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3-4304
  • 国内刊号:45-1122/R
  • 影响因子:1.11
  • 创刊:1972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8-29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省级优秀科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广西医学杂志   2005年1期文献
  • 输卵管妊娠合并宫内妊娠1例报告

    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31岁,因停经2个多月,腹剧痛17 h于2004年2月5日530/pm入院.末次月经2003年11月30日,停经后无自觉不适.入院前17小时开始出现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头晕.在当地打针服药无效.患者娘家叔伯及姐妹中,有3对双胞胎.孕3产1,人流1次.

    作者:罗兆莲;黄祖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6例体会

    当冠状动脉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脉完全阻塞或接近完全阻塞,其血液供应不足以维持所支配的心肌存活时即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AMI)[1].本文收集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收治AMI住院病人共112例,其中56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收到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覃勇民;杨华樑;黄祖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丝裂霉素C及角膜缘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翼状胬肉是眼科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单纯切除手术极易复发,复发率可高达30%~69%[1],而第二次手术后的复发率在50%~80%[2].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作者采用同侧自体角膜缘移植术联合应用MMC(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39例44只眼,术后随访6~30个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木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顺铂联合生物反应修饰剂治疗肺癌恶性胸水疗效观察

    恶性胸水是晚期肺癌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积极治疗胸水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1999年3月至2003年2月,我们采用顺铂联合生物反应修饰剂治疗肺癌恶性胸水患者59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羽;苏贞栋;陈卓明;梁靖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自体输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为避免或减少输血导致的肝炎、艾滋病等疾病传播和输血反应的发生,以及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1,2],我科自1999年11月~2004年8月对95例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进行围手术期自体血预采和急性正容血液稀释,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书;肖泉;焦伟;蓝胜勇;刘若平;叶劲;唐秀文;庞刚;梁有明;曾敬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门静脉灌注丹参对肝硬变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致的以门静脉压力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研究表明丹参能有效地改善肝脏的微循环,从而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1].

    作者:黄荣柏;黄效廷;胡锡琮;李敏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天然抗-M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例报告

    新生儿溶血病(HDN)一般以ABOHDN为多,Rh(D)HDN也常见,但由MN和系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就更少见[1].一般认为抗-M在临床上很少有意义,但lgG抗-M引起HDN曾有报道[1,2],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了1例天然抗-M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式剖宫产术娩头困难168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新式剖宫产术以其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其也存在一定缺点,如对麻醉效果水平要求较高,需肌松良好,否则影响胎头娩出等.现就新式剖宫产术娩头困难的原因、处理方法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尚宝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在颈部肿块诊断的应用

    我院自1998年9月起开展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广泛应用于全身多个部位的组织学诊断.现将其中48例颈部肿块的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谢敏;冯关荣;李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尿路结石高发区--广西靖西县水样化验分析

    广西百色地区尿路结石高发早有报道,但对该地区结石病高发的原因研究较少.尿路结石发病的原因复杂,饮水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作为对口支援的帮扶医院,我院医疗队对百色地区靖西县十余个乡镇的居民饮水进行了水质化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邦好;吴印爱;刘献棠;谢尚奎;王志伟;赵昶;马忠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肺部病变CT导向穿刺活检临床体会(附55例报告)

    我院于1998年至2003年对55例肺部病变行CT导向下穿刺活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萍;陈江远;黄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吞咽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与吞咽有关的神经损伤或吞咽器官损伤使吞咽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损伤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我们使用吞咽训练及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患者45例,并与单纯针灸组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廖华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术中胆道造影在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病例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多发小结石既往有黄疸、胰腺炎或胆囊多发小结石不合并黄疸,但术中见胆总管轻度扩张(1.0cm~1.5 cm)病例,是否进行胆总管探查,临床有时难以决定.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病例不探查,可能遗漏结石;阴性探查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而且易发生胆道狭窄及其他并发症.对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病例行术中胆道造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我院外科自1996年至2003年行胆囊切除术966例,对102例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的病人术中行胆道造影,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寒松;尹宁伟;侯超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为了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笔者于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对59例非脱垂子宫患良性子宫疾病患者实施阴式子宫全切术,与同期48例患子宫良性疾病经腹行全子宫切除术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董完秀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气管狭窄3例报告

    气管狭窄无论是由于管腔内肿瘤,管外压迫或气管软化等所致,均能引起呼吸困难,难治性咳嗽、喘鸣,甚而导致窒息及危及生命.气道狭窄的治疗非常困难.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气道内安置支架治疗气道狭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我科近年来,采用国产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气管狭窄3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世强;朱习平;梁建平;韦理直;陈慧;李东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异丙酚、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临床应用[1],纤支镜检查目前大多采用局部麻醉方法减少窥镜置入的不适,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不适,影响了检查操作的进行.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采用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行纤支镜检查,现将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家萱;白晓芳;段敏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结核性脑膜炎86例临床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常见类型,居其第二位[1],随着全球结核病人的增多,结核性脑膜炎也有上升的趋势.据国内外报道,目前死亡率为20%~30%[2],婴幼儿死亡率为15%~55%[3],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有关.本组总结了我院结核科从2000年1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结脑患者共8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林艳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49例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是众所周知的三高(高发病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疾病,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我院自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采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凝块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病人4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冠斌;黄纯真;漆松涛;刘承勇;周志宇;李光;黄毅;谢昌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男,25岁,未婚.体检发现肝占位1 w于2004年3月3日入院.查体:T36.8℃,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肝掌、蜘蛛痣,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压痛、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

    作者:叶新平;黎乐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针刀治疗慢性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肩周炎在临床上很常见,既往治疗上大多常用口服药物、局部痛点阻滞、理疗等方法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疾病复发率高,且肩关节活动范围难改善.笔者自2003年3月以来,采用小针刀松解治疗了110例慢性肩周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附42例分析)

    下肢动脉疾病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截肢的主要原因,及早诊治十分重要.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既可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又可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是评价外周血管疾病的准确方法.本文对我院42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超声检查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廖新红;李智贤;李艳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80例临床特点分析

    老年性糖尿病(简称老年DM)及脑血管病在老年人中均为常见病,DM患者脑血管病中80%以上为缺血性,在DM死因中占首位,且有很高的致残率.我院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老年DM合并脑梗死80例,与同期非DM脑梗死83例对比,初步分析老年人DM合并脑梗死的有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

    作者:李达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失活法治疗牙髓炎过程中减少疼痛的经验探讨

    龋病和牙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发展成牙髓炎.急性和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都会引起剧烈疼痛,成为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1,2].传统的无痛方法包括牙髓失活法和局麻下拔髓法.局麻下拔髓由于患者疼痛感丧失,不能很好的反映拔髓的深度,常常残余牙髓或严重超出根管口,麻醉过后仍有剧烈疼痛.封失活剂失活法患者在封药当天或第2天有剧烈疼痛.本实验在失活法患牙上应用减压法观察患者疼痛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镇凡;梁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外伤性多发脑静脉窦血栓1例

    颅内脑静脉窦血栓(CVT)形成是一类少见疾病,外科手术治疗在国内罕见报道,我院手术治愈1例上矢状窦右横窦血栓形成,本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叶劲;曾敬初;庞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脱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哮喘的治疗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脱敏疗法是治疗哮喘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脱敏治疗88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梅芬娥;周孝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AO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4例

    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3年1月采用AO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韦向东;吕良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腹腔平滑肌肉瘤的超声诊断探讨

    腹腔平滑肌肉瘤比较少见,多见于子宫及胃肠,偶可见于腹膜后、肠系膜、大网膜及皮下软组织[1].本文就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腹腔平滑肌肉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以评价超声诊断腹腔平滑肌肉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康利克;陈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351株泌尿系感染的细菌菌谱及其药敏分析

    泌尿系统的疾病是我国较为常见的疾病,而中段尿的细菌培养是泌尿系疾病的主要直接的确诊手段.近年来对于泌尿系感染的病因、发病机理、细菌的分布情况、定位诊断及治疗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由于目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甚至出现生物的变态反应.这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我院2001年至2003年门诊及住院病人的351株泌尿系统致病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竺娅;谢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创伤与失血性休克161例早期液体复苏临床观察

    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是急诊医学常见严重急症,我院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救治创伤与血性休克病人16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崇宽;罗宝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肺动脉栓塞的CT诊断(附8例报告)

    肺动脉栓塞是指周围静脉内血栓脱落入肺动脉引起的肺动脉主干及分支的栓塞.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国内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大大降低病死率[1,2].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收治该病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45例甲状腺肿瘤CT诊断及鉴别

    有关甲状腺肿瘤CT诊断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为了提高对甲状腺肿瘤的CT征象认识.探讨CT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甲状腙肿瘤的CT诊断率,本文回顾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并经细胞学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凤荣;李雁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食管穿孔12例治疗体会

    食管穿孔是一种极为复杂而凶险的疾病,如未能有效处理,死亡率较高,特别是胸内食管穿孔.我们在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间共收治食管穿孔12例,经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樟;吴杰民;潘培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胬肉

    翼状胬肉是由增殖的球结膜侵袭到角膜上的病变组织,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翼状胬肉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单纯的胬肉切除术术后复发率高,复发性胬肉的治疗更加棘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自1999年起对复发性胬肉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获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奉红波;宋雪霞;叶长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双黄连粉针治疗呼吸系统感染86例临床观察

    双黄连粉针剂是纯中药制剂,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己成为用于治疗由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系统感染的常用药物.我院在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呼吸系统感染8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宇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α-2b干扰素凝胶降低尖锐湿疣术后复发率的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CA)常由HPV 6型或11型引起,发病率居STD第二位[1].临床上治疗手段甚多,但复发率较高.我们使用CO2激光治疗消除疣体后外涂α-2b干扰素凝胶,有效地降低了CA的复发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永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损伤6例漏诊原因分析

    随着交通事故和暴力犯罪的增加,近年来十二指肠损伤日益增多,因十二指肠位置较深,周围解剖关系复杂,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探查也易遗漏.为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正确率,笔者总结了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30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因各种原因漏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恙虫病并发全身多脏器损害49例临床分析

    我院在1999年至2002年收住的恙虫病中有多脏器损害的49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韦彩周;侯秀娟;梁大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60例临床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组织被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是常见的消化系急症之一.按病理组织学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即轻型)和急性出血坏死型(即重症)胰腺炎两种.前者预后良好,后者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为了提高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现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涛;叶本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肺心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9例临床分析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ne,MODS)是在严重感染、创伤、损伤、休克及重症胰腺炎等疾病过程中,发病24h以上,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序贯性的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其治疗困难,预后极差.

    作者:段敏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泪道药物灌注和泪道插管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对比

    泪道阻塞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可导致眼内感染,危及眼球等.传统方法如探通、挂线等疗效差,术后颜面遗留永久性疤痕等.1999年12月以来我们利用国产Nd:YAG泪道激光治疗机治疗多种原因所致泪道阻塞101例106眼,选用泪道药物灌注和泪道插管[1,2]进行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招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68例分析

    新生儿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而胃肠功能障碍是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发生的始动环节,其一旦发生,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有关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报告较少,为探讨其发病原因,积极防治,现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住院新生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68例进行分析.

    作者:赵玉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136例临床分析

    异丙酚作为一种新型的短效静脉麻醉药被用于门诊手术,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了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宇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腹部严重损伤233例救治分析

    近年来我国严重多发伤患者显著增多,而腹部严重损伤占有相当比例,在全部创伤死亡患者中占16.5%[1].本文对我院1989年3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的233例腹部严重损伤患者的救治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和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硬膜外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我院于2002年,开展了硬膜外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伟芝;农光;周育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依托咪酯乳剂伍用不同剂量芬太尼于人流术中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芬太尼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中芬太尼的佳剂量.方法早孕妇女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麻醉用依托咪酯乳剂分别配伍下列剂量的芬太尼,A组1μg.kg-1、B组1.5μg.kg-1、C组2μg.kg-1.观察术前、入睡、扩宫、刮宫、术毕的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及麻醉效果.术毕统计用药、手术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麻醉不平稳,术中易出现体动,而且心血管反应强烈,血压高心率快(P<0.01).B、C两组效果满意,未见体动,B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指脉氧饱和度变化不显著,C组循环、呼吸抑制明显.结论依托咪酯乳剂配伍芬太尼1.5μg.kg-1、效果满意、安全性高,适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

    作者:冯梅;蓝雨雁;冼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复发性卵巢癌再次手术临床价值的循证评价

    目的对近5年来国内外发表有关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再次手术对其术后生存期影响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循证评价的方法,对1999年至200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再次手术对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影响的所有文献进行复习,对符合循证系统评价的文献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评价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再次手术的临床价值.结果符合循证系统评价的文献共12篇,总样本量为563例,其中完成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305例(54.2%).8篇文献证实,术后残瘤灶大小与其术后生存期呈正比.结论循证评价证据表明: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再次手术是可行的,对于铂类敏感、局限性复发的患者有意义.但对于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远期的预后仍不能定论.为了改善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的顸后和提高生存率,佳的挽救治疗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包括选择佳的时机和方式完成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作者:余冬青;李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丙泊酚氯胺酮曲马多静脉麻醉在宫外孕休克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氯胺酮曲马多静脉麻醉(PKTLA)用于宫外孕休克手术的可行性.方法以氯胺酮1 mg/kg、丙泊酚1 mg/kg、曲马多100mg静脉诱导,丙泊酚和氯胺酮以质量比2:1混合按丙泊酚7~5 mg.kg-1.h-1微泵维持,术中追加曲马多100mg,面罩吸氧,监测心率(HR)、血压(MAP)、呼吸(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所有病例麻醉均较满意,腹肌松弛满足手术要求,血压回升,无呼吸抑制及呕吐等.结论 PKTIA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手术时不失为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满意的麻醉方法.

    作者:盛福庭;李朝举;孙玉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局灶低温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水肿及其对钠-钾-ATP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局灶低温治疗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钠-钾-ATP酶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4只,随机分成3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脑外伤模型对照组:C组,25℃水局灶低温治疗组.除A组外各组动物均按Feeney方法造成重度脑创伤,B组伤后不予治疗,C组伤后30min开始给予局灶低温治疗,20~30min局灶脑温降至31℃并维持3 h.各组又根据伤后观察时间长短分1 d、3 d、5 d、7 d等四个时段亚组.所有动物分别于伤后l、3、5、7 d处死,取伤区脑组织测水含量及钠-钾-ATP酶含量.结果 B组与A组比,脑组织水含量升高、钠-钾-ATP酶下降(1、3、5、7 d组均P<0.05).C组与B组相比,C组水含量下降、钠-钾-ATP酶含量升高(1、3、5、7 d组均P<0.05).结论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25℃水局灶低温治疗有效,维持钠-钾-ATP酶活性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梁有明;刘运生;肖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根除螺杆菌感染预防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预防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有HP感染的出血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7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用地红霉素1 w、阿莫西林、奥美拉唑2w治疗,对照组36例,单用奥美拉唑2 w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追踪随访2年.结果治疗HP感染1个月后查HP根除率,治疗组根除率为95.3%,对照组根除率为75%,两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远期溃疡复发率及出血率为4.8%、2.3%,对照组溃疡复发和再出血率为26.8%、23.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消化溃疡再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谢昆华;张培东;巫米山;唐尚伟;邓达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严重烧伤病人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病人尿路感染的原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严重烧伤病人708例中72例尿路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烧伤严重程度与尿路感染成正相关,小儿、老年人、会阴烧伤及插尿管且留置尿管易出现尿路感染.结论严重烧伤、插尿管且留置及机体免疫力下降是严重烧伤病人发生尿路感染的重要原因.

    作者:郑书炎;刘达恩;韦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食管心房调搏中两种刺激方法转复心房扑动的比较

    目的比较经食管心房调搏中两种刺激方法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将83例AF患者分为连续频率递增刺激组(n=56)和猝发起搏组(n=27),前者输出电压20~30 v,脉宽10 ms,调搏起始频率以高于AF频率10次/min,频率以10次/min递增,直到AF中止或调搏频率达到400次/min为止;后者输出电压至30~35 v,脉宽10ms,用S1S1刺激法,频率500次/min,起搏时间1s.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75%和88.9%.结论采用猝发起搏可能是经食管心房调搏转复心房扑动中的较好的方法.

    作者:邓金龙;覃绍明;林英忠;覃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70例2型糖尿病7年预后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柳州市1994年流行病学调查时查出的170例2型糖尿病,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70例非糖尿病人群进行为期7年的对比观察.结果糖尿病组共死亡19例(11.18%),对照组共死亡8例(4.7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7);心脑血管病死亡:糖尿病组12例(7.06%),对照组3例(1.76%)(P=0.017);心血管事件:糖尿病组13例(7.65%),对照组4例(2.35%)(P<0.05);联合终点:糖尿病组32例(18.82%),对照组12例(7.06%)(P<0.01).结论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糖尿病的综合防治,以改善其预后.

    作者:胡世红;邹劲涛;凌利民;王柳宁;谭福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鼠颌下腺2.5S神经生长因子生物活性评估标准的建立

    目的观察小鼠颌下腺2.5S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鸡胚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生长的作用,建立一套对神经生长因子在生物活性的评估标准.方法分离培养鸡胚背根神经节,加入不同浓度NGF、NGF标准品,另设空白和NGF与NGF抗体对照组,共培养48h后观察各组神经节周围神经突起的生长情况.结果 NGF促进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随浓度升高突起而增多增长,与标准品相似,而不加NGF或加NGF与NGF抗体则无或仅有少量突起生长.结论小鼠颌下腺2.5S NGF呈剂量依赖性促进背根神经节细胞生长的作用,依神经节突起生长的不同程度可将NGF的生物活性划分为五个等级标准.

    作者:刘少平;杨国成;孟祥平;夏腊菊;朱汉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胰腺癌的临床综合治疗(附67例分析)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以进一步提高胰腺癌的整体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肝胆乳腺外科1998年至2003年综合治疗的67例胰腺癌患者,36例病人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例行胆管或胆囊空肠吻合内引流术,5例行剖宫探查手术.对不能手术治疗的31例运用综合治疗的手段.包括胆管支架,血管介入治疗,全身化疗,腹腔灌注化疗,放射治疗,高能聚焦治疗和中医抗癌治疗等.结果本组病人随访至2003年4月.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术后平均生存14个月.手术切除率为16.4%,1年生存率为54.5%.20例胆管内引流治疗者,术后生存平均为10个月.5例手术探查发现胃十二指肠韧带被肿瘤浸润无法行姑息性胆管内外引流术,术后平均生存2.5个月.非手术综合治疗31例,平均生存4.5个月.占本组病人46.2%.结论目前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并给予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应用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减轻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邬国斌;梁安民;赵荫农;莫钦国;袁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30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分析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ee,MM)细胞形态学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其中瘤细胞比例按照Greipp标准[1],重新进行评估.结果 130例多发性骨髓瘤中,97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平均为92g/L);120例血沉增加,平均为106.5mm/h;蛋白尿56例,平均为(++);本组中有81例肾功能有病理性改变,尿素氮平均为19.3 mmol/L;有101例做尿本周氏,阳性为46例,占45.6%;101例血清球蛋白增高,平均为77.69%;骨髓穿刺瘤细胞比例4.5%~76.5%(平均4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学诊断结合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能够提高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许晓红;杨霞芳;李德高;朱心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10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0例病人经X线平片或CT诊断为椎体压缩性骨折.在大型C臂X线影像系统引导下,经背部入路,将10 G骨水泥穿刺针穿至骨折椎体内并造影了解穿刺位置与椎体静脉丛及椎体结构情况后加压注入4~6 ml骨水泥,透视观察骨水泥填充骨折裂隙并沿骨小梁分布至椎体皮质内.结果 10例椎体行PVP时,9例成功,1例失败,2例术后疼痛立刻消除,7例术后24~36 h疼痛消除,全部病人术后48h后出院.结论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潘少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肿瘤21例达到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术后好转20例,加重5例.结论脊髓髓内肿瘤大部分可以在显微镜下全切除,但应注意方法及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术中血供.

    作者:唐景峰;杜贻庆;莫万彬;阳永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糖尿病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变病程与神经传导速度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变(亚临床病人)病程与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关系.方法选择DM伴典型周围神经病变病人(有症状组)57例(病程5年以下22例,5年以上35例)及DM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病人(无症状组)153例(病程5年以下120例,5年以上33例),分别测定主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0例DM病人,126例NCV异常,异常率60%.有症状组异常49例,异常率85.96%.无症状组异常77例,异常率50.33%.有症状组病程5年以下与5年以上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症状组病程5年以上异常率高于病程5年以下(P<0.05).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病程5年以下异常率以前者为高(P<0.05).病程5年以上异常率二组相似(P>0.05).二组病例异常以SCV为多,尤以无症状组病程5年以下显著(P<0.01).结论 DM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随病程延长,NCV异常率也越高.为减少DM亚临床神经病变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风险,及早发现DM,严格控制血糖,动态观察NCV非常重要.

    作者:卢卫;莫英绪;兰洁;王元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介入空洞内注药强化治疗复治性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导管介入空洞内局部联合间歇注药强化治疗复治性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62例初治失败的复治性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全身化疗的同时,于X线透视下经纤支镜导管介入空洞内,间歇联合应用丁胺卡那霉素、异烟肼、氧氟沙星灌注给药,每周1次;对照组单纯全身化疗,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痰菌阴转率在3个月、12个月时分别为81.3%、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及76.7%(P<0.01);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空洞闭合率为53.1%(17/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5/30)(P<0.05).结论经纤支镜导管介入空洞内局部间歇联合注药强化治疗复治性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全身化疗组,且无并发症及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中盛;许建国;许杰;李黎;何延专;汤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4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额外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继发额外染色体异常临床经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2例CML患者从初诊到急变6个月至8年病程期间,采用短期培养法进行骨髓细胞染色体分析,并动态观察染色体变化.结果 42例CML初诊时均出现pH染色体,11例在加速期和急变期出现均不相同的额外染色体异常,除+8、+21、i(17 q)和2 ph国内有报道外,r(2)、t(8;20)、t(3;11)、t(2;3)、t(10,18)及del(16)(q11)、+12等异常属少见.结论 CML病程中继发额外染色体异常无克隆性特征,但可预示CML疾病的恶化,经过凶险,预后不良.

    作者:谭鹤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综合性治疗儿童功能性遗尿症3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在功能性遗尿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根据CCMD-2-R诊断功能性遗尿症儿童72例,36例采用心理辅以氯丙嗪综合性治疗,另36例单纯采用氯丙嗪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5%)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综合性心理疗法在功能性遗尿症治疗中具有特殊作用,是一种方法简便、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月艳;李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不同输血量对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性休克患者继续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量对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性休克患者继续出血的影响.方法对30例肝硬化出血性休克病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在休克后3~12 h内治疗组输血≤600ml,对照组输血≥800 ml,观察两组的继续出血率.结果治疗组继续出血率为20.0%,对照组为86.7%,治疗组继续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纠正肝硬化出血性休克,输血量应为出血量的1/3~1/2,不宜超过出血量的1/2,否则可加重其继续出血.

    作者:刘达云;禤建宁;蒙恒福;谢月萍;孙丽玲;李建芳;曾晓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支气管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支气管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名恶性肿瘤和2名良性肉芽肿患者进行纤支镜下微波组织凝固治疗,3~5日1次,每例进行3~4次.结果 3例肿瘤患者支气管肿瘤消失或大部分消失,临床症状缓解;2例良性肉芽肿经治疗后肉芽肿消失.结论经纤支镜进行微波组织凝固疗法安全、简便、实用,它是治疗支气管良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梁大华;黄文珊;覃安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透机水处理设备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装置称水处理装置(或称水处理机)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将原水(市自来水)经过反渗透装置处理后得出来的反渗水(Revers Osmosis Units Water,简称ROW)作为透析用水,通过检测ROW的各项指标来确定水的质量是否安全可靠,从而判断ROW机器设备的良好性.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定期抽查、定期维护、定期更换,时刻注意机器运行情况及本地水质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经过五年来(平均每年1300多人次)的治疗,没有1例因水质不良而产生恶心、呕吐或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只有定期对ROW机器的观察与抽样,并积极采取对策,才能保证透析患者的安全.

    作者:童音;覃娜沙;梁蔓丽;龚解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情况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后泌乳素水平和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阴道分娩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R组为分娩镇痛组、C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VAS)、分娩过程满意度评分、产妇泌乳情况和哺乳情况,测定产前、产后24h和产后48h产妇血清泌乳素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R组的VAS评分明显较低,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R组产妇产后24h内开始泌乳的例数及24h哺乳次数大于10次的例数明显较C组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产后24h、48h的血清泌乳素浓度均较产前增高(P<0.05).R组产妇在产后24h的泌乳素浓度高于C组(P<0.05).结论分娩镇痛促进产妇产后泌乳素分泌,使产妇产后早泌乳与多泌乳,有助于初乳喂养的成功.

    作者:陈伟芳;林世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相关数字影像资料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重要价值

    目的探讨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有关的相关影像资料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间所采用的CERAVISION电脑导航系统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21例进行检测观察.术后3个月复查,测量膝关节活动度与松弛度等.结果下肢力线在术前X光下肢全长片与术中电脑导航系统的测量(P=0.0025),膝内外翻应力下术前X光正位片测量与术中电脑测量(P<0.0001),术毕时电脑导航系统测得的膝内外翻平均为0.175度(-2度,+3度),而术后X光片下肢全长测量为平均0.3度(-3.5度,+1.5度).术后3个月复查,平均关节活动度(ROM)屈曲115度,无异常的膝关节松弛度.结论电脑导航系统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与术后近期疗效,全面地分析利用相关的影像资料,对术前完善手术计划,术中在电脑导航监控下操作及术后疗效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昊;邱维加;S.Van Driessche;D.GOUTALLIER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腹膜后免气腹行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24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免气腹行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腹膜后免气腹行腹腔镜下肾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肾盂、肾实质切开取石术、肾孟输尿管成形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96min,手术中出血量少于50ml,手术后往院5~10 d,术后无切口感染、尿漏等并发症.结论通过腹腔镜技术和传统手术技巧协同配合,经腹膜后免气腹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值得临床继续实践探索.

    作者:闭克明;李振洪;卢国平;吴定涛;曾家耀;叶海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型医院污水深处理及回用技术的开发研究

    目的对医院污水进行深处理,并在医院污水站、病区、门诊大楼、绿化地等处建立再生水的循环利用系统(中水道),使再生水重复利用达到节水.方法医院污水一级处理加氯化消毒,中水道建设.结果处理后水中悬浮物为8~16mg/L、化学需氧量25~31 mg/L、5 d生化需氧量14~16 mg/L、细菌总数4.9×102~5.9×102个/ml、粪大肠菌群数<20个/L、余氯0.02~0.42mg/L,理化指标达到综合循环再利用要求标准.结论医院污水处理达标后再生水的重复应用有利于节水和环保.

    作者:郑江萍;刘艳青;龙桂明;梁可平;黄华文;曾正雄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低温低氧对心肌缺血家兔血浆丙二醛、内皮素和超氧化物岐化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温低氧对健康家兔与心肌缺血家兔损害情况的比较.方法取家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四组,常温常氧对照组(n=6),急性低温低氧组(n=6),常温常氧心肌缺血组(n=6),急性低温低氧心肌缺血组(n=6).各组置于设定的相应环境30min后取颈动脉血测ET、MDA、SOD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体内ET、MDA含量比其他各组的低,而SOD则高于其他各组.其中低温低氧心肌缺血组体内ET、MDA含量又明显高于其它两组,SOD活力则低于其它两组.结论:低温低氧和心肌缺血都会对动物的机体造成伤害,尤其是心肌缺血后再受到低温低氧的影响,心肌受到的损伤将更加严重.

    作者:梁祚仁;赵善民;何显教;黄俊杰;黄丽娟;晋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129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提高肝癌远期疗效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肝癌后生存5年以上12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有关因素.结果肿瘤直径≤5cm(55.8%)、单结节(92.2%)、有完整包膜者(52.7%)等较多,肝硬化者(34.9%)和门脉癌栓(5.4%)均较少,手术完整切除者多(94.6%).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外科综合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

    作者:莫钦国;梁安民;赵荫农;袁卫平;邬国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男性血清睾酮、雌二醇对脂代谢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男性性激素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检测620例我国老年男性血清睾酮(T)、雌二醇(E2)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分析.结果低HDL-C组的T和E2均数均低于正常组,高TG组的T和E2均数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T与E2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与TG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与HDL-C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E2与TG呈显著性负相关,与HDL-C呈显著性正相关;校正T因素后E2与TG、HDL-C不再显示相关,却与TC、LDL-C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则仅显示T与HDL-C显著性正相关、与TG显著性负相关,而E与TG、HDL-C则无相关性.结论老年男性内源性睾酮和雌二醇均是脂质代谢的有益因子,雄激素水平降低可能加速脂代谢异常相关的动脉硬化.

    作者:杨华;胡肇衡;文发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磷水平变化对其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磷水平变化,探讨血磷与SIRS预后的相关性,为判断SIRS预后提供简易可靠的指标.方法将收治的SIRS患者108例,在入ICU第3日测定血磷值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为①正常血磷组及低磷血症组:统计APACHE Ⅱ评分值、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②存活组及死亡组:统计两组血磷水平变化.结果正常血磷组及低磷血症组APACHEⅡ评分值、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存活组及死亡组血磷低于正常值的标本数及血磷水平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值高,血磷水平低,预后差,血磷水平反映SIRS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且较易测得,可作为判断SIRS预后简易可靠的指标之一.

    作者:周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及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以下称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肺功能与睡眠特点.方法观察对象46例,其中COPD组29例,重叠综合征组17例,46例全部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及肺功能测定,并比较2组肺功能指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暂停时间及夜间睡眠低血氧饱和度(LSaO2).结果重叠综合征组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大通气量(MVV)、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均显著低于COPD组(P<0.01和P<0.05);重叠综合征组的AHI、呼吸暂停时间显著高于COPD组,LSaO2显著低于COPD组.结论COPD合并OSAHS呼吸紊乱严重,加重低氧血症,明显影响肺功能.

    作者:李玉珊;朱敏嘉;吴玉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初步临床报告

    目的初步探讨1 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合适的白内障患者男1例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1 CU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远、近视力,角膜地形图,视觉症状,主观调节近点,焦点深度及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后非矫正远视力为1.0,非矫正近视力为0.8,佳矫正远视力为1.5,佳矫正近视力为1.0,术后1 m主观调节近点为43.7cm,焦点深度离焦法测得3.75D,动态检影法测得1.0 D,1%匹罗卡品眼液激发后前房变浅0.67mm,术后1 m对比敏感度正常,无眩光等视觉症状发生.结论 1 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视力、近视力及对比敏感度,进一步的结论尚需大组病例的长期随访及对照组比较.

    作者:谭少健;潘春晖;唐彦慧;梁皓;李伟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R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分期、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法,对52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中hTRT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在膀胱癌和非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病理学分级、分期和患者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 52例BTCC中hTRT表达均较正常膀胱黏膜增高,阳性率为90.4%(P<0.001);HTRT的表达随BTCC的病理分级、分期的增高而相应增高,Ⅰ、Ⅱ、Ⅲ级中表达率分别为80.0%、95.8%、100%,浅表性(Tis-T1)、浸润性(T2-T4)中表达率分别为87.0%、93.1%,初发BTCC、复发BTCC表达率为87.5%、95.0%(P<0.05);结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RT)在BTCC中表达上调,提示hTRT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使细胞无限增殖,对BTCC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hTRT随BTCC病理分级、分期增高而表达增高,并与肿瘤复发有关,hTRT有可能作为判断分级、分期,监测复发的指标;hTRT可能为膀胱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合理靶点.

    作者:汪小明;黄循;张选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前瞻性随机研究

    目的研究同步放、化疗对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72例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成同步放化疗组(同步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每次2.0Gy,每周5次,肿瘤灶总剂量为60~70 Cy,同步组在放疗同时给予足叶乙甙、顺铂化疗.结果同步组和单放组的有效率分别是77.8%和58.3%,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是27.8%和8.3%,同步组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同步组和单放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个月和9个月(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55.1%和30.1%,同步组优于单放组(P<0.05).同步组的远处转移率(52.8%)明显低于单放组(83.3%)(P<0.05).两组间毒副反应差异无明著性(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对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湛永滋;黄昌杰;黄剑峰;王湘萍;李冬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干病房陪护现状及对策

    老年干部病房的患者多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多数患者长期生活在医院里,但是子女们能亲自长期陪护照顾患者的只占15%[1],很多家庭雇用陪护员来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而陪护人员的素质与患者康复有关,陪护人员的流动性,有可能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2].因此,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具有重要性.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针对我院干部病房30位受雇陪护人员情况,我们实施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智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循环系统的监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传统方法是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20世纪80年代Benetti[1]和Buffolo[2,3]两位学者成功开展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降低或避免了与体外循环有关的并发症,因而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重视.从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我院行OPCAB手术17例,现将循环系统的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敏;古翠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配合

    随着妇科手术器械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手术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手术范围越来越广.我院在开展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基础上,应用于妇科其它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现将手术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马良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观察及护理

    我科于2003年至今对136例鼻中隔患者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赖献明;张月敏;黄静;李凤提;刘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内镜下置入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狭窄的护理

    我院从2000年3月至2003年10月采用内镜下置入记忆合金支架治疗9例恶性食管狭窄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邓嘉;莫焱;刘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口底癌联合根治加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的护理

    口底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可造成口底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并危及生命,且疼痛难忍.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对21例口底癌施行口底癌扩大切除,加带血管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底缺损组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赛刚;戴新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术前拟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的计算与确定

    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发展至今,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术后视功能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如何准确计算所需植入的IOL的屈光度已为更多的眼科医生所关注.术后能否获得良好的视力及满意度,正确地计算与选择IOL的屈光度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计算IOL屈光度的方法很多,现将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黎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现状和展望

    自1987年Mouret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腹腔镜外科技术凭着微创、美容的优势在外科领域中广泛应用.1991年,Jakobs第一次报道了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目前,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结直肠疾病,包括恶性肿瘤.许多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能获得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而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但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应用于结直肠癌切除方面仍存在着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腹腔镜手术是否达到肿瘤根治切除的要求,尤其是淋巴结清扫是否得到根治标准等;其次是不断报道的穿刺孔转移癌问题,腹腔镜手术是否会增加切口转移癌的发生率;后其远期疗效是否达到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水平.现就相关问题综述.

    作者:陈小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牵张成骨中多种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学者Ilizarov在用外固定装置延长膝关节以准备骨移植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到有自发的新骨形成,因此发现了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现象.

    作者:周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骨内高压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近年来骨内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骨科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已成为骨循环研究的重要部分.目前已经知道许多骨科疾病均与骨内高压有关,在这方面的研究将给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宏宇;安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明显,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明显上升.据统计,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将增加到每年六百多万人,髋部骨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1],并且其并发症及缓慢的康复过程明显降低了许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使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是髋部骨折术后护理中需要探讨与总结的问题.

    作者:郑小敏;王琦;雷小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妇科盆腔肿瘤血管声像造影研究进展

    随着声学造影技术在心外脏器的推广应用,妇产科超声声学造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超声在妇科肿瘤良恶性程度的判断及鉴别上的应用价值[1-3].现就这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黄飞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微创泌尿外科技术发展概况及未来走向

    泌尿外科学(Urology)作为外科学发展较早的一个分支,主要得益于能够窥视体内腔道的成熟器械的发展,由于泌尿系统是通过尿道与外界相通的管道系统,为各种窥镜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依靠各种窥镜泌尿外科医生可以通过尿道对整个泌尿系统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因此泌尿外科成为早应用微创技术的学科.近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创泌尿外科设备的种类、质量、功能都日趋完善,微创手术的适应症不断扩大、并发症逐渐减少,许多有条件的医院都开展了此类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有一些新的微创设备、技术正在开发或者即将投入临床应用,本文就这一领域的发展概况和未来走向作一简要评述.

    作者:莫曾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液净化的发展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应用

    血液净化技术源于肾脏疾病的治疗,是指将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血液净化装置,去除血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份,纠正机体失衡的内环境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周红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Randall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上世纪30年代,Randall首先报告尸肾的肾乳头上皮组织下存在着一种钙化斑块,认为这些钙化斑出现在肾乳头上面本身对肾脏并无造成明显的损害,并称之为Randall斑.但现已证实,这实际上是肾乳头尖部或其周围的间质组织中出现结晶沉淀的现象.

    作者:邓耀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氏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显微镜下小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tis,MPA)和坏死性新月体性肾炎.这类患者血液ANCA阳性率高达80%以上,临床将这些疾病称之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

    作者:廖蕴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的手术和内分泌治疗

    在美国男性肿瘤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占第一位.上世纪80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前列腺癌也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目前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和内分泌治疗为主,现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其作一简述.

    作者:白先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肾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移植免疫学的进步为肾移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使尸肾移植病人的生存率大大提高,促进了肾移植技术的广泛开展.尽管如此,临床所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均毫不例外地对人体正常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有负作用.免疫抑制剂使用得当,则可以适当地降低机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反应性,避免或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使移植器官发挥其相应功能,从而维持受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恢复其正常的生活.若使用不当,一方面可因过度的抑制机体免疫反应性,引起各种严重的甚至是致命性的感染或恶性肿瘤;另一方面,免疫抑制剂对机体及移植器官本身具有毒性作用,造成相应器官功能障碍或移植器官丧失功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正确、合理地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维持移植肾的功能和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作者:黄伟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团结奋斗,努力追赶泌尿科学的世界先进水平

    泌尿外科(Urology)是研究泌尿、男生殖系统和肾上腺疾病的临床学科,在某些医院也称为泌尿科.泌尿科学是外科学发展较早的一个分支,其研究范畴不仅包括上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包括它们的病因学、发病机理和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郭应禄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广西医科大学泌尿科学研究所简介

    广西医科大学泌尿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1956年建立的广西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和1973年建立的肾内科专业组.覃光熙、陈联珊、王植柔、甘俊常、陈坚教授等先后担任泌尿外科主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建设成为人才荟萃、技术先进、设备一流的重点科室.2002年9月从泌尿外科分出部分医务人员成立器官移植中心.2003年12月经上级批准在第一附属医院成立广西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设泌尿外科一病区、二病区和人类精子库.肾内科专业组于1973年3月建立,1975年开展腹膜透析技术,1978年建立血透室,1985年建立泌尿实验室,1998年成为广西肾内科唯一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单位.2004年10月,为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优势,将器官移植中心改为肾移植病区(泌尿外科二病区),与肾内科病区、血液净化中心一起并入泌尿所,同时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泌尿科学研究所.本所现有在职医护人员共76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0人,博士4人,硕士1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验性治疗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的重新评估

    Peritonitis is a common and potentially serious inf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itoneal dialysis (PD). The incidence of PD-related peritonitis is approximately 0.5 episodes per patient-year with two thirds representing Gram-positive infections. Infectious peritonitis usually is suspected based on signs and symptoms including cloudy dianeal effluent abdominal pain and fever. Therefore, most, if not all, patients receive initial empiric therapy, while awaiting microbiologic results.

    作者:Sheryl A.Zelenitsky;Robert Ariano;伍巧源;廖蕴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肾上腺疾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肾上腺发生的肿瘤或增生病变大多数体积较小,但由于肾上腺位置较深,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往往损伤很大,肌肉和肋间神经遭到损伤,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的活动与恢复;而腹腔镜手术的视野比传统术野更加清晰,并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不影响美观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10年来此项手术已成为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金标准.

    作者:杨占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泌尿科学文献信息资源简介

    作者:米华;王明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