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总结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2月~2008年5月本院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资料.按改良Osserman标准分为Ⅰ型11例,Ⅱa型9例,Ⅱb型13例,Ⅲ型2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进行评价.结果 35例无手术死亡,3例术后早期发生MG危象,经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治愈.随访30例,术后重症肌无力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6例,无效2例.结论 完善围手术期管理,减少MG危象的发生,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李锐凯;洪瑞;方伟群;吴华祥;方瑶纯;杨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UV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治疗高危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的效果.方法 TUVP联合TURP治疗42例BPH.根据sohlege手术危险分类:Ⅰ级25例,Ⅱ级17例.所有患者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4±2,大尿流率为(3.0±2.2) ml/s.残余尿量120~360 ml.结果 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60.0 min.4例术后输血300 ml,1例先兆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平均留置尿管5.0 d.4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1.0个月,IPSS由术前平均(24±2)下降至术后平均(8±3),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平均(3.0±2.2)ml/s升至术后平均(13.0±2.6)ml/s.术后暂时性尿失禁2例.结论 联合应用TUVP及TURP治疗高危重度BPH疗效满意.
作者:吴文校;林文彬;马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9月69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邻近脏器损伤.剔除浆膜下肌瘤36例,肌壁间肌瘤33例.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0±0.5)d,术后体温超过38.0 ℃ 8例,均无感染迹象.术后1个月复查阴道切口愈合佳,经随访术前有的月经过多及尿频、尿急症状均消失,B超检查未发现肌瘤.结论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简单,手术副作用轻,患者损伤小,康复快.该手术无需昂贵的设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晓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炎琥宁(Potassium Sodium Pehydroandrographolide Succinate for Injection)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给予注射用炎琥宁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3 d.对照组70例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3 d.观察患儿发热、鼻塞、流涕、咳嗽、打喷嚏、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症状及体征.结果 治疗组86例中显效55例(63.95%)、好转25例(29.07%),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70例中显效29例(41.43%)、好转22例(31.43%),总有效率为72.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好,显著优于利巴韦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明东;邓丽清;劳海忠;江莲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异位妊娠是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是妇产科常见的危重症病之一.它是早孕期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其临床表现和体征变化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大约40%的异位妊娠第一次急诊就诊时被漏诊、误诊[1]49,现就我院误诊的2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颜春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70例病情进行性加重且发病时间在6~72 h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血栓通等常规治疗方法及联合奥扎格雷治疗,以治疗14 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定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的74.3%.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为(15.28±4.29)分,低于对照组的(17.62±4.15)分,两者相比,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对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郭楚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对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慢性肾衰的诊治.方法 对所收治的38例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慢性肾衰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消化道症状是慢性肾衰常见症状,症状轻重与慢性肾衰程度相关.结论 消化道症状为部分慢性肾衰患者的首发症状,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误诊.
作者:肖怀金;沈俊福;关赞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口服补锌佐治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原理.方法 将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我院门诊确诊为秋季腹泻的患儿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口服补锌(葡萄糖酸锌20 mg/d,分两次口服),观察其疗效.结果 平均病程:治疗组3~7 d,平均(5.3±1.2)d,对照组3~10 d,平均(6.5±2.2)d;腹泻严重时一天的大便次数:治疗组4~8次,平均(5.5±1.4)次;对照组4~15次,平均(6.9±1.8)次.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口服补锌可缩短秋季腹泻病程,减轻秋季腹泻严重程度.
作者:张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儿童闭合性脾损伤诊断和保守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近年来收治的25例儿童闭合性脾损伤的诊治情况,总结和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儿童闭合性脾损伤保守治疗成功22例,手术治疗3例,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 根据损伤情况儿童脾损伤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但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蔡新琦;崔华中;韩溟;黄铿;蔡桂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加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疗效.方法 将12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分别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加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64例)及单纯穿孔修补术(64例)两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术后有2例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 w后症状自动消失;6例发生腹泻,给予易蒙停2 d后症状缓解.B组7例发生腹泻,给予易蒙停等药物3 d症状消失,10例仍有术前类似的溃疡性疼痛,服用奥美拉唑加羟氨苄青霉素加灭滴灵1~2 w症状逐渐好转,均无死亡病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穿孔修补加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修补术,适合急诊手术和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刘庆祥;伍启春;钟春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均通过膀胱镜检查获得定位诊断并均经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结果 8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嗜铬细胞瘤,8例获随访,时间5个月~3年,6例痊愈,术后血压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1例于术后8个月死于脑出血,1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结论 血尿、排尿时头晕、头痛、心慌及血压升高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尿香草扁桃酸测定是主要的定性检查手段,膀胱镜是主要的定位检查手段,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前准备同其他部位嗜铬细胞瘤,极为重要,术式选择应依据病灶大小及部位.
作者:谢军;陈光耀;梁健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用法的雷莫司琼预防术后硬膜外镇痛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患者120例分为雷莫司琼静脉用药组(A组)、雷莫司琼镇痛泵用药组(B组)和不用雷莫司琼的对照组(C组),每组40例.记录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结果 三组病人术中均无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无论静脉注射还是加入硬膜外镇痛泵中,雷莫司琼均能明显减轻硬膜外止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作者:李道兵;何灿丽;刘文养;彭思进;覃勇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胸部硬膜外术后镇痛时,术毕镇痛首剂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开胸行非心脏手术病人随机采用气管插管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术后镇痛组(GE组)及单纯吸入全麻组(G组).GE组患者术前于T6~7或T7~8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 ml确定平面控制在T2~T10,以异氟醚、阿曲库胺维持麻醉.G组不用硬膜外穿刺,其余麻醉诱导维持与GE组相同.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无明显区别.GE组于术毕前10 min硬膜外给予镇痛药物首剂(吗啡2 mg+0.75%左旋布比卡因2.5 ml+1 mg氟哌啶稀释至10 ml).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符合拔管条件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SBP、DBP、HR.结果 两组患者在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HR、SBP、DBP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G组同术前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GE组在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min、拔管后5 min的HR、SBP、DBP的波动明显低于G组同时刻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麻气管拔管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中胸部硬膜外镇痛术毕给予镇痛药物后,虽不能完全抑制围气管拔管期的应激反应,但可显著降低其增加幅度,提示其对拔管期应激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红新;詹锦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作者:陈进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限切开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6月,对收治的37例依据Neer分型[1]肱骨近端三、四部骨折患者行闭合手法复位后有限切开加压空心螺纹钉固定及康复锻炼.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8.0个月.结果 评价采用Neer评分方法,其中Neer三部骨折优良率为77%,可为23%.Neer四部骨折评分平均分为79分,优良率为55%,可为27%,差为18%.结论 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有限切开加压空心螺纹钉固定及规范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降低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治疗重点是间接复位,有限切开内固定.
作者:洪劲松;潘永雄;李中万;杨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欣母沛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5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常规的方法治疗无效,给予欣母沛250 μg宫体或深部肌肉注射.结果 55例患者均显效,一例在家分娩大出血者来院经用欣母沛250 μg治疗2次,仍反复出血增多,因失血性休克转上级医院治疗,总有效率98.2%.结论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好,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应及早应用,以减少产妇出血量及减少临床用血量.
作者:江玉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插管长度及对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胃肠减压病人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插管长度为按眉心至脐心,即55~68 cm;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实施,插管长度约由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即45~55 cm,比较两组胃管留置时间长短和效果.结果 两组比较,实验组胃液引流量更多,腹胀明显减轻,胃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减轻了病人身心痛苦.结论
作者:张惠浓;刘兆银;林宝明;彭爱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采取术前心理护理、体位适应性训练、术中灵活体位、头颈部两侧运用冷敷等舒适护理方法.结果 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正确应用,避免或减轻了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头颈部疼痛、腰痛的发生.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预防或减轻患者术后头颈部疼痛、腰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增加了患者舒适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禤丽萍;邬佩容;莫永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6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康复组早期给予系统的康复护理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0 d,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国)>分别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8).结论 进行有计划的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
作者:谢静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加强病情观察及协助医生控制垂体瘤术后造成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促进病人的康复.方法 对16例并发水电解质紊乱者进行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病程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及时发现水电解质紊乱.严格鉴别尿崩症、脑性盐耗综合征及抗利尿分泌激素异常综合征,并对之有不同的治疗原则及相应的护理.做好饮食饮水的宣教管理及药物治疗的护理.结果 经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水电解质紊乱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无1例死亡.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准备,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碧玲;林小清;邓华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床边紧急安置临时起搏器的配合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对53例接受床边临时起搏器安装的患者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床边临时起搏器安装均成功.结论 急诊患者行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时,术前做好相关急救准备,术中加强配合及监护,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做好预见性护理,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发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萍花;胡辉;李协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6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6例新生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术中注意保暖、出入量平衡及用药的准确、预防感染、精细物品、器械的准备、敷料的清点.手术结束,将患儿安全、平稳地送入重症监护室.结果 手术护理配合顺利,6例患儿安全返回ICU.结论 熟悉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准备充分,考虑全面,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钊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肾移植随访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168例肾移植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定期随访依从性、生活习惯依从性、自我监测依从性进行调查、评分和总结.结果 随访患者在服药、定期随访、生活习惯、自我监测依从性方面较护理干预前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3个月的各项护理评估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肾移植随访患者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并明显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定期随访依从性、生活习惯依从性、自我监测依从性,更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病人的诊治.
作者:张婉祎;张伟婷;苏丽芳;高云;金敏;卢剑梅;李嘉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肾损伤出血患者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21例肾损伤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对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栓塞综合征的观察,做好生活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 20例患者经1次栓塞出血停止,1例患者经2次栓塞出血停止,血尿消失,未发生栓塞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出血复发,肾功能良好.结论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加强术后观察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莫惠霞;梁银连;黄珊;梁伟霞;廖倩芳;冼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给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和艾滋病感染者采血,了解其血管临床特点,减少重复操作,减轻吸毒人员的痛苦,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杜绝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静脉注射人员和艾滋病感染者的血管进行评估和分析,做好标准防护措施,采用技巧性手法穿刺法、头皮针对手和足背静脉网毛细血管穿刺法、腹股沟静脉穿刺法、桡动脉穿刺法、肱动脉垂直穿刺法等来完成采血.结果 5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2.03%、83.77%、92.86%、90.67%、81.32%.无一例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结论 根据血管临床特点选择正确的采血方法,采取相应措施,是提高采血成功的保证.做好标准防护是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作者:容少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ICU高龄患者误吸的原因及干预对策.方法 以2007年1月~2008年1月入住ICU的128例高龄患者中发生误吸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另选择132例高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结果 高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与原发疾病有关,并与护理不当有密切关系;观察组患者发生误吸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误吸的高危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误吸的发生率.
作者:刘明恒;张翠雁;谢书芬;欧美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病变肺野数与低蛋白血症对敏感肺结核患者规则化疗2个月痰菌未阴转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痰结核菌涂片检查阳性且药物敏感试验全敏感病例中初治2个月痰菌未阴转的肺结核病人100例为病例组及初治2个月痰菌已阴转的肺结核病人100例为对照组.分析病变肺野数、低蛋白血症与敏感肺结核患者规则化疗2个月痰菌未阴转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病人病变肺野数与低蛋白血症暴露情况较对照组要多,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病变肺野数与低蛋白血症是敏感肺结核患者规则化疗2个月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国飞;李宇;王维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肾动脉及输尿管(CTU)同步显示技术进行探讨.方法 对38例正常人肾脏自愿贡献者行肾动脉造影及输尿管成像并行三维重建.采用PHILIPS公司Brilliance16排螺旋CT,经肘静脉注入欧乃派克总量130 ml,350 mgI/m,后处理技术主要采用MIP及Volume Render(VR).结果 本组资料中CTA显示肾动脉4~5级的分支、CTU显示双侧输尿管全程显影有31例,占 81.6%,只显示肾动脉3级分支、一侧肾盂或一侧输尿管显示不佳的为5例,占13.2%,只能显示肾动脉2级以内分支或一侧肾盂、输尿管不显影为 2 例,占5.2%.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肾动脉及输尿管(CTU)同步显示技术可以无创性的术前评价肾动脉及输尿管有无病变、先天发育异常等.借助功能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清晰显示双侧肾动脉和输尿管的起源、分布及两者之间的走行关系.为临床医师提供详细的资料,特别是有利于肾脏移植手术的术前评价.
作者:梁联保;文华;李武铭;林楚岚;江桂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对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5例前交叉韧带胫损伤的患者分别进行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术后定期随访,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判断患肢整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IKDC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结果表明,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取得了较好的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关节功能良好;关节镜下重建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1.2±3.4)分,术后1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3.1±4.7)分.结论 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作者:侯晓东;高彦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价值.方法 长期服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强的松无效的难治性UC患者26例,均为重度活动期,在SASP和强的松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疗程15 d,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完全缓解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9%,其中3例无效者在加大低分子肝素用量后症状减轻,转为有效.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出血倾向,减量或停用低分子肝素后症状消失.6例无效,1年内累积复发11例,复发率55%.结论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激素依赖型及抵抗型难治性UC患者,可增加治疗成功率,但肝素的用量应该个体化,而且1年累积复发率与传统疗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吴先国;林佐光;张全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两种疗法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实验组68例采用奥曲肽0.1 mg静脉缓注,继而以0.3 mg加入5%葡萄糖500 ml或生理盐水500 ml,按25 μg/h持续静脉滴注.对照组70例采用垂体后叶素0.1~0.2 u/min持续静脉滴注.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89.7%,对照组有效率71.4%,两者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实验组有3例发生轻微腹痛,发生率约4.4%.对照组有18例出现腹部绞痛、血压升高、头晕、频繁便意感、胸闷、心悸等,发生率约25.7%,两者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余韩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乙肝e抗原定性和乙肝前S1抗原滴度变化测定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治疗过程中预测新生儿产前免疫阻断的效果.方法 抽取孕妇产前注射免疫球蛋白后的外周血和分娩过程中的脐带血各3 ml,用ELISA法测定HBeAg;用ELISA法倍比稀释作滴度检测前S1抗原.结果 HBeAg(+)的母亲,同时PreS1(+)者,脐血中HBeAg阳性率为45.4%;HBeAg(-)的母亲,同时PreS1(+)者,脐血中HBeAg阳性率为23.1%;HBeAg(-)和PreS1(-)的母亲,脐血中HBeAg阳性率为25.0%;23例产前已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母亲,只有3例脐血中HBsAg为阳性,阳性率为13.0%.结论 孕妇产前注射免疫球蛋白,能有效的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前S1抗原可作为HBV复制和传染性的一种指标.
作者:张秀英;余进胜;陈惠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宫颈上皮类瘤样变(CIN)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荧光定量PCR、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同时检测6 412例宫颈拭子标本,观察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中正常及炎症组、CIN组、宫颈癌三组中HPV16/18型的感染率,及各组中HPV-DNA病毒含量的水平变化.结果 正常及炎症组中HPV16型感染率2.6%(166/6 325),HPV18型感染率1.1%(69/6 325),总感染率3.7%(235/6 325),CIN组中HPV16型感染率24.67%(19/77),HPV18型感染率10.39%(8/77),总感染率35.06%(27/77),宫颈癌组中HPV16型感染率50%(5/10),HPV18型感染率10%(1/10),总感染率60%(6/10).结论 HPV16、HPV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宫颈上皮类瘤样变关系密切,荧光定量PCR、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同时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俊锋;胡志愿;邱耿娴;苏丹;林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利维爱治疗自然绝经后妇女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94例确诊为泌尿系感染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雌激素组局部应用雌激素软膏联合抗生素治疗,利维爱组口服利维爱联合抗生素治疗.结果 利维爱组有效46例(95.74%),雌激素组有效38例(89.36%),前者疗效优于后者;阴道健康评分亦明显高于雌激素组;泌尿系感染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雌激素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维爱联合抗生素疗法能提高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作者:张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病,同时为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55例,同时取30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其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有137例,占38.59%;而对照组只有54例,占1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结核药物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肝功能损害更大,与60岁以上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损的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45 d以内,占78.31%.结论 乙型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化疗中较易发生肝功能损害,要密切监测,并给予护肝处理.
作者:易小萍;黄丽晶;彭学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临床分离的儿童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其它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会诊用药.方法 从新住院及门诊首诊肺炎患儿痰及咽拭子标本,经实验室分离,并采用确证试验鉴定为肺炎链球菌46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到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其它12种抗生素进行敏感性试验分析.结果 46株肺炎链球菌中,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9.6%,中介为23.9%,青霉素不敏感菌株20株,为43.5%.对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3.5%、91.3%、82.6%、82.6%、82.1%、81.8%和80.0%,多重耐药率为89.1%.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为0.结论 儿童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严峻,必须加强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赵少琴;肖建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CELL-DYN3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ABOTT公司在CELL-DYN3500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推出的一款功能较强的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它除了能将全血细胞准确计数和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淋巴、单核、嗜酸粒、嗜碱粒这五类之外,还能相对较为准确地提示异型淋巴(VAR LYM)、胚细胞(BLAST)、粒系未成熟细胞(IG)、杆状核细胞(IG)、有核红细胞(NRBC)这几类细胞的百分比.
作者:刘益平;唐琼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在颌面部血管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对6例颌面部血管畸形病例,行64排螺旋管CT平扫、CT血管造影(CTA)以及三维重建,评估各个图象显示病灶的效果.结果 6例患者的CT平扫片均显示病变呈边缘欠清的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明显结构状强化,伴异常血管影.CTA可以清楚显示病灶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64排螺旋CT能准确、直观地显示颌面部畸形的形态特点,对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麦栩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评价Test-1血沉仪并观察在儿童呼吸道炎症疾病及免疫性疾病中红细胞沉降率(ESR)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测定Test-1血沉仪的精密度,比较血沉仪与魏氏法测定ESR的相关性及正常对照组和疾病组的ESR和CRP指标.结果 Test-1血沉仪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中值样本和高值样本的变异系数(CV)<5.0%;与魏氏法测定ESR结果比较,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1),在所有疾病组中Test-1都较魏氏法检出率高.结论 Test-1血沉仪有着用血量少、速度快、重复性好、标本可作多项目检测应用等魏氏法不可比拟的优点,更适于临床的需要.
作者:陈慎;邝婉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输血前患者的感染状况,强调相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立的重要性.方法 检测726例患者输血前乙肝两对半,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726例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11.98%,抗-HCV阳性率为0.83%,梅毒阳性率为0.67%,抗-HIV阳性率为0%,ALT异常阳性率为12.53%.结论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和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
作者:李翊泉;张东梅;高启键;朱伯平;何雪芬;廖伟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彩超表现,明确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Acuson Anta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15L8W,频率为5.3~10 MHz,对65例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彩色血流特点及频谱特征.结果 65例患者的病变血管在二维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以及频谱多普勒方面均有显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 急、慢性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表现具有显著性,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具有准确、方便、安全、可重复应用等特点,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金国志;何立红;林忠超;唐妍;刘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中的运用.方法 通过识别外科病房存在的常见护理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风险管理对策,指导护士避免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 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要贯穿整个护理管理中,外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作者:卢向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开展科主任教学大查房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法 全院33个内、外科临床科室每月各进行一次,全面规范地开展了科主任教学大查房.科教科派出专家组给予定期督查,考评结果作为临床科室和科主任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结果 从2007年9月开始至今,全院共进行594次科主任教学大查房,参加人数平均达 10 692人次.其中优秀81%,良好13%,合格 6%.结论 经过1年多的临床实践,提高和巩固了各级医生的医学基础理论水平,训练了临床思维能力,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确保了医疗安全,打造了学习型医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游剑明;肖桂元;毛晓玲;刘剑文;陈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士专科护理水平及素质.方法 早会后护士长带领当班护士全面巡视病人,检查夜班护士的工作,了解每一位病人的需求,及时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查房后组织护士进行晨间交班质量互评,护长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点评.结果 促进了临床护理管理护理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结论 晨间护理查房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并有效促进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及素质的提高.
作者:陈绮美;陶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通过实施对病人的查对制度;各种体位的安全管理;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和电动止血带的安全管理;术中手术器械、敷料的管理及无菌操作的管理;术中用药、输液、输血的安全管理;转移、运送病人的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对手术病人进行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系数,减少和消除手术治疗的安全隐患,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陈海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编码人员对手术操作码的认识,保证手术操作码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总结分析了我院在实施ICD-9-CM-3编码的经验和教训.结果 掌握手术的相关知识,学会阅读病案仍是编好手术操作码的核心问题.结论 提高自身素质,在编码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是提高手术操作编码的准确性、做好国际疾病分类的重要手段.
作者:梁迎春;邹以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区各医院IT服务台的现状.方法 资料来源于该区22家医院的IT服务台的状况调查资料,采用构成比等指标分析IT服务台的现状,对一家医院的IT服务台进行了典型调查与分析.结果 只有一家医院开设了IT服务台且运转良好.结论 需要普及IT服务台的知识.
作者:陈银霞;李开祥;胡日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交流在各层各级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档案管理作为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和其他信息纵向和横向交流,满足临床一线对信息需求的时效性、统计性,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
作者:罗军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介绍PBL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护理查房中的应用,结合典型病例设问,注重诱导和启发.PBL教学法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方面有明显效果,是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
作者:夏谷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根据目前医院药学对药师的客观要求与药学高等院校教育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提出作为高等药学教育后一个阶段的实习培训,带教理念应由过去专业技术为主导转变为技术服务为主导,并阐明相关措施,对其中存在的困难进行讨论.
作者:张红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4 岭南汉墓与岭南医药卫生4.1 广州汉墓自1953~1978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发掘汉墓600余座,时期自秦末汉初至东汉晚期,墓主人有南越官吏、汉人与少数族人,主要分布在广州郊区,而且有时代规律,是研究汉代岭南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的重要史料.我们注意到墓中随葬的陶制模型明器,西汉早中期墓中有屋、仓、囷、井、灶等模型,约有半数墓随葬.
作者:靳士英;靳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龙胆泻肝汤常用于治疗肝经实火而致的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和肝经湿热下注而致的小便淋浊、阴肿、阴痒、妇女带下.
作者:赵雅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116例妊娠早中期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均采用CO2激光对疣体碳化、汽化,同时肌注胸腺肽20 mg,隔日1次,连续1个月.其中治疗组58例从术后第3 d开始,再用中药水煎熏洗外阴,每晚1次,15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58例则采用1∶ 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方法同上.结果 本组116例妊娠早中期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痊愈86例占74.1%,外阴痒、白带多等症状消失,湿疣全部脱落,观察3个月无复发为痊愈,复发30例占25.9%.治疗组痊愈52例,复发6例;对照组痊愈34例,复发24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女阴尖锐湿疣,避免了既往采用的激光、冷冻及手术切除疗法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和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王虹;古志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女性更年期综合症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200例症状较典型的中、重度更年期综合症患者分成灸脐组(治疗组)100例,采用药盐填脐,艾炷点燃置于药盐上灸治.西药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口服利维爱、钙剂、谷维素片对症治疗.用Kupperman评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灸脐前后血清内分泌激素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灸脐组在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胸闷、乏力、皮肤感觉异常、心悸等方面改善明显.且灸脐组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p<0.01).灸脐疗法可以升高血清雌二醇(E2)水平.结论 灸脐是一种疗效好、无副作用、无痛苦、操作简便、可行、有效、经济、易于推广的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新方法.
作者:关洁明;吴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乌体林斯联合宣肺汤预防慢性支气管炎(CB)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在我院诊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乌体林斯预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宣肺汤预防治疗,观察预防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以及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0.00%,对照组为1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52.5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体林斯联合宣肺汤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引起的面瘫、肢体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选择30例结核性脑膜炎在急性期病情得到控制出现面瘫、肢体瘫痪的患儿,在继续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配合穴位针刺疗法;观察3个疗程.对照组:选取30例相同病证的病例,不作针刺治疗,继续抗结核治疗.观察神经系统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30例中,基本治愈12例(占40.0%),明显好转10例(占33.3%),有效6例(占20.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中,基本治愈7例(占23.3%),明显好转8例(占26.7%),有效5例(占16.7%),无效10例(占33.3%),总有效率为66.7%.结论 两组在恢复神经系统功能方面的疗效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杨清芬;黄绍梅;邱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内服补肾活血汤配合中药外洗及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以补肾活血汤配合中药外洗及穴位注射治疗,并辅以膝关节运动疗法;对照组以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同样辅以膝关节运动疗法.治疗6 w后比较两组的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为8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服自拟补肾活血汤配合中药外洗及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体现中医治疗优势.
作者:肖思贤;曾晓波;饶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学科是综合性医院的基本学术单元,是医院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临床学科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与基石,更是医院发展的命脉.本文从学科建设管理的角度去探讨医院临床学科建设的管理因素.
作者:彭庆有;冯力;杨莹;杨有业;童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引领公立医院改革新思路,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新趋向,创建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趋向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有效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引导调控机制,充分发掘公立医院员工潜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各类人员争优创先的激励机制,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五大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吉琳;欧景才;田军章;王理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算方式对高血压病人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门诊743例三种结算方式结算的高血压病人就医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三种结算方式的高血压病人在就诊频率、医疗费用结构上有显著不同.结论 结算方式决定了高血压病人就医行为特性,政策导向和统筹支付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许穗;金龙伟;田军章;周丽华;余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使外科住院楼的建设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减少使用后的调整和改造.方法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范文件要求,从选址-确定设计方案-平面设计-室内装修设计-洁净区域的平面布局设计-室内装修-消毒、洗手设备设施的采购安装等方面介入,参与建设全程管理.结果 外科住院楼选址合理,医务人员、病人线路分开,洁、污线路分开,手术室、ICU人流、物流线路清晰,洁物不交叉,功能布局符合管理要求.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参与医院建筑全过程的管理,为医院感染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使用中一些不合理布局或不合理的流程而致的改造.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本文回顾并评估了医院近年来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初步改变了多头分散、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采购模式,实现了医院的采购人力、财力和物力配置的优化,规范了医院管理工作,对构建节约型社会、倡廉防腐、提高医院社会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吉祥;徐淑娟;牛春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创新医院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方法 将ISO体系原则运用在医院党建工作中.体会有效推动了医院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提高了医院党建工作水平.
作者:朱敏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除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外,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72 h血压、心率、呼吸及情绪的改变.结果 术中及术后72 h两组患者的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72 h心率、呼吸和情绪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更能平静地面对手术及疼痛.结论 心理护理有助于外科手术疼痛的减轻,促进康复.
作者:苏冰莲;汤红莲;徐建婷;谢月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36例出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延续护理--上门探访,探访的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教育、行为指导、自我监测、遵医行为监督等.结果 探访前后数据双侧配对t检验结果,p=0.044,p<0.05,探访后患者对疾病知识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及治疗依从性,都较探访前有明显提高;扩大了医院影响.结论 延续护理可提高出院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加大力度培养提供延续服务的护士,对提高上门探访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小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电话随访对留置双J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15例留置双J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61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前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出院时建立随访登记本,出院后由专人负责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近的情况及遵医行为,并给予指导.拔管时对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护理情况及置管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护理情况及置管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宋慧;吕红;戚佩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坚持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出院后坚持对其进行跟踪健康教育,而对照组只在出院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出院后不再进行跟踪健康教育,然后每两个月一次调查病人坚持服药的情况.结果 6个月后,实验组坚持服药者明显比对照组的比率高,比较两组病人坚持服药的时间,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病人坚持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延长精神病人服药坚持时间,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朱转娥;刘卫东;叶秀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高血压病防治和管理的效果.方法 从2006年1月开始将由普查、体检、门诊、急诊治疗、住院检出高血压及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转诊来的高血压患者中,在知情同意并配合管理的基础上选取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人,并分为2组,每组100人,一组为家庭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家庭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并由家庭成员督促高血压病人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控制情绪、避免过劳、按时吃药、提醒他们定期复诊,并结合病人实际建立可行的个体化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措施相结合的长期诊疗方案.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治疗.在干预治疗两年后比较两组的①服药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②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的改变情况;③对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④新增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发生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结果 经过干预后的家庭组高血压患者在家庭成员的监督和紧密配合下,该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上升,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高血糖、肥胖、少运动等高血压危险因素呈下降趋势,新增心脑血管事件及其所致的致残率、死亡率则低于对照组.结论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高血压病防治和管理有效、可行.
作者:蔡敏;方长庚;姚伟平;杜琰霞;杨水泉;潘伟;梁日旺;李晚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健康人血尿酸水平与血脂、高血压及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 统计分析16 317例本地居民体检血压及血清尿酸、血脂浓度的测定数值.结果 血尿酸水平各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年龄组血尿酸增高与高血压显著相关(p<0.0005),尿酸增高组患相关疾病(高血脂、高血糖)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男女40~49岁年龄段的血尿酸高于其它年龄段的血尿酸水平,40~69岁间男女尿酸浓度水平随年龄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健康人血尿酸、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并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
作者:李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危机随时存在,如何正确对待危机,如何在危机发生后有效地应对、化解和利用危机,使危机的破坏性减少到低限度,并从危机中获得新生,成为当今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阐述医院危机的涵义及类型、危机意识等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医院内部、公众、政府、媒体等各方面的危机处理策略,有助于医院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危机事件对医院产生的负面影响,终从危机中获利,不断提高医疗工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刘焕青;潘彦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五年前,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发展相对滞后,规模小,仅有床位80张,地盘小,就医环境非常拥挤,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设备陈旧,技术骨干匮乏,技术特色不突出,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作者:梁若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位于源城区公园西路29号的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6年4月,原址设在青云路的县防疫站,随着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完善,二易其址搬迁至现在的公园西路29号.2009年5月,在长安路北新风路东的现代化建筑群中,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将以高精尖专科技术和先进服务理念为广大妇女儿童服务.
作者:梁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作用应对医院突发事件是医院政工干部工作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作者:周益民;刘淑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本院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和成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收集的9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院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其它偶见的不良反应还有对骨关节、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的影响.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常见,临床医生要加以重视,掌握常见不良反应的类型与成因,坚持科学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建玮;陈志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本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提高我院临床用药水平. 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月~12月份门诊处方5 000张.分析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结果 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208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占4.16%,其中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占不合理用药总数的52.4%.结论 本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认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熟悉药品及把握好合理用药的原则.
作者:陈伟红;江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我院急诊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4月~6月份急诊处方2 186张,统计急诊应用抗生素的综合情况,分析抗生素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结果 成人应用抗生素以氟喹诺酮类和克林霉素居首位,其次是头孢菌素类,儿童主要应用头孢菌素类.给药方式绝大部分为静脉给药,达八成以上.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有: 给药方法不合理、指征不明确、配伍不合理等.结论 我院急诊抗生素应用仍有部分偏高,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改变现状需要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临床药师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袁圣勇;郑李羡;黄贤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静脉局部麻醉在临床上具有医疗费用低,与经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其具有节省一半耗费,止痛效果好与快,成功率达89%;并且可以缩短患者术后复苏时间,术后并发症极少发生等优点,但局麻药中毒反应后果严重,为了降低国内实施静脉局部麻醉中的风险,提高病人手术的安全性,本文通过介绍香港玛丽医院手术室护士在静脉局部麻醉实施过程中对病人中毒反应先兆监测及中毒反应所采用的预防措施供国内手术室护理同行借鉴.
作者:龚凤球;李美清;林世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