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8-1372
  • 国内刊号:43-1274/R
  • 影响因子:0.87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奖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杂志   2004年5期文献
  • 糖尿病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近年来,结核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并发肺结核(DMTB)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我院从1995-02~2003-08共收治肺结核患者643例,其中DMTB 38例,本文就38例DMTB患者的临床表现及Χ线表现与同期住院的605例单纯肺结核(STB)患者作一对比分析.

    作者:朱诗家;谭治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1例外科治疗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少见,约占甲状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0%[1],多发于中年人,女性多见.本文总结1980~1999年收治的11例,结合文献就其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安泽武;王茹;宋少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2例鼻内镜手术眼部并发症分析

    鼻内镜手术现今已成为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主要手术,由于鼻窦周围毗邻重要器官,可发生多种并发症[1],其中眼部并发症较为常见.为探讨降低眼部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本文对引起眼部并发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作者:邹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50例疗效观察

    颈性眩晕发病率高,常见于中老年人,多数患者深受其苦,影响生活和工作.近年来,作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5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龙志江;娄必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05例中老年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较常见病毒性皮肤病.老年带状疱疹疱疹容易留下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将我院2000-01~2002-12共收治的中老年住院带状疱疹105例分析如下.

    作者:朱希聪;林兰英;叶冬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861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治疗

    我院从1985-05~1999-10共对1861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对其临床资料及术中疑难问题进行报告如下.

    作者:梁剑平;周石林;谭正;肖高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改良经皮气管穿剌导入气管通气管在ICU中的应用价值

    保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而气管切开是保证呼吸道通畅有效和可靠的办法.因此,如何快速、安全、简捷、经济地完成气管切开,是ICU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们采用Seldinger血管穿剌技术的原理,参考国内外经皮气管穿剌气管切开术的经验,改良了此项技术.改良的经皮快速气管穿剌导入气管通气管术,方法简捷、快速、安全、经济,并发症少,可单人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登鹏;杨鸣;王少军;莫文庆;陈小设;万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外阴癌临床分析及预后因素的探讨

    外阴癌是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发生率大约每年10万人中1~2例,并且大部分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第4位.本文收集38例1988~1998年间在我院诊治的外阴癌病例,经病理确诊,按FIGO1988年TNM分期,行5年以上随访,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静;陈亦乐;黄龙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减少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出血的体会

    前列腺增生症系男性老年病,其治疗方法日渐增多,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仍为主要方法之一.而此手术大缺点是止血困难,如何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是临床探讨的重要课题.1995年以来,我院摒导尿管球囊压迫腺窝的方法,不断探索,改进手术方法,经82例临床实践,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正福;赵文国;付聪;王力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原发性脑干出血24例临床分析

    自从CT和MRI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有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对一些微量、不典型的脑干出血能作出快速、确切的诊断,从而大大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4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顺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偶发前列腺癌的诊治(附23例报告)

    偶发前列腺癌是指良性前列腺疾病行前列腺切除的标本经组织学检查诊断的前列腺癌.我院1997-04~2002-04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68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常规病理诊断前列腺癌23例,占3.36%.报告如下.

    作者:杨忠新;朱文胜;谭毅;韩官红;杨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原则(附42例报告)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规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卧床时间长.2000-03~2002-06我院应用美国枢法模-丹历公司生产的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开展了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由于该手术创伤小、对脊椎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小,手术后病人恢复快,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左伟;张希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原发干燥综合征并神经系统损害21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主要侵犯内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累及多脏器,本文报告了123例患者中有神经系统损害的21例患者的临床病变.

    作者:张虹;李芹;林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瘤体剥除术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附23例)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外科治疗方法包括单纯肿瘤剥除术,肝部分切除术,血管瘤缝扎术,肝动脉结扎术及肝移植.从2000-01~2003-05,我院应用肿瘤剥除术治疗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荆晓岳;王建国;聂常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50例15kg以下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体外循环经验

    法乐氏四联症(TOF)是一种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有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由于肺动脉狭窄,血流自右向左分流,肺血减少,病人长期处于低氧状态,血红蛋白异常增高,出现紫绀.作者总结了50例15Kg以下法乐氏四联症的体外循环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绍英;刘少琼;吴曼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侧听神经瘤的外科治疗(附5例报告)

    双侧听神经瘤 (Neurofibromatosis Ⅱ, NF2) 临床上少见,对其治疗仍然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治疗方法的个体化设计,双侧听神经瘤的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作者收集了我院1993~2002年的5例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

    作者:舒毓高;屈全福;王连平;谌南武;刘佳赋;罗宗晚;李义荣;汪丹;黄萌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72例临床分析

    我院2000-01~2002-12共收治眼外伤316例,其中挫伤性前房积血72例,占眼外伤病例总数的22.8%,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穗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10例报告

    小腿是常见的创伤部位,尤其中下部胫前软组织薄,血供相对差,严重的软组织创伤易导致皮肤软组织缺损、骨与肌腱、内固定钢板外露,修复较为困难.我科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共10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龚晓浪;李维新;尹世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判定(附57耳)

    外伤性鼓膜穿孔为耳鼻咽喉科常见医疗鉴定的疾病.鼓膜穿孔是否与外伤有关,穿孔大小是否与听力损失程度相称,对于医疗鉴定及评定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本文对我院外伤性鼓膜穿孔判定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超;刘宏;李永萍;芦二永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治疗十二指肠损伤16例体会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伤,约占腹内脏器损伤的3%~5%.十二指肠与肝、胆、胰及大血管毗邻,因此,十二指肠损伤常合并一个或多个脏器损伤.同时十二指肠接纳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手术难度大,损伤后愈合能力差,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作者总结本院及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自1991-08~2003-05间采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治疗十二指肠损伤16例,报告如下.

    作者:钟湧;雷相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阴股沟皮瓣阴道成形术4例分析

    胚胎时期Muller管发育障碍所致的先天性阴道缺如,即Mager-Ro Kitansk综合证是阴道缺如常见原因,阴道成形方法多达10余种,每种方式各有利弊.自1999年以来,我们应用阴股沟皮瓣为4例患者实施阴道再造,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和作珍;亓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42例贲门癌切除贲门再造术的临床研究

    1999-11~2001-10,我院胸外科行贲门癌手术215例,其中42例采用贲门再造术,并与同期胃食管套入式吻合术的42例进行对比研究,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振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肾损害1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极受临床关注和重视,MP感染对肾脏的损害报道却较少.本文将13例MP感染致肾脏损害的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蒋向东;蔡海芳;江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体会(附34例报告)

    本文通过回顾我院1999-03~2003-09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小网膜腔胰腺区引流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例,分析这种术式的临床价值.

    作者:翁定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92例肛前瘘切开术治疗体会

    肛前瘘是肛肠科常见疾病.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切开治疗肛前瘘9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克俭;李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胆囊部分切除术临床应用与体会(附67例报告)

    我院自1994~2003年间对我院常规切除胆囊有困难又必须切除胆囊的病例实行了部分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朝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特征的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合并2型糖尿病后使得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特点.本文分析12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铭翔;杨玉莲;郭莹;宁忠平;张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产科急性DIC的诊断及处理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发展中的一个过程,发病急剧,病势险,死亡率极高.随着近几年对DIC有了进一步认识后,早期诊断前DIC(Pre -DIC)及正确治疗,可以显著地降低其死亡率.现将我院自1997年以来所治疗的产科急性DIC总结如下.

    作者:吴为玲;金筱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鼻咽部新生物100例临床分析

    鼻咽部因其位置隐蔽,解剖结构特殊,腔道狭窄,检查困难,病灶不易发现,鼻咽癌早期典型的症状如回吸性血涕、耳闷等症状不易被重视,微小病灶在后鼻咽镜下不易窥清,故易漏诊.应用鼻内镜可使鼻咽部新生物在鼻内镜下发现率增加,从而使得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得到提高.现对本科在鼻内镜下发现鼻咽部新生物常规取材病检,有完整资料的100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张伟红;叶开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显微手术650例体会

    我院自1986年开展显微手术,并运用此技术在断指(肢)再植、组织瓣移植、周围神经血管损伤修复、动静脉内瘘成形、拇指再造、睾丸离断再植等650例进行临床处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嵘;朱克文;谢文生;黄立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52例老年食道异物的特点与处理

    食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老年食道异物的产生与其生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为总结临床经验,现就我院1982~2001年收治的52例老年食道异物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爱民;卢振民;连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先天性梅毒治疗体会(附4例报告)

    我院儿科2002-11~2003-02共收治4例先天性梅毒,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成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随着对骨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借助先进影像学技术的早期介入,术前、术后辅助化疗的应用,骨肿瘤外科分期和手术切除肿瘤的规范化,目前骨肿瘤保肢手术已成为主要趋势.现将1988-01~2002-10我科收治20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总结.

    作者:王旭辉;陈述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非淋变的临床分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根据疾病的临床进展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急变时异常克隆细胞产生不同的亚型,文献报道约70%的病人发生急非淋变,20%~30%的病人发生急淋变[1].目前国内未见大样本关于CML急非淋变时较全面的报道.本文通过对61例CML急非淋变患者治疗前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及其对治疗的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ML急非淋变的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措施.

    作者:高云阁;赵应;张军学;郝佳;李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32例临床报告

    脑积水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对病人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本文报告32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治疗.

    作者:顾奇芳;冯东侠;张田旺;那汉荣;高恒;徐卫东;周新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肛肠手术后再出血46例分析

    肛肠手术后再出血,是常见并发症,但大部分是在7d以内创面渗血,发生在7d以后出血者,认为是感染或线头脱落所引起.我院近几年施行肛肠手术2900例,发生手术后7d以上再出血46例,现就有关再出血处理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崔安明;王仁慧;袁学锋;崔继荣;潘春霞;刘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颌面部固定钛板取出原因分析(附11例报告)

    对于颌面部各种骨折和骨的移动广泛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对于提高颌关系和骨块的稳定性、骨折的三维解剖复位具有巨大的优越性[1].在临床中,钛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一般可永久存于体内,理化性质稳定,减少颌间牵引,但仍然有一些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在手术后取出,本文试图分析钛板取出的原因,及其适应证.

    作者:吴湘卿;陈秀华;吴汉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输尿管肾镜急诊处理老年梗阻性急性肾衰(附30例)

    目的探讨老年上尿路结石梗阻致急性肾衰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应用输尿管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老年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衰30例.结果 30例均急诊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其中2例2侧因入镜失败,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后肾功能改善,血清肌酐下降.结论输尿管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急诊治疗老年人上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衰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有高效、安全、微创、容易操作的特点.

    作者:李宋荣;史向民;胡叶成;钟为民;苏雁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NF-κB和PKC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NF-κB与膀胱癌分级、分期、复发及转移的关系,以及NF-κB和PK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和PK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54例和正常对照标本13例的表达.结果 NF-κBP65和PKC在54例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81.5%.NF-κB阳性表达率随膀胱癌分级、分期的增高有降低趋势,而随复发及转移的增多而增高.NF-κBP65和PKC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NF-κB可能在膀胱癌早期起促进作用.有望作为评价膀胱癌恶性度、肿瘤进展的指标.PKC在NF-κB的激活过程中有可能发挥促进作用.

    作者:张国玺;丁国富;陈丽;李洪安;李锋;王勤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肌微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2组.介入组26例;30例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于术前及术后16h测定CK-MB和cTnI血清浓度.结果介入组cTnI术前为1.01±0.63ng/ml,术后为1.75±1.73ng/ml,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K-MB在手术前、后分别为(14.27±5)U/L、(15.92±9.18)U/L,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cTnI在造影前、后分别为(0.8±0.16)ng/ml、(0.87±0.26)ng/ml,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造影前、后CK-MB分别为(13.53±6.68)U/L、(14.27±7.36)U/L,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介入组内,cTnI升高者球囊扩张时间、大扩张压力、置入支架数与cTnI未升高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中2例发生侧支闭塞,这2例cTnI明显升高.结论介入治疗可致部分患者心肌微损伤,其原因与侧支闭塞并发症有关,本文未发现支架置入数、球囊扩张时间等因素与心肌微损伤之间的关系.

    作者:于安忠;李继福;李贵双;陈玉国;纪求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Ⅳ型胶原酶和Ⅳ型胶原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酶和Ⅳ型胶原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T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Ⅳ型胶原酶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⑴Ⅳ型胶原酶在PTC、微小癌、腺内型、腺外型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9%、66.7%、80.0%、88.9%和25.4%;Ⅳ型胶原酶在PTC与癌旁组织间;淋巴结转移(97.1%)与无转移PTC组(66.7%)间的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⑵Ⅳ型胶原在PTC(43.2%)与癌旁(79.7%);微小癌(63.0%)、腺内型(38.0%)与腺外型(27.8%)阳性表达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⑶Ⅳ型胶原酶和Ⅳ型胶原在PTC共同阳性表达21例,共同阴性1例,两者表达呈负相关(γ=-0.560,P<0.01).结论Ⅳ型胶原酶具有溶解Ⅳ型胶原、促进肿瘤转移的功能,Ⅳ型胶原酶高表达和Ⅳ型胶原表达下降在PTC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新民;王教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压氧对弥漫性轴索损伤促醒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促醒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DAI患者(GCS≤8分)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46例.两组于伤后6个月按GC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好转率.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恢复良好率(41.30%)明显高于对照组(19.57%)(P<0.05).治疗组清醒36例,而对照组24例,其清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清醒时间比较,高压氧治疗组为(16.96±9.55)d,对照组为(28.70±11.29)d,(P<0.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时能加速苏醒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锦波;兰周华;李雪松;张学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AM与NO变化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休克未复苏组(10只)、休克复苏组(10只)和氨基胍组(10只).对照组10只麻醉后插管;30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MAP35~45mmHg.休克复苏组血压维持30m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氨基胍组在复苏时静脉注射AG60mg/kg.观察休克前后血浆AM和NO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创伤性休克后,血浆AM和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复苏后0.5h达到高峰,氨基胍组两指标变化不明显,AM的变化与NO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提示AM与NO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且AM可能是通过NO介导而发生作用.

    作者:孙高斌;黄宗海;黄绪亮;厉周;宋慧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0.5%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制备配方的优选

    目的探讨0.5%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制备的佳配方.方法选择制备壳聚糖膜剂所需的壳聚糖、醋酸、明胶作为三个因素,每个因素三水平,0.5%脂质体鬼臼毒素作为空白因素,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制备不同配方的药膜,以粘附性、溶解性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佳的膜剂配方;根据得出的配方制膜并对其粘附性及溶解性进行测定.结果通过对各配方膜剂的综合评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2%壳聚糖、1%的醋酸、2%的明胶、0.5%的脂质体鬼臼毒素的配方为佳配方.结论根据正交实验的结果制备的药膜,在粘附性、溶解性方面均符合要求,且在成膜性、膜外观方面均较理想.

    作者:朱晓亮;曾抗;李国锋;张三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卵巢上皮性肿瘤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端粒酶活性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卵巢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对88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采用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法(ISLT法)检测端粒酶活性,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p53蛋白.结果 1.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检出率分别为92.3%,42.8%,0,0.囊腺癌组端粒酶阳性率与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端粒酶活性强度与囊腺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2.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8%,52.38%,26.66%,0.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与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端粒酶活性程度随bcl-2蛋白表达增强而升高(γ=0.91,P<0.01).3.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9%,14.28%,0,0.卵巢囊腺癌与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囊腺癌端粒酶活性程度与p53蛋白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γ=0.12,P>0.05).结论 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端粒酶激活有关,bcl-2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使卵巢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导致卵巢囊腺癌发生,而p53基因突变似对端粒酶的激活无直接影响.

    作者:赵华;曹修淮;冯德云;姚岐;何小乔;李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癌组织中MVD进行计数.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9.2%,MVD为28.7±12.9.在肿瘤坏死区周围或肿瘤浸润边缘VEGF表达较强,MVD较密集.VEGF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高血管密度组(MVD>29)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浆膜和肝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血管密度组(MVD≤29).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 VEGF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任学群;景红;傅侃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术中注射亚甲蓝检测乳腺癌哨兵淋巴结的初步研究

    目的寻找术中注射生物染料检测乳腺癌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方法,并研究哨兵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方法对7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术中注射亚甲蓝染色法检测SLN,与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后的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结果 71例患者中成功检测出SLN 70例,成功率为97%.共检出SLN 188个,每例SLN 1~4个,平均每例检出SLN 2.7个.本研究分别出现1例假阴性结果,假阴性率为2%(1/42).70例患者中有28例SLN阳性,阳性率为40%;共检测出SLN76个,其中57个为转移癌,转移率为75%(57/76).SLNB预测ALN的灵敏度为9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7%.结论术中注射亚甲蓝染色检测乳腺癌SLN经济实用,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作者:傅建民;陈建林;王同鲁;麦沛成;刘新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的外科治疗

    目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继发脑积水是造成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其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本院神经外科自1980~2002年收治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26例,11例患者接受脑室外引流术,1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二者对脑积水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差别,但脑室腹腔分流术具有迅速安全,持续有效优点.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安全有效减轻积水,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闵强;王玉平;张平;陈劲草;陈坚;鲍文公;雷霆;薛德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NF基因多态性表达及意义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对34例RA患者与35例对照组的TNFα-308位基因进行TNF1和TNF2基因型检测,并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 RA患者TNF2的基因型分布以TNF2为主(52.9%),正常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以TNF1为主(68.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27.71,P<0.01).RA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TNF基因表型的RA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有显著性差异(F=32.60,P<0.01),TNF2及杂合型基因表型RA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高于TNF1者.结论 TNFα-308的基因多态性直接影响着TNF分泌,可能与RA的发病及病情相关.

    作者:朱月永;叶德富;卓光生;张胜利;林经安;梁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天普洛安对供肺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天普洛安(UTI)在肺移植中对供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兔的肺移植模型,分对照组(Ⅰ组,n=6),缺血前30min UTI 0.6万U/kg组(Ⅱ组,n=6),缺血前30min UTI 1.2万U/kg组(Ⅲ组,n=6),缺血前30min及再灌注初分别给药 UTI 1.2万U/kg组(Ⅳ组,n=6).于夹闭左肺门前和开放左肺门30min后,分别取左、右房血行血细胞计数,并于缺血前及再灌注后2h 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测其湿干重比、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后Ⅱ组、Ⅲ组和Ⅳ组右房血白细胞/左房血白细胞比值显著低于Ⅰ组(P<0.05);与Ⅰ组比较,再灌注后Ⅱ组、Ⅲ组Ⅳ组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结论天普洛安对低温保存的兔肺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新忠;孙宗全;杜心灵;柳祎;吴龙;刘超;郑向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颅入路切除颅眶和颅鼻沟通瘤的探讨

    目的探讨经颅入路切除前颅底--眶、副鼻窦沟通瘤的可行性及并发症.方法对2000-07~2001-04,采用单纯经颅入路切除广泛累及前颅底眶内和副鼻窦肿瘤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颅底--眶内肿瘤4例,颅底--副鼻窦、眶内肿瘤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做到病变全切,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上睑轻度下垂2例,随访20~29个月,1例术后1年死于复发,8例无瘤生存.结论单纯经颅入路能切除累及前颅底、眶内、副鼻窦的广泛肿瘤;眶顶骨膜的剥离可致提上睑困难而影响美容,因此尽量不用扩展的入路;带蒂颅骨膜瓣修复颅底骨缺损为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谢尚闹;孟旭莉;李涛;俞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全胃切除三种不同消化道重建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胃恶性肿瘤行全胃切除后不同消化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67例胃恶性肿瘤行全胃切除术后采用3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其术后半年饮食状况、消化道症状和营养指标等进行观察.结果三种术式患者6个月后并发症:SS型与P型空肠间置吻合术两组间比较总并发症发生率P值<0.05(χ2检验),而SS型和P型空肠间置吻合与Roux-en-Y或Lahey+Broun吻合术(R/或L)组三组间比较结果,R/或L总并发症发生率P<0.01(χ2检验).三组术后6个月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指标,其数据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全胃切除术采用SS型和P型间置空肠代胃,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可降低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覃谦;李洪;王力斌;李君久;欧阳杰;陈顺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青年乳腺癌1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临床特点,分析常见延误诊治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1例青年组(年龄≤35岁)和40例对照组(年龄≥40岁)乳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治疗.结果青年组和对照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和浸润性肿瘤阳性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青年乳腺癌患者按病程分为1月以内、1~3月、3~6月、6~12月和12月以上5组,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病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调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的同时要强调早期诊治减少延搁.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医患双方的警惕.

    作者:易文君;唐中华;喻梅英;李允山;吴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互动式带锁髓内钉在下肢长骨延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互动式带锁髓内钉行下肢长管骨延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互动式长骨髓内延长器对39例45处股、胫骨进行延长,其中股骨14例14处,胫骨25例31处.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34(平均14)月,骨延长5~8cm (平均7.2cm),延长速度0.6mm/d,愈合时间35day/cm,延长率33%.骨成角>5°2例,无骨髓炎、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继发骨折者.结论互动式带锁髓内钉延长效果可靠,固定牢固,较内外结合法减少一次手术,操作简单,是进行下肢骨延长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湘生;黎志宏;张冬;曾文;彭伟秋;孙材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前列腺癌中iNOS与p53的关系及其作用的探讨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与突变型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的iNOS和p53的表达进行测定,用病理图像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前列腺癌的iNOS和p53染色程度要强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53表达阳性区,iNOS的表达也呈阳性.结论 iNOS和突变型p53可能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蒋先镇;龙智;杨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08~2002-08收治的22例不同部位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所有患者依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除3例死亡外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18例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术前确诊主要依赖MRI,根据肿瘤的部位早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

    作者:肖东民;王万春;倪江东;李永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肝亚细胞成份中氧自由基的变化

    目的亚细胞水平上探索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及胞浆成份中的SOD总活力与MDA含量,并同步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及胞浆成分中的SOD总活力与MDA含量逐步升高,光镜及电镜下的组织学改变逐渐加重.结论大鼠缺血再灌注的早期损伤是在再灌注一开始就发生,而且首先损伤线粒体,但被自身防御系统的作用而有所延迟.

    作者:元文勇;姜文泉;姜惟龙;申瑢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LMP1,cyclinD1和Bcl-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LMP1,cyclinD1和Bcl-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其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LMP1,cyclinD1和Bcl-2在60例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⑴LMP1,cyclinD1和Bcl-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9/60)、60%(36/60)和65%(39/60);⑵LMP1,cyclinD1和Bcl-2阳性和阴性病例的平均生存期、五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⑶鼻咽癌组织中CyclinD1和Bcl-2的表达一致率为68.33%(41/60),存在显著相关性(r=0.399,P<0.01),LMP1与Bcl-2,LMP1与CyclinD1间无显著相关.⑷LMP1、CyclinD1阳性表达在鼻咽癌不同临床时期(Ⅱ、Ⅲ、Ⅳ)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LMP1可能独立地预测鼻咽癌预后而cyclinD1、Bcl-2表达情况可综合预测鼻咽癌预后.

    作者:朱红;曾亮;谢志海;胡国斌;申良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几何和左室舒张功能变化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数发生左室重塑,本研究探讨无重塑者左房、左室几何形状和左室舒张功能有无变化.方法顺序门诊或住院的男性患者,排除患有心瓣膜疾病、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及其他影响心脏结构疾病者及年龄小于35岁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和舒张末期横径(LVEDD)、左房前后径、长径、横径和面积、左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峰值血流速度(EPV)和舒张晚期二尖瓣峰值血流速度(APV),计算后两者的比值(EPV/APV)、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离(RWT).LVMI≥131g/m2或/和RWT≥0.44者不能进入本研究.余下的原发性高血压者进入无左室重塑原发性高血压组(简称无重塑组),无原发性高血压者进入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对照组共146例男性入选,156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选无重塑组.无重塑组无论是IVST、LVPWT、LVEDD、LVMI及左房前后径、长径、横径和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1),无重塑组EPV/APV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EPV无明显差异,APV差异明显(P<0.01.结论与正常对照组者比较,无左室重塑的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左房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受损.

    作者:徐泽昌;孟繁华;张桂珍;刘星;李鲁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规范化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方法应用小切口显微手术对49例基底节区(27例)、皮层下(17例)、小脑(5例)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结果术后存活46例,死亡3例.获随访42例,按GOS,良好19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2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即本组优良比例31/49,死亡比例6/49.结论正确运用微创手术理念,依据病情特点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左右;陈建良;吴耀晨;陈洪;吕文;郭伟;董广宇;胡继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Smad3,7的表达及肾通胶囊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TGF-β1,Smad3,7在肾组织的表达及肾通胶囊的影响.方法将24只中16只行左侧输尿管结扎,另8只行假手术,结扎后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肾通治疗组,术后第8d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纤维化程度通过测定肾间质纤维化的面积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3,7的表达.结果手术组TGF-β1、Smad3的表达增加,Smad7的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肾通治疗组与手术组相比,TGF-β1、Smad3的表达下调,Smad7的表达上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通胶囊通过促进Smad7、抑制Smad3的表达,从而抑制TGF-β1的表达而阻抑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万青松;夏明珠;胡家才;任开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干扰素α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干扰素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以HepG2 2,2,15为细胞模型,实验共观察9d,于第3、6、9d收集培养上清行HBsAg定量检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行RT-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测细胞内乙肝病毒mRNA水平.结果实验第3d及第6d,对照组和各实验组之间HBsAg及病毒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第9d,各实验组HBsAg及病毒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α干扰素浓度为500 IU/ml抑制作用达大.结论干扰素在实验浓度下可抑制HepG2 2,2,15细胞内乙肝病毒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具有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

    作者:杨永峰;谭德明;谢玉桃;侯周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人颜面部皮肤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人颜面部皮肤癌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分析216例老年人颜面部皮肤癌,对手术修复方式进行探讨.结果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及颜面部的解剖特点决定了手术修复的复杂性.切除缝合是安全,效果好的手术方法;对于切除后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皮瓣转移是能满足颜面部形态功能需要的修复方法;游离植皮适用于肿瘤未累及深部组织,而患者一般情况欠佳者.结论老年人颜面部皮肤癌修复顺序的选择依次为切除缝合、皮瓣转移、游离植皮.对皮瓣选择而言,应首选局部皮瓣,当局部无适合的组织时,可根据不同的颜面分区选用合适的轴型皮瓣或肌皮瓣.

    作者:张刚;罗少军;汤少明;梁杰;左强;苗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胃癌TGF-β1蛋白表达及与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意义及与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胃癌、10例正常胃黏膜TGF-β1与Ki-67抗原的表达.结果胃癌TGF-β1表达率与Ki67-LI值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TGF-β1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显著相关.淋巴结转移组Ki67-LI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不同浸润深度的Ki67-LI值差异有显著性.胃癌TGF-β1阳性表达组Ki67-LI值明显高于TGF-β1阴性表达组.结论 TGF-β1过表达胃癌组织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活性,TGF-β1不能抑制癌细胞增殖.TGF-β1促进胃癌细胞浸润转移.TGF-β1和Ki-67可作为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作者:唐华;张才全;向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时机和死亡原因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病人的手术时机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ACST病人的治疗及予后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0例.在中毒性休克6h内行手术者全部存活,超过24h 8例,除1例幸存外,余7例均于术后1~4d死于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ACST病人应在出现休克或精神症状之前采用手术治疗,越早手术效果越好;延误手术时机、严重并发症、高龄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廷坚;郭予涛;侯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焦虑抑郁对心脏起搏患者细胞黏附分子和纤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对心脏起搏患者细胞粘附分子、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经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有焦虑抑郁心理问题的心脏起搏患者为研究组及32例无心理问题的心脏起搏患者为观察对照组,另选择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其血浆细胞粘附分子: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Selectin)、E-选择素(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结果心脏起搏患者血浆细胞粘附分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有焦虑抑郁心理问题者又明显高于无焦虑抑郁者(P<0.05).结论心脏起搏患者存在高水平的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纤溶活性明显下降,而焦虑抑郁状况则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影响.

    作者:杨海涛;祁述善;周胜华;沈向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免疫增强剂对围术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在术前术后均明显降低.生物反应调制剂(BRM)在围术期的应用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并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1].本文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应用胸腺肽治疗后细胞免疫变化的动态观察,阐明围术期配合BRM联合应用的意义,为临床上应用免疫增强剂联合手术化疗治疗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魏立;薛灏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厄贝沙坦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门脉高压是慢性肝病的主要并发症,与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目前认为血管紧张素Ⅱ(AⅡ)参与门脉高压的形成.国外研究证实,AⅡ受体拮抗剂有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但国内报道不多.本文对厄贝沙坦治疗的肝硬化患者进行疗效观察,以了解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黄萍;刘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小剂量鱼精蛋白的临床研究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需要使用肝素保护血小板、凝血因子和防止血液在体外循环管道中凝集,然后又需要使用鱼精蛋白中和体内残余肝素.传统的鱼精蛋白用量与肝素的比例为1.5∶1.作者使用小剂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从临床试验中证实其可行性、安全性和优越性.

    作者:王元星;贺大璞;李志高;韦兵;聂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医用生物胶在肝断面中的作用

    我院自1996~2003年在肝组织部分切除之肝断面无胆汁渗漏及出血后采用生物胶喷雾、大网膜填塞治疗,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小丰;夏洪志;许玉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22例临床观察

    肝硬化失代偿期,常易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不及时控制,病情将迅速恶化,有较高的病死率.在2001-07~2003-06 2年间,我科对住院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选择其中22例,在保肝、退黄、利尿、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基础上辅以胸腺肽α1治疗,体会它对自发性腹膜炎的控制,稳定病情,具有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君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剂量亚叶酸+5-Fu在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国外报道使用大剂量亚叶酸+5-氟脲嘧啶(5-Fu)持续滴注48h治疗晚期结直肠癌[1],但在我国还少见有应用于术后辅助化疗的报道.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该方案在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和毒副反应.

    作者:高金松;袁立英;尚德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商品名善宁)是来自天然的八肽类激素,其原始结构和生物效应与天然生长抑素相同,有抑制胃液和胰液分泌的作用.我院自1997年起应用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奉林;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作用

    利凡诺引产由于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为普遍采用的中期引产方法.但由于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扩张条件差等特点,引产较困难,而利凡诺本身无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使引产产程较长,胎盘滞留、产道损伤、产后出血及宫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1].为减少中期妊娠引产的并发症,提高引产的质量与效果,本研究将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比较米非司酮配伍与单用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血、宫颈粘液中的E2、P、β-hCG和PGE2的变化及临床效果的差异,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其机制.

    作者:谭运福;杨栋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甘利欣、阿拓莫兰、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应用治疗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度肝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重度肝炎和重型肝炎均有肝细胞严重受损,肝功能严重异常,特别是重型肝炎的肝细胞在短期内迅速坏死;肝功能衰竭、病情凶险,预后极差,长期以来,其治疗始终是困扰传染病及肝病界的难题之一[1].作者应用甘利欣、阿拓莫兰、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治疗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度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宗超;马万成;张三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31I治疗甲亢后早发甲低的影响因素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常见的并发症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低),其中以早发甲低的发生率高.作者根据131I治疗甲亢的疗效,对影响早发甲低的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张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更昔洛韦对小儿巨细胞病毒全身性感染的疗效观察(附43例报告)

    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目前我国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又有不断上升趋势,且临床表现多样化,重者损害多器官,甚至危及生命.许多报道有单个器官损害的报告而缺乏CMV全身性感染的综合研究,我们通过5年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淑兰;赵萍;郭秀东;何颖慧;卢远达;曾雪飞;刘秀芳;何映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长期系统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探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但常用的仍是药物治疗,即通过药物进行的抗凝、溶栓治疗.对于治疗效果各家报道不近相同,尤其缺乏影像学资料及其随访.我科自2000-10~2002-05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28例,共28条肢体,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吴学君;郭培明;金星;张精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1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尿素氮水平的分析

    对本院1999~2000年间收治的214例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血尿素氮(BUN)进行回顾性观察,以探讨BUN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基础、脑出血量及梗死灶面积的关系,并研究治疗前后的血BUN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百喜;何周文;成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血清钠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常见病,病死率高,近年来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发现血糖、血钠的异常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预后有关.本文通过测定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糖、血清钠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洪雁;黄文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在老年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AFP、CEA、CA-50等作为恶性肿瘤的筛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灵敏度较低,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因其早期、灵敏、广谱的优点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我们通过对50例健康对照、65 例恶性肿瘤、48例非恶性肿瘤老年患者血清TSGF进行检测以探讨血清TSGF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敏;陈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重症肺炎诱发低血糖3例

    病例1. 男 76岁,因间断咳喘20余年,加重伴发热1d于2001-07-28以肺部感染、呼吸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收入院.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长期应用胰岛素、降压、强心、利尿治疗,未有过低血糖发生.体查:体温正常,慢性病容,眼睑浮肿,球结膜轻度水肿,口唇紫绀,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桶状胸,双肺可闻干湿性罗音,肝肋下可及2cm,无压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血常规WBC 11.8×109/L,N 0.765,空腹血糖11.5mmol/L,餐后2h血糖17.15~17.3mmol/L.胸片示双肺纹理紊乱、增粗、可见点片影,报告双肺炎.入院后予吸氧、环丙沙星抗感染、祛痰平喘、强心、利尿、降压治疗,静脉液体5%葡萄糖液中胰岛素1∶4静点.饮食4~5两/d.次日晚11时突然出现大汗,当时测血糖2.2mmol/L,即予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升至10.0mmol/L,出汗渐止,加强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1d后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白云;武建英;吴利群;陶振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迷走动脉压迫食管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1例

    男,21岁,于2002-12-05因吞咽梗阻感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干饭时胸骨后梗阻感,未引起注意,其后症状稍有加重,无呕吐、发热、腹痛、声嘶等.辅助检查:食道钡餐示食管中下段椭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整,钡剂偏流而过,周围食管壁柔软,扩张良好,食管黏膜皱襞完整无破坏,考虑:食管平滑肌瘤.电子胃镜检查见距门齿20公分处局部黏膜隆起,表面光滑,未予活检,诊断平滑肌瘤.

    作者:杨扬;肖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白塞氏病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白血病1例报告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发热、口腔溃疡、头昏乏力1月而于2002-03-30第一次住院.入院体格检查:T 37.8℃,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无出血点及皮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腔黏膜及舌多处溃疡.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无肿大.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4.21×109/L,Hb 57g/L,RBC 1.26×1012/L,PLT 53×109/L,RC 1.5%,ESR 100mm/h.血尿素氮、肌酐、血钙、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铁蛋白、甲状腺激素均正常.血清IgA显著增高617mg/dl,IgG、IgM正常,KAP 1620mg/dl,LAM 718mg/dl,EPO 15.2ng/ml,补体C3、C4、ASO、RF及dsDAN、ENA均正常.

    作者:王毅力;邓秀芝;高健;张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首先要应用各种分离技术如双向电泳等将蛋白分离纯化,然后结合质谱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蛋白质进行鉴定.但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繁多,性质多样,丰度差异大,常规蛋白质组学方法不能做到分离和检测细胞中的全部蛋白质[1].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着眼点在蛋白质组的特定成分,而非整个蛋白质组,能够有效弥补目前蛋白质组研究方法学上的不足.

    作者:李茂玉;陈主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新进展

    目前,应用免疫抑制剂仍是保证器官移植成功的基础.1978年环孢素A(Cyclosporina A)的临床应用是现代移植的新里程碑.随着移植外科技术日臻完善,对免疫抑制剂的防治急慢性排斥反应、减少毒副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就器官移植领域免疫抑制剂应用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邱氟;黄宇琨;吕新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胶质瘤fMRI新研究进展

    胶质瘤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第一.现将胶质瘤fMRI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军;周义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半月板损伤的超声诊断

    半月板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以往明确诊断主要依靠膝关节造影及膝关节镜,近年来采用MRI检查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虽已得到比较充分的肯定[1],但其价格较贵,难以普及.半月板位置表浅,周围组织薄,适宜作超声检查.现就超声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牛克松;肖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脑电图分析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为脑血管性痴呆中常见的类型.约占器质性痴呆的15%~20%[1].作者对CT证实为多发性脑梗死而临床症状表现为痴呆的60例MID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描记,现将其脑电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小丽;邓文华;张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神经营养性关节病的X线征象分析

    神经营养性关节病又名夏科氏关节(Charcot关节),凡能引起关节感觉障碍的疾患均可发生本病.通过对对我院明确诊断为Charcot关节的17例患者的X线征象的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春;王光明;张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胆囊癌CT误诊分析

    胆囊癌是胆系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CT诊断正确率只有50%~60%[1],故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就我院1995-05~2003-06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CT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谢胜利;赵绪珍;阎辉;刘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是一类病情凶险、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疾病.关于该病,早在16世纪医学史就有记载,到18世纪Morgagni首先描述了该病为主动脉外膜下血肿并创造了血管缝扎法手术治疗术式;19世纪初Shekelton发现主动脉瘤有远侧主动脉再入口的双口现象;1826年Laennec正式提出了夹层主动脉瘤概念;1830年,Eliotson提出了主动脉为夹层发生的常见的部位,而且还进一步阐述了内膜撕裂常呈横向,外膜撕裂常呈纵向;1888年Matas尝试切开主动脉瘤行血管内修补;20世纪初Marphy等通过动物实验作血管切断、端端吻合成功,从而奠定了血管切除缝合的基础;1944年Craford等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治疗主动脉狭窄,1947年Hufnafel及1952年Dubornt相继用切除主动脉瘤并用该技术进行同种异体血管移植,为血管外科开拓新的领域;1952年Vooyhess及1956年我国的顾恺时教授先后研制出无缝塑料纤维人造血管并成功用于临床,从而将血管外科与生物医学工程紧密结合起来.近50年来,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和相关辅助措施和效果均取得较大进展.

    作者:胡铁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