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主要由颈椎病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造成脑干缺血而导致患者自身或外界物体运动性幻觉,或空同位象的自我体会错误,产生临床症状.
作者:刘德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同种异体肾移植由于遗传免疫因素影响,移植肾排斥反应不可避免,但同一供体分别移植于两受体,先后出现排斥反应致移植手术失败较为少见.我院遇到1例,供体为男性尸肾,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屹;何以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报道颏神经撕脱伤的神经吻合一期修复技术,并对该神经的解剖特点及神经吻合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方法:应用显微缝合技术对2例颏神经撕脱伤行一期神经吻合.结果:术后10天,病人患侧下唇无麻木感,有肿胀感,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患侧下唇开始有蚁走感直至消失,感觉恢复与健侧基本相同.结论:用显微神经吻合技术一期吻合颏神经,可使其感觉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善泉;郭德胜;刘海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梗死灶出血54例,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者48例.脑梗死发病第2周发生出血50例,发生出血后原有症状加重.脑CT分为四型:(1)出血性梗死Ⅰ型(19例);(2)出血性梗死Ⅱ型(28例);(3)脑实质血肿Ⅰ型(10例);(4)脑实质血肿Ⅱ型(9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并发症,需动态观察CT,及时确诊及治疗方可改善预后.
作者:扈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对高血压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设两组观察分析,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不同切变率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沉.结果:高血压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及其在各种病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对诊断、防治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巧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由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发病率不断上升,对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耐药性的研究成为性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为了解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我院笫一门诊开展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覃小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恶心呕吐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的佳方法.方法:根据病因分类:第一类因化疗及癌块压迫所致恶心呕吐的病人,随机将其分成A、B、C、D四组,分别予胃复安、胃复安+地塞米松、枢复宁、枢复宁+胃复安+地塞米松等治疗.第二类因电解质紊乱为主所致恶心呕吐病人,止吐同时予调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第三类因合并消化性溃疡或胃肠炎等所致恶心呕吐病人,予保护胃粘膜、制酸、抗感染等治疗.结果:第一类病人中,A、B、C、D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0%、72.7%、89.1%、94.3%,第二类病人治疗有效率为89.5%,第三类病人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枢复宁是一种强效止吐药,若联合胃复安、地塞米松使用,可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对单纯止吐治疗效果不显著,应积极寻找病因,对症处理,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黄蓉蓉;倪志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婴幼儿秋季腹泻多采用综合治疗.山莨菪碱(654-2)能减少肠壁分泌和肠蠕动,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减少大便次数.笔者用山莨菪碱穴位封闭治疗秋季腹泻50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蓝春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报道高血压脑出血匙孔锥颅置管引流吸除血肿49例的疗效.方法:选择血肿面积大平面,计算穿刺深度,避开大血管或重要功能区,确定钻孔位置,局麻后用匙孔大骨锥经皮锥颅插管引流.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恢复Ⅰ~Ⅳ级43例(87.8%),疗效满意.结论:术式操作简单,对脑组织创伤轻微,时间短,反应轻,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钟三宝;黎德国;周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PLT、MPV、PDW值变化与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仪器测定113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PLT、MPV、PDW值.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MPV、PDW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MPV、PDW值增大是血栓形成前的一个标志.
作者:黄瑞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44,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洋地黄耐药量低、血压偏低或并发电解质紊乱者.
作者:唐尔闻;曾有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后尿道结石并急性尿潴留的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的治疗方法.方法:先以液体加压灌注法将结石推压入膀胱后,放置Foley导尿管解除尿潴留,然后在膀胱内注入150ml左右液体以利于定位及增强碎石效果,并即行ESWL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次性碎石成功,即刻解除尿潴留症状,拔管后即刻排石,结石排净率100%,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后尿道结石并急性尿潴留患者采用急诊ESWL治疗,创伤小,即治即愈,有条件的单位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色兰;林玉莲;江秀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注射胶原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患者采用上海医学工业研究院研制的注射用胶原酶,经骶裂孔硬膜外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至突出的髓核旁,观察其疗效,并分别于注射后1个月、2个月、6个月按Watts氏髓核溶解术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注射后1~2月总优良率达85.71%.结论:胶原酶可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溶解,从而消除了神经根的压迫因素,解除或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杨光生;黄日路;陆明英;黄华武;梁礼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8例成熟障碍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LD)形态学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诊断.方法: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起病情况,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者,符合LD诊断.结果:8例中原始粒细胞体增高不突出,高为6%,且形态规则,无异形性改变,早幼粒细胞一般增高明显,可与异常早幼粒细胞鉴别.结论:临床上有药物、毒物、放射线接触史、无出血倾向;白细胞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极度低下;细胞形态规则,无异形性和畸形恶性倾向,大多伴有毒性颗粒,可诊断为LD.
作者:林筱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肾剂量多巴胺、大剂量速尿、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血尿素氮(或血清肌酐)恢复至正常值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血尿素氮恢复至正常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10±4(日)与13±4(日),13±5(日)与17±5(日),20±7(日)与25±8(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速尿、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效果满意.
作者:陆日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进行鼻腔局部特异脱敏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中sIgA的变化.方法:分别采集病人鼻腔分泌物和血清标本,采用快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IgA和鼻腔分泌物中的sIgA,并观察其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sIgA值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血清IgA值略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测定鼻腔分泌物中的sIgA可有效观察脱敏治疗的疗效.
作者:张芸;文怡;祁沁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绝育术后输卵管吻合再通时支架去留与复通复孕关系.方法:对43例接受输卵管吻合再通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留置支架组25例,去除支架组1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留置支架组复通23例,复通率92%,复孕22例,复孕率88%;去除支架组复通15例,复通率83.33%,复孕10例,复孕率55.56%;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吻合再通术留置支架复通复孕率高,手术操作简便,可在肉眼直视下进行,适合于无显微外科的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韦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为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变化.方法:用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SAP法对31例急性白血病初诊化疗前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CD3+、CD4+、细胞减少,CD4+/CD8+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白血病患者易发生感染、贫血的重要因素.
作者:罗忠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后出血情况及分娩期处理.方法:选择2000年1月~11月在我院分娩的血小板减少症50例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有出血症状12例,12例分娩期有大出血,产后出血率为24%,分娩期出血量与血小板数值呈负相关.结论:妊娠期当血小板<50×109/L,伴出血症状时,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血、输浓缩血小板等治疗,以减少分娩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以适当放宽手术指征为宜.
作者:曹桂荣;原玮;刘永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急诊室抢救水平的措施.方法:回顾287例重型颅脑损伤急诊室抢救的方法及效果,分析主要抢救措施的作用.结果:287例中GCS 3~5分122例,6~8分165例;心跳呼吸停止16例救活良好1例,低氧血症183例纠正160例,休克22例复苏18例,脑疝104例缓解56例;急诊室死亡31例(10.80%);伤后1个月判定,良好156例(54.35%),恢复差47例(16.38%),死亡84例(29.27%).结论:急诊室改进急诊程序,对低氧血症、休克、脑疝等采取相应抢救,能为重型颅脑损伤创造有利的后续治疗而改善其预后.
作者:肖云浪;罗伟健;郑东洪;韦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治疗癌性胸腹水的疗效.方法:用活化的自体TIL注入病人胸腹腔内,并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变化.结果:CR 8例,PR 35例,NC17例,总有效率为71.7%,经输注TIL治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一过性寒战、发热、轻度恶心、呕吐.结论:TIL对晚期恶性胸腹水患者是一安全、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作者:宁四海;李桂生;杨春旭;戴盛明;李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国外的发生率较过去增加2~3倍,美国1970年的发生率以活率计算为4.8%,而1983年增加到19.2%.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提高,输卵管妊娠患者保留患侧输卵管的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黄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能否有效加强异丙酚对初孕妇行人流术的镇痛作用.方法:180例病例随机等分为Ⅰ、Ⅱ两组,Ⅰ组单纯采用异丙酚诱导和维持麻醉;Ⅱ组先静脉给予0.1mg@kg-1氯胺酮,再给予异丙酚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两组病例麻醉诱导的异丙酚用量、术中的疼痛反应、清醒和离院时间、清醒后下腹坠痛发生情况、子宫回缩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比较,Ⅱ组异丙酚麻醉诱导用量较Ⅰ组减少约20%(P<0.01);Ⅱ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Ⅰ组,术中躯体反应轻微,尤其在行扩宫阶段镇痛优势显著;Ⅱ组清醒时间略有延长,平均延长不到1min,清醒后离院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清醒后下腹坠痛发生情况Ⅰ组多于Ⅱ组,而且Ⅱ组疼痛程度较轻;子宫回缩及出血情况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能有效地加强异丙酚在初孕妇行无痛人流术中的镇痛作用,可减少异丙酚麻醉诱导用量,又不增加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少云;廖义清;易翠兰;汤炎芬;孔慧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单用雷尼替丁抗酸治疗与合用果胶铋、阿莫西林、甲硝唑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消化性溃疡(PU)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6例P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疗程4周,同时加用果胶铋100mg,每日3次,阿莫西林500mg,每日2次,甲硝唑400mg,每日2次,连用2周;对照组27例,单用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疗程4周.观察对比两组近期愈合率及1年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愈合率为86.21%,对照组为77.78%,两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组1年复发率为19.23%,对照组为66.6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根除HP疗法可显著降低溃疡病复发率.
作者:黄桂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手指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细胞检查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对150例门诊患者的手指末梢血与静脉血12项血细胞参数与静脉血进行比较并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林祖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原发性肝癌(HCC)易引起血管栓塞、全身多处转移,但引起右心腔内转移的报告国内外较少.现将在原发性肝癌后出现心脏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心腔转移瘤3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福;李亚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诱发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出现频度较高(P<0.05),血糖、胆固醇水平较高(P<0.01);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情绪过激及饮酒两种诱因的频度较高(P<0.05或<0.01),舒张压均值较高(P<0.01),血白细胞总数增高的频度较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史、心脏病病史、高血糖、高胆固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饮酒、情绪过激、舒张压增高、白细胞总数增高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借此有助于两种脑卒中的鉴别.
作者:杨芳;李继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创伤引起全身反应倍受关注,近年有提出了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这一概念.笔者回顾分析近年资料完整的脑损伤共39例,探讨基层医院脑损伤患者发生SIRS的临床意义.
作者:卓蕴雄;罗慈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片12.5mg~25mg,每天3次;对照组同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有良好疗效.
作者:甘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途径.方法:经尿流改道和充分术前准备后,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治疗.结果:均能安全有效的解除前列腺尿道的梗阻,排尿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TUVP损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有严重并发症的高危患者的治疗.
作者:林芝;谢昌林;李成山;潘正故;黎承杨;韦艳梅;韦永鲜;覃丽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报道缺铁性贫血34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方法:铁蛋白定量检测用ELISA方法;骨髓细胞外铁用普鲁士蓝染色法,镜检其可染铁的含量;骨髓涂片铁染色后,镜检幼红细胞内蓝色铁小粒及其含量.结果:骨髓象幼红细胞轻、中度增生,中晚幼红比例增多,细胞体积较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量少,血红蛋白形成差,边缘不整齐.结论:认为上述检测结果是诊断缺铁性贫血可靠的指标.
作者:吴香敏;孙树同;袁忠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钝性肝损伤非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经B超或CT检查证实后,采取绝对卧床休息;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了解肝损伤的动态变化;正确使用止血药物,预防应用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结果:49例经采取上述治疗措施无一死亡病例,其中出现各种并发症的9例也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认为部分肝损伤病人采用合理的非手术治疗是切实可行的,不仅减少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避免了非治疗性探查.
作者:朱月清;王源荣;洪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甲氰脒胍(CMD)属抗组胺药物,于1975年应用于临床.其对组胺H2受体,竞争性拮抗组胺或其它病理性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并可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在胃壁细胞含量较多.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其它病理性胃酸分泌过多症.在近些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发现CMD的用途不仅局限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制酸,尚有调节免疫、抗病毒、甚至抗癌等功能,尤其在抗病毒方面更为突出,有作者认为其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现就CMD典型的新用途介绍如下.
作者:谭保林;黄秀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15%~30%,近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覃文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其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学者对SAP的理论和临床诊断、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SAP的疗效有了一定的提高.本文追踪近年来SAP治疗的研究,追寻其发展脉络,寻求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现就SAP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参胜;赵乃昊;农大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紧急经口气管内插管术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抢救中医护相互配合,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我科1998年5月至1999年12月为53例患者紧急施行经口气管内插管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辉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妊娠晚期出血,占整个分娩的3%~5%,属产科急症,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危及母儿生命.引起妊娠晚期出血的原因很多,常见且对母儿影响大的是前置胎盘和胎盘早期剥离.我科自1997年元月至2000年元月共收治妊娠晚期出血病人37例,由于抢救及时,护理得当,无一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项有效手段.从1998年1月到1999年5月,我院共施行肾移植术8例,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此手术配合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李献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骨关节炎及髋骨骨折病人不断增加.我院1996年~1999年共有13例髋骨骨折病人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陆艳霞;徐兰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报道脑梗塞致严重吞咽障碍病人胃管的护理.指出插胃管应选择硬度较大无弯曲的一次性硅胶管,管饲膳食为混合奶,其成分可根据病情调整;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鼻饲速度不宜过快,混合奶温度以35℃为宜;留置胃管后应7天更换一次,末次鼻饲完毕即拔管.同时应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并发症.
作者:黎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结局,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我科自1996年元月~1998年12月共收治42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现将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彭桂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胸腰段脊柱骨折常伴有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易导致病人不同程度残疾.严密的观察,正确有效的护理,有助于防治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病后致残率.现将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86例此类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项技术操作,特别是在抢救重危病人时要求护士以准确和快的速度来完操作,保证抢救过程中静脉通畅使其能快速补充液体及给药,而传统的静脉直接穿刺针则往往难以满足此要求.
作者:农洪涛;黄辉翠;梁卫娟;刘素娟;李蔓玲;覃鸣;兰小燕;邓爱春;黄爱珍;韦燕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蚕豆病是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患者进食蚕豆及其制品后所致的急性溶血性贫血.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一旦发病,多数患儿贫血严重,黄疸显著,伴有血红蛋白尿.重症患者并发酸中毒及氮质潴留,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常危及生命.
作者:甘廷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总结2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膜炎的护理经过,指出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脑部受到继发性损害,对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腹腔内灌注化疗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区域性化疗,它可使药物以更高的浓度和肿瘤直接接触,使腹腔内的药物浓度高于全身用药数十倍,且每次疗程时间短仅需1天,既保证了疗效,又不对身体其它正常器官和组织造成很大危害,减少了单纯静脉化疗所具有的严重毒副反应.我科自1998年3月以来对16例卵巢癌、宫体癌术后进行腹腔灌注化疗,共46个疗程,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娥;黄春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急救与转运的佳途径.方法:缓解疼痛,持续给氧,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图监测;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应急准备.结果:25例在发病后30~45分钟得到救治,成功抢救23例,占92%.结论:院前及时、正确、有效的救护,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在转运病人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对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蔓玲;黄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主要是指生后20天至3个月的婴儿因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本病起病急骤,病势凶险,严重出血,贫血,神经精神症状明显和凝血机制障碍.尤其是颅内出血的患儿,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我科1997年至1999年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19例,经过精心护理,治愈率达84%,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农端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1).往往会误诊为坐骨神经痛,现经高科技CT检查,一般可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4~5至骶1间隙发病率高,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占5%~25%左右.其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可采用手术治疗.下面就我院1999年~2000年6月收治的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彩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脑梗塞是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1).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软化.我科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用BGXY-Ⅰ型光量子血液治疗仪进行紫外线辐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邓桂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疤痕小、进食早、疗程短、恢复快等优点.我院引进了该项先进技术,自2000年3月~7月应用德国狼牌(WOLF)电视腹腔镜整套技术设备和器械作胆囊切除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兰;苏燕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治疗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1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内镜下连续套扎术加小剂量硬化剂治疗,显效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通过对术前、术后宣教及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龙雪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小儿中毒性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肠道传染病,占急性菌痢的1.5%左右.以夏秋季节发病率高,临床发病急、病势凶险变化快,有高热、抽搐、昏迷,易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为特点,故及时的抢救与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廖春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凡是孕期不满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或身长不足45厘米,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婴儿,称早产低体重婴儿.由于早产低体重婴儿的身体各器官发育较差,功能不全,生活能力低下,体温调节能力差,呼吸消化功能不健全,死亡率高,所以要给予相应特别护理以提高早产低体重婴儿的存活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童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病例摘要患儿,男,31天.因发热30天入院.患儿自出生后第2天起无明诱因发热,多在夜间热,体温可达40℃,无寒战、抽搐、喘息,用退热药后热退而复升.热退时无汗,精神如常,曾在当地医院治疗13天,效果不佳来院.
作者:孙兰芳;刘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18岁,未婚,农民,住院号47102,因发现下腹部包块9个月,包块增大迅速、伴下腹胀痛2个月,于2000年9月6日来院就诊,以巨大卵巢肿瘤收住院.平素月经3~5/28~30天,量中等,色暗红,无明显痛经.入院检查:
作者:许兰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许某,34岁,住院号265377.孕3产1存1,1994年足月顺产1男婴,1995年行人工流产术1次,2000年9月23日药物流产1次.因停经2月,不规则阴道流血伴腹痛16天于2000年12月6日下午5时入院.
作者:凌慧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又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常不理想.为了寻求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我院于1995年3月~2000年4月收治了158例宫颈糜烂肥大的患者,采用了青霉素粉剂局部用药法,治疗各型的宫颈糜烂肥大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美芳;陆英莲;周玉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甲状腺手术切口位于暴露部位,影响美观,国内在切口缝合上采用方法较多.本院自1995~1999年间采用改良可拆线皮内缝合法应用于甲状腺手术33例并与皮内缝合法28例进行比较,现就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牙龈炎和牙周炎是损害牙周组织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较多,一般需要多次综合治疗.自1995年1月以来,我院应用强氧化剂三氧化铬综合治疗方法,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尚贤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小儿肺门淋巴结核是一种常见病,典型的病例诊断不难,而不典型的诊断就比较困难.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68例不典型小儿肺门淋巴结核的胸片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黄金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自1997年开展鼻内窥镜手术以来,对34例(54侧)患者的病变中鼻甲进行了部分切除,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覃启才;覃文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通过对64例误食生蓖麻子致群体中毒的抢救,全部病例治愈.总结认为,及时组织采取综合措施彻底清除胃肠内的毒物,应用药物解毒和促进毒物排泄,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尽早保护肾、肝、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护理,是抢救获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文国;叶德志;农玉娥;曾敏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96年7月至2000年10月间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占10.98%,未见有复发,现总结治疗体会并就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分析如下.
作者:陈国强;杨小平;陆晓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遗传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G-6-PD缺陷)在我国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分布较广,发病率高,患者合并各种疾病引起发热时使用退热剂受限制,且效果不佳;本院自1998年6月至2000年9月对21例G-6-PD缺陷患儿发热时使用复方锌布颗粒进行退热治疗,并对该药是否诱发溶血及其疗效进行观察、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凌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内科于1995年5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除外)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胃管注入苎麻根液加去甲肾上腺素;对照组38例静脉滴注甲氰咪胍,经疗效观察,治疗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令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中毒性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70例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34例内服复方丹参片,连续给药4周.结果:两组对临床症状消失分别为91.7%与70.6%,心电图改善为69.40%与47.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给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后心肌酶谱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其改善程度、时间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中毒性心肌损害疗效确切,优于复方丹参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龚庆丰;毛振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1979~1999年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7例误诊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放疗或化疗联合治疗,随访1~20年,其中因肿瘤复发死亡5例,缓解1例,治愈1例.结论:如能认真分析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则能减少误诊误治,多数病例靠术后病理检查诊断.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辅以放疗或化疗,预后较好.
作者:代学平;高风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餐具作为人们用以进食的一种器具,同时也是肠道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潜在媒介.因此,如何保证公共餐具的卫生质量,预防病从口入便成为餐具卫生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1997年5月始,田东县思林镇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对街上32家的饮食摊店的公共餐具及镇中心小学统一早餐的食具进行集中式消毒方式.
作者:黄广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辖区内常住人口及外来暂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状况.方法:分析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各种因素,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40070例孕产妇中,其中同期活产数40044例孕产妇死亡26例,孕产妇死亡率为64.88/10万.其中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12.02/10万,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率78.72/10万.结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顺位依次为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等.
作者:温瑞英;郭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百色地区1999/2000年强化免疫中,二轮分别接种151461名和155927名儿童,接种率分别为97.10%和97.20%,应种、实种儿童第二轮比第一轮有所增加,1999/2000年和1998/1999年两轮强化免疫相比,1998年出生儿童服苗增效为正值,1997、1996年出生儿童服苗增效均为负值,0剂次免疫儿童集中在<1岁儿童,服苗情况抽查结果表明,第一轮服苗率为96.06%,第二轮为96.55%.漏登、漏服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玉文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