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我院224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201名患者共分离出224株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主要集中在ICU(33.8%)、外科(25.9%)、呼吸内科(14.4%)、骨科(6.1%),基础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64.2%)、心血管系统疾病(30.8%)、神经系统疾病(29.8%)及糖尿病(22.9%)多见,与手术治疗及有创检查治疗(56.7%)、联合使用≥2种抗生素(80.6%)及使用时间≥15天(38.8%)可能存在相关性.22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敏感性高(66.1%),对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超过5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患者有基础疾病、有创性检查治疗及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时间过长有关,其耐药情况严重,多重耐药及泛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目前对米诺环素、舒巴坦、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仍保持相对敏感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作者:徐薛芬;徐爱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佳治疗效果.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取内科常规治疗结合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合并呼吸衰竭者加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31例完全缓解,1例死亡,死亡率为3.125%,其中18例药物保守治疗完全缓解,机械通气14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早期应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联合内科常规治疗,如症状不能缓解应尽早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这种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保证佳治疗效果.
作者:魏玉平;蒋国华;江雪红;陈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我院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趋势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58例呼吸道患者的痰标本以培养和用低抑菌浓度(MIC)方法行药物敏感测定.结果 从258例呼吸系统患者痰标本中共检出细菌309株,革兰阴性杆菌占40.8%,革兰阳性球菌占3.8%,念珠菌占55.4%;念珠菌感染有上升趋势;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鲍曼复合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阴沟肠杆菌;主要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呼吸道患者的病原学检测及耐药问题,以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疗效.
作者:程英;汪玉龙;王继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60例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待有更换机械通气方式指征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拔除气管插管改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血气分析、死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无差异性(P>0.05),但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有差异性(P<0.05).结论 序贯性机械通气可降低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问.
作者:唐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在外伤性血气胸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胸外科收治的76例外伤性血气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8例)采用电视腹腔镜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开胸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创伤的大小,同时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胸导管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1、3、5天C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用量、胸导管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 电视腹腔镜治疗外伤性血气胸能达到传统开胸手术同样的诊疗效果,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作者:陈建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多种呼吸内镜,多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确诊肺癌632例.联合内科胸腔镜,荧光支气管镜,超细支气管镜及TBLB,TBNA和经皮肺穿刺技术获取病理组织细胞.结果 632例肺癌中胸水脱落细胞确诊48例(7.6%),荧光气管镜确诊肺癌253例(40%),超细支气管镜确诊35例(5.5%),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确诊158例(25%),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74例(11.7%),胸腔镜确诊32例(5.1%),外科手术确诊28例(4.4%),4例(0.6%)因肺外转移由其它方法确诊.所有检查均未发生大出血及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多腔镜多途径联合方法诊断肺癌可以大大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殷文点;廉海容;蔡礼鸣;张芳;游庆军;齐晓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TTF-1在肺腺癌胸水细胞块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26例肺腺癌胸水细胞块和20例间皮反应性增生中TTF-1的表达水平.结果 26例肺癌胸水中有19例TTF-1呈阳性表达,占73.08%,20例间皮反应性增生无一例呈阳性表达,两者TTF-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0,P<0.01).结论 TTF-1在胸水肺腺癌中表达具有较高特异性,有助于肺腺癌与胸水间皮反应性增生胸水的鉴别.
作者:高福平;魏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吸虫病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全身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对1例肺吸虫病例的临床资料、18F-FDG PET-CT全身影像及相关文献的复习研究,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全身PET-CT表现.结果 PET-CT全身扫描发现双肺内多发云絮状、结节状病灶,FDG摄取明显增高,SUVmax(2.4~9.0),延迟扫描后进一步升高SUVmax(3.15~11.2),部分病灶内见空洞及附壁结节,双侧胸膜增厚粘连伴少量胸腔积液,两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此外还发现食管下段及胃壁FDG摄取增高,肝内多发斑片状FDG摄取增高灶,肝门部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不仅很好地显示肺内病灶的分布、形态、密度及代谢特征,且能更好地发现肺外组织、器官的受累,为肺吸虫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有用信息.
作者:冯菲;余仲飞;张建;左长京;程超;崔斌;刘庆华;董爱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肺癌手术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完善的术前访视并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心电监护及焦虑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恐惧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焦虑、恐惧程度及生命体征访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术前访视可减轻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消除疑虑和担心,有助于保持基础生命体征的稳定,使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张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误诊情况.方法 收集诊断为AD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及误诊情况.结果 ①突发胸、腹部剧烈、持续疼痛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②影像学MSCTA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佳方法.③误诊疾病复杂多样,以冠心病和急腹症居多,首诊误诊率为12.5%.结论 主动脉夹层首发症状主要为持续剧烈胸腹疼痛,早期诊断是治疗关键,MSCTA检查有助于确诊,同时AD的误诊率高,误诊的疾病种类繁多,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蔡远翔;李伟明;徐亚伟;李沅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度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度COPD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200例,对检验分离获得的264株细菌以纸片扩散法(KB法)行药敏测定分析.结果 264株细菌中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阴沟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表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为大多数细菌敏感.结论 重度COPD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已呈现多药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吴传湘;周康仕;符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住院治疗的128例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无创呼吸机应用,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纳洛酮静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期间死亡率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4% vs 82.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显著差别;治疗后72 h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PaCO2、PH及PaO2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作者:蔡明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COPD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纤支镜BAL,对照组给予普通灌洗,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在气道阻力、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2、PaCO2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操作中有2例出现轻度的一过性低氧血症,1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及血压明显下降等.结论 BAL技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可反复进行,在COPD的诊疗中能明确病原菌并指导治疗,改善有效通气,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明霞;范春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难治性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异烟肼的药物浓度.方法 对口服异烟肼、异烟肼直接注入包裹性胸腔积液中,检测胸腔积液和血液中异烟肼的浓度.结果 口服异烟肼后包裹性胸腔积液中异烟肼的浓度(0.29±0.34)远低于血液中异烟肼的浓度(3.04±1.75);异烟肼直接注入包裹性胸腔积液中异烟肼的浓度(1.62±0.95)远高于血液中异烟肼的浓度(0.25±0.17),以后随注药次数增加,胸腔积液内异烟肼浓度越来越高(3.97±0.94,8.11±2.4),血液中异烟肼浓度无显著增加(0.21±0.26,0.32±0.14).结论 异烟肼直接注入包裹性胸腔积液能明显提高胸腔积液内的药物浓度,是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书华;王洁;朱文玉;周秋云;陆磊;马南兰;洪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肺性脑病的发生及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动脉血气参数的关系.方法 研究11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和其中53例发生有肺性脑病患者的血气参数及53例肺性脑病患者中按意识障碍严重程度分组的血气参数.结果 动脉血PaCO2>80 mmHg同时PaO2<50 mmHg,肺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92.85%),动脉血PaCO2>80 mmHg同时pH<7.2,肺性脑病的发生率为100%.患者血气的PaCO2上升及pH、PaO2下降速度越快,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越重.结论 动态观察血气分析参数有助于防治肺性脑病和改善其临床预后.
作者:郑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一线化疗方案对于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收治78例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化疗,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分别为28.2%、76.9%、(168.3±21.4)d、(287.7±39.3)d,对照组患者为20.5%、74.4%(149.23±19.7)d、(243.7±12.6)d,实验组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厄洛替尼一线化疗方案对于不愿接受传统化疗的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黄大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AECOPD合并高乳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AECOPD诊断标准并且血乳酸>2mmol/L的患者44 例,随机分成NIPPV 组23例及常规治疗组21例.结果治疗3 d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频率、血乳酸、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 or P<0.01),但NIPPV组的血乳酸水平、PaO2及PaCO2的改善效果明显(P<0.05).结论 AECOPD患者早期使用NIPPV能迅速降低患者的CO2蓄积、改善缺氧、降低血乳酸水平,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刘春丽;程正跃;郑运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ARDS、OSAHS和AECOPD患者的EBC中8-isoPG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选择江苏省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ARDS、OSAHS和AECOPD患者,收集ARDS患者入院第一天、OSAHS患者晨起、AECOPD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的EBC;采用ELISA法检测EBC中的8-isoPG浓度.结果 1.ARDS组、OSAHS组、AE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EBC中 8-isoPG浓度为[(52.19±11.51 ng/L)、(14.93±1.39 ng/L)、(6.74±3.38 ng/L)、(3.21±0.97 ng/L)];2.ARDS、OSAHS、AECOPD患者EBC中8-isoPG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三者EBC中8-isoPG浓度顺序排列为:ARDS组>OSAHS组>AECOPD组(P<0.01).结论 EBC中8-isoPG可以反应多种肺部疾病的炎症及氧化应激程度.
作者:杨猛;陶一江;陈建荣;朱杰;陈金亮;姚苏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婴幼儿细菌性肺炎通过血清降钙素原 (PCT)的动态监测,分析感染程度以及预后评价.方法 收集240例婴幼儿细菌性肺炎患儿.分别在入院时,治疗72 h后进行两次PCT检查.结果 入院时患儿细菌感染程度血清随着PCT水平增高而增加,PCT四个等级水平重症肺炎比率分别为8.33%,21.7%,43.1%,55.6%.治疗72 h复查 PCT下降率<20%和PCT下降率>40%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0.3%,57.9%.(均P<0.05).结论 PCT水平的高低有助于诊断感染的程度,以及预测并发症发生几率.PCT连续监测在单位时间内下降的速度越慢婴幼儿预后效果越差.
作者:庞新丰;乔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抗抑郁治疗COPD合并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COPD合并抑郁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COPD 标准治疗,治疗组予COPD标准治疗联合抗抑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评分、呼吸困难问卷(mMRC)分级;随访COPD急性加重再住院例次.结果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SGRQ评分、mMRC分级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差异更显著;再住院例次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抑郁治疗能改善COPD合并抑郁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作者:朱迎霞;李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非鳞癌局部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非鳞癌局部晚期肺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28),所有患者均行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培美曲塞静脉滴注.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60.71%,控制率为82.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71%和59.52%(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非鳞癌局部晚期肺癌疗效显著,且未明显增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妙严;郑贸根;赵艾君;刘小娟;李玉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收集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测出革兰阴性菌占71.8%,前三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9.3%)、鲍曼不动杆菌(13.5%)、肺炎克雷伯菌(10.5%);真菌占24.4%,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占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6%)为主;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中,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其次为阿米卡星;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无耐药,发现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66.7%).结论 呼吸科细菌耐药现象严重,需要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应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朱莹莹;贾冉;王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肿瘤基因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并观察疗效.方法 将6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基因组和对照组,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全身化疗,并观察中位生存指标(MST)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基因组及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3月和9.1月,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组及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2月和5.3月,(P<0.05).结论 肿瘤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化疗能延长晚期NSCLC的生存周期.
作者:许文景;朱慕云;黄冬云;丁平;葛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电子支气管镜(EBS)治疗手术后急性肺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28例,通过运用局部支气管冲洗、吸取和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痰痂、血块,钳取坏死组织,清除呼吸道阻塞物.对照组30例,行气管切开经导管吸除阻塞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27/28),对照组为93.3%(28/3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下降,住院天数缩短,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好转(P<0.01).结论 EBS治疗术后急性肺不张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以避免气管切开,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永;韩淑艳;夏友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在肺良性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科行肺良性疾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50例.其中辅助小切口2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48例,术中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6%).手术平均时间10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9 ml;术后胸液平均268 ml;术后平均置管时间4.9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天.术后病理:炎性假瘤11例,肺结核球13例,肺囊肿7例,错构瘤2例,支气管扩张5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曲霉菌病2例,肺隔离症3例,肺脓肿2例,腺瘤2例.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可同时达到诊断和治疗肺良性疾病的目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
作者:徐广文;马冬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唐山农村地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病原学构成并初步分析合并常见基础疾病的病原体构成.方法 选择在唐山市3家三级医院住院的唐山市农村地区老年CAP住院患者359例,分析患者痰培养结果,病原学构成,同时分析合并有常见基础疾病的老年CAP患者的病原学特点.结果 359例老年CAP住院治疗患者中,以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占72.9%,伴COPD、脑血管后遗症、糖尿病的老年CAP患者常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支扩中常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老年CAP住院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伴随的基础疾病影响病原学结果.
作者:李球兵;戈艳蕾;王红阳;郭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COP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抑制因子(TIMP-1)同细胞黏附因子-1(ICAM-1)、血管内皮黏附因子-1(VCAM-1)间的关系.方法 46例COPD患者和20例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MMP-9,TIMP-1,ICAM-1及VCAM-1.结果 COPD组的MMP-9,TIMP-1,ICAM-1,VCAM-1显著高于对照组;MMP-9及TIMP-1均同ICAM-1,VCAM-1浓度呈正相关趋势(P<0.05);同时血清MMP-9,TIMP-1,ICAM-1,VCAM-1浓度同FEV1%,FEV1/FVC%呈负相关,MMP-9/TIMP-1比值同FEV1%,FEV1/FVC%呈负相关.结论 MMP-9,TIMP-1是造成COPD患者气流阻塞的重要因素.
作者:郝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60例老年CHF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监测将其分为CHF合并OSAHS组和CHF组,对比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miniSPO2)及氧减饱和度指数(ODI).结果 与老年CHF组相比,观察组的LVEF较低且随AHI指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miniSPO2以及ODI与AHI呈正相关.结论 OSAHS会加重老年CHF患者心功能的恶化,且会随其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加剧.
作者:黄志坚;韩烨;张淑静;陈吉;周永强;沈栩;李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清脑复神液对老年COPD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老年COP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清脑复神液治疗,对照组用艾司唑仑片治疗,7天为一疗程进行疗效比较.两组病人均采用标准化COPD治疗方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清脑复神液治疗老年COPD合并睡眠障碍疗效确切.
作者:黄鑫成;黄种杰;林福林;洪原城;范洪涛;杨秋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10个因素与支气管哮喘有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个因素被选入,家庭人均拥有轿车量越多(OR为2.901)、近10年至少染过一次头发(OR为2.620)、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及父系或母系亲属患有过敏性疾病(OR为1.225)、使用化学洗涤剂清洁蔬菜水果和餐具的频率越高(OR为1.163)等4个因素为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儿时接种过疫苗(OR为0.886)及儿时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OR为0.858)是哮喘的保护因素.结论 支气管哮喘可能是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作者:娄月妍;郭胤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胸腔镜联合胸腔闭式引流结合的方法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联合胸膜活检对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疗效果.方法 抽取100例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反复胸腔穿刺抽液联合胸膜活检(A组)与胸腔镜联合胸腔闭式引流(B组)联合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B组患者的诊断率及临床好转率明显高于A组.经过治疗后的体温恢复正常和胸水控制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A组;治疗过程中的实际胸水抽放量明显多于A组;胸膜粘连包裹发生率及胸膜增厚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 胸腔镜与胸腔闭式引流结合的方法对胸腔积液的诊治是简单、快速、有效、安全.
作者:郑小虎;陈力舟;陈晓红;李学玲;翁丽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化学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不同血糖水平初治肺结核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血糖正常肺结核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2~3HREZ/9~10HRE方案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血糖控制.结果 两组X线胸片及痰菌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1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研究2组,(P<0.05);结论 血糖水平与化学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李剑鹏;周德玫;黄一明;伍桂雄;游达铭;邱雪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肺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MFH)的CT及MRI表现,探究完善的临床确诊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7例手术病理证实PMFH患者的CT及MRI表现,探讨该病的有效诊断方式.结果 肿瘤直径3.2~20.0 cm,平均(7.8±2.2) cm;肿瘤类型:中心型4例,周围型23例;CT、MRI及免疫组化检查均存在一定特异性.结论 对难以确诊的PMFH患者行CT及MRI影像学诊断,辅以免疫组化检查,对于诊断有着较明显的帮助,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加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与单纯性结核病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40例)及单纯肺结核组(40例).以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取静脉血,测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NADPH 与NADP+,以GSH/GSSG、NADPH/NADP+ 比值表示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原发性肺结核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进行比较.结果 无论是依据GSH浓度还是依据NADPH浓度计算机体氧化还原态,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与单纯性结核病患者氧化还原态均向氧化方向偏移,而且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较单纯结核病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向氧化方向偏移更为明显.结论 机体的氧化还原态改变是AIDS 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与AIDS疾病进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韩晓群;殷继东;伍仕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肺结核患者合并精神症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诊治策略.方法 对28例肺结核合并精神症状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精神症状主要是由于异烟肼用量过大所导致的.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严格控制异烟肼的给药剂量,一旦出现精神症状应立即给予有效的治疗.
作者:于德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诊治的5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患者入院后,经过予以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止血、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病情完全缓解43例,占82.7%,明显好转6例,占11.5%,治疗无效2例,占3.8%,死亡1例,占1.9%.结论 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治愈率高,死亡率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芸芸;刘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二钠及多西紫杉醇加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63例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培美曲塞+奥沙利铂),对照组(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入组的63例可评价疗效.试验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40.63%及38.7%(P>0.05).发生在两组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及皮疹,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晚期肺腺癌患者,使用培美曲塞与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进行化疗,疗效相似,但使用培美曲塞组不良反应较低.
作者:雷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CT-LB)诊断肺炎性假瘤PIPT的价值.方法 对57例经CT-LB诊断或误诊的PIPT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CT-LB诊断PIPT的49例中,术后诊断PIPT 44例、鳞癌2例、结核球1例、错构瘤1例、腺癌1例;另8例术前CT-LB诊断结核球1例、鳞癌1例、腺癌1例、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但不能明确诊断5例,术后均诊断PIPT.结论 CT-LB诊断PIPT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对怀疑PIPT的肺周围型肿块患者可作为首选;为减少假阴性率,对CT-LB不能明确诊断但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者,需结合临床及其它辅检,综合诊断.
作者:黄志文;张红艳;高雷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利福布汀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0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化疗方案为3BPaVEThAk/6BPaVETh/9BPaVE;对照组为3L2PaVEThAk/6L2PaVETh/9L2PaVE.结果 强化期末及满疗程时,两组的痰菌阴转率与胸部影像学结果的显效率、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以肝损害为主,两组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随访后,两组的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治疗中,利福布汀的疗效和耐受性可能与利福喷汀近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赵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血浆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ERK2)表达水平及探讨其与肺癌类型、临床分期、TNM分期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分别检测肺癌组(n=78),良性肺部疾病组(n=27),健康对照组(n=14)血浆中MAPK1/ERK2的水平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血浆中MAPK1/ERK2的含量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良性肺部疾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癌患者血浆中MAPK1/ERK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状况,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APK1/ERK2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一项新的肺癌生物标志物应用.
作者:陈伟庄;吴宏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的作用.方法 将56例患有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28例)和BiPAP治疗组(28例),观察分析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血压、BNP.结果 BiPAP通气治疗可迅速的改善患者的症状,24 h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减慢,收缩压下降,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明显的提高(P<0.05).BiPAP治疗组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BiPAP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心功能.
作者:沈斌;戴莉莉;陈晓红;卢明;秦斌斌;金烨;冯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噻托溴胺 (思力华) 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吸入舒利迭(50 μg/250 μg)2次/d,吸入思力华(18 μg)1次/d;B组:吸入舒利迭(50 μg/250μg)2次/d,疗程3个月.以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为观察指标.结果 A组的血气分析、肺功能、6MWT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与噻托溴胺联合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戴莉莉;秦斌斌;陈晓红;冯洁;金烨;沈斌;卢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14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给予匹多莫德加黄芪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治疗,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结果 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发病次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呼吸道感染3个月发病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IgG、Ig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能提高治疗疗效,同时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
作者:卢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以呼吸机流量时间曲线和传统方法判断保留自主呼吸的患者气管插管后导管位置的快捷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82例保留自主呼吸的急诊气管插管成年患者,随机分为流量时间曲线组和传统方法组,各41例,分别以呼吸机流量时间曲线和传统方法判断气管插管后导管位置,比较两种方法的判断时间和判断准确率.结果 判断时间:流量时间曲线组3.24±1.28 s,传统方法组12.81±9.21 s,P<0.0001.准确率:流量时间曲线组100%,传统方法组97.56%,P=0.314.结论 对于保留自主呼吸的气管插管患者,以呼吸机流量时间曲线判断气管插管后导管位置的快捷性优于传统方法,同时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作者:尚云波;张留定;李嘉嘉;李华;李松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观察外源性瘦素对兔急性肺栓塞( APE)后IL-6及IL-8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肺损伤时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与瘦素预处理组,每组12只.两组分别采血离心后取上清液,用ELISA 方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结果 ①瘦素预处理组 IL-6及IL-8水平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且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症状所见瘦素预处理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外源性瘦素通过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后血清IL-6及IL-8的水平下调,从而对损伤的肺组织起到了保护作用.
作者:姚艳敏;王希柱;宋巧凤;胡万宁;徐彤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喷他佐辛与瑞芬太尼对无痛人流术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组.B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苏醒时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 扩宫刮宫后2 min时,A组的SpO2、HR及RR值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扩宫刮宫后2 min VT、MV及PIFR均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在无痛人流术中,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呼吸抑制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爱华;韦薇;李邦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支气管动脉化疗联合氩等离子体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比较我院45例晚期中央型肺癌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与支气管动脉化疗联合氩等离子体治疗疗效差别.结果 支气管动脉化疗联合氩等离子体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组实体瘤缓解率(87.5%)及气道狭窄再通改善率(91.7%)明显优于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组的57.1%及52.4%,且近期生存质量好.结论 应用支气管动脉化疗联合氩等离子体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近期疗效明显优于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梅芳;刘玉全;唐以军;熊畅;卢进昌;刘先军;刘为舜;雷怀定;罗国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5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组予B超定位下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经证实胸腔积液已基本排净后,27例治疗组胸腔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26例对照组胸腔注入顺铂.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除轻度发热及轻微胸痛外,其他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
作者:万莉;何耿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顺铂一线联合培美曲塞对老年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顺铂一线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顺铂一线联合培美曲塞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毒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27.87%,控制率为78.69%,而对照组分别为8.20%以及39.34%.实验组患者TTP为166±13 d,中位生存时间为287 d.对照组TTP为104±12 d,中位生存时间为174 d,两组患者在中位生存时间以及TTP比较中有明显的差异性;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采用顺铂一线联合培美曲塞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胡其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或者红霉素两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院诊治的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红霉素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呕吐、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退热时间、喘憋缓解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胡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在肺部及纵隔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肺部及纵隔病变进行针吸活检,观察阳性率.结果 42例均针吸或活检成功,确诊率76.2%,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BNA对肺部及纵隔疾病诊断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赵军;杨瑞青;郑法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与乳酸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11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入院后给予PCT、乳酸等检查,并给予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分别比较重症与非重症肺炎、死亡组和存活组PCT、乳酸和PSI的区别;分析PCT、乳酸与PSI的相关性.结果 重症肺炎患者乳酸、PCT和PSI评分均大于非重症患者,死亡组乳酸、PCT和PSI评分均大于存活组(P<0.05);乳酸、PCT与PSI评分呈正相关(r=0.63,0.65,P<0.05).结论 PCT和乳酸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和病情有评估作用,PCT和乳酸升高提示患者预后差.
作者:李艳如;王长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阐述韦格纳肉芽肿(WG)的诊治经验及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3例WG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WG患者曾被误诊为肺癌、肺结核、肺脓肿、多形性红斑,提示WG和肺癌、结核、肺脓肿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可合并严重皮肤损害,容易误诊.结论 WG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WG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作者:樊再雯;王宁;李建;王东;刘一;张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舒利迭联合白三烯拮抗剂扎鲁司特治疗成年哮喘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例成年哮喘患者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哮喘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舒利迭吸入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舒利迭联合白三烯拮抗剂扎鲁司特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 治疗后2周及4周,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及12周观察组患者FEV1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估(AQL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联合白三烯拮抗剂扎鲁司特治疗成年哮喘,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陈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我院ICU收治的144例机械通气>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符合VAP的诊断标准.取得病原菌21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4.4%,革兰氏阳性菌6.6%,真菌9.0%;本组病原菌中前三位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患者的年龄,长时间机械通气,意识障碍,急慢性肺部疾病,镇静剂,抑酸剂,留置胃管为VAP的高危因素.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VAP的发生和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作者:赵志海;黄建安;华文良;姜健;赵秀华;朱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球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24例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者术前确诊率为37.5% (9/24).行肺叶切除术20例,全肺切除术4例,19例同时行肥厚胸膜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8例(33.3%),分别为胸腔出血1例,支气管胸膜瘘3例,包裹性液气胸2例,肺不张2例.术后随访22例,患者无肺曲菌球病复发.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球病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切除病变肺叶及肥厚胸膜是治疗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球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旭;张松林;夏道奎;吴真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所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4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每次600 mg,每日两次,共十天.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应用β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茶碱类,甘草片等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5%,77.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改善预后.
作者:胡正旺;黎曙明;汪启龙;吴君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临床.方法 21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观察组(肺癌袖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全肺切除术).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2%、33.9%(P<0.05),但术后死亡率无显著差异(χ2=0.67).两组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1.6%、56.1%、46.9%及63.4%、39.3%、31.3%(P<0.05).结论 肺癌袖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生存率高.
作者:方寅;谢伟;沙正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应用.方法 73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三七总皂苷0.45静滴,每天一次.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症状改善·指脉氧等.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液流变学·症状改善·指脉氧等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对AECOPD的患者使用三七总皂苷,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血液流变学及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徐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8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86例患者中行同步放化疗者46例,行序贯放化疗者40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CR+PR)分别为69.6%和50.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序贯放化疗组(P<0.05);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消化道反应及放射性肺炎是两组的主要毒副反应,同步放化疗组患者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序贯放化疗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
作者:祝沈冬;段宏燕;于清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重组人β-防御素 3(rhBD-3)对临床多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不同浓度rhBD-3下4种细菌液OD值,确定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rhBD-3对所测菌株菌均有抑菌活性,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rhBD-3的浓度增高抑菌活性增强.rhBD-3的MIC、MBC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hBD-3对临床多耐药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给解决临床细菌耐药带来新希望.
作者:丁克元;徐爱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监测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价值.方法 对300例早期肺癌患者密切随访,分析其普通CT及低剂量CT图像特点.结果 (1)在直径小于5 mm,5~10 mm及大于10 mm的早期肺癌诊断中,普通CT与低剂量CT诊断符合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随访过程中,31例病灶无明显变化,90例病灶径线变大.其中12例病灶出现转移.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够早期发现肺癌病灶,对受检者辐射损伤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邢雪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儿童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临床确诊的167例肺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综合诊断方法.结果 农村病例远高于城镇.临床症状不典型,与感冒表现类似,容易误诊.影像学检查,PPD检查,血沉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结论 加强民族地区肺结核病传染性认知和预防知识普及,重视卡介苗接种和复种,应用综合手段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古丽巴哈尔;接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支气管哮喘使用激素的安全性.方法 对确诊的妊娠期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同意激素治疗的为治疗(A)组,不同意激素治疗的为对照(B)组.对照组(B组)给予吸氧、补液纠正水盐电解质稳乱、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有感染的给予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据病情轻重及妊娠的分期选择激素的给药方式).观察患者的症状缓解、母婴的肝肾功能、血糖及动脉血气,并发症的发生,及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随访至产后3个月.结果 随访81例,治疗组完全症状缓解快,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均明显改善,且均无早产、流产、胎儿畸形、肝肾功能血糖异常情况.仅1例重症哮喘母亲静脉点滴激素后血糖呈一过性偏高,但停药3天后复查血糖恢复正常.对照组完全症状缓解时间偏慢,且有发生早产5例、流产3例.结论 妊娠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短期静滴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控制哮喘发作效果快,且没用药控制的哮喘患者远比药物的不良反应要危险得多.
作者:刀惠;高永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急性假性肠梗阻的临床及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13例老年AECOPD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经过2~3周的治疗和护理,1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2周后复查钡餐/肠镜及腹部CT未见肠道新生物.结论 老年AECOPD有潜在的急性假性肠梗阻发生倾向,注意防范,及时治疗,预后多良好.
作者:魏胜全;王惠霞;杨维嘉;高燕;赵双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依托红霉素对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改善疗效分析.方法 24例经过诱导痰液检测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的急性发作患儿,按随机数据表分为依托红霉素组及非依托红霉素组,各12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正规阶梯治疗,包括规律性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按需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依托红霉素组在其基础之上加用小剂量依托红霉素3~5mg/(kg·d)口服,一天一次,共4周.两组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 两组患儿缓解期肺功能较急性发作期改善明显,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01);且依托红霉素组的改善幅度(△PEFR%)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Z=-3.35;P=0.001).结论 小剂量依托红霉素可明显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
作者:涂国华;钱金强;易阳;熊建新;柳瑛;邓素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血气分析是了解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可以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呼吸功能衰竭是矽肺的常见并发症,是矽肺病人晚期主要的死亡原因.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1例矽肺病患者的血气分析进行总结.
作者:李荣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阳性,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方法 选用35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均按支气管哮喘进行规范治疗,并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中28例患者病情完全控制,5例患者病情部分控制,2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结果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提高了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控制率,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殷秀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疗法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指标及死亡率等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动脉血气、临床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是治疗ARDS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能够快速的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更快的恢复健康.
作者:谢逢春;刘凤鸣;黄彬;陈远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肺功能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四位,且有逐年增加之势.为延缓COPD的肺功能恶化,我科采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治疗COPD稳定期的患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鹏珍;宋春钰;刘艳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不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管饲肠内营养支持组(A组,n=20例) 和经口摄食组(B组,n=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分别给予置入鼻胃管鼻饲能全力及经口摄食,比较两组血气分析、营养指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管饲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较经口摄食组显著改善(P<0.01);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无明显下降,较经口摄食组营养支持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发生率较经口摄食组少.结论 管饲肠内营养较经口摄食,能有效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作者:高蔚;翁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长期吸入噻托溴铵及应用缓释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96例确诊为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噻托溴铵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长期吸入噻托溴铵,缓释茶碱组为常规治疗加用茶碱缓释片,对两组的生存质量及肺功能进行对比,评价噻托溴铵与缓释茶碱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噻托溴铵较缓释茶碱能提高生存质量及肺功能,有明显的差异性;噻托溴铵组用药1个月肺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3个月后能明显改善肺功能.结论 长期吸入噻托溴铵较缓释茶碱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
作者:宋一雪;李国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NT-ProBNP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我院随机抽取68例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利用ELISA法进行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其中包括心源性的呼吸困难与非心源性的呼吸困难患者.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NT-ProBNP的浓度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NT-ProBNP的浓度.结论 NT-ProBNP是一种作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诊断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而且这种方法简单、快速、敏感性高和特异性高特点.
作者:王继波;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骨折性肺栓塞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在我院诊疗的143例骨折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疗方法分为观察组(规范化诊疗组)60例及对照组(非规范化诊疗组)8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误诊率及确诊时间、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误诊率为15.0%、确诊时间平均为(3.2±1.5)天、治疗无效率为2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骨折性肺栓塞患者采用规范化的诊疗方法,提高了确诊率、缩短了确诊时间,对肺栓塞的诊疗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杨岱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伴基础疾病及免疫低下的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收治的7例不伴基础疾病及免疫低下的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病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曾误诊为结核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2例.经皮肺活检确诊3例,痰培养诊断2例.结论 不伴基础疾病及免疫低下的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无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确诊需要病理依据.
作者:王盛兰;杜润芬;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在平喘药物基础上加用福莫特罗/布地奈德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重度慢阻肺无法接受无创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 50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重度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及信必可组(24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变化及6分钟步行距离变化.结果 信必可都保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较常规组及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结论 信必可都保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重度慢阻肺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张婉;戈艳蕾;王红阳;李建;崔存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唐山农村女性生活燃料与女性COPD发病的关系,为防治COP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唐山市10个县区农村随机抽取40岁以上女性常驻人口1948人进行入户调查,记录入选的研究对象使用生活燃料等情况,并进行肺功能检查,研究生活燃料与唐山农村女性COPD患者发病关系.结果 使用煤+生物燃料的女性COPD患病率明显高于使用液化气和电的女性COP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燃料使用习惯与农村女性COPD发病密切关系.
作者:李秀荣;葛晓励;戈艳蕾;王红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10月我院治疗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BiPAP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aO2为(72.98±10.76)mmHg高于对照组的(67.03±9.81)mmHg(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为(54.08±8.45)mmHg低于对照组的(60.89±10.13)mmHg(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钟燕;周锦钢;陈锦平;李乃庆;刘大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病理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的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疾病.随着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认为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共同特征可能是体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和降解的代谢失衡,即ECM过多的沉积在肺组织内并逐渐演变成为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向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男性患者中致死率高的癌症,在女性患者中,仅次于乳腺癌及肠道肿瘤,排列第三.世界上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高达120万[1].与此同时肺结核亦是高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疾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结核杆菌.中国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每年约有130万人患肺结核,205000人死于肺结核[2].
作者:黄麦玲;马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当机体通过放射治疗胸部肿瘤、骨髓移植前进行预处理以及被核辐射过后,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通常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损伤.若机体放射性肺损伤严重,会在一定程度对放射治疗的剂量产生限制,且往往不可逆转,而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大降低.及时正确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但是临床上尚没有有效治疗措施,故其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就国内外对放射性肺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雪燕;刘美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重要疾病,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而且这种负担在不断增加.COPD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国外调查为24%~71%[1-2],特别是住院病人可高达50%.COPD患者常因营养不良导致呼吸肌无力,免疫力下降,病情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2007年更新的<中国COPD指南>、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都相继提出了营养支持在COPD治疗中的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减少感染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3].本文对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代谢和营养特点,营养支持途径与方法,药理营养素的调理治疗等方面的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许丹;张群;宋磊;张凤凤;洪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百部(Stemonae)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 Miq.或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的干燥块根[1].主要产于湖北、广西、云南、四川等地.百部早收载于<名医别录>,具润肺上气止咳,杀虫灭虱功效.临床上百部常用于治疗咳喘,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嗽等皆可用之,如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及肺结核等.本文就百部在肺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王振伟;沈丽;张喆;杨佩兰;汤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由于环境污染,吸烟等因素,全球每年有130万人死于肺癌[1].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重工业基地,环境污染严重,吸烟人数较多[2],其肺癌的死亡约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6.72%,肺癌成为沈阳市恶性肿瘤第一位死因[3].研究人员高度重视,相关文献逐渐增多.本文对2001~2010年沈阳市肺癌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总结肺癌研究重点,为沈阳市肺癌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崔胜男;田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弥漫性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一种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独立性疾病.近年来,多有文献报道.常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而贻误治疗.本文结合我院2012年以来收治的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例进行总结,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陈刚;葛林阳;马小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原发性支气管癌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是预后极差的疾病.86%的患者确诊后5年内死亡[1].本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症状加重反复就诊,终通过影像学追踪观察,确诊为支气管癌.
作者:刘海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肺是直肠癌常发的转移部位,但直肠癌发生气管内转移较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一例直肠癌伴气管内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讨论该病的形成过程、临床表现、诊治方法以及预后情况.恶性肿瘤的基本特性是转移,转移是大多数患者治疗失败的原因.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根治性手术后仍有近50%会发生远处转移,肺是直肠癌主要的转移部位之一,但关于直肠癌的气管内转移却鲜有报道.现报告一例直肠癌气管转移病例并作文献分析.
作者:王小艳;徐凌;史清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致康胶囊治疗肺结核空洞合并咳血的疗效.方法 将80名肺结核空洞合并咳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标准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口服致康胶囊;对照组采用标准结核化疗方案.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咳血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肺结核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咳血再发率7%;对照组再发咳血率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再发咯血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致康胶囊治疗肺结核空洞并发咯血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再发咯血.
作者:王隽;戈启萍;王庆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氨溴素、异烟肼分时雾化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在正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烟肼雾化治疗,观察组(n=40例)在正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素、异烟肼分时雾化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痰菌转阴率以及纤支镜下病灶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好转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痰菌阳性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P<0.05);观察组纤支镜下病灶改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结论 氨溴素、异烟肼分时雾化治疗支气管结核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痰菌转阴率.
作者:邹彦;陈森林;卢经伟;屈世林;陈礼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0~14岁儿童结核感染率为9.0%.活动性结核病患病率为91.8/1万①.由于儿童免疫特点与成年人存在差异,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成年人不同更易误诊,因此儿童支气管结核少见报道,婴幼儿支气管结核的报道更是少之又少.现将本院诊断治疗的5例儿童支气管结核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以探讨支气管镜在婴儿支气管结核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丹宇;赵长安;黄冬平;唐远平;曾少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支气管镜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支气管镜引导下困难气管插管的36例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均插管成功.结论 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建立人工道技术[1],值得推广.
作者:王保瑞;冯新燕;焦书文;孟凡哲;张立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气道内支架治疗累及气道的复发性多软骨炎(R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治累及气道的RP患者6例(男1例,女5例),6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据气道狭窄部位、程度不同,在手术室全麻下,在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道内支架置入术,术后第3d、7 d、30 d、60 d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了解支架的释放、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例患者共放置7个气道支架,其中I形支架4个,L形支架1个,Y形支架2个;7个支架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置入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结论 气道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气道受累RP的有效方法,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志丽;王洪武;张楠;李冬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患者共120例,均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100%,诊断恶性病变102例,良性病变(慢性炎、结核、矽肺、隐球菌病)14例,病理不能确诊4例.术后出现气胸13例,咯血30例,胸痛5例,术后晕厥1例,未出现感染、血胸、DIC、空气栓塞、胸壁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可靠、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洪涛;洪原城;黄鑫成;黄种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患者困难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例患者全部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给予患者实行经皮扩张微创气管切开术(PDT).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11±3.5 min,术中出血量5~12 ml.结论 在纤支镜引导下给予患者行PDT,可以引导穿刺针和导丝准确进入气管,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作者:亢宏山;白艳;刘淑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部CT在COPD中价值和必要性.方法 60例COPD患者,应用X线检查和胸部CT检查比较,记录气胸发现率,肺气肿评估.结果 60例COPD患者中,X线组发现气胸5例,占8.33%.CT组发现气胸18例,占30%.结论 COPD患者尽早行胸部CT检查是有必要的,且胸部CT检查是无创和安全的,是可行的.有效提高COPD诊疗水平和评估预后.
作者:左美容;贺卫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肺部疾病以往临床主要依靠X线、CT等放射学检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普及应用,成为诊断肺部疾病的手段之一[1].本文分析2005年~2011年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426例,均经临床证实.目的是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长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GE的64排128层Light speed VCT对临床怀疑肝脏肿瘤的120例病人(225个病灶)进行了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扫描,分析比较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结果 64排128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肝脏血管增强后与增强前的密度差在91.9Hu以上,三期综合显示全部病灶(100%).100%显示肝动脉(120/120),门静脉显示为97.5%(117/120),肝静脉显示95.8%(115/120).结论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明显优于单期和双期扫描,多期相设置及血管成像技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美琼;李庆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老年肺癌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及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不良反应,并探讨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65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n=34)肺癌术后选用吗啡联合布比卡因行PCEA;B组(n=31)肺癌术后选用吗啡联合氟哌利多行PCIA.观察两组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并总结正确处理措施.结果 A组老年患者恶心呕吐、肠蠕动消失、尿潴留、皮肤瘙痒和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后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应用PCEA不良反应较少,经积极和正确处理后可得到有效缓解.
作者:周莉;朱小鹏;唐昃;胡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癌合并自发性气胸的相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37例肺癌合并自发性气胸的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 经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注药22例1周内愈合,14例2周内愈合,1例感染死亡.结论 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以提高肺癌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作者:卜宝英;路瑞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X线平片中易导致误诊为肺癌的各种因素.方法 分析近年,9例X线平片误诊病例,并对误诊的原因进行总结.结果 我院放射科X线平片共诊断肺癌108例,后经临床或手术证实9例误诊,误诊率为8.3%,X线胸片描述为:右肺门区占位性病变1例,双上肺占位性病变1例,右肺门增宽并右肺上叶实变1例,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3例,左、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并肋骨破坏2例,左肺胸膜下占位性病变并胸腔积液1例.其中2例为结核球,1例为炎性假瘤,2例为浸润性肺结核并侵犯肋骨,1例上腔静脉迂曲增宽,1例大叶性肺炎,1例肺放线菌病,1例慢性肺脓肿.结论 X线平片诊断肺癌虽然有特征性表现,但是平面观察病灶具有局限性,存在误诊的可能,所以要认真总结各种少见病的X线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郭瑞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分析长托宁和阿托品在COPD患者麻醉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73例,分为观察组(长托宁组)共36例患者,对照组(阿托品组)37例患者,分析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麻醉前腺体分泌无显著差异,麻醉后观察组的腺体分泌量以I级为主(35/36),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副反应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托宁能够抑制腺体分泌,降低副反应发生率,是较为理想的麻醉前用药.
作者:王明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