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医院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医疗技术与医疗收入的比较,上升为以医院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实力竞争.绍兴第二医院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有着宝贵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档案资源.紧密结合医疗行业特点,通过深度挖掘医院得天独厚的历史遗产,通过崭新的视角与管理手段,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建立医院独特文化,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胡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苏南地区基层医院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态势,文章建议可从牢固确立“患者至上”服务理念、采取与宏观环境相适应的管理手段、积极构建健康的单位文化、注重把握新时期医务人员的特点、把强化沟通作为提升医德医风水平的重要形式、将医德医风水平作为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砝码等六个方面,来加强新时期医德医风建设,为医院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
作者:周静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山东省平邑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中医医院努力加快建设和发展,积极发展中医药特色治疗,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作者:张庆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教育,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教育计划,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对实施风险管理教育前后儿科病房中的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情况、不良实践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教育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达到了96.5%,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至1.2%.结论:在儿科实施风险管理教育,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
作者:宋凤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文章探索采用定额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应用于一次性不计价低值耗材管理,以达到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目的.通过前期探讨研究,采用定额管理、流程改造是医院一次性不计价低值耗材管理一种重要方法,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凤;谭天林;王瑷萍;李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为临床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与实践者,护士长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科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护理团队、优异的护理质量、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护士长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医院护理队伍思想观念、业务技能和水平.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经验,分析了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护士长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精湛的业务技能、良好的人格魅力、较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管理能力、牢固的安全意识.
作者:王淑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护理文书质控中实施层级管理的效果.方法: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未实施层级质控前(2013年8~12月)中随机选出运行病历和终末病历各600份当作对照组;实施层级质控后(2014年1~5月)的任意运行病历和终末病历各600份当作实验组.研究人员制作《护理文书质量检查表》对两组病历进行评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文书的质量情况.结果:两组的运行病历和终末病历质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文书质控中实施层级管理,可以改善护理文书质量内涵,帮助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进一步成长.
作者:朱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房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从而制定安全管理对策,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产房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探讨相应安全管理对策.结果:发生产房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有产妇自身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医院及科室管理层面的因素等.结论:针对产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积极采取安全管理防范对策,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
作者:徐娟珍;蔡惠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作用,旨在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瓯海区人民医院收治手术患者166例,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措施,而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对比分析两组切口感染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物体表面菌落合格率、手术室空气菌落合适率和手表面菌落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共发生感染3例,发生率为1.81%.对照组术后共发生感染17例,发生率为10.24%.对照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细节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切实的落实细节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护理的治疗降低手术室感染.
作者:吴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镇海区人民医院儿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评估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前后病区的风险发生率、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结果:在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儿科病区的风险发生率、护理纠纷及差错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儿科病区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后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妙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对临产孕妇分娩情况的影响.方法:将乌市妇幼保健院28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予以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接受产科常规护理外,专职助产护士进行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应用一般效能感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产妇进行侧评,并观察两组的分娩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总产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剖宫产发生率、孕妇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胎儿窘迫和产后出血的发生,促进产妇自然分娩.
作者:于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后家庭访视护理指导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与产后访视在母婴保健中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杭州市分娩并回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三次产后访视的605例产妇及其新生儿607例(双胎2例)作为观察组,将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杭州市分娩并回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两次产后访视的585例产妇及其新生儿588例(双胎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母婴健康情况.结果:对照组中产妇有异常情况204例,发生率34.9%;新生儿有异常情况193例,发生率32.8%.观察组中产妇有异常情况106例,发生率17.5%;新生儿有异常情况104例,发生率17.1%.结论:增加产后早期家庭访视,可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和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及早发现母婴异常情况,降低了母婴产后发病率,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钮娟珍;高蔓莉;李霞;印雪芬;于红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安全目标管理在高压氧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开展安全目标管理前在我院实行高压氧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开展安全目标管理后在我院实行高压氧治疗的13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高压氧治疗,干预组在安全目标管理下进行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的患者身份识别失误率、未签知情同意书发生率、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身份识别失误率、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未签知情同意书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明显低与对照组.结论: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后,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缺陷显著减少,安全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提示安全目标管理是高压氧治疗的一项有效管理方法.
作者:肖青松;邱淑静;周卫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在丽水市中医院妇产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妇产科成立3级质量控制体系,质控小组采取不定期、分区域巡查,制定质控方案及流程,根据评估后的结果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整措施.评价质控小组实施质量评估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质控小组实施1年后护理质量控制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医生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妇产科实施质控小组模式有助于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作者:卢春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在血透室实施流程管理,预防与控制感染的发生,减少或避免医疗发生纠纷,提高工作质量.方法:通过对血透室环境管理、血透机的管理、制度建设与改进、各种检测标准的管理、患者的管理、医护人员的管理实现流程规范和不断优化.结果:血透室实行流程管理后,血透室的布局更为合理,规范了血液净化的各项操作流程,减少了血透室感染危险,有效规避了医疗风险,患者的综合满意度由2011年的91.7%提高至2013年的99.5%,工作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完善血透室的布局、制定并持续优化相关工作流程、加强培训、严格执行流程、规范化管理能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规避医疗风险.
作者:郭丽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口腔专科医院中针对护理不良事件PDCA循环管理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绍兴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病房上报的60例护理不良事件,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科学精细管理和动态监管.结果: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以来,2011年1月~2012年1月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0例,病房总住院人数5860人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17%,对比2010年1月~2011年1月的1.5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既可以显著提升院方管理效率,又能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朱小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训练法对焦虑症病人的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衙州市第三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2例焦虑症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6例.出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持续治疗及健康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自我管理训练.研究期限为12周,比较2组病人在随访期内的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方面,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功能的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焦虑症病人实施自我管理训练,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为稳定病情提供保障.
作者:谭素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门诊科室患儿雾化吸入的依从性,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方法:选择丽水市妇幼保健院门诊2012年9月~2013年9月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124例患儿进行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威两组,研究组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并设置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总优良率、患儿态度行为情况、患儿及其家属满意率.结果:患儿经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总优良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护理后态度行为情况比较,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两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进行比较(P<0.01),差异十分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一般较差,对患儿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改善护理质量及患儿态度行为,且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杨雁;王林丽;郑聪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因素,制定较为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舟山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98例,调查分析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关措施,观察效果.结果:母耍同室的安全隐患因素较多,产妇的消毒制度不完善、护士经验不足及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都可能导致要儿出现安全事故.结论:在利用母婴同室加强母乳喂养,增强母婴交流中,可采取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加强产妇健康教育等防御措施,保障产妇与婴儿健康.
作者:顾凯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提高护士团队心肺复苏抢救配合能力.方法:对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病设计5个场景,并制定急诊护士团队心肺复苏配合流程,进行模拟演练培训和考核.结果:经过一年半的持续改进,急诊护士的抢救配合能力、各种抢救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实施抢救技术流程的正确性及对抢救患者的人性化关怀都得到了提高.结论:五场景模拟演练是提高急诊护士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规范、有序、熟练地实施团队心肺复苏配合技术,培养实用型抢救人才,满足临床抢救的需要,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
作者:方剑俊;吕剑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外科病房的17名护理人员和该段时间内收治的200例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由护理部成立护理查房小组,每月进行1次查房,护士长每周查房1次,责任护士每周查房两次.患者根据三级查房制度实施前后进行分组,比较实施前后外科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病情知晓率和满意度.结果:实施三级查房后,外科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基础外科护理、健康宣教和整体护理质量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的病情知晓率和满意度亦显著提高(P<0.05).结论:三级护理查房能有效提高外科病房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病情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分层级管理实施“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提高“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的应用性.方法:建立护理部与科室二级“中医护理方案”质量管理组织.护理部设立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小组,负责全院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质量标准制定、质量监控、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科室设立“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组长,负责“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连续性监控和改进,培训和指导科室护士.结果:“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为内分泌科在规范消渴病中医专科护理培训中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指导,提高了临床护士对中医护理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临证施护能力.结论:分层级管理,在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规范中医护理行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章国英;金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措施.大量护理实践证实,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未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护理工作流程和制度存在缺陷、操作不规范、医院组织管理不到位和护理记录不细致是引发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文章详细分析了护理风险的诱发因素和护理部在控制护理风险中的作用,提出了增强防范意识、建立护理风险报告制度、实现护理工作流程及制度标准化、严格管理和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等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作者:刘丽清;杨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名,采取常规临床管理.观察组30名,采取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患者的满意度及临床护理管理效果(护理工作投诉率、急诊护理技能、自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u=2.1213,P=0.0339).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工作投诉率分别为3.33%和20.00%,有统计学差异(x2=4.0431,P=0.044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急诊护理技能得分分别为(95.5士3.1)分和(85.6±6.7)分,有统计学差异(t=7.3451,P<0.0001);观察组的自我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9.2098,P<0.0001).结论: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用于急诊护理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技能和自我满意度.
作者:徐小燕;陈岚;郑寒;何龙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走动式管理在门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增强护理管理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方法:根据门诊特点制订3级走动式质控方式:护理部—护士长—质控组长,采取不定期、分区域巡查,制订护理质量标准及量化考核标准,评估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经过1年的走动式管理实施,护理质量控制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评分、医生满意度评分和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结论:门诊导诊实施走动式管理有助于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亦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作者:邵盛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针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对浙江省永康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11月间150例泌尿外科患者术后进行观察,针对护理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结果:结果术后150例患者无1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准确了解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做好出院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兰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临床护理中实施行政查房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作用.方法: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从2012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行政查房,随机选择3个科室纳入研究,进行风险调查与质量评比.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限期改正,下一个年度评比观察改进情况.结果:2012年、2013年被调查科室上报的护理风险隐患次数较查房前明显减少,护理质量逐步改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行政查房能够有效持续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率,减少护理过程的风险.
作者:吴秀芬;陈静;郑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模拟演练在提高急诊科医护团队应急处理能力中的效果,为提升急诊科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在科室内开展模拟演练,比较模拟演练前后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进行模拟演练前相比,模拟演练后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包括急救知识、急救能力、技能操作、配合协调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显著提高(P<0.05);进行模拟演练前,就诊患者的满意度为72.62%,进行模拟演练后其满意度为86.90% (P<0.05).结论:在急诊科进行模拟演练,不仅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医疗质量,还能显著提高就诊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葛超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急诊外科实施患者分区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接诊的4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分区管理模式,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及危重患者的处理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急诊分区管理之后,患者满意度及危重患者的处理效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外科实施患者分区管理,可确保就诊顺序,改善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危重病人的服务水平,是适宜的急诊救治模式.
作者:沈荷娟;彭娟娟;王兆丽;朱旗欢;吴文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的监测结果,分析相关因素并做出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的感染发生率.方法:将浙江省宁海县第一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患者的医院感染通过目标性监测法调查,应用患者的病情平均严重程度整理医院感染率,分析相关的侵入性感染.结果:住院患者共420例,发生医院感染49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90%,日感染为32.67%.日感染经过ASIS调整后为6.19%,尿管留置的相关性泌尿感染为2.4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为24.51‰,动静脉插管引起的相关性血液感染为0.79‰.下呼吸道部位为频繁发生感染的部位,其次是泌尿道;病原菌共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92.75%.结论:各类导管是导致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其中呼吸机引发的相关性肺炎占主要因素.因此,加强目标性控制、监测和管理,并干预侵入性操作,可有效减少ICU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作者:施宗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探讨适合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取122例新生儿窒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65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通过统一的临床研究表收集患者的母体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和分娩因素,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妊高征、高龄初产、严重贫血、呼吸系统疾病、早产儿、宫内感染、呼吸道梗阻、剖宫产、急产和产程用药不当.结论:新生儿窒息与多种因素有关,提示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这些高危因素,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鲍丽娟;胡丽娅;缪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进行分析,探讨降低感染的高效、科学的管理对策.方法:对浙江省长兴县妇幼保健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检测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特点.结果:2011~2014年这4年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25%、2.14%、0.97%和0.47%,平均感染率为1.73%.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从2011到2014年下降了2.78%.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占总数的47.8%.此外,皮肤、脐部等部位感染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占总数的27.69%.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主要与护理操作、新生几用具、新生儿易感以及医务人员有关,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管理.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新生儿用具以及病房的消毒,强化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
作者:应建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ICU患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589例ICU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性别、体重、基础疾病、激素使用、抗生素使用等18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89例ICU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84例,占11.58%,危险因素主要包括ICU住院时间>7天、抗菌药物使用>两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天、基础疾病≥3种、机械通气、使用激素类药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早产儿、低体重儿共10项.结论:应当加强ICU患儿的基础病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以控制ICU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主管负责制在乳腺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乳腺外科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每个小组选出组长担任护理主管,制订护理主管的职责,在护理主管的带领下对乳腺外科病房实施责任制管理.比较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士工作的积极性.结果:护理主管负责制实施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行为规范、危重患者护理、急救物品管理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在服务态度、入院宣教、巡视病房、护理操作、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医生的满意度和护士的积极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主管负责制能够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病房管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丁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术前准备室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11人组建成品管圈,通过品管圈的步骤及品管手法,分析患者对手术室术前准备室不满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术前准备室病人满意度得到提高,从88%提高到98%(P<0.05).结论:将品管圈运用于提高手术室术前准备室病人满意度中可获得满意效果,可同时提高圈员的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技巧、护理品质意识和脑力开发.
作者:季清芬;韦爱芬;应泳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心胸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应用警示标识的价值.方法:收集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11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管道警示标识管理措施;另收集2012年6月之前收治1168例患者,未实施管道警示标识管理措施.结果:实施警示标识后,护理投诉、护理缺陷及潜在护理隐患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警示标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2%(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中实施警示标识管理,能提高患者管道治疗的安全性,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金春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精神科老年病房护工手卫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护工洗手依从性为活动主题,拟定计划,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了解本病区9名护工手卫生依从率和洗手正确率,分析影响洗手的因素,根据原因制订干预措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工手卫生依从率、洗手正确率.结果:品管圈活动使护工的手卫生依从率从干预前的50.8%,提高到干预后的90.1%;洗手正确率从干预前的13.3%,提高到干预后的68.6%.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老年病房护工的手卫生依从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俞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用药安全管理程序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绍兴市第二医院于2012年1月制定全面、科学的用药安全管理程序,包括药物说明书存档管理、药物学习制度、药物不良反应登记制度等内容,对实施前后用药安全事件及用药护理水平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实施前(2011年)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1%,用药护理总满意率为80%;实施后(2012年)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为8%,用药护理总满意率为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应用用药安全管理程序能有效降低用药安全事件,提高用药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探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实施安全质量管理前后各1年时间中的患者资料共2000份作为研究对象,每年1000份,统计药剂科的药品储存调配过程中发生药品损坏、过期、滥用的情况以及门诊和住院患者对药物使用的满意度的情况,分析安全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中发生药品过期、药品损坏和药品滥用的情况,实施前发生率分别为2.7%、1.9%和3.4%;实施后,发生率分别为0.1%、0.2%和0.5%;这三项指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前后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69.1%和96.4%,满意度显著提高,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树立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和实施安全质量管理对于药剂科药品的储存调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实现药剂科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药品质量的改善和患者用药满意度的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安建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保证ICU安全合理用药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临床操作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合理用药现象仍时有发生,给患者造成了严重损失.加强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采用多种手段减少用药失误情况的发生,对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安全、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仙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无痛人流手术用药差错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管理对策.方法:金华市妇幼保健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开展流产关爱(PAC)服务,进行回顾分析了在此期间无痛人流术过程中的用药情况.结果: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在此期间无痛人流手术总共2264例,用药差错出现106例,其中主要的用药差错事件为米索前列醇直接口服(应舌下含服)和双氯芬酸纳栓置入阴道(应经肛门纳入).结论:无痛人流术前用药差错事件与医患之间的交流以及护士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
作者:何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中药治疗管理现状,分析其用药影响因素,为临床提高胃癌中药治疗用药依从性、保证治疗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电话随访,对龙游县中医院240例胃癌患者在出院后按照统一的随访流程和问卷调查患者出院后中药治疗的现状、服药行为、中药副反应、用药顾虑、中药治疗知识知晓等.结果:240例胃癌患者出院后尊医服药为88.75%,只有53.33%患者能正确服药,20.83%的患者有服药顾虑;服药副反应主要为便秘35.83%,恶心、呕吐为17.5%,嗜睡为8.33%,眩晕为5.0%,42.5%的患者出现至少1种药物副反应,中药治疗知识知晓率为70.0%.结论:胃癌患者出院后的中药治疗用药受到用药副反应、用药顾虑影响,对患者进行中药治疗的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曾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心血管内科多为老年患者,病情复杂,易发生突发状况,以上因素给临床护理及用药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提高护理质量能够帮助患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同时,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有助于缓解病情,避免用药错误,减少医患纠纷.文章详细阐述了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及用药安全的方法,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降低护理及用药风险.
作者:尹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医药博物馆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优势平台.文章梳理了国内中医药博物馆的发展概况,探讨了依托中医药博物馆的中医文化教育问题,认为应遵循科学与人文、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布展.开馆后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特征开展教育活动,并以青少年群体为例探讨其方法和内容.
作者:刘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社会工作是针对社会的弱势群体,通过科学方法开展的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更好地与环境交流融合的专业活动.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也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不断升级的医闹事件反映我国医患关系已经上升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采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处理疾病导致的社会问题、如何建立和谐统一的新型医患关系,是推进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和体现.
作者:袁敏;朱惠蓉;李赣;姚政;黄铮;徐美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的重中之重.如何改革,促进医疗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是新一轮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作者分析了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先进国家的做法,提出了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加快国内公立医院改革进程的思考.
作者:潘鑫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等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操作技能进行培训的实验组,在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患者满意度测评(称呼、语言表达、患者对护士信任度)分别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的观察组比较,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科学的培训方法可提高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水平.
作者:杨蓉;陈巧巧;蔡微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肝胆外科80后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名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的,制定对策,进行品管圈管理,比较品管圈管理前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自我效能感、工作压力以及护理质量分变化.结果:品管圈管理后护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自我效能感高于管理前,压力感小于管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管理后,护士的护理文书、基础护理、行为规范、操作技能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管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尽其才,减轻工作压力,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徐利萍;凌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6月为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7~12月为开展品管圈活动时段,两个阶段在ICU科进行实习的护生50例,其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4例,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6例,对比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及护生对带教满意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护生带教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教学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ICU带教中,能明显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护生实习带教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菊珍;张妙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住院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探讨教育方法及策略.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128例住院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3.1%住院中青年2型糖尿病对糖尿病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发病后几乎未再来院复诊的患者占42.2%;46.4%患者不太知道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12.5%的患者从不知道需要定期检查;近1次糖化血红蛋白10%以上的占20.7%,39.3%患者不清楚自己的糖化血红蛋白值;表示生活基本不规律者或极不规律者分别占53.9%、16.4%;认为当前所处的工作压力太大、不能承受者占24.2%.结论:住院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管理状况不容乐观.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是目前开展住院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的当务之急,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指导患者压力的正确应对方式至关重要,教育中还应注重改变患者对待疾病及自我管理的信念和态度,利用教育前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教育策略同时结合多种教育形式是提高住院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良红;陈敏华;付丹;官常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探讨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进行临床科研培训的模式,因为它是提高中医医院医师的科研水平、培养其临床科研能力的途径,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5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提高中医医院医师临床科研创新综合能力的方法.
作者:张金生;赵珍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改革药理实验课程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方法:以06级药学专业毕业实习前的“中药综合性药理实验”作为考核对象,建立操作、口试、笔试、实验报告和实验设计考核体系进行考核.结果与结论:全班60人及格率为100%(84.6士5.5);低分65分,高分96分,有很好的区分度,并在07级、08级、09级医药专业推广,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南丽红;贾铷;吴符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随着中医药院校专业开设的增多,非医学专业越来越多.文章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概论为例,调查分析如何将各种优秀教学手段与方法综合优化,并运用于课堂,提高学生获取中医药知识的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造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作者:刘亚梅;修宗昌;王斌;余丽娟;吴祖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河南中医学院为了将传统的师承教育有机地融入现代高等中医教育体系之中,特在药学院设立了中药传承班.文章总结了河南中医学院中药传承班开设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体会和经验,并对课程设置、老师配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社会见习等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红伟;孟祥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医专业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方法:通过收集信息、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现状,通过查阅中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文献提出对策.结果: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有待完善,需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结论:加强中医专业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作者:贾成祥;王应;姚明超;孙海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为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127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健康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总发放132份问卷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127份,并对收回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结果:97.6%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认为了解与病情有关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调查显示,100%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都需要健康教育知识.处在入院初期、住院期间、出院后等不同阶段的患者希望得到合适的健康教育.结论:要给予患者人性化关怀,充分调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恢复健康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作者:朱利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对跌倒预防的健康教育依从性情况,为老年病人正确实施风险防护避免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回顾2010年1月1日~2014年6月31日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人跌倒发生数据资料,按发生跌倒的各项行为及造成伤害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自行设计调查表,对98例老年住院跌倒高风险病人进行认知调查.结果:54.23%老年病人在落实防范措施上依从性不强.老年病人中,48.21%老年病人对自身的高风险认知不到位.结论:大部分老年病人因自身对风险隐患的认知不足,导致对预防跌倒各项健康宣教措施实施的依从性不到位,需要继续强化针对性宣教与认知意识,提高病人的风险防范措施执行依从性.
作者:曹慧琴;孙庆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目前获取健康教育的来源进行调查与分析,为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开展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浙江金华广福医院就诊的100例放疗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100例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疾病症状相关知识、放疗相关知识、危险因素知识、自我护理)、健康知识主要获取途径,教育途径的选择意愿、健康教育知识需求程度及内容.结果:放疗患者对肿瘤相关的健康知识掌握不均衡,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好仅为33例.健康知识主要获取途径是医护人员,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医护人员讲座占主导.87.0%的放疗患者希望了解更多放疗相关知识.结论:开展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时,应以医护人员的教育为主导,同时结合患者的个人需求开展个体化教育,加强系统化支持,不断增强放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期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海燕;曹玲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69例行PPH术患者分成两组,宣教组39例,常规组3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宣教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健康宣教.结果:宣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显著低于常规组46.67%,宣教组健康宣教后知晓率、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宣教可降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知晓率及满意度.
作者:刘华;田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随着公立医院的改革,在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前提下,如何有效进行市场化运作,文章对此提出了建议和措施.文章以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为例,医院在坚持公益性质的基础上,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推进了医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作者:陈小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研究以福建省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为例,通过对33位继承人3年师承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对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重要性,对不足之处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王建忠;曾真;金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360度评估方法在新助产士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60度评估方法,对12名新助产士分别从护士长、带教老师、科室同事、患者与新助产士本人5个层面进行评价,根据测评结果及时反馈,调整带教措施,纠正不足.在带教期结束时予以终末评价,根据考核结果确认能否胜任工作.结果:12名新助产士中有10名通过终末考核,走上助产士的工作岗位,1名新助产士调离产科,1名提前解聘.结论:实施360度评估法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应新助产士的临床综合能力,为医院培养优秀的助产士队伍.
作者:王仙;余莉梅;陈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阐述中药专业开展见习教学的意义和目前面临的现状,提出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采取共建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转变见习模式、制定见习标准和见习质量互评标准等措施,提高见习教学质量.
作者:李辉;陈斌;罗红梅;冯传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在普外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2~3月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实习的30名护生设为常规组,实施传统带教方法;2014年2~3月的30名护生设为研究组,在传统带教基础上实施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实习结束时,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师生双向评定,由护生评价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护生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带教老师对研究组护生的实习评价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减轻了护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了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作者:侯鸽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的方法,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84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均较高,工作年限5年以上,主管护师及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士满意度相对较高.结论:护理部应该不断的评估护士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需要,为其职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帮助,促进护士工作满意度,也为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汪红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并分析中医学专业大学生在专业认同方面的特点及现状.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级和2012级中医学专业本科、本硕连读、本博连读的52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总体专业认同平均分为3.56;五年制学生相比长学制学生在认知性因子(P<0.05)、情感性和适切性因子(P<0.01)方面存在差异;有家庭医学背景的学生在认知和行为因子上认同程度相对较高(P<0.05),在适切性自我专业匹配方面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中医学专业学生总体专业认同水平总体较高;应加强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的专业教育引导,并要发扬中医传承特色,积极引导在校生的师承教育.
作者:李玮;杜伟;李蔓获;李阳;谷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检验科室在妇幼保健医院日常职能行使中占有重要作用,检验工作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着妇幼保健群体的切身利益.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区域现状调查,就妇幼保健医院检验工作的一般性和常规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医院检验工作的质量提出了全要素管控、高标准实施、专项性管控和精细化管理的全面质控管理和优化策略.
作者:陈飞红;陈赛;许莹珂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防范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无切口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影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年 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心理反应、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Ⅲ类手术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血红蛋白水平和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和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不良心理状态、体质指数、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Ⅲ类手术均是引发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护干预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吴晓英;詹卫华;石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新上岗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新上岗的195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新上岗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知晓率>55%的共3项,<50%的共10项,六步洗手法和洗手指征知晓率高为84.10%,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知晓率低为26.67%.结论:新上岗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严重缺乏,对其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十分必要.
作者:胡碎钗;郑晓彬;李贤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病人数逐年上升.如何有效预防慢性病,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文章对居民自助式健康小屋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效预防居民慢性病.
作者:王华;田桂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随着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于老年期痴呆的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药物治疗费用高昂,长期住院也给其带来沉重的卫生资源压力与卫生经济负担,患者家庭往往不堪重负.社区防治是目前防治老年期痴呆的根本方法,有利于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文章对老年期痴呆社区管理的防治与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
作者:韩翠兰;朱文波;连国民;于畅;徐婷;陈中鸣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