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扫描参数对CT结肠造影检测结肠息肉的影响,寻找适宜扫描参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取长约25cm 猪结肠10段和人结肠癌术后标本8段制成模拟息肉,应用不同参数进行扫描,采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分析图像质量.②12例患者共66个结肠息肉的CT原始图像资料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取CT仿真结肠镜、多平面重建+轴位、表面遮盖显示+透明显示图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或)电子结肠镜活检证实.结果随准直和螺距的减小,图像质量提高,准直小于5.0mm,螺距小于2.0获得的图像较满意;肠段纵轴与扫描架平面成90°角时图像质量好;轴位+MPR、CTC、SSD + Raysum对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65.15%、75.76%和51.52%.结论不同的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有很大影响,选择合适的参数准直宽度为5.0mm、螺距为1.5、肠腔内充盈气体,用多种方法观察图像可提高图像质量,提高息肉的检出率.
作者:张挽时;王东;温兆赢;王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肺结节模型进行螺旋CT扫描,分析影响螺旋CT肺结节检出率的因素.方法用包绕水囊的绷带卷模拟肺及胸廓,面粉、黄油及固体石蜡按一定比例制作成CT值-10~50Hu的结节,直径为10mm和5mm.分别采用螺距1,1.5,2进行扫描.模型扫描图像与正常成人胸部图像融合,由三名医师在不知模型结节的情况下分别读片,统计肺内结节的检出率和假阳性率.分析扫描螺距、结节的位置、与血管的关系等对其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肺内10mm及5mm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9.6%,增加螺距导致5mm的结节检出率下降.结节的检出率与其离血管的远近有关.结论增大螺距导致肺内直径5mm结节的检出率下降.肺内结节与血管的关系影响其检出率.
作者:朱天照;蒋学祥;唐光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用超声监测免疫抑制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情况.方法将CBRH-7919大鼠肝癌细胞注入经60Co照射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免疫抑制的1只大鼠皮下,2周后将生成的肿块接种于免疫抑制的20只大鼠肝内.超声下观察肝内肿块的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表现.2周后处死动物,并对肝内肿块做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3只肝内接种的大鼠在实验中死亡,余17只接种2周后超声检查均可见肝内肿块生成,肿块直径平均为(1.02±0.15)cm.大鼠肝癌原位模型成功率为85%.病理证实肿块均为肝细胞癌.结论通过免疫抑制可建立大鼠CBRH-7919肝细胞癌模型,超声可监测此模型的生长状况.这为肝癌影像学诊断和局部治疗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肝细胞癌模型.
作者:程文;张青萍;贡雪灏;瘳晓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实验,研究不同压力对声振白蛋白后散射强度的影响,并观察显微镜下其直径的变化,以进一步证实微气泡散射强度与其直径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评价运用这一方法无创性估测心腔内压力的可行性.方法设计一体外模拟心脏模型,注入5%声振白蛋白后,密封容器,使微气泡处于悬浮状态并模拟心脏收缩和舒张时的压力变化,观察升压和解压后微气泡的后散射强度,显微镜同步观察单个微气泡的外形.结果微气泡后散射时间强度曲线随压力的升高和降低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压力升高后散射强度达到低,压力解除后散射强度恢复.显微镜下观察到压力升高微气泡体积变小,压力解除微气泡体积回复.结论压力增加显微镜下观察到微气泡直径变小,声学密度分析软件则显示后散射强度减弱,从而推导后散射强度的减弱主要与微气泡的暂时被压缩有关.然而该方法在检测压力变化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用于检测压力变化的绝对值时还需建立一个准确的校正公式.
作者:潘敏;邓又斌;黎春雷;任宏义;刘娅妮;覃勇;白姣;杨好意;毕小军;常青;向慧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6h以内,急诊行DWI检查,观察不同b值时脑实质信号的改变,并测量病灶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超早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局灶性高信号,且信号强度随b值延长而逐渐增强,与脑脊液信号变化趋势相反,病灶区域局部ADC值下降,平均为(0.558±0.06)×10-3mm2/s,较对侧正常值平均降低45.3%,DWI诊断脑梗死11例,4例DWI阴性病例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证实3例为脑血栓形成,1例为TIA发作.结论 DWI对于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敏感.
作者:郭兴华;刘启旺;郑国芳;张崇杰;朱素梅;刘乃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常见皮质组织形成异常的3D T1WI薄层扫描及曲面重建、2D-MRSI、DTI的表现,探讨新的MRI检查方法对其应用.方法收集4例皮质组织形成异常的病例,其中1例多小脑回,3例脑裂畸形;分析其3D重T1WI薄层扫描、2D-MRSI、DTI的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3D重T1WI薄层扫描多平面曲面重建可以多角度细微地显示病变的部位以及脑回的形态;②4例病变中有3例Cho/NAA较正常对照组增高,1例正常,3例各向异性增加、1例无改变;3例扩散无变化、1例增加.DTI显示1例病人MRI表现正常的白质束异常.结论各种新的MR技术对研究皮质组织形成异常有很大的作用,皮质组织形成异常表现多样且有超出常规MRI所显示的广泛的脑功能的异常.
作者:范晓颖;肖江喜;蒋学祥;唐光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有创血管诊疗技术运用的日益增多,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发生率亦随之增加,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导致动脉瘤出血、肢体缺血等严重后果.及早对PSA作出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患者住院天数、减少费用、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金成;华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医学影像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图像质量好、文字清晰、一次示教学生数多、学生学习兴趣高而迅速被广大师生所喜欢,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医学影像诊断学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摸索出一些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夏瑞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81岁,农民.右侧肢体力弱近10年,突然加重7天,在当地县医院行头颅CT检查后未做特殊处理转我院就诊.查体:神志呈朦胧状态,不语,查体欠合作.各组颅神经检查正常,左侧上下肢肌力、感觉、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弱.外院头颅CT示左颞顶叶连续数层大片高密度影,边界清,中线结构右移.
作者:云浩;孙文才;王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男,18岁.出生后第5天开始无明显诱因发热,头颅渐增大,现意识障碍伴抽搐加重1年入院,无恶心及呕吐.患者为第1胎,足月顺产.言语不多,记忆力基本正常,计算力差.查体:头围59cm,落日眼征(+),前后囟门闭合,面部表情呆滞,四肢活动正常.
作者:唐业斌;汪淦;袁年平;孙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儿男,4岁,因发热、肝大、胸闷、心影增大于当地医院治疗无效3个月而入我院儿内科.入院后查体,病儿急病容,无明显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弱,心界增大,心音低钝,肝大,无下肢浮肿,上肢静脉压增高.超声心动图诊为心包大量积液.X线平片示心影增大,呈烧瓶样改变,心缘各弓界不清,肺门影被心影遮盖,心胸比为0.85(图1).
作者:王占明;陈晓慨;龙明生;徐世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48岁.进食后饱胀不适、腹痛3个月,加重10天.查体:腹部膨隆,以左侧明显,轻压痛,未触及明确包块,波动感不明显,肠鸣音正常.彩超:于腹膜后胰尾下方见大小约11cm×12cm囊性回声,暗区内可见带状强回声,D型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作者:黄志勤;李昕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孕妇,28岁,宫内孕4月余.彩超检查:三胎,右上腹见一胎头,双顶径4.4cm,颅骨光环完整,胎儿脊柱排列整齐,胎心规律.另于下腹示两个胎头,呈前后排列,双顶径分别为3.8cm、4.0cm,颅骨光环均完整,面部显示不清,其中一胎儿颈项部示一宽带状囊性肿物包绕,大小5.7cm×3.2cm×1.2cm,囊壁尚光滑.
作者:刘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60岁,1年前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呈进行性加重.CT扫描示左侧额叶内见类圆形略高密度影,边界尚清,后缘可见条带状高密度影,CT值为43.1~63Hu,其与大脑镰关系密切,左侧侧脑室受压变小,鞍上池显示欠清,中线结构局部右移(图1).
作者:韩新巍;吴刚;马南;高雪梅;王艳丽;李永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男,40岁.因颈部疼痛,双上肢肌力减退,行路困难,并逐渐加重45天入院.体检:颈部僵硬,呈头前倾右偏斜颈畸形,颈6、7棘突叩痛明显,双上肢肌力3级,双侧Hoffmann征阴性.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双侧膝反射亢进,双侧踝阵挛阳性,双侧Babinski征阳性.
作者:段刚;曾行德;陈卫国;黄信华;贾铭;王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男,52岁.主因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寒战、盗汗、咳嗽、咳痰,咳嗽呈刺激性,咳黑色黏痰且带特殊臭味,右下胸部持续性钝痛,不向他处放射.咳嗽或活动后喘憋明显.曾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来我院就诊.查体:T 37.8℃,P 80次/分,R 20次/分,BP 130/80mmHg,发育正常,急性病容,面色潮红,右下肺叩浊,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干性啰音.
作者:马聪敏;王淑梅;南俊祥;陈有存;李素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由于本病常合并冠状动脉瘤等冠状动脉病变几率较高,易造成心肌梗死突然死亡.本文旨在探讨动态超声图检查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减少死亡率.
作者:吴明君;张毅;刘姿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儿男,6 个月.因腹部膨隆,食欲不振来本院就诊.儿科检查:心肺无殊,腹部膨隆,因患儿哭闹不停,故腹部触诊不满意.超声所见:肝脏明显增大,肝右叶见一巨大实质性肿块,呈低回声,大小约120mm×110mm,边界清,周边有声晕(见图).彩色多普勒可见周边有环状血流信号,肿块内部回声较粗,未见液化或钙化灶,并可见点状或短棒状稀疏血流信号.
作者:樊家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29岁,G2P0Al,因孕34+2周,阵发性腹痛5h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则,孕4+月始胎动,近1个月产前检查两次,发现血压高,达150/100mmHg,尿蛋白++.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为6.5cm,羊水深度为4.5cm,底部胎盘呈0~l度显示,厚约4.6cm,胎盘胎儿面见一9.1cm×1.5cm液性暗区,HR144次/分.
作者:韩晓玲;伍启扬;庞靓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男,73岁,因咳嗽、痰中带血2个月入院.患者于近2个月自觉胸闷、胸部隐痛,并出现咳嗽、痰中带血,伴消瘦,无纳差和食欲不振,二便正常.患者于3年前曾因直肠中分化腺癌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术后应用MFC化疗方案系统化疗6个月,未行放疗等治疗.
作者:刘连新;宋洪江;孟宪志;赵松;张伟辉;姜洪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男,14岁,一周前受凉后开始出现阵发性头痛,以左侧为甚,无发热、抽搐,无腹痛、腹泻,门诊按感冒对症治疗.近二日,出现视物模糊,头痛症状加重,门诊以头痛原因待查收住院.体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颈项强直,其他无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11.8×109/L,LY 25.5%,MO 7.0%,GR 67.5%,RBC 6.20×1012/L,大便镜检未见异常.EKG:窦性心动过缓.B超:肝胆脾未见异常回声.胸片:两肺清楚、心膈正常.患者既往体健,曾有腹股沟疝手术史.
作者:陆云华;龚福林;黄书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37岁.1992年1月18日因卵巢囊肿并右胸钝痛不适半年入院.CT示纵隔右前6.0cm×6.0cm囊性占位病变,壁光滑略不等厚,无乳头状突起,腔内密度均匀一致,CT值16Hu,无气、齿、骨等.前壁有3.0cm与前胸壁相贴,左后内与心脏、大血管相贴.诊断:纵隔囊肿(图1).B超:胸骨右缘三肋间深吸气末屏气时探及囊肿壁光整均匀,厚2.0mm.囊性液暗区内有较多飘动的点状强回声.
作者:陈光浩;付润娟;陈文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门腔静脉分流已作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方法,但肝包虫病并发肝硬化门脉高压时能否应用尚值得商榷.本文2例采用TIPSS治疗,兹报告如下.
作者:孙绪荣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50岁,腰部疼痛4年余,加重9个月并向右下肢放射.近半年右腿麻木,不能抬脚,无外伤史.查体:腰椎明显向右侧弯,腰4,5椎旁右侧压痛,叩击痛,右跟腱反射消失右小腿下段至足部感觉减弱.CT表现:第5腰椎椎管内靠右侧椎板与椎体间可见一条状高密度影把右侧神经根与硬膜囊分开硬膜囊受压变形,右侧神经根受压.CT诊断:椎管内骨性高密度影,性质待定(见图).
作者:南俊祥;马聪敏;王淑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变长度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我院放疗科放疗前资料齐全的472例食管癌病人,测量病变长度、食管CT病变浸润深度及外侵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采用SPSS 9.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病变长度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459),食管癌外侵病例食管造影病变长度明显长于无外侵病例(P<0.001).结论大多数情况下病变浸润深度可以反映病变长度,部分病例浸润深度与病变长度不成比例.
作者:刘明;李彩英;彰俊杰;许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技术(SNLB)定位、定性诊断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方法对36例患者以SNLB进行定位及定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31例定位满意;其中,恶性病变16例,良性20例.结论 SNLB对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马捷;彭东红;王国红;周冬仙;傅建民;麦沛成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面螺旋CT(LDCT)在肺内结节检出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常规剂量多层面CT(SDCT)发现肺内结节的病人行LDCT检查,两者管电流分别为150mAs和25mAs.LDCT采用两种参数重建,LDCT 10mm:重建层厚和重建间隔均为10mm,LDCT 5mm:重建层厚和重建间隔均为5mm,并把三者对肺内结节检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者检出肺内结节总数无显著性差异(H=0.037,P>0.05);三者检出肺内结节的诊断置信度总体无显著性差异(H=4.07,P>0.05); <3mm结节,LDCT 5mm的诊断置信度低于SDCT(t=2.74,P<0.05),而LDCT 10mm与SDCT无显著性差异.三者检出有伪影图像数分别为0、75、275幅,有显著性差异(χ2=165.71,P<0.05);其中影响诊断图像数分别为0、4、61幅,SDCT与LDCT 10mm无显著性差异(P=0.1245>0.0125,Fisher确切概率法),SDCT与LDCT 5mm、LDCT 10mm与LDCT 5mm间均有显著性差异(χ2=31.35,22.25,P<0.0125).以SDCT结果为金标准,LDCT 10mm对肺内结节检出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和72%,LDCT 5mm分别为67%和 69%.结论 LDCT,尤其是LDCT 10mm完全可以替代SDCT进行肺内结节的检出,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王宏伟;黎庶;徐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对薄层动态螺旋CT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核球(SPTM)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对28例SPTM进行了平扫及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层厚及间距为2~3mm.分析总结了SPTM的强化特点及形态学特点,并与病理学改变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8个SPTM主体均无明显强化,CT差值均<20Hu,且无明确强化峰值.病灶环行强化14例,病理显示为干酪病灶周围有肉芽组织包绕;索状强化3例,病理为残存的血管强化影;轻度强化1例,为结核球坏死不均匀或不彻底则实质内有血供;完全无强化10例,病理学显示病灶为干酪坏死.以CT差值小于20Hu为域值,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薄层扫描能发现常规扫描未能显示的细小钙化、小空洞及病灶包膜,后者具有特异性.结论薄层动态螺旋CT扫描是诊断SPTM的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作者:沈比先;阎守芳;陈胜基;黎刚;毛文萍;高德宏;肖汉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估测先心病肺动脉压力的可行性、准确性,寻求可估测肺动脉压力的肺动脉频谱参数指标.方法对30例先心病患者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测量8项肺动脉频谱参数,将所测各参数与手术中测量的肺动脉压力进行对比,作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肺动脉频谱参数中右室射血前期与右室射血时间比值(RPEP/RVET)、心率矫正的右室射血前期(C-RPEP)、右室射血前期(RPEP)、右室射血前期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比值(RPEP/AT)等与肺动脉压力呈良好线性正相关;右室射血时间(RVET)、心率矫正的右室射血时间(C-RVET)、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与肺动脉压力呈良好线性负相关.结论用肺动脉频谱参数可以较准确地估算肺动脉压力.
作者:冷晓萍;田家玮;孙立涛;苏雁欣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瘤的DSA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就诊患者行超选择性DSA脑血管造影,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形态及检查方法.结果动脉瘤单发21例,多发2例;小型5例,中型10例,大型8例,巨大型2例;囊状18例,梭状7例.结论 DSA脑动脉造影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
作者:王树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血管磁共振新鲜血液成像(FBI)的可能性,初步评价磁共振新鲜血液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方法采用磁共振新鲜血液成像序列,即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基础上,合并使用半傅立叶转换、短回波链间隔及心电门控和反转回波技术,对健康志愿者以及患者行大血管成像.结果 10名健康志愿者,心率在70次/min以下的8名获得成功,心率在80次/min以上的2名成像不理想.40名患者,心率在80次/min以上的8名不成功,心率在70~80次/min的4名成像效果较差或不稳定,而心率在70次/min以下的28名成功获得图像.28名成功者中,主动脉、下腔静脉、肺动脉图像较好,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图像不理想.结论磁共振新鲜血液成像是可以在大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但要求心率在70次/分以内,对大血管较为适用,小血管的磁共振新鲜血液成像尚有待于探讨.
作者:任克;孙文阁;戚喜勋;李然亮;金安玉;张丽娜;徐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冠脉慢性闭塞后对左室结构的影响.方法对冠脉慢性闭塞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66 例回顾分析,其中单纯心绞痛为A组(36 例),伴有陈旧心梗为B组(30 例),正常对照为C组(50例).分析各组超声心动结果和疗效.结果①超声心动结果:左室舒张末容积(EDV):B组(154.43±50.53)ml>A组(129.57±32.35)ml>C组(98.39±19.31)ml,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B组(5.59±0.75)cm>A组(5.18±0.57)cm>C组(4.6±0.39)cm,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②疗效:治疗后院内无心脏事件发作A组31/36(86.1%)>B组18/30(60.0%),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脉慢性完全闭塞引起左心室扩大,心室重构,提示对此类病人应进行血管重建治疗.
作者:万云高;华琦;李康;郝恒剑;魏嘉平;李耘;刘力松;温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胎儿消化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为正确诊断胎儿消化系统畸形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总结和分析胎儿各种肠道畸形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对16348例胎儿除常规检查外,着重观测胎儿肠道液性暗区的形态、位置及大横径,对其横径>3.2cm并形成恒定形态者诊断为肠道畸形.结果在16438例患者中有20例产前B超诊断为肠道畸形,后来经引产、手术或X线检查后诊断为十二指肠闭锁者8例、回盲部闭锁3例、巨结肠5例、直肠闭锁和肛门闭锁各2例.结论二维超声可作为诊断胎儿消化系统畸型的首选方法.
作者:孙丽滨;杨志伟;李艳萍;张蔚;田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与浆膜下子宫肌瘤的MR表现特点.方法 43例病人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卵泡膜细胞瘤3例、卵巢纤维瘤8例、子宫浆膜下肌瘤32例.对其MR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年龄22~63岁,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3例为T2WI等信号,余皆为低信号,增强呈早期轻中度强化,延迟期消退缓慢.子宫肌瘤组4例T2WI等信号,1例红色变性者高信号,余皆为低信号,增强扫描早期呈中高度强化,两组强化曲线形态不同,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和浆膜下子宫肌瘤MR平扫多表现为T2WI等低信号,体积较大伴有变性囊变者,有时平扫诊断有困难,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不同,有助鉴别.
作者:单军;徐坚民;王晓玫;龚静山;徐宏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专用注射器的使用操作及护理.方法本组共172例,年龄15~70岁,平均43.8 岁,使用美国 Medrad-Spectris 磁共振增强扫描专用注射器和GD-DTPA造影剂,规范操作规程.结果本组一次成功165例,不同原因失败7例,扫描过程及24h内167例无任何异常,5例出现各种不适.结论磁共振专用注射器推注造影剂配合磁共振增强扫描是准确、安全、可靠的.规范操作,熟练掌握机器性能,提高护理质量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作者:尹晶晶;陈敏;张晨;杨薇;周诚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人脑的正常生理性功能活动以及各种病理性活动与脑血流变化密切相关.目前获取人类活体脑组织微循环血流的信息有多种方法,包括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单光子发射体层射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氙-CT、MR灌注成像和CT灌注成像等.
作者:梁建英;郭兴;余蕾;丁伟;李雪鹏;冯志刚;程秀梅;郭跃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提高2048线阵探测器的校正质量.方法对在常见的成像条件下曝光的梯模、线对卡图像进行测量、分析,利用小二乘法计算各通道的校正因子.结果①对本底噪声进行有效的抑制,使得本底近似为零;②使得在有X射线和无X射线两种条件下敏感度不同的各通道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结论采用本方法能在常见的成像条件下较大地提高校正质量,具有通用性.
作者:莫佳;徐克虎;陈孝威;王绥煌;于洪林;马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 引言SPM(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是专门为脑功能成像数据分析而设计的一个通用软件包.它的理论和思想初是由英国的Karl Friston在1991年提出的,当时是为了处理PET功能成像数据.到了1994年Karl Friston推出SPM的第一个正式版SPM 94,后来的SPM 95(从这个版本开始能够对fMRI数据做处理)、SPM 96,一直到现在的SPM 99都是在SPM 94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算法和理论开发出来的.它的主要目的是对被试间或者被试内的不同成像结果作比较,得出一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SPM处理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作者:骆姚星;唐一源;伍建林;宋鹤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A型(MEN-ⅡA)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病人CT资料,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甲状腺髓样癌:颈部CT平扫表现为甲状腺一叶或双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界不清的肿块,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淋巴结边缘明显强化,中央呈低密度;嗜铬细胞瘤:双侧肾上腺CT平扫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有完整包膜的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肿块,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作者:刘于宝;胡道予;夏黎明;朱文珍;王承缘;李震;邹明丽;曾引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能量图(3D-CDE)在甲状腺检查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3D-CDE检查弥漫性及局限性甲状腺病变40例,并与20例正常甲状腺对照. 结果弥漫性和局限性甲状腺病变血管三维成像与正常甲状腺明显不同. 结论 3D-CDE对于了解弥漫和局限性甲状腺病变时实质血管分布改变,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肿瘤内外血流,鉴别肿瘤边缘部位的血流归属及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姚宏辉;乔华;于海容;兰正福;皮德凤;刘丽红;代全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本文探讨甲状旁腺核素显像在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下称甲旁亢)中的作用,并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32例临床考虑甲旁亢患者分别进行了99Tcm-MIBI核素显像、B超检查,其中13例做了CT检查,5例做了MRI检查.结果 32例患者中,PTH增高12例,以PTH结果为诊断标准,核素检查阳性13例,灵敏度91.7%,特异性90%,准确性90.6%; B超检出10例,阴性20例,其灵敏度83.3%,特异性100%,准确性93.8%; CT阳性11例,MRI阳性3例.核素检查阳性13例患者共摘除15枚腺瘤和1枚增生腺体,均经组织病理学诊断印证;核素显像阴性19例,B超检查均为阴性,CT阴性2例,MRI阴性2例.结论 99Tcm-MIBI甲状旁腺核素显像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是甲旁亢辅助诊断手段之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提高甲状旁腺腺瘤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
作者:唐玲;王荣福;霍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旋转DSA(RDSA)在节段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拟行节段性肝动脉栓塞的肝癌患者,TACE之前行常规DSA和RDSA肝动脉造影.对两种方法显示肝动脉分支、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结构等情况做对比观察,进行χ2检验.结果常规DSA在整体图像质量和显示肿瘤血管染色方面优于RDSA;而RDSA显示能够独立分辨的肝亚段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的能力则明显超过常规DSA(P<0.001).结论 RDSA在显示肝亚段动脉分支和明确肿瘤供血动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传统DSA结合使用有助提高肝癌TACE治疗的质量.
作者:李京雨;张强;徐力扬;刘明;陈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提高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52枚病灶)肝癌,经TACE术后碘油不完全聚积的CT、DSA影像资料.结果碘油用量不足4例,占7.6%;动-静脉瘘5例,占9.6%;非肝动脉供血43例,占82.3%.结论非肝动脉向肝癌供血是TACE术后碘油不完全聚积的主要原因,积极通过非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能进一步提高肝癌的疗效.
作者:高元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脾形态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研究介入治疗对BCS肝脾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及CDFI检测30例正常人(对照组),41例B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肝脾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①介入治疗前(术前组)与对照组相比:肝脾增大(P<0.01),尾叶显著增大(P<0.001);门静脉入肝血流速度及流量减少(P<0.01);肝、脾动脉血流阻力增大(RI及S/D增大,P<0.01).②介入治疗后7至10日(术后Ⅰ组)与术前组及对照组相比:肝脾较术前减小,与对照组相比仍大;门静脉入肝血流速度及流量较术前增加;肝、脾动脉血流阻力下降.③介入治疗后1年(术后Ⅱ组)肝脾仍大于对照组.结论 BCS肝脏血液回流受阻,肝脾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发生了相应改变;介入治疗解除或减轻了肝脏血液回流阻力,改善了肝脾血流动力学.
作者:王兴田;崔建华;祖茂衡;胡淑芳;王德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笔者主要从数字人体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数字人体遗传算法的实现方法与模式定理和积木假说等,联系SARS疫情实际进行了介绍.数字人体的遗传算法是一种群体型操作,该操作以群体中的所有个体为对象.遗传算法包括选择、交换和突变三种遗传操作,为数字人体和SARS病变机理与疫情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王秀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笔者主要从数字人体系统的元胞自动机、数字人体系统的布尔网络、数字人体系统神经网络方法和数字人体的L-系统方法,联系SARS疫情实际进行了深刻的描述,为数字人体与SARS疫情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王秀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院1990年4月至2002年1月单纯性卵巢囊肿及巧克力囊肿共31例,均经临床、超声、CT等检查确诊,且行超声导向穿刺或置管引流及注入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经1~12年随访观察,效果满意.
作者:陈光浩;付润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四脑室内的肿瘤总体发病率低,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是为常见[1],且在影像学上易造成误诊的两种肿瘤.本文中所讨论的肿瘤纳入标准:①肿瘤的主体位于四脑室内.②四脑室不同程度扩大变形.
作者:姜涛;张雪林;张玉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 资料与方法本文病例均来源于1997-2002年2月在我院颌面外科住院患者,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颌下腺恶性肿瘤者29例,男9例,女20例,年龄在17~68岁,平均47岁,仪器为HP 1000型,及IMAGEPON(HX)型,探头频率7.5~10MHz.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采用直接接触法做二维超声检查及多普勒血流观察.
作者:张鸿歧;陈立萍;魏良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 材料和方法1998年10月-2002年5月收集了60例骨骼损伤患者.男43例,女17例;年龄19~79岁.受伤部位脊柱20例,其中颈椎6例;胸椎9例;腰椎5例;右膝关节24例;左膝关节16例.所有患者受伤后48h内行MRI检查,其中30例同时做脂肪抑制;42例在行MRI检查前摄相应部位的X线正、侧位片;10例做CT轴位扫描检查.
作者:陈向荣;张少平;许淑惠;黄日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 材料与方法研究122例经手术切除并有完整的CT扫描且直径≤3cm的孤立肺结节病人资料.男100例,女22例,年龄范围35~78岁,平均年龄60.4岁.其中有2例在不同肺野不同时间出现结节,均分别予以手术切除,加上以上2例的重复计数,结节总数实际124个.其中恶性结节97个,良性结节27个.
作者:王强;高乔;徐赤;任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运用选择性动脉栓塞作为骨肿瘤患者术前治疗,以减少患者在术中大量出血、避免引起患者术中休克或死亡,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成功率,国内外学者在该方面已有许多报道[1-3].我院从1992年3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6例不同部位的椎体血管瘤,并成功地进行了选择性动脉栓塞,通过2~17年的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宏光;张婧娴;戴苏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RPF的IVP、B超、CT及MRI表现.结果 RPF的影像学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浸润,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结论 CT和MRI能全面反映腹膜后病变的各种表现,并能进行分期及疗效监测. 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RPF的诊断.
作者:叶晓华;吴国庚;周诚;韦嘉瑚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老年人正常大肠黏膜、大肠息肉、大肠癌病人与癌胚抗原(CEA)的关系.方法对25例老年人正常大肠黏膜、41例大肠息肉及39例大肠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进行测定.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CEA高于大肠息肉及对照组.Dukes改良分期D期与A、B、C期相比均有差别.结论癌胚抗原(CEA)的测定对大肠癌有辅助诊断价值,特别是对肿瘤治疗及预后的估计有意义.
作者:赵军;沙中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确定前列腺活检后出血导致的代谢改变对1H磁共振波谱成像(1H MRSI)探查前列腺癌的影响,并总结在出血存在下分析和解释波谱的指导方法.方法 60个活检证实前列腺癌的病人在活检后平均11周和48周了进行了MRI/MRSI检查.出血的存在是以MRI T1 加权像(T1WI)高信号作为标准.(胆碱+肌酐)/枸橼酸盐[CC/C,(choline+creatine)/citrate]比值高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被定义为代谢异常.前列腺周围带出血和无出血体素内CC/C值的比较是在同一病人内进行.结果活检后出血的病人在出血消退后萎缩体素的数量(P<0.05)和异常体素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在87个出血的体素内,有66%(42/64)的健康体素可探测到代谢物质波谱,依据CC/C比值,其中62%(26/42)的健康体素被误诊为癌.同时,有34%(22/64)的健康体素表现为代谢萎缩.在23个癌症体素中,有43%(10/23)的癌症体素被低估为萎缩.结论对于有出血存在的体素,在诊断为癌症之前,应用胆硷水平比肌酐高的标准评价,使癌症的误诊率能够明显降低(从38%到2.3%).
作者:李飒英;陈敏;周诚;王文超;张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尿管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输尿管囊肿的二维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二维灰阶超声可直接显示囊肿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变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喷尿的尿流束由囊肿向膀胱喷射时较为明显,表现为细而色艳的彩色流束,而由输尿管向囊肿内喷射时流束则粗而色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诊断输尿管囊肿的准确率,可做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云山;贺声;朱世华;程琳;沈燕华;贾文凯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诊断胆胰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entax公司的FG-36UX型上消化道线阵型超声内镜对1999年-2002年经临床怀疑为胆系结石、胰腺炎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的21名住院患者进行检查,并与腹部超声、CT的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1例病人中有15例EUS检查符合手术结果,符合率为71.4%;而B超只有6例符合,符合率仅有28.5%;7例病人给予CT检查,符合手术结果者5例,符合率为57.1%.结论超声内镜在诊断胆胰疾病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胡伟;于皆平;吴杰;贾业贵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胰肾一期联合移植(SPK)术后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于1998年12月至2000年1月期间的5例SPK术后的影像学检查中,5例均行胸片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检查,其中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在SPK术后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结果中,胸片诊断为肺部感染者2例,CDFI诊断急性排异反应2例,DSA诊断移植胰腺的供血动脉内血栓者1例.4例患者已健康存活了2年左右,其中1例因移植胰腺血管内血栓形成,于术后33天切除移植胰腺.1例因排斥反应于术后第47天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结论胸片与CDFI检查是SPK术后并发症的非侵袭性的首选诊断方法,DSA检查是SPK术后血管并发症合理而可靠的诊疗手段.
作者:戚跃勇;戴书华;邹利光;谭开彬;冯嘉渝;黄岚;梁平;高云华;杨彤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图像及三维超声血流图和能量图对肾癌和肾柱肥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麦迪逊公司VOLUSON-530D,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三维成像系统,凸阵探头频率为3.0~5.0MHz.对经临床随访证实的2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其中肾柱肥大12例,肾癌8例,肾癌患者中7例经手术证实.结果肾柱肥大的肾血管为逐级分布的树枝状结构,超声多普勒血流指数均为正常值范围,而肾肿瘤内血管走行杂乱,依肿物大小及形态构成异常的网状结构.肿瘤内动脉流速高于正常平均值.结论三维超声血流图及能量图能明确显示肾癌和肾柱肥大的血流情况,为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或信息,并弥补了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对少血供肾肿瘤不能有效显示血流的不足.
作者:刘纯;刘淑霞;冀鸿涛;张岐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和消毒隔离制度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防治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在隔离区铺设网络,配备移动式X线摄影机,数字化影像设备(CR),专用数字化胶片扫描仪,干式激光打印机,普通扫描仪和打印机,拍摄X线胸片后,将图像上传到服务器;利用清洁区内诊断工作站及时进行软读片和书写电子诊断报告;在隔离区和清洁区均可打印胶片和诊断报告.结果摄片图像质量良好,系统运行平稳,可满足SARS病房的要求,避免了医院内交叉感染.结论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和消毒隔离制度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诊治工作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齐向东;李坤成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非典型肺炎和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征象,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非典型肺炎和典型肺炎的发病年龄、病灶进展速度、不同时期肺内病灶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非典型肺炎好发中青年,发病与性别无关(P>0.05),两组早期病灶多位于下肺野,病灶形态以肺纹理增强、斑片状分布为主,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非典型肺炎48h内病灶扩展速度大于50%患者多于典型肺炎(P<0.05),非典型肺炎高峰期病灶多数累及双肺,病灶形态呈毛玻璃样变为主(P<0.05),典型肺炎以单侧为主,病灶形态以片状为主(P<0.05),非典型肺炎吸收较典型肺炎缓慢.结论认识病灶扩展速度和高峰期病灶累及范围及形态,有利于区分非典型肺炎和典型肺炎.
作者:刘波;谭四平;欧爱华;江勋源;吴珊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 概述胸部X线照片是诊断SARS不可缺少的依据.为了更好了解SARS病人的病情变化,就要提高胸片的拍摄质量.由于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放射科技术人员既要预防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还要缩短自己在SARS病房内滞留时间,减少被感染的几率,同时做好对X线辐射的防护.
作者:刘建新;孟天;赵永为;张宏;刘伯山;刘洪来;李瑞芝;杨秀芬;李津书;徐文祥;解雪松;宋鲁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由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组不典型性肺部炎症性病变[1].至截稿时为止,全球已经有33个国家和地区报告SARS病例8404例,死亡779例.在SARS的诊断以及病例随访中,CT检查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SARS的CT表现及相关临床征象进行总结.
作者:陆勇;陈克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CT表现特点,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的4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17例表现为单肺叶单个病灶,以两肺下叶(10/17)及右肺上叶(5/17)多见,29例表现为多肺叶多个病灶,以两肺中下叶(14/29)多见,其次部位是:两肺广泛分布(5/29),右肺上叶为主(4/29),左肺上叶为主(2/29),右肺下叶为主(2/29),左肺下叶为主(2/29).病灶分布于胸膜下(31/46)或胸膜下并中央区(15/46),胸膜面范围较大.形态分为二种:球形(13/46),片状或类似扇形(21/46),多球形并片状或类似扇形12例.密度分为二种:磨玻璃样高密度(36/46)和实变样高密度(10/46).1~2周复查,病变范围扩大,密度减低,病灶增多(6/7),病变缩小,密度减低(1/7).1月左右复查,病变完全吸收消失(9/16),病变范围扩大,密度减低,病灶增多(4/16),病变范围扩大,密度减低(1/16),局部遗留少许纤维条索影(2/16).结论以下CT征象应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较可靠的诊断依据:①病灶多发,胸膜下分布或合并中央区病灶;②球形,片状或扇形形态;③磨玻璃样密度;④病灶的CT动态变化.
作者:刘丽芬;苏秉亮;牛广明;肖镇;李国华;贺军;李云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早期X线和CT的特征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对82例临床确诊的1周内SARS病例的数字式正侧位X线胸片对比CT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X线胸片分为7种类型:正常或局限性肺纹理粗重型4例(4.9%);棉絮样渗出型48例(58.5%);假性空洞型5例(6.1%);叶段实变型12例(4.6%); 多灶肉芽肿型3例(3.7%);弥漫渗出型3例(3.7%);混合型7例(8.5%).累及一侧肺57例(70%),两侧同时受累25例(30%).单发病变52例(63.4%),单肺、双肺双发或多发30例(36.6%).有局灶性病变的患者中,位于肺门周围或呈中央分布者22例;位于外围或胸膜下者32例.病变在3cm者以上者62例.累及肺上叶者32例(右侧19个、左侧13个)、右肺中叶12例和肺下叶38例(右侧20个、左侧18个),其中30例呈多肺叶的双发或多发病变.14例患者行HRCT检查,均有阳性表现,其中4例在X线胸片上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肺部浸润病灶是SARS的重要影像表现,具有复杂多样性,其中多灶肉芽肿及假性空洞征象可能是较特异的X线征象.HRCT能够显著提高SARS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追踪观察胸部X线的变化是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孙洪跃;王仁贵;宋鲁新;崔爱国;李柏树;王中哿;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近期肆虐人类人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全球被感染者已超过8000人,分布在32个国家,死亡率在5%~9%,已经夺走了800多人的生命,可能病因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抗击SARS的战斗已在全世界展开.不分国界,不分职业,全民动员.对于SARS,放射科医师应该知道那些,应该做到那些?
作者:张挽时;温兆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DR成像技术在SARS病人临床诊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10例SARS病人诊治过程中DR技术的应用方法及其胸部表现.结果 SARS病人胸片表现为两肺纹理明显增重,一侧或双侧肺内磨玻璃样改变有或没有实变影并存,病灶有以双下肺受累明显并向上蔓延的趋势,类似火焰上升的态势,病变一般发展迅速.在病人摄片及后处理过程中主要应用的DR成像技术有窗宽、窗位调整、反白技术、局部放大等.多项DR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大限度地提高摄片成功率,并能极大程度地保障胸片质量,为临床SARS病人诊治提供尽可能多的所需信息,同时又可以尽量减少影像科人员与非典病人的接触,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几率,保护医务人员.结论 DR成像技术在SARS病人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树平;张燕群;叶宏军;胡向红;郭勇;孟昭明;左拥军;王占宇;王建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肺部影像学表现.方法复习20例SARS病人X线胸片及其中2例CT的影像特点.结果影像显示肺实质磨玻璃片状影19例(95%),网格状影1例(5%),普通胸片正常2例于CT检查发现片状影.结论普通X线片可作为SARS首诊影像检查手段,CT是早期诊断SARS佳的影像检查手段.
作者:张燕群;胡向红;田树平;郭勇;孟昭明;王庆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 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可见:斑片状影183例(70.38%);大片状影102例(39.23%);间质改变208例(80%);磨玻璃样改变113例(43.46%);大范围肺实变31例(11.92%);索条状影108例(41.54%);弥漫性病变42例(16.15%);单肺受累96例(36.92%);双肺受累176例(67.69%).结论不同程度的肺组织实变是SARS的共同特征,胸片能够显示和诊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作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刘晋新;江松峰;陈碧华;张烈光;黄德扬;黄务枝;史红玲;尹炽标;陈金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在抗击SARS这场人类与疾病殊死搏斗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的白衣战士无畏无惧、勇于奉献、义无返顾地奋战在抗击SARS的前沿;他们爱岗敬业,用自己的艰辛和汗水,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主义壮歌.
作者: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由于SARS疾病的特殊性,摄取床旁胸片只能在隔离病房用50mA以下的X线机,原有和新购的小型移动式X线机,摄影辅助设备来不及进行性能测试就投入使用,影响了摄影参数选择的准确性,采用应急性质量管理及相关的改进对策,可使床旁SARS胸片摄影程序中各影响照片质量的因素降低.
作者:常益新;李健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自我科建立发热门诊以来,为发热患者拍片5647人次,其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apiratory syndrome,SARS)疑似27例,确诊23例.所有胸片基本符合SARS早期诊断要求.我科医技人员在此期间无一人感染.现就这段时间我科医技人员是如何作好防护及保证胸片影像质量做一简要介绍.
作者:韩周竹;王奉先;高湘勇;李树存;周玲;王智琴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在胸部CR上的影像特点.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8例SARS的胸部CR影像与相应临床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多数肺部病变出现早于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肺部病变的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无明显规律;肺部病变多位于肺的周边;病变影像的密度和形态具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结论 SARS肺病变前期治疗中变化快;肺的周边部或近胸膜面的病灶分布可作为其重要影像特征;X线CR系统更适用于SARS病人检查及诊断.
作者:杨景震;王晓会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院自2003年4月开设发热门诊并被北京市定点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apiratory syndrome,SARS)密切接触观察医院,5月份又被正式征用为收治SARS确诊患者定点医院.至今,我院已收治大量确诊患者.现随机抽取49例胸片有较明确表现患者进行影像学特点分析,得出初步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班润义;尹晓明;霍健伟;高文洁;曾庆玉;李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特征与分型.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和部分病理对照的方法对105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片及CT片进行研究.结果肺实质局部浸润占23.8%,肺实质广泛浸润占24.8%;肺间质局部浸润占11.4%;肺间质广泛浸润占18.1%;混合浸润占21.9%.结论胸部X线片发现肺部浸润病灶是临床诊断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肺部渗出病灶的类型可大致分为肺实质浸润、肺间质浸润、混合浸润三大类.结合流行病史或免疫学检查可与其他肺炎鉴别.
作者:马著彬;黄信华;黄洁君;欧阳湘莲;刘民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评价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16例经临床确诊的重症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①初期:单发病灶仅5例(31.2%),多段多叶病灶11例(68%),表现多种多样,78.4%病灶小于5cm;②进展期:病变迅速发展,范围扩大,病灶数目明显增多,CT表现多样化,新、老病灶并存.少数伴胸膜改变;③吸收期:病灶明显缩小,变淡,胸膜改变也随之消失.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临床及CT表现重,病灶进展快,肺部病变范围大,数量多,是其特征.CT初查及定期复查,对于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笑先;王健;赵丽莎;周玉娥;李学军;马建中;魏东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随着SARS疫情的变化,遵循北京市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的指示,为了快速、准确地检出感染病患,同时达到减少人群中交叉感染几率、保护医务工作人员的要求,我院于4月末紧急筹建发热门诊专用放射科,用 5天时间完成场地施工、设备安装、及人员培训等工作,及时开始运行,为抗击SARS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发热门诊放射科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做一总结.
作者:孙晓伟;宋鲁新;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 概述4月初,北大医院仅用了3天时间,用废旧楼房改造建立了单独的SARS病房--感染3病房.在病房放射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要求,安排暗室位置和工作流程,坚持了放射科的完整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避免了交叉感染,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
作者:解雪松;宋鲁新;李津书;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院2003年4月上旬至5月中旬收治了23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a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所有病例确诊都比较早,患者治疗及时,痛苦小,好转快,没有一例发展成重症.
作者:周玲;李兵;何茂佐;李思源;李珍红;李树存;单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几年来,我科门急诊一直使用由航天部中兴公司生产的LDRD-01型低剂量数字化X线机照胸片.在4月初发热门诊成立前,发热病人与普通病人一起使用该机照像.在发热门诊成立后,该机作为专用机专为发热病人照像.机器安装在放射科外部的一间相对独立的检查室.检查室紧靠大厅,便于把发热病人与普通病人分开.该机采用隔室操作.
作者:刘伯山;宋鲁新;廉学文;李津书;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对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疑似SARS并同时行常规胸片和CT检查的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77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均行X线胸片和CT扫描,时间间隔1~6h.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胸片表现异常,5例表现正常.16例胸片异常的病例中,11例符合SARS表现,4例肺部阴影为伪影假象(3例肺部CT正常)或其他疾病.5例胸片正常的病例中,有3例CT显示SARS病灶.SARS典型的CT表现为演变迅速的磨玻璃影(100%)和伴有不规则实变或肉芽肿样病变的混合影.结论 X线胸片是SAR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当胸片诊断或排除困难时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
作者:王仁贵;曹新明;刘建新;宋鲁新;孙洪跃;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院共接诊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一百余例,发热患者几百例,无放射科医务人员感染和患者交叉感染.现将我们在抗击SARS工作中影像学诊断方面的几个问题发表我们的看法.
作者:屈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