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203
  • 国内刊号:11-3070/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1993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年23期文献
  • 循证护理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旨在为今后临床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科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患者,采用单双号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每组各30例,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满意率和满意度分别为71.67%和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67%和76.67% (P<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率和并发症率分别为11.67%和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3%和21.67%(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医院管理质量.

    作者:戴丽君;陈小锋;徐敏;陈延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急危重症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为更好地开展患者急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浙江省奉化市中医医院2015年收治的急诊内科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危重症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定,评估MEWS得分和REMS得分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危重症评分系统的得分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入院时评分越高,则其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REMS评分和MEW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分别为0.872和0.856,均P>0.05.结论:急危重症评分系统,对于保证急诊内科患者安全、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争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加强医院投诉管理健全投诉协调机制

    目的:分析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投诉的主要原因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门诊患者有文字记载的159例投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门诊投诉的原因是服务态度、劳动纪律、沟通告知、流程环境、设备因素、收费问题、病案缺陷、不合理用药、推诿病人、行风问题、求助、其它投诉等12个方面.结论:医院要转变服务观念和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和就医环境,提供人性化服务,加强医护人员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

    作者:徐巧;林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心脏外科实施危重患者早期识别模式管理的价值

    目的:探究危重患者早期识别模式在心脏外科安全管理中的实施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起在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实施危重患者早期识别模式管理,该方案中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作为评价基础,应用标准化沟通模式,通过核查表来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值不同,给予不同内容、级别的护理干预,分别调查危重患者早期识别模式管理方案实施前后护士和医生的满意度情况,并以2014年为对照,统计实施前后患者非预期监护室人住率.结果:在实施危重患者早期识别模式管理方案后,护士在工作效率、信心程度、信息掌握、交接班、风险回避等项目的满意度上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危重患者早期识别模式管理方案后,医生在工作效率、信心程度、信息掌握、治疗方案选择、护士工作成效的满意度上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危重患者早期识别模式管理方案后,心脏外科患者非预期监护室人住率从2014年的6.3%,降为了2015年的1.5%(P<0.05).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识别模式应用于心脏外科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增强其工作信心及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安全管理效果.

    作者:楼杨勇;陈立军;杨明烽;吕小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告知与知情同意书对防范血透室护理纠纷的作用

    目的:为进一步落实与实施血透室的护理告知与知情同意书制度,以降低护理投诉与纠纷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血透室2013~2015年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与实验组66例,对照组以常规口头告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宣讲,实验组以护理告知与知情同意书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宣传告知,主要采用图文告知、书面告知、口头告知、讲座及多媒体告知的方式.结果:环境设施与科室制度所导致的护理纠纷在两组中并无统计学差异,由不良反应、护理操作、安全防护措施及相关费用而诱发的护理纠纷明显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医护人员履行告知义务,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给予患者应有的尊重,使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有序、安全的医疗服务,可以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杨林燕;林文华;蒋佳惠;张叶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强化营养科规范管理提升饮食服务质量

    医院饮食的质量,关系着患者的饮食安全,是患者康复痊愈的保障.因此必须要强化营养科的管理规范,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加强人员管理;注重制度建设,加大监督力度,加强膳食安全管理;注重管理创新,提升饮食质量;强化服务水平,做好宣传教育.

    作者:井琼;林发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思考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的结合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如何能够做好针灸推拿与康复理论的结合,需要医学工作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文章将主要从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范围及发展前景两个方面,对二者如何更好地结合进行分析.从“康复为主,适当参与针推”、“针推为主,康复治疗为辅”及“针推与康复治疗结合并重”三个方面,对如何更好的促进二者的结合进行探究,将不同结合方式的结合要点进行细致分析.

    作者:陈尹剑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口腔正畸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随着口腔科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口腔正畸治疗的崛起,接受该项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问题与现状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人士的关注.通过查阅与收集相关资料,发现口腔正畸过程中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医疗器械因素和医务工作人员手消毒的因素三个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的预防与控制管理措施,包括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加强环境、医疗器械及医务工作人员手消毒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无菌意识,进而明显降低了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刘小敏;樊彤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腔镜手术在基层医院普外科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腔镜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简单描述了腔镜手术的发展史,分析腔镜手术优于传统手术的原因,并简要阐述腔镜手术在基层医院普外科的开展现状,探讨人们对腔镜手术的发展展望和现在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来进一步分析腔镜手术的新时代,从而使之走人医疗市场,并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

    作者:徐有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Orem自理与心理护理在肿瘤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Orem自理与心理护理在肿瘤患者放化疗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选择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实施放化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Orem自理与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放化疗期间护理的满意率、患者的自理能力评分、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率,评价Orem自理与心理护理在肿瘤患者放化疗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放化疗期间的护理满意率、患者自理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化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放化疗的肿瘤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同时,给予Orem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明显增加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住院治疗生活质量.

    作者:俞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临终关怀在老年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在重症监护室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管理,加强老年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治疗,提高生命质量.调查统计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在临终前对关怀护理的需求,研究成立临终关怀护理小组,根据患者所需,制定相应的临终关怀护理措施,减轻老年重症监护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痛苦,提高老年重症监护患者人生后一段时光的生命质量.

    作者:马李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住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住院护理期间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在发生不良护理事件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到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中,不仅有利于全面观察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住院护理期间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不良心理状态等,从而进一步进行加强护理,而且能有效减少护理人员因疏忽导致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减少护患之间矛盾,使患者更加信任医疗服务,并且对提高泌尿外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汤红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门诊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降低门诊感染率,提高患者就诊质量.方法:研究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其中2013年、2014年均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措施,2015年起加强门诊护理管理,针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通过重视物品管理、环境控制、加强培训及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措施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别统计2013年、2014年及2015年的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及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3年、2014年的空气质量、物体表面、手卫生合格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2015年的各项合格率均显著高于2013年、2014年(P<0.05);2013年、2014年、2015年的门诊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35%、9.63%和0.74%,2015年显著低于2013年、2014年(P<0.05).结论:加强门诊护理管理措施,针对医院感染控制制定应对对策,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燕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儿科疾病诊疗中应用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儿科疾病诊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2015年2月~2016年1月12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12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诊疗模式,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标准化诊疗程序.记录并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家属满意度及相关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7.82±2.04)天、(2519.37±359.42)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58±3.97)天、(3639.83±481.25)元(P<0.01).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6.03%、88.89%,观察组明显提高(P<0.05).相关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促进医疗服务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及改进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增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女性不孕患者心理因素与干预管理

    目的:探究对不孕女性患者开展心理干预管理措施,以更好的服务患者.方法:从浙江省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随机选出178例女性不孕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按照不孕症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就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管理.治疗后对两组分别进行干预效果评分.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心理干预管理后,抑郁和焦虑的评分显著降低;半年的临床妊娠率后,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呈现显著性的上升.结论:心理干预管理,在女性不孕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应晓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音乐疗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小属第二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音乐疗法应用到护理干预中,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状况及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天S、PSOI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SAS、S天S、PSOI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8%,相对于对照组的85.94%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将音乐疗法应用到CCU临床护理中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春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出院跟踪随访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究出院跟踪随访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实施价值.方法:以杭州市肿瘤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0例肿瘤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出院指导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出院跟踪随访.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适当运动、按时复查、正确处理伤口等方面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P<0.05).正确服药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出院跟踪随访,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宫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ICU护理中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ICU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ICU护理质量.方法: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ICU临床护理工作中,识别并处理护理风险因素.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前后ICU风险事件(坠床、感染、导管脱落)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在ICU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后,病区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展前(P<0.05);科室护理质量有了显著提高(P<0.05);同时科室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P<0.01).结论:在ICU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有效降低科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管理.

    作者:周相莲;郑晓倩;何园园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医疗模式和健康保健观念的转变,使中医护理技术由单纯护理向预防和护理一体化方向转变.随着老年病、慢性病的高发,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医护理较西医护理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保险、价格低廉、创伤小、见效快等优势,近年来在慢性病治疗及疾病预防、康复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霞;李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肾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管理

    目的:分析肾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预防措施,保证患者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中医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112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种类、血清白蛋白水平、基础疾病等资料,采集患者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皮肤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判断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时间≥21天,侵入性操作、使用的抗菌药物≥3种、血清白蛋白<30g/L、存在基础疾病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使用的抗菌药物≥3种、存在基础疾病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肾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感染发生,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陶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危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死亡率方面,观察组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结论:危重症监护病房实施以人为本的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作者:江云燕;张晓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以护士为主体的骨科疼痛管理研究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病房实施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小时和12小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能够缓解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陈红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新生儿监护室患儿家属的压力源分析与干预管理措施

    目的:对NICU患儿家属的压力源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更好地服务患者.方法:选取2015年1~9月NICU收治的90例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采用SAS和SDS对两组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初步了解压力源,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观察组针对压力源实施干预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方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均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 (P<0.05).结论: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患儿特殊,患儿家属往往存在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了解其压力源,采取针对性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儿家属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郑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共同参与式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共同参与式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入的260名母婴同室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厉蒙;林晓晓;王晓蕾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无缝隙工作模式在针灸理疗科的实施体会

    目的:探讨无缝隙工作模式在针灸理疗科的应用效果.方法: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自2014年7月开始在针灸理疗科实施无缝隙工作模式,以2013年7月~2014年6月未实施无缝隙工作模式期间收治的1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实施无缝隙工作模式后收治的1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对诊疗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诊疗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工作模式在针灸理疗科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诊疗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能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黄宇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支气管镜检查患儿心理焦虑情绪的研究

    目的:分析对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后焦虑情绪改善情况,提出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焦虑问题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1年中需行支气管镜检查的28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1例.对照组在行支气管镜检查前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的患儿,根据心理发育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行支气管镜检查的配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62.1%(P<0.05);且检查的成功率也较对照组高.结论:对患儿行支气管镜检查前,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配合率和检查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供应室的消毒隔离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供应室的感染管理措施,分析供应室感染管理在防止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学习供应室清洁消毒隔离等感染护理管理措施,记录院内感染情况,分析影响供应室清洁消毒隔离等感染管理措施实施的因素.结果:通过对供应室医护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技能培训、进行相关宣教、实施预防感染的管理制度及措施,供应室的安全性得到提高,院内感染率得到降低.结论:强化供应室清洁消毒隔离等管理措施,能够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巧玲;余利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改进流程管理对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进流程管理对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将流程管理理论用于手术室工作,在手术室实施规范、科学的流程管理,收集应用规范流程化管理后手术室的工作效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施流程管理后,手术室第一台手术等待时间、手术间隔时间均有所降低,平均日手术量得到提高(P<0.05);患者手术满意度提高到92.31%,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2.05% (P<0.05);手术室医生和护士对手术室管理的满意度提高到91.07%,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0.36%(P<0.05).结论:在手术室应用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和医护人员对手术室管理的满意度.

    作者:吕黛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供应室在控制院内感染中所处的位置与持续质量改进

    目的:分析供应室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位置及责任,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的意义.方法:2015年2月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供应室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比较改进前后供应室的护理质量情况.随机选取改进前后150例住院患者,统计感染率,探讨供应室护理质量对院内感染控制的意义,以及持续改进在供应室控制院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改进后供应室的消毒灭菌管理和环境卫生质量等得分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总分由(84.96±0.18)分提高至(98.01±0.15)分(P<0.05);感染率由10.00%控制到2.00%(P<0.05).结论:供应室是院内感染预防第一步,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供应室的护理质量,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作者:施伟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PDCA循环管理对妇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妇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妇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中医医院2014年和2015年妇科住院的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014年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2015年的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患者出院前,比较两组在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以问卷方式收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5%和2.5%;患者满意度分别为66.5%和87.0% (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妇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保证患者住院安全的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陈建儿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人文关怀在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儿童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79名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了解家属的需求,给予心理支持,严格管理医疗费,调查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护理服务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人文关怀使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提高了患者及家人对医护工作者的信赖,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7.82%.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和紧张情绪减少,心理压力减轻,基本未发生医疗纠纷.除两例患者因住院费用问题主动出院外,其他无转诊或出院情况.结论:人文关怀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避免医疗纠纷,提升家庭支持系数.

    作者:吴如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危重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监护

    目的:加强对危重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监护,提高用药有效率和准确率.方法:严密监护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中和药物治疗后的情况,比较加强护理监护前后用药差错发生情况.结果:加强危重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监护后,有效降低了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率.结论:加强对危重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监护,有利于及时发现用药过程中的问题,降低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池佳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药学服务与降糖药的合理应用

    目的:加强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促进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从药学服务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药学服务工作着重注意问题,阐明药学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结论:优质的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用药偏差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王桂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潜在风险因素与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潜在风险因素及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ICU进行治疗并监护10小时以上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安全管理静脉用药法进行治疗,后收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患者认真记录下来,对不良事件比率进行统计比较,后根据结果对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与总结.结果:对照组27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者为47例(17.41%),其中局部外渗者9例(19.15%),漏用错用多用(用药错误)者13例(27.66%),血压不稳定者8例(17.02%),镇静过度者4例(8.51%),组织坏死者6例(12.77%),血糖不稳者3例(6.38%),其他者4例(8.51%).观察组27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者为5例(1.85%),其中局部外渗者1例(20.00%),漏用错用多用(用药错误)者1例(20.00%),镇静过度者1例(20.00%),血糖不稳者1例(20.00%),其他者1例(20.00%),观察组不良事件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进行静脉用药安全管理后,可显著提高静脉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何小玲;苏志仙;李家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用药持续改进

    目的:通过门急诊处方和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师用药行为,促进医师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每月门急诊处方及抗菌药物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标准,进行分析点评.结果:门急诊处方质量总体情况较好,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正常,但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处方点评工作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要通过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对临床医师不合格处方的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黄翔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状况调查与建议

    目的:对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杭州市中医院呼吸科护士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的频率、来源、类型与结局.结果: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生护理中断事件的频率为7.69次/小时.发生中断事件的主要来源是环境、家属,中断事件的类型以侵扰型和分心型为主,且在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中消极结局的发生率高.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率、类型分布与结局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发生原因复杂,绝大部分以消极影响为主,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全面提升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黄小芳;李丹;陈智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医医院在实施临床路径及DRGs中出现问题的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在实施DRGs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方法:对中医医院首页中出现的问题,确定应对方法.结果:中医医院字典库相对滞后,中医医院临床路径编码中中医编码对应两个以上西医编码,中医医院实施DRGs相对不利.结论:中医编码使用时间较久,缺乏相关专家维护,还需进一步探讨.中医医院在执行DRGs的基础上,会比西医医院治疗同样的疾病花费更多的费用,怎样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中医医院思考.

    作者:盛春蕊;谢淑芸;侯春超;谢淑芸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温州市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药品供应管理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温州市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药品供应与管理状况,探讨二线抗结核药品供应管理模式.方法:利用Excel表对项目实施期间二线药品供应管理数据进行汇总,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项目药品供应特点和问题.结果:2013年11月~2016年3月,共接收到22批药品,包括10种药物,少的1批是1种药物,多的1批是10种药物;每批药品接收间隔时间不等,长86天,短6天.项目实施期间有7种药品出现过药品断供状况,向其他项目市疾控调剂5次,过期破损药品有5种,破损率PAS高,达40.64%.结论:温州市全球基金项目结核病二线药品供应与使用管理模式为耐多药病人的治疗提供了质量保障,还需提高药品使用与管理的监测,加强药品的可获得性.

    作者:钱明红;李君;单志力;张淑兰;毛玲琼;朱小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医学院校科研平台构建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建设科研平台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举措之一.广东省在“科教兴粤”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的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平台和重点科研项目建设.通过对广东省六所医学院校科研平台现状进行调查,探索科研平台构建模式及运行机制,提出坚持内涵发展,发挥优势特色.坚持准确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坚持质量为先,提升科研水平.坚持共享发展,强化创新引领等对策建议.

    作者:蔡晓燕;陈琳莹;曹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通过分析急诊科护士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帮助急诊科护士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及面对挫败时的反应能力.进而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更好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提高广大群众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存活率.

    作者:顾俊杰;黄金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加强住院医师临床心电学教育思考

    目的:探究加强住院医师临床心电学教育的重要意义.方法:以瑞安市人民医院心脏无创检测中心的208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将这些住院医师随机分成常规培训教育组和规范化培训教育组.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心电图分析能力等方面比较分析两组医师心电学水平.结果:两组医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心电图分析能力等方面考核成绩较培训之前均有了明显提升,其中规范化培训教育组成绩提升水平明显高于常规培训教育组(P<0.05).结论:在对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加强规范化培训教育力度,重点突出心电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住院医师的心电学水平,对于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慧;陈咏华;周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PBL教学模式在急诊住院医师规培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急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应用中的带教效果.方法:将2015年在台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轮转的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培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模式LBL(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带教.2个月后,通过统一的出科理论和操作考试及学习效果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规培生的出科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在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PBL教学法能更好地培养规培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黄桔秀;朱慧民;吴立群;章亚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意义

    目的:探讨分析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意义.方法:以温州市中心医院3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名,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培训方式,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核心能力培训,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及持续质量改进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经核心能力培训后对其自身核心能力自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手术室的持续质量改进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核心能力培训有助于保障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丽丽;王佩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如何做好中医药研究生的德育工作

    当“90后”成为研究生的主体,当“互联网+”成为知识社会创新发展的新形态,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应对并做好德育工作成为一项新的挑战.文章从教育管理部门的常规“培育”作用、研究生社团的“自管”作用、新兴网络媒介的“渗透”作用等方面,探讨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培养新时代的中医药研究生.

    作者:狄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新医改形势下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

    目前,我国医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了适应新医改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要求,推进新医改的顺利实施,医药院校只有改进人文教育方法,培养人文与科学兼备的新型人才,才能紧跟新医改的潮流,为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文章阐述了目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作者:吴鸿;高水波;王新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与实践

    文章针对当前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提出应遵循临床教学的内在规律,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的理念与方法,研究建立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创新质量评估方法,终构建一个自我监控、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的临床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以推动临床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临床教学质量持续、稳定地提高.

    作者:刘佳;尚莉丽;许钒;周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针灸推拿学专业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以《推拿手法学》为例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效果的一种衡量方法,也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可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文章以针灸推拿学专业核心课程《推拿手法学》为例,通过分析该课程考核现状,构建多元化考核体系方案,强调考核过程全程化、实践化和多样化,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教学质量.

    作者:许丽;范炳华;徐泉珍;季婧;梁冬艳;王晓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的需求调查与防范对策

    目的:了解手术患者的隐私保护需求,进一步探究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的对策.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的分析调查.结果:女性、年龄小于20岁、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以上、未婚、具有宗教信仰的手术患者对隐私保护需求较高.在5个隐私保护项目中,隐私部位、病史病情保护分值比例高,分别为37.9%、28.5%.结论:加强手术患者隐私保护是当前手术患者的强烈需求,院方管理层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职业操守培训,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措施,从而实现对患者的隐私保护.

    作者:林芝;陈其余;金平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医院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中药饮片调剂工作是整个临床医疗中重要的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中药饮片调剂质量常受相关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保证其质量,易造成医疗事故.文章主要对影响医院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目的是减少中药饮片调剂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调剂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张文一;徐晶;杨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麻醉医师手卫生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目的:对麻醉医师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探寻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调查表对浙江省丽水市两所医院的麻醉科进行调查,对麻醉医师每天实际洗手次数和应当洗手次数进行统计,找出影响手卫生的因素,提出科学的管理对策.结果:每位麻醉医师应洗手35~40次/天,实际洗手平均(37.34±2.62)次/天,整体上符合要求.麻醉医师对手卫生的依从性,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升高,工作年限越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越高.麻醉医师对手卫生相关防护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对洗手指征的掌握水平低,为47.86%.影响麻醉医师手卫生因素为工作较忙没时间洗手、频繁洗手害怕损伤皮肤及手卫生意识淡薄等.结论:麻醉医师手卫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加强对麻醉医师手卫生的管理,可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手卫生的依从性.

    作者:俞芸芸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产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分析与管理建议

    目的:对产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及现场观察方法,调查产科52名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结果:产科护理人员的总体手卫生依从率为52.5%;护理人员进行诊疗后的手卫生显著高于诊疗前,且执行完宫口检查操作后的手卫生依从性高;工作繁忙是影响手卫生执行情况的主要因素.结论:产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现状有待改善,加强对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培训,规范手卫生监督,预防医院感染率.

    作者:陈紫美;周临;时良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营养宣教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营养宣教对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肿瘤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肿瘤科收治的1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营养宣教干预措施,出院后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电话随访指导.3个月后对两组的膳食营养状况和膳食营养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膳食摄人种类、能量、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膳食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态度-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膳食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宣教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膳食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孔慧;俞新燕;梁冠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管理

    目的:调查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并进行分析,了解减轻患者心理疾病的方法,提高治疗的效果.方法:描述性研究设计,通过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调查等方式对住院进行治疗的6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所有突发性耳聋患者的SCL-90总分为(132.57±34.37)分,其中因子分中,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差异显著(P<0.01);SCL-90总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职业和消极应对方式,不同职业对SCL-90总分有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SCL-90总分呈线性变化关系.结论:对突聋患者应开展心理和健康方面的教育,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听力进行保护,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健康的方式积极生活,以减少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率.

    作者:章誉耀;吴珏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影像科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现代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医疗水平也随之提升,对于医疗辅助设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其中影像科尤为突出.提升影像科的科技质量水平,对于医生和患者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影像科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总结与讨论,旨在探讨出适合影像科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方法,为患者创造福利,为医院提高声誉.

    作者:王森法;陈丹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质量管理和维护

    目的:对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质量管理及维护保养方面进行分析,保障磁共振成像设备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降低发生故障的几率,延长磁共振成像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方法: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维护、机器保养、对从业人员及专业维修人员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对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质量管理及维护提供有效的方法.此外,将2014年1~6月未实施维护管理与2014年7~12月实施维护管理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维护管理后,发现维保是保障磁共振成像设备能够稳定运行的前提,能提升图像质量,使医疗行为行之有效.结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维护人员,严格实行操作规章,进行精心的磁共振成像设备质量管理与维护后,能够有效减少磁共振成像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使其发挥出大的使用率及实现其价值.

    作者:吴俊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精细化管理在提高骨科护理床旁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制度对骨科护理床旁交接班质量的提升作用,为护理质量的提高寻找更为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10~12月来解放军第98医院就诊的骨科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精细化管理,统计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满意度情况及护士交接班工作情况评分等,并与上季度未实施精细化管理的100例同科室患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上季度情况相比,接受了精细化管理的骨科患者,其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护理过程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护士交接班评分情况得到显著提升(P<0.05).结论:针对骨科护理床旁交接班中所出现的缺陷,使用五精原则,实施五细改造和五化服务,可有效提高骨科护理工作中的连续性和安全性,使患者满意度提高,进而促进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董卫芹;韩瑾;杨丹;王紫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规范化管理对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对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挑选201 5年11月~2016年1月进入门诊输液室的500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与实施规范化管理前,按照常规管理办法的50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护理服务和护理质量有了显著性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进行规范化管理,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优质、安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全面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作者:童春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加强供应室环节管理有效降低院感发生率

    目的:探讨供应室降低院感发生率的有效管理措施.方法:进一步健全落实供应室的各种管理制度,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及个人的综合素质.加强供应室的环节管理,确保临床无菌物品供应的质量和安全.比较加强环节管理前后医院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结果:加强供应室环节管理后,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之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加强供应室的环节管理,使科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可以有效保障消毒灭菌的质量,满足科室对无菌物品的需求,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凤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0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应用于心内科护理中,促进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王超群;江寅芳;杜晓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妇科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与建议

    目的:调查妇科住院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状况,为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妇科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状况,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3份,有效收回率为97.20%.结果:妇科患者对“指导术后注意事项”“指导出院后注意事项”“妇科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的需求高,分别占99.18%、93.00%、92.18%;对生活方面的护理需求较低,均不足50%;另外还有0.82%~16.87%的患者认为护理服务“无所谓”.结论:妇科住院患者对疾病治疗相关信息、健康教育指导有较高的需求,对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的需求较低.妇科护理应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有针对性地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赵欣梅;林飞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出入量管理改进对心外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出入量管理改进对心外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浙江医院心外科收治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将改进后的出入量管理方法应用到护理管理之中,而对照组患者继续实施改进前的护理管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术后液体出入量、患者夜间利尿次数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患者液体出入量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夜间利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出入量平衡管理进行改进后,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夜间利尿次数,对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杨岚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前的安全管理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前的临床安全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前的时间安排、患者评估、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安全措施等方面的护理.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在各项意外事件及投诉率的比较中,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制定严格的护理操作规范,增加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与护理的责任心.

    作者:俞君;金瑛;吴玉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安全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慈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危妊娠孕妇120例,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在120例高危妊娠孕妇中高的产前护理需求为胎儿发育情况,所占比例为72.50%,其次为孕妇身体状况,所占比例为57.50%,低的是社会支持,所占比例是5.00%.两组患者心理应激指标比较,观察组的T-AI和S-AI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结论:高危妊娠孕妇的护理需求发现胎儿发育情况占比高,社会支持占比低.根据不同的产前护理需求实施相应的安全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心理应激指标水平,并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沈利娜;胡慧红;陈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作用分析

    目的:对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温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200名手术治疗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名,两组的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发生的差错率、患者伤口感染率和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和护理的患者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投诉率及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明显降低护理的差错率、患者伤口的感染率,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安全.

    作者:卢鸯鸯;王佩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情景模拟培训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究情景模拟培训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11月浙江省新华医院骨科的26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对这些护士采用常规培训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骨科的26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对这些患者采用情景模拟培训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护士综合护理能力考核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综合护理能力考核评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模拟培训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鲍春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

    文章探讨了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相应的管理对策.目前,主要的护理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迷路、走失;误吸、误食;跌倒;严重全身性疾病;自伤、伤人;护理因素等.提出的管理对策为:防走失;防误吸、误食;防跌倒、坠床;防自伤、伤人;进行入院风险评估,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创造安全的环境;加强对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医患沟通等.有效管理对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患者安全性的提高,促进疾病的恢复,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石芸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OEC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OEC模式应用于骨科临床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骨科病房自2016年2月起将OEC模式应用于骨科临床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前后院内质控检查及科室自查情况,分别于实施OEC模式前后选取72例患者,请其于出院前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实施OEC模式管理后院内质控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及基础护理得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科室自查患者临床路径落实率、护理服务套餐落实率以及医生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技术、护理服务态度及健康教育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OEC模式应用于骨科临床护理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另一方面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理想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洪海燕;赵晓燕;童婷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视频在手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视频在手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外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5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视频的形式,在各个阶段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设计健康教育形式需求调查问卷,将患者对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中发现,患者对播放教育视频的需求率高,为96.21%,明显高于其他形式的健康教育.结论:视频健康教育视频更利于患者接受和理解,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双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肿瘤患者在围术期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围术期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的1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患者在围术期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针对分析结果,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管理中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结果: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提高(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围术期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对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燕儿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肿瘤放疗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2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在情绪、健康水平、放疗对患者的影响、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复发担忧6个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及环境的认知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肿瘤放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科学的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吕俏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对肺癌放射治疗患者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的效果

    目的:探讨对患者家属开展同步健康教育的意义,为更好的开展患者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照顾者实施同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肺癌放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情绪状态与生活质量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肺癌放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中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同步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情绪状态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希;谢淑萍;张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建立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协作组的实践和思考

    2012年2月,在上海市卫计委的牵头下,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相关机构自愿申报的基础上,上海市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协作组成立.协作组遵循公开自愿、资源共享、合作发展的原则,旨在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孕产妇中医保健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增强公共卫生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孕产妇保健服务能力,以保障母婴安全.文章介绍了建立协作组的背景、目的,阐述了协作组构建的模式、运行机制及取得的成效.明确了协作组的良好运行,政策保障是前提,选准方向是关键.

    作者:顾晶菁;严萍;姚继兵;黄勤瑾;唐美玉;黄英;关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临床路径在呼吸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呼吸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呼吸科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宣传,实验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采用临床路径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表,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及患者对健康教育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在采用临床路径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后,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对疾病预防知识的掌握率为97.8%,远高于对照组的84.4%;对治疗的依从性为98.9%,远高于对照组的81.1%;对健康教育服务的满意度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呼吸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与预防.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督导患者在护理中实现知、信、行的统一.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潘灵莉;陈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分层次分阶段带教在外科病房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在外科病房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外科病房护生的带教成效.方法:选取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外科病房2015年6月~2016年3月带教的40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带教护理人员坚持应用常规护理带教管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依据护生自身情况,实施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管理方案.结束时对护生进行护理知识与技能考核,及对两组护生所负责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外科病房试用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带教护生之后,护生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知识及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出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患者出院时护理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在外科病房护生带教中成效显著,能够提高护生人员在外科病房的护理效率,并且能够提高外科病房护生人员的相关专业护理知识及技能.

    作者:潘巧红;冯常强;来虹;陈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层级培训在消化内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在消化内科新进护士中实施层级培训的效果.方法:以2010年4月~2013年4月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新进护士26例为研究对象,将新进护士带教过程分为不同阶段制订层级培训方案,在上岗前、试用期、转正前实施有针对性的不同内容培训.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业务能力考核,并调查科室医生、带教老师对新进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业务能力考核成绩为(91.55士5.33)分,显著高于培训前的(78.23±6.39)分(P<0.05);培训后优良率为88.46%,合格率为100%,与培训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培训后医生与带教老师对新进护士的团队精神、服务态度、业务能力、工作整体性的满意度,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新进护士实施层级培训,能显著增强其业务能力,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奚玲君;俞素琴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