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756
  • 国内刊号:11-5689/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7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2016年9期文献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呼吸机治疗,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等方面临床效果较好,且能有效的纠正CO2潴留以及显著降低患者治疗时间,该方法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作者:彭玉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康复治疗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脑损伤综合征患儿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Gesell与Peabody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Q提升至(75.9±10.3)分,DQ提升至(58.9±8.1)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可促进脑损伤综合征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的正常发育,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赵志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 将1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瑞替普酶组(73例)和尿激酶组(73例).瑞替普酶组给予瑞替普酶20 mU,共2次,每次10 mU,间隔30 min静脉推注;尿激酶组先行尿激酶100×104U静脉推注,后将100×104U溶于氯化钠注射液150 ml内,30 min内静脉滴注.两组均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余治疗相同.结果 溶栓后瑞替普酶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P<0.05),溶栓后死亡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尿激酶,可广泛应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不孕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不孕症患者74例,依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宫腔镜组单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腹腔镜组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宫腹腔镜组输卵管通畅率为81.08%,宫内妊娠率为51.35%,高于宫腔镜组;异位妊娠率为2.70%,低于宫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孕症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能增加术后受孕率,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与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与抢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诊的220例>6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与治疗.结果 220例患者中死亡14例,治愈206例,治愈率93.6%,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较低龄组(75-90岁)而言,高龄组(<75岁)束支传导阻碍、心力衰竭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38.46%vs 24.65%;39.74%vs 25.35%:10.26%vs 2.11%)均较高,临床治愈率(87.18%vs97.18%)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一定做到早期迅速准确的评估,及时有效恰当的抢救以及迅速高水平的后续监护治疗、介入手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余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浆总胆汁酸水平与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成因的关系

    目的 分析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血清学指标,探讨其与胆囊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患者资料,分为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组(甲组)、非胆囊结石组(乙组)、单纯胆囊结石组(丙组)、对照组(丁组),分析其血清学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其中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组中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 A、Child B、Child C三组,分析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下血清学指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5’-核苷酸酶(5’-NT)、α-L岩藻糖苷酶(AFU)]变化趋势,为临床防治乙肝肝硬化胆囊结石形成提供新依据.结果 甲组TBA高于乙、丙、丁组,ALB低于乙、丙、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丙组TBA高于丁组,ALB低于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与丙组之间各项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血清TBA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血清ALB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血清TBiL、GGT、ALP、5’-NT、PT、AFU与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形成与高血浆总胆汁酸有密切关系,并且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作者:王巧平;王锦;褚燕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08例SAS经nCPAP治疗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随访,并分析其治疗依从性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SAS患者中61例(56.48%)使用nCPAP治疗依从性良好,AHI、治疗前夜间LSa02、治疗前后ESS和CPAP呼吸机的性能等影响因素与治疗依从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SAS患者坚持使用nCPAP治疗依从性较差,仅56.48%患者能坚持长期使用,影响nCPAP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治疗前夜间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前AHI、治疗前后患者ESS和CPAP呼吸机的性能.

    作者:刘传文;于法明;姜东亮;赵云;杨国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IL-8、IL-18水平与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关系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术后白细胞介素-8 (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择172例接受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患者,检测术前、术后24h及术后6个月血浆IL-8、IL-18水平.结果 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术后24 h IL-8、IL-18水平均较术前增高(P<0.05);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相比术后半年IL-8、IL-18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 定期监测血浆IL-8、IL-18水平对预测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方机成;张晓;朱记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74例临床评价

    目的 研究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4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和克粒维酸钾,并配合使用固醇激素喷雾进行喷鼻;实验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经超声雾化的盐酸氨溴索.结果 实验组患儿中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结论 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巩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于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宫腔镜在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刮宫术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内膜电切术治疗,记录观察两组术后月经改善有效率、贫血改善情况及卵巢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月经量改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较对照组高,贫血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 宫腔镜内膜电切术促使患者月经减少或正常闭经,纠正贫血.

    作者:王艳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55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电刺激组28例,对照组患者行间歇导尿训练治疗,电刺激组患者在间歇导尿的基础上行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及尿路感染率比较,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及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个月后电刺激组患者日平均单次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控尿、排尿能力,降低尿路感染率,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蔡西国;曹留拴;杨阳;庄卫生;马玉娟;邹丽丽;钱宝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早期颅骨成形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骨瓣减压后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颅骨成形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骨瓣减压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骨瓣减压术,其中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40例,为早期组,术后3~6个月行颅骨成形术20例,为晚期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1)指数、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早期组术后4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14.3±3.2)分、(79.0 ±31.4)分,与晚期组的(19.4 ±4.8)分、(61.6±2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与晚期组的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两组术后1年GOS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瓣减压后早期颅骨成形术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郝大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检验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的方法,并对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进行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124例患者,使用培养法、镜检法和凝集法分别对其阴道内念珠菌的阳性情况进行检查,并比较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分析其优缺点.结果 124例患者分别使用培养法、镜检法、凝集法进行念珠菌检验后,其检出率分别为70.2%、71.8%、79.8%,其中凝集法对念球菌的检出率高.结论 对微生物的检验是诊断妇科炎症感染的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微生物检验的三种检验方法的检出率都非常高,且凝集法高,它们在临床检验中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颖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恩替卡韦联合微波消融治疗HBsAg阳性肝癌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微波消融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微波组采用微波消融疗法,联合组加服恩替卡韦.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及预后.结果 两组肝功能指标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但联合组降幅优于微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年,微波组总复发率46.7%,高于联合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恩替卡韦联合微波消融疗法对HBsAg阳性肝癌的疗效确切,对改善其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春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合并多种并发症的尿毒症患者84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接受高通量透析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及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改善率(89.86%)高于对照组(4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状旁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分别为(346.25±86.15) ng/dl、(12.32±3.84) mg/L、(352.47±94.26) μmol/L、(22.15±4.28) mmol/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症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对比传统鼻镜手术与影像导航下鼻镜手术对鼻窦骨瘤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异

    目的 探讨传统鼻镜手术与影像导航下鼻镜手术对鼻窦骨瘤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取59例鼻窦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就诊次序分成影像导航组(A组,n =30)和传统手术组(B组,n =29).A组予以传统鼻镜手术方案,B组在影像导航下行鼻镜手术.比对两组患者术程、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的差异,行为期2年的随访,记录其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81.5±7.0) min,长于B组[(61.9±6.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为期2年的随访中,A组无复发病例,B组额窦复发2例,筛窦复发4例,复发率为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与B组的4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窦骨瘤患者予以影像导航下鼻镜手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查潇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替罗非班在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90例,按照介入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进行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30 d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东海;李丽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使肾脏去交感神经化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经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化(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的2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行RDN治疗.观察术后1d、1周、2周、4周、2个月、3个月、0.5年、1年后的血压、肾功能、服药、心率的变化;双肾及肾动脉影像学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2周、4周、2个月、3个月、0.5年、1年时间节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RDN术前平均应用降压药4.2种,术后1年应用降压药物2.9种;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肾功能变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RDN术后第6个月心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术后1年心率减慢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化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作者:王平;毛治尉;刘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应用呼吸机的抢救效果

    目的 探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应用呼吸机的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心源性肺水肿患者64例,在其抢救过程中使用呼吸机,配合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以及呼吸道管理等,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结果 呼吸机治疗2~5d,病情好转60例.2例因不配合使用面罩改为气管插管,2例高龄患者因排痰较差肺部感染改为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结论 在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抢救过程中出现低氧血症时,尽早使用呼吸机可提高治疗效果,而对患者的一系列护理则是保证呼吸机治疗的关键.

    作者:马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综合康复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Colles骨折患者110例,依据康复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主被动训练,观察组加用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肿胀及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度明显提高,观察组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可缩短肿胀、疼痛持续时间,提高腕关节功能并改善掌倾角,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孔红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的临床诊治情况及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7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 第一种治疗方案成功率为91.9% (80/87),住院时间为(28.3±8.7)d;第二种治疗方案成功率为60.0% (6/10),住院时间为(35.4±5.9)d,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剖宫产率可减少CSP发病率,CSP发病后需早期诊断,结合病灶侵入深度确定治疗方案并予以恰当处理,避免大出血与子宫切除.

    作者:付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的治疗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比20例应用常规固定方式治疗的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常规组)及20例应用加压固定方式治疗的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加压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情况及再发骨折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活动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加压组改善较常规组更为明显.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加压组术后6个月后再发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加压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毅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压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控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血压指标变化及整体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血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分别为(132.25±7.33)mm Hg(1 nn Hg=0.133kPa)、(87.42±5.28) mm Hg、(7.58±1.33)%、(7.53±2.14) 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58±7.15)mm Hg、(84.20±5.63) mm Hg、(6.48±1.27)%、(6.03±1.54) mmol/L,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3%,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可改善血压及血糖水平,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控压效果,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方案在临床应用.

    作者:杨银伟;李慧新;张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新鲜羊膜对眼表疾病的疗效及视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新鲜羊膜对眼表疾病的疗效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眼表疾病患者120例,均为单眼患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自体组与联合组,每组60例.自体组给予单纯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联合组给予新鲜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植片成活情况、复发率及术后视功能变化.结果 联合组较自体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联合组较自体组治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植片全部成活,自体组术后5~7d少量羊膜下积液5例,于术后2周后吸收,无感染发生;联合组术后3d内角膜缘植片轻度水肿4例,并逐渐消除.结论 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新鲜羊膜治疗眼表疾病的疗效显著,可以成功重建眼表,改善视功能.

    作者:王红波;崔慧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补肾活血清肝方联合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接受克罗米芬+补肾活血清肝方联合治疗对其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行单纯性克罗米芬治疗、克罗米芬+补肾活血清肝方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激素水平改变.结果 实验组行克罗米芬+补肾活血清肝方联合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0.59%),黄体生成激素(LH)、血睾酮(T)、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克罗米芬+补肾活血清肝方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其激素水平,保证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作者:杨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4年收治的2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的资料,均符合2010年国际专家组《欧洲心脏杂志》再次修订的ARVC诊断标准,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头晕、胸闷、气促者11例,心悸、反复晕厥者7例,窦房结功能障碍l例,体检发现右心增大2例,均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右胸导QRS平均间期大于左胸导,12例患者V1 ~3导出现Epsilon波,超声心动图及MRI示右心室增大,室壁局灶性变薄,心肌致密化不全,右室心尖部、流出道、前壁脂肪浸润,收缩功能减弱.8例导管射频消融患者即刻成功5例,2例置入ICD后产生有效放电干预,其余患者长期应用药物治疗.结论 ARV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应提高疾病认识,综合分析家族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等,选择合适治疗方法,提高诊疗效果.

    作者:王倩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治疗过程中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治疗过程中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观察治疗后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水平及HBV DNA、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变化.结果 患者HBV DNA拷贝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不段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患者HBeAg阳性率为84.00%,第6个月为36.00%,12个月后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BV特异性CTL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第3个月IFN-γ和TNF-α含量较治疗开始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第12个月IFN-γ和TNF-α含量均高于治疗第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和第12个月IFN-γ、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拷贝数与HBV特异性CTL水平、IFN-γ和TNF-γ呈负相关(P<0.05).治疗12个月后,HBeAg血清学转换23例,占30.67%,无HBeAg血清学转换52例,占69.33%;有无转换者之间,HBV特异性CT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降低HBeAg水平,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功能随着治疗的延长而增强,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与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崔中峰;刘春礼;李广明;张莹;李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蛋白尿与肾功能损伤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蛋白尿与肾功能损伤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接收的180例妊高征患者和30例正常妊娠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尿酸、肌酐、钙以及血压水平,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妊娠患者相比较,其分娩时间提前,早产儿的发生率比较高,而且血清尿素氮、尿酸、肌酐以及血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分娩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含量和尿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分娩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蛋白尿和肾功能的变化受到妊高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在临床上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大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免疫抑制剂治疗葡萄膜炎

    目的 观察免疫抑制剂治疗葡萄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临床确诊为葡萄膜炎的166例(258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前葡萄膜炎78例(46.99%),全葡萄膜炎70例(42.17%),中间葡萄膜炎11例(6.63%),后葡萄膜炎7例(4.22%).可以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95例(57.23%),原因不明亦称为特发性葡萄膜炎71例(42.77%).本研究应用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给予一种或几种联合应用.结果 本研究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减轻,佳矫正视力、前房闪辉及前房炎症细胞都较用药前有所好转(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免疫抑制剂治疗葡萄膜炎疗效较好,但需定期监测多种指标并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

    作者:徐玲玲;侯习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异常子宫出血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异常出血患者126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宫腔镜组63例和吸刮术组63例,宫腔镜组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吸刮术组接受传统的子宫吸刮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宫腔镜组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吸刮术组为94.2%.宫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吸刮术组(P<0.05).宫腔镜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则显著低于吸刮术组(P<0.05);宫腔镜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吸刮术组的90.5% (P <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子宫吸刮术,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孟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普外科骨科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效果.方法 以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给予前路内固定术、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相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普外科骨科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较好,适合普及应用.

    作者:李金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补佳乐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填塞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补佳乐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填塞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9例拟取环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口头安慰后取环;治疗组于取环术前3d每晚放置补佳乐2 mg,取环术前2h放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于阴道后穹窿.比较两组患者宫颈软化、患者疼痛感受及取环成功率等.结果 治疗组宫颈软化、患者疼痛感受及取环成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所有用药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前给予补佳乐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用药等明显降低取环难度,提高成功率,且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作者:苑帆;李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大量输血对外科手术患者血钾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对外科手术患者血钾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严重创伤患者232例,其中大量输血者132例为输血组,未输血者100例为无输血组,比较两组术前(T0)、术后1 h(T1)、术后12 h(T2)血钾、血糖、血钠及血清pH值等指标变化.结果 T1时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T0及T2时,其中输血组患者血糖值高于无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0及T1时,输血组患者血清pH值均低于无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术后高钾血症患病率为33.3%,高于无输血组的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后大量输血对患者血钾水平不会造成明显影响,术后高钾血症风险较低,但仍需予以实时体征监测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治疗安全性.

    作者:崔允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地榆升白片用于结肠癌化疗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地榆升白片用于结肠癌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8例接受化疗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止吐和补液等对症治疗及联用利血生片,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止吐和补液等对症治疗及联用地榆升白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69.0%,观察组为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法对因化疗所引起的的白细胞减少均有较好的提高作用,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P<0.05).结论 地榆升白片在治疗结肠癌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方面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中老年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治疗的200例中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卡培他滨单药组(n=67)、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组(n=67)、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n=66),比较各组患者2个治疗周期后的疗效.结果 卡培他滨单药组与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组疗效显著优于单药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老年胃癌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剖宫产宫壁瘢痕缺损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剖宫产宫壁瘢痕缺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剖宫产患者197例,随访1年后行阴道B超检查,根据宫壁瘢痕缺损情况分为两组,宫壁瘢痕完整患者85例为对照组,宫壁瘢痕缺损患者112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及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瘢痕距宫颈内口长度[(5.6±2.0) cm]、于对照组[(6.7±1.8)cm],子宫后位构成比(70.5%)高于对照组(2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瘢痕距离宫颈内口长度、子宫后位均为剖宫产宫壁瘢痕缺损的危险因素.结论 剖宫产患者的宫壁瘢痕缺损检出率较高,瘢痕距离宫颈内口长度、子宫后位均是剖宫产宫壁瘢痕缺损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切口联合三氧负压在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三氧负压联合小切口在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乳腺脓肿患者6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实验组(三氧负压联合小切口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高,切口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换药天数、疼痛程度评分及继续哺乳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脓肿患者行三氧负压联合小切口负压引流疗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作者:王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结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异位妊娠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结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早期异住妊娠患者100例,按照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MTX,常规组给予MTX,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常规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结合MTX可有效治疗异位妊娠,安全可靠,恢复及预后较好,对患者日后再妊娠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菊梅;程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诊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IgG、CD3+和CD4+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后IgG、CD3+和CD4+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 (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手术创伤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亚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Bi-PAP无创呼吸机与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Bi-PAP无创呼吸机与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常规治疗+BiPA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测定患者FVC(肺活量)、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6MWD(6 min步行距离)、SGRQ评分并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获得提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MWD提高、SGRQ评分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MWD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呼吸机与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可强化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简单易行,借鉴价值较高.

    作者:董凤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羟考酮注射液对肝胆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内脏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羟考酮注射液对肝胆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内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ASAⅡ~Ⅲ级行肝胆手术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羟考酮组(Q组)两组,每组20例.手术关腹膜时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5 μg/kg,Q组缓慢静脉注射羟考酮0.15 mg/kg.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疼痛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并对患者苏醒期进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Riker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Q组各时间点内脏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Q组苏醒期Riker躁动评分明显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注射液能有效减轻肝胆手术患者术后的内脏痛,减少苏醒期躁动.

    作者:武江霞;贾佳;张加强;孟凡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治疗的2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记录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前后的肺功能以及相关指标,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红细胞比容、6 min行走实验、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观察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综合性全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纪素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外伤性脾破裂7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总结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40例全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区积液8例、切口感染3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22例部分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区积液2例、切口感染2例,对症治疗后痊愈;8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后康复.术后所有患者随访半年,40例全脾切除术患者中20例感觉体力下降,22例部分脾切除患者中10例感觉体力下降,均伴有间歇性左上腹隐痛.8例非手术治疗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体力下降情况,均恢复到伤前状态.结论 对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来说及时诊断是救治前提,首选手术治疗术式为脾切除术,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是提高预后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保远;曹素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创手术与置管吸引术联合治疗脑出血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与置管吸引术联合治疗脑出血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7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清除术,观察组行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术前及术后2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术后7、15、30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各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创伤小,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作者:仇振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动脉压迫止血带在肝癌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

    目的 评价动脉压迫止血带在肝癌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肝癌患者80例,按照止血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给予常规手工压迫联合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介入术后则应用动脉止血带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压迫止血时间为(14.46±4.83) min,肢体制动时间为(5.28±1.12)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局部渗血1例,血肿1例.结论 肝癌介入术后采取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但需重视其不良反应的防治.

    作者:张成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神经内科38例住院患者猝死原因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对38例神经内科住院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猝死原因、猝死前临床表现、猝死时间等,将所得资料经专业软件分析(统计学)后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猝死的预防策略.结果 对38例神经内科住院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可知,高达81.58%的患者猝死前意识清醒(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是其主要猝死原因(占39.47%)(P<0.05);42.11%的患者猝死发生时间为凌晨0~6时.结论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猝死原因及猝死前症状,对高危人群积极给予干预措施降低猝死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剖宫产率增高的影响因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干预措施

    目的 探析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1 195例产妇为干预前组,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行干预措施的1 280例产妇为干预后组.分析高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2年550例剖宫产产妇中胎儿因素220例(40.0%),包括宫内窘迫、巨大儿、双胎、臀位、胎位异常等因素;母亲因素207例(37.6%),包括妊娠并发症、瘢痕子宫、高龄初产、盆骨狭窄、产程异常等;社会因素123例(22.4%).干预前剖宫产率为46.0%,干预后降低至38.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为自然生理过程,值得提倡,可通过产前保健、提高产科质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心理干预与生理支持等干预措施来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王秋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93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情况.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脑梗死患者多,其次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出血患者少.治疗期间出现全身并发症者121例,治疗后完全治愈98例,余23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在老年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发病类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文海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87例抗真菌药物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抗真菌药物治疗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儿科病区87例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将87例患儿按实验室检查(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及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分为四组:G实验阳性、GM实验阴性21例;G实验阴性、GM实验阳性17例;G实验、GM实验均阳性35例;G实验、GM实验均阴性14例.比较不同抗真菌药的疗效.结果 ①G实验阳性、GM实验阴性时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100.00%(1/1)、伏立康唑75.00%(6/8)、氟康唑66.67%(6/9)、氟康唑+两性霉素B 66.67% (2/3).②G实验阴性、GM实验阳性时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100.00% (2/2)、卡泊芬净100.00% (1/1)、两性霉素B 100%(1/1)、伏立康唑71.43% (5/7)、氟康唑33.33% (2/6).③G实验、GM实验均阳性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83.33% (5/6)、两性霉素B 80.00% (4/5)、氟康唑+两性霉素B 75.00% (3/4)、伏立康唑75.00%(6/8)、氟康唑50.00% (4/8).④G实验、GM实验均阴性时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100.00%(2/2)、氟康唑66.67% (4/6)、伏立康唑50.00%(3/6).结论 G试验阳性、GM实验阴性时伏立康唑、氟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三组药物有效率相似;G实验阴性、GM实验阳性时氟康唑+卡泊芬净有效率高于其他几种药物,氟康唑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几类药物;G实验、GM实验均阳性时氟康唑+两性霉素B有效率高于其他几类药物;G实验、GM实验均阴性时氟康唑+两性霉素B有效率高于其他几种药物.

    作者:秦好奇;刘玉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在心血管疾病鉴别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心血管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正常组,均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cy水平及Hcy阳性率.结果 心血管疾病组血清Hcy为(23.94±5.87)μmol/L,高于正常组;Hcy阳性率为63.78%,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为(28.73±4.15) μmol/L,Hcy阳性率为83.33%,心绞痛患者血清Hcy为(20.46±6.16) μmol/L,Hcy阳性率为58.62%;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血清Hcy为(16.97±6.10) μmol/L,Hcy阳性率为38.46%,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及、Hey阳性率均高于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是评估心血管疾病及病情类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戴战红;田晓君;耿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时机的选取对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时机的选取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机,将发病14 d内确诊并获取急救的34例患者为实验组,发病14 d后获取救治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疗效(91.18%)高于对照组(58.82%),且Pa02[(86.4 ±15.4) mm Hg]较对照组[(76.7±14.5) mmHg]明显增高,关键终点事件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肺栓塞发病14 d内进行及时救治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改善其预后,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杨国青;于法明;姜东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

    目的 观察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 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5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宫颈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紫杉醇与顺铂联合(rP)方案,对照组行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FP)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21/28),高于对照组的59.38% (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厌食、脱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疲乏无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肿瘤,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为晚期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陈亚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宫颈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变(HCGIN)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GIN患者50例,取同期医院收治的宫颈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HCGIN的发病危险因素,取病理组织行临床病理检查,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HCGIN组性生活年龄<21岁、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概率分别为58.0%、26.0%,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IN组织表现为腺体增生,腺内可见密集乳头状结构,细胞质黏液异常,形态及结构与腺癌类似;16例为单纯HCGIN,6例为HCGIN合并早期鳞状细胞癌,28例合并宫颈鳞状细胞癌病变;50例HCGIN患者p16、CEA、Ki-67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62.0%、76.0%.结论 HCGIN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腺体异型性改变,p16、CEA、Ki-67联合检测HCGIN的敏感性较高.

    作者:卜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颈深部脓肿15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学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54例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颈深部脓肿的感染来源:牙源性1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及喉炎42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食管异物6例,梨状窝瘘合并感染6例,甲状舌管囊肿合并感染3例,腮裂瘘管3例,外伤1例,甲状腺脓肿2例,不明原因76例.154例中102例行细菌培养,其中27例有细菌生长,阳性率为26%.通过脓肿切开引流、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治愈153例(99%),死亡1例(1%).1例死亡患者为伴发纵隔脓肿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颈深部脓肿一旦确诊应及时切开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瑞山;田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脓胸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对慢性脓胸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慢性脓胸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常规开胸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对疗效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min:78.25±19.85 vs 159.62±33.63)及术后住院时间(d:14.21±1.96vs 16.35±2.82)、留置引流管时间(d:2.15±0.32 vs 4.52±0.63)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ml:106.32±25.41 vs451.32±112.82)及术后引流量(ml:521.36±52.14 vs 864.36±158.6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与病程、年龄、医师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及胸膜粘连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慢性脓胸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可行性,而临床医生手术操作熟练程度、胸膜粘连与疗效密切相关,须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吴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不同时间给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不同时间给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高血压患者120例,依据给药时间分为三组,每组40例,晨夜组清晨服用替米沙坦、夜间口服氢氯噻嗪,清晨组清晨同时口服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夜间组夜间同时口服替米沙坦、氢氯噻嗪.治疗2个月后比较三组血压指标.结果 治疗后三组24 h收缩压(24 h SBP)、24h舒张压(24 h 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血压晨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夜组24 h SBP、dSBP、nSBP、血压晨峰低于清晨组及夜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晚分次服用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血压晨峰控制效果优于顿服给药,应作为高血压优选给药方案推广应用.

    作者:张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术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局限性肾肿瘤采用后腹腔镜术治疗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局限性肾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后腹腔镜术治疗组(对照组,n =50)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组(观察组,n =50),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肾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临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下气肿1例,对照组感染2例,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局限性肾肿瘤采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临床效果确切,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且有较高安全性,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秀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创伤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特点与手术疗效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至2014年收治的1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前后的Meyerding分度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以及植骨融合情况等.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为Ⅰ期愈合,无并发感染等,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患者有内固定物脱出、断裂损坏等现象;12例患者均融合良好,融合率为100%;12例患者术后Meyerding分度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好转(Z=-2.764,P<0.05);12例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与手术之前比较具有显著好转(Z=-2.395,P<0.05).结论 急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以第5腰椎损伤常见,确诊为该症后尽早进行植骨融合术、椎管减压等手术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性结构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获得良好的近期预后.

    作者:邱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联合鼻镜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对小儿鼾症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联合鼻镜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鼾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联合鼻镜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扁桃体摘除联合鼻镜腺样体切除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情况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鼾症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联合鼻镜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止血、切除更彻底,绝大多数患儿可以不缝针,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顺德;杨长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的动态变化对其预后分析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mBNP)的动态变化评价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108例急诊和围术期因急性心肌梗死入住重症医学科连续治疗3~15 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后即刻,12 h,第1、2、3、5、7、14天检测其血浆NT-proBNP浓度,结合超声心功能评价,分析NT-pro-BNP1(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即刻、第1天血浆NT-proBNP浓度)、△NT-proB-NPl-3(急性心肌梗死第1天与第3天血NT-proBNP浓度的差值)及△NT-pro-BNP1-5(急性心肌梗死第1~3天与第5~7天血浆NT-proBNP浓度的差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不同对患者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NT-proBNP1-5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NT-proBNP1-5预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30 d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8(P <0.05),当△NT-proBNP1-5<458 pg/ml时,预测患者患急性心肌梗死后第30天内死亡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9.6%.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的动态变化对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48~72 h NT-proBNP持续>5 000 pg/ml者病死率高;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15 d后浓度降低较慢者预后不良,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作者:侯哲;马红双;郭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肺癌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肺癌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测符合诊断标准的肺癌患者200例,分析其高凝状态指标与临床特征.结果 与Ⅰ~Ⅱ期患者比较,NSCLCⅢ~Ⅳ患者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鳞癌比较,NSCLC腺癌患者的D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不同体力状况(ECOG)评分患者的DD、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OG >2分者DD、Fib高于ECOG≤2分者.结论 病理类型为腺癌有合并疾病的肺癌患者DD、Fib水平升高,更容易出现高凝状态,应对其提早干预,防止高凝状态加深,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国英;栾富玉;常培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维持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维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高龄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实行麻醉,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实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插入喉罩时(T1)、游离胆囊时(T2)、拔除喉罩时(T3)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以及术后患者苏醒时与拔除喉罩时的改良OAA/S评级与苏醒评分(Steward).结果 两组改良OAA/S评级、Steward评分以及不同时间的BIS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T3,观察组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维持具有安全可靠的效果,可降低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作者:王俊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抑制素A在中孕期血清学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建立区域正常妊娠人群血清抑制素A在妊娠15 ~ 20+6周的参考值范围,评估抑制素A在唐氏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接受孕中期三联唐氏筛查的单胎孕妇3 860例,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孕妇血清中抑制素A水平,根据孕妇相关资料通过软件进行风险值的计算.结果 正常单胎孕妇(对照组,3 850例)妊娠15~20+6周时各孕周血清抑制素A浓度相对稳定.10例胎儿为唐氏综合征的孕妇血清中抑制素A的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了河南安阳地区正常妊娠人群血清抑制素A在妊娠15~20+6周的参考值范围,证实抑制素A是佳的妊娠中期血清筛查标志物,可结合现有标志物,如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甲胎蛋白和未结合雌三醇,用于我国人群妊娠中期唐氏综合征的筛查.

    作者:刘彩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PV基因分型联合TCT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在筛查中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郸城县人民医院就诊及体检的1 500例成年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其中328例疑似宫颈病变者同时行TCT检测和HPV检测.结果 1 500例检出阳性328例,感染率为21.87%.研究发现本地区高危型多为16型,低危型多为6型.感染类型以单一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比例稍低.在328例患者中HPV检出率高于TCT,两者联合检出率高于单独TCT或HPV检测.结论 HPV基因分型联合TCT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田敬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大动脉炎合并肾动脉狭窄/闭塞的治疗进展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1],早于1908年由日本学者Takayasu报道,故得名.TA多发于年轻女性,病因迄今尚不明确,常引起不同部位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少数也可引起动脉扩张或动脉瘤.病变常累及肾动脉,其病理特征为肾动脉全层慢性炎症,以中层受累为主,中内膜弹力纤维和平滑肌广泛破坏,继之出现外膜广泛纤维增生,导致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或肾动脉闭塞(renal artery occlusion,RAO),出现以血压升高为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甚至危及生命.对于TA合并RAS/RAO的治疗而言,疾病活动度及受累肾动脉的评价极为重要.然而,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已有的治疗证据水平较低,多来自开放性研究、个案报道和专家意见[2].

    作者:刘丽君;刘升云;张磊;曾宏玲;关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脊柱关节炎进展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新进展

    目的 探讨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进展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新进展,预测疾病治疗反应、判断预后,优化生物制剂的应用.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新相关文献及诊疗指南,综合分析影响其进展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因素,以及治疗目标及方案的新进展.结果 病程、C-反应蛋白水平、磁共振提示的骶髂关节水肿及骨赘形成与脊柱关节炎进展密切相关,优化TNF抑制剂治疗方案可以提高疾病缓解率,减少复发.结论 多种因素参与脊柱关节炎的进展,优化后TNF抑制剂在脊柱关节炎治疗中有重大意义.

    作者:周俊飞;刘升云;杨璐;王丽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