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 国际刊号:1672-3686
  • 国内刊号:33-1311/R
  • 影响因子:0.63
  • 创刊:2003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2014年1期文献
  • 经皮气管切开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经皮气管切开是近年出现新的气管切开微创技术,因其具有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所需时间短、切口小及患者出血量少、拔管后愈合快、疤痕小等诸多优点,较好地弥补了常规气管切开的不足。本次研究145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器官切开和经皮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评价经皮气切可行性及安全性。

    作者:楼炳恒;张伟文;郑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股骨转子间重建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17例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主要致伤机理为突发的外展或扭转内收过度[1]。目前,治疗老年患者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方法有所争议,总体疗效尚未令人十分满意,这主要与老年患者往往同时罹患多种慢性疾病,且其本身骨质严重疏松相关。同时,骨折后的长期卧床本身对老年患者而言,就可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2]。本次研究对采用股骨转子间重建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17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孟延丰;周学文;邓勇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ABCD2评分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估TIA发作后卒中风险的应用观察

    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是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传统观念认为TIA是由于大脑局灶性暂时性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相应神经定位体征,症状多在24)h内消失而不遗留后遗症[1,2]。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早期即能够发现颅内缺血性改变,敏感性好且特异性高。随着其在临床和研究中推广应用,发现传统关于TIA的定义存在一些缺陷,如对符合传统TIA定义的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DWI发现,约28%的患者能够检出与神经症状符合的梗死灶,且症状持续时间越长,梗死灶检出率越高,TIA发作后再发卒中风险越高[3,4]。ABCD2评分是临床中常用TIA后早期卒中风险评估工具[5],本次研究联合应用ABCD2评分和DWI,对TIA患者发作后发生早期脑梗死进行风险评估。报道如下。

    作者:来东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实施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评价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病患者中应用广泛,而中心静脉导管作为患者输液、输血及营养支持和血流动力学监测通道的同时,也使患者处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高风险之中。研究发现,CRBSI可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多、病死率增加及医疗成本增加,其中中心静脉CRBSI的问题严重,占所有血管内置管相关性感染的90%[1]。实施严格的感染控制规范来防止CRBSI的发生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显示,施行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能有效减低CRBSI[2]。本次研究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实施在预防CRBSI方面的作用和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敏飞;蔡艺飞;夏柳勤;胡玲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D-二聚体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是由于栓子阻塞肠系膜上动脉引起肠缺血或坏死的一种急性病变,进展快,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达50%~80%[1,2]。近年来,D-二聚体检测逐渐拓展到更多临床领域,尽管其诊断特异性不高,但该检测所具有的高度敏感性和极佳的阴性预测能力使其在许多疾病特别是在血栓形成(高凝状态)、肝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3]。血管造影技术仍是确诊SMAE的金标准,但其操作的侵入性及客观技术的难度,仍限制了它的推广。CT血管成像已在各地区应用广泛,其在诊断SMAE中的价值也被逐渐重视。本次研究旨在分析D-二聚体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在急性SMAE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剑杰;罗侠女;余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蝶翼无损伤针在腹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的留置及改进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输血及血样的采集等[1]。一般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放置在锁骨下,同时将输液港的导管末端放置在胃右静脉,输液穿刺座放置在腹部皮下,主要用于肝癌术后的局部化疗。穿刺时必须使用蝶翼无损伤针,可防止反复穿刺损伤隔膜而造成渗漏[2]。由于腹部皮下较软,增加了蝶翼无损伤针留置的难度,故本次研究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留置蝶翼无损伤针,并对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红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临床分析

    脊柱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中尤以胸腰段脊柱骨折为普遍。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椎弓根系统理论和脊柱三柱理论得到普遍认可,使得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得以大幅提升[1]。目前,临床上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已倾向于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法,而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是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的主要手段,但单纯实施该方法在术后易出现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松动弯曲、后凸畸形角(Cobb角)增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本次研究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报道如下。

    作者:李朝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盆腔淤血综合征9例误诊原因分析

    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俗称盆腔静脉曲张或盆腔淤血症,是一种由慢性盆腔静脉淤血所引起的症候群,是导致育龄期妇女无规律盆腔疼痛的常见病因之一[1]。临床上, PCS往往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难以确诊,经常出现误诊现象,导致治疗延误,增加患者的痛苦。本次研究就诊治的9例PC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汤红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hs-CRP和外周血EO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类顽固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特征性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流可逆性阻塞,其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是气道的慢性免疫炎症反应。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由损伤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典型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有效地反映炎症损伤的严重程度。研究表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实质是炎症细胞的局部浸润和炎症介质对气道的损伤,其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是其中关键的炎症效应细胞之一[1~3]。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检测不同状态下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清hs-CRP和外周血EOS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作者:祝建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产活动、交通的日益发展,重型颅脑损伤(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STBI)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类患者常伴有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易发展成为呼吸衰竭,甚至成为致死因素。为改善通气功能,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应及时行气管切开,但行气管切开的“佳”时机仍有争议[1]。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行气管切开术的136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STBI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马年斌;刘剑飞;潘似俊;万珍;尧忠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枢神经结核瘤20例临床分析和CT、MRI表现探讨

    近年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结核病有上升趋势,结核影像表现多样化。中枢神经结核瘤是一种较少见的颅内占位病变,有其相对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例中枢神经结核瘤的临床特点和CT、MRI表现,旨在提高中枢神经结核瘤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尚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21例临床分析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是膈疝中常见者,达90%以上。可引起一系列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约4/5存在食管裂孔疝。以往对食管裂孔疝的报道多见于欧美国家,随着内镜、食管吞钡检查在我国的普及,我国食管裂孔疝的病例数也不断增加[1]。本次研究完成了21例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毓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诊断胎儿唇腭裂中的应用

    胎儿畸形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唇腭裂是常见的颜面部畸形,常常和其他畸形同时存在,也是染色体异常和一些综合征常见的畸形[1]。本次研究用二维及三维超声对胎儿进行产前检查,取得较高诊断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春艳;王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居家注射胰岛素废弃针头回收管理的研究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急剧增长,居家胰岛素注射已被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所接受[1],胰岛素笔用针头属于医疗污染锐器,不合理的处置不仅会伤及他人,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居家糖尿病患者由于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意识淡薄、健康教育欠缺,废弃针头处置不当的情况普遍存在。本次研究探索有效的居家胰岛素注射者的废弃针头回收管理,从而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琴;蒋建萍;姜煊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杭州地区市属医院综合性重症医学科现状调查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1](简称《指南》)文件,杭州市卫生局直属各级医院根据自身重点学科建设和规划目标、临床相关科室开展的医疗工作和收治病人状况,逐步对重症医学科进行了布局调整、设施改进和设备更新。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对杭州市卫生局直属各级医院综合性重症医学科调研和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杭州地区市属医院综合性重症医学科建设现状与《指南》的差距,为进一步科学规范的发展提供依据。

    作者:朱克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腔喂养管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肠道功能是影响重症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建立肠内营养支持具有重要作用[1]。颅脑外伤后病人处于高代谢、负氮平衡状态,表现为低蛋白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影响患者的预后。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由于严重的应激反应及高颅内压,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功能障碍如应激性溃疡、胃肠道蠕动障碍、呕吐、呃逆等,甚至胃瘫[2]。尤其是合并有腹部外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或糖尿病患者。本次研究采用胃镜引导下留置三腔喂养管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营养支持,减少肺部感染,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志勇;王志宇;朱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肝内胆管自发性破裂的外科诊治

    肝内胆管自发性破裂是临床上极少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起病急,诊断困难,尤其是高龄患者的疼痛敏感性低下,如不能及时诊治,患者的病死率较高。本次研究对收治的9例高龄患者肝内胆管自发性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志杨;任培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下分离术后不同抗粘连方法的比较

    目前,宫腔镜手术已成为临床上诊治宫腔粘连(intrauterine)adhensions,IUA)的优先选择手段[1]。宫腔镜直视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可安全、有效地分离或切除宫腔粘连处。但术后宫腔可再次发生粘连,其发生情况与术前的粘连程度紧密相关[2]。本次研究对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留置不同的宫内留置物,比较患者的月经恢复情况,从而确定其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蔡仙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血浆靶浓度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对麻醉恢复的影响

    静脉麻醉药物的量效关系虽然与吸入麻醉药物相似,但苏醒质量更优。全麻后唤醒过快,麻醉期间使用异丙酚和高浓度麻醉药均可能引起术后躁动不安[1]。静吸复合麻醉中以不同的异丙酚Ce复合吸入异氟醚麻醉能否对麻醉恢复质量产生影响尚未明确。本次研究拟在相同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 BIS)水平下,评价不同浓度异丙酚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ed/infusion,TCI)复合异氟醚吸入对下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张雨书;应礼;黄玉惠;卢银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当孕妇中出现双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疤痕子宫、前置胎盘等高危因素时,常以剖宫产终止妊娠。然而这些高危因素易导致产后出血,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快速、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是挽救母婴生命的有力措施。本次研究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硬管食管镜与电子胃镜在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比较

    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门急诊中的常见病,若不及时处理易出现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传统的诊治模式是用X线或CT检查确定异物存在及部位后,使用硬管食管镜取出异物[1]。随着近年来内镜技术的发展与手术器械的改进,电子胃镜下检查并取出食管异物也得到应用[2],本次研究对硬管食管镜与电子胃镜两种方法在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朝阳;钟海兵;许小龙;郑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多方位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控制现状不甚理想,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城郊结合部,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往往与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社区现行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往往需要患者具备良好的依从性,医务人员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高超的医疗水平。本次研究由公共卫生医生、全科医生、营养师、糖尿病专科医生多方位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细致的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汤志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抑郁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近年来,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存在抑郁的冠心病患者与心理健康者相比,其临床风险明显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显著增加[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中研究较多的实验室指标,目前认为其水平与这些疾病及其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的现状及其与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作者:沈红枫;查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残余胰腺段胆管囊肿切除术临床分析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指肝内和/或外胆管先天性发育异常,症状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期[1]。囊肿切除和胆道重建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尽管经手术治疗后疗效很好,但由手术产生的相关并发症如残余胰腺段胆管囊肿使得再次手术的患者不在少数,约20.4%[2]。而目前对于残余胰段胆管囊肿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尚无统一的认识。本次研究手术治疗12例残余胰腺段胆管囊肿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周轼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和需求分析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1]。中医药事业既是我国卫生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为促进国民的身体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本次研究对社区居民中医药的基本认知和需求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进一步发展。报道如下。

    作者:赵锦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45例分析

    体表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总体发病率约8%~12%,大多位于口腔颌面部,大多较小的血管瘤可自行消退[1]。由于部分婴幼儿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如任其发展或治疗不当,常遗留不同程度的面容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可导致感染、出血及溃疡等并发症。临床上,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手术、放射、激光、冷冻、栓塞、硬化剂等,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不足。目前,抗肿瘤药物平阳霉素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也成为治疗体表血管瘤的常用方法之一[2,3]。本次研究采用该方法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4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徐惠琴;章跃滨;熊起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双切口双钢板结合植骨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19例分析

    临床上,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类型,而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即Schatzker分型V、VI型骨折,往往是由高能损伤导致,常伴有关节面塌陷及干骺端分离,病情较为复杂,治疗较为困难,并发症也较多[1]。本次研究使用双切口双钢板结合植骨治疗19例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董建东;艾建平;叶秋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146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冠心病组(66例)及未合并冠心病组(80例),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FGF-2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FGF-21与合并冠心病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合并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未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降低,血清FGF-21水平较未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升高(t分别=3.89、-5.08,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FGF-21水平与合并冠心病存在独立正相关关系(OR=1.65,95% CI为1.13~2.64)。结论高血清FGF-21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GF-21可能是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风险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余健;何正飞;陈志云;孙凌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血清MCP-1、MMP-9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同期对10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10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HbA1c水平及血清MCP-1和MMP-9进行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HbA1c及血清MCP-1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7.04、7.23、10.28,P均<0.05)。糖尿病患者血清MCP-1和MMP-9均与HbA1c呈正相关性(r分别=0.75、0.74、P均<0.05)。结论即使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也应全面筛查和评估有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和相关风险性;监测HbA1c也可间接反映患者体内免疫炎症反应的强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作者:江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肝硬化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免疫炎症功能变化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分析两组间术后记录的高体温以及术前1 d、术后1 d、3 d和5 d白细胞总数、PCT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间有无差别。结果两组术前白细胞总数、PCT、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比值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5、1.60、1.06、1.47、0.63,P均>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间白细胞总数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7、1.51,P均>0.05);两组患者间PCT、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4、4.99、4.08,P均<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白细胞总数以及PCT均明显低于开腹组,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以及CD4+/CD8+比值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3、2.89、4.53、3.02、6.13,P均<0.05)。术后第5天,腹腔镜组白细胞总数、PCT均低于开腹组,CD4+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0、3.77、1.99、6.08,P均<0.05),两组间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肝硬化患者术后免疫炎症功能的影响较开腹手术小,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

    作者:何海龙;陈杨荣;斯厚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24周AIDS患者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特点

    目的: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24周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辅助性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HAART治疗的45例AIDS患者,将其按CD4+T细胞计数分成1~100 cells/μl、101~200 cells/μl和201~350 cells/μl三组,于抗病毒前和抗病毒24周后采集静脉血,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AIDS患者治疗24周时Th17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频率为(1.91±0.84)%,而治疗前为(1.3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 P<0.05); Treg细胞表达频率在治疗24周时和治疗前分别为(5.97±0.93)%和(8.32±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P<0.05)。治疗24周时,Th17细胞明显升高,CD4+T细胞基数为201~350 cells/μl患者组其Th17细胞表达频率显著高于101~200 cells/μl和1~100 cells/μl组患者(t分别=2.68、4.51,P均<0.05)。 Treg细胞表达频率经治疗后显著下降,CD4+T细胞基数为201~350 cells/μl组患者Treg细胞表达频率下调程度显著高于101~200 cells/μl和1~100 cells/μl组患者(t分别=2.47、3.89,P均<0.05)。治疗前CD4+T细胞数与Th17表达的百分率呈正相关(r=0.48, P<0.05),与Treg表达的百分率呈负相关(r=-0.30,P<0.05)。结论 AIDS患者Th17表达水平下降,Treg表达则上升;HAART治疗能有效地上调Th17表达频率,下调Treg细胞水平;CD4+T细胞基数高的患者较基数低的患者对抗病毒治疗其免疫反应更有效,提示Th17和Treg细胞表达频率可作为HAART治疗有效性的一项判断依据。

    作者:许文芳;吴勇;钟建平;兰少波;周建康;吕秋琼;周亚娣;陈雪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骨密度和血清1,25-(OH)D3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分析检测活动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骨密度和血清1,25-(OH)D3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活动期IBD患者65例,健康对照组33例,记录患者身高和体重,采用直接数字化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腰椎1~4骨密度值,同时检测患者静脉血1,25-(OH)D3、血钙、血磷以及碱性磷酸酶(ALP)。结果溃疡性结肠炎(UC)组、克罗恩病(CD)组、对照组组间的腰1~4骨密度值以及血清1,25-(OH)D3水平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65、14.40,P均<0.05);UC组患者腰1~4骨密度值和血清1,25-(OH)D3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CD组患者腰1~4骨密度值和1,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C组和CD组患者腰1~4骨密度值和血清1,25-(OH)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D患者相对健康成人发生骨质疏松或骨折的风险较高,活动期IBD患者应及早开展骨质疏松筛查和风险评估。

    作者:杨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微创胆囊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经脐气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S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SLC手术的患者21例以及同一时期接受LC治疗的1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 TSLC组21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94.62±16.57) min,出血量为(20.48±10.71) ml,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29.29±6.44) h;而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3.89±7.19) min,出血量为(21.94±13.52) ml,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28.78±6.12) h,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半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TSLC组的手术时间长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9,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7、0.25,P均>0.05)。结论 TSLC具有与LC相同的安全性,但所需手术时间较长,对器械和技术要求较高。

    作者:王海江;方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率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过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多巴胺组给予多巴胺针5~30μg·kg-1·min-1泵入;去甲肾上腺素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针0.5~3μg·kg-1·min-1泵入维持血压。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肾功能变化。结果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在T0.5、T1、T3、T6时点与T0比较均明显上升(t分别=3.24、2.37、3.23、6.97;2.34、2.12、4.99、4.81,P均<0.05),但同一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15、1.32、1.66、1.39, P>0.05)。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组患者心率在T0.5、T1、T3、T6时点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0、5.71、3.75、9.71;8.43、3.45、2.41、2.11,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心率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2、2.11、4.06、2.65,P均<0.05)。两组用药后各时点血肌酐、肌酐清除率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2.01、2.33;1.98、2.05;t分别=1.65、1.15、1.21、0.98;1.89、1.34、1.71、0.85,P均>0.05)。结论两种药物均能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压,但多巴胺针组心率增快更明显。两组对肾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叔国;周珍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容量复苏后液体正负平衡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容量复苏达标后液体正负平衡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的SAP患者42例,根据复苏达标后48 h液体出入量分为正平衡组及负平衡组,记录并比较复苏达标后0 h、24 h、48 h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氧合指数(PO2/FiO2)、膀胱压(IAP)、心室脑钠肽(BNP)、血乳酸及每24小时液体出入量、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CRRT时间。结果负平衡组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较正平衡组缩短(t分别=2.04、2.26,P均<0.05)。 CRRT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5)。容量复苏后24 h、48 h负平衡组EVLWI、IAP、血乳酸均低于正平衡组(t分别=4.00、4.43;2.13、2.90;3.03、3.68,P均<0.05),PO2/FiO2高于正平衡组(t分别=2.84、2.25,P均<0.05),BNP在48 h低于正平衡组(t=2.13,P<0.05)。结论 SAP容量复苏达标后宜采用适度液体负平衡策略。

    作者:娄雪萍;郑贞苍;余玲丽;陈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头颈部手术切口应用无菌敷贴粘胶部分粘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讨论使用无菌敷贴粘胶部分粘合头颈部手术切口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对实验组625例头颈手术患者切口使用无菌敷贴粘胶部分粘合进行观察,与传统丝线间断缝合切口的对照组比较关闭切口所用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患者满意度、切口疼痛、瘢痕明显率、有无缝线反应、皮下硬结、感染和裂开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在关闭切口所用时间、有无缝线反应、皮下硬结、患者满意度的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χ2=47.55、9.23、5.32,P均<0.05)。结论头颈部手术切口应用无菌敷贴粘胶部分粘合皮肤切口,操作简单、可靠,有利于切口的愈合,美容效果好。

    作者:徐晓;刘勇;侯昌华;蔡阳群;许远鹏;项剑虹;汪爱兰;傅巧玲;陶艳华;姚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童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

    儿童糖尿病又称少年糖尿病,是指18岁以前发生的糖尿病[1],其中绝大多数是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终生治疗,儿童糖尿病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如认知性差、饮食控制较难、活动量相对较大、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生长发育需要且病情多较成人重,大约15%~70%的患儿出现酮症酸中毒等[2]。糖尿病综合防治的策略是饮食调整、合理运动、药物治疗、疾病监测及糖尿病教育,而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核心[3]。本次研究对糖尿病患儿及家属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旻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期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特征及心理护理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由于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导致负性情绪的发生[1]。本次研究对于这一类患者,在使用合适药物的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孙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血压降压治疗达标率低的原因及干预效果分析

    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居世界之首,但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治疗满意控制率(达标率)均很低[1]。高血压是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可防可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降压达标)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等致死致残性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本次研究选取高血压降压治疗未达标者181例,进行分析和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稿约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承办的国家级学术性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神经保留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前,腹腔镜下神经保留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已经成为治疗膀胱恶性肿瘤的常用术式之一,与开放性手术比较,其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新建膀胱控尿功能较好、术后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1]。本次研究实施了该术式36例,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史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管理对策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使儿科门诊护士成为护理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本次研究通过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压力源的调查,旨在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依据,采取管理对策,缓解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娟萍;曹芬利;金新丽;沈雅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痔疮手术后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疗效观察

    痔是常见的一类肛肠疾病,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越高,主要包括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类。痔疮患者的症状包括大便出血、大便疼痛、直肠坠痛、肿物脱出、流分泌物和肛门瘙痒等,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1,2]。因此,对痔疮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痔疮患者术后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的优势及技巧分析

    近年来,出院患者如何能得到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愈率,提高患者对医院、医护人员的满意度[1~3],已成为各大医院的研究课题。本次研究对出院患者由其分管的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患者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肝胆管结石肝切除病例两种引流方法的比较及护理

    肝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病,处理较为复杂,常选择肝叶、段切除术,以彻底清除病灶。但术后易出现出血、胆漏、肝段面、膈下感染等并发症[1]。本次研究应用双套管冲洗引流腹腔,并与单纯橡胶引流管作一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许建红;蔡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传播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收集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分子机制和克隆流行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临床菌株克隆分型,滤膜接合法进行质粒接合实验,PCR扩增筛选菌株的常见耐药基因和其周围序列结构。结果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含抑制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均显示出很强的多重耐药性,MLST分型显示耐药克隆具有明显的流行特征,13株携带blaKPC-2基因的流行克隆均为ST11型。这13株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均由可接合性质粒介导,并且同时介导和转移了编码CTX-M型、TEM型或DHA型的β-内酰胺酶基因。 Tn4401-Tn3复合转座子或其变体2介导了blaKPC-2基因的转移。结论临床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KPC-2酶菌株的克隆播散,同时可接合质粒造成的耐药基因快速水平转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步补;阮战伟;项小婵;洪亮;王晓峰;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0T磁共振波谱对颞叶癫痫的定侧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对颞叶癫痫的磁共振波谱研究,探讨3.0T超高场强MRS在颞叶癫痫的定侧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颞叶癫痫患者及2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研究,所有实验对象行双侧海马的常规MRI和1H-MRS扫描,MR成像序列为轴位SE T1WI、T2WI,对双侧海马体部进行多体素波谱成像,将正常对照组MRS结果作为标准,评价颞叶癫痫患者MRS代谢物比值特点,分析MRS对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价值。结果常规MRI诊断海马硬化共21例。癫痫组患侧、健侧与对照组间NAA/(Cho+ Cr)、NAA/ Cho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89、15.73,P均<0.05)。癫痫组患侧与健侧、患侧与对照组NAA/(Cho+Cr)、NAA/Ch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7.32、8.47、7.33、8.47,P均<0.05);而癫痫组健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分别=1.13、1.13,P均>0.05)。结论常规MRI检查对颞叶癫痫的定侧具有一定的价值;3.0T超高场强MRS与常规MRI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颞叶癫痫定侧的准确性。

    作者:李玉梅;宋琼;丁忠祥;袁建华;陈方宏;毛德旺;郑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猪经脐经肛直肠肿瘤切除的杂交NOTES手术模型建立

    目的:建立猪经脐经肛直肠肿瘤切除的杂交NOTES手术模型。方法选择健康普通家猪7只,气管插管,异氟烷吸入麻醉。造气腹后,经脐单切口分别置入5 mm、10 mm及12 mm Trocar各1支,腹腔镜下游离、切断肠系膜血管及肠管,经肛将远断端结、直肠拖出肛门外,预定平面切断并移除标本,腔镜直视下CDH25吻合器完成吻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8~57 min,平均(44.83±7.47)min;术中出血量5~24 ml、平均(10.62±8.24)ml;切除肠管长度7.8~11.3 cm,平均(8.76±1.11)cm;吻合口均完整。结论猪经脐经肛直肠肿瘤切除的杂交NOTES手术可行,可作为过渡至临床常规应用前训练模型。

    作者:张浩;周鸿鲲;曹浩强;何小伟;徐言;俞清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B型脑钠肽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C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B型脑钠肽(BN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DCM患者、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各59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HbA1c水平、速率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和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浓度,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标准和HbA1c水平分为:DCM 1组(HbA1c≤6.0%,心功能正常者)21例、DCM 2组(HbA1c 6.1%~9.0%,NYHA 2级)22例和DCM 3组(HbA1c>9.0%,NYHA 3~4级)16例,比较不同HbA1c水平DCM患者和对照组的Hcy、BNP指标;分析各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DC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DCM组HbA1c、Hcy和BNP的浓度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2、2.38、2.22、2.12、2.54、2.48,P均<0.05),且糖尿病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1、2.42、2.67,P均<0.05);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 DCM3组中Hcy和BN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DCM 1组、DCM 2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8、2.71、2.55、2.96、2.61、2.30,P均<0.05),且DCM 2组两指标的浓度也明显高于DCM 1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8、2.63、2.44、2.20,P均<0.05);运用三种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但其检测的特异度降低。结论HbA1c水平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bA1c、Hcy及BNP,可作为监测DCM发生的敏感指标,对于DCM的早期预防及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史格;包国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复发性卵巢癌临床特点及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研究

    目的:分析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特点及两种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探讨能延长卵巢癌初次治疗后临床缓解时间(DFI)的因素,为复发性卵巢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54例。具体分析DFI和总生存时间与病理类型、分期、残留灶、化疗疗程的关系;并比较卵巢癌复发后采取两种治疗方法对再次缓解率和复发后的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在39例死亡病例中,初次治疗后DFI越长,患者生存时间也越长,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65,P<0.05)。对54例患者DFI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病理类型患者的DFI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P<0.05),其中浆液性癌与子宫内膜样癌的D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2,P>0.05),而腺癌的DFI较前两者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0.03、0.01,P均<0.05);临床手术分期越早,残留灶≤2 cm、化疗疗程正规将明显延长D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9、2.99、2.24,P均<0.05)。复发癌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补救化疗患者,再次缓解率和复发后2年、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补救化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6.27、11.20、11.84,P均<0.05),而1年、4年、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59、6.42、4.38,P均>0.05)。结论影响卵巢癌患者DFI的因素有病理类型、手术分期、残留灶大小及术后化疗疗程。再次手术联合化疗可提高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近期的生存率,但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倪娟;陈亚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

    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是在农村基层从事一般诊疗和相关预防保健服务的卫生人员,是数亿农村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乡村医生教育培养工作,完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特制定本规划。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社区实习大纲的设计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作为一类特殊的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城乡、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医学人才的重任[1]。《21世纪医学教育展望报告》认为,医学教育必须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目的[2];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医学人才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基于上述医学教育思想,承担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的高职高专院校紧紧围绕自身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体现岗位能力培养和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习(简称社区实习)也逐渐成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作者:徐发莹;吴丽慧;吴森林;朱佩琼;赵海军;蒋锦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