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152
  • 国内刊号:11-5710/R
  • 影响因子:1.68
  • 创刊:2003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200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7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2012年7期文献
  • 中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9例61眼,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全部61眼接受光凝治疗,综合组35眼配合中药分型治疗,单纯组26眼,观察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及眼底病变改善情况.结果 综合有效率为97.1%,恶化率为2.9%,单纯组分别为83.6%、15.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1,P<0.05);眼底病变改善治疗后两组相比,综合组出血、渗出、水肿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组( x2=3.823,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1,P>0.05).结论 中药分型治疗联合激光先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疗效,提示我们中医药应尽早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作者:杨孝埔;马龙;姚豪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宁津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利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仅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用药4周后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3例分别出现低热、轻度头疼,注射部位红肿、结节.对照组有8例分别出现轻度头疼、乏力、口干、嗜睡等症状,两组均没进行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自然消失.两组病例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湿疹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李国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氟哌利多不同给药途径对硬膜外镇痛恶心、呕吐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氟哌利多不同给药途径对硬膜外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防治的效果.方法 选择下肢内固定手术患者9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A、B两组,手术结束前30 min,A组静脉注射氟哌利多15μg/kg,然后硬膜外负荷剂量为罗哌卡因6 mg+吗啡1mg,生理盐水稀释至4ml;B组硬膜负荷剂量为罗哌卡因6mg+吗啡1 mg+氟哌利多1 mg,生理盐水稀释至4ml.观察术后镇痛的恶心、呕吐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1.1%和24.4%,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锥体外系反应2例.结论 氟哌利多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防治,静脉用药可能比硬膜外给药更为有效、安全.

    作者:邓略初;梁锐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6例烟雾病MRA及DSA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烟雾病患者的MRA和DSA资料.结果 16例均为成年人,发病年龄平均40.5岁,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临床表现为偏瘫6例,双侧肢体交替性无力4例,阵发性或持续性头痛3例,阵发性或持续性头晕2例,记忆力减低1例,言语不清3例.头颅MRI显示:脑出血4例,脑梗死9例,3例未见异常.MRA和(或)DSA显示两种检查所见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病变基本一致,均能发现烟雾状血管网.烟雾病的病变血管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结论 对年轻无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患者,反复头痛、头晕者,应予MRA检查,必要时DSA检查,以早期诊断烟雾病,从而指导临床作出合理的治疗.

    作者:李正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横(后)位的不同角度探讨

    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横(后)位的角度.方法 观察枕横(后)位时,采取不同角度徒手旋转胎头以枕前位经阴道分娩的成功率.结果 A组对右枕横位做顺时针旋转45°,右枕后位做顺时针旋转90°,左枕横位做逆时针旋转45°,左枕后位做逆时针旋转90°.总成功率92.2%.B组(石氏法):右枕后位做顺时针旋转180°,左枕后位做逆时针旋转180°,如为枕横位,可按枕后位手法旋转,135°即为胎头旋转的度数.总成功率74.6%.A组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右枕横位做顺时针旋转45°,右枕后位做顺时针旋转90°,左枕横位做逆时针旋转45°,左枕后位做逆时针旋转90°是徒手旋转胎头术的佳角度.

    作者:黄昌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临床路径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临床路径在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98例维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32 ~78岁,平均66岁.双月进入的51例为临床路径的实验组,单月进入的为47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为(7.50±0.83)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2±0.61)d,平均住院费用为(3446.80±12.55)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16.10±27.38)元;而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为(98.70±1.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50±1.63)分(P均<0.05).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有利于终末期肾脏病的规范性治疗,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琚秀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创伤性脾包膜下巨大血肿的穿刺治疗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创伤引起的闭合性脾包膜下巨大血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B超及CT明确的闭合性脾脏损伤并发包膜下巨大血肿患者12例,经保守治疗及严密的临床观察,出血停止后1~2周,在B超定位下行经皮血肿穿刺引流术,引流出陈旧性血液后,留置导管充分引流.结果 穿刺引流后3~4d引流出陈旧性血性液体(248±92)ml.第4~7天每天引流量约20~30ml,复查B超见血肿体积约为治疗前的1/10~1/20.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无继发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对创伤引起的闭合性脾脏包膜下巨大血肿患者行经皮穿刺引流术,可有效引流包膜下陈旧性出血,降低脾包膜内张力,减少了自发性破裂的风险,避免了脾脏切除,减少了脾脏继发感染几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波;张思平;耿超;孙永华;秦雪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管状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7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吻合嚣在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怀宁县人民医院199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7例因胃溃疡、食道、胃、结肠、直肠肿瘤手术切除后采用胃肠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用吻合器顺利完成消化道重建手术,且效果良好.其中并发吻合口漏3例,2例经负压引流冲洗、肠外营养支持治愈;1例胸腔内吻合口漏死亡,可能与重复使用国产吻合器的质量有关;5例吻合口狭窄采用器械扩张或内支架支撑治愈.结论 用吻合嚣行消化道重建操作简便,吻合可靠,手术时间短,尤其是当手术部位较高、较深,手工操作不便时,吻合器具有更迅速、方便、可靠地进行吻合的优越性.

    作者:周礼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分析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11年6月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0~125 min,平均手术时间75 min;术中出血量25~ 70 ml,平均出血量45ml;术后住院天数3~8d,平均住院天数6.5d;术后结石清除率为100%;1例术后出现漏尿,延长至第7天拔管后治愈.术后无大出血、腹膜炎、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4周经膀胱镜拔出双J管.术后经B超检查随访4~22个月,平均9.3月,2例轻度肾盂输尿管积水消失,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积水,但均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均无结石复发和输尿管切开处狭窄.结论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微创,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胡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影响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76例行根治性手术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17.9%,其中Ⅰ期为10.1%,Ⅱ期为39.7%.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直径及肌层浸润深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病理类型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年龄越轻、临床期别越晚、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内生型肿瘤、肿瘤直径越大、肌层浸润深度越深,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就越高.

    作者:杨波;刘健;李胜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砀山县人民医院2008年7月-2010年9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应用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和胺碘酮治疗.所有患者每月于门诊随访一次,共连续随访一年,观察两组血压改善情况、房颤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血压均控制良好,且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实验组房颤复发率24.0% (12/50),对照组复发率50.0% (25/50),两组复发率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5,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可以减少房颤的复发,是一种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的有效的用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文岭;王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TAX与GEM联合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及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将84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TP组和GP组,入组的患者均接受至少2周期TP和GP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TP组和GP组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2.9% (18/42)和38.1% (16/36),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3.3%(35/42)和78.6%(33/42),中位生存期分别294 d和288 d,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37.3%、9.6%和40.5%、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主要的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均可耐受.结论 两组治疗方案对晚期NSCLC均有较好的疗效,TP和GP方案可作为晚期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孙伟;朱纯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U)的细菌谱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2009年7月-2011年7月住院期间留置导尿管患儿427例,在拔管前一天做尿培养,阳性者再行细菌学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Kir by-Bauer琼脂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 留置导尿管患儿427例尿液标本分离的病原菌53株(12.4%),其中革兰阳性细菌31例,革兰阴性细菌20例,白色念珠菌2例.革兰阳性球菌对利福平耐药率较高(>77.8%),对氨基糖苷类也有一定耐药,但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都敏感.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美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显著低于屎肠球菌,而对达福普汀几乎全部耐药.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左氧氟沙星也有相当高的耐药性(>87.5%).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及1~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较高(75%左右),时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30%).结论 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以革兰阳性肠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出现多重耐药,不同病原菌敏感药物存在较大差异,建议用药前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抗生素应交叉使用,必要时联合应用.

    作者:张晓红;周云;陶云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胱抑素C在窒息新生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胱抑素C(cys-C)在窒息新生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窒息新生儿240例,按出生时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144例,重度窒息96例,同期选择6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在入院后第1天,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后1~3d抽取外周静脉血3ml,分别检测血cys-C,尿素氮(Bun)和肌酐(Sc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清cys-C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重度窒息组血清cys-C较轻度窒息组显著升高(P<0.01);②轻度窒息组血清cys-C的异常率与Bun和Scr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窒息组血清cys-C的异常率与Bun、Scr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血清cys-C可作为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在重度窒息组其敏感性高于血Bun、Scr.

    作者:庄泽吟;张晓芬;刘丽华;李汉超;李女好;陈淑特;高雅珊;林建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措施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年龄大于70岁的56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行近端胃切除20例,远端胃切除25例,全胃切除11例.消化道重建方式包括:胃-食管吻合术17例、毕Ⅰ式8例、毕Ⅱ式17例、Roux-en-Y吻合1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12例(21.43%),其中肺部感染4例,ARDS 1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2,切口裂开2例,吻合口漏1例、胃肠功能紊乱3例,无低血糖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未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满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临床上应根据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合理选择术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李志锋;罗贤茂;李从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孕期病情活动情况,及其与妊娠结局、产科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2006~2011年收治的51例次妊娠合并SLE的49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根据SLE活动与否分为A组和B组:临床无SLE活动,妊娠前1年不用糖皮质激素或泼尼松剂量≤10 mg/d为A组;妊娠前1年内有SLE活动,或妊娠过程SLE首次发病及SLE病情加重为B组.A组患者仅发生微量蛋白尿l例和中度贫血2例;B组以妊娠中期SLE首发及病情加重为主,主要损害肾脏和血液系统;并发生产妇死亡一例及重度先兆子痫7例.②A组胎儿丢失率(9.1%)明显小于B组(42.5%),早产(20%)和低体重率(27.3%)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60.9%、65.2%),A组新生儿体重明显大于B组,分别为( 2661±699)g、( 2268±849)g,P均<0.05.结论孕前病情不稳定、孕期泼尼松用药不规范是妊娠合并SLE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不良妊娠结局在孕期SLE活动时明显增加.

    作者:张建瑜;黄凯清;李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内镜下取石网篮及球囊治疗胆总管结石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取石网篮及球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胆总管结石116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61)使用取石网篮及球囊取石,对照组(n=55)单纯取石网篮取石,观察两组的治愈率、近期并发症、远期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成功取石58例,对照组成功取石51例,两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5.08%和9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穿孔各为0,胰腺支分别为4例和3例,出血分别为2例和3例)发生率分别为9.8%和1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结石复发分别为1例和8例,复发率分别为1.72%和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纯网篮取石成功使用网篮108次;治疗组取石成功58例,网篮使用38次,球囊使用40次.7例未能取石,行置入塑料或金属支架治疗.结论 内镜下取石网篮及球囊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疗效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邓衍部;刘有理;表明凤;贺道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丙种球蛋白佐治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佐治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儿均先后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及对症治疗,疗程2周左右,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400 mg/( kg·d),连用3d.结果 治疗组发热、咳嗽、干啰音、湿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2.1±1.3)d、(4.2±1.2)d、(2.5±1.2)d、(3.6±1.1)d,对照组分别为(3.3±1.0)d、(5.6±2.3)d、(4.3±2.5)d、(5.4±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佐治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作者:郑刚;邓衍圣;王俊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生物蛋白胶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研究

    目的 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9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46例,对照组48例未使用医用生物蛋白胶,观察术后两组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发生的情况,并对两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用生物蛋白胶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83.2±10.9)ml,较对照组的(190.2±36.5)ml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总引流量为(180.8±30.1)ml,明显低于未使用生物蛋白胶组的(448.1±84.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10.87%(5/46),明显低于未使用生物蛋白胶组的33.33% (16/48).结论 医用生物蛋白腔能有效控制创面渗血、封闭淋巴管,减少创面引流量,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在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巨合;徐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颈淋巴结转移性鼻咽癌调强放疗头部与颈部摆位误差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有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头部和颈部摆位误差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采集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的17例中晚期鼻咽癌(T2-4N1-3M0)患者的模拟机位置验证图像,与首次计划设计的CT扫描数字重建影像(DRR)图像进行骨性参考点的偏离值比较,并采用双独立样本t检验头部、颈部摆位误差.结果 头部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左右)(1.08±0.62)mm,Y轴(前后)(1.18±0.92)mm,Z轴(头脚)(1.08 +0.99)mm;颈部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2.40±1.86)mm,Y轴(2.07±1.42)mm,Z轴(1.99±1.56) mm,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头部和颈部摆位误差存在明显的差异,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作者:徐全敬;段诗苗;李多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冠心病氯吡格雷抵抗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前瞻性探讨氯吡格雷抵抗(CR)与临床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关系.方法 对拟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基线检测和随访,对比观察不同基线水平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DPAI)值MACCE的发生危险.结果 共调查并随访107例心内科住院患者,1年内MACCE发生率为23.8%;CR抵抗者的MACCE发生危险显著升高(OR =3.71,P=0.024),且随着CR水平的升高,MACCE发生危险逐级抬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MACCE组的DPAI值低于未发生MACCE组(14.7%±3.7%v8.27.9%±24.2%;P=0.074).结论 CR可能是MACCE的一个预测因子.

    作者:王嘉莉;柯元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急性胰腺炎中白细胞、白蛋白及血糖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和血糖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3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和3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第0,1,3,7,10天的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及血糖水平,并对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 AP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血糖均有显著的升高,且SAP组白细胞计数及血糖水平与M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与MAP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SAP组白细胞计数、血糖升高及白蛋白较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AP组(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及血糖可以作为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疗效的指标,其临床监测更简便、直观,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汪霖;施红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原因浅析

    目的 探讨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方法 分析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结果 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的32例中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12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髋臼假体松动11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行骨折复位固定;股骨头磨损髋臼3例,行全髋翻修;感染2例,行二期手术翻修.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翻修的36例中股骨头磨损髋臼13例,行全髋翻修;髋臼假体松动12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晚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行骨折复位固定;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4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行二期手术翻修.两组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主要因为髋臼假体选择、处理及安放技术不当;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主要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

    作者:王雷;刘庆宽;张元民;王秀美;孔颖;段国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探讨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VCF)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9年7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19例VCF患者采用PKP手术治疗并随访观察.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前、术后患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均缓解.术前、术后3d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43±2.07)分、(2.75±1.13)分和(2.82±1.21)分;患椎前缘高度分别为(14.21±2.46)mm、(20.22±2.55)mm和(21.04±2.79) mm;Cobb角分别为(23.13±3.54)°、(7.56±2.62)°和(7.14±2.48)°.VAS评分、患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等指标,术后3d、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经F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能迅速缓解疼痛,可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是治疗老年VCF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李朝顶;杨六中;沈金虎;王喜安;惠正广;杨惠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晚期青光眼视神经功能的保护及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甲钴胺保护晚期青光眼视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72例(98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单纯小梁切除手术(A组,40眼)和小梁切除术后联合甲钴胺治疗(B组,58眼),对照分析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视野、治疗后满意度等各方面的指标.结果 术后两组眼压的控制率分别为87.50%(35眼)和91.38%(53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钴胺治疗后视力改善率,A组为52.50%(21眼),B组为84.48%(49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17,P=0.016).治疗后视野改善,两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684,P=0.02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于A组(F=5.142,P<0.01),并发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甲钴胺药物治疗对晚期青光眼术后视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手术者.

    作者:陈慧;李小敏;刘韶瑞;刘文革;颜志超;骆荣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32例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将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新生儿病房2004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32例胎龄≥34周的晚期早产儿或足月儿RDS为研究对象,即晚期早产儿-足月儿组;同期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RDS 36例为对照组,即早产儿组.对两组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两组发生RDS的病因不同:早产儿以早产为主要病因,晚期早产儿或足月儿以选择性剖宫产、围生期窒息、胎粪吸入等为主要原因.②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发生RDS应用呼吸机时间较晚,应用常规剂量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24 h后氧和指数(OI)较早产儿高(P<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足月儿RDS病因以产程未发动的择期剖宫产和围生期窒息为主,开始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时间晚,且应用外源性PS效果不如早产儿好.晚期早产儿或足月儿RDS易并发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气漏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作者:高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和浅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揭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经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2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Ⅱ型16例,浅Ⅲ型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复位,均采用单枚螺钉固定.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均行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片和颈椎CT、MRI检查以观察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复位满意,所有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固定螺钉无松动、移位或断裂.23例患者枕颈部基本恢复正常的颈椎活动度,尤其是颈部旋转、屈伸功能.结论 经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Ⅱ型和浅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能较好地保留颈椎正常活动度,尤其是颈部旋转、屈伸功能,是治疗该类型骨折较好的选择,值得推广.

    作者:庄怀铭;郭跃跃;林勇彬;徐耿填;林加阳;黄青;林可新;林楚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尔硫卓和曲美他嗪.比较两组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组较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P<0.05),心电图回落明显(P<0.05);同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血压下降,心率减慢(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心率、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膈肌切除在肝癌合并膈肌侵犯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膈肌整块切除在肝细胞癌合并膈肌侵犯手术中的应用,评估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3例肝细胞癌合并膈肌侵犯患者,行手术切除整块受累膈肌及癌组织,膈肌缺损处采用鼓肺排气一期缝合.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80 ~ 220 min,术中出血量85 ~ 450ml,术后病理均提示手术切缘阴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11例术后出现少量胸腔积液,2例中等量积液,经B超引导胸腔穿刺引流术后治愈,术后平均住院10.1d.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平均随访15.2(4 ~30)个月,其中6例于术后复发死亡,4例术后复发但仍在治疗中,余3例至今未复发.结论 膈肌整块切除在肝癌合并膈肌侵犯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其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远期疗效确切.

    作者:陈谦;喻亚群;李淑群;廖维甲;翁俊;莫庆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504s/P63/34βE12联合双染标记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P504s、P63、34βE12双染标记前列腺组织标本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可行性、特异性、敏感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P504s单抗、P63单抗、34βE12单抗先后在同一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标本上行前列腺腺泡细胞和基底细胞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染色.P504s表达于癌变的前列腺细胞浆;P63表达于前列腺基底细胞核,34βE12表达于前列腺基底细胞浆.结果 P504s表达阳性而34βE12和P63表达阴性或不连续表达提示为前列腺癌,并可行Gleason评分;P504s表达阳性、34βE12和P63完整阳性表达提示前列腺上皮内瘤;504s表达阴性、34βE12和P63连续阳性表达提示良性前列腺病变.结论 通过联合使用P504s、P63和34βE12在同一前列腺标本上进行双重染色标记前列腺癌变细胞、前列腺基底细胞,通过观察前列腺基底细胞的完整性、前列腺癌细胞的形态学表现等可以有效诊断和鉴别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肿瘤( PIN)、良性前列腺增生等,增加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诊断的准确性,促进临床前列腺癌的早期治疗.

    作者:孙明;廖勇彬;庞健;周伟;邓星辉;甄沛林;程洲平;吴荣海;卢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保胆取石术后复发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观察

    目的 观察保胆取石术后长期结石复发情况,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指标与结石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的保胆取石患者,均采用小切口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其中148例通过信访或电话随访6~12年获得随访资料,统计总的结石复发率,并采用关联性分析方法,评估代谢综合征、体重指数、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与结石复发的相关性,其诊断标准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中国人代谢综合征的建议》.结果 148例患者中54例结石复发,总复发率36.49%.代谢综合征、体重指数、高血脂和高血糖均与结石复发相关(P<0.05),高血压与结石复发无相关性(P>0.05).结论 保胆取石术是一种有效地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代谢综合征在胆结石复发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骆助林;汪涛;田伏洲;陈理国;刘湘林;王华;宋宗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68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早期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降低危重型的病死率.方法 对感染病科2010年4月-2011年8月收住的168例重症HFM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中以12 - 36个月为高发年龄,多在病程2~4d进展为重症,发热161例(95.83%)、易惊或肢体抖动153例(91.07%)、精神差和/或嗜睡99例(58.93%)、呕吐98例(57.74%)、脑膜刺激征阳性和(或)病理反射阳性69例(41.07%)、高血压58例(34.52%).血白细胞升高71例(42.26%)、血糖升高61例(36.30%).早期应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甘露醇、呋塞米治疗可以阻止病情进展,治愈166例,好转1例,死亡1例.结论 3岁以内HFMD患者多在2~4d进展为重症,早期干预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兴民;高有方;张雪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急性重症心肌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37例分析

    目的 总结急性重症心肌炎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 时37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中,有低热、咳嗽、咽痛等上感症状8例,胸闷、气促8例,胸痛5例,心慌10例,恶心、呕吐8例,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表现酷似下壁心肌梗死8例、前间壁心肌梗死4例、前壁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前壁+下壁心肌梗死2例.结论 急性重症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血清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对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动态分析患者心电图演变,及时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等检查认真鉴别,以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作者:王琼涛;金秀;杨海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69例胆囊癌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癌治疗方式的选择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 2008年1月外科治疗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分期、外科手术方式等相关因素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组共69例,男性29例,女性40例;年龄33~87岁,平均62岁.早期癌(Nevin Ⅰ-Ⅱ)15例,中晚期癌(NevinⅢ~Ⅴ)54例.其中12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9例行扩大胆囊癌根治术,25例行其他姑息性治疗.50例患者获得随访,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0%、22.0%、4.0%.其中早期胆囊癌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中晚期胆囊癌患者(90.9%,70.7%,18.2% vs.30.8%,10.3%,0).中晚期胆囊癌患者中行根治术的1年、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只行姑息性治疗者(47.8%,17.4%,0% vs.6.3%,0,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胆囊癌疗效的关键所在,根治性或扩大根治性切除对改善胆囊癌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文骝;刘会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眼睑睫毛异物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临床上常见、报道少见的眼睑泪小点及睑板腺睫毛异物,总结其临床表现和特点,分析其好发部位.方法 观察近十年来临床16例(16眼)眼睑泪小点及睑板腺异物,统计临床表现和异物发生部位.结果 眼睑睫毛异物刺激症状明显,上泪小点部位睫毛异物和下睑板腺部位睫毛异物临床多见.结论 临床上眼睑睫毛异物并不少见,容易误诊、漏治泪小点及睑板腺眼睑异物,相关报道较少,临床上对于有明显异物感症状的患者,在角膜、结膜检查均未发现异物时,要考虑泪小点及睑板腺内异物存在的可能性,详细检查,尤其是扳开眼睑检查泪小点的情况,避免误诊、漏治.治疗简单,预后良好.

    作者:孙鹏锐;姚小琪;杨建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收住的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口服,6个月以下2.5 mg/d,6个月以上4 mg/d,每晚1次,观察患儿咳嗽、气促、喘息、肺部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治愈31例(68.9%),好转11例(24.4%),无效3例(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23例(51.1%),好转13例(28.9%),无效9例(20%),总有效率80%.治疗组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2,P<0.05).治疗组咳嗽、气促、喘息、肺部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章礼真;章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胰岛素抵抗与早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16例妊娠妇女,评估孕妇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同时于妊娠24~28周时行OGTT试验,采用QUICKI评估胰岛素灵敏度检测指数.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QUICKI及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与早产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①216例孕妇,其中有88例孕妇出现早产,128例孕妇为足月产,早产孕妇体重指数、血浆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高于足月产组(P<0.05);早产组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高血压百分率均稍高于足月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别;②早产组孕妇空腹血糖以及OGTT试验后1h、2h、3h血糖水平均高于足月产组,而QUICKI指标则低于足月产组(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血浆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差别;③QUICKI与早产发生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86(P =0.026),其余各指标与早产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于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或糖耐量异常孕妇,进行OGTT试验,评估其QUICKI指标和胰岛素抵抗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孕妇早产的发生率.

    作者:李穗湘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手辅助腹腔镜(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结合自2010 ~2011年2年间所开展的17例蓝碟装置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经验体会.结果 17例手术患者中,仅1例上段直肠癌因肿块浸润粘连严重予中转开放手术,其余16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微创手术,未发生邻近脏嚣组织损伤.采用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较传统开腹手术时间延长并不明显,但手术创伤出血、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等均较开放手术有明显优势.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 HALS具有现代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共同优点,是结直肠全腹腔镜手术的有力补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谢容明;魏文波;侯贤琼;廖康雄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6例,所有患者第1天均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3h,第2~5天给予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以上,然后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全组无CR,PR 16例,SD 15例,PD 5例,总有效率(CR +PR)为44.4%.初治组有效率为54.5%,复治组有效率为28.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脱发等,其中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63.9%,肌肉酸痛发生率为41.6%,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7.2%,脱发发生率为61.1%,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俭;胡文军;孙翠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5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及病理特点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改变及与肝肾损害的关系,为HBV-GN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肾内科2001年11月-2011年11月10年间经肾活检确诊HBV-GN并资料完整的25例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占同期肾活检4.70%,患者男性14例(56%),女性11例(44%);发病年龄9~47岁,平均22.83岁;乙肝标记物大三阳者12例(46.8%),乙肝小三阳者9例(36%);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4例(56%),肾功能不全6例(24%),肝功能受损8例(32%);肝功能是否异常和肾脏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异;病理表现以膜性肾病为主,占12例(48%).结论 HBV-GN患者以青少年为主,性别差异不大;临床表现主要是肾病综合征为主,病理以膜性肾病多见;HBV血清标志物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GN诊断;HBV对肝脏及肾脏的损伤具有不同步性.

    作者:吴国仲;韩久怀;张璟;苏安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20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收集耳鼻喉科2008年2月-2012年2月因反复出血行鼻内镜检查止血术的206例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在鼻内镜直视下明确出血情况,根据病情不同选择单极电凝烧灼、可吸收明胶海绵保护创面或凡士林纱条局部填塞等不同的止血方法止血,观察疗效.结果 1次手术治愈179例(86.9%),2次手术治愈21例(1O.2%),3次手术治愈6例(2.9%),总有效率100%.术中发现鼻中隔偏曲12例,鼻息肉3例,鼻微小血管瘤3例,除微小血管瘤术中处理外,余嘱1个月后手术治疗.随访3~6个月无一例再出血,无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探查止血术具有准确、有效、无痛、安全等优点,大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川;林潮楷;林楷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TACE联合PEI治疗乏血供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乏血供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肝穿刺活检、CT增强及DSA检查为乏血供的肝癌50例,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行TACE联合PEI治疗,25例(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AFP转阴率及1年、2年生存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和52%,AFP转阴率分别为84%和48%,1年生存率分别为92%和68%,2年生存率分别为68%和32%.两组治疗有效率、AFP及患者1年、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PEI治疗乏血供肝癌安全、经济,可以提高TACE的疗效,特别对于小于3 cm的肿瘤,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邵泽锋;何仕诚;邓钢;郭金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比较2006年10月-2011年12月对50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应用弧形切割闭合器行双吻合术(以下简称双吻合组)与70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使用荷包钳荷包闭合行单吻合术(以下简称单吻合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双吻合组保肛率为98.0%,手术时间为145~270 min,术中出血量为153 ~247 ml,吻合口瘘为4.0%,吻合口出血为4%;单吻合组保肛率为82.9%,手术时间为220~350min、术中出血量为246~354ml,吻合口瘘为11.4%,吻合口出血为8.6%.双吻合组保肛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单吻合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出血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弧形切割闭合器的应用能扩大直肠癌保肛手术,操作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肠腔内容物溢出对术区的污染,并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汤骥骜;王芝钧;刘鸿亚;谢金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SIOOA4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蛋白SI00A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S100A4蛋白在42例LSCC组织、2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L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S100A4蛋白在42例L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0%,而在2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淋巴结转移组S100A4蛋白阳性表达率(5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3.6%),在临床分期中Ⅲ+Ⅳ期S100A4蛋白阳性表达率(44.0%)高于Ⅰ+Ⅱ期(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蛋白在LSCC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原发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及T分期无关(均P>0.05).结论 S100A4蛋白在LSCC的发生、发展中可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LSCC发生及侵袭转移潜能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杨国强;陈应超;李里香;张少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胃裸区对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胃裸区( GBA)对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5年1月- 2008年12月于四川绵阳四○四医院普外科行贲门癌根治术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贲门癌的132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贲门癌累及GBA患者,B组为贲门癌未累及GBA患者.统计并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结果 纳入研究的132例患者均发现有GBA,GBA的形状以三角形多见,面积约为2.0~16.0 cm2,平均面积约为6.5 cm2.其中,A组58例,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37.9%;B组74例,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55.4%.两组比较,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贲门癌累及GBA的患者预后较差;术前CT检查评估GBA的状态对贲门癌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谯时文;姜淮芜;李宗林;陈进;罗亮;黄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ACEI联合ARB治疗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62例,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 Control)、缬沙坦组(valsartan)、贝那普利组(Benazepril)、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组(Benazepril+ valsartan).Control组仅给予限制蛋白饮食,血脂升高者给予降脂等一般治疗;缬沙坦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valsartan 80 mg/d,如无副作用及低血压增加剂量至160 mg/d; Benazepril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Benazepril 10 mg/d,如无副作用及低血压增加剂量至20 mg/d;Benazepril+ valsartan组在valsartan组基础上合用Benazepril 10 ~20 mg/d,1次/d;以上各组疗程共8周.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除对照组外,valsartan组、Benazepril组与Benazepril+ valsartan组24小时尿白蛋白量均有下降(P<0.01);与其它组比较,Benazepril+ valsartan组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可以快速降低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尿蛋白排泄量,提升白蛋白水平,促使病情缓解.

    作者:张璟;刘伟;施杰;端靓靓;苏安生;韩久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侵犯上矢状窦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侵犯上矢状窦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侵犯上矢状窦的脑膜瘤患者,共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4~ 63岁,平均49岁.颅内压增高者9例,癫痫发作3例,偏瘫等定位体征4例.肿瘤部位均为单侧.对14例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同时行受累上矢状窦壁切除加重建上矢状窦11例,受累上矢状窦部切除3例.结果 14例患者手术结果满意,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9例颅内压增高患者,术后头痛、呕吐等症状消失,3例癫痫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缓解,4例术前偏瘫等定位体征患者,术后阳性体征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年,1例患者术后脑膜瘤复发,行二次手术治愈,其余13例均未见复发.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上矢状窦旁脑膜瘤镜下全切除,同时行受累矢状窦切除,或上矢状窦壁切除加重建上矢状窦,可有效治疗侵犯上矢状窦的窦旁脑膜瘤.

    作者:方宪清;汪瑞;方剑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丙泊酚应用于胃镜检查500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注射下行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寻求一种舒适、安全、可靠的胃镜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2月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500例门诊和住院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检查前应用丙泊酚静脉注射治疗,观察患者在用药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胃镜检查时置镜反应、胃镜检查效果.结果 患者在用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在持续鼻导管吸氧下血氧饱和度变化不明显,术中无躁动、恶心、呕吐,胃镜下影像清晰,所有患者对检查过程无任何记忆,患者满意度100%.结论 丙泊酚静脉注射下行胃镜检查是舒适、安全、可行的,消除了患者在胃镜检查中的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晏洁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0例频发TIA患者降纤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并分析比较频繁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用尿激酶降纤治疗与普通常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个临床病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分组,实验组患者进行尿激酶早期降纤治疗,同时加用对照组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纯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血管内膜斑块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后3,7,14 d的临床治愈率以及在1周、1周~1个月内、1~3个月TIA与脑梗死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早期给予降纤治疗的频繁发作TIA患者在不同观察时间段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发展为脑梗死几率远小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前者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频繁发作TIA的临床患者早期给予尿激酶降纤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可以降低其发展为脑梗死几率,安全、有效.

    作者:李和侠;赵玉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颈中变感神经节阻滞(MCGB)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偏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A组氟桂利嗪10 mg/d,睡前口服,连服2个月;B组患侧MCGB,1次/d,10次为一疗程,间隔1周进行第二疗程,共4个疗程.两个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血管、血流变化.治疗结束后,由不了解治疗方案的医生判断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A、B组治疗前脑血管血流异常率分别为80.0%、82.5%;治疗结束后脑血管血流异常率分别50.0%、12.5%;治疗结束后治愈(优)率分别为5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GB能够有效纠正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失调,对偏头痛的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冯力;郑虎山;蒋劲;黄增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探讨电凝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使用电凝钩的使用技巧及安全性,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1996年1月-2011年1月之间经LC术后的2512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 2512例LC术患者中,顺利完成LC术2471例,占98.4%,41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1.6%,3例发生胆汁漏,经术后腹腔引流治愈,无术后出血、胆管损伤、胆管狭窄,手术时间21 ~125 min,平均42.8 min,术后1923例患者经过随访6个月~3年(其余病例因联系困难未行随访),无术后胆管狭窄、硬化性胆管炎及远期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恢复好,治疗及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熟练掌握电凝钩的使用技巧及原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是安全、有效的,且价格低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杨成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复方黄芩含漱液联合康复新防治鼻咽癌急性口咽炎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 观察复方黄芩含漱液与康复新液联用以减轻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中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临床近期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行同期放化疗.观察组予复方黄芩含漱液含漱与康复新液含服联用,同时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等相关护理措施,对照组应用朵贝氏液含漱,实施常规护理,两组给药均从放化疗第一日开始至放疗结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Ⅲ度以上急性放射性口咽炎反应发生率及出现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发生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Ⅲ度以上口咽炎发生率分别为28.85%、61.22% (P <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放疗14 d后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反应放射率分别为80%、43.33% (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反应放射率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推迟.结论 复方黄芩含漱液与康复新液联用,治疗过程中加强相关护理措施,能降低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中Ⅲ度以上急性放射性口咽炎反应并推迟重度放射性口咽炎发生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同期放化疗的耐受性及治疗的依从性,使放化疗顺利进行,近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金笑;李坊铭;李彩萍;邓利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强化清洗流程对可复用穿刺针清洗效果的应用观察

    目的 为改进复用穿刺针清洗效果,对比两种不同清洗流程方法对复用穿刺针的清洗效果,观察研究超声加酶清洗流程的优越性,确保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方法 将回收来的可复用的骨穿针、腰穿针100根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根.对照组清洗方法为常规预处理加手工清洗;实验组在常规预处理之后,将穿刺针置于全效多酶洗液中用超声清洗机以70 ~ 100 kHz频率清洗5 min.结果 通过专业检测、目测及使用光源放大镜检查,对照组合格率84%,实验组合格率98%,两组比较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管腔狭小的穿刺针,消毒时在常规预处理清洗的基础上,采用多酶液预处理配合超声清洗,污渍残留清除彻底,清洗合格率高,能保证可复用穿刺针灭菌质量.

    作者:陈付华;葛多云;马民;陈靖;张淑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实施专人护理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体会

    目的 探讨实施专人护理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肠造口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30例肠造口患者实施专人护理,安排一位高年资的护士专门负责该患者的健康宣教及造口护理工作.包括术前肠造口定位、术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造口护理、出院随访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由当班护士完成所有的术前术后护理、出院随访,观察两组在掌握造口健康知识时间、掌握造口袋粘贴技术时间、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掌握造口健康知识时间、掌握造口袋粘贴技术时间、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专人护理可以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文强;郑玉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平均住院日以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在肺功能、平均住院日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有何不同.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贾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71例食管癌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及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回病房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呼吸系统管理、合理营养支持和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结果 7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3例肺部感染,2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进食后出现反酸饱胀胸闷,经及时治疗与护理,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护士要掌握疾病的病因病理,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科学、周密地做好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任莉;冉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由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异常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及外周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1].A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可能和造血干细胞的内在缺陷、造血微环境的异常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而AA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异常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管英华;谢杨虎;魏晓巍;李见;王露;李玉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在肺癌诊断中的进展

    传统细胞学( (conventional smear,CS)检查因其取材方便、制片简单,已普遍应用于肿瘤的实验室检查,但由于受到标本质量、制片染色水平的差异、读片人员经验参差不齐等多方面的影响,造成传统细胞学的灵敏性、诊断率均较低,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技术是目前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中的优质的制片技术,对脱落细胞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查制片并观察诊断,可以提高对恶性肿瘤的检出率.目前主要应用于宫颈脱落细胞、体腔积液、尿液、细针穿刺及肛管直肠脱落细胞的检查,但在肺癌诊断价值方面报道较少,本文主要阐述液基细胞学在胸腔积液、痰液、肺部占位病变穿刺物涂片、支气管镜刷洗物、肺泡灌洗液中的应用及前景,来推广液体薄层细胞学技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并及早治疗.

    作者:贾伟;黄礼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急性胰腺炎早期事件的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发展快,约20%~30%的患者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总体死亡率约5%~10%[1].至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早期事件对急性胰腺炎的转归起到关键作用.急性胰腺炎早期事件包括胰腺腺泡细胞损伤和固有免疫启动,目前已公认急性胰腺炎时早发生胰腺腺泡细胞损伤,损伤细胞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进一步启动免疫系统,而炎症信号通路和固有免疫的启动以及腺泡细胞极性紊乱的发生在加速细胞损伤和急性胰腺炎进展中起至关重要作用.下面就急性胰腺炎早期事件近年来的进展展开综述.

    作者:杜政委;杨元生;陈垦;徐毅晖;王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北京市广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诊断报告

    目的 探讨了解社区人群生活方式疾病的流行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确定社区居民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方法 根据WHO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监测(STEPS)推荐方案中样本量估算的一般原则,确定本次调查样本为广外街道下属的29个居委会,从其中单纯随机抽取6个居委会中的360户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家庭.根据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原则,结合社区人口数,第一阶段依据简单随机抽样从广外街道中抽取6个居委会,第二阶段确定抽样住户(360),依据系统抽样6个居委会随机从每个居委会抽取60户(168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家庭.调查问卷统一收回,经数据整理、逻辑核查后,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本社区常见慢性病以40岁以上人群居多,循环系统疾病居死亡原因首位,调查人群对自身血糖关注不足,45.5%的人群不重视体格检查.结论 应充分了解知晓居民患病情况和健康影响因素.

    作者:任宁娟;衡薇;杨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北京市某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超重、肥胖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分布及超重肥胖状况,以明确干预工作的重点,为社区制定脑卒中防治干预策略服务.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社区50岁及以上(1961年12月31日前出生)本市户籍居民605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检.结果 605名居民中有473人被评估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占总人数的78.1%.超重220人,占高危人群总数的46.5%;肥胖89人,占高危人群总数的18.8%;中心性肥胖226人,占高危人群总数的47.8%,女性中心性肥胖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75,P =0.023),年龄越高,中心性肥胖发生率越高;男性中心性肥胖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性肥胖不同年龄组间比较、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应立足社区卫生服务,从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入手,对高危人群进行体重管理及综合干预,降低或延缓脑卒中发生.

    作者:赵静;舒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广州中山城乡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中山城乡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现况.方法 选取广东省广州和中山市为调查城市,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的1113名居民为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析两地居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现状.结果 广州中山城乡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总体了解率分别是52.9%和25.2%,其中城市居民突发公共卫生知识知晓率(57.1%)高于农村居民的知晓率(50.3%)(x2=34.825,P=0.00);有26.8%的居民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教育,其中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率(27.6%)高于农村居民(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21,P=0.002).有66.9%的城市居民认为需要进行突发公共卫生知识的教育,农村居民的教育需求高于城市居民(x2 =6.100,P=0.047).结论 广州中山城乡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有待提高,城市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好于农村居民,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余昌泽;黄燕惠;周志衡;杨华杰;王家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安徽基层医生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调查分析思考

    目的 调查安徽基层医生对高血压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为基层医生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的培训及进一步加强慢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4~5月间在合肥市接受培训的171名安徽省基层卫生院负责人及130名在芜湖接受培训的安徽基层部分一般医生培训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一般医生和卫生院负责人高血压诊断标准正确率分别为96.2%、83.4%,高血压药物分类正确率分别为46.4%、52.6%,是否服药后就诊回答正确率分别为45.1%、25.0%,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分别为48.2%、53.6%,对基层高血压指南了解和熟悉分别为35.5%、10.0%;在提高我国高血压病防治关键措施中,被调查者认为增加经费为42.5%,大规模高血压知识培训占63.5%,提高基层待遇的为41.1%,建立高血压防治绩效考核制度的为23.1%.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病防治的基础知识掌握仍有欠缺,在基层普及高血压防治适宜技术,规范培训十分必要.

    作者:李瑾;唐海沁;李结华;周忠冉;宗晓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广州市白云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白云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改善和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市白云区222名60岁以上老人为调查对象,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各111名.使用老年人健康调查问卷表(SF-36),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婚姻状况,丧偶空巢老人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因子得分低于独居及夫妻同住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状况,80岁以上空巢老人在生理功能方面的得分比较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有现医疗、经济收入状况、年龄、医改后状况.结论 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是多方面的,政府及家庭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心.

    作者:岳新芝;黎惠芬;李燕萍;谢穗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临床护士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生活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生活满意度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生活满意度评定表》对湛江市2家市级医院的31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护士的生活满意度,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临床护士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318名被调查的临床护士中,170人(53.5%)生活满意度高,148人(46.5%)生活满意度低;不同个体特性生活满意度不同;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疲劳总分、压力总分、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602,r2=-0.395,r3=-0.407,r4=0.368(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疲劳、压力和消极应的OR值分别是1.239,1.646,1.116,是护士生活满意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护士生活满意度不容乐观,有46.5%的护士生活满意度低.生活满意度受疲劳、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生活满意度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工作、消极应对、疲劳均呈负相关.

    作者:许梅;唐媛;陈美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IMA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c modified albumin,IM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在日立7600-1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间接白蛋白钴结合(albumin cobalt binding,ACB)试验,检测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浓度,计算其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阳性率为57.0%,与恢复期(3.8%)及正常对照(0)比较,其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恢复期患者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阳性率为3.8%与正常对照(0)比较,其阳性率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其缺血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庆侠;甘萍;倪琳婷;胡峰兰;蒋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先天性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学评价

    目的 研究梅毒螺旋体母婴传播的实验室检测的特异性方法,应用于新生儿梅毒的早期诊断.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金标法(GICA)作为初筛实验,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作为确诊实验及疗效观察,根据不同检验目的选用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蛋白印迹技术(WB)、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作为辅助检测手段,优化组合实验项目.结果 检测产科住院孕产妇24 636例,检测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530例,其中孕产妇TPPA确诊试验阳性患者325例,占孕产妇分娩患者的1.32%,新生儿科TPPA确诊试验阳性患者89例,占孕产妇分娩患者的0.36%.检测出新生儿梅毒患儿7例,占孕产妇分娩患者的0.03%.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检测的特异性,应用于新生儿胎传梅毒的早期诊断,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

    作者:苗岩;欧春怡;王学斌;齐绍伟;王君龙;王伟;张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对贵港市人民医院142份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病原菌73株,阳性率为51.4%,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9.3%)、铜绿假单胞菌(17.8%)、肺炎克雷伯菌(9.6%)和肠球菌属(13.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阳性率分别是36.1%和28.6%;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其次是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程度也较高.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和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在60%以上.结论 胆汁中病原菌种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多见,产ESBLs的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肠球菌耐药率较低.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G6PD活性与地中海贫血的关系

    目的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南方常见的遗传病,检出亲代的携带者是预防重型患儿出生的唯一方法.本文探讨C,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与地中海贫血的关系,指导临床的地中海贫血筛查.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医院产科门诊、婚前检查门诊的就诊者检验结果.以血常规MCV(平均红细胞体积)<82 fl和血红蛋白电泳HbA2> 3.5%为标准筛选652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以10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将β地贫组的G6PD活性和MCV与对照组比较,采用SPSS 10.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均数以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β地贫组的G6PD活性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01),而β地贫组MCV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G6PD活性的升高可以提示地中海贫血.基层医院或门诊部可通过检测G6PD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

    作者:黄霜;朱文彪;陈秋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医学实验室检验.多数疾病的诊断是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的,因此,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在今天的医疗实践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对各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和临床实验室自动化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在分析中质量控制方面的掌握运用越趋成熟规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当检验结果出现与临床患者症状不相符合时,临床医师就一味地将原因归于检验科检测不准.据国内学者实验室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80%的报告可溯源到标本不符合要要求.因此说明分析前质量控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也是难控制的环节.它贯穿于医生、护士、检验科人员共同重视,密切配合的监控过程中,分析前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保证准确检验结果的重要核心部分.因此医务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作者:董大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妊娠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分析

    目的 进一步验证妊娠期女性短PR间期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产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06例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分为两组,妊娠组569例(观察组),健康非妊娠组337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妊娠组女性按孕期分为3组,分别对各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①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89例( 15.64%,89/569),健康非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7例(2.08%,7/3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1); ②晚孕期与早、中孕期短PR间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5).结论 妊娠期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较健康非妊娠女性明显增高,且与孕期的周数呈正相关.

    作者:江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乙型肝炎患者肝门区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乙型)患者肝门区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常规超声检查37例住院乙肝患者,被检者肝门区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后,观察并记录肿大淋巴结数目、大小、分布范围及内部血流信号,测量胆囊壁厚度,并摄片保存.结果 超声显示淋巴结肿大1个(5例),2个(16例),3个(10例),4个及以上(6例).淋巴结长径14 ~ 30 mm,平均18mm,位于门脉主干、肝动脉周围及肝胃韧带间,以门脉主干周围多见;淋巴结呈卵圆形,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以低回声为主,回声欠均匀,比较孤立,内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结论 病毒性肝炎(乙型)可以引起肝门区淋巴结肿大,且与血清肝功能变化及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毒性肝炎肝外系统声像图改变的又一观察指标.

    作者:孟凡银;崔永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社区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社区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广州某区18个社区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其中9个社区的950名患者为试验组,进行1年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另外9个社区的1080名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比较研究前后患者的卫生行为、生活质量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经过1年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试验组患者的自测血压率、饮食控制率、经常运动率、体重控制率和规则用药率均得到明显的提高,患者的健康感觉、躯体症状、工作能力、认知功能和社会参与能力得分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收缩压由( 148.64±11.89)mm Hg下降到(135.53±8.24)mm Hg,平均舒张压从(93.53±8.47)mm Hg下降到(83.56±6.35)mm Hg,血压控制率提高了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在干预后的规则用药率、躯体症状和认知功能有所提高外,其余各项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模式实施效果满意,值得在社区中推广.

    作者:王彩霞;周志衡;王家骥;杨华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发展战略与策略(待续)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目前上海市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知和愿望,并深入分析这些原因,为上海市医改提出政策建议,特进行该研究.方法 随机整群分层抽取上海市中心地区(徐汇区)、上海市城乡结合区(闵行区)、上海市郊区(金山区).每个地区研究800名门诊(住院)居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400人)共计2400人,回收问卷2082份,问卷回收率为86.75%.结果 ①上海市居民首选社区医院情况:门诊患者65.4%首选社区医院,20.8%首选三级医院;住院患者57.4%首选社区医院,27.8%首选三级医院.60~74岁人群首选社区医院达72.0%,≥75岁老人高达73.0%,门诊患者、年龄大者、退休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首选社区医院比例较高.②上海市居民首选社区医院原因分析:门诊患者选择社区医院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和交通方便,住院患者选择社区医院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和服务态度;在年龄方面,不管是那个年龄组,都认为选择社区医院是有价格便宜和交通方便的原因.其他项目的人群也基本如此,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主要是价格便宜、交通方便、就医流程便捷.③居民对健康管理、家庭保健的需求较高.④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政策认知较差.结论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发展势头较好,要因势利导,制定相关政策,保证家庭医生制度的顺利实现.社区健康管理更是当务之急.

    作者:鲍勇;杜学礼;张安;梁颖;徐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根据传统医学“治未病”的治疗原则,观察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临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针刺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内科对症治疗,针刺治疗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皆不使用抗抑郁药物.两组患者由专科工作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使用HAMD进行评分,并分别计算两组患者PSD的发生率.结果 针刺治疗组PSD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PSD的发生率为37.5%,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针刺治疗组PS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P=0.01),两组患者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针刺治疗简便易行,副作用小,对降低PSD的临床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震宇;华启海;阎兴洲;徐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miR-221对于前列腺癌细胞系侵袭功能的机制研究

    目的 评价miR-22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表达的变化时其神经内分泌样转化及其侵袭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Northern blot检测LNCaP,LNCaP-AI两种前列腺癌细胞系中7种microRNA的表达变化;细胞转染法检测在雄激素剥夺环境中LNCaP和LNCaP-AI细胞系中miR-221的作用;CCK-8法检测细胞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增殖水平;Transwell法检测转染细胞的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的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dishevelled-2(DVL2)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ADPC)的细胞系LNCaP相比,miR-221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的细胞系LNCaP-AI中明显高表达.通过转染使miR-221在LNCaP细胞系中高表达可促进细胞的NSE表达,加速其神经内分泌样分化.而在LNCaP-AI细胞系中下调miR-221水平则会升高靶基因DVL2的表达水平,并增强LNCaP-Al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该实验证实在AIPC和ADPC细胞系中miR-221存在表达差异.miR-221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神经内分泌样转化,这可能是导致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转化的重要原因.MiR-221可通过作用DVL2调节晚期前列腺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

    作者:常征;张爱民;郝俊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正常人关节软骨细胞的培养及冻存复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正常人关节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冻存后再复苏对人体关节软骨细胞活性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取因创伤所致离断且无再植条件残肢的关节软骨组织,采用Ⅱ型胶原酶一次消化的方法获取原代软骨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并经10% DMSO冻存液冻存及常规复苏,过程中均用倒置显微镜定期观察软骨细胞的形态生长变化以及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常规消化传代后的第2~4代间贴壁时间无明显差别,但较原代明显变短,生长速度加快,在形态上仍以三角或多角形为主,传代在5代以内的软骨细胞仍能保持正常的组织学形态,且复苏后软骨细胞的存活率能达95%.结论 原代培养获得的正常人体关节软骨细胞在5代以内者可以较好地保留软骨细胞的特性和活性.

    作者:汪志军;潘伟波;朱敏;范厉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GLP-2对脓毒症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 glucagon like peptide-2,GLP-2)对脓毒症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Sprague 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内毒素组,C组:治疗组.分别以生理盐水、EcolliO55:B5、GLP-2腹腔注射,留取末端回肠组织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肠系膜淋巴结、肝、肺组织匀浆后细菌培养计算细菌移位率,同时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电镜下A组肠黏膜微绒毛及紧密连接未见异常,B组紧密连接增宽,微绒毛变细、稀疏,部分断裂、脱落.C组改变较B组明显减轻.②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及western blot净光密度值结果可见:occludin表达B组明显低于A组,C组明显高于B组.③肠系膜淋巴结、肝、肺器官细菌移位率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 GLP-2可以降低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的程度,减少细菌移位率,对脓毒症的肠道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张宗兵;刘瑞林;刘牧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压氧协同药物综合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9例分析

    目的 探讨0.25 MPa高压氧(HBO)协同药物综合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疗效,通过分析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机制明确高压氧综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0.25 Mpa HBO协同清水洗胃催吐、药物(特效解毒剂亚甲蓝拮抗、维生素C注射液、葡萄糖补液)综合治疗9例中度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分别给予亚甲蓝40 mg或80mg静推,维生素C3.0~5.0g静滴,HBO 1次/d,疗程1~2次.结果 9例中度急性亚硝酸中毒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0.25 MPa HBO协同药物综合治疗中度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有效.临床上除正确应用亚甲蓝等药物外,对病情较严重者应尽早高压氧治疗.

    作者:林琳;钱培丽;朱彩琴;赵迎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医学博士学位研究生选题的方法学思考

    科研选题不仅是医学论文研究工作的起点,也是医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的首要环节,更是使其成为高水平临床医学或基础医学科研人才的重要环节.选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对科研培训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均有重受意义.医学博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的选题来源广泛,主要包括导师的各类基金课题、专业文献资料以及日常学习、工作中提出的问题,在选题之前应进行广泛的文献调研,并仔细论证,要注意选择本学科前沿,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题,以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选题应大小适宜,避免无意义和不专业,避免盲目性,选择创新性较强又切实可行的课题,以利于课题的顺利实施和文章发表.

    作者:郭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010~2011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昌平区2010 ~2011学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方法 对昌平区2010 ~2011学年中小学生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营养良好检出率51.5%,女生高于男生(P<0.05),乡村高于城镇(P<0.05),小学高于高中高于初中(P<0.05);营养过剩检出率34.8%,肥胖(21.0%)多于超重(13.8%),男生高于女生(P<0.05),城镇高于乡村(P<0.05),初中高于小学高于高中(P<0.05);营养不良检出率13.7%,以轻度营养不良为主(12.2%),女生高于男生(P<0.05),城镇高于乡村(但P>0.05),初中高于小学高于高中(P<0.05).结论 昌平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并存,有关部门应加强营养宣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措施.

    作者:张崛;郭红侠;崔永强;刘玉红;黄艳丽;刘晓培;王金飞;滕淑凤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