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利用自主开发的软件,检查住院患者的费用合理性情况,防止费用的多收、漏收及记账的“张冠李戴”现象。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其他系统中提取相关的费用数据和诊疗信息,按预先制定好的规则进行费用的各种检查与稽核,如账单分类、冲账记录、逻辑性检查、完整性检查以及结果汇总等。结果:通过软件进行自动稽核,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住院费用收取的准确性,减少了计费纠纷的发生率。结论:患者住院费用检查系统的应用给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者:胡桂平;王明举;魏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针对海上救治平台医疗设备故障频发的原因提出合理解决对策,以提高海上医疗保障能力。方法:对近年来海上救治平台出行任务时的医疗设备常见故障进行统计;利用查阅文献、专家询问等方法研究海上救治平台医疗设备发生故障的影响因素;通过改善设备性能和加强设备管理,探讨如何削弱影响因素对设备的损害。结果:通过对海上救治平台医疗设备故障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是导致其故障发生的主要因素;环境适应能力、机动能力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改进可改善设备性能;使用和维修管理制度的落实以及人员培训可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结论:加大海上救治平台医疗设备研究力度,提高设备对海上特殊环境适应能力,制定科学管理制度,注重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可降低海上救治平台医疗设备故障率。
作者:刘海博;袁蕾;李振彪;王朝;徐祥;段新安;戴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学生综合性实验设计内容。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小茴香中反式茴香脑”为例,开展适合药学专业的综合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践。结果:实验设计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可以提高药学生的实验技能,还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结论:综合性实验设计的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闫淑莲;唐静成;何深知;邵建群;夏颖;张枫;石晨;徐艳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检测评价192Ir后装治疗机的辐射防护及性能。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后装治疗机的辐射防护及其各项性能进行检测。使用FLUKE电离室巡测仪451P对192Ir后装治疗机贮源器泄漏辐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和治疗室周围环境中散射辐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测量;使用HDR1000 Plus井形电离室对192Ir放射源活度进行校准。结果:192Ir后装治疗机贮源器及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192Ir放射源活度的偏差为-2.07%,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偏差≤±5%。结论:开展后装治疗应定期对其辐射环境的剂量及各项性能进行监测。
作者:林珠;陈秀如;张武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并设计一种新型可爬梯式智能轮椅,从而解决医院孕妇、母婴及各类需乘坐轮椅的患者在面对凹凸不平、路况复杂的道路上身旁无护理人员时不能自我处理的难题。方法: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爬梯式轮椅研究现状及市场的需求展开研究,以Y型行星轮作为可爬梯式轮椅行走部件以及驱动系统构建型轮椅结构,并用AutoCAD绘图软件建立模型进行结构分析。结果:新型可爬梯式轮椅达到的主要技术参数为:①微处理器控制,速度可调为1~10 km/h;②承重为120 kg;③大爬坡角度为15 o左右;④大越障高度为25 cm;⑤大越沟宽度为25 cm;⑥充电时间为8h。结论:新型可爬梯式智能轮椅的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能够满足电动轮椅的国家标准。
作者:吴晓龙;覃忠;伍学明;李成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设计一种可穿戴式心电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变化。方法:基于生物反馈技术,引入生物反馈训练,设计具有放松疗法和行为疗法功能的可穿戴式心电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射频识别(RFID)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心电数据的无线传输,并应用矩阵实验室(MATLAB)软件简单实现了心电数据的家庭化分析。结果:系统实现了可穿戴式的无线心电监测,可更好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自发地进行心理、生理活动的内在调节,进而达到预防疾病或治疗疾病的目的。结论:应用生物反馈技术和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设计的可穿戴式心电监测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金霞;张立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快速加温透析配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期MHD患者34例,对其进行MHD自身对照观察,并将其分为两组,在2010年冬季使用传统配液法为MHD2010组;2011年冬季使用快速加温透析配液法为MHD2011组。同时抽取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三个组随访3个月,分别比较三组在0月、3个月测定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MHD2010组及MHD2011组的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5,P<0.05);②随访3个月后MHD2011组和MHD2010组hs-CRP水平与自身治疗前比较都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346,t=3.356,P<0.05);③治疗后, MHD2011组和MHD2010组hs-CRP水平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019,P>0.05)。结论: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与传统配液法相比,快速加温透析配液法也可降低hs-CRP水平。
作者:苏东东;郭赤;周露;车华;赵育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阐述一种在未配备六维治疗床的直线加速器上,使用旋转误差补偿角度消除患者旋转误差的方法。方法:使用锥形束CT(CBCT)获得患者每次六维摆位误差,在刚体假设下,根据摆位误差定义加速器坐标系和患者坐标系的变换矩阵。使用2个独立矢量描述加速器机架角、治疗床转角和准直器转角3个变量,对这2个矢量作坐标变换后,即可得到加速器旋转误差补偿角度。结果:使用加速器旋转误差补偿角度,能完全纠正治疗过程中的摆位旋转误差,纠正旋转误差耗时少,可以加入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日常操作流程中。结论:用旋转误差补偿角度替代六维治疗床,纠正摆位旋转误差的方法简单可行,可以使未配备六维治疗床的加速器具备纠正摆位旋转误差的能力。
作者:王彬冰;单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体检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时大脑动脉环(Willis环)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检3D-TOF MRA检查的442名正常成人体检者的MRA图像,运用后处理软件分析其血管形态特点。结果:442名体检者中,发现152例Willis环变异者,其中大脑前动脉(ACA)A1段的缺如占10.53%(16/152),A1段发育不良占36.18%(55/152),A1段开窗占3.29%(5/152),A1段的发育不良或缺如与同侧PCoA增粗呈正相关;A2段变异占15.13%(23/152);ACoA段变异者占4.61%(7/152);PCoA段增粗占66.45%(101/152),且女性大于男性;P1段变异占44.74%(68/152)。结论:体检3D-TOF MRA检查可清晰显示正常成人Willis环的变异,为临床相关疾病提供指导价值。
作者:张玲;祁鸣;顾培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实验室超纯水机的规范操作与保养措施。方法:在总结超纯水机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超纯水机集成过滤、超滤、离子交换及微滤等技术的原理与操作保养的相互关系,完善必要的配套设施,制定操作流程规范、质量控制和保养措施。结果:超纯水机的规范操作降低了实验室超纯水机的故障发生率,保证产水质量,纯水柱的更新周期延长,节省资金。结论:规范超纯水机的应用及保障合格水质的提供,需在掌握膜分离等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仪器技术操作流程和日常与定期维护措施,实施全技术流程的监测与管理。
作者:周末;姚璐;薛晓霞;崔泽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5年5月15日下午14:00,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国药励展和医采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全国统一的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公共服务平台”开通试运行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朱庆生、常务副理事长赵自林、副理事长王东升、白知朋,以及200多位来自全国各级医疗卫生管理部门、集采中心、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金融机构代表以及各大媒体朋友出席了此次新闻发布会。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实现固定资产尤其是医疗设备高效、全面及深入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方法:通过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各阶段发展历程,并根据现有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际工作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全流程动态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总体流程设计。结果:建立了基于全流程动态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第三版管理系统。结论:全流程动态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可实现全生命周期覆盖、全职能部门参与及实时查询工作步骤、进度等功能,对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医疗质量以及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成像特点,尤其是后处理技术在成像中的应用,评估在危急值报告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医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600例危急值报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成像特点,归类危急值病例,分析螺旋CT在危急值报告制度中的价值。结果:参考危急值报告制度中的标准,在600例报告中脑出血260例,硬膜下血肿90例,硬膜外血肿45例,大面积脑梗死90例,血气胸90例,空腔肠管破裂及腹部脏器损伤6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38例,肺栓塞及腹部大血管栓塞12例,全身多发粉碎性骨折49例,心包填塞2例。影像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92.4%。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危急值报告制度中作用明显,特点突出,对临床诊断的明确、手术方式制定及术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捷;范治国;温煜;于峣;高宝军;丁晓娟;陈光真;袁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超声设备在显示正常阑尾结构之间的差异,探讨基层医院利用国产超声设备进行阑尾超声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国产超声设备与进口超声设备分别对41名无症状体检人员进行阑尾扫查留图,并对正常阑尾的根部、管腔及边界依次进行观察,从图像二维结构显示的清晰度及二维精细结构显示的清晰度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用半定量评分表评判记分,利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1名正常人中(4分以上为清晰显示)国产超声设备阑尾整体清晰显示率为92.7%,进口超声设备的整体清晰显示率为97.6%。国产超声正常阑尾显示总评分为530分,进口超声正常阑尾显示总评分为567分,两者整体显示、腔内透声及边界评分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85,x2=4.316,x2=1.584;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国产超声设备在正常阑尾显示方面与进口超声设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国产超声设备可以在基层医院进行普及推广。
作者:马相国;赵林英;崔立刚;郭丽娟;王金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负压校准装置的实现方法和结构设计,研制一种便携式负压校准装置。方法:利用负压传感器和气体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实现负压吸引器的压力与流量的校准功能及其稳定性的监测功能。结果:从设计理念出发,研制的便携式负压校准装置能满足负压吸引器质量控制检测工作的基本需求。结论:在医院临床急救和野战应急使用时能够保障负压吸引器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避免吸引器因负压失准导致的医源性损伤事故。
作者:刘晓雯;葛毅;张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新华SL-IC型放射治疗模拟机作为一种常规模拟放射治疗设备,用于治疗方案的模拟设计和验证,在放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结合使用实践,依据设备工作原理,对高压发生器成像部分和影像增强器运动控制部分故障进行分析,提供定位与维修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夏小林;刘玮;段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次氯酸钠消毒液应用于血液透析机内部管路消毒,对其浓度和容量均有明确规定,以确保消毒过程安全、有效[1]。但是有些消毒液厂商对透析机临床消毒现状了解不足,致使标注为血液透析机专用的消毒液并不能直接用于临床;如若临床技师对次氯酸钠的消毒机制及消毒效果认识不够,对消毒液浓度及吸入量配比有随意性则会影响消毒效果,损伤透析机内部部件,甚至影响临床医疗安全[2]。
作者:董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科曼新生儿监护仪是新生儿专用监护仪,除了能监测患儿的动态心电图、呼吸、体温、血压(分无创和有创)、血氧饱和度以及脉率等生理参数,还可存储血压、心率值、体温、呼吸及血氧回顾数据。该监护仪是由电路和机械两部分组合,由于其中大多数半导体元器件的状态受温度、湿度、纯净度和环境因素影响,故要减少监护仪发生故障,使其正常工作,就要选择适合的运行环境[1]。
作者:贾仁杰;许敏光;侯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学计量是法制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质量控控工作也已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汞柱血压计(以下简称血压计)是医学计量强检设备,所采集的数据是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设备的精准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2]。
作者:顾睿;赵文龙;高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Fabius GS是德尔格公司的一款用于手术室、麻醉室和恢复室的吸入麻醉机,其中配备电动电控呼吸机和气道压力(P)、容量(V)和吸入氧浓度(FiO2)监测装置。电动电控呼吸机具有控制精准、反应灵敏和降低系统顺应性等优点。
作者:蒋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影像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可行性培养模式。方法:根据科室教学经验,围绕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教育目标,加强临床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多层次的临床实践轮转,重点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结果:用评价体系从各方面阐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使临床技能培训实现程序化规范化。结论:多元化的课程、多层次的临床实践及科研能力培养,可以提高影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力度及学生的职业素养。
作者:范占明;李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减少医院医疗设备重复购置,实现资源共享,节省设备维修费用,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方法:医院建立应急救援设备租赁中心,采用应急救援设备专管共用模式,由设备科进行统一管理,并以租赁方式保障临床使用。结果:应急救援设备租赁中心建立以来,优化了医院资源配置,明显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提高了医疗设备使用率,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可靠的服务。结论:通过应急救援医疗设备租赁中心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临床设备使用达到了及时、安全及可靠的总体要求。
作者:王文芳;李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建立急救医学模拟教学基地标准操作规程模式的意义。方法:引入SOP教学理念,建立急救医学模拟教学基地标准操作规程模式,指导教学实践。结果:通过SOP模式在急救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实训教学体系的内涵;丰富了实训教学内容;促进了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增强了急救医学模拟基地的辐射能力,加快了实践教学和管理的标准化进程。结论:急救医学模拟教学基地标准操作规程模式对探索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培养特色模式、培养高素质中西医急救人才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作者:岳颖;王卫;周桂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5年5月30日,橙意家人推出医既是“全”--橙意鼾症检测仪2.0,并在北京朝阳医院发布睡眠呼吸整体解决方案暨学术研讨会。京津两地的睡眠呼吸领域专家和来自阿里云、三星、京东、弘晖资本及红杉资本等相关负责人一同出席。据悉,此发布会是国内首个落地在三甲医院的移动医疗项目发布会。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提高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专业英文文献研读能力的方法。方法:结合教学科研实际,找出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在文献阅读中常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果:从专业英文文献的检索、阅读及整理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结论:专业英文文献研读能力是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文献阅读和分析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文献研读能力。
作者:白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系统损害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超声影像在诊断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中的价值。方法:观察158例各种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胆囊充盈程度、胆囊壁厚度、胆囊内胆汁情况以及胆囊内透声等超声影像情况,并对患者肝内、肝外胆管壁的厚度进行测量,对腔内清晰程度进行观察。结果:158例患者胆系超声检测结果表现为胆囊壁粗糙增厚、双边征、透声差、结石、胆囊增大或变小以及类实质样改变等变化。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胆道系统异常明显高于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6, x2=16.27;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系统损害与临床类型、病程长短及肝功能受损程度有关。用超声动态观察胆系改变,及时检测肝功能,对指导临床用药、判断肝炎病情轻重及预测肝炎慢性化提供依据。
作者:吴淑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配合抗生素、六味地黄丸和维生素C;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调查,观察比较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附着水平(AL)以及牙齿松动数。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较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PD、BOP及AL值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状况更为明显。在观察期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牙齿松动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7,x2=12.94;P<0.05)。结论: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改善临床症状,且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麦蕙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窄谱长波紫外线联合红外线及8-甲氧补骨脂素外用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白癜风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白癜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365 nm LED窄谱长波紫外线联合850 nm红外线照射及8-甲氧补骨脂素外用治疗白癜风皮损局部;对照组采用365 nm LED窄谱长波紫外线照射联合8-甲氧补骨脂素外用治疗白癜风皮损局部,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3,P<0.05)。结论:窄谱长波紫外线联合红外线照射及8-甲氧补骨脂素外用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窄谱长波紫外线照射联合8-甲氧补骨脂素外用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青;王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后激素配合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采用单纯宫腔镜术的对照组(39例)和宫腔镜术后采用激素配合治疗的观察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6~45 min,平均(29.8±7.2)min;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为10~65 ml,平均(41.8±11.6)ml。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8~55 min,平均(33.2±8.8)min;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为13~69 ml,平均(43.2±13.1)ml。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为6.3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77%(x2=8.802,P<0.05)。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观察组患者的月经量分别为(53.6±17.8)ml、(41.3±13.5)ml、(33.8±9.6)ml及(20.8±6.4) 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12.564,t=12.691,t=14.494, t=23.72;P<0.05)。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8.2±1.0)mm、(7.1±0.9)mm、(4.2±0.8)mm及(3.5±0.7)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324, t=3.774,t=11.996,t=10.508;P<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后配合激素治疗对减少患者月经量、减少内膜厚度及降低息肉复发率有显著作用。
作者:田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清醒镇静在光棒辅助困难气道插管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拟在全麻下手术,预计为困难气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光棒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右美托咪定治疗,记录分析两组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及成功率、患者的一般状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其插管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t=63.18,P<0.05)。观察组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的MAP、HR插管前后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较对照组低,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清醒镇静在光棒辅助困难气道插管中应用可提高插管成功率,对患者影响小,并可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胆囊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胆囊癌患者资料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分析胆囊癌误诊原因。结果:20例病例中肿块型9例(占45%);腔内结节型4例(占20%);胆囊壁增厚型7例(占35%),合并肝脏及其他脏器受侵、肝脏及淋巴结转移、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结石等间接征象。结论:CT扫描不仅能正确诊断大多数胆囊癌,而且可鉴别肿瘤类型;同时能仔细分析胆囊及周围的结构和器官的改变,有助于提高胆囊癌的CT诊断水平。
作者:闵钢;白卓杰;王小进;胡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检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筛选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3组:①原发性高血压未合并靶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为对照组(50例);②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Ⅰ期的患者为肾功能Ⅰ期组(50例);③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Ⅱ期的患者为肾功能Ⅱ期组(50例)。比较3组受试者的血清TGF-β1含量以及肾功能指标。结果:3组受试者的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Urea)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肾功能Ⅰ期组、Ⅱ期组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于对照组;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23,P<0.05);TGF-β1水平与Ccr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当肾功能损害为Ⅰ期、Ⅱ期时,TGF-β1水平发生明显改变,且与菊粉清除率(Cin)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反应肾功能的理想指标。
作者:王恭;云辉;曾学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高温射频消融(RFA)结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及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非小细胞型肺癌及肺部转移癌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行RFA结合化疗,对照组进行单纯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肿瘤体积的变化、患者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肿瘤完全衰退(CR)5例(占16.7%),部分衰退(PRa)18例(占60.0%),部分轻微衰退(PRb)6例(占20.0%),无衰退(NR)1例(占3.3%),肿瘤体积大小改变显著好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12个月生存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7%);治疗组12个月肿瘤复发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7%);治疗组30例患者手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RFA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部转移癌中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张波;赵恒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联合普瑞巴林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将94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治疗组在口服药物基础上联合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药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的1周、4周及8周,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1周、4周及8周各时间点的VAS和睡眠评分均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3,t=0.964,t=1.818;P<0.01);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99,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副反应。结论: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对其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琬椿;吕梅;段小倩;张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探讨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38例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行彩超颈动脉检查,观察分析其斑块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6.4%;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t=5.64;P<0.05);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t=3.56;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不稳定斑块是主要的风险因素。
作者:何栋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肺部疾患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疗效与可行性。方法:将64例老年肺部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使用芬太尼和手控推注丙泊酚进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与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两组各时点的舒张压、收缩压、患者诱导时间、心率、检查过程中患者表现出来的不良反应以及苏醒时间等进行观察并及时记录。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和诱导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短,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t=4.53,t=2.76;P<0.0.5)。结论:经观察研究发现,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丙泊酚以及辅用自制的改良面罩等,在老年肺部疾病患者的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可以安全地应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桥;魏福生;周超静;陈龙平;蒋丛霞;王小林;王壹;谢柯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PTCL)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及病理分型,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参照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23例P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CT特征及病理分型。结果:在PTCL患者病例中,12例出现肺叶肺段实变影,为大片状或弥漫性分布的密度增高影,其中7例病灶内显示不规则蜂窝及空泡影。5例出现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僵硬、狭窄者3例,管腔粗细不均伴迂曲者2例,呈枯枝状改变。7例为磨玻璃结节影,其中4例为混合磨玻璃结节,周围伴结节状卫星灶。3例出现肿块、纤维化及实变为主的混合影。3例以纯磨玻璃结节及纤维化为主。术后病理或活检显示,腺癌13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鳞癌4例,乳头状腺癌1例。结论:MSCT可发现PTCL影像学特征,动态观察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袁德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针对大面积烧伤晚期创面的综合治疗,系统阐述超声清创技术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通过大面积烧伤晚期创面治疗专用设备,提出了将浸浴疗法和超声清创技术相结合在临床的应用。研究新型超声水疗槽的技术创新方案,对完善大面积烧伤晚期创面治疗手段,提高大面积烧伤晚期治疗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君鹏;严潭;颜燕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借助医学影像学的技术发展,使无创检测和评价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在脑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病理性损害成为可能。采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准确获取脑部结构、血流、功能和脑白质及脑连接等方面的信息,从不同角度研究评价MDD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所导致的行为变化。然而,目前的临床研究大都集中于单一模态的分析,因此结合多参数磁共振影像筛选出有效影像学参数,为MDD的机制研究、诊断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定量的影像学指标。MDD是人类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使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有望为临床诊断和评价提供客观的定量指标。
作者:宋梦妮;李宝娟;徐桓;李椋;卢虹冰;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临床PET/CT多为全身扫描,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较大,其中CT的剂量占较大的比例,因此如何保证临床对图像质量的要求下控制PET/CT中CT的剂量尤为重要。仿真人体等效模型是研究PET/CT中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佳选择。为此,对仿真人体等效模型及利用该模体对PET/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PET/CT中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
作者:梁子威;耿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3'-脱氧-3'-18F-氟代胸苷(18F-FLT)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早期肺腺癌显像在放射治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荷肺腺癌小鼠随机分为18F-FLT组和18F-FDG组,各组又随机配对分为A、B、C3组,每组3只。A组为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治疗;B组于实验前1d采用异氟醚麻醉后,固定于直线加速器下,对小鼠肿瘤部位进行放射治疗,单次剂量2000 cGy,能量6 MV,射线类型为X射线;C组于实验前2 d同样对小鼠肿瘤部位进行放射治疗,操作方法及放射治疗剂量同B组。经小鼠尾静脉注入18F-FLT和18F-FDG后行MicroPET显像,并处死小鼠取各器官用井形探测仪测定生物分布。结果:荷肺腺癌小鼠的生物分布研究中发现,肿瘤部位18F-FLT及18F-FDG摄取较高,肿瘤对肌肉及肺的T/NT比值均>2,18F-FLT及18F-FDG PET对肿瘤显像清晰。放射治疗后肺腺癌18F-FLT摄取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18F-FDG摄取变化不明显。PET显像18F-FLT组在放射治疗24 h和48 h后T/NT值明显降低且与放射治疗前对比有明显差异(t=2.017,P<0.05)。18F-FDG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18F-FLT可被肺部恶性肿瘤摄取,其特异度高于18F-FDG。放射治疗引起的18F-FLT摄取变化较18F-FDG灵敏,放射治疗后18F-FLT摄取降低较18F-FDG明显,因而18F-FLT是一种监测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疗效的有效示踪剂。
作者:曲宝林;俞伟;王卉;张慧娟;蔡博宁;张锦明;杜乐辉;田嘉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将肺灌注显像的功能信息整合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探讨能否优化放射治疗计划,从而更好地保护正常肺组织。方法:将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18例肺癌患者按缺损区与肿瘤病灶的大小分为4级。①0级:无灌注受损;②1级:肿瘤及其周围局部肺灌注受损;③2级:达1叶肺灌注受损;④3级:超过1叶肺灌注受损。选择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断层图像中放射性计数大值≥30%作为阈值,由计算机在各个断层上自动生成感兴趣区(ROI),界定为功能正常的肺组织区域(FL)。分别参照和不参照三维肺灌注图像制定三维放射治疗计划并进行对比。结果: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血流灌注受损,其中1级5例,2级7例,3级6例。在10 Gy、13 Gy、20 Gy、25 Gy、30 Gy及40 Gy的放射性剂量受量水平上,所有患者受量>x Gy的全肺容积接收剂量的百分数(≥x Gy,WLVx)和功能性正常肺容积接收剂量的百分比(≥x Gy,FLVx)均有降低,并且FLVx的降低幅度均>WLVx;在10 Gy、13 Gy、20 Gy及25 Gy的剂量受量水平上,2级以上患者的FLVx降低幅度均>1级患者;在30 Gy、40 Gy的剂量受量水平上,2级以上患者的FLVx降低幅度轻微<1级患者。结论:肺灌注显像能有效优化肺癌三维放射治疗计划,保护功能正常肺组织,并且对于肺灌注缺损大的患者效果更佳。
作者:林琳;郑容;王绿化;耿建华;陈盛祖;李晔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不同采集条件下PET/CT中CT的CT值线性表现,为保障图像质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GE Discovery ST-16型号的PET/CT系统,对Catphan?500型号CT质量模体进行34次扫描,固定管电压(120 kV),在螺距为0.938、1.375、1.75时,管电流从30~210 mA,以20 mA为间隔,分别进行30组扫描;固定管电流及螺距,管电流150 mA,螺距为1.75,管电压分别为80 kV、100 kV、120 kV及140 kV,分别进行4组扫描。测量CT质量模体中CTP401模块内4种物质的CT值,计算对比度标度。结果:固定管电压,4种物质的CT值及对比度标度基本不随管电流及螺距变化,固定管电流及螺距,4种物质的CT值及对比度标度随管电压改变,管电压升高对比度标度降低。结论:CT值线性随管电压改变而变化,不随管电流及螺距改变而变化。
作者:张连宇;梁子威;耿建华;王弈斌;吴宁;郑容;周纯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国产PET-MF-2V-IT-I型氟多功能合成模块建立2-18F-氟代丙酸(2-18F-FPA)稳定合成方法,并评价其在肿瘤显像中的价值。方法:前体2-溴代丙酸乙酯与18F-发生氟代反应,中间体2-18F-FPA乙酯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收集保留时间在6.3~7.3 min的组分,将组分与NaOH溶液于100℃加热水解10 min,加入HCl调至中性,经过0.22μm除菌滤膜后得终产品。目测澄清度,测定pH值、放射化学纯度和稳定性后行C57BL/Micro PETJ荷瘤小鼠显像。结果:自动合成过程约40 min,放化收率(35±2)%(未经时间校正),产品放化纯度>98%。产品澄清无颗粒,pH值为6.0,在室温放置6 h稳定,小鼠肿瘤显像清晰。结论:利用国产PET-MF-2V-IT-I型氟多功能合成模块合成肿瘤显像剂2-18F-FPA,操作简便,合成时间短,收率及放射化学纯度高,稳定性好,在肿瘤显像中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党永红;蔡炯;王玲;李欣;吕京桥;李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灶探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39例,回顾18F-FDG PET/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或)长期临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计算18F-FDG PET/CT与常规影像学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探寻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与阴性预测值(NPV)。测量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合18F-FDG PET/CT图像及临床表现做定性诊断。结果:39例患者18F-FDG 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82.1%、81.8%、92.0%及64.3%,常规影像学分别为57.1%、45.4%、72.7%及29.4%。18F-FDG PET/CT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影像学。18F-FDG PET/CT比常规影像学发现了更多的转移淋巴结和其他组织转移灶。结论:18F-FDG PET/CT在探寻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中比常规影像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而常规影像学如胃镜等可以更好地显示空腔器官,对消化、泌尿等系统肿瘤有更好的检出率。两者各有优势,不能相互取代,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必要时联合应用,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作者:王玉分;张工化;王永玲;孔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鼻咽癌治疗后有无肿瘤残留或复发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55例鼻咽癌治疗结束后行18F-FDG PET/CT检查,其中38例纤维鼻咽镜(NPS)检查,31例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或6个月以上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作为诊断病灶性质的标准。计算PET/CT判断鼻咽局部肿瘤残留或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确定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判断肿瘤残存或复发的界值。用ROC曲线分析比较PET/CT与NPS、MRI判断鼻咽局部肿瘤残留或复发的诊断效能。分析PET/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第二原发癌的检出率。结果:PET/CT判断鼻咽局部肿瘤残留或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87.9%和92.7%。SUVmax判断鼻咽局部肿瘤残留或复发的界值为4.2。PET/CT判断鼻咽局部肿瘤残留或复发的诊断准确率高于NPS(x2=7.11,P<0.05),与MRI相仿(x2=2.79,P>0.05)。PET/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14.5%,远处转移检出率为10.9%,第二原发癌检出率为5.5%。结论:PET/CT不仅在判断鼻咽局部肿瘤残留或复发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而且PET/CT扫描有助于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第二原发癌的检出,从而为鼻咽癌治疗后的再分期及治疗计划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作者:梁颖;吴宁;耿建华;罗德红;方艳;郑容;张雯杰;刘瑛;李小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初步动物实验,评价4-氯-2-叔丁基-5-[[6-[[4-(2-氟-18F-乙基)-1H-1,2,3-三唑-1-基]甲基]-2-吡啶基]甲氧基]-3(2H)-哒嗪酮(18F-FPTP2)用于心肌灌注发射型正电子断层显像(PET)的可能性。方法:采用18F-F-取代OTs前体的方法进行标记,通过HPLC非梯度洗脱进行纯化,并通过HPLC确认标记化合物结构。中华小型猪经静脉注射18F-FPTP2(37 MBq/15 kg),并于注射后2 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和60 min分别进行PET/CT扫描。结果:18F-FPTP2制备的总时间为70 min,未校正的放化产率为(25±7.2)%,放射化学纯度>98%。PET研究表明,18F-FPTP2在中华小型猪中的心肌摄取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靶器官与非靶器官比值亦随之增加。注射后2 min,心和(或)肝以及心和(或)肺放射性摄取比值分别为0.65±0.10和3.47±0.29。注射后60 min,心和(或)肝以及心和(或)肺放射性摄取比值分别为0.92±0.13和9.28±0.77。结论:18F-FPTP2能够被心肌组织摄取而显影清晰,但心和(或)肝放射性摄取比值需要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道宇;牟甜甜;赵祚全;郭风;张现忠;方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5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宣传服务活动暨“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爱心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社区举行。活动以“健康睡眠,幸福生活”为切入点,走进社区和居民一起了解世界睡眠日,共同关注睡眠与健康的关系。
作者: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音乐医学与技术装备分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5年5月15-18日迈瑞以“医心一意在行动”为主题炫丽登场第73届CMEF盛会。近1000 m2开放大气的精致展台、耀眼夺目充满活力的流线形展楣给观众带来无限视觉冲击力;11款新品发布会更是精彩纷呈,完美诠释洞悉临床所需,“医心一意”共同创新的科技魅力。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1978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和阿伯丁大学的物理学家们成功取得第一幅人体头部的核磁共振图像。自磁共振设备问世以来,其出色的软组织成像能力就受到广泛青睐,而今,历经20余年发展,已经成为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其创新能力和速度也在不断取得突破。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