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霞
目的 观察人动物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2005年12月-2007年11月被动物咬(抓)伤且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免疫者1 548例进行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 1 548例观察对象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0.17%;各年龄段抗体阳转率为67.97%~88.45%,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04,P<0.001);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80.10%、77.00%(X2=9.12,P<0.01).春、夏、秋、冬季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5.60%、82.41%、84.13%、75.85%,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9,P<0.01).结论 受动物致伤后应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加强对人群特别是高年龄组狂犬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监测;必须按规范贮运、注射疫苗.
作者:李湘;刘云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箱包厂苯对接触工人职业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苯浓度,对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进行体检,检查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微核(MN)、肝功能和HBsAg.结果 苯接触组工人具有一定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外周血WBC、Hb、Pt下降人数分别占9.3%、11.3%和5.3%,苯接触组微核率2.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苯接触组肝功能异常和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从事苯作业的工人出现比较明显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并有外周血液系统的改变,需要高度重视苯对接触者的职业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廖日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艾滋病病人服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方法 按照国家统一的治疗方案,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对病人给予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定期随访,采用漏服次数、CD4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改善等指标评价其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当感染者的CD4细胞数低于200个/ml时,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淋巴结肿大、恶心、腹泻等症状,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CD4细胞明显卜升,体征出现转变.结论 在适当的时期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大限度的抑制HIV复制,使已经破坏的免疫功能部分重建,从而有效的缓解症状,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蒲虹波;潘虎;徐建锋;杨燕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苏丹红系列网种色素的名称、性质、用途;建立薄层层析法检验辣椒粉、辣椒油等样品中的苏丹红I的方法.方法 用酸性乙醇丙酮提取,冷冻分层及石油醚去油,用水除去水溶性色素,挥干定容,点样展开,与标准比较定性定量.结果 苏丹红I Rf值0.58,检测下限2.0 mg/kg,回收率92.0%.相对标准偏差8.6%.结论 用薄层层析法可对苏丹红Ⅰ色素定性定量检测,使用实验室常规设备,适于没有高压液相色谱仪、气一质联用仪的基层实验室运用.
作者:张满芳;王向红;黄桂湘;胡国庆;廖金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脐血源神经干细胞(UCB-NSCs)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4例MS患者进行UCB-NSCs移植,在移植前后进行免疫学指标测定,并应用扩充神经功能残疾量表(EDS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病人自身前后比较的结果显示,移植后血Th细胞、IgM、C3与移植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DSS评分较移植前降低(P<0.05),病人近期的神经功能损害有显著改善.结论 UCB-NSCs移植治疗MS近期观察具有高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张敏;YANG Wan-zhang;盛佑祥;吴芳;梁豪文;赵宁;胡祥;江珊;郭尚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用1999年1月-2002年1月湖南省宁乡县人民医院感染科94例流行性出血热所致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果 血液透析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急性肾衰竭患者比不使用者血液透析器堵管、心力衰竭、休克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无明显加重出血倾向、可减少血液透析器堵管、心力衰竭、休克机会.
作者:黄建军;罗园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测居民移民建镇到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后,血吸虫病疫情纵向变化规律.方法 2002-2006年问,对观测点居民进行血吸虫病情、重复感染以及洲滩螺情等指标的纵向观测.结果 2002-2006年队列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0.57%、11.78%、5.17%、6.01%、3.14%,血吸虫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渔民及半农半渔民感染率高于其它职业人群.2003-2006年观测村外洲钉螺和感染性钉螺持续存在,密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洲滩型移民建镇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及再感染率都呈下降趋势,感染率在性别、年龄和职业间都存在着差异.洲滩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变化不大.
作者:李培珍;LI Ying;李飞进;何妮娜;王一宏;任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老年人乳腺癌保乳治疗和改良根治术的比较,探讨保乳治疗老年人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3月于我院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Ⅰ期41例,Ⅱ期19例(ⅡA期16例、ⅡB期3例).手术方式为肿瘤广泛切除术或象限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并与同期60例行改良根治术常规综合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Ⅰ期32例、ⅡA期16例、ⅡB期12例)做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 经过术后2年的随访,保乳手术组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全部生存.改良根治术组局部复发率为0(0/60),远处转移率1.67%(1/60),手术至远处转移时间16个月,转移部位为左锁骨上淋巴结.两个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乳腺癌保乳治疗与仿根治术相比较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保乳治疗是老年乳腺癌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君;霍中华;储著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粘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与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23例Hp(+)胃炎患者,22例Hp(-)胃炎患者,20例胃粘膜正常者,均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23例Hp(+)胃炎患者均接受1周抗Hp治疗.利用ELISA法检测胃粘膜培养上清液中TNF-α的水平.结果 Hp(+)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上清液中的TNF-α含量明显高于Hp(-)胃炎患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Hp感染率和上清液中的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7例Hp根除患者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感染可明显诱导胃粘膜TNF-α的表达;TNF-α在活动性胃炎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文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神经病学的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内容繁杂,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忆.临床见习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简明、透彻的理解神经内科疾病,提高临床实习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质量的现代医学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雷立芳;叶湘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分析了国家标准告知卡示例设计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采取了探索性改进措施.
作者:杨建平;吴礼康;朱志良;陈伟武;袁建辉;吴俊华;吴志强;彭巨成;尹江伟;黎建民;庄志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脂与谷丙转氨酶测定后紧随总胆汁酸测定时对其本身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鲜健康人的混合血清,在罗氏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脂、谷丙转氨酶多次后,连续测定总胆汁酸.结果 生化仪检测TC后紧随检测总胆汁酸所测得结果与单独测定总胆汁酸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在检测TG后紧随第一次测定的胆汁酸与单独测定胆汁酸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明显升高.随后第二次及第三次检测的胆汁酸结果则与其单独测定无明显差别;在分别检测HDL和LDL后再测定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总胆汁酸,三次的总胆汁酸值与其参考值相比有差别,而且总胆汁酸的值都较其参考值明显增加.结论 TG、HDL及LDL对总胆汁酸有正干扰效应,随着胆汁酸检测次数的增加以及中间加做项目次数的增加,总胆汁酸的值有下降趋势.
作者:谢小兵;李萍;夏历;宁兴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与淋病奈瑟菌(NG)的关系,拓展前列腺炎的治疗思路.方法 取前列腺液做淋病奈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检出的NG进行β-内酰胺酶的检测.结果 1 712例前列腺液培养出NG80株,检出率为4.67%,80株NG的β-内酰胺酶阳性株64株,阳性率为60%,产酶株与不产酶株的耐药谱也表现不同,未发现壮观霉素耐药株.结论 淋病奈瑟菌是引起前列腺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对检出的NG进行抗生素临测及β-内酰胺酶的检测十分必要.
作者:王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高危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宫颈癌、CIN各级及慢性官颈炎组织标本70例.应用TRAP-PCR银染定性检测端粒酶活性,并进行高危HPV DNA-PCR定性检测.结果 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强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及高危HPV阳性表达率增加.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端粒酶活性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诱发癌变.
作者:孙信;XUE Ming;邓新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继发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内科收治的7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继发性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70例患者中发生继发感染者60例(85.7%),其中34例出现2个以上部位感染.较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腹腔、肺部和胆道,感染率分别为47.1%、35.7%和28.6%,其他感染部位有泌尿道、口腔、上呼吸道、肠道、败血症,感染率分别为8.6%、7.1%、5.7%、2.9%和2.9%,真菌感染12例,占所有感染的17.1%.继发感染患者体温可表现为高热、低热或体温正常,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可增高或正常.结论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继发性感染比率高,临床表现复杂.
作者:ZHENG Chun-mei;邓巧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解永州市2007年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特点,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本中心承检的各类人群送检样品进行抗HIV检测.结果 2007年对各类人群送检样品共3 037人份进行了检测,检出HIV感染者13例,检出率为0.43%.在所有被检人群中,一般从业人员(如餐饮业、供水等人员)以及社会福利院婴幼儿均未检出HIV感染者;有高危行为的VCT人员、吸毒人员和被监管人员的感染率分别为6.89%、1.41%和0.25%.结论 目前,永州市的艾滋病疫情主要还是发生在高危人群中,但一般人群中还有相当一部分HIV感染者末被发现,因此,在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宣传和检测力度,完善VCT工作.
作者:唐旭辉;陈蓉;杨伟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通过研究地氟病在中国大陆的流行现状,综述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调查地氟病在各省、市、自治区的流行现状,除上海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受地氟病影响的区域,全国有病区县1 226个,受威胁人口超过2亿人,我国是地氟病的高发区,认为减少氟摄入量,对于高氟地区降低氟中毒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作者:LI Chang-jian;蒙衍强;JIANG Cai-wu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分析11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确证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方法 采用0.1 mol/L HAc提取海洋贝类或鱼类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经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以甲醇-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在Atlantis色谱柱(150 mm×2.1 mm×5μm)上,采用梯度改变乙腈在流动相中的比例和流速,一次进样同时定性及定量测定试样巾的上述全部毒素组分.结果 11种PSP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变异系数在1.2%~9.3%之间,高、中、低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0.9%~119.8%之间.定量检出限5μg/kg,回收率大于9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结论 本方法对PSP毒素具有良好的分析测定效果.
作者:LIU Hong-he;刘桂华;MAO Li-sire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IR)、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 67例诊断为AFLD患者为研究组,在年龄、性别相匹配情况下,与正常对照者67例进行1:1配对,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索水平及血脂,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及腰臀比.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BMI及血脂紊乱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胰岛素抵抗、腰臀比是影响肝脏脂肪含量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胰岛素抵抗、腰臀比是影响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朱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蜚蠊以其极强的适应力和繁殖力,广布世界,已成为世界性害虫.本文从其种类与生物学特性、危害与侵害、尤其从综合防制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综合防制的策略及几个观点.
作者:吴仕筠;ZHOU Wei-hua;米长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