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18-90
  • 全年订价:15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 中医学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年7期文献
  • 针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53例身体质量指数(BMI) >25kg/m2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分为针灸组、针灸联合二甲双胍组、针刺安慰联合二甲双胍组,比较3组治疗前后人体体征、临床血清学指标、糖脂代谢指标、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3组治疗前人体测量学指标、血清内分泌激素、糖脂代谢各项评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3组患者BMI、腰臀比均下降,卵巢体积变小;促黄体生成素(LH)、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LH/FSH)、睾酮(T)等内分泌激素均下降;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脂等糖脂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组间比较:针灸联合二甲双胍组较针灸组、针刺安慰联合二甲双胍组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显著;针灸联合二甲双胍组的周期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3组均能降低BMI,改善高雄激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针灸联合二甲双胍组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李荔;莫蕙;文斌;张婧;李屹;陈文芬;黄晓文;彭秀红;李洁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98例混合痔舌象特征及辨证分型临床研究

    目的:对混合痔临床分期Ⅱ-Ⅳ期及各证型的舌象特点进行客观化分析,以期为混合痔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住院择期手术混合痔患者198例,按不同主要症状分为A组(Ⅱ期长期便血)、B组(Ⅱ期便血伴痔核脱出)、C组(Ⅲ期)、D组(Ⅳ期);按证型分为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运用ZBOX-Ⅰ舌脉象仪采集舌象图片,通过分析软件获得舌象特征指数,应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期及各证型舌象特征指数的差异.结果:①D组胖瘦指数高(P<0.05),C组较D组患者齿痕指数大(P<0.05);混合痔Ⅱ-Ⅳ期中以湿热下注型多见,占全部病例的44.95%,其次为脾虚气陷型,占31.82%;气滞血瘀型中D组所占比例高,占30.43%.②湿热下注型老嫩指数、腐腻指数、润燥指数均高于气滞血瘀型和脾虚气陷型(P<0.05).结论:混合痔临床各期有部分的舌象特征差异,舌体形态特征指数可以为混合痔辨证分型提供部分客观依据.

    作者:钟盛兰;张伟;燕海霞;王忆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论叶天士对仲景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通过对叶氏医案的研究分析可知,叶天士继承了张仲景的治学方法,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理法研究有极为高深的造诣,他一改各家注释《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方法,从临床实践出发,独辟蹊径地研究如何用《伤寒论》的理法方证指导临床辨治,如何变通化裁经方使之能有效地治疗当时的各类疾病,叶天士在经方变通应用与《伤寒论》理法创新应用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叶氏是经方化栽应用的大师,是经方今用的典范,并在应用经方实践中创新和建立了许多新的学说.

    作者:王邦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仙茅对正常/虚寒大鼠孕烷X受体及其介导的药物代谢酶CYP3A和运转蛋白P-gp的影响

    目的:明确仙茅对正常、虚寒大鼠孕烷X受体(PXR)调控药物代谢酶CYP3A和转运蛋白P-gp的作用差异,为探讨其药效表达差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连续21d肌注氢化可的松粉针剂20mg·kg-1·d-1塑造虚寒大鼠模型.从第15天开始,正常、虚寒大鼠连续7d分别灌胃仙茅大、小剂量(30、20g/kg)水煎液.观察正常和虚寒状态下仙茅对PXR及其介导的药物代谢酶CYP3A和转运蛋白P-gp的影响.结果:仙茅大、小剂量分别给予虚寒大鼠后,能使虚寒大鼠降低的肝脏微粒体CYP3A活性、小肠P-gp及肝脏PXR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而仙茅大、小剂量分别给予正常大鼠后,各指标变化均不明显.结论:仙茅对虚寒状态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可升高虚寒大鼠PXR及其介导的CYP3A和P-gp有关.

    作者:薛春苗;张冰;金锐;林志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痰瘀互结型卵巢囊肿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探讨痰瘀互结型卵巢囊肿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雌二醇联合脂肪乳造模法复制痰瘀互结型卵巢囊肿动物模型,并用加味桂枝茯苓丸进行药物反证治疗.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动物卵巢脏器系数,全血黏度、红细胞凝集指数、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升高,用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后,各指标显著降低(P<0.05,P<0.01);病理检测模型组动物卵巢出现明显的囊肿病变,经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后有显著改善.结论:采用雌二醇联合脂肪乳造模,模型动物既有痰瘀互结的实验指标,又有明显的卵巢囊肿病变,认为该法成功复制出了痰瘀互结型卵巢囊肿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作者:张仲林;凌保东;袁明勇;罗伦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与炼丹术

    龟龄集是现存唯一的升炼养生丹药,其所承载的传统药物制作技艺基本反映了炼丹术“药物、炉鼎、火候”等核心要素的大致内容.炼丹术是传统药物制作技艺中为复杂的工艺技术,其传承十分艰吝,至今已没有人完全掌握炼丹术的技艺.通过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的考察,大致可以还原炼丹术的主要工艺技术.但是龟龄集的传统制作技艺也正面临着被丢弃或改造的危机,因此,必须重视其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研究,以确保养生丹药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程志立;柳惠武;宋歌;柳长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蛋白质组学对肾气虚证患者卵泡液的研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肾气虚引起的卵泡液蛋白质组分变化及二至天癸颗粒的干预作用,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丰富“肾主生殖”理论.方法:肾气虚受试者66例随机分为二至治疗组和安慰剂组,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分别在体外受精(IVF)周期前2个月经周期及IVF周期服用二至天癸颗粒和安慰剂.选取33例男方因素不孕的妇女行单精子卵胞浆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观察各组卵泡液蛋白表达差异及中药干预情况.结果:①二至治疗组的肾气虚症状相对于安慰剂组明显改善(P<0.05);②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获得卵泡液蛋白质谱图,发现存在显著差异的43个蛋白质点;③鉴定出的蛋白质是结合珠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甲状腺运载蛋白、载脂蛋白-A及补体C4-B.结论:这5种蛋白质可能与肾气虚相关,二至天癸颗粒能改善肾气虚症状,可能与中药整体调节卵泡液蛋白质表达有关.

    作者:连方;王岩;孙振高;郑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埋线疗法对衰老大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效应的研究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对衰老大鼠皮肤胶原组织的作用效应.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埋线治疗组.埋线治疗组在背部皮下埋线1次;埋线治疗组与衰老模型组均行D-半乳糖腹腔注射100d;空白对照组不做治疗.100d后进行皮肤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皮肤明显变薄,胶原疏松,免疫组化染色Ⅰ、Ⅲ型胶原明显减少,羟脯氨酸含量低(P<0.01).埋线治疗组皮肤厚度正常,Ⅰ、Ⅲ型胶原无明显减少,羟脯氨酸含量减低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埋线疗法对雌性衰老大鼠皮肤胶原组织有明显的刺激效应,可通过刺激胶原蛋白的增生来抗皮肤老化.

    作者:周双琳;张聪;林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血清药理学理论从含证血清探讨中医证的形成机制

    基于血清药理学的理论,试图从含证血清探讨中医证的形成机制.以国内外所发表的文献为研究基础,以中医理论为基石,以四诊规范为前提,以辨证思维为核心,以人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归纳和综述中医证和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动态.在血清药理学理论的启示下,提出含证血清的概念,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学有一个可行的切合点,有利于应用现代生命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揭示中医证的实质,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作者:梁文娜;李西海;李灿东;康洁;丁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十八反中附子瓜蒌临床同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疾病治疗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全面检索附子瓜蒌临床同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文献,分析探讨附子瓜蒌临床同用治疗疾病的情况.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8个数据库中应用附子瓜蒌临床同用治疗疾病的RCT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的中医疾病治疗情况、西医疾病治疗情况、不良事件情况等相关信息,分析探讨附子瓜蒌临床同用治疗疾病的情况.结果:共检索出符合条件的中文RCT临床研究文献57篇,该反药临床同用主要治疗胸痹、心悸等中医疾病;西医疾病方面,该反药临床同用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有12篇文献明确报告了临床用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情况.结论:临床上确实存在附子瓜萎两药同方应用的情况,且该反药组合临床同用似乎存在一定的疗效,需要更进一步的理论、实验、文献等方面的探讨研究来证实附子瓜蒌临床同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高源;费宇彤;钟赣生;刘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土家药延龄草抗SH-SY5Y细胞谷氨酸损伤有效部位筛选研究

    目的:筛选土家药延龄草中抗SH-SY5Y细胞谷氨酸(Glu)损伤的有效部位.方法:Bliss法测定延龄草不同部位提取物的1%致死量(LD1)和半数致死量(LD50),建立Glu损伤SH-SY5Y细胞模型,筛选延龄草中抗SH-SY5Y细胞Glu损伤的有效部位,以形态学、细胞存活率和LDH漏出率为指标评价延龄草有效部位对Glu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TTM1为抗SH-SY5Y细胞Glu损伤的有效部位,能显著改善Glu损伤细胞的形态,5.0、10.0、20.0μg/mL的TTM1提高损伤细胞的存活率(P<0.05,P<0.001),2.5、5.0、10.0、20.0μg/mL的TTM1可显著降低损伤细胞的LDH漏出率(P<0.05,P<0.001).结论:延龄草TTM1对Glu损伤的SH-SY5Y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志勇;张嫚;赵晖;宋阔魁;毕天;周凤琴;李彦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特征及部分症状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候特点及部分症状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的相关性,从而为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2年9月-2013年3月望京医院、平谷中医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型DNⅢ、Ⅳ期120例患者,详细记录中医证候积分,留取60例病人晨尿,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URBP,对比Ⅲ、Ⅳ期URBP结果,对部分症状与URBP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DNⅢ、Ⅳ期中医证候特点符合病机演变,Ⅲ期以气阴两虚为主,Ⅳ期出现脾肾阳虚.DNⅢ、Ⅳ期患者URBP检测结果两组差异显著(P<0.05).DNⅢ期临床症状尿频与URBP呈正相关(r=0.869,P<0.01);DNⅣ期临床症状下肢水肿与URBP呈正相关(r=0.857,P<0.01).结论:DNⅢ期中医证型多以气阴两虚为主,Ⅳ期出现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贯穿始终.DNⅢ期症状尿频与URBP呈正相关;DNⅣ期症状下肢水肿与URBP呈正相关,DN临床症状与URBP的连接点在于“水”这一病理要素.

    作者:苏春燕;张宁;范吉平;陈菲菲;李同侠;刘世巍;罗燕楠;王秀芝;蒋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统一表证分类,沟通辨证纲领:理论问难篇

    文章从诊断理论必须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出发,对现行的表证概念进行了系统剖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提出了可以贯通寒温杂病的表证界定及具体内涵,并对由此而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疑.

    作者:刘英锋;吴科;黄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VP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PVP联合中药治疗OVC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并独立对纳入文献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81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29例,对照组381例.所有试验质量普遍不够高,未发现双盲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PVP联合中药与单纯PVP治疗OVCF相比,其总有效率、无效率和骨密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PVP联合中药可优势互补,其治疗OVCF较单纯PVP治疗更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选择,但仍需低风险、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加以验证.

    作者:范超领;葛继荣;谢丽华;李生强;陈娟;许惠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赋予哮病“痰瘀伏肺”宿根理论科学内涵.方法:将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卵蛋白氢氧化铝溶液致敏,并长期雾化吸入卵蛋白激发哮喘,A组予0.9%氯化钠溶液雾化代替,分别持续1、2、3、4、5、6、7、8周,结束时相应时间,处死A、B组大鼠各5只,检测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全血黏度;肺组织HE染色,测定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管壁总面积(Wat)、内壁面积(Wai)、平滑肌面积(Wam),并用Pbm将测量值标准化,分别以Wat/Pbm、Wai/Pbm、Wam/Pbm代表相应管壁厚度,衡量气道重塑的程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ICAM-1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全血黏度(200L/s、30L/s、5L/s)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Wat/Pbm、Wai/Pbm、Wam/Pbm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Wat/Pbm、Wai/Pbm、Wam/Pbm与ICAM-1、全血黏度(200L/s、30L/s、5L/s)呈正相关(P=0.000).结论: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存在相关性.

    作者:喻强强;薛汉荣;赵英杰;余建玮;洪广祥;程光宇;叶超;沈建丽;曹邦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独活寄生汤干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

    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不清,软骨退变是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而细胞凋亡在软骨退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凋亡、内质网应激性凋亡、细胞自噬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骨关节炎主要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药在治疗骨关节炎有着独特的优势,独活寄生汤长期应用临床,效果良好,但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有待于深入研究,故文章从线粒体凋亡、内质网应激性凋亡、细胞自噬方面探讨独活寄生汤干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刘发元;李西海;叶蕻芝;刘献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古代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难治病,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三大主症.本病类似于中医古代文献中的骨痿、骨枯、骨极、骨痹、腰痛等.通过系统地整理历代中医文献论述,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本病的机制,不断提高对本病的防治和研究水平,从而为开展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作者:柳承希;任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刺捻转手法对脑出血家兔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平补平泻法对脑出血家兔血肿周围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手法在针刺治疗效应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留针组和手法组,每组各10只.自体血二次注血法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留针组和手法组造模成功后选取患侧头穴进行治疗,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即刻、第3天和第7天应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观察各组家兔血肿周围脑组织rCBF、rCBV和MTr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Tr延长,rCBV和rCBF减小,血肿周围血流量下降(P<0.05).留针组和手法组血肿周围脑血流灌注情况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MTT缩短,rCBV和rCBF明显增加(P<0.05),手法组优于留针组(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急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平补平泻手法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针刺疗效.

    作者:王凡;刘婧;焦志华;詹松华;东贵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的:基于专家调查筛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疗效评价指标和构建指标体系.方法:制定AECOPD疗效评价专家调查问卷,遴选呼吸领域专家50名,采用信函法进行调查,运用德尔菲法进行评价,采用均数和满分率评价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采用百分权重法对各结局指标进行赋权.结果: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专家意见集中的评价指标有动脉氧分压、喘息、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等.根据权重大小排序的指标有中医证候相关指标、经济学指标、BODE指数、SAFE指数、小临床意义变化值、肺功能状态与呼吸困难问卷等.结论:基于专家问卷构建的AECOPD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类指标,医护人员注重的指标、患者注重的指标、实验室指标、中医证侯相关指标.

    作者:王明航;李建生;李素云;余学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推拿相关感受器转导与传入机制初探

    推拿是施术者运用一定的技巧将具有适当刺激量的机械力作用于受试者体表或深层组织,引起局部皮肤或深层组织中感受器的变化,进而将机械力的刺激转化为电信号,并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纤维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推拿的治疗效应可能是施术者机械力学刺激、推拿时产生的疼痛觉及温度觉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拟对可能与推拿疗效相关的感受器及其种类、传入纤维、换能机制、传入途径做一阐述,以为阐明推拿治疗机制及后续相关研究做一参考及准备.

    作者:程艳彬;房敏;朱清广;姚斐;蒋诗超;张昊;艾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倾向评分法的丹红注射液联合使用胰岛素安全性研究

    目的:评价临床丹红注射液配伍使用胰岛素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法收集丹红注射液与胰岛素合并使用信息,使用倾向评分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比较与Logistic回归得出的OR值.结果:倾向评分法和传统Logistic回归法得出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与是否联合使用胰岛素的OR值分别为0.19[0.03,1.41]和0.22[0.03,1.57].结论:联合使用胰岛素不会增加丹红注射液的用药风险.

    作者:唐进法;徐涛;杨亚蕾;李学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疲乏症的中医证治思考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自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推广以来,艾滋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了很大降低,一些随着患者治疗的推进和生存时间延长而出现的如并发症、药物毒副作用和生活质量问题逐渐成为新的关注点.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HIV相关疲乏症虽是临床常见症状,但却容易为医生所忽视.文章对本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医病因病机、诊治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后续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志斌;杨冀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芪术颗粒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对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Wa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对照组和芪术颗粒组,用四氯化碳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日即给予相应治疗,分别于造模后的第1、2、4周处理大鼠,取肝组织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总p38 MAPK、p-p38 MAPK、总ATF-2及p-ATF-2蛋白表达.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总p38 MAPK、p-p38 MAPK、总ATF-2及p-ATF-2蛋白表达均有上调,而芪术颗粒对其上调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芪术颗粒对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有调控作用,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刘绍能;杨清高;潘澎;陶夏平;李敏;阚杰;刘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IgA肾病与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与健康人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及IgA肾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IgA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肱指数(ABI),并测.定病例组的相关理化指标,分析IgA肾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baPWV、ABI的差异及baPWV、ABI与IgA肾病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gA肾病患者的baPWV及AB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baPWV与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SUA)、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率过滤(GFR)、24h尿蛋白、空腹血糖(FBG)、收缩压、舒张压、年龄有相关性,ABI与Scr、BUN、Ccr、GFR、收缩压及年龄有相关性.结论:IgA肾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较正常人高,且IgA肾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与肾脏病指标相关.

    作者:赵唯含;顾焕;廖江铨;宋威江;杜金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辐照结合束缚应激致血虚肝郁大鼠证候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辐照结合束缚应激致血虚肝郁证大鼠模型.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辐照组、束缚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大鼠单笼饲养、辐照结合束缚21d造模,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外周血象并进行糖水实验、敞箱实验和跳台实验,测定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大脑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等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生长缓慢,外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明显(P<0.05),血浆中ACTH明显升高(P<0.05),CORT和下丘脑CRH含量有升高趋势,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和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从血象、行为学、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等方面验证了辐照结合束缚应激造成的大鼠模型可作为中医血虚肝郁证的动物模型.

    作者:张建军;李艳霞;王景霞;李伟;王淳;屈胜胜;葛阳;黄银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少腹逐瘀汤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红细胞膜组分的影响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膜组分的变化探讨少腹逐瘀汤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瘀证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气虚血瘀模型组、少腹逐瘀汤高剂量组(4.8g/kg)、低剂量组(1.2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复制气虚血瘀模型,每日1次,连续14d.各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Sd.取血前大鼠禁食24h,不禁水.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红细胞膜组分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造模后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毛色状态等变差.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P<0.01),膜上Na+-K+-ATP酶活力、唾液酸含量及巯基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丙二醛(MDA)含量和膜胆固醇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少腹逐瘀汤能够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P<0.01),可显著升高Na+-K+-ATP酶活力、唾液酸含量以及巯基含量(P<0.05),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P<0.01).结论:少腹逐瘀汤可能是通过提高Nd-K+-ATP酶活力、唾液酸和巯基含量,而增加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增加抗氧化性,减轻自由基对红细胞攻击程度,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达到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瘀状态.

    作者:牛雯颖;尤艳芳;纪博硕;李凤金;张玉昆;肖洪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指标经典恒温法预测戊己胃漂浮缓释片有效期

    目的:进行戊己胃漂浮缓释片有效期研究.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戊己胃漂浮缓释片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芍药苷的含量,并以多个有效成分为指标,运用经典恒温法预测其有效期.结果: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芍药苷的量随时间变化属一级降解反应,在25℃时的分解速度常数K分别为:4.22×10-6、3.13×10-6、4.80×10-6、4.14×10-6,以有效期时间短的吴茱萸次碱为指标,制剂有效期为2.50年.结论:戊己胃漂浮缓释片的有效期暂定为2.50年.

    作者:王群;刘文;陈中芬;杨颂;施晓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紫青膏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紫青膏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紫草、大黄、冬青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色谱法对膏剂中左旋紫草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斑点圆整,分离度好,易于区别;左旋紫草素进样量在0.2032-1.2192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RSD=1.7%(n=6).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所建标准可用于复方紫青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易蓉;梁光义;周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五子降糖方对T2DM大鼠血糖及血清SOD、MDA、hsCRP、C-P的影响

    目的:观察五子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G)、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肽(C-P)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五子降糖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组.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纯净水;其他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干预6周.检测大鼠灌胃前、2、4、6周FBG及2hPG水平;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SOD、MDA、hsCRP、C-P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FBG及2hPG、MDA、hsCRP水平升高,SOD、C-P水平降低(P<0.01);五子降糖方降低T2DM大鼠FBG及2hPG、MDA水平,提高SOD、C-P水平,其中该方中剂量明显降低hsCRP水平(P<0.01).结论:五子降糖方可降低T2DM大鼠FBG及2hPG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

    作者:王亚;高秀娟;贺宝玲;喇孝瑾;王会敏;田振亚;李继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对干燥综合征NOD小鼠治疗作用及TNF-α、IL-1β、AQP-5的表达

    目的:通过测定NOD小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 (IL-1β)、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AQP5) mRAN、蛋白表达和腺体病理分级来研究中西药联用与单用药的差别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雷公藤多苷(TG)组、MTX+TG组、ICR小鼠对照组,给药8周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①各治疗组病理组织形态学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MTX+TG组分级低.(各治疗组TNF-α、IL-1β表达少于模型组(P<0.05),MTX+TG组下降多.③各治疗组间AQP5 mRA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74,P=0.000).④相关分析显示TNF-α、IL-1β、AQP5 mRAN与病理分级呈直线相关(P<0.05).⑤交互作用分析显示两药联用,对TNF-α和AQP5 mRAN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①NOD小鼠呈淋巴细胞灶性浸润;TNF-α、IL-1 β,AQP5 mRAN表达异常.②MTX和TG可改善病理,改变TNF-α、IL-1 β及AQP5 mRAN表达,治疗有效.③MTX+TC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胡旭君;宋欣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祛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影响

    目的:从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角度,部分揭示祛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0只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的方法制作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15d后将CI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祛痹方高、低剂量组,随即灌胃给药,1次/d,连续4周.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fins样酪氨酸激酶(FLT-4)和胎肝激酶受体(FLK-1)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LK-1、FLT-4明显升高(P<0.01);雷公藤多苷组和祛痹方高剂量组FLK-1、FLT-4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且祛痹方高剂量组FLK-1较雷公藤多苷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祛痹方治疗RA的功效与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相关.

    作者:赵宏艳;王燕;杜中平;李鸿泓;肖诚;吕诚;刘梅洁;王少君;潘静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宁肾颗粒对IgA肾病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宁肾颗粒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宁肾颗粒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宁肾颗粒低、高剂量(12、24g/kg)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LPS+CCl4方法建立实验性IgA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分早、晚各给药或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1次,连续4周.干预后,检测尿液红细胞数、24h尿蛋白定量,观察肾脏病理及免疫病理,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数、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系膜区增殖、IgA荧光强度均增加,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宁肾颗粒低、高剂量组大鼠尿红细胞、24h尿蛋白、肾小球IgA荧光强度均有降低(P<0.05,P<0.01),宁肾颗粒高剂量组肾脏系膜区增殖减轻、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宁肾颗粒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PDGF-BB蛋白上调有关.

    作者:赵林;王志学;齐芳华;牟林茂;李安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核磁共振的小青龙汤证大鼠肺组织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各组大鼠肺组织代谢物图谱,发现小青龙汤证肺组织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小青龙汤组大鼠的肺组织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图谱经MestRec预处理和积分后,所得数据用SIMCA-P+进行PLS-DA分析,得到相应的散点图和载荷图,进行比较后找出差异性代谢物.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丙氨酸和牛磺酸增高(P<0.05),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降低(P<0.05),醋酸无统计学意义.小青龙汤组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相比,较空白对照组缬氨酸、精氨酸、牛磺酸、丙氨酸和组氨酸仍增高,较模型组缬氨酸、牛磺酸和丙氨酸有所降低,精氨酸比模型组中的含量还高;苏氨酸和甲硫氨酸较空白对照组低,较模型组高.结论:所找出的物质主要与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和免疫抵抗力有关,但与炎症及免疫相关的物质变化较明显.

    作者:何丽清;盖江华;郭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熊胆粉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确定熊胆粉(BB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BBP干预下HUVEC增殖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分析BBP对HUVEC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BBP干预24h后,HUVEC的增殖活力受到抑制,尤其到72h时,各药物浓度下HUVEC增殖活力受到显著抑制(P<0.05,P<0.01),以药物浓度0.3、0.6、0.9mg/mL分别干预24、48、72h后,表现出时间与药物浓度依赖的特征,HUVEC的迁移能力也受到明显抑制.结论:BBP对HUVEC的增殖与迁移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潜在的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

    作者:褚剑锋;沈阿灵;刘丽雅;李颖;赵锦燕;许剑峰;彭军;洪振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芎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NF-κB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芎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主动脉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炎性反应抗AS的新靶点.方法: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芎芍小剂量、中剂量及大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采用单纯高脂喂养法复制兔AS模型.给药前及给药6、12、15周后分别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15周后处死兔取胸主动脉采用非放射性凝胶迁移实验(EMSA)法测定其NF-κB p65活性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NF-κB mRNA表达量.结果:造模给药15周后各组兔血清炎症因子均较前不同程度升高,芎芍中、大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IL-2、TNF-α明显减少(P<0.01,P<0.05);芎芍大剂量组、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NF-κB p65结合活性降低(P<0.05).结论:芎芍胶囊能够降低AS兔主动脉NF-κB p65的蛋白结合活性,减少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从而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达到抗AS的目的.

    作者:张艳虹;徐凤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脉舒康胶囊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从不同角度观察脑脉舒康胶囊(脑脉舒康)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0min,再灌注60min,建立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脑脉舒康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浆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以及脑组织匀浆中的血栓素(TXB2)、谷氨酸(Glu)、氨基酸(EAA)含量、ATP酶活力的影响及光镜观察脑海马神经组织及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脉舒康能显著降低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血浆中ET含量(P<0.05,P<0.01),升高CGRP含量(P<0.05,P<0.01);显著降低脑组织中TXB2、Glu和EAA含量(P<0.01),提高其ATP酶活性(Na+-K+-ATP、Ca2+-ATP、Mg2+-ATP);病理观察结果显示,脑脉舒康组部分脑神经细胞得到一定的恢复.结论:脑脉舒康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改善脑能量代谢障碍、对抗脑缺血后EAA升高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关.

    作者:王灿;王琳琳;苗明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补肾益髓生血法对苯与环磷酰胺诱导AA大鼠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益髓生血法对苯与环磷酰胺(CTX)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大鼠免疫及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75只.造模组大鼠皮下注射苯(1mL/kg)与腹腔注射CTX(25mg/kg),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康立龙、益髓生血、温肾生血和滋肾生血5组.7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血涂片、骨髓涂片瑞氏染色,观察血、骨髓细胞形态;检测骨髓悬液骨髓有核细胞数;脾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均显著性增加(P<0.05,P<0.01),CD8显著降低(P<0.05,P<0.01),CD4、CD4/CD8有增加趋势,CD3有降低趋势;模型组血涂片红细胞呈散状分布、有核细胞减少,骨髓涂片脂肪滴明显增多,有核细胞增生降低等,各治疗组均明显好转;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骨髓有核细胞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脾淋巴结弥散,红髓和白髓边界不清,各治疗组淋巴结趋于正常,红髓白髓边界趋于清晰.结论:补肾益髓生血法可能通过调控AA免疫功能,减轻对骨髓造血功能的病理损害,增加外周血细胞及淋巴细胞,进而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滋肾生血法明显优于益髓生血法和温肾生血法.

    作者:张丰丰;赵宗江;张新雪;杨美娟;杜磊;田晨;吴志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补脾益气方对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脾益气方对脾虚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脾虚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影响机制及补脾益气方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脾虚哮喘组、脾虚哮喘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肺组织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组大鼠肺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和脾虚哮喘组比较,脾虚哮喘治疗组大鼠肺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脾虚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补脾益气方能够降低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中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苗兰英;王艳杰;郭隽馥;赵丹玉;曹阳;柳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癌中医证型与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中医证型与表皮生长因子(EGFR)基因18,19,20及21外显子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四诊合参对患者辨证分型,并检测患者EGFR 18,19,20,21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3例患者中气阴两虚108例、阴虚内热58例、脾虚痰湿77例及气血瘀滞30例.吸烟及腺癌患者以气阴两虚、阴虚内热为主,不吸烟及鳞癌患者以脾虚痰湿型为主;早期患者以脾虚痰湿及气血瘀滞型为主,晚期患者以气阴两虚为主.所有患者EGFR 18,19及21外显子无突变.77例患者EGFR 20外显子突变:气阴两虚型27例,阴虚内热型11例,脾虚痰湿20例,气血瘀滞型19例.气血瘀滞型患者突变率为63.33%,明显高于其它证型(P<0.01).结论:肺癌气血瘀滞型患者EGFR 20外显子突变率较高,此型可能为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耐药人群.

    作者:张永军;姜初明;史华;张爱琴;姜志明;包文龙;沈昌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动物实验方法研究活血化瘀验方中药水煎剂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利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CAP模型,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分高、中、低3个剂量进行干预,给药4周后处死,检测前列腺组织及血清当中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P<0.05);高剂量组前列腺组织病变范围缩小(P<0.05);高、中剂量组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当中NO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前列腺组织当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3组均较模型组升高,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药物高、中剂量组效果较好,可以减轻CAP模型大鼠前列腺的炎症程度,减轻炎症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对前列腺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宋国宏;艾斯卡尔·吐拉洪;耿芳;李文玉;李上封;张晨;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IL-1β及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白介素-1β(IL-1 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 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复方菖蒲益智汤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放射免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 β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TGF-β 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IL-1 β、TGF-p 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TGF-β 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复方菖蒲益智汤高剂量组尤为明显(P<0.05).结论:复方菖蒲益智汤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作者:田军彪;臧春柳;崔媛;徐丽娟;刘学飞;赵见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稳心颗粒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微小RNA-1及其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微小RNA-1(miRNA-1)、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稳心颗粒治疗组在术前7d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大鼠仅开胸,不施行冠脉结扎.取大鼠心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miRNA-1及Cx43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左室心肌组织miRNA-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为假手术组的(4.67±1.21)倍,治疗组miRNA-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仅为模型组的(0.39±0.12)倍.模型组左室心肌组织Cx43蛋白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稳心颗粒治疗后,Cx43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稳心颗粒可能通过抑制miRNA-1的表达,减轻对Cx43的转录后抑制,使表达分布异常的Cx43得以恢复,终发挥防治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作者:郭力;赵丽云;赵福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固本防哮饮对哮喘易感基因ORMDL3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固本防哮饮对哮喘易感基因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内实验中,以卵蛋白(OVA)致敏小鼠为动物模型;体外实验中,以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刺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为细胞模型,分别以固本防哮饮及其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通过肺组织病理评分评价动物造模用药前后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及MRC-5细胞中ORMDL3蛋白含量的改变.结果:体内实验中,固本防哮饮能明显减轻肺组织气道炎性浸润(P<0.05),且显著下调ORMDL3蛋白的表达(P<0.05);体外实验中,固本防哮饮含药血清可下调MRC-5中ORMDL3蛋白表达(P<0.05).结论:固本防哮饮改善哮喘患儿体质状态的药理机制之一可能在于调节易感基因ORMDL3蛋白的表达,从而有效减轻炎症反应,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

    作者:黄争光;赵霞;罗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的方法、疗效,进一步明确适应症,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注射固脱法治疗的452例直肠脱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复发和未复发两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术后复发相关性较大因素为肛门括约肌功能、分型分度、病程、中医证型、术前脱垂长度,而辨证使用口服中药汤剂调理成为预防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注射固脱术是治疗直肠脱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针对病程长和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在注射固脱术基础上加用黏膜结扎术或肛门环缩术,依中医证型配合中药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预防复发.

    作者:叶宇飞;曹科;倪量宏;刘光亮;韩宝;徐慧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益肾调督针灸法对AD大鼠海马线粒体CypD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灸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线粒体亲环蛋白D(CypD)的影响,探讨针灸防治AD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灸治疗组,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 β 1-42的模型复制方法,针灸治疗组采用先针刺再艾灸“百会”和“肾俞”穴,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线粒体中CypD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Cyp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针灸治疗组CypD的表达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益肾调督针灸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海马线粒体CypD表达,从而阻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形成,减少线粒体损伤,进而在AD防治中发挥作用.

    作者:崔翔;马冉;唐萁;李丹;杜艳军;沈峰;孙国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广泛性焦虑症中医证候的聚类研究

    目的:运用聚类分析研究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2009年8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在北京地区10家分中心进行了为期1年、705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观察,通过专家组指导,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证候学规律.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提取了8个证候类型,分别为肝郁化火、肾精亏虚、心胆气虚、心血亏虚、气血两虚、痰湿困脾、阴阳两虚、气郁血瘀.结论:聚类分析在挖掘中医证候规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适合应用于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

    作者:孙文军;曲淼;唐启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邵经明教授针刺治疗脑髓病验案

    邵经明教授是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在从医80余载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经验,临证治疗讲究方精穴简、理明证清.邵老医技精湛,精于针术,临床治疗脑髓病以大椎、风池为主,他认为二穴治疗脑髓病可收振奋阳气、平衡阴阳、通督健脑、调神益髓、理血宁志之功效.现将邵老通督健脑法治疗癫痫;益髓宁神法治疗失眠;通络益髓法治疗头痛;健脑益髓法治疗抽动症,予以整理,以期有助于临床.

    作者:邵素菊;李真;李盈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肖延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文章介绍了肖延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整个机体阴阳失衡的结果,与心、脾、胃、肝、肾诸脏腑密切相关,属于本虚标实,正虚为气血不足、脾虚、阴虚、阳虚,而以阴虚为主.标实为火盛、湿热、血热、血瘀,而以湿热血瘀常见;基本病机为阴虚血瘀,血分湿热.口疮有凹、黄、红、痛4个特征,以此来辨别脏腑的虚实阴阳寒热;辨别口疮之脏腑,唇部溃疡红肿与脾有关,舌尖部溃疡与心有关,舌边溃疡、颊黏膜溃疡与肝有关,牙龈溃疡与肾有关.治疗以凉血活血、养阴清热祛湿为基本治则,并根据虚火实火、气阳虚否、热轻热重、湿之多少随证加减,方用自拟方剂连柏地芍汤加减.

    作者:肖遥;肖延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立足中气下陷治疗岭南地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立足于中气下陷这一证型,在中医学上可归属气虚秘、脱肛、阴挺、肛坠、小便失禁、大便滑脱等范畴.通过对本病的辨治研究,认为岭南地区所见的此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其病机又兼以土虚木乘为多见,为肝胆湿热、气机阻滞、不得升举之象.结合体质特点,其治法以健脾益气举陷、清热化湿疏肝为法,以健脾益气举陷为主,清热化湿、疏达肝气为辅.只有结合三因学说,方可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效解除患者痛苦.

    作者:陈诗伟;郭倩;张思奋;陈诗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刘尚义教授中医外科疑难重症论治验案6则

    刘尚义教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治中医外科疑难重症,强调外科内治,亦善用外治法,其用药独具特色:一是喜用介贝矿石类药物,如石决明、珍珠母;二是巧用风类药物,如羌活、防风;三是佐以血类药物,如当归、川芎;四是酌用虫类药物,如蝉蜕、蜈蚣;五是慎用有毒类药物,如水银、朱砂、雄黄.笔者采撷刘尚义教授中医外科验案6则,即乳漏、油风、白疕、天疱疮、蛇串疮、臁疮等,疗效奇特,以兹共飨.

    作者:吴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夏用麻辛好养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讨论旷日持久.从古到今以养生论《黄帝内经》要义者,观点有三:一乃“春夏助阳,秋冬滋阴”;二乃“春夏食寒凉,秋冬食温热”;三乃“春夏秋冬注重脏腑之调养,春夏养肝心,秋冬养肺肾”.诸论略存重养生而轻诊疗之不足,盖《黄帝内经》之论对养生、临床诊断、治疗皆可囊括.养生在强体,治病为延年.循规生活为养生,知常达变是拓展.麻辛夏用既以养生,亦以诊疗,关键在于灵巧运用,且医圣张仲景已为我等开创先河,尤其阳气虚者“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扶阳补阳事半功倍,观麻辛夏用者鲜见实属可惜.

    作者:李声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徐荣谦教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经验撷英

    徐荣谦教授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思维缜密,处方灵活,对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有独到见解,临证每多获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年,在中医儿科疾病诊疗方面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文章对徐教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供读者参考学习.

    作者:杨颖;徐荣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王彦恒益肾平虑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经验探讨

    中医药在治疗精神系统疾病方面有一定疗效,但以脏腑为核心的辨证论治在精神科相关疾病的辨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缺乏临床可操作性,严重阻碍了中医药在精神科的应用.为探讨中医神志病的辨治方法,文章从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彦恒老师应用益肾平虑法治疗焦虑症临床实际经验出发梳理了焦虑症复杂的临床症状,将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定位在恐惧和忧思,通过对焦虑症相关病因病机的分析,挖掘了焦虑症的核心病机,将其定性为肾阴虚,并由此确立了焦虑症治疗的基本原则:益肾平虑.这种以精神症状为核心的辨治方法较既往以脏腑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值得探讨和总结.

    作者:贾竑晓;康玉春;尹冬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王彦晖教授善用重剂治疗癌症学术经验举要

    文章总结了厦门大学医学院王彦晖教授治疗癌症的临床经验,突出了其善用重剂治疗癌症的特色.王彦晖教授认为,癌症本质上是实证,痰浊和瘀血贯穿于癌症病程的全过程,在癌症的病理病机中,痰瘀是相对不变的,而气滞、寒热、肺虚、脾虚、肾虚等病理病机则是可变的;癌症的治疗,王教授善用重剂,非常重视化痰散结和活血化瘀的治法,并注意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调理好寒热和气机升降出入的状态;王教授认为,应该重视中医药在癌症预防方面的独特作用.后,文章以两个典型病案展示了王彦晖教授治疗癌症的学术特色.

    作者:何宽其;奚胜艳;李鹏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韦贵康分期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韦贵康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骨伤科疑难杂症,在膝骨性关节炎方面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方面风、寒、湿邪侵袭是重要的外因,同时肝、脾、肾三脏亏虚密切相关,在以上病因病机指导下,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膝骨性关节炎的分期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思想——“早期祛风祛湿、宣痹通络,中期补益肝脾,晚期围手术期予以活血祛瘀、补益脾肾”的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能很好地防治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丰哲;闫腾龙;韦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常青中风夺命饮制方特色及治验探析

    常青主任中医师从医50年,学验俱丰,尤在中风、肿瘤等内科重难症领域屡起沉疴,在此基础上自创多种系列经验方,临床运用多获应手之效.中风夺命饮是常老总结多年临证实践创制的用以治疗中风急性期重症的经验方,该方针对风火痰浊之因机,精选涤痰熄风之品为君;针对腑实热郁之因机,重用通腑泄浊之药为臣;针对血瘀络伤之因机,巧投活血化瘀之属为佐;针对肝风夹痰阻滞脑络之因机,更配引经通络之药为使.文章就常老在中风领域经验方中风夺命饮之制方特色及临床治验作一探析.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体质辨识在冬令膏方中的应用

    为探讨体质辨识在冬令膏方中的重要性,文章以中医九种体质辨识技术指导冬令膏方的组方.以气虚质、阳虚质的体质辨识为例,冬令辨体调理膏方来调理气虚质、阳虚质病人,效果很好.中医体质辨识作为健康状态的识别工具,是冬令膏方组方的重要依据,对膏方的临床应用起到相对规范的作用,为初学开膏方的医师提供了方法,从而提高膏方的临床效果,优势明显.

    作者:金明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过伟峰治疗不安腿综合征验案2则

    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有逐渐上升趋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一种难以表达的特殊不适感,活动后减轻,安静休息时或夜间加重,常导致患者睡眠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由于其病因尚不明确,因而临床亦无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过伟峰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本病是本虚标实之证,常常内外因相合致病,且阴虚湿热是不安腿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而对症施治,四妙丸常常能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杨小燕;张兰坤;徐丹;过伟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尤昭玲教授辨治不孕症“病、证、期、时”模式浅析

    尤昭玲教授诊治不孕症数十年,形成了独具特色、具备时空思维特征的“病、证、期、时”诊疗模式.文章阐释此模式的形成渊源及时空特征,并总结其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诊断上病证结合,以西医辨病为纲,四诊合参中医辨证为目;治疗上采取分期论治,标本兼治,在月经期治疗原发痼疾或病证,以改善着床环境;卵泡期养泡助膜,改善卵巢功能;并择时用药,药膳兼施以助孕.此模式验之临床每获良效,值得推广.

    作者:叶秀英;尤昭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孙真人十三鬼穴在精神疾病中的临床运用

    文章就其家运用孙真人十三鬼穴治疗精神疾病的经验做了介绍,指出运用孙真人十三鬼穴治疗精神疾病宜慎察症象,辨证施治;对于病情复杂之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等,宜遵循《备急千金要方》“今针灸与方药并主治之”之说,在针灸十三鬼穴之同时,据证选方投之;对于病情不太复杂之部分癔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单独予十三鬼穴针灸即可.文章后指出,孙真人十三鬼穴虽然迷信色彩较浓,然于精神疾病治疗上确具实效,故应进一步深入探讨,使之更好地运用于精神疾病之治疗.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肠内免疫营养对食管癌化疗患者脾虚证候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食管癌患者化疗所致脾虚证候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化疗病人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中药组3组,分析各组治疗后脾虚状态、血液毒性、营养状态及免疫状态的变化.结果:脾虚状态:3组化疗后脾虚积分均有升高,以空白对照组明显(P<0.05),肠内免疫营养组和中药组无显著差异;血液学毒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肠内免疫营养组可降低血液毒性发生率(P<0.05);中药组Ⅲ度以上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营养状态:化疗后第7天各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化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第14、21天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优于空白对照组和中药组(P<0.05);免疫状态:化疗前后辅助性T细胞(CD4+)及CD4+/cD8+比值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肠内免疫营养组及中药组较化疗前两组数值均上升(P<0.05).结论:化疗可导致食管癌患者出现或加重脾虚证;肠内免疫营养可改善患者脾虚证,减轻血液毒性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姚庆华;王赟;谷建钟;傅婷;汪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74例中草药引起肝损伤临床分型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收集诊断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病例,分析其临床分型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者74例,记录其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并用R值确定肝损伤的类型.结果:研究发现可疑引起肝损伤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分布较分散.肝细胞型78.38%,胆汁淤积型9.46%,混合型4.05%,未分型8.11%.肝脏组织病理学表现急性肝损伤70例,慢性肝损伤3例,1例未见明显肝损伤.结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绝大多数为急性发病.组织病理学表现肝损伤多为急性,典型病例可见中央静脉周围炎症和融合性坏死,少见桥接坏死,炎症和坏死周围可见Kupffer细胞活跃,汇管区未见明显扩张.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肝损伤可见肝细胞和毛细胆管胆汁淤积,未见大胆管阻塞.

    作者:周桂琴;黎波;王融冰;王宪波;孙凤霞;王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藤莪清瘀方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藤莪清瘀方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61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藤莪清瘀方和胃复春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病理学检查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87.10%,对照组为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6.78%,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藤莪清瘀方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李昊;杨慧萍;鲁小青;陈百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柔筋养精”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柔筋养精”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注射液为对照组,选择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受试者,分别接受“柔筋养精”手法或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采用积分法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和主要症状体征的差异.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体征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在缓解阳性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远期随访疗效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未见重度复发者.结论:“柔筋养精”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手法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受试者依从性优于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注射液.

    作者:董万涛;宋敏;蒋宜伟;安文博;吕泽斌;温孝明;柴居堂;李泽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脾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收治的脾胃虚弱型CAG患者40例,予以健脾通络汤治疗.患者每2周复诊1次,并填写临床症状分级积分表,12周后行胃镜检查.结果:健脾通络汤对脾胃虚弱型CAG具有明显的疗效,其痊愈率为8.57%,显效率为25.71%,有效率为57.14%,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治疗后萎缩、活动性病理积分显著性下降(P<0.01),其病理痊愈率为43.33%,显效率为23.33%,有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健脾通络汤对于脾胃虚弱型CAG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崔一鸣;黄凡;陈璐;李斐斐;周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和针药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结果:①在心电图疗效、心绞痛改善方面比较,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P<0.01),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②在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方面比较,针药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P<0.01),针刺组与药物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临床观察比较,针药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谢慎;黄洁;刘雨儿;胡薇;刘密;王超;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脊痹通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脊痹通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入选659例,治疗组359例用脊痹通胶囊,对照组300例用硫氮磺毗啶,经过3个月治疗后疗效评价如下,其腰臀疼痛不适,夜间痛,晨僵等可明显缓解,腰椎前屈,后伸,侧弯三个方向活动正常或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HLA-B27,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至正常或有所下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痹通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郭立宏;郭德荣;郭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童喘清颗粒缓解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症状及改善虚哮证候Ⅱ期临床试验

    目的:探索童喘清颗粒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症状缓解作用和虚哮证候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进行其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试验组118例,控制率75.42%,对照组117例,控制率51.28%,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早晨呼吸峰流速(PEF)实测值变化,差异显著(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愈显率55.93%,对照组30.77%;两组等级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FAS、PPS分析结论一致.结论:童喘清颗粒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优于安慰剂,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田恬;胡思源;刘虹;任勤;许尤佳;向希雄;王雪峰;董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檵木药用价值研究概述

    檵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生灌木,具有促进创伤愈合、抑菌、抗炎、抗氧化、调节脂肪代谢、抗肿瘤等功效.多种传统中医药典籍对檵木药用价值有所记载,目前已有现代医药研究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细化提取与分析.文章主要从药用功效、所含化学成分以及各成分对应的药理机制,对檵木的药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提示檵木在治疗炎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方面的潜在治疗应用,推动檵木更好地为维护人类健康、治疗人类疾病所用.

    作者:周璟;王耀晟;吴宗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气象因素与过敏性鼻炎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发作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文章总结了气温、湿度、风力、降水量、大气污染和气传花粉等不同气象因素对过敏性鼻炎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气象因素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该病在多种气象因素相互交叉作用下易发作.此研究有助于为临床防治过敏性鼻炎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者:刘丹;史丽萍;袁卫玲;杨东;刘妮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研究进展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国内学者通过对大量脉象数据的测绘和分析,在相关研究领域有了初步的进展,使脉象研究从定性分析进入到了定量分析,并且凭借脉诊仪的研发使脉诊学进入了客观化研究的阶段.文章旨在总结近10年有关恶性肿瘤患者脉象研究的论文,阐述了恶性肿瘤患者脉象研究的历史沿革,概括目前相关研究内容及方法,指出相关研究方法中的一些不足,也在文章的后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研究作一些展望.当下脉诊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脉象研究方面的论述浅多精少,所以,脉象研究在将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史文翡;朱惠蓉;燕海霞;杨琼;程悦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从枢经论治失眠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进展

    阳不入阴是失眠的主要病机,开阖枢不利、少阳不利或少阴不利均可导致阳不入阴,继而引发失眠.临床上不少医家基于此,以调和枢机为治则,运用小柴胡汤、温胆汤、四逆散、黄连阿胶汤、柴胡疏肝散等方剂,选用少阳、少阴经之穴位施以针灸来治疗失眠,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枢经论治失眠的文献还过于零散,有必要重视枢经在失眠诊治过程中的作用,开展更多、更系统的研究.

    作者:庞军;卢栋明;唐宏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概述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酒精性肝损伤日益增多.文章从单味中药提取物和临床组方研究两方面对中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应对单味中药及临床组方进行横向实验研究,并且可对多种中药提取物联合应用、浓度梯度的差异及临床复方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治疗有无协同作用进行下一步研究.

    作者:刘明;钟赣生;陈绍红;柳海艳;刘云翔;赵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量表(问卷)信度、效度评价在我国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目前,量表(问卷)作为一种测量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及科研的各个领域,量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是评价量表(问卷)有效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检索近10年内有关量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筛选,着重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53篇,指出不同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分布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细化医学量表(问卷)信度、效度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将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赵斐然;周天驰;张俊颖;钱呈秋;刘国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决策心理学对中医诊疗标准研究的启示

    中医临床诊疗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决策过程.临床实际诊疗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中医诊疗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实际临床过程的不确定性,增强而不是限制医者决策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尤其不能限制决策创意的形成.决策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决策的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新兴综合性学科.为开拓中医诊疗标准研究的新视野,在数理统计学基础上引入决策心理学,建立一个融汇古今诊治知识,客观、科学而又保障辨证论治优势的研究模式,以保障和增强医者实施诊疗标准的规范性和创造性,同时有利于医者的临床经验培养.

    作者:李成卫;连智华;韩学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代谢组学助力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建立合理有效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代谢组学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特点与中医理论相吻合,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领域中展现重要应用前景.文章通过对中医证候模型造模方法,模型评价方法以及代谢组学在心气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等中医证候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寻找中医证候的生物标记物,为建立合理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与评价体系提供依据,为建立系统合理的方剂疗效评价奠定基础.

    作者:于静波;孙晖;韩越;张爱华;闫广利;韩莹;王喜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动物模型研制方法及展望

    标准化中医动物模型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回顾中医传统病因动物模型、模拟西医病因病理动物模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认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现代中医药研究模式的发展趋势.病证结合模型是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具有符合中医理论,贴近中医证候特点,稳定性、可靠性及可实用性强等优势.虽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随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技术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模型评价系统的规范、模型制备因素的纯化、药物反证方法的完善等,将有望成为揭示中医证候内涵,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李晓娟;白晓晖;陈家旭;刘群;刘玥芸;刘燕;赵宏波;李娜;赵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决策与判断在中医诊疗中的思辨

    中医临证思辨,不仅要运用中医思维及现代检测指标,还要涉及社会、心理、认知、心智等学科,决策与判断中的方法涉及多,如期望效用理论、因果归因理论等.文章将决策与判断的相关理论运用到中医的诊疗思维过程中进行分析和总结,力求探讨中医诊疗思维的规律,并通过经验的运用与扩展,提出处方时遵循的原则:勿用有毒之品、固护脾胃之气、巧用引经药物、注意寒热反佐、给邪出路排毒,以确保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实用性、经济性.

    作者:韩学杰;连智华;王丽颖;宇文亚;刘兴方;沈绍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部药物传递系统——雾化吸入剂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雾化吸入剂属于肺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一种,它能将药物输送到呼吸道和肺部,并使药物直接作用于传递部位或在传递部位被吸收,从而达到湿润黏膜、消炎祛痰、解痉、平喘等作用,它还具有吸收面积大、起效迅速、靶向定位给药、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等优点,非常适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肺部吸入制剂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文章对其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及总结,希望能为肺部给药系统的研发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及新思路.

    作者:韩飞;黄潇;赵志冬;罗晓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刺临床研究中受试者依从性保障探析

    保障受试者依从性是临床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临床研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刺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临床治疗手段,与一般的药物临床研究相比在受试者依从性保障方面受影响的因素更多,成为了针刺临床研究实施和质量控制的难点之一.为提高针刺临床研究的质量,文章以针刺心绞痛为例,借鉴药物依从性研究,结合所在团队参与的针刺临床研究,总结出影响针刺临床研究中依从性的7个主要因素,并探究了保障针刺治疗重大疾病临床研究中依从性的相应措施.

    作者:吕君玲;李德华;李佰承;冷俊艳;赵凌;梁繁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