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1-7813
  • 国内刊号:21-1187/R
  • 影响因子:0.42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12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5年5期文献
  • 从瘀论治慢性盆腔炎三则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而不易治愈的一种疾病.笔者在临床中观察认为,把本病的辨证治疗与祛瘀相结合,则有明显优势.1 湿热瘀阻宜清利化瘀[例一]刘某,女,29岁.自诉2002年5月作人工流产术后出现下腹隐痛,每月月经将至下腹胀痛明显加重,伴腰骶酸痛,带下偏多黄秽,经期提前,色暗有块,舌黯红、苔薄黄、脉弦滑.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宫体压痛,双侧附件增厚,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瘀血内停,治宜清热化湿,活血通络.药用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冬瓜仁各20g,赤芍、丹参、益母草、川楝子、元胡各15g,牛膝、茯苓各12g.上方7剂尽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后加扶脾之品继服20余剂,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作者:廖启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辨证分型综合治疗中风偏瘫浅探

    近年来,中风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中药加针灸和推拿等综合疗法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上有可靠的疗效.下面就此类患者的辨证分型治疗介绍如下:

    作者:赵传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健脾疏肝利胆法治疗慢性胆囊炎7例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在临床中健脾疏肝利胆法,应用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胆囊炎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例病例,男5例,女2例;年龄小38岁,大60岁,平均49岁;病程短6年,长15年,均为西医门诊或病房转诊病例.主要症状:右胁肋胀痛,甚者放射至右肩背,脘腹胀满不舒,喜叹息,矢气则舒,面色萎黄纳呆,大便溏,小便黄,舌淡,苔白腻或中微黄,脉弦大无力或弦濡.空腹胆囊B超:均显示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壁增厚毛糙.

    作者:谭莉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温肺化痰法治疗外感咳嗽108例

    笔者近6年来,运用温肺化痰法治疗外感咳嗽10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8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8例,女70例;年龄5~65岁,病程3天~2个月;均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检查双肺听诊无异常或双肺呼吸音粗或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作者:谢静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加味芎芷石膏汤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鼻炎58例

    笔者以加味芎芷石膏汤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鼻炎,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系门诊确诊的肺脾气虚型慢性鼻炎病例,均未用滴鼻剂治疗,无其他鼻科疾病,共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小12岁,大59岁.平均年龄40.68岁,病程短半年,长6年.

    作者:吕洪;石磊;徐萍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降逆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6例

    胃食管反流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目前认为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胃食管粘膜的损害是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临床多以烧心、胃脘灼痛、泛酸、反胃、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笔者采用降逆和胃法治疗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王杰;周伟星;梁健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翠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苓桂术甘汤治疗腰背部发热两例分析

    1 病例介绍[案一]患者,女,39岁.以腰背部发热2年余为主诉,于2003年12月20日就诊.2年前不明原因发病,自觉腰背部(两肾之间)发热,约手掌大小,症状时轻时重,较重时,即使身处严冬亦袒胸露背,欲卧石板之上. 自诉曾多方求医,诸医均考虑为阴虚火旺而以滋阴降火为法组方,治疗罔效.观其舌脉,舌质淡,苔白腻,关脉左弦右弱,尺脉沉紧.问其饮食,食欲欠佳,进食后有轻微腹胀,且自觉小腹坚满,时有气从小腹上冲至胸咽,发无定时,发时呃声频频,声音高亢,持续时间10分钟至1小时不等,双下肢轻微浮肿.综观舌、脉、症,考虑为阳虚饮停之奔豚气.遂给予苓桂术甘汤:茯苓15g,桂枝12g, 白术15g,炙甘草6g.1剂,嘱用药后复诊.12月22日复诊:诉汤药入口即感背部热邪逐渐下移,尿量有所增加,小便时有灼热感.1剂服完,背部发热症状消失,小腹坚满缓解,呃逆未发.随访近1年,症状未见反复.

    作者:郭刚恒;丛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虚发热28例

    气虚发热是指过度劳累、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调理,导致脾胃气虚、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引起发热.近年来我科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虚发热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丽君;王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上扰型眩晕32例

    笔者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32例痰浊上扰型眩晕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小21岁,大58岁;病程短7天,长12年.临床表现:头晕昏沉,倦怠神疲,头重如蒙,心烦而悸,胸闷脘痞,或时吐痰涎,少食多寐,口干不渴或口干引饮,饮后仍干,或便溏或便秘,舌胖,苔浊腻,或白厚而滑,脉弦滑.辨证均属于痰浊上扰证.

    作者:王建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乌头汤治疗慢性腰腿痛56例

    乌头汤由麻黄、黄芪、炙甘草各3两,川乌5枚组成,以此治疗慢性腰腿痛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6例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梨状肌综合征引起坐骨神经痛症状.其中,腰椎间盘突症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慢性腰腿痛18例,犁状肌综合征12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小22岁,大66岁,平均47岁.均为重体力劳动者,腰椎间盘突出均有典型临床症状及CT扫描证实,单用中药治疗者52例,治疗期间加用西药者4例,中转手术治疗2例.

    作者:程功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50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经中西医治疗不显,病情反复发作,50例中,全部在秋冬季节为治疗对象,其中,男14例,女36例;年龄13~60岁;病情短1年,长10年.

    作者:邓少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身痛逐瘀汤内服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104例

    笔者自2000年~2004年采用清代名医王清任之名方身痛逐瘀汤加减化裁内服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104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买买吐松;阿提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38例

    笔者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并与常规非透析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观察76例病例,随机按1:1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年龄42~81岁,平均67岁;对照组年龄40~82岁,平均65岁,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情的分级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韦慧琴;胡开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90例

    笔者自2000年1月~2005年3月,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90例,并与西药组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门诊和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5~55岁,平均33.2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3年2个月.心脏X线异常20例,其中,心脏轻度扩大12例,中度扩大9例,血清心肌酶谱异常15例.两组病例临床症状均以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自汗,时有胸部隐痛,下肢出现肿胀为主.

    作者:邱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头痛60例

    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头痛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23~64岁,平均42岁;病程1个月~5年.临床表现:肝郁头痛是由于内伤七情所致的头痛,常因情绪波动而诱发,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头痛,常见巅顶痛或头痛限于一侧或痛连两颞,急躁易怒,心烦,脘胁胀闷,嗳气频频,得嗳气则头痛缓解,舌红苔薄白,脉弦等.所有病例经有关检查,均排除器质性疾病.

    作者:谢慧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黄芪九物汤加减治疗脑梗塞21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1例均为门诊患者.脑CT诊为腔隙性小灶脑梗塞.男16例,女5例均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波动为160~140/100~90mmHg),大年龄75岁,小年龄48岁.其中15例常年服用降压药,6例未系统治疗.主要临床表现:偏身麻痛、头晕乏力.

    作者:查保东;查切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加味大补黄芪汤合生脉注射液治疗产后自汗43例

    产后自汗是产后至产褥期常见的病症,有的见于其他疾病伴随症,有的经多种检查无其他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生理性症状,多采用谷维素、维生素、非那根等药治疗,效果不佳.笔者从中医理论出发,采用加味大补黄芪汤合生脉注射液并用治疗产后生理性自汗43例,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生脉散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

    笔者近年来,采用生脉散合苓桂术甘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并与单用西药组29例对照,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59例均为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月门诊及住院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及<实用内科学>第11版慢性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0~85岁,平均68.5岁;病程2~15年,平均7.5年.其中,冠心病18例,高心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肺心病4例,心功能Ⅳ级17例,Ⅲ级13例.对照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52~84岁,平均68岁;病程3~14年,平均7年;其中,冠心病17例,高心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肺心病3例,心功能Ⅳ级17例,Ⅲ级12例.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陈一峰;陈亚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针刺与药物并用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偏头痛是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反复发作的头痛,发病部位常见于头部的一侧,呈周期性、发作性、剧烈性,以中青年多发,女性多于男性.笔者对78例偏头痛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例析

    1 病例介绍滕某某,女,59岁.主诉:近日因稍食油腻之物,腹痛肠鸣后即泻,泻后则安,每天3~4次.病史:患者腹泻反复发作10年之久,缠绵不愈.表现为阵发性腹绞痛及里急后重,排便后缓解,伴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自汗.某院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经口服黄连素、诺氟沙星胶囊、中药、静滴青霉素治疗,症状缓解,但仍反复发作.每因稍食油腻之物、或食生冷水果、或情绪紧张、或过度劳累,病情加重.查体:患者呈慢性面容,神情、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沉细.

    作者:金炳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178例

    坐骨神经痛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从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按其受损部位又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笔者用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姜秀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扬刺为主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128例

    笔者以扬刺为主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12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8例中,男52例,女76例;年龄小18岁,大65岁;病程短1个月,长16年.

    作者:姚聪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肾脏微血管并发症,当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持续尿白蛋白排泻率(UAE)增加,称为(IDN).于2001年1月~2004年12月,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法辅助治疗IDN28例,并与单用西医常规处理的28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海昆肾喜胶囊肾衰Ⅱ号保留灌肠并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慢性肾衰竭(CRF)是由多种原发或继发的慢性疾病发展到晚期,引起肾脏排泄、分泌及调节功能减退,从而导致代谢产物堆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出现的一种临床急症.如何在疾病的早、中、晚期阻断或延缓疾病的进程,是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方向.笔者采用海昆肾喜胶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综合治疗,治疗慢性肾衰病例40例,在降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改善患者整体情况、延缓CRF患者进入透析的时间或对已透析患者减少透析次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岳玉桃;郭志玲;徐家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乌杞乙肝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乌杞乙肝颗粒具有滋养肝肾、解毒散瘀等功效,是我国著名中医肝病专家关幼波先生的临床验方.本实验主要观察乌杞乙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并且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红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力障碍性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

    2003年1月~2005年3月,笔者应用本院验方制成的胃动胶囊联合西药多潘立酮治疗FD60例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岳斌;张静;郝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75例

    笔者自2002年1月至2004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7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28例,年龄小3月,大14岁,平均年龄(3±1.6)岁,均符合<实用儿科诊疗规范>[1]中病毒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45例,女30例;对照组53例,男30例,女2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易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观察

    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2001年1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及门诊病例9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25岁,平均病程(2.56±3.21)年;伴高血压42例,高血脂38例.随机分两组,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临床分型,心电图改变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均>0.05).

    作者:管景浩;钟伟;刘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86例

    急性胰腺炎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部分发展成为重症胰腺炎,病死率高.我院采用柴芍承气汤结合内科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60例

    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小15岁,大50岁,以青壮年居多;病程短1天,长3个月.伴患侧面部麻木的29例,伴耳后或下颌角疼痛的24例,左侧面瘫21例,右侧面瘫17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面瘫,均属面神经炎所致周围性面瘫.

    作者:时国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46例

    笔者自1998年至2004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肠梗阻46例,并与手术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7例均符合<外科学>肠梗阻和<中医内科学>腹痛、关格诊断标准[1,2].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小8个月,大68岁,平均34.4岁.对照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9~73岁,平均41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利刚;谭少猛;张惠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78例

    笔者自2003年3月~2005年3月,采用古方八正散加味联合抗菌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NGU)78例.并与单用抗菌素治疗的60例作临床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幸宇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救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例析

    1 病例介绍庞某某,女,54岁.于2003年10月19日11时入院.该患在入院前7天右上肢近腕关节处发现一大块瘀斑,5天前出现头晕,2天前皮肤瘀斑增多,并出现头痛,继之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躁动不安,伴呕吐,双下肢活动欠灵活,在当地医院行头CT扫描检查未见异常.既往无关节疼痛、明显脱发及反复口腔溃疡史;病前无服用药物史.查体:体温37.7℃,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0.6/13.9 kPa.意识不清,躁动不安,中度贫血貌,周身皮肤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巩膜黄染,光反射迟钝,无面瘫,颈软.心率100次/分,心音、心律正常.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腹部稍膨隆,无压痛及肌紧张.

    作者:李亚男;高宏;刘欣;潘琳;刘宝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宁胶囊治疗糖尿病40例分析

    糖尿病是中老年残疾和致残的主要疾病.近年的研究认为:糖尿病发生与体内自由基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自由基攻击细胞膜结构,造成神经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破坏、微血管损伤、线粒体功能衰竭和蛋白降解加速等,从而使细胞功能丧失.而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光甘肽过氧化酶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在糖尿病血管动脉硬化、缺血、缺氧时的抗氧化作用等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方水林;沈彦;钱琪;俞菊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推拿中药离子导入并用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48例

    笔者自2002年~2004年间运用推拿中药离子导入并用治疗4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68例患者中,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18~68岁,平均50.3岁,病程短1天,长3年,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推拿中药离子导入并用组48例(观察组)和口服滑膜炎冲剂组20例(对照组).

    作者:王承明;王纪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川芎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2例分析

    笔者2000年8月~2004年11月,用川芎素加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2例,并与硝酸甘油治疗的38例作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80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经常规心电图、运动试验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40~71岁,平均62岁;病程6月~11年,平均7年;合并高血压病20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症18例.对照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45~69岁;合并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症15例.

    作者:付风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复方益肝灵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

    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选用我院病例资料完整的临床已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72例,其中,男63例,女9例;年龄25~68岁,平均46.5岁.病情特点:病程1~6年,均为乙肝标志物阳性;所有病例均有ALT升高,B超检查提示慢性肝病、脾大;无腹水及其它并发症.同期选用慢性乙型肝炎40例为对照组,两组按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作者:赵文生;郭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天麻钩藤饮络活喜并用治疗高血压76例

    1 临床资料本组为2003年9月~2005年3月门诊病例76例,通过常规检查、化验,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的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37~78岁,平均(61±10.20)岁;病程2~31年.对照组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5~76岁,平均(59±8.2)岁;病程2.5~29年.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均有头痛、头晕、失眠者30例,肢体麻木者23例,下肢浮肿者14例,便秘者9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有可比性.

    作者:扎幸芳;卢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参麦注射液并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包括多种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但斑块破裂诱发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仍是UAP的主要发病机制.笔者对98例UAP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旨在探索低分子肝素和参麦对UAP的治疗价值.

    作者:孙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刺五加脑灵液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8例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笔者于2001年10月~2004年10月,对72例IBS(腹泻型)患者中的38例用刺五加脑灵液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师磊;王芳;梁丰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化肝煎加味降低联苯双酯停药后谷丙转氨酶反跳72例

    笔者自2000年1月~2004年11月运用化肝煎加味降低联苯双酯停药后谷丙转氨酶反跳7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永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维生素K3穴注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31例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治疗方法和药物较多,但部分病人对传统药物的疗效较差、气促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始终难以缓解.笔者从2001年起,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3肺俞穴注射治疗哮喘中重度发作的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建华;朱锦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0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CRT)是多种肾脏疾病(无论是原发于肾脏的或继发于全身疾病以后累及肾脏的各种疾病)所引起的慢性肾功能减退,表现为代谢产物、毒物的潴留、水电介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部分内分泌功能失调等.本病疗程长,疗效差,患者痛苦大.

    作者:石青娥;段兆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疏散外风药的临床应用探析

    疏散外风药,简称疏风药或祛风药,即泛指具有辛散祛风作用,用于治疗风寒、风热、风湿、风疹等外风证的一类药物.如能掌握这类药物的一般性能、特殊效用、配伍规律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便可以为临床正确运用本类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赫春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综合疗法治疗胆结石252例分析

    笔者用综合方法,治疗252例胆结石病例与中西医结合对照组182例对照观察.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1999年~2003年采用综合疗法治疗252例胆道结石、残余结石,按照肝胆管泥沙样结石、胆总管结石小于1cm者,只要胆总管下端无狭窄为非手术治疗原则,全部病例经B超检查而确诊.本组术后残余结石64例,占25.4%,其中,胆囊已切除48例.男119例,女133例;年龄小25岁,大72岁,平均年龄48.5岁.

    作者:李阳;姚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益气活血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60例

    笔者自1995年9月~2002年5月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法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秀平;高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药外敷微波并用治疗慢性附件炎并发不孕症40例

    笔者1998年1月~2003年10月,对慢性附件炎并发不孕症患者采用中药外敷合微波治疗,并经1年的随访观察:共治疗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高汉义;张学玲;王燕;陈相英;吉秀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胃痞验案一得

    王某,女,32岁.2005年3月22日初诊.患者5天前因情志郁怒,突然出现脘腹剧胀,不能得卧,口苦口干,经服西沙比利,效果欠佳,遂来就诊.症见脘腹胀满,胃中灼热似痛,口苦口干不欲饮,似饥不欲食,进食则泛酸,大便2~3日一行,质偏干,排便不爽,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胃镜及病理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脉证合参属胃痞,系因肝郁气滞、脾胃升降失司所致,治宜疏肝解郁、升清降浊.药用柴胡6g,白芍12g,枳壳15g,黄连6g,吴茱萸3g,沙参15g,甘草6g.水煎服.嘱患者服药5剂.于3日后患者又来访,诉上药服1剂后症状大减,2剂后症状全无,询问是否继续服药,嘱患者继服以巩固.

    作者:王庆溪;何承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60例

    笔者自2003年元月~2004年底,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60例与西药治疗48例对照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彭桂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消瘤止痛膏对正常和肝癌实体瘤鼠镇痛作用的研究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肿瘤病人的痛苦症状之一,往往影响饮食睡眠情绪活动等,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或绝望心理,导致患者有限生命的生活质量急骤下降,西医常选用强效镇痛药,虽可立即止痛,但经长期应用很快产生成瘾和耐受,晚期使用则很难达到止痛效果,所以对癌性疼痛症状的处理将需通过综合的方法.本院研制的消瘤止痛膏采用延胡索、木香、罂粟壳、冰片、乳香等名贵中药组成,以外敷内治镇痛,临床疗效突出,为探讨该药的作用机理,进行以下相关实验研究.

    作者:朱萱萱;王瑞平;邱召娟;张忠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冬虫夏草对肾炎的临床实验研究

    冬虫夏草[Cordycepssibenis(Berk)sacc]是传统滋补强壮药,为灭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性甘温,入肺、肾,滋肺补肾[1,2].冬虫夏草成分是从新鲜标本中分离提纯培养而得到的冬虫夏草头孢菌丝,目前临床已证实: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等疾病都有疗效[3],国内也开展对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4],并进行动物实验观察冬虫夏草对急性肾损伤的实验研究[3,5],为了证实冬虫夏草对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本实验采用给大白鼠注射抗FxIA抗体产生Heymann肾炎(即为被动Heymann肾炎),拟从尿蛋白、血清肌酐、病理改变等几个方面观察冬虫夏草对肾小球肾炎的疗效.

    作者:刘辉;任青;周希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坚涩不通的一种病症.老年人由于长期便秘,功能失调,病人痛苦不堪,严重者易发生其他并发症.因此,加强护理,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便秘的发生,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邹爱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浅探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EBN),是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活动计划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1].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循证护理正在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被逐步应用于护理实践中.

    作者:高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乳腺病的自我防护

    乳腺疾病已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70年代资料表明:乳腺癌仅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80年代已上升到第二位,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生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乳腺疾病的研究临床专治技术方面已有了长足发展,人们对乳腺疾病的重视程度及预防和接受普查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有些患者忽视此病,丧失了佳治疗时机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徐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腺、胆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亦属此范围,中医称呕血.

    作者:赵镝;金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68例阻塞性肺气肿护理探要

    阻塞性肺气肿(COPD)是一种老年慢性常见病.常继发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之后,因肺气长期壅滞,肺叶恒久膨胀,不能敛降,而胀阔冲胸,以胸中胀闷、咳嗽、咯痰、气短而喘为重要临床表现的肺系疾病.治疗上辨证论治,化痰降气、温肺化痰平喘、清热化痰宣肺、补益肺气、补益脾胃等治疗.

    作者:杜华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足的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疾患,是令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痛苦的可怕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残主要原因.现将糖尿病足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高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现状和思路

    1 中医药防治再狭窄的研究现状单味中药及提取物川芎嗪:唐利龙等[2 3]发现:川芎嗪有明显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生长与分裂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而且川芎嗪还能明显的抑制VSMC的?、Ⅲ型前胶原α1(Ι)、α2(Ⅲ)基因的转录.而Ι、Ⅲ型前胶原可导致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同时激活并释放生长因子,在PTCA后再狭窄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罗红琳等[4]在不同剂量川芎嗪对VSMC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川芎嗪能明显抑制VSMC数目的增长和细胞对氚-脱氧胸腺嘧啶(3H-TdR)的摄取,并可增加前列环素(PGL2)水解产1物6-keto-PGF1α的释放,提示川芎嗪具有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其作用与PGL2增加有关.

    作者:王连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医药抗肿瘤机理研究概况

    转移是恶性肿瘤特异性生物学特征之一.笔者将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机理研究近况概述如下,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研究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作者:李博;李瑞汉;高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青紫舌在血瘀证中的运用

    舌诊是具中医特征的一种诊疗方法,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中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八纲、病因、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早在<内经>中即有察舌辨证的记述.青紫舌是中医诊断血瘀证的一个传统依据和主要指标之一.青紫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舌象,对临床诊断血瘀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彦;赵兰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拟胃康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97例

    笔者自1999年7月~2003年6月自拟胃康灵治疗97例GERD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7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例,其中,男68例,女29例,年龄19~71岁,平均41.5岁.反流时间短者6个月,长者23年,平均6.1年.所选病例均符合如下标准:①临床上有典型的烧心、反酸、反胃、胸痛、在胸骨后或剑突下部位.②胸痛排除心源性、非心源性胸痛病病因.③食管炎形态学病变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④符合洛杉矶分级法,正常:粘膜没有破损;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粘膜破损,长径小于5mm;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粘膜破损,长径大于5m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C级:黏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D级:黏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临床A级以上列入观察病例,其中,A级29例,B级44例,C级14例,D级8例.

    作者:王希智;王清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拟止晕汤治疗颈性眩晕58例

    颈性眩晕由颈椎病变压迫椎-基底动脉,致使脑组织供血不足,缺血缺氧所致.临床较为常见,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梁达中;尹玉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拟酸枣安神汤治疗失眠50例疗效观察

    笔者近年来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参考有关文献,自拟酸枣安神汤治疗失眠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失眠的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

    作者:康广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拟胃症宁汤辨证治疗晚期胃癌述要

    笔者结合10余年治疗肿瘤经验,自拟胃症宁汤辨证治疗晚期胃癌,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生存质量,现将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徐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拟茵陈紫草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64例

    笔者1995年~2004年,运用自拟的茵陈紫草汤治疗6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4例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19~62岁之间;病程长5年,短6个月.每例口腔溃疡多个不等.

    作者:谢琼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拟祛瘀降脂汤治疗糖尿病性高脂血症46例

    笔者根据黄志强老师运用活血化瘀降脂法治疗糖尿病性高脂血症病例46例,效果显著,并与同期用血脂灵胶囊和复方丹参片治疗的30例病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可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拟宣肺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59例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自拟宣肺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5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59例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25例,女34例;年龄小者5岁,大者63岁;病程长者6月,短者10天.所有病例均经过至少5天以上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治疗,疗效欠佳,要求中医药治疗.症候特点:咽痒即咳,呈阵发性咳嗽,甚至痉挛性咳嗽,无痰或少痰;每因遇冷空气或吸入油烟而诱发加重,饮水可暂缓;双肺呼吸音清晰或稍粗,无干湿鸣音;有30例经胸片检查肺部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

    作者:胡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举隅

    肾气丸源自<金匮要略>,由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附子、桂枝组成.为治肾阳虚,症见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尺脉沉微.笔者近年来应用本方治疗席汉氏综合症(虚劳)、慢支(喘证)、咽痛、头痛等疾病,收效颇佳.兹举例如下:

    作者:韩社教;何爱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逍遥散临证三则

    逍遥散是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为肝郁血虚之证而设的常用方,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满意.笔者随证加减,均获疗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李元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玉屏风散临证新用三则

    玉屏风散出自<世医得效方>,以黄芪益气固表为君,白术健脾化湿、助气血生化之源为臣,气血充旺则卫阳固,防风走表而祛风邪为佐使,组成益气固表之剂.笔者在临床中辨证运用玉屏风散治疗多种病症,收效颇佳.现举例如下:

    作者:李生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化疗抑制期感染的临床研究

    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由于化疗药物的作用,患者骨髓处于抑制状态,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的减少,尤其是对机体抵抗能力起主要作用的白细胞,甚至可以降到0.5×1012/L,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因而感染是不可避免的.据统计,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感染致死者占20%~30%.患者的共同症状是发热,体温高达41℃,伴或不伴其他症状.如咳嗽、咽痛、肛周疼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西医的处理一般是首先作分泌物或血培养,然后给予联合、足量、广谱的抗生素治疗,在治疗中等待培养结果.如获得阳性培养,则可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但很多时候,得不到培养结果,患者仍持续高热.这时往往根据经验,调整药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作者:陈爱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臧佩林教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经验拾萃

    导师臧佩林教授早年从事中医基础研究,并一直坚持临床工作,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临床经验.臧老临床长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善治疗神经症,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套完整的治法.现将藏老临床辨治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宗慧梅;王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伤寒论》治疗头痛八法简析

    头痛是内科临床常见病症.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头痛病机、症状、治法、方药作了详尽的论述,对临床治疗头痛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现将其整理归纳为治疗八法:

    作者:裘黎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叶天士类风湿性关节炎辨治特色浅析

    叶天士是清代名医,在内科杂病方面卓有成就,在痹病辨治上颇有独特之处.兹将其辨治特色略作归纳分析如下:

    作者:吴斌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张仲景辨治胃脘痛八法浅析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笔者把张仲景辨治胃脘痛诸法浅谈于后,并略述己见,供学者参考.

    作者:李祥年;李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陈长华主任医师辨治吐血便血经验

    陈长华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年,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导师,治疗吐血便血的经验丰富.笔者随师学习3年,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陈祖臬老中医治疗咳嗽经验

    陈祖臬老中医,是绍兴地区名中医,学验俱丰,尤精于儿科.笔者有幸侍诊一侧,获益匪浅,今撷取在咳嗽上的一些经验,以飨同道.

    作者:吴国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张德超主任医师临证经验拾萃

    高邮市中医院张德超主任医师,熟读歧黄,深黯医理,临证疗效卓著.笔者曾经有幸在高邮市中医院随师学习,现将其诊疗胃下垂、乙型病毒性肝炎、特发性水肿等经验摘要予以介绍:

    作者:王丙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赵怀德主任医师祖传经验探要

    赵氏家族,遵照家训,溯根源流,探古求新,勤于实践,苦于钻研,潜心研究,辈辈相传,临证颇具特色,尤其在治疗外科、儿科、皮肤科、骨科及疑难杂症方面,审证正确,立法得当,遇疾每能妙手回春,深令同道钦佩.赵氏治病效佳的根本:在于治法特异,辨证正确,施方得当,用药能通过辨证体现、立法能灵活调配,值得进行研究和总结.

    作者:郭教礼;赵恒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邵荣世主任医师应用温中行滞法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

    邵荣世主任医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30余载,擅长内科,尤精脾胃.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得益匪浅.兹就邵师应用温中行滞法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顾庆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补肾法治疗充血性心衰及与益气法的对比研究

    近年来,中药治疗充血性心衰(CHF)的报道很多,且大多采用益气类方药.笔者自2002年来采用补肾法治疗CHF,并与益气活血利水法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绍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