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003-1383
  • 国内刊号:45-1126/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7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右江医学杂志   2013年3期文献
  •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病区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自动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使用配套ATB PSE-5及纸片扩散法.62例细菌根据病区不同分为4组:ICU组(25例)、神经外科组(15例)、新生儿科组(7例)、其他组(15例).结果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从痰液分离(48.4%),其次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33.9%);ICU组对氨基糖甙类、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28.0%,神经外科组对氨基糖甙类、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26.7%,其他组对氨基糖甙类的耐药率<26.7%,新生儿科组除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高外(>57.1%),对其他受试药物均<28.6%.结论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重症病人下呼吸道感染,除新生儿组外,其他3组细菌多重耐药性严重,氨基糖甙类对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较低.

    作者:刘春明;韦柳华;蒋利君;朱胜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家属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家属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5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则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中国版的儿童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患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家属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莫仁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同一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双侧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目的 分析探讨同一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双侧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的小儿双侧腹股沟疝180例,采用同一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双侧小儿腹股沟疝.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40min,平均25min,术后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3.8%,其中阴囊血肿4例(2.27%),经穿刺抽出积血后痊愈,术后疝复发3例(1.6%),均为单侧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采用同一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双侧小儿腹股沟疝,通过改进传统手术方法,减少手术切口,具有手术安全性好,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邓洪强;吴鸿根;潘云;何纯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22例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中,15例(68.18%)为单纯小腿肌肉内静脉丛血栓,7例(31.82%)为肌间静脉丛血栓合并胫腓静脉血栓,未发现单独胫前静脉血栓.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诊断符合率达100%,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韦舒静;詹正民;郭佳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12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52例血型为O型,丈夫为非O型血,IgG抗体>1∶64的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26例,治疗组采用茵陈蒿汤配予维生素C治疗,对照组予维生素C治疗,治疗前后测定IgG抗体效价及进行新生儿随访.结果 治疗组的IgG抗体效价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非正常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治疗组新生儿早发性黄疸、重症黄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茵陈蒿汤能降低孕妇IgG抗体效价,减少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生.

    作者:刘梅;唐惠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短期营养支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短期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6月~2012年5月入住ICU病房的46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饮食)和观察组(给予营养支持)各23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两周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各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IgG、TLC、CD4及CD4/CD8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IgG、TLC、CD4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短期营养支持可改善COP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张义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TSRH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TSRH固定系统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5例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术前与术后神经功能情况、Cobb角、伤椎后突角、矢状面指数.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情况、Cobb角、伤椎后突角、矢状面指数与术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SRH固定术在治疗脊柱骨折方面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黄劲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目的 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观察组56例采取克拉霉素+铋剂+奥美拉唑+甲硝唑的四联疗法.治疗四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四周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疗效比传统三联疗法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青;李研;岑杨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瑶药穴位止痛敷贴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中度癌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瑶药穴位止痛敷贴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中度癌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8例住院伴有癌痛的患者,按WHO疼痛分级标准共筛选出110例中度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采用瑶药穴位止痛敷贴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单药氨酚羟考酮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者分别为91.1%和7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氨酚羟考酮需要加量的患者及需要吗啡解救的患者的比例均较对照组低,分别为19.6% VS 37.0%和10.7% VS 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瑶药穴位止痛敷贴联合氨酚羟考酮更能有效地控制中度癌痛,瑶药穴位止痛敷贴有协同止痛作用,能减少氨酚羟考酮的剂量,减少吗啡的使用,未增加全身不良反应,局部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丹;黄显实;莫艳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抗精子抗体阳性的免疫性不孕症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醋酸泼尼松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导致的免疫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72例抗精子抗体阳性导致的免疫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醋酸泼尼松加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采取醋酸泼尼松加用转移因子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2%,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面色潮红,1例发胖,1例面部痤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发胖,1例面部痤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泼尼松加转移因子对抗精子抗体阳性导致的免疫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100例临床处理分析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PPROM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处理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100例中经阴道分娩70例,剖宫产30例.产后出血150~400ml,平均(268.7±33.1)ml.孕28~33+6周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明显高于孕34~36+6周,而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则明显低于孕34~36+6周(P<0.01).结论 妊娠结局与破膜时孕周有关,孕周越小,围生儿预后越差,应根据孕周选择个性化的处理方式,正确处理胎膜早破、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适时选择合适分娩方式结束妊娠,以降低母儿病死率.

    作者:李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微波热疗对手术切口愈合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微波热疗对手术切口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的手术病人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给予局部换药治疗和应用抗生素治疗等常规处理,观察组1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切口局部微波热疗.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7天后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微波热疗能较好的促进术后切口愈合.

    作者:农玉梅;李朝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结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2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6例给予内服中药白草青肺饮、自体血封闭穴位、自配的颠倒洗剂(含有甲硝唑、氯苯那敏、维生素B6等)治疗;对照组118例口服美满霉素、螺内酯、维生素B6、外用0.025%迪维霜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随访一年后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一年,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白草清肺饮、自体血穴位封闭及中西药配剂外用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确切.

    作者:李家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产妇分娩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0月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产妇入院后即开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产妇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为(3.47±1.26)天、住院费用为(2290.4±500.3)元、患者满意度为(99.84±1.35)%,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75±3.14)天、(2578.2±447.1)元、(92.2±4.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工作模式,在产妇分娩中体现出极大优势,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在妇产科其他疾病中推广应用.

    作者:常璐;黄连欣;冯玉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手术室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分析

    目的 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86例,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两组手术前后SAS评分、术后焦虑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值均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的焦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韦飞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北海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北海地区呼吸道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的检测,了解该地区肺炎支原体抗体与患者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方法 用赛乐迪亚-麦可Ⅱ试剂盒检测5560份临床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血清抗体,判断并分析其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抗体总阳性率、男女阳性率差异、季节阳性率差异、年龄组阳性率差异等.结果 5560例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715例,总阳性率为30.85%,其中男性阳性974例,阳性率为28.00%,女性阳性741例,阳性率为35.59%,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14,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春、夏、秋、冬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5.96%、25.99%、28.94%、33.39%,以春季较高,夏季较低,两季节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36.27,P<0.01).不同年龄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以7~12岁组和4~6岁组高,分别为59.45%和51.21%,13~18岁组阳性率为50.67%,低为小于1岁组,阳性率为8.7%.结论 北海地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春季、冬季和7~12岁组分别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峰季节和高峰年龄组.

    作者:姜邦蓉;闫河;古兰谦;黎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临床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情况,了解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1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医院自编的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服药的依从性为32.71%,而且不同年龄患者依从性存在一定差异(P<0.01),患者年龄越大服药的依从性越好;而患者片面认为自己服药后病好了是大的影响因素,占44.52%,其次是没有服药的习惯,占18.49%,因药物具有副作用占12.33%,经济原因少,仅占3.42%.结论 年龄能影响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患者不依从服药大体根源在于认为自己的疾病已经治愈或者缺乏服药习惯.

    作者:陆桂波;陆小妮;李桂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头部γ-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头部γ-刀对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利用γ-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92例,其中单发24例,多发68例,共186个病灶.对28例多发、分散的病灶及7例较大的病灶进行了两次γ-刀治疗.38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了γ-刀术前或术后的全脑放疗.结果 随访6~24个月,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好转,完全缓解42个(22.6%),部分缓解119个(64 %),无变化18个(9.7%),进展7个(3.8%).γ-刀治疗后3、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2.4%、73.9%、41.3%.结论 头部γ-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安全有效,肿瘤局部控制率高,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对多发且分散的病灶可行两次γ-刀治疗,对较大的病灶行分次治疗,可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作者:蒋建文;唐娜萍;陈勇;梁辉;李菊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6例,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焦虑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中实施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可使患者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其早日康复.

    作者:庞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低纬度地区神经外科病人硬脑膜屏障重建的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低纬度地区高湿度环境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硬脑膜重建对预防脑脊液切口漏的重要性.方法 对2008年以来神经外科开颅手术7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76例病人开关颅及脑内手术处置原则一致,但对硬脑膜的处理分为敞开及严密缝合两种,比较两种处置方法的脑脊液伤口漏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硬脑膜完整修补的45例病人除1例有引流管口脑脊液漏外,其余均无脑脊液漏导致的伤口愈合不良.而术后硬脑膜屏障不完整的31例病人中,6例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伤口愈合不良需采取术后附加引流或手术处理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诊疗费用.结论 我国南方低纬度沿海地区由于空气湿度常年在80%以上,头皮愈合能力相对较差,硬脑膜屏障对隔绝脑脊液促进头皮伤口愈合显得尤为重要,神经外科手术中注重硬脑膜屏障的重建对促进病人愈合有很高的性价比.

    作者:吴京展;吴明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早期乳房按摩干预对预防产后乳房肿胀的作用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乳房按摩对预防产后乳房肿胀的作用.方法 将26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3例.对照组按产后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于产后6h开始给予乳房按摩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后1周乳房肿胀的发生率和产后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1周乳房肿胀发生率为2.26%,对照组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89.47%,对照组为8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房按摩干预可预防产后乳房肿胀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雪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纳洛酮与舒血宁在急性乙醇中毒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血宁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72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n =38)和对照组(n=34).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有效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舒血宁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起效快,优于单纯纳洛酮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亚军;罗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刀治疗肩周炎30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使用针刀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局部封闭疗法治疗,两组均配合术后功能锻炼,连续对比观察两组治疗1次、治疗2次和治疗3次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1次、治疗2次和治疗3次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疗法效果优于局部封闭疗法,在肩周炎临床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黄连欣;李新洲;农小珍;姚素英;潘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就诊的107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按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每周回院测量血压2~3次,连续观察11个月,观察记录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压稳定44例,血压不稳定11例,对照组患者血压稳定28例,血压不稳定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6,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进而降低和平稳患者的血压.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近两年收治的14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粉尘螨滴剂治疗及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鼻炎康、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治疗组的喷嚏、流涕症状明显改善,鼻塞、鼻痒的症状亦有所减轻,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结论 借助过敏原检测项目的开展,能更准确地为患者检测出致敏原,从而给予有效的脱敏治疗及健康教育,使患者更快康复.

    作者:林华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观察急性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31例急性三踝骨折患者,均采用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随访6~12个月,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优秀18例,良好12例,可1例.结论 在急性三踝骨折治疗过程中采用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作者:覃浩然;刘付胜华;余海龙;韩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桂西地区小儿烧伤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小儿烧伤原因及特点,以预防和减少小儿烧伤的发生.方法 分析2008~2012年收治的336例0~12岁烧伤患儿发病率,并对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烧伤程度和季节及城乡分布等发病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婴幼儿期发病率高,为76.19%,夏秋季发病率为65.77%,农村患儿占76.78%.致伤原因主要以热液烧伤为主,占92.85%,烧伤程度以轻、中度烧伤为主,二者占84.22%.结论 重视小儿烧伤的预防,加强对小儿进行安全监管意识,可降低小儿烧伤的发生率.

    作者:黄志群;陆钢;谷世行;唐强;黄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75株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感染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5年间从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的275株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275株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利福平、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莫西沙星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敏感率高达100%、100%、100%、95.3%、92.0%、84.3%、97.8%.结论 该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耐药较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情况积极联合使用抗生素,注重药物敏感性检测.

    作者:陆静兰;廖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39例毛南族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目的 探究毛南族青年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39例毛南族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对患者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进行常规的造影检查.结果 本组39例患者中,未达到定义病变血管的3例(7.7%),发现动脉瘤2例(5.1%),动脉夹层2例(5.1%),脑异常血管网1例(2.6%),血管狭窄或闭塞31例(79.5%).结论 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复杂,DSA能够对整个脑动脉网络中的每处动脉病变包括无症状的动脉病变都能有准确地了解,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作者:潘鹏克;杨正广;蒙仁玖;韦仕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半蹲半立式45°角排尿体位对预防产后晕厥及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半蹲半立式45°角排尿体位对产后晕厥及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自然分娩后的260例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4~6 h按传统的蹲式体位排尿,不给予体位干预.实验组产妇产后4~6 h排尿时给予体位干预,即采用半蹲半立式45°角体位排尿.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晕厥前兆、晕厥、尿潴留情况.结果 实验组发生晕厥前兆、晕厥及尿潴留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半蹲半立式45°角排尿体位在预防产后晕厥及尿潴留方面较传统蹲式排尿体位效果突出,是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小曲;罗琳雪;陈丽芬;李雪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宫术宁胶棒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宫术宁胶棒联合异丙酚用于未生育妇女早孕无痛人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未生育妇女要求门诊无痛人流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在静脉注射异丙酚之前宫颈放置宫术宁胶棒,对照组仅静脉注射异丙酚,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镇痛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宫颈软化扩张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术宁胶棒联合异丙酚应用于未生育妇女能够促进宫颈松弛,镇痛效果良好,手术时间缩短,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操作简单,适合推广.

    作者:陆袖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坚定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口腔颌面部创伤是一种常见的头面部损伤,主要是指口腔、颌骨以及颌面部的创伤,占全部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34%,是口腔外科的常见疾病.由于口腔颌面部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突出的生理位置,其损伤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部形象及生理功能,严重者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患者口腔颌面部创伤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合理判断,抢救时应根据患者的生命指征,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在有效抢救患者生命的基础上,又要考虑到损伤的颌面部的功能恢复及美容效果.及时而正确的处理对于减少面部畸形和治疗预后及恢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少战;黎谨硕;农林;覃少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浆膜腔积液置管引流66例临床观察

    浆膜腔积液的治疗,通常反复行穿刺抽取或通过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创伤较大,既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又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且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气胸等.为减少严重的并发症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及降低感染机会,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使用浆膜腔内留置引流管的方法治疗浆膜腔积液患者6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万里;陆智;黄慧敏;覃华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62例艾滋病死亡病例分析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临床以免疫缺陷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传染病.本文总结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住院期间死亡62例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死亡原因构成,以期改进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念;温小凤;柯柳;蒋忠胜;覃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生儿乳牙早萌的产科处理

    乳牙早萌系指出生时或出生后2~3个月即过早萌出的乳牙,早萌牙也称胎生牙或诞生牙,常见于下颌中切牙.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考虑与乳牙胚过早形成和遗传有关.临床上较少见,多为个案报道[1~3].我院2002年11月至2012年11月共分娩新生儿7325例,发现新生儿早萌牙11例,现对乳牙早萌的诊断及产科处理进行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11月至2012年11月共分娩新生儿7325例,发现乳牙早萌11例,均为足月儿,发病率为0.15%.男婴7例,女婴4例.

    作者:简洁;刘小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探讨四排螺旋CT及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隐匿性骨折(occult fracture)随骨科高能量创伤的增多,发生率呈升高趋势.此类骨折是指X线平片检查为阴性,但实际有骨折存在的骨创伤类型[1].临床早期若可明确诊断,积极行骨折固定、开展针对性治疗、减少运动量,可避免不良后果,为患者康复创造条件[2].

    作者:周庆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体会

    随着国民经济和建筑、交通工业的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重型颅脑损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如何降低病死率,大限度地恢复病人受损的神经功能,仍是神经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则是救治的关键.

    作者:胡庆荣;唐志清;蒋永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孕妇下颌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治疗

    智齿冠周炎是指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以下颌多见[1].炎症的初期主要以智齿周边牙龈胀痛不适,口腔运动时疼痛加重为主.如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出现自发性跳痛及沿耳颞部放射性疼痛,侵及咀嚼肌时出现张口受限,同时可有冠周脓肿,引起多间隙的感染.我们收集2010年到2011年来我科就诊的1000例孕妇资料,其中孕期患下颌智齿冠周炎189例,占18.9%.

    作者:谢丽玲;文力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表脂肪瘤的高频超声表现及其病理类型

    浅表脂肪瘤是临床上经常见到的良性肿瘤,不同病理类型的脂肪瘤对手术切除的要求不尽相同.对于浅表脂肪瘤的检查首选高频超声,高频超声对其有极高的诊断符合率(不要求提示病理类型),但对提示病理类型的诊断符合率又是怎样呢?本文总结了51例浅表脂肪瘤的高频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分型,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廉承凯;赵梦;宁岚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的应用,使乳腺病灶的治疗达到微创、准确、安全、美容的效果.从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我科对128例共268处乳腺病灶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术,疗效确切,创口微小不影响美观而深受欢迎,但它也有一些比较突出的并发症,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28例,均为女性病人,年龄17~65岁,中位年龄32岁.病程8~32个月,平均16个月.共计268个肿块.单侧80例,双侧48例,可触及病灶96个,不可触及病灶172个.病灶直径3~50mm,平均直径12mm.其中术前经B超及钼靶等影像学检查考虑为良性病灶的230个,可疑病灶的38个.

    作者:梁建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针加电磁波谱治疗踝关节扭伤150例体会

    外伤所致踝关节局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行走不便等是踝关节扭伤的症状.踝关节扭伤为骨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只用药物治疗,因疗程较长,患者往往不能坚持用药,加上踝关节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很容易形成创伤性关节炎,使扭伤的踝关节迁延不愈.

    作者:周坤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治

    预激指的是一种房室传导异常的情况,冲动提早导致心室兴奋,引起心室肌提前激动,此种现象被称为预激综合征(WPW),常合并有心动过速等症状,属于较为少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临床上诊断主要靠心电图来辨明.患者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笔者就此类疾病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卫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戊型病毒性肝炎17例诊治体会

    在临床诊疗活动中,黄疸并肝功能损害的病例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症.由于对该病症认识不足,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在基层此类病人的病因往往不易明确.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5月对治疗中发现的黄疸并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在排除了梗阻和药物因素以及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同时,通过同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技术合作,共诊治戊型病毒性肝炎17例,通过退黄、降酶、血浆置换等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城达;赵洁红;冯健荣;黄杰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现代医学模式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概况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在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除对其进行医疗护理外,还对病人及其家属传授相关疾病的医疗护理、预防方法及自我保健的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和交流互动,提高对疾病防治及自我保健的意识,能够自觉地行使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消除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扩展,为探讨适合我国医疗现行体制与有利于健康教育发展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笔者就“教育模式转变护理健康教育的职能、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效果评价、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及应用前景”等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陆柳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国内消化道肿瘤手术前后饮食管理应用进展

    Fast-Track Surgery(简称FST)中文直译为“快通道外科”,它提倡采用多模式的围手术期恢复方案,加快患者的康复,故解释为“快速康复外科”.快速康复外科早的实践者是丹麦医生Kehlet[1].它在术前、术中、术后等围手术期间通过医师、护士、麻醉师等团队,采用各种有循证依据的措施进行干预,减少患者各种心理、生理、创伤性的应激反应,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采用的方式包括患者的教育、各种管道处置、手术前后饮食管理、肠道准备、麻醉方式、术后止痛、手术方式选择等改进措施.本文对国内在消化道肿瘤手术前后饮食管理方面的认识和应用作一简述.

    作者:胡敏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研究认为与环境、微生物、遗传、内分泌、体质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是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的全身性广泛性病变.其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有滑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翳形成.血管翳可侵袭关节软骨及骨组织,造成关节结构破坏,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以及功能丧失,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是目前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RA的治疗原则包括:①控制关节炎症,减轻病人痛苦;②控制疾病发展,阻止关节破坏;③促进关节修复,改善关节功能.现就RA的诊断及中西药方面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春荣;周世友;何国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姜黄素的抗炎特性及其在肾脏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在传统医学中广泛应用的天然多酚,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的姜黄磺胺类疏水多酚.姜黄根包含三种主要的姜黄素类: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及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中具有活性成分的姜黄素占77%,而另外二种成分分别占17%和3%.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其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研究结果提示,姜黄素的药理作用及其在肾脏疾病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姜黄素在肾脏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尤燕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异常位置,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女性痛经、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等.该病在组织学上虽为良性病变,但却具有组织浸润、转移、生长及复发等恶性行为,且其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EMs的来源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血管因素、遗传因素、雌激素及其受体因素等有关,而药物作为治疗EMs的重要手段也围绕这些因素展开.笔者就近年来有关EMs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黎俊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的影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因其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泌尿外科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常用术式[1].TURP术后仍有8%~13%[2]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造成患者一定程度的心理、生活及生理痛苦.为预防和减少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我科对TURP术患者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凤荣;李凤英;成丽;孙文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作为目前较为理想的人工眶内植入材料,有效地减少了眶内植入物的手术并发症,改善了术后患者外观[1].自2008年以来我院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患者50例,并给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0例(50眼),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19~70岁,平均(32.5±14.5)岁;右眼36例,左眼14例;Ⅰ期33例,Ⅱ期17例;手术方式:Ⅰ式17例,Ⅱ式19例,Ⅲ式1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孔Φ500 μm和Φ300 μm,球体Φ18~22 mm的天然珊瑚羟基磷灰石义眼座.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产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产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孕妇生产后(特别是剖宫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及侵入性操作等原因容易发生医院感染,造成产妇经济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痛苦,诱发医疗纠纷.笔者就某院产科病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院感防控措施,以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资料与方法1.对象 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0年1月产科住院分娩病历共2863份.患者年龄大42.6岁,小17.4岁,平均23.2岁.顺产1789例,剖宫产1074例.第一胎分娩1951例,第二胎分娩912例.

    作者:杨迎春;韦双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小儿大面积烧伤急救护理体会

    烧伤由于皮肤、组织大面积遭到破坏,体液大量渗出,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如早期救治不及时,可因休克、继发感染等并发症而死亡.同时由于小儿解剖和生理特点,对损伤后机体的耐受性差.小儿烧伤面积大于10%或者头面部烧伤超过5%,均有发生休克的可能[1].而吸入损伤是目前烧伤的主要死因[2].因此,迅速有效地抢救是控制病情恶化十分关键的一步.

    作者:黄艳群;马巧样;李佩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8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颅内血管自发破裂而引起的疾病,作为中风的一个亚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15%的中风患者死于脑出血,且导致大部分幸存者残疾[1].高血压是原发性脑出血重要的危险因素[2].近年来,高血压发生的群体不再局限于老年人,越来越多的青年及中年人也易患上高血压,加之我国老龄化的加速,促使脑出血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

    作者:陆美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鹿角壮骨胶囊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BGP,BMP-2,TGF-β1,VEGF及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鹿角壮骨胶囊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117例(133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68髋),口服院内制剂鹿角壮骨胶囊治疗,对照组57例(65髋),采用口服仙灵骨葆胶囊.两组服药方法为每日3次,每次3粒,每日总剂量450mg,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BGP、BMP-2、TGF-β1、VEGF含量水平及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的骨密度.结果 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BGP、BMP-2、VEGF含量水平及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鹿角壮骨胶囊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作用可能与促进骨钙素、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合成及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水平、改善骨密度有关.

    作者:陆耀宇;胡建山;李溥;李文忠;覃家永;胡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等容稀释联合血液回收自体输血在RH(D)阴性稀有血型患者外科手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稀释(AN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自体输血在RH(D)阴性稀有血型患者行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行外科手术RH(D)阴性稀有血型患者20例,全身麻醉后行急性等容稀释联合术中血液回收.观察患者术前(T0)、血液稀释后(T1)、输自体血前(T2)、输回收血后(T3)、输术前采集的全血后(L4)5个时点的HBG、HCT、PLT、APTT、PT和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记录ANH时采血量、回收洗涤红细胞量.结果 全部手术患者ANH时采血量平均为(590.00±137.27)ml,术中回收洗涤红细胞量平均(562.50±179.09)ml,输异体血0ml;不同时点的HBG、HCT、PLT、APTT、P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PT在T1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与T0、T3与T2、L4与T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在正常对照值范围内.HBG、HCT、PLT和FIB在T1与T0、T2与T0、T3与T2、T4与T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急性等容稀释联合血液回收自体输血可节约血液资源,避免输异体血,解决RH(D)阴性血源稀缺难题,可安全用于RH(D)阴性稀有血型外科手术患者.

    作者:庞德春;廖振南;周习慧;徐锐;杜林;褚立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9例(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5例作对照(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梗死面积大小和神经功能损害的程度与hs-CRP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hs-CRP是脑梗死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子,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和评估病情轻重的指标.

    作者:洪雁;方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0.15 PNA,1次/d静滴;依达拉奉30mg,2次/d静滴,14天为1个疗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NSE、S-100β的水平,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第3、7天的NSE、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C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天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4.86%,对照组为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SE、S-100β水平,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麦晖;周海红;陈军;赵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胎膜早破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近半年出生的资料详实的足月新生儿207例,其中胎膜早破组28例,随机选取28例非胎膜早破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脐血血常规和肝功能全套各项指标,对胎膜早破导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脐血DBIL、TP、ALB、GLD、A/G、ADA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患儿中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PLT、TBIL、IBIL较高,与非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组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其引起隐匿的新生儿感染及缺氧、肝功能受损有关.

    作者:曹凤娥;曾华;刘姿;魏榕;吴曙粤;李素娥;甘娇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结合血清抑制素A在先兆流产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监测先兆流产孕妇子宫螺旋动脉(USA)血流参数及血清抑制素A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孕60~7+6周及孕80~9+6周孕妇各90例,分为正常早孕组(A组)、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组(B组)、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组(C组)各30例,应用CDFI检测各组的USA血流参数及血清抑制素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阶段孕周孕妇C组与同阶段的A组、B组比较,USA血流参数及血清抑制素A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RI有明显增高,PSV、EDV、抑制素A明显降低(P<0.01);先兆流产患者USA血流参数、血清抑制素A与不良结局有一定相关性;RI结合血清抑制素A预测妊娠结局比单一使用其一的灵敏度及诊断指数要高.结论 应用CDFI测定USA血流参数及血清抑制素A预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海燕;刘江泽;胡小韦;殷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槐杞黄颗粒联合参芎葡萄糖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槐杞黄颗粒10 g,1天2次口服,同时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泼尼松1mg·kg-1·d1口服治疗.于治疗后1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反T3(γT3)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水平(PLT).结果 1个月后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ALB、TBG、TT3、γT3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Fib、PLT水平下降,而PT延长(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不仅能减少该类患者的蛋白尿,纠正甲状腺素水平紊乱,还能改善肾病综合征的血液高凝状态.

    作者:商华;温黎青;王芳芳;李建飞;关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推广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和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推广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和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问卷调查115例儿童哮喘防治情况,对基层医师进行相关培训,基层医师对儿童哮喘进行规范化管理及吸入布地奈德治疗,随访患儿6个月,使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评估哮喘控制程度,用药依从程度采用依从性指数(CI)作为判断.观察推广前后吸入性皮质激素(ICS)用药依从性、小儿哮喘控制水平和不同用药依从性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结果 推广规范化管理和治疗之后,患儿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推广前(P<0.01),患儿哮喘的控制程度显著高于推广前(P<0.01),服药依从性高的患儿,其哮喘的控制程度显著高于依从性低者(P<0.0l).结论 在基层医院推广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和治疗,可提高儿童哮喘整体控制水平,ICS和C-ACT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李锦雁;梁修业;黄德恩;韦元芳;潘海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监测体液免疫功能的意义

    目的 探讨体液免疫功能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形成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粤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重症黄疸足月患儿5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头颅MR结果分为胆红素脑病组(观察组)与非胆红素脑病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的水平.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IgG、补体C3、补体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IgM升高的重度黄疸新生儿更易患胆红素脑病,临床上要注意监测重度黄疸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邱建武;肖小兵;刘绍华;刁诗光;冯奔红;刘晓燕;马占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溶血磷脂酸对宫颈癌细胞形态学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 观察溶血磷脂酸对宫颈癌细胞株Siha生长及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 ①体外培养人宫颈癌细胞株Siha,以终浓度为1μmol/L、5μmol/L、10μmol/L、15 μmol/L的溶血磷脂酸和终浓度为5mg/L、10mg/L、20mg/L、40mg/L的多西环素分别干预,并设不加任何药物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均干预72h后进行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染色,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及形态变化.②体外培养Siha细胞,用终浓度为10μmol/L的溶血磷脂酸和终浓度为40mg/L的多西环素干预,72h后固定过夜,电镜扫描.结果 ①溶血磷脂酸组Siha细胞随着溶血磷脂酸浓度升高,癌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异形性及可塑性增加;多西环素处理组随着多西环素浓度增加,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固缩、碎裂,细胞破坏.②电镜下可见经溶血磷脂酸干预后Siha细胞表面出现大量分泌颗粒,细胞变形伸出细长突起相互连接.多西环素组干预者则细胞数量减少,形态轮廓不清晰,细胞皱缩变形,核碎裂,细胞溶解.结论 溶血磷脂酸促进宫颈癌细胞株Siha生长增殖并改变Siha细胞形态,两多西环素则具有相反的抑制作用.

    作者:韦红卫;杜娟;夏红卫;马刚;白华;韦波;陈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桂西壮族直肠癌患者术前同期放化疗疗效与预后分析

    目的 观察术前同期放化疗对桂西壮族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桂西地区壮族直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行术前同期放化疗48例患者为术前同期放化疗组,行术前放疗32例患者为术前放疗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肛率、降期率以及生存率.结果 术前同期放化疗组治疗总缓解率为64.58%,总有效率为81.25%,均高于术前放疗组的40.63%和59.3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5和4.61,P<0.05).术前同期放化疗组患者保肛率为68.75%,术前放疗组患者保肛率为6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34,P>0.05).术前同期放化疗组降期率为54.17%,术前放疗组为53.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术前同期放化疗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66.56%,高于术前放疗组的38.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同期放化疗或术前放疗均有助于提高桂西壮族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和降期率,而术前同期放化疗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肿瘤缓解率、治疗有效率和生存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作者:蒙以良;翟刚;李旭祥;华树良;黄广优;班卫华;许群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桂西地区少数民族疟疾感染人群红细胞CD35分子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相关表面分子CD35与疟疾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桂西地区少数民族人群曾经感染或者正在感染疟疾的587例患者(疟疾易感组)和560例健康成年人(非易感组)作为观察对象,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表面分子CD35的表达水平,以探讨疟疾感染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 疟疾易感组红细胞CD35平均荧光强度为(60.81±29.73),明显低于非易感组的(67.93±25.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3935,P=0.000).结论 桂西地区少数民族疟疾易感人群中,红细胞表面分子CD35与疟疾感染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为疟疾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文成;农乐根;韦叶生;韦莹慧;王俊利;黄衍强;黄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无偿献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是1943年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逐渐递增.它们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查韵[1]、袁梅[2]、张庆庆[3]等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于现代临床护理服务工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对于无偿献血工作而言,了解献血者的各种需要,并有针对性地予以满足,是保留和招募无偿献血人群的至关重要的举措.现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无偿献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张兆晴;曾雅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医疗设备档案是指医疗仪器设备出厂时随机携带的原始文件资料和在购置、采购合同、安装调式、验收记录、运行、维修、安全检测以及报废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参考及保存使用价值的文字、图纸、声像载体的材料,也是设备使用、管理、维修的主要参考依据.随着医院的发展,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引进了大批高、精、尖的先进设备,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实际工作中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作者:黄桂敏;陈露萍;刘芸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加强医院实习生实习档案管理的探讨

    医学生以及与医学关系密切的非医学专业学生共同构成了医院实习生的队伍,这些实习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形成的实习档案是反映其医风医德、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劳动表现的真实、完整、准确的记录,主要是指实习生进入医院实习期间所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包括实习指南、实习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实习科室轮转表、实习考核成绩、实习过程中各种奖惩材料、实习鉴定等基本内容.有关单位通过对实习生实习档案的审查,能较全面地了解实习生而做出针对性的决策[1],另一方面实习档案的归档压力和潜在作用也激发了实习生在实习中的积极性.

    作者:农永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提高医学生的医学英语翻译能力对培养现代卫生人才的必要性探讨

    作为全球化语言的英语已经成为各学科知识,包括各类文献全球化传播的载体,在我国外语能力已经几乎成为所有学科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要求.单纯的阅读中文书籍文献,已经无法满足知识全球化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医学院校要培养用得上的现代卫生人才,也毫不例外的需要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在现代化的当今,医学生要获取足够的有价值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仅靠读中文医学书籍或是中译文本显然是不够的[1],阅读并翻译英文医学文献是必由之路,也是发表英文论著或论文摘要翻译的基本功.因此加强医学生的英语翻译教学、提升其医学英语翻译能力是培养现代卫生人才的重要方面.

    作者:梁宇;王秋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形势下优秀护士长高效管理10种能力的刍议

    护士长是护理管理中基层的领导者,一名优秀的护士长所领导的团队必定是一个护理安全文化氛围较好的团队,也是一个较少出差错的团队.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医院整体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为顺应学科发展,大批中青年护理骨干迅速走上了护理管理岗位.但由于年轻化、管理经验不足、人力资源紧缺、医院系统环境的同步发展滞后等原因,大多护士长管理水平还处于较为粗犷的发展阶段.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总结了一名优秀护士长实现高效管理应具备的10种能力,旨在为新一代年轻护士长能快速顺应角色转换、适应改革需要、明确定位并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周惠芳;陆晓珍;曾月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尚德敬业精诚济世”在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核心价值中的作用探析

    医疗卫生系统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特殊行业,肩负着维护人民身心健康的使命.因此作为一名事关群众生命安全的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在亘古至今都显得尤为重要,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体现整个医疗卫生系统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整体素质.随着全国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中,国家和社会要求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医师对患者、医院和社会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科室由于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造成了部分医师对自己的使命产生迷茫,不能顺利解决医者、患者、社会三者的利益.

    作者:王东栋;农乐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变质的枸橼酸钠引起交叉配血困难一例

    目前,血站上提供的供血袋上附有可供配血用的管子,为完全抗凝血.我院采集的标本也是用枸椽酸钠的抗凝血.它的优点是配制红细胞悬液方便,取血浆容易,深受同行欢迎.目前,我们遇到因为使用变质的抗凝血而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40岁,因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查血提示:Hb 27.8 g/L,RBC 0.77×1012/L,Plt 200×109/L,血型为B型,既住无重大疾病及家族遗传病史,无输血史.拟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3单位.

    作者:李祖新;刘燕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报告

    为提高医师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认识.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在治疗上有报道,如果诊断明确无需再继续输注血小板,以免加重病情的风险,对于无条件做血浆置换的基层医院,应及时诊断TTP,尽快将患者转送上级医院治疗.本院收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现将病情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病例介绍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9岁.因全身皮肤紫癜2天于2012年11月29日入我院.患者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散在瘀点瘀斑,尿色稍深,当时无发热,无自觉不适,无精神异常,无肢体障碍,也无语言及意识障碍.

    作者:裴卫竑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