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将PDCA循环管理工具运用于教学医院的教学管理中,营造教学管理人人参与,实现运用PDCA管理常态化,使教学管理活动始终按照PDCA循环不停地运转,建立起科学、规范、可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使教学管理活动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实现医院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艳玲;杨京;黄福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探究性教学是高校课程体系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化学课程中运用网络互动教学平台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有效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文章通过对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在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中的设计和实践,探讨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作者:韩丽琴;董顺福;赵文秀;曹宏梅;吴先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南京医科大学开展的课外科研活动,激发本校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有所提高,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本文在科研活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制定了目标并为达到目标规划了一系列方案,取得成果的同时积极反思,力求为今后相关活动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作者:卢泓成;黄华兴;王水;沈历宗;夏添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一角度来分析基础和临床两种不同专业背景的PBL教师的指导技能有无差异.方法:在PBL案例学习完成后,请学生以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教师的总体表现和各项指导技能分别予以评价.结果:(1)学生对基础和临床两种专业的教师总体表现的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2)在“教师能协助学生了解自己在知识方面的不足”和“教师能推动基础与临床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这两项,临床专业教师得分更高.结论: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基础和临床两种专业的教师在PBL指导技能方面总体表现没有差异,但在具体细节上存在差异.
作者:郭璐;李天奇;王莉英;鹿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本文从关注学生学习效能的视角出发,在充分考虑医学专升本学生的能力、需求和学生构成的基础上,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将课程学习过程分为基础学习(课堂学习的前2/3时间)、提升学习(课堂学习的后1/3时间)和拓展学习(课外学习时间)三个阶段,各教学阶段环环相扣、相互促进,使学生学习效能显著提升,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和促进个性化学习.
作者:石运芝;郝麦玲;孙岳鹏;王晓慧;刘菁;刘学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对药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级临床本科生和口腔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前者采用终结性评价,后者采用形成性评价,并以学期末的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卷中两组成绩有显著差异.问卷调查表明80%以上的学生认可形成性评价,认为形成性评价能够增加师生互动、增加人际交往、沟通和团队协作技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结论:相比较与传统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栾海云;杨茗;许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索适合医学院校公共任选课现场应急救护的授课模式,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方法:选取2014级选修现场应急救护大一新生200名为研究对象,2011级高年级学生在实训课上为其实施辅助教学.结果:辅助教学后选修课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实训前(P<0.05),选修课学生对辅助教学授课模式给予高度评价.结论:高年级学生辅助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此种授课模式能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值得推广.
作者:吴冬梅;李伟;刘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幸福课堂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医学院校大学生幸福课堂影响因素问卷对864名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总分及各因子的性别、年级、就读学校差异均不显著(P>0.05);专业课程因素、学生因素两因子在专业上差异均显著(P<0.05),总分及教师因素、课堂环境因素两因子在专业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幸福课堂的因素基本相同,主要有教师因素、专业课程因素、学生因素和课堂环境因素,其中专业课程因素和教师因素是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申鲁军;杨磊;吴世韫;李文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医学人体解剖学交互式资源图库,并应用于自主学习、随堂自测和阶段考试,有效的推进了形成性评价的开展;通过时形成性评价的开展方式和学生意愿等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好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益绰;王茜;任博;司道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贯穿本科4年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任丽平;郑锴;王柳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根据理论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思考、再探索的行为不仅可以促进自身授课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医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作者:范志刚;符怀艺;芦亚君;常彩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需求,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对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需求较为集中,仅在教材形式和口语练习方式方面,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注意循序渐近使用英文比例、利用网络平台丰富教学资料、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参与度、注意与专业课相结合等手段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作者:刘彩;梁丽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近年来,国内医学院校开展PBL教学模式改革的热情高涨,但在公共卫生领域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制定适宜的案例是决定PBL教学过程能否成功的关键.目前有关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案例还很匮乏,编写难度较大.对公共卫生PBL案例的撰写经验进行总结,有助于同行借鉴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推广.
作者:王建明;陆慧;樊宏;尤华;刘思浚;李忠;陈峰;胡志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构建生物化学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模式并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基于小组学习、多阶段测试和设计课外作业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形成性评价模式.与对照班进行对比,评价两种评价模式的效果.结果:形成性评价观察班在掌握专业知识、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班(P<0.05),在沟通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方面,观察班的优势特别显著(P<0.01).结论: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改革,能明显提高学生的知识的水平和综合素质.
作者:宾晓芸;银联飞;李朝敢;王金花;黄秀峰;韦建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发现临床技能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教学改革提供资料.方法:模拟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方法,对257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施临床技能考核,并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总结,对考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医学毕业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技能,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但是仍然存在临床综合思维能力的欠缺和实践环节的不足.结论:模拟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毕业考核方法对有效评价学生临床综合技能能力、提高临床技能的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芳;杜玥;陈明;熊世熙;雷红;周斌;陈慧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双师制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生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妇科护理实习生6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中采取常规的一对一带教模式,观察组采取双师制带教模式.观察两组护生各项考核及对带教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生沟通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病情分析能力、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对带教满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师制带教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护生的各项考核能力,从总体上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增加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施雪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探讨跨专业协同教学模式在肾病内科临床带教中效果.选取临床医学本科80名学生随机分为协同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及理论考核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协同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是值得推广的临床带教教学模式.
作者:朱平;杨林;张详文;钟文琪;彭爱民;徐双双;杨芦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实习档案在护理实习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护理实习教学效果.方法:将实习护生分为档案管理组和普通实习组,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在实习成绩、对实习教学评价和实习自我感受方面的差异.结果:档案管理组实习护生在实习成绩、对实习教学评价方面均明显优于普通实习组护生;在实习自我感受方面,档案管理组实习护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目标更明确.结论:实习档案是提高护理实习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步国敏;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考核实践,探讨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方法,为更好的培养与达到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及成绩评价,真正体现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以学生为本,主动学习及终身学习的理念.
作者:张萃;张菊艳;袁保红;刘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现场急救情境教学在急诊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急诊科实习护生8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观察组采用现场急救情境教学法带教,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测试评分及优良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生临床带教中应用现场急救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护生临床应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作者:王英;董志英;张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基础生命支持BLS课程对提高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综合急救水平的作用.研究方法:以ICU的出科考核成绩作为评价住院医师急救综合能力的标准,根据是否培训过BLS课程为前提对住院医师进行分组,对考核成绩的优秀率进行比较.结果:BLS培训能极大程度的提高住院医师在临床急救中的思辨能力、反应速度及实践操作等综合急救能力.
作者:罗茜;刘显东;白建文;唐伦先;陈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在综合性医院儿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的住院医师临床病例分析能力及临床技能考试成绩较未应用组明显提高.结论: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应用于综合性医院儿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过程,管理流程化及规范化,充分调动了培训医师的积极性,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提高.
作者:陆文丽;李卫;马晓宇;杨媛艳;王伟;邵洁;周同;许春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将手术机器人系统应用到临床教学难点之一的胰腺手术教学中,发现该手术系统在这种高难度手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使年轻医师观察胰腺解剖和手术的细节,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对胰腺手术学习的自信心,故该系统对于胰腺外科手术教学有开创性的意义.
作者:程鹏;胡先贵;杨长伟;张浩;卓冬兰;赵志青;金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口腔医学本科实习医生门诊电子病历的质量情况,分析存在的缺陷,探讨解决问题及提高质量的对策.方法:随机抽查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实习医生书写的电子病案共400份,对存在的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抽查的400份电子病历中,甲级病历241份,乙级病历112份,丙级病历47份;甲级率60.25%.结论:有必要培养医学实习生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电子病历书写质量.
作者:周红;杨正艳;王飞;李月恒;周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专科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护生护理带教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至2014年于本院肿瘤放疗科实习的70名专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带教模式分成两组,35名应用传统护理带教方法的护生作为对照组,35名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护理带教的护生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96.7±2.4)分、操作(95.2±2.3)分,出科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对教学工作的评价也更佳(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可促使肿瘤放疗专科护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具有增强护生满意度及提高教学质量等重要作用.
作者:林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护理师生对临床导师制认知现状.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某教学单位附属医院的护理师生共42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师生对临床导师制的概念、具体内容、实施过程、绩效考核方式、效果评价方法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90%以上的护理师生认为实施临床导师制能显著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和护生实习质量,99%的护理师生认为临床导师有必要定期接受培训,近90%的护理师生在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仍然愿意担任临床导师,且在以上几方面护理师生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护理师生对临床导师制知识来源途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带教护理人员较实习护生对临床导师制的认知度高,两者对临床导师制具有强烈的培训需求,临床带教护士具有强烈的带教意愿;护理师生对临床导师制知识来源途径通过医院相关通知的形式所占的比例高,相关机构及部门应加强对临床导师制的培训.
作者:任伟;石彩晓;盛小燕;王娟;潘永毅;蔡文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组讨论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统计学专业2010级、2011级两个不同年级教学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及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效果、能力提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效果、期末考试成绩方面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将小组讨论法应用流行病学教学中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作者:贾改珍;秦国民;王萍玉;林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模型化教学在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内蒙古医科大学2011、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每届选择6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模型化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综合考核成绩,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考核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实验组调查问卷综合分析,96.13%的学生认为模型化教学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结论:模型化教学法可提高胚胎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胚胎学教学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耿世佳;任明姬;崔明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从“感性启发、理性启发、问答式启发”三个方面入手,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学习兴趣、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成绩,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结论: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生物统计课堂教学,可达到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学以致用、优化智能、用以促学的自学与教学相互融合的效果.
作者:王玉;赵伟春;万海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我校逐步得到开展并受到广泛关注.将PBL教学法引入药理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建立完善的PBL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还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作者:叶晓龙;孟静茹;李明凯;李杨;王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将角色扮演(Role Playing,RP)应用于课间实习教学.方法:在本科生课间实习课程中引入角色扮演RP教学模式.采用问卷调查和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RP教学对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在课前与课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RP教学模式引入课间实习教学中,能够显著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包志凡;丁振江;陈旭;刘尧;高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收集儿童口腔科常见病的典型病例建立素材库并编制教学病例、学生实习指导和教师参考用书.以此为基础,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原则设计综合教案并应用于儿童口腔医学的实习教学,并与传统实习带教模式相比较,探讨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儿童口腔医学实习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教学效果.
作者:杨婧;卢佳璇;赵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系统分析我国PBL与LBL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医学生对神经病学学习效果的影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数据库中PBL与LBL教学在我国神经病学课程应用的文献,截止时间是2014年7月31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资料,采用R3.0.2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符合条件文献9篇,其中以综合成绩为考核指标6篇,以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为考核指标的3篇.在以综合成绩为考核目标的6篇文献中,PBL组检测样本量436人,对照组为435人,PBL组在综合成绩的标准均数差SMD=7.39,95% CI(4.34,10.45);在以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为考核目标的3篇文献中,PBL组样本量170人,对照组为166人,理论成绩的标准均数差SMD=9.94,95% CI(0.29,19.59)、操作成绩SMD=11.07,95% CI(-2.29,24.44).提示,PBL教学在神经病学教学效果在综合成绩及理论考核优于LBL教学法.
作者:杜爱玲;张三强;杨世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0、2011和2012级大专共902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年级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后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且成绩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要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靳彩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学习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用于创伤急救护理技能教学的效果.方法:以低年资护士94人分为对照组45人和实验组49例,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护士护理基础、急救流程、应急处置要点、病例分析等理论知识及徒手心肺复苏、仪器使用、止血和包扎等操作技巧掌握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问题学习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提高创伤急救护理技能综合教学质量.
作者:陈爱萍;俞宁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寻求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方法: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医学生进行实践,通过考试及问卷调查比较教学效果.结果:实践考试及问卷调查得分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角色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王鑫;寿松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实践教学与网络PBL教学模式相结合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口腔预防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网络P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资源为背景,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把网络PBL教学应用到口腔预防实践教学过程中是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重建,提高教学效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促进口腔预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作者:徐冬雪;曾素娟;谢灵芝;陈亮;张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目标教学法联合阶段性实习在手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手外科实习的6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1月至12月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护理带教实习的3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至12月采用目标教学法联合阶段性实习进行护理带教的3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各项出科考核得分及对教学工作的满意率(9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外科护理带教中应用目标教学法联合阶段性实习,不仅可增强护生对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及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具有提高护生评价等积极作用.
作者:郭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探讨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Seminar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促进了师生之间交流,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谭光国;吴红;王玉琨;杨铁虹;赵燕;范黎;乔友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时间节奏体会法对心肺复苏教学中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医学本科学生30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用时间节奏体会教学法.测试学生学习后在心肺复苏时的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达标率和复苏后的疲劳指数.结果:实验组的按压频率小于对照组,而按压深度达标率较高,疲劳指数较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时间节奏体会教学法可提高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时的胸外按压质量.
作者:吴海东;李毅;吴满辉;黄子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目标带教结合PBL带教法在ICU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ICU实习的108名护生,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护生52名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56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目标带教结合PBL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带教4周后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带教老师对护生ICU实习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以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老师对护生护理实习质量从服务意识、动手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应用以及人际沟通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观察组评价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带教结合PBL带教法在ICU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学习的随意性以及盲目性,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戴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将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引入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在呼吸科的见习教学,通过调查问卷评价其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CBL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有效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身对CBL教学的总体评价及适应情况较低.初入临床的医学生认同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而且需要临床带教老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进度,注意教学方法.
作者:张静;沈宁;盖晓燕;朱红;贺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医学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作为医疗行业的未来接班人,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该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及分析当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使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教育更好地有机融合.
作者:肖松舒;屈梦园;袁乐;万亚军;薛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综合运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心境状态量表(POMS)测量不同体育锻炼习惯医学生的身体自尊以及心境状态,探究不同体育锻炼习惯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良好与非良好体育锻炼习惯者PSPP总分及各指标分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POMS量表中紧张、愤怒、抑郁、精力等指标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疲劳、慌乱以及与自尊等指标得分差异显著(P<0.05),表明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身体自尊以及改善心境状态.
作者:张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通过文献调研和查阅国内护理学专业招生计划,对国内麻醉护士发展与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麻醉护士存在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缺乏系统学习和规范培训、学历与职称偏低、师资缺乏等问题,认为应提高对麻醉护士重要性的认识,支持和保障他们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加强麻醉护士培训,建立并逐步完善麻醉护士的资格认证体系,为麻醉护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丁新新;李婧;于雯;刘筠;张琰;宋新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每年的六月是全国高校的毕业季,虽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但是据相关统计,全国很多高校毕业生拿到毕业证之前已经就业的学生占相当大一部分.以本校为例,针对毕业时还未就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不同学历层次的专科生未能就业的原因,以期进一步归析其深层原因及其存在的社会性,从社会层面探寻医学专科院校毕业生的发展前景,以利于院校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就业.
作者:高素萍;田小娟;孙朝辉;李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对办在地方的独立设置医学院校,目前存在政策支持不够、财政投入不足、人才汇聚不多、办学资源不优等问题,影响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积极面对困难、正视不足,抢抓机遇、强化内涵,多措并举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作者:王有涛;李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储备.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4所独立设置医学院校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数、学部及学科分布的比较分析,探索从加强政策引导、科研梯队建设、学科协调发展、科技支撑平台建设等入手,构建青年教师项目支持体系.
作者:舒珺;叶颖;黎小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临床教师身兼医生和教师双重角色,使其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本研究以职业倦怠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为依据,结合临床教师职业特征将社会因素引入该模型,探讨临床教师职业倦怠形成机制.
作者:尹文强;孙葵;黄冬梅;郭洪伟;于倩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医学教师专业成长有赖于有效机制的构建.国际化背景下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包括五方面内容: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引领,强调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化方向;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依托,创设医学教师个性化、多样化的培训机制;以积极心理学为基调,构建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医学教师管理机制;以教学团队为基点,构建医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文化机制;以教师专业标准为标杆,构建医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
作者:邱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根据医学技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用性的特点及我国高校教师和医学技术职业从业资格的要求,通过分析医学技术“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内涵特征,梳理医学技术专业师资结构存在的问题,探讨培育医学“双师型”教师的途径及保障措施.
作者:陈录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不同层面护理专业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及需求.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山东省96名本科院校、76名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开展调查.结果:本科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与高职高专院校护理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频次、形式、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对科研培训需求均较高,认为应该培训护理科研知识的本科院校教师占87.5%,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占92.1%,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对临床实践技能培训需求高于本科院校教师.结论:各院校均应加大护理专业教师在职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在职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注重教师在职培训个性化需求.
作者:张传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临床医务人员面临医患关系、职业责任、职业发展及经济生活等多重压力,如何减轻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成了当务之急.以医务人员职业压力为切入点,从医学人文角度开展医学生阶段人文教育研究,旨在提升医学人文教育的早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此奠定未来医生职业生涯的人文素养和从医技能.
作者:陈英群;于德华;蒋燕;苏俊蕾;赵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医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根据临床医学本科生课程开设特点,探讨阶段性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考核方法,旨在探索新形势下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作者:张贵海;王章琴;岳国军;李冉;苟小霞;马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复杂医疗环境下长学制医学生心理、认知及择业情况.方法:对北京大学医学部2008级八年制临床专业学生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一般情况,学习、生活状态,职业认知及未来择业情况.结果:大部分学生有理想,在繁重学习压力下能积极面对学习及生活;职业认知和择业上,大部分学生表现成熟.但调查也显示,学生们理想与现实存在落差.结论:现行的医学教育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确实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医疗环境有待改善,卫生资源有待合理化.
作者:李晓伟;吴燕;王建六;魏丽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我国订单定向式全科医学本科生均为本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其培养方案应符合地方的具体需要.本校在多方调研基础上制定了专业和地方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并配套进行教学理念、方法、考评等改革,保障培养方案有效落实.
作者:谷翠芝;白玲;许玲;周英琼;黄宇平;石峻;张均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随学科间课程内容的整合模式是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培养人才新的课程模式.海南医学院组建了五年制临床医学院专业的改革试点班,该班将生物医学课程整合为“基础医学综合板块”和“器官系统板决”,增设“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板块”.在教学方法上增加PBL、临床见习、实行小班授课和学术型导师制等.
作者:董战玲;易西南;马志健;梁平;林英姿;谢协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对国内39所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表明,课程设置较混乱、教学时数不均衡;课程设置老化,普遍采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普遍存在实践课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薄弱.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对应职业岗位的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和重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课程和分配学时,重视实践环节,加强人文教育.
作者:徐宛玲;王建国;崔明辰;宋国华;王福青;高凤兰;张福华;张延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为了实现医事法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在知识产权法课程中体现医学特色,突出讲授涉及医学的知识产权制度,选取医学领域的案例讲解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法的基础性教学与医学特色并重,通过医学知识与知识产权法学知识的交叉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王国柱;曹险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影响脊柱损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原因,为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96例脊柱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中有精神症状的21例作为研究组,另75例无精神症状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年龄、麻醉情况、基础疾病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寻求影响精神障碍发生的有关因素.结果:两组性别、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受伤部位及镇痛泵使用率差别不明显(P>0.05);两组年龄、基础疾病、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术后疼痛、不良情绪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脊柱损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多与年龄、吸入麻醉时间、基础疾病、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术后疼痛、不良情绪有关,建议针对上述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作者:单礼旦;胡卫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合并左心衰竭患者总共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U=2.0321,P=0.042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作者:朱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认知干预对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按入院顺序随机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和治疗1个月后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1个月后,干预组改良Barthel指数(71.75±18.06);MMSE评分分别为(24.62±6.21),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认知干预治疗能改善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陈晓顶;范录平;杨晓国;林一均;张有超;吴旭才;方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血清中miRNA-433的表达情况,探讨miRNA-433在胃癌检测中的意义.方法:设计miRNA-433和U6茎环逆转录引物和PCR扩增引物,以U6为内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对照组、胃窦溃疡组、胃窦炎性息肉组及胃癌组的miRNA-433表达情况,并将术前与术后的miRNA-433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癌组患者的miRNA-433表达水平明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胃窦溃疡组及胃窦炎性息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可以运用于检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沈淑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术与延期种植术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病例89个牙种植体,包括即刻种植38例,植入种植体43个;延期种植42例,植入种植体46个.对其远期治疗效果进行追踪评估.结果: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相比,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经5-10年远期随访发现,二者种植成功率均随时间时间推移而下降.结论:在行牙种植修复时,只要充分把握适应证,选择正确的种植材料、种植方法,严格遵照规范操作,均可达到预期疗效.
作者:王超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通过回顾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对外教育经验,分析我国中医药教育机构在中医药本土化进程中的作用.探讨中医药教育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方法.通过制定国际标准、出版规范化教材等途径,加快世界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进程,并为对外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监督.
作者:李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交叉学科虽然受到很多高校的重视,但其人才培养与学术创新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科硬性交叉、长效机制匮乏、专业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不规范,因此需要重新定位交叉学科的目标.完善现有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需要提升交叉专业设置级别、建立交叉学科教学梯队、重点培育“复合型人才”.提升高校交叉学科学术创新能力需要搭建交叉学科平台、注重学术团队建设、改革传统学科评价机制.
作者:王立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神经内科医生日常工作中常面临的病种之一,为了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综合防治IS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式教学方法临床诠释新的国内外IS防治指南,定期予以考评、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文献复习并汇报学习心得等一系列教学实践,为培养他们成为高素质的脑血管病医生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徐武华;吴婉霞;钟思琳;常铉;陈海山;庞兆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在医学研究生课程设计中探索和实践了以“以学习者为中心,启发创新思维为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为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王磊;贾耀朋;王斌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研究采取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要点以及临床护理要求.方法:将近两年内在本医院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方法治疗,总结术中配合要点以及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100例患者有97例患者一次性成功,2例患者进行2次手术后成功,1例患者在行1次手术治疗后,转外科治疗.结论: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胆总管结石不仅风险小,而且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正确的术中配合以及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术后胆道继发感染、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作者:许海英;金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在助产过程中关于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相关护理操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近年来产科阴道分娩足月新生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根据助产过程中是否有预防锁骨骨折护理为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40例,接受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新生儿40例,在常规助产护理基础上联合预防锁骨骨折相关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事件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满意率77.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足月阴道分娩新生儿在助产过程中注重预防锁骨骨折护理干预,不但能降低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概率且可提高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环境,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丁夏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2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患者来院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与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等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抑郁和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等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赵雅玲;王锡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高龄重症患者实施综合内科护理的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将我院内科收治的200例高龄重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内科护理.结果:在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率、护理满意率方面,研究组均比对照组存在显著具有优势(P<0.05).结论:对高龄重症患者采取综合内科护理办法,利于患者减少不利因素,增加治疗信心,提高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促进康复进程,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江孟琼;桑依毛;宋剑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氢氧化钙糊剂在老年人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86颗行一次法根管治疗的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氢氧化钙糊剂治疗)50例和对照组(碧兰糊剂治疗)36例.两组病例在根管预备、干燥后,立即用两种糊剂分别充满根管,用侧方加压法紧密充填牙胶尖,摄片确定后再行永久性充填.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封药后疼痛率为8.0%和30.6%,封药后肿胀率为0%和5.6%,根充后疼痛率为4.0%和13.9%,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氢氧化钙糊剂可以有效的提高根管治疗的效率,降低患者疼痛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郑华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在我院诊治的卵巢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且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统计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数据以及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无转开腹手术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手术前后患者E2与P并无明显改变,FSH与LH术后有明显升高;术后随访中,均未出现复发情况.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有很好的疗效,在患者身体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推荐使用.
作者:陈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接诊的8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46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的临床效果,并对两组手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依次为(6.8±1.8)分、(18.6±2.4)mL/s和(14.8-+4.6)ml,上述疗效指标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依次为(65.5±12.5) min、(116.6±40.8)ml、(7.6±2.4)d和(10.6±3.8)d,上述四项临床指标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对照组为39.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TUR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相对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手术中无瘤操作技术的临床实践意义.方法:介绍1例结肠ca患者手术中无瘤技术操作的要点及经验体会.结果:术中严格遵循无瘤技术操作,手术室护士在其本职工作外还行使了督促及协助管理整个手术过程的关键作用.各相关岗位人员的有效配合能避免肿瘤细胞医源性转移.结论:无瘤技术操作要点的标准化和人员管理的规范化都不可或缺,本例结肠癌手术中的无瘤操作技术具有积极的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尤敏君;郑慧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性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要全身麻醉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微泵于术中持续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辅助性全身麻醉,而对照组患者按照相同方式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之后再进行常规的全身麻醉诱导.结果:试验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和清醒时间方面也优于均对照组,但未见明显差异;试验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对于血氧分压无明显影响.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性麻醉可使患者保持镇静,且不影响血氧分压,但传导阻滞患者不宜使用.
作者:高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TCD微栓子监测(MES)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19例,进行脑动脉微栓子监测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123例有颈动脉斑块,96例无颈动脉斑决.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以及颈动脉内膜增厚症状患者的MES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症状患者的MES阳性率;随着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程度的增加,MES的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MES阳性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和TCD微栓子监测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钱平安;冯红静;王碧炯;陈芙庭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