肠系膜动脉标本作为对照组(n = 15).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测定各组B1激肽受体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B1激肽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斑块组B1激肽受体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症状斑块组B1激肽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无症状斑块组均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1激肽受体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稳定性密切相关.
作者:郭亚培;张敏;王建平;吴世陶;王兵;刘恒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回族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人群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142例宁夏回族EH 患者( EH 组)和112 例正常血压者(对照组) 的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位处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统计分析该位点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结果:EH组GG、GT 和TT 基因型分布频率为0.831 0、0.162 0 和0.007 0,对照组中分别为0.857 1、0.142 9和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G与T 等位基因频率在EH 组中分别为0.912 0、0.088 0,在对照组中分别为0.928 6 和0.071 4,两组对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多态性与宁夏回族EH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陈丽娜;金梅花;徐清斌;马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 2011年 6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完成的33例经腹腔镜(腹腔镜组)和32例开腹(开腹组)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情况、病理资料、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163.6 ± 65.3)mL vs.(390.6 ± 187.3)mL,P < 0.001]、输血比例小[0 vs.18.8%,P < 0.001]、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早[(2.0 ± 0.8)d vs.(3.0 ± 0.9)d,P < 0.001;(3.7 ± 1.5)d vs.(5.7 ± 1.5)d,P < 0.001]、盆腔引流管拔除早[(3.2 ± 0.9)d vs.(5.3 ± 3.0)d,P = 0.001]、术后3 d 血红蛋白计数高 [(107.8 ± 11.9)g/L vs.(96.0 ± 17.8)g/L,P = 0.003]以及住院时间短[(11.1 ± 3.7)d vs.(14.7 ± 3.9)d,P <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切除数量、盆腔引流量、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3 d 白细胞计数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开腹同类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微创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曹世姣;张广亮;夏伟兰;孙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蜡块标本中HIF-1α、COX2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肿块直径及HIF-1α、COX2表达与细支气管肺泡癌预后的关系.结果:细支气管肺泡癌肿块直径≥ 3 cm组中HIF-1α、COX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直径< 3 cm组(P < 0.05);肿块直径≥ 3 cm组中COX2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肿块直径< 3 cm组中COX2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 0.05);HIF-1α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 = 0.366,P < 0.05);5年累积生存率单因素分析显示,细支气管肺泡癌预后与肿块直径、COX2表达相关(P < 0.05),与HIF-1α表达无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直径≥3 cm与COX2高表达是细支气管肺泡癌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 < 0.05).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肿块直径≥3 cm,HIF-1α、COX2水平显著上调,促进淋巴结转移,提示患者预后差.
作者:邹亮;雷浪;石丹;廖首生;邬黎青;冯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4种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组织来源的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41例在我院首次诊断为鳞癌或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鳞癌和腺癌患者中根据不同组织来源又将其分为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肠道来源等)、呼吸系统(包括咽喉部、支气管来源等)、泌尿生殖系统(包括男性、女性生殖道来源)3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未发现恶性肿瘤依据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腺癌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水平高于鳞癌组和对照组;鳞癌组血清鳞癌抗原(SCC)水平高于腺癌组和对照组;在呼吸系统腺癌中血清CEA、CA199水平及其阳性率均较高(P < 0.05),在消化系统腺癌中CEA表达亦较高(P < 0.05).4种肿瘤标志物中SCC对鳞癌的灵敏度高;CEA对腺癌中的灵敏度高.联合检测能提高对鳞癌和腺癌的诊断灵敏度.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SCC = 1.15 ?滋g/L可提高诊断鳞癌的灵敏度,CA199 = 12.26 U/mL,AFP = 3.03 ng/mL,CEA = 3.28 ng/mL可分别提高诊断腺癌的灵敏度.结论: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鳞癌和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不同,对提示组织来源有一定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价值.
作者:陈庆;刘升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出血性脑卒中(ICH)患者术后的近期预后,构建死亡风险方程,为救护措施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方法:纳入手术治疗的242例首发ICH患者,追踪术后30 d生存情况.结果:(1)本组ICH 患者30 d生存率为78.0%.(2)死亡组与生存组在年龄、收缩压、血K+、NIHSS评分、GCS评分、出血部位、脑中线结构移位和发病到手术时间的暴露水平不同(P < 0.05).其中年龄(RR = 1.949)、出血部位(RR = 2.256)、NIHSS评分(RR = 1.075)和发病到手术时间(RR = 2.336,RR = 2.89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3)死亡风险方程:h(t,X)/h0(t)=Exp[0.668年龄+0.841出血部位+0.072 NIHSS评分+0.849(发病到手术时间6 ~ 12 h)+1.063(发病到手术时间≥ 12 h)].方程、NIHSS评分、发病到手术时间、出血部位、年龄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35、0.692、0.662、0.642和0.614.结论:ICH术后具有高病死率,NIHSS评分、发病到手术时间、出血部位和年龄均可用于预后的评估,以多个指标综合评估预后的可靠性更佳.
作者:柴宗举;孙红卫;亓自强;贾涛杰;闫晓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定量评价不同血压水平对颈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组(HP组)5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HN组)30例和正常血压组(NP组)30例,常规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ET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参数(Eρ、β、AC、AI、PWV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研究对象均合并较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HN组较NP组排除混杂因素前IMT、Eρ、PWVβ差异值有显著性而排除混杂因素后仅PWVβ值差异显著(P=0.04),HP组较NP、HN组于排除混杂因素前后各硬化参数差异均显著.结论:血压升高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密切相关,但正常高值血压本身对颈动脉弹性无明显影响,其所合并的危险因素在动脉硬化及血压升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高血压早期,即使颈动脉未发生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血压已成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覃月秋;陈爱华;唐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三氧自血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将其分为3组,药物组给予多潘立酮10 mg,口服,每日3次; 三氧组给予医用三氧自血治疗,每周3次; 三氧+药物组:给予多潘立酮及三氧自血治疗.结果:3组患者腹胀、早饱、嗳气、恶心、食欲下降症状显著改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三氧+药物组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积分较三氧组、药物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三氧组钡条总排除率为(59.0 ± 21.5)%,有效率为40.0%,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三氧+药物组的钡条总排除率[(89.0 ± 37.4)%]及有效率(80.0%)高于三氧组、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三氧自血疗法可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排空功能; 三氧自血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消化性功能不良的疗效优于三氧自血及单用多潘立酮.
作者:覃黎葵;龚正;庄小强;张兰玲;李佑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评估胃肠起搏器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9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胃下垂患者,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用胃肠起搏器进行治疗,对照组不给予刺激,通过临床症状、EGG、X线钡餐造影和胃排空试验综合判断疗效.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经胃肠起搏器治疗后,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超过8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远低于治疗组(P < 0.01);治疗组EGG明显改善(P < 0.05 vs 治疗前),部分患者行胃排空试验,结果明显改善,而对照组EG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下垂患者经胃肠起搏器治疗后,胃的体位显著上升.结论:胃肠起搏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下垂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黄伟锋;欧阳守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观察早产儿出院后专用配方奶对其骨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刚出院的早产儿并随机分为营养强化组(接受早产儿出院后专用配方奶粉喂养)和对照组(普通配方奶喂养).从出院时干预至矫正年龄6个月.矫正年龄1、6个月时进行胫骨声波速度(SOS)测量.结果:共入组符合入选标准的刚出院早产儿70例,营养强化组34例,对照组36例.入组时两组婴儿的胎龄、体重、身长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营养强化组早产儿在矫正年龄6个月时胫骨SOS值[(3 040.21 ± 83.24) m/s]显著高于对照组[(2 971.33 ± 78.46)m/s](P < 0.05).结论:早产儿出院后专用配方奶粉相对一般普通奶粉能显著改善早产儿骨强度情况,更加适用于早产儿,值得提倡.
作者:黄益华;丁吴女;郑戈;张智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血清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s,CD4+CD25+Treg)表达水平的影响,揭示CD4+CD25+Treg在慢乙肝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6例慢乙肝患者(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36例,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30例)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和治疗12、24、36及48周外周血CD4+CD25+Treg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相应时间点的血清HBV DNA.结果:外周血清CD4+CD25+Treg治疗前为(4.05 ± 2.3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26 ± 1.42)%(P < 0.01);治疗后CD4+CD25+Treg为(2.38 ± 1.75)%,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1),与正常对照组相当(P > 0.05).CD4+CD25+Treg水平与病毒定量呈正相关.结论: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后能使病毒载量下降,导致CD4+CD25+Treg下降,使免疫功能恢复.
作者:张弦;蒋道荣;姚登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后,原位手术再通及溶栓治疗效果的优劣.方法:维持性透析内瘘闭塞者68例,根据排除标准,终有51例符合入组标准,随机分成两组,即手术治疗组(n = 26)、溶栓组(n = 25).手术治疗组方法:切开动静脉内瘘取出血栓,切除狭窄血管或扩张血管,使内瘘通畅.溶栓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溶栓.结果:手术治疗组26例患者中,23例患者术后动静脉内瘘畅通,触及明显血管震颤,其中21例术后第2天行可以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达250 mL/min以上,成功率88.5%.溶栓组25例患者中,有15例溶栓成功,成功率为60.0%,结果显示治疗组成功率比溶栓组高,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熟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后原位手术再通率较尿激酶局部溶栓组高,增加内瘘闭塞后的复通率.
作者:薛志强;曾石养;蒋重和;彭翔;苏海燕;曾建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38蛋白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P38蛋白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38和P-GSK3β分别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其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两者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 (P < 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503 P < 0.05).结论:P-P38和P-GSK3?茁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杨华英;沈艳峰;石洁;席丰;孙冬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不同危险分层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围术期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非心脏手术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依次分为Ⅰ组(低危)、Ⅱ组(中危)、Ⅲ组(高危)和对照组(无高血压病),每组30例.围术期监测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HR.结果:与T0比较,4组T1时CO、HR、SVR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组间比较,T0 ~ T6 时4组CO有先代偿增加后下降的趋势,SVR却持续增加,而HR到高危才表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危险分层越高,CO、HR抑制越明显,SVR 越大;中危以上患者应监测心功能;高危患者心肌代偿功能明显减弱.
作者:张继如;季永;朱小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应用向量血流图(vector flow mapping)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涡流变化规律及特征.方法:39名健康志愿者和41例高血压患者(分为A组:左室构型正常组;B组:向心性重构组;C组:向心性肥厚组)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心尖三腔心切面图像后脱机分析,观察左室内涡流衍变过程,比较各涡流描述参数.结果:高血压患者左室内涡流等容舒张期和舒张早、中期由小变大,数量由少变多,环数由松散变密集;舒张晚期、等容收缩期及射血期涡流再变小,环数仍较密集;持续整个心动周期.与对照组比较,B、C组在等容收缩期涡流峰值流量和涡流强度增大,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6);C组半流量面积、半流量涡流直径增大,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向量血流图技术能客观反映高血压患者心室内血液流场的变化,为高血压患者心室内血流结构及心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夏纪筑;高玉丽;王庆庆;马雯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通过震动感觉阈值(VPT)测定,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溃疡风险.方法:120例未发生足溃疡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VPT,同时测定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按VPT结果将患者分为VPT正常组和VPT升高组进行临床特征比较及糖尿病足病的相关分析.结果:120例糖尿病患者中,VPT正常组70例(58.3%),VPT升高组50例(41.7%),其中低度风险组9例(7.5%),中度风险组28例(23.3%),高度风险组13例(10.8%).两组间BMI、HbA1c、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VPT正常组比较,VPT升高组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FBG更高(均P < 0.05).相关分析显示VPT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B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5、0.349、0.214).结论:VPT能客观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溃疡风险.年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是影响糖尿病足溃疡的关键因素.
作者:舒毅;陈幼萍;曾春平;罗少荘;潘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编码区2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检测180例研究对象的β2-AR基因编码区第2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β2-AR基因2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OPD合并EH组、COPD非合并EH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OPD患者FEV1%预计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282、P = 0.755),与COPD合并EH组的血压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本研究中,β2-AR基因2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老年COPD合并EH的发病无相关性.
作者:王成;杨皑岚;李华;毕鸿雁;傅玮萍;戴路明;陈芬;谭芳;符琴;田陆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治(TRI)中Allen试验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15例进行TRI的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157例为未行Allen试验而直接穿刺桡动脉者,对照组为Allen试验阳性者123例,Allen试验阴性者35例排除出本研究.记录两组穿刺成功率、介入诊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穿刺成功率(98.1% vs 98.4%)、介入诊治成功率(98.7% vs 98.3%)、并发症方面(2.6% vs 2.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研究现有结果判定,Allen试验在TRI中的临床意义有限,尚需更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作者:方志敏;钟小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及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在高龄骨水泥半髋置换术中发生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BCIS)的影响及差异.方法:收集在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骨水泥半髋置换术中发生BCIS的90例患者资料,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48例)及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42例),分别对比研究两者对术中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及发生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哮喘、呼吸窘迫、低血压、低氧血症、死亡等情况的差异.观察分别取3个时间点,即:骨水泥注入前(T1)、骨水泥注入时(T2)、骨水泥注入后10 min(T3).结果:A组T2时间点HR、CVP、SBP、DBP与T1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 < 0.05),B组T2时间点HR、SBP与T1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两组组间比较T2时间点HR、SBP、低血压、呼吸窘迫、低氧血症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高龄老人骨水泥半髋置换术,但腰硬联合麻醉具有对循环影响小、骨水泥反应轻等优点,更适用于高龄老人骨水泥半髋置换术麻醉.
作者:张勤;王晔;刘祯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等回声肝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术前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彩超反复检查均未能发现病灶,加做增强MR(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CEMR)检查13例均证实肝内有癌灶;以CEMR图片为参照,于同一肝区行CEUS,成功检出肝内病灶;后于CEUS引导下对13例13个肝癌病灶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术.术后用CEUS评价疗效,并与同期CEMR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复查CEUS提示病灶完全消融为92.3%(12/13)、不完全消融为7.7%(1/13),与CEMR提示相符.术后11例AFP下降至正常水平;2例下降不正常:其中1例为不完全消融,另1例病灶完全消融,但CEUS意外发现新增直径约6 mm小卫星灶,后CEMR加以证实.结论:CEUS不仅使等回声肝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用超声引导手段得以实施,而且各方面效果堪与CEMR相媲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伟珍;谢守松;陈焕伟;陈泳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进行病理组织学特点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特征为瘤细胞多形性,以巨怪形瘤巨细胞为主,核分裂像和坏死多见,网状纤维沿血管周围分布.瘤细胞弥漫表达Vim、S-100、GFAP灶性阳性,Ki-67约为20%.结论:GCG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组织学上需与伴有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胶质肉瘤等鉴别.
作者:邱莎莎;邓晓;杨庆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导致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MP感染导致小儿急性良性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MP阳性患儿均有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对称性双下肢疼痛,多以夜间或晨起时突然出现肌痛、活动时加剧,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急性期磷酸肌酸激酶(CK)明显升高数倍至数十倍(正常值为38 ~ 174 U/L).本组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MP除可导致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肺外多器官损害外,亦可导致肌肉病变,可表现为非特异性肌炎症状,急性期均有肌痛及CK显著升高,经用阿奇霉素抗炎及综合治疗1 ~ 2周后,患儿可完全恢复,CK值也可恢复正常.
作者:孔卫乾;王金华;吴娇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的美学修复的临床参考依据和方法.方法:按照牙列的形态与面部外形的协调、牙齿的长度与微笑曲线、前牙的个性形态的标准、面下1/3的比例等,在口外参考模设计磨牙量,在口内按标准完成加工参考模,以此模为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的美学修复的参考依据.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2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3.61%.结论:采取本研究提出的标准和方法修复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施亮;陈烈金;魏雅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国产OMOM 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 年8月至2011年7月间,应用OMOM 胶囊内镜(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生产) 对22例慢性腹痛患者进行检查,明确慢性腹痛的原因.结果:22例慢性腹痛患者经胶囊内镜检查,诊断小肠溃疡2 例(9 %),小肠息肉2 例(9 %),小肠黄色瘤2例(9%),小肠狭窄2例(9 %),非特异性小肠炎症4例(18%),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4.5%),小肠套叠1例(4.5%),回肠克罗恩病1例(4.5%),空肠多发憩室1例(4.5%),其余8 例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息肉、十二指肠球炎、结肠炎,2例无明显异常,其中7/22(35%)为症状无关的发现.结论:国产OMOM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而且安全无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娅敏;刘锦涛;余细球;范东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与血浆5-羟色胺(5-HT)、血栓素 (TXA2)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进一步分析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方法:用超声心动图测定15例明确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并按肺动脉收缩压力的高低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组8例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7例;同期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5-HT及TXA2水平.结果:轻度肺动脉高压组的血浆5-HT及TXA2水平明显低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P < 0.01);血浆5-HT及TXA2水平与肺动脉压的变化呈明显相关性(r1 = 0.765,P1 < 0.05;r2 = 0.689,P2 < 0.05).结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随着血浆5-HT及TXA2水平增高而加重.血浆5-HT和TXA2可能参与了低氧性肺动高压的发病机制.
作者:范家珊;张丽杰;梁光春;李有霞;李国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537例经行DSA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分布特点、狭窄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1) 537例脑梗死患者中,脑动脉狭窄371例(69.1%),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65例(30.7%),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10例(20.5%),颅内外均狭窄96例(17.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OR = 1.018)、长期饮酒(OR = 2.566)、Hcy(OR = 1.039)、HDL(OR = 0.165)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3)不同的动脉狭窄程度,其危险因素也不同.长期饮酒、糖尿病、Hcy是脑动脉中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长期饮酒为脑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饮酒、Hcy、LDL则为脑动脉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且颅内动脉狭窄率高于颅外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不同,危险因素也有差别,因此根据狭窄程度,有针对性地干预其危险因素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兰晴;钟维章;陈渊;范秉林;李燕华;李吕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评估汶川大地震中大腿骨筋膜室综合征(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of the thigh,ACST)患者在延迟治疗后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收治6例遭受非接触性挤压伤的ACST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平均延迟治疗35.4 h后接受了综合保守治疗.对出院前后的肢体损伤严重程度(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MESS)及肾功能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在伤后2.5年评估其临床结果.结果:6例患者均保存肢体,伤后2.5年患肢的功能恢复良好;MESS及初次治疗时间均与肾功能无相关关系(均P > 0.05);二者各自均与感觉及运动开始恢复时间存在相关关系(均r > 0.8,P < 0.05).结论:ACST只要遭受非接触挤压伤,如MESS < 7,即使延迟的保守治疗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作者:张开伟;段宏;梁凯路;李浪;项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抗菌药物治疗情况,为临床合理诊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我院170例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将调查项目分别填入设计的调查表中,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基础病因方面,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比例高(85例,占51.8%),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49例,占29.8%),再次是风湿性瓣膜心脏病(30例,占18.3%);患者临床表现方面,发热常见(65例,占38.2%),其次为贫血和肝脾肿大;血培养阳性率40.7%,常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21例,占56.8%),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占27.0%);170例患者平均抗感染治疗时间为 25 d,86%的患者抗感染疗程达到4周以上.治疗效果好转的有147例(占86.5%),死亡的3例(占1.8%),77%的患者抗感染治疗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前3位常见的基础病因为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瓣膜心脏病;临床表现方面,发热常见,但其发生率已明显降低;常见的致病菌仍为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者:李英;张晓娟;佃少娜;谢迦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男,39岁.因反复发作性头痛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头痛,呈阵发性,反复隐痛,以左颞、额部为甚,伴头晕、呕吐及抽搐,曾在外院行头颅CT检查示:左额叶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治,转我院求治.患者近一周来头痛加重,精神、食欲、睡眠欠佳,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神志清楚,脑神经检查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亢进,Kerning征阴性,深浅感觉检查正常.
作者:肖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女,51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半年,加重5 d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多于快走或爬坡时出现.1个月前间断出现双下肢水肿,自服利尿药物治疗后水肿可消失.5 d前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伴有夜间呼吸困难,无胸痛及后背、左肩及左上肢放射痛,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咳血及紫绀.
作者:于美丽;刘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病例1 患者男,80岁,因维持性血液透析3年余,胸闷、气喘、呼吸困难1周,于2011年1月18日14﹕40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1年,冠心病病史21年,慢性支支气管炎病史21年,慢性肾功能衰竭、间断血液透析病史3年,有胃溃疡病史,2009年1月在本院行右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双腔).查体:T 36.4℃、P 90次/min、R 20次/min、BP 150/90 mmHg.神清,慢性肾病面容,胸廓呈桶状,双肺呼吸音稍粗糙,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及中等量哮鸣音,双下肢可见轻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杨春;朱高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女,75岁,左鼻根部肿块逐渐增大伴流泪4年余.入院时查体:双眼视力0.6,左眼泪囊区触及约2 cm × 2 cm × 1.5 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差,无压痛,肿块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指压泪囊区未见脓性分泌物溢出,泪点位正,泪道冲洗不通,伴少许黏性分泌物溢出,左眼球向外上方轻度突出,眼球转动无明显受限.双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不浅,房水清,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 mm,对光反应灵敏,视网膜平伏.
作者:金琴辉;项振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8例,分对照组32例,治疗组46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30 mL+阿拓莫兰0.2 g+门冬氨酸钾镁30 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注,每天1次;治疗组加用前列腺素E1 100 μg+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肝功能(ALT、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纤维化指标(HA 、LN、IV、IV-C、PC Ⅲ)及临床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28.13%和69.57%,两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TBIL、AIb、ALT、AST、PTA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前列腺素E1治疗乙型肝炎性肝硬化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疗效显著.
作者:李刚;陈金春;付荣权;孙庆丰;马志全;陈海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联合光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中髓鞘碱性蛋白含量(MBP)及NBNA评分、BAEP的影响,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4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入院后即刻予以常规蓝光照射及支持治疗;试验组: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神经节苷酯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液中MBP含量,同时进行NBNA评分及BAEP检查,观察两组血液中MBP水平及NBNA评分、BAEP的改变.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BNA评分明显改善,MBP水平明显降低,BAEP异常耳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两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早期应用神经节苷酯联合光疗能更有效治疗和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系统损伤,值得在新生儿科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凤;黄润忠;张应金;李燕凤;梁淑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脾氨肽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患儿的疗效及对Th1 /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2 例MPP患儿纳入实验组并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脾氨肽2 mg连续睡前口服30 d,分别观察治疗的效果.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实验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儿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和8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患儿IFN-γ和IL-4水平在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这两组的IFN-γ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3个月患儿IFN-γ和IL-4水平在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治疗组的IFN-γ和IL-4水平均接近对照组(P > 0.05).结论:脾氨肽能增强MPP患儿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2介导的体液免疫,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提高儿童MPP的疗效.
作者:徐美玉;李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非镇痛组),每组100例.观察新生儿的Apgar评分,出生后3、6和12个月时回院随访,进行婴儿体格发育状况评估;而在6和12 个月时点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智力发展指数(MDI)和运动发展指数(PDI),对婴儿智力和运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婴儿在3、6和12 个月时的身长、体重、头围和胸围等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6和12个月时的MDI和P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婴儿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和智力、运动能力等发育情况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付卫星;康佳丽;熊美丽;潘慧瑜;郭幼平;潘时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痰热清注射液10 mL加入生理盐水10 mL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42.5%),有效22例(55.0%),无效1例(2.5%);对照组显效8例(20.0%),有效28例(70.0%),无效4例(10.0%);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周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和组间对照的方法,将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瑞格列奈和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临床及生化指标、△I30/△G30比值、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两组均有明显的降糖效果,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P < 0.05);餐后0.5 h血清胰岛素明显升高(P < 0.05),说明二者均能刺激胰岛素早时相分泌,但空腹及餐后2 h血清胰岛素上升不明显(P > 0.05);△I30/△G30比值升高(P < 0.05),HOMA-β升高(P < 0.05),HOMA-IR下降(P < 0.05);但两组间比较,除2 h FIns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外,其余各组间均P > 0.05.结论: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给予瑞格列奈强化治疗同胰岛素一样可以良好控制血糖并改善胰腺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而简便的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刘璐;曾姣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经阴道无痛取卵术的效果.方法:90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分为3组(n = 30).A组:瑞芬太尼0.2 ?滋g/kg;B组:瑞芬太尼0.3 ?滋g/kg;C组:瑞芬太尼0.4 ?滋g/kg;3组均复合丙泊酚2 mg/kg.记录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手术时间、丙泊酚总量、取卵数、患者睁眼时间和离床时间.同时记录体动次数、呼吸抑制、辅助呼吸、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术后半小时随访恶心呕吐发生率,腹痛评分,以及患者和术者满意度.结果:3组手术时间、取卵数量、患者睁眼时间和离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丙泊酚总用量小于A组(P < 0.05).A组患者体动≥2次的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 < 0.05),C组患者呼吸抑制和辅助呼吸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和B组(P < 0.05).体动次数、手术时间和腹痛评分与取卵数量均呈正相关(P < 0.05).结论:瑞芬太尼0.3 μg/kg复合丙泊酚2 mg/kg用于经阴道穿刺取卵在达到满意麻醉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作者:李雪;乔青;冯艺;沈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运动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期的效果,评价右美托咪啶在术中唤醒中的效果.方法:16例拟行大脑功能区手术的患者,术中需唤醒以确定大脑皮层功能区位置,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TCI全麻诱导,行气管内插管.调整丙泊酚血浆TCI浓度,维持麻醉深度级别Narcotrend Stage(NTS) D2 ~ E1,根据手术操作需要调整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2 ~ 6 ng/mL.取出颅骨后,A组停止输注丙泊酚,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8 μg/kg,15 min匀速静注.继以0.3 μg/(kg·h)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输注根据手术操作需要在2 ~ 6 ng/mL之间调整.A组准备唤醒时调整右美托咪啶输注速率为0.1 μg/(kg·h),调整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1 ~ 1.5 ng/mL.B组准备唤醒时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在1 ~ 1.5 μg之间,调整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在1 ~ 1.5 ng/mL之间,直至NTS上升至B0 ~ B2之间,行术中唤醒,唤醒期观察指标:唤醒时间、每分钟呛咳次数和体动次数、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唤醒期间指令反应情况.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质诱发电位监测及电刺激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和病灶切除,然后再次实施全麻至手术结束.结果:唤醒时间A组显著长于B组,每分钟呛咳次数和体动次数A组显著少于B组;唤醒期间A组SBP、MAP、HR均低于B组;唤醒期间指令反应情况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功能区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唤醒期间,右美托咪啶在唤醒时间方面长于丙泊酚,不良反应的发生上少于丙泊酚,循环系统稳定性方面优于丙泊酚,对指令的反应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范凤飞;徐世元;张庆国;雷洪伊;许睿;刘中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的影响.方法:60例MS患者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简称瑞组,30例)给予舒夫坦10 mg/d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简称阿组,30例)给予立普妥20 mg/d治疗.随访12周,观察治疗前后ApoB/ApoA1比值及血脂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ApoB/ApoA1、ApoB、TC、LDL-C、TG分别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 < 0.01),ApoA1、HDL-C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12周后,两组ApoB/ApoA1、ApoB、TC、LDL-C、TG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显著下降(均P < 0.01),ApoA1、HDL-C有继续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瑞组较阿组ApoB/ApoA1、ApoB、TC、LDL-C显著下降(均P <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MS患者的血脂紊乱,降低ApoB/ApoA1比值.
作者:李波;刘微微;沃金善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化疗采用XELOX方案; 对照组化疗采用顺铂+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每个周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46.67%,其中获得CR 1例,PR 13例,NC 8例,PD 8 例;对照组有效率为26.67%,其中CR 0例,PR 8例,NC 10例,PD 12例.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感觉障碍、手足综合征,但均未影响化疗进行.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卢志文;卢光;黄俭;黄宪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型联合药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3组.第一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和得宝松、盐酸利多卡因联合并行新式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第二治疗组在第一治疗组方法基础上加内服祖师麻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分别观察比较两组起效时间、疼痛缓解程度、5周及3个月后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并发疼痛情况.结果:各组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5.8%、97.9%、89.4%.两治疗组在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0.01),无明显疼痛并发症.第二治疗组略优于第一治疗组(P < 0.05).结论:新型联合药物治疗(联合注射玻璃酸钠和得宝松、盐酸利多卡因加内服祖师麻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新式关节腔内注射引起的疼痛并发症减少.
作者:陈宗雄;陈剑平;林建辉;钟水林;王亮;苏君;陈建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比较预注和混用利多卡因对于儿童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方法:120例儿外科患儿分为A组(先静脉注射0.5 mg/kg利多卡因 30 s后使用注射丙泊酚全麻诱导)和B组 (丙泊酚和1%利多卡因按20∶1混合液全麻诱导),每组均为60例,观察患儿从开始注射丙泊酚到意识消失过程中出现的注药手臂运动情况和面部表情的反应,评估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结果:A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68.3%,其中中重度痛(中度痛+重度痛)发生率为38.3%.B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36.7%,其中中重度痛发生率为18.3%.两组相比,B组注射痛及中重度痛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 < 0.01).结论:丙泊酚和1%利多卡因按20∶1混合液较预注射0.5 mg/kg利多卡因30 s后注射丙泊酚更能有效缓解患儿注射痛.
作者:刘长涛;陈玉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7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片/次,每天3次,连用6周,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浆内毒素及肠道通透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TB)和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或P < 0.01).同时两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或P < 0.01).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改善肝功能,具有辅助治疗肝硬化的作用.
作者:汪志军;汤永志;燕飞;陈景丹;刘均艳;赵海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艾塞那肽以不同浓度、时间作用于人乳腺癌MCF-7细胞,MTT法测细胞数目,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程度.结果:艾塞那肽1、10 nmol/L作用24、48 h或100、1 000 nmol/L作用24、48、72、96 h,MCF-7细胞数目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塞那肽1、10 nmol/L作用72、96 h,MCF-7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艾塞那肽10 nmol/L作用96 h,S+ G2/M期细胞数目减少(P < 0.05),同时出现Erk1/2磷酸化程度下降、Akt磷酸化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塞那肽1、10 nmol/L作用MCF-7细胞72、96 h,抑制细胞增殖,该作用未涉及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
作者:汤喻;史祖宣;付东霞;王守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SV40 Large T(LT)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Babe-SV40LT转入外周血单核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蛋白印迹明确LT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膜表面分子的表达,G显代染色体确定核型,生长曲线判别细胞生长状态.软琼脂实验检测细胞恶性变.结果:导入SV40LT后的淋巴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由悬浮生长变为贴壁生长.转染细胞中可以检测到LT抗原的表达,有67%细胞表达CD56+分子,核型为异倍体,可在软琼脂上形成细胞集落.结论:用SV40LT转染获得一株可稳定传代且具有CD56+的异倍体恶性淋巴细胞.
作者:彭艳兰;李道传;邢秀梅;魏青;张莹莹;王庆;陈雯;肖勇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T型钙通道拮抗剂米贝地尔对罗哌卡因致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罗哌卡因诱发神经细胞毒性是否与T型钙通道相关.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4组:SH-SY5Y细胞正常培养组(A组); SH-SY5Y细胞5 ?滋mol/L米贝地尔培养组(B组); SH-SY5Y细胞3 mmol/L罗哌卡因培养组(C组);SH-SY5Y细胞5 ?滋mol/L米贝地尔+3 mmol/L罗哌卡因培养组(D组).各组细胞分别在有或无3 mmol/L罗哌卡因处理开始时(T0)、处理后1 h(T1)、6 h(T2)、12 h(T3)、24 h(T4),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A组相比,C组、D组在T1、T2、T3、T4时点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 < 0.05);但C组降低幅度更明显,C组与D组比较,两组在T1、T2、T3、T4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随时间的递增其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在T4时凋亡率达到高;D组在T1、T2、T3、T4时点的细胞凋亡率明显比C组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罗哌卡因对SH-SY5Y细胞有毒性作用,米贝地尔可减轻罗哌卡因诱发的神经细胞损伤,提示罗哌卡因诱发神经毒性可能与T型钙通道有关.
作者:周树勤;文先杰;李乐;赖露颖;张庆国;徐世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抑制Oct-4表达后食管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培养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SiRNA干扰组、顺铂处理组、SiRNA干扰+顺铂处理组.Lipofectin 2000转染小分子双链RNA干扰Oct-4表达,并设置β-actin内参对照;提取转染细胞总RNA,半定量RT-PCR检测基因沉默效果;MTT细胞毒实验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对照Oct-4基因沉默后Eca-109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结果:RT-PCR结果显示合成的Oct-4 SiRNA可以显著下调Oct-4 mRNA的表达水平,对内参对照基因β-actin没有影响,说明本研究所用的双链Oct-4 SiRNA能够特异性的有效抑制Oct-4 mRNA的表达;MTT结果显示对照组、SiRNA干扰组、顺铂处理组、SiRNA干扰+顺铂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 ± 7.5)%、(90.2 ± 3.3)%、(68.4 ± 5.7)%、(43.1 ± 2.4)%.顺铂处理组与SiRNA干扰+顺铂处理组比较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了1/3.结论:干扰Oct-4的表达能显著增强食管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为临床在不降低疗效的前提下减少化疗药物用量带来了新曙光,为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开辟新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周秀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D55基因对胰腺癌BxPC-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CD55-RNAi-LV转染BxPC-3细胞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CD55-RNAi-LV转染BxPC-3细胞后,与对照细胞相比,细胞凋亡率增高至(33.84 ± 1.09)% (P < 0.05);细胞增殖率降低至(30.06 ± 0.97)% (P < 0.05),细胞停滞于G1期为(65.41 ± 3.59)% (P < 0.05).结论:胰腺肿瘤细胞系BxPC-3细胞中CD55基因表达可能对其生长有调控作用,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新靶点.
作者:何政;王敏;田锐;朱峰;李旭;林帆;秦仁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四唑盐比色实验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百分率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透明质酸能明显提高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线粒体活性,抬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凋亡率和胞内游离钙浓度.结论:透明质酸可抑制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从而具有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软骨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作者:李化光;刘华;杨新明;张林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妇科腔镜技术的日趋普及,腔镜设备的不断完善,腹腔镜下手术逐渐增多[1].腹腔镜超声检查术(laparoscopic ultrasonography)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超声检查和腹腔镜外科相结合的新技术,它的应用使超声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腹腔镜超声探头的问世,为超声和腹腔镜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2-3].它是配合腹腔镜手术的一种新的超声检查途径,能够直接与器官表面接触,可以准确为临床提供病灶的性质及其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
作者:常立功;强桂芹;李丽;付彩虹;张克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关节软骨组织发生进行性退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改变,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发病多见,一方面,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逐渐增多,另一方面,现代人群活动强度和频率增加,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又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些都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非常高.KOA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情绪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我们选择 2009年10月至 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KOA患者40例,对其手法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改变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文杰;张国超;简松胜;梁勇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首选方法,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且常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手术耐受力差,对麻醉有较高要求.SLIPA喉罩作为一种新型喉上通气装置,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老年患者膀胱肿瘤电切术,探讨全麻管理的特点.
作者:徐凯;胡毅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10年4月采用经载距突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24例患者,获得满意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明;陶圣祥;夏春明;何振华;汪平;胡阿威;程智涛;刘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下,约70%~80%的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一部分患者经治愈后反复发作,称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RAP).RAP常见病因为胆道疾患、饮食不当、酗酒、高脂血症以及一些少见的如胰腺分裂,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胰腺肿瘤等.一部分患者在入院后常规检查和无创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RAP患者,进一步的病因检查和治疗手段的选择成为难题.ERCP和EUS 被认为是诊断胆管和胰管疾病的金标准[1-2].然而ERCP由于其有创操作和并发症风险等原因在病因诊断上已逐渐被MRCP所取代.然而在对一些如胆泥、胆管微结石,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上优于MRCP.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医院都没有超声内镜检查.因此,本文就这部分常规检查和MRCP检查阴性既往归于特发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患者行ERCP检查,探讨其在这些患者的病因诊断中价值.
作者:陈勇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创伤性支气管断裂后由于未及时确诊或因卫生条件、患者自身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及时得到手术治疗,断裂局部肉芽增生、瘢痕化可导致主支气管的完全闭塞、肺萎缩.肺萎缩时间越久,术后肺功能恢复越差、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率越高.
作者:王晓伟;陈和忠;金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年来他汀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推动了相关指南的更新.但在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领域,他汀仍主要作为预防性药物,随着他汀多效性研究证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主张他汀应作为治疗性药物尽早应用在AIS急性期,本文将综述他汀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
作者:凌冰;徐武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由不同因素造成胰腺组织和功能持续性损害,终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永久性丧失,其典型病理表现为胰腺实质纤维化、胰腺细胞萎缩、胰管狭窄或扩张和胰腺微结石.胰腺纤维化是由于过多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c,ECM)在胰腺内沉积所致,近的研究认为胰腺存在着与肝星状细胞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称之为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etellate cell,PSC),活化的PSC可以产生Ⅰ、M型胶原及纤连蛋白等主要的ECM成分[1],因而该细胞在胰腺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琪毅;姜仕柱;郑仕杰;周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Issemann和Green在20年前发现了第一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s).自此以后,PPARs在心血管领域的作用得到广泛的关注.PPARs属于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为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在脂代谢及糖代谢中起关键作用.PPARs有3种亚型PPARα、PPARβ/δ及PPARγ.其中,PPARα与心血管系统的研究为深入,其降脂作用已被广泛关注[1],除此之外,近来研究[2-4]发现PPARα的激活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及心衰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而且也参与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等多种过程.本文就PPAR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永;肖颖彬;郝嘉;何凤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失眠是神经科、精神科及心理科患者常见主诉.<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1]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为:主诉入睡困难(DIS)或维持睡眠困难(DMS),或者为非恢复性睡眠(non-restorative sleep, NRS),至少持续1个月.NRS首次出现于DSM-Ⅲ-R,一直沿用至即将出版的DSM-Ⅴ[2].失眠常常导致患者白天功能受损,然而,相对于DIS和DMS,NRS的研究较少,国内目前还没有发表NRS的相关文章.但国外有研究报道[3],NRS白天功能受损情况比其他主诉如DIS和(或)DMS的严重.自从1994年DSM-Ⅳ出版以来,NRS越来越受到睡眠研究者及临床医生的重视.NRS是否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或不依赖于其他失眠症症状而单独存在?NRS是否可作为一独立疾病以及如何治疗NRS?本文将就上述问题做一些探讨.
作者:刘亚平;潘集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并评价适合动脉内机械取栓的急性栓塞性脑梗死动物模型.方法:血流临时阻断凝血酶注入法制作急性栓塞性脑梗死模型,利用颅内动脉取栓装置行机械性取栓.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经颅多普勒及病理检查来评价模型建立的效果,比较模型建立前后表观弥散系数(ADC)、大脑中动脉流速(Vmca)变化情况.结果:DSA显示制模的成功率为83%.栓塞6 h DWI显示梗塞灶,24 h病理检查TTC染色可见梗死区.取栓后颈总动脉再通率为80%,栓塞前后、取栓前后Vmca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取栓组与非治疗组6 h Vm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取栓组ADC值呈上升趋势,非治疗组ADC值下降,两组24 h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稳定,重复性好,适用于颅内动脉取栓装置的实验研究和疗效评价.
作者:冯光;马廉亭;杨铭;冯雷;贺道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不同分血时间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探讨临床和研究中合适可行的PBMC分血时间.方法:在采血后0、2、4、6、8、12 h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液中的PBMC,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选取分血时间为0、2、4、6、8 h的PBMC提取蛋白质进行蛋白质凝胶电泳,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条带,通过液相色谱串联离子井质谱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结合GO数据库信息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功能和定位进行分析.结果:分血时间为12 h已观察不到完整的PBMC细胞形态;质谱鉴定表明随着分血时间的延长,差异蛋白质逐渐增多;在2、4、6 h鉴定出的功能和定位明确的差异蛋白质中,大部分蛋白质功能为转运和信号转导,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上;而8 h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的功能的定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能有效地观察不同分血时间导致的PBMC蛋白质表达的动态变化,推荐合适且临床可行的PBMC分血时间为6 h以内.
作者:马芳;尹林;熊华伟;姚亚敏;刘晓茜;贾小芳;张丽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紫背天葵提取物对电离辐射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紫背天葵提取物低浓度给药组(100 mg/kg)和高浓度给药组(500 mg/kg)、辐射模型组(4 Gy)和正常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第13天用4 Gy的X线全身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给药,至第17天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大鼠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血清丙二醇(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辐射模型组比较,低浓度给药组(100 mg/kg)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升高(P < 0.01),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P < 0.01);高浓度给药组(500 mg/kg)的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升高(P < 0.01).结论:紫背天葵提取物对电离辐射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黄伟刚;郑诗颖;叶大明;王寿扬;黎晓彦;吴秋如;杨逸铭;何杰勇;宜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应用建立的整合荧光素酶的稳定细胞克隆构建裸鼠肺癌模型,并用活体成像技术检测肿瘤成瘤及变化.方法:细胞计数分析其生长特性,体外测定不同数量的细胞的发光强度;尾静脉注射接种BLAB/c nu/nu裸鼠,活体成像系统监测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肿瘤组织切片验证移植瘤的病理特性.结果:在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SPC-A-1-luc+细胞基因组中能有效扩增到荧光素酶基因;该细胞系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生长曲线,体外检测发现其发光强度与细胞数量呈正相关;尾静脉接种裸鼠后肺部成瘤率为100%,且信号强度随时间递增.结论:建立了稳定整合Luciferase基因的肺腺癌细胞株SPC-A-1-luc+稳定克隆,尾静脉接种后可有效构建肺部肺腺癌成瘤模型,并可动态监测肿瘤的生长及转移.
作者:张金栋;吕景礼;李晓艳;周问渠;刘启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突触素P38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组、丁苯酞组.Y-型迷宫观测学习记忆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AP-43及突触素P38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VD组和丁苯酞组GAP-43 mRNA较假手术组升高(均P < 0.05),丁苯酞组较VD组升高更明显(P < 0.05);丁苯酞组GAP-43蛋白较假手术组和VD组均升高(均P < 0.05),VD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丁苯酞组突触素P38 mRNA较假手术组和VD组上调(均P < 0.05),假手术组和V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VD组和丁苯酞组突触素P38蛋白较假手术组明显下调(均P < 0.05),VD组下调更明显(P < 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提高VD 大鼠海马区突触素P38及GAP-43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其认知功能.
作者:李秋霞;陈淅泠;王欣东;潘娟;张晓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疼痛不仅是个医学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也是所有骨科住院患者为担心的问题.它直接影响许多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目前世界医学领域内正在提倡无痛护理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而创建无痛护理病房就是使患者得到高质量和舒适的服务,通过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个体化、多模式镇痛等方法使患者在无痛的条件下接受诊疗和护理,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我科无痛病房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08-2010年氯胺酮吸食病史(1 ~ 10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入院后建立护理治疗计划,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加强院外回访并促进健康行为等方法.结果:学会采用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护行为,才能较好掌握该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及巩固疗效的方法,各项治疗取得患者的配合,使下尿路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确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增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提高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爱娣;张金秀;张克云;徐晓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自体筋膜移植填充声带沟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5例声带沟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术后做好呼吸道护理、嗓音训练等.结果:5例患者均临床愈合出院.进行随访1 ~ 2年,患者发音正常.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刘翠兰;江琳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可吸收止血膜(大清生物纸--北京大清生物)在颅脑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止血效果.方法:将178例颅脑外科手术患者分成两组,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膜联合明胶海绵者为Bio-Paper组,未用可吸收止血膜单独明胶海绵进行常规止血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中及术后24 h进行止血效果的观测和出血量的对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io-Paper组的患者即刻止血效果比对照组明显,术后24 h平均失血30 mL,比对照组术后24 h的平均失血110 mL 有明显降低 (P < 0.01).结论:可吸收止血膜在颅脑外科手术中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并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配合常规止血材料使用,方便易用.
作者:何雅姿;李淑珍;王波;文晓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初诊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的免疫表型,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和CD45/CD19双参数散点图设门,以CD19-APC/CD45-PerCP/CD10-FITC/CD34-PE为主的抗体组合检测53例68份完全缓解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微量残留病细胞.结果:53例初发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出18种白血病相关的免疫表型,98.11%患儿存在CD45、CD10、CD19、CD34表达量的异常.12例存在0.012% ~ 0.55%的白血病细胞,为微量残留病阳性,5例保持初诊时的免疫表型异常,7例发生免疫表型变化,占58.33%,只用CD19-APC/CD45-PerCP/CD10-FITC/CD34-PE一组抗体组合发现10例微量残留病阳性(83.33%).结论:根据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白血病相关的免疫表型,用CD19/CD45/CD10/CD34为主的抗体组合能够有效监测微量残留病.
作者:吴韶清;廖灿;谢闺娥;孙新;黄以宁;叶铁真;赖冬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肠球菌属的分布特征及对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等新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实验采用小抑菌浓度(MIC)法,运用统计学软件EpiInfor2000、WHONE5.4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在所有170株受检肠球菌中,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其他肠球菌分别占52.9%、41.2%和5.9%.检出肠球菌株数多的标本是尿液,其余为胆汁和血液等.药敏结果表明,肠球菌属总体耐药水平较高,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极度敏感,屎肠球菌除对氯霉素、四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的耐药率低于粪肠球菌以外,对其他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利奈唑胺对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MIC值大多为1和2 μg/L.72%粪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的MIC值大于2 μg/L,而80%的屎肠球菌对其的MIC值则小于2 mg/L.结论:临床肠球菌属感染以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利奈唑胺对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均显示出了强大的抗菌活性,而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只对屎肠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或选用利奈唑胺治疗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所引起的感染,同时密切关注抗菌药物的MIC值变化,以此延长药物的使用寿命.
作者:胡锡池;万林;胡仁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在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42例急症胸痛患者(终确诊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54例患者),分别于胸痛发作2、2.5、3、3.5、4、4.5、5、6 h 采静脉血进行hs-cTnT、普通肌钙蛋白T(cTnT)检测.结果:针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数据比较:hs-cTnT组在胸痛2 h即可出现异常升高者;而测定cTnT在胸痛2 ~ 2.5 h期间未出现阳性标本,胸痛3 ~ 4 h才少部分异常升高,两组之间在2 ~ 4 h的时间段内差异存在显著性(P < 0.01);hs-cTnT组在胸痛< 4 h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87.0%和86.5%,cTnT组的分别为72.2%和89.6%.结论:hs-cTnT与cTnT相比,该检测方法可在胸痛2 ~ 4 h内检出更多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且更加利于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
作者:陈波;杨万勇;周利龙;郭乃芸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本研究选择成人和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清非细菌性病原体IgM抗体的差异性,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出现发热、反复咳嗽、咽喉疼痛的呼吸道感染的4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成人307例(男189例,女118例),儿童109例(男64例,女45例),采用真空采血管收集血液3.0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使用西班牙VIRCELL,S.L.公司生产的荧光免疫分析(FIA)试剂盒(批号:11N403),在Leica DMLB2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立克次体(COX)、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副流感病毒(PIV)8种病原体IgM抗体的苹果绿色荧光着色情况.采用?字2检验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成人血清非细菌性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是MP > RSV > IV-A > IV-B > ADV > PIV > CP > COX,儿童MP > IV-B > PIV > IV-A > RSV > ADV > CP,COX;成人和儿童的二重及以上的感染率均较高,但成人和儿童无差别.结论: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非细菌性病原体感染率较高,以MP感染率高,且二重以上的感染相对较高,提示在对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治疗中应高度重视非细菌性病原体的控制.
作者:曾瑜;陈晓玲;孙云芝;高志芬;兰庆萍;吴波;张朝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临床上超过40种疾病可损伤呼吸道,影响人体呼吸功能.据British Lung Foundation报告,呼吸系统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气道可因外伤、感染、肿瘤等损伤[1],需行气管切除和重建.然而,当环形切除或缺损超过6 cm端-端吻合不能很好地修复气管,则需植入气管移植材料以达重建目的.
作者:赖远阳;李小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探讨易误诊的前纵隔淋巴瘤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15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淋巴瘤(6例术前误诊),分析其临床、胸片表现、64 排螺旋CT 影像特点及易误诊征象.全部患者均行胸部正侧位、CT平扫加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并行冠状位及矢状位MPR重建.结果:(1)前纵隔淋巴瘤患者发病年龄均较轻(平均28岁).(2)胸片对前纵隔淋巴瘤的定位尚准确,定性诊断价值不大.(3)CT 表现中,不规则肿块内部出现较大范围的液化区是造成前纵隔淋巴瘤误诊的主要原因,其中环形强化的类圆形囊变区尤为特别.结论:综合临床及影像特点,可提高易误诊的前纵隔淋巴瘤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晓华;范家栋;山耘;黄晓英;刘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分析5年来我院点评过的病历856份,统计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频次,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品种数、选用频率、使用疗程时间等.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频次,抗菌药物使用人均天数,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总药物费用比例,选用频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占总住院时间比例等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有些科室选用频率、疗程时间仍较高.结论:5年来,医院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未得到有效控制,探讨更有效的行政和技术干预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十分重要.
作者:钟洪兰;陶涛;李祥;李卫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