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术后均行PCIA。镇痛药配方分别:A组,地佐辛复合氯胺酮组:地佐辛0.4 mg/kg+氯胺酮4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B组,地佐辛组:地佐辛0.6 mg/kg +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C组,芬太尼组:芬太尼15μ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毕接PCIA镇痛。观察三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 VAS)、镇静程度评分( Ram-say)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术后4、8、12 h时间点A组和C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均P<0.05)。术后4、8、12 h时间点A组Ramsay评分均高于B组和C组(均P<0.05)。 C组眩晕、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组(均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氯胺酮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沈彦坡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形成的疗效。方法使用激光烧灼闭合溃疡周围和基底部异常静脉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溃疡40例患者46条肢体,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0例患者除一例移植皮瓣坏死再次手术,其余39例溃疡全部愈合,均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下肢曲张静脉消失,溃疡愈合。手术时间(65±11.6) min,住院时间(21±4.6) d。随访6~36个月,未发现患肢静脉曲张及溃疡复发。结论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溃疡具有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伍万权;余红东;刘佳;顾亚齐;辛晓坤;李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与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80例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对照组(综合对症治疗)27例,研究1组(丙种球蛋白)27例和研究2组(干扰素)26例,观察三组临床疗效、病情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1组退热时间、惊厥控制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精神症状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65±0.28)d、(4.04±0.33)d、(3.86±0.27)d、(5.83±0.36)d和(7.53±0.83)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8.43、8.58、9.15、9.80、8.96,均P<0.05);研究2组退热时间、惊厥控制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精神症状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92±0.29) d、(4.21±0.32) d、(4.27±0.30) d、(6.32±0.43) d和(8.10±0.72)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7.99、8.17、8.54、9.18、8.55,均P<0.05);但研究1组与研究2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2、2.04、1.67、1.38、2.21,均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与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均具有显著疗效,可迅速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华峰;万志军;刘立亚;刘琦;杜秀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淮南新康医院2013年1~12月从病房及门诊收集的并已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对象,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例ADR报告中,年龄>7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偏高(6例,占17.65%);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多(28例,占82.3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14例,占41.18%);引起ADR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17例,占5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循环系统(4例,占11.76%),从临床表现看以皮疹、瘙痒、呼吸系统、胃肠系统为主。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程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佳手术时机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0例,记为A、B、C三组,其中A组患者于发病后6 h内进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B组患者于发病后6~24 h进行微创手术,C组患者50例患者于发病24~72 h之内行择期微创手术治疗。另选取同期行开颅手术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其余三组(χ2=4.00、6.38、12.70,均P<0.05);观察组早期治愈率为4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57,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分级为Ⅰ级的例数明显多于其余三组(χ2=4.11、5.00、8.32,均P<0.05);B组优良率为88%(44/50),明显高于其余三组(χ2=6.83、5.83、15.43,均P<0.05);B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三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χ2=5.32、8.58、32.97,均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佳手术时机以6~24 h为宜,该微创治疗不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所用费用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宋海涛;聂文;金延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μ阿片受体(OPRM1)基因、CYP3A基因多态性对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98例妇科择期全身麻醉下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通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消耗量与OPRM1和CYP3A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结果198例患者中,OPRM1分型成功的有186例,其余10例患者未能成功分型被剔除,其中A/A型89例, A/G型76例,G/G型21例,OPRM1 A118G等位基因频率为31.7%。 CYP3A4倡1/倡1、CYP3A4倡1/倡1G、CYP3A4倡1G/倡1G三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平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个24 h芬太尼消耗量采用以方差分析体质量、年龄和术中芬太尼用量作为协变量等因素,三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3A4倡1G/倡1G组低于CYP3A4倡1/倡1G组和CYP3A4倡1/倡1组,CYP3A4倡1/倡1G组和CYP3A4倡1/倡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由于OPRM1 A118G与CYP3A4倡1G交互作用的存在,降低携带CYP3 A4倡1和OPRM1 A118 G/G者μ阿片受体表达数量,从而术后需要更多的芬太尼来达到相同的镇痛强度。结论分析妇科患者μ阿片受体基因A118G、CYP3A4倡IG多态性可以为临床应用芬太尼术后镇痛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梁惠霞;徐漾漾;包金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bin1、C-myc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石蜡标本84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11例bin1、C-myc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in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阳性率81.81%,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4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73,P=0.051)。 C-myc 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3,P=0.001)。 bin1在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非浸润型(χ2=7.685,P=0.007),随着组织分级及UICC 分期增高bin1阳性表达率降低(χ2=15.817,P=0.000;χ2=11.104,P=0.010)。 C-myc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及UICC分期无关。 bin1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及UICC分期呈负相关(r=-0.302,P=0.005;r=-0.411,P=0.000;r=-0.302, P=0.005);随着bin1表达增高C-myc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n1低表达或表达缺失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进展相关,C-myc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发生有关。提示bin1可能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预测因子,bin1、C-myc有可能成为肿瘤化疗的一个分子靶向目标。
作者:杨承纲;叶丽娟;张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Ivor-Lewis术式对老年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Sweet 手术,观察组采用Ivor-Lewis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肺功能和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162.4±30.4)min,(260.1±33.7) mL,(1254.1±311.2) mL,(11.2±3.1) d]均少于对照组[(201.6±33.6) min,(315.2±41.3)mL,(1928.3±346.1)mL,(17.6±3.6)d](t=3.627、4.662、2.716、3.772,均P<0.05),淋巴结清扫数[(36.1±7.7)枚]多于对照组[(21.6±7.1)枚](t=9.062,P<0.05)。两组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吸气肺活量(FVC)、大呼气流量(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2、0.301、0.772,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3 d后FEV1分别为(1.89±0.47) L、(2.18±0.42) L;FVC分别为(2.44±0.31)L、(2.87±0.25)L;PEF分别为(4.01±0.26)L/s、(4.52±0.29)L/s。对照组治疗3 d后患者FEV1、FVC和PEF均明显降低(t=4.162、3.997、5.012,均P<0.05),观察组FEV1、FVC术前和术后3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2、0.924,均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PEF明显降低(t=3.128,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FEV1、FVC和PEF明显高于对照组(t=5.186、3.017、3.112,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41±1.83)分和(5.31±1.77)分;术后分别为(7.01±2.16)分和(8.35±2.27)分。两组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提高,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t=2.864,P<0.05)。结论 Ivor-Lewis术式可以明显改善老年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东涛;贺钢枫;杨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测定PRKACB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临床病理意义,分析其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109例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中对应的20例癌旁组织内PRKACB蛋白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及预后随访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 PRKACB在10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内蛋白水平下调,低表达率(69.7%)显著高于20例癌旁肺组织(10.0%)(χ2=25.217,P<0.05);PRKACB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χ2=9.664,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χ2=4.430,P<0.05)、肿瘤分期(χ2=4.430,P<0.05)相关;PRKACB蛋白的低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不良相关。结论 PRKACB在非小细胞肺癌内呈现低表达,并与临床相关,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姜文军;田野;宋成洋;田大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针刺复合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针麻组和对照组。针麻组选择穴位为双侧合谷、内关;针刺穴位后,电针刺激20~30 min后再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电针刺激直到术毕。对照组为单纯静脉全身麻醉。两组麻醉过程中调节麻醉药用量,维持患者术中麻醉深度脑电双频指数( BIS)在40~60之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相同时间点血压、心率和BIS变化;记录麻醉药用量;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苏醒后患者警觉镇静分级评分,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有无术中知晓;评价针刺麻醉临床作用。结果针麻组丙泊酚用量(7.44±1.30)μg· kg -1· h-1,较对照组的(8.66±1.24)μg· kg-1· h-1减少(t=3.720,P=0.001);瑞芬太尼用量(10.59±2.58)μg· kg-1· h-1,也少于对照组的(11.93±2.27)μg· kg-1· h-1( t=2.168,P=0.034)。与基础值相比,对照组血压在手术中、苏醒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增高(均P<0.05),针麻组较平稳。对照组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心率较针麻组快。针麻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9.05±2.36)min和(11.61±2.40)min,短于对照组的(12.50±3.20)min和(15.90±3.37)min(均P<0.05)。苏醒后疼痛评分针麻组低于对照组,针麻组警觉镇静评分较高,躁动、寒战发生较少。结论针刺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患者警觉镇静评分高,清醒程度较高,疼痛减轻,苏醒质量更高。
作者:黄增平;肖思;解有利;陈晓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有效的心脏骤停的抢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心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徒手心肺复苏进行抢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抢救。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后收缩压、SpO2及心率分别为(95.2±10.4) mmHg、(93.1±8.2)%、(89.6±5.7)次/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6.7)mmHg、(78.7±5.5)%、(70.8±5.2)次/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6、8.246、9.625,均P<0.05);两组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5,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分别为72%、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4%、2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1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42、10.15,均P<0.05)。心肺复苏后5 min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868、0.922、0.747,均P>0.05);15 min、30 min后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984、4.673、4.685、9.647、8.356、5.534,均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较徒手心肺复苏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可明显缩短自主循环时间,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抢救方法,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许洪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未生育女性巨大卵巢囊肿手术疗效。方法选择未生育女性患者4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3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气腹穿刺手术治疗,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方式。手术前给予两组患者阴道冲洗和脐部清洗。术前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例数、月经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时间。结果开腹组的手术时间为(68.3±12.3)min;腹腔镜组(59.6±11.5)min;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均少于开腹组(t=4.26, P<0.05);腹腔镜组术后疼痛例数为11例(47.8%),开腹组术后疼痛21例(91.3%)。腹腔镜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小于开腹组(χ2=10.3,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未生育女性巨大卵巢囊肿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少、排气时间快、住院时间短、疼痛小、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快,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曾淑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慢性肝炎的疗效及观察干扰素中和抗体( NA)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肝炎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HBV DNA含量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测定,抗干扰素中和抗体的采用抗病毒中和生物法测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血清HBV DN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F=12.55,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 P<0.05);NA阳性组治疗前后HBV 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8,P>0.05);NA阴性组治疗前后HBV 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5,P<0.05);80例中,细胞病变程度0级10例;1级25例;2级:25例;3级:12例;4级8例。结论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但NA能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石亚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CT定位引导下微创钻孔引流在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均于发病后6~12 h采用CT定位引导下早期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分级为Ⅰ级、Ⅱ级者(17例、19例)明显多于对照组(6例、9例),而对照组Ⅲ级人数(15例)明显多于观察组(7例);观察组优良率(86%)明显高于对照组(60%);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平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2±2.2)h、(4.1±1.5)d、(6.2±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7.4±2.8)h、(6.2±2.1)d、(11.1±1.8)d;观察组总有效率(82%)明显高于对照组(52%)(χ2=10.15,P<0.05)。结论 CT定位引导下早期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安全性高,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冷敦雁;陈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和亚胺培南联合使用对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常规吸氧、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亚胺培南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每天吸痰次数及治疗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83.9%)(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每天吸痰次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12、7.99、7.63、7.21,均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和亚胺培南联合使用,可明显缩短新生儿肺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每天吸痰次数及治疗时间,盐酸氨溴索可增强亚胺培南的治疗效果,两者对治疗新生儿肺炎有协同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章笑安;周卫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儿童失神癫痫( CAE)患儿脑电图表现。方法对46例临床确诊CAE的患儿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46例患儿中有44例(96%)描记到全导两侧对称3 Hz棘慢复合波暴发,其中16例在3 Hz棘慢复合波上描记到多棘慢波,1例同时描记到中央颞区棘波;46例患儿中描记到枕区3 Hz δ活动者34例。结论 CAE患儿一般均具有典型脑电图特征,少数患儿脑电图表现不典型应结合临床注意鉴别。
作者:谢德秀;何青;郑媛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 MRI)对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MRI检查结果与患者病情的符合程度,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4例初次发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的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以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 )扫描检查,分析患病一侧病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对侧镜像区的表观扩散系数与表观扩散系数比率。结果脑梗死患者病灶中心区、病灶中心的对侧镜像区、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的对侧镜像区的表观扩散系数分别为(3.783±1.032)×10-4、(7.992±0.828)×10-4、(6.588±0.717)×10-4、(8.292±2.046)×10-4;缺血半暗带的表观扩散系数有一定程度的减小,病灶中心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有很大程度的减小,变化更加明显。患病<6 h患者病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表观扩散系数比率分别为(43.4±10.3)、(67.9±3.8);患病6~24 h患者病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表观扩散系数比率分别为(50.3±10.5)、(76.8±8.7);患病24~64 h患者病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表观扩散系数比率分别为(57.2±11.5)、(86.3±7.4);随着患病时间的增长,表观扩散系数比率逐渐上升,超急性期及急性期缺血半暗带区的表观扩散系数比率明显比病灶中心区域高。结论采用MRI的手段,应用表观扩散系数以及表观扩散系数比率这两个指标反映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以及预测缺血半暗带的位置等,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给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作者:高慧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氨溴索保护肺叶切除围手术期患者肺功能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84例行肺叶切除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358例)、治疗组(326例)。对照组围术期常规治疗,治疗组围术期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10 mg · kg-1· d-1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SP-A)、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前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 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降低,治疗组FVC、FEV1分别为(1.64±0.55)L、(0.93±0.34)L,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3,P=0.017;t=5.493,P=0.021);术后48 h治疗组SOD、PAF、SP-A分别为(1259.23±320.43)μg/L、(11521.38±2193.43)mu/mL、(206.38±9.22) ng/L,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329,P=0.001;t=4.394,P=0.025;t=6.943,P=0.008);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2,P=0.000)。结论应用氨溴索对肺叶切除围手术期肺功能保护性好,具有良好抗炎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项应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缓慢减压)以及标准外伤大骨瓣传统术式(骤然减压)用于老年重型颅脑损伤( SCCI )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重型颅脑损伤( SCCI )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标准外伤大骨瓣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进行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3 d、5 d、15 d颅内压分别为(272.3±19.1)mmHg、(285.4±18.2)mmHg、(218.2±18.3)mmHg、(168.4±17.3) mmHg;(302.1±23.1) mmHg、(310.3±19.2) mmHg、(221.1±19.2) mmHg、(148.2±16.4)mmHg,较术前均明显改变,且随时间逐渐降低,对照组颅内压降低较观察组更加明显;观察组癫痫、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2.0%、6.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36.0%、26.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85、13.56、14.96,均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中残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重残以及植物状态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χ2=4.88、3.93、4.33、7.44,均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能有效减少老年重症患者术后颅内压波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较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森;冷敦雁;宋海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和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原( NT-proBNP )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美托洛尔,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卡维地洛。两组共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两组的心率变异性和血浆NT-proBNP。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6,P <0.05)。两组全部窦性心搏 RR 间期的标准差(SDNN)、RR 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在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84、0.360、0.410、0.302,均P>0.05),治疗后两组SDNN、SDANN、RMSSD和PNN50均有明显升高(t=3.095、9.184、3.622、4.302、2.261、4.522、2.921、2.992,P<0.05或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t=8.065、3.116、3.209、2.171,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均明显降低(t=7.093、9.773,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 =4.773,P<0.01)。结论卡维地洛可以更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和血浆NT-proBNP的表达。
作者:史萍;徐涛;宋淑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输尿管息肉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27例患者中7例开放手术行输尿管息肉切除,10例行内镜下息肉钬激光电灼,4例行输尿管下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4例行病变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2例行患侧肾及输尿管切除。27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发现息肉复发和恶变,1例出现输尿管狭窄。结论原发性输尿管息肉为输尿管的良性病变,极少发生恶变,手术是治疗输尿管息肉主要且有效的手段,术后并发症少,效果好。
作者:郭民;土应果;杨建昌;李智斌;夏照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比较烟雾病患者CT血管成像( CTA)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影像特点。方法根据29例烟雾病患者CTA和DSA的影像表现,将CTA和DSA发现的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异常增生血管、代偿血管的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根据烟雾病患者的DSA影像结果将29例烟雾病患者的57个病变半球进行铃木分期和统计分析。结果29例烟雾病患者中,CTA和DSA在发现大血管狭窄、闭塞(CTA 53个半球,DSA 57个半球)(χ2=2.167,P>0.05)以及显示异常增生血管(发现异常增生血管:CTA 41个半球,DSA 45个半球;未发现异常增生血管:CTA 16个半球,DSA12个半球)(χ2=0.757,P>0.0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显示烟雾病代偿情况方面CTA不如DSA。结论 CTA可以作为烟雾病有效的筛查手段,但是DSA可以动态观察颅内血管代偿情况、代偿程度,明显优于CTA,且能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更为详尽的血管情况。
作者:何大艳;杨玉红;张志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中可视内窥镜与普通喉镜插管对术后咽喉疼痛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20例实施全麻非颈部、非咽喉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两组实施相同插管方式,对照组患者辅助普通喉镜手术,观察组辅助可视内窥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疼痛感。结果观察组气囊压力、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4、0.943、1.034,均P>0.05);观察组术后2 h、24 h、48 h、96 h VAS评分分别为(11.93±2.04)分、(17.44±3.27)分、(3.88±0.83)分、(1.12±0.31)分,96 h 内咽喉出血7.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3±3.21)分、(22.55±4.19)分、(6.33±0.64)分、(3.29±0.58)分、1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93、5.773、4.834、7.231,χ2=8.221,均P<0.05)。结论可视内窥镜辅助插管可有效改善术后咽喉疼痛,临床可优先考虑使用此术式。
作者:罗洪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人COPD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采取噻托溴铵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org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6MWD)分别为(2.31±0.17)分和(380.13±15.07) m,均较治疗前的(3.17±0.26)分和(270.41±13.03)m及对照组的(2.84±0.25)分和(320.18±14.78)m显著改善(t=6.84、8.56、7.90、8.73、7.79、8.2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和FEV1/FVC 分别为(2.54±0.44) L、(2.13±0.35)L和(72.38±5.61)%,均较治疗前的(1.63±0.37)L、(1.24±0.24)L和(47.30±5.48)%及对照组的(2.18±0.39)L、(1.69±0.35)L和(61.66±5.32)%显著增加(t=6.35、7.76、7.02、8.04、7.14、7.95、6.91、7.41、7.60,均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COPD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应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比较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CME)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ME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共58例编入A组,同期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共58例编入B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5.5±15.8)mL,明显少于B组的(138.4±23.5)(t=32.718,P<0.05),两组平均清扫Ⅰ期与Ⅱ期淋巴结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5、0.078,均P>0.05),A组Ⅲ期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多于B组(t=3.548,P<0.05)。 A组术后3天平均引流量(223.1±19.4)mL,多于B组的(134.1±16.8)mL(t=13.975,P<0.05)。其余术后恢复情况如拔除引流管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等在A、B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18、0.000、0.000、0.012,均P>0.05)。 A组发生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17%;B组发生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χ2=3.785,P<0.05)。结论 CME术式具有向精细解剖发展的特点,有利于结肠癌外科手术的质量控制,安全性较好,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凤如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蜂王浆冻干粉对免疫力低下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补体C3、C4水平的影响,评价蜂王浆冻干粉治疗免疫力低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临床研究,予确诊的32例免疫力低下患者服用蜂王浆冻干粉,每天2次,1次2粒。于服药28 d后检测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等指标,并测定AST、ALT水平,评价蜂王浆冻干粉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服药后患者IgG、IgA、IgM水平[(10.31±2.03)g/L,(1.69±0.55)g/L,(1.51±0.55)g/L]显著高于服药前[(8.52±1.94)g/L,(1.38±0.57)g/L,(1.36±0.55)g/L](t=5.21、2.25、1.56,均P<0.05);服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0.93±0.15)g/L,(0.30±0.07)g/L]显著高于服药前[(0.83±0.12)g/L,(0.26±0.08)g/L](t=1.94、1.78,均P<0.05);服药后AST、ALT水平[(36.13±11.47)U/L,(31.83±12.36)U/L]与服药前[(38.17±12.84)U/L,(32.63±12.81)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0.44,均P>0.05)。结论蜂王浆冻干粉通过提高免疫力低下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继而改善患者免疫力低下症状。
作者:张居卫;杨仁明;张建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对肝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24例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免疫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免疫治疗,观察两组中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肿瘤直径、血清AFP和癌胚抗原( CEA )水平均显著下降(t=4.867,P=0.005;t=5.175,P=0.004;t=3.155,P=0.025;t=4.845,P=0.005;t=4.031,P=0.010;t=2.668,P=0.044),但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t=4.119,P=0.009;t=3.621,P=0.015;t=3.492,P=0.017)。观察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3.1%、7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3%,46.7%(χ2=11.290,P=0.010;χ2=21.290,P =0.000)。观察组治疗后第1年、第3年、第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31.3%、12.5%,对照组分别为21.7%、5.0%、0.0%,观察组中远期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1.935,P=0.000;χ2=56.452,P=0.000;χ2=40.516,P=0.000)。两组治疗前CD4+、CD8+、CD4+/CD8+、IL-12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 t=4.515,P=0.006;t=10.014,P=0.000;t=5.217,P=0.003)。结论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免疫治疗治疗肝癌的中远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子龙;蔡建刚;莫国生;黄志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咽旁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对12例糖尿病并发咽旁脓肿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纵隔脓肿、颅内感染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糖尿病并发咽旁脓肿发展快而迅速,必须明确诊断,及时施行脓肿切开排脓,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严格控制血糖波动,加强支持疗法。
作者:陈伟龙;陈锦贤;麦锦生;林楚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冲击与足量泼尼松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6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甲泼尼龙+泼尼松联合组(治疗组)32例,单用泼尼松治疗(对照组)30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血清中皮质醇(Cr)均为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血浆白蛋白、尿蛋白、血肌酐、ALT、血尿酸采用常规化验方法;骨密度采用骨密度仪测定。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P>0.05);治疗10个月后,两组ACTH与Cr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5.45,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36.5±5.5)g/L、(36.7±5.9)g/L,尿蛋白(1.5±1.1)g/24 h、(1.6±1.5)g/24 h,较治疗前血浆白蛋白(25.7±3.3)g/L、(26.3±3.5)g/L,尿蛋白(5.5±3.0)g/24 h、(5.8±3.5)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12.15,均P<0.05);治疗组尿蛋白中位转阴时间6 d,低于对照组转阴时间8 d(Log Rank=10.56,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3例(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例(26.6%)(χ2=23.11,P<0.05)。结论联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蛋白有更快转阴的趋势,但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增多。
作者:严晓宇;李春华;龚先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动脉硬化程度对新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170例连续纳入的疑诊脑动脉硬化症的神经内科门诊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随访6个月,评价动脉硬化程度与6个月内新发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所示脑动脉硬化程度与6个月内新发脑梗死的相关系数为0.575(P<0.05),呈正相关。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动脉硬化程度越高,6个月内新发脑梗死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王玉珍;何奕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经肾脏穿刺活检确诊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A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 B组给予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肾功能等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疗3、6个月缓解率为60.00%、73.33%,B组为53.33%、6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65、0.896,均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组:(1.33±1.25)g/24 h,(38.24±4.84)g/L;B组:(1.42±1.37)g/24 h,(37.12±5.43)g/L]均较治疗前[A组:(7.34±2.75)g/24 h,(20.31±7.33)g/L;B组:(7.22±2.84)g/24 h,(20.46±7.73)g/L]显著下降(A组:t=6.232、5.734,均P<0.05;B组:t=5.934、5.267,均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A组:(6.74±1.45)mmol/L,(2.43±0.75)mmol/L;B组:(6.63±1.45)mmol/L,(2.14±0.63)mmol/L]均较治疗前[ A 组:(11.94±2.98) mmol/L,(3.56±1.35) mmol/L;B 组:(11.53±2.84) mmol/L,(3.24±1.46)mmol/L]显著下降(A组:t=6.246、5.234,均P<0.05;B组:t=5.256、5.672,均P<0.05);A组、B组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A组不良反应率(13.33%)低于B组(40.00%)(χ2=4.246,P<0.05)。结论来氟米特与环磷酰胺分别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相当,但来氟米特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严海红;王文龙;程勇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选择晚期NSCLC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恩度)联合多西他赛化疗组(联合组)50例和单纯多西他赛化疗组(对照组)46例,观察治疗有效率( RR)、疾病控制率( DCR)、ECOG评分变化、临床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2.0%和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0,P=0.014);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0%和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1,P=0.057)。化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ECOG评分分别为(0.81±0.46)分和(1.09±0.53)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2.360,P=0.034;t=6.323,P=0.008);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ECOG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1,P=0.018)。联合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咳嗽缓解率分别为82.0%和63.0%、气短缓解率分别为88.0%和67.4%、咯血缓解率分别为52.0%和30.4%、疼痛缓解率分别为68.0%和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P =0.037;χ2=5.954,P=0.015;χ2=4.584,P=0.032;χ2=4.012,P=0.045)。联合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0%(31/50)和71.7%(3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3,P=0.312)。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疲乏及骨髓抑制,两组间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04,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多西他赛对于晚期NSCLC患者具有较高的化疗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是晚期NSCLC患者可以耐受且疗效良好的联合化疗药物。
作者:江才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通窍益脑方”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骨科手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通窍益脑方”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不口服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2次口服中药汤剂“通窍益脑方”150 mL,连续服用15 d。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分别于麻醉前1 d及术后第1、3、7天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另于相应时间同时采血样检测患者的IL-6水平。结果两组术前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治疗组和对照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30%和38%;术后3 d,治疗组和对照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28%和20%;术后7 d,治疗组和对照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20%和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 d血清中IL-6含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2.412,P=0.009;治疗组,t=1.429,P=0.039);对照组术后7 d仍高于术前水平(t=0.851,P=0.049);但是治疗组术后7 d已基本恢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4);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3 d IL-6含量显著降低(t=1.198, P=0.035)。血清IL-6含量变化与MMSE评分负相关(r=-0.782,P=0.022)。结论“通窍益脑方”可有效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中的IL-6有关。
作者:陶红蕾;姜云峰;马婷婷;李国政;彭从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特殊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6例特殊部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后清宫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联合栓塞后清宫治疗,比较两组β-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β-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27.3±3.2)h,术中出血量为(120.5±18.3)mL,住院时间为(85.6±8.4)h;对照组分别为(76.4±8.2)h、(375.16±8.4)mL及(147.1±10.5)h,观察组β-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t=6.75、4.54、4.43,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8%,对照组为5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特殊部位妊娠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β-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效果好,可作为治疗特殊部位妊娠的有效方法。
作者:桂定清;刘芳;张力忆;余晓梅;符伟;戚瑞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回顾分析两种不同生物学制剂在肺大疱减容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1例肺大疱患者均在大型C臂机适时引导下经超细支气管镜工作通道先后通过微导管向目标细支气管注入生物学制剂。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7例)选用纤维蛋白原+凝血酶稀释液,B组(4例)选用猪源蛋白粘合剂。 A组采用通过超细支气管镜置入外径<1.2 mm 微导管,依次注入利多卡因2 mL、纤维蛋白原5 mL、凝血酶(500 u ×2支)稀释液。 B组则以相同方法注入猪源蛋白粘合剂,注药完毕后吸尽支气管近端混悬残留液。两组均记录操作时间,并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操作时间为5~15 min,B组操作时间为6~20 min。综合两组:完全有效4例,明显有效2例,基本有效3例,完全无效2例,总有效率81.82%(9/11)。 A、B两组一般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38%(22/42)、58.33%(1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05),而且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两种不同生物学制剂安全性及有效性可能均较好,但考虑到样本量较少,尚需进一步建立对照组、扩大病例数进行验证。
作者:崔会芳;陈旭君;黄文侨;舒逸;吴奕群;黄建隆;陈辉民;卢晔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徒手锥颅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对徒手锥颅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头皮出血10例;硬膜外出血4例;穿刺通路出血9例;再出血24例;颅内感染1例;低颅压3例;气颅5例;死亡2例。结论徒手锥颅微创引流术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海波;章涛;胡建华;祝小芬;丁晔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式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早孕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者150例,所有患者无手术禁忌证,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五组,每组30例,空白对照组(S组):未使用任何镇痛措施,术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芬太尼组(F组):术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帕瑞昔布组( P组):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以上三组均在注射药物后行无痛人流麻醉。神经阻滞组( N组):实施无痛人流麻醉后待患者入睡后行子宫颈神经阻滞,注射1%利多卡因2 mL。多模式镇痛组( M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芬太尼1μg/kg,然后实施方法同N组。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和丙泊酚追加用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宫缩痛发生率,手术后10 min、30 min、1 h、6 h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术后24 h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S组、F组、P组、N组、M组的丙泊酚追加用量分别为(78.45±20.36) mg、(15.55±12.33) mg、(16.75±13.13) mg、(14.55±10.25)mg、(9.35±8.27)mg;宫缩痛发生率分别为30%、10%、10%、10%、0。与M组比较,其它四组丙泊酚追加用量均显著增加、宫缩痛发生率显著增多( t=3.05、1.82、1.84、1.78,χ2=72.1、68.2、68.2、68.2,均P<0.05)。 S组术后10 min、30 min、1 h、6 h疼痛评分分别为(6.6±1.5)分、(5.6±1.4)分、(4.6±1.1)分、(3.6±1.4)分;F组疼痛评分分别为(5.1±1.5)分、(4.3±1.1)分、(3.1±0.9)分、(2.8±0.8)分;P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6±1.5)分、(4.2±0.9)分、(2.9±0.8)分、(2.7±0.6)分;N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5±1.5)分、(4.1±0.8)分、(2.9±0.8)分、(2.6±0.5)分;M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2±0.8)分、(1.9±0.7)分、(1.5±0.5)分、(1.2±0.3)分。与M组相比,其余四组手术后10 min、30 min、1 h、6 h疼痛评分显著升高(t=2.03、1.96、1.86、1.84、1.98、1.82、1.80、1.76、2.05、1.99、1.95、1.86、2.06、1.88、1.82、1.76,均P<0.05)。术后24 h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与S组比较,M组满意度明显提高(t=1.98,P<0.05)。术后不良反应比较:与M组比较,其它四组恶心发生率显著增多(χ2=72.2、68.9、68.1、68.1,均P<0.05)。结论采取多模式镇痛方式可以较好地减轻人流术后的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证手术安全。
作者:王建光;刘海健;何晨辉;谢淑灿;朱新杰;陈渔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以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ICU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VAP发生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是否行气管切开以及原有疾病的关系,并进行药敏实验对耐药性进行统计。结果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 d、年龄超过65岁患者VAP发病率(16.8%、13.4%、18.5%)均显著增加(χ2=11.592、11.989、13.187,均P<0.05),切开气管VAP的发生机会并不增加(P>0.05)。老年VAP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药敏实验发现患者存在多重耐药性,耐药性依次为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以及头孢曲松。结论原有慢性的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过长以及年龄超过65岁是老年人VAP的危险因素,患者存在多重耐药,以氨苄西林耐药多。
作者:李建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激光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82例患者(93眼)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46眼),观察组41例(47眼)。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激光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3个月评价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IGF-1。结果两组治疗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01,P>0.05),治疗后对照组视力提高30眼,提高率65.2%;观察组视力提高38眼,提高率80.9%。观察组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9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2%)明显高于对照组(73.9%)(χ2=9.28,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和IGF-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3、0.496,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 IGF-1分别为(91.4±25.1) ng/L、(121.6±21.7) mg/L。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IGF-1均明显降低(t=3.721、5.992,均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激光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和IGF-1的表达。
作者:赵颖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64层螺旋CT扫描机,对71例AAS患者行MSCTA检查,以轴位CT为主,结合二维及三维重组技术进行图像综合分析。结果71例AAS患者,主动脉夹层( AD)4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10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13例。 MSCT能够显示3种疾病的特征性征象:AD可见内膜片和双腔征;IMH见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 mm,平扫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后无强化;PAU表现为内膜下溃疡,内见对比剂充盈,部分可呈“狭颈征”表现。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中71例均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及并发症。其中27例确诊后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及复查。结论 MSCT是一种快速、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AAS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晓东;王芳军;林宜圣;温凤媚;刘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NP及FP方案诱导化疗+同步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毒副作用和疗效。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81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NP方案诱导化疗:长春瑞滨(NVB)25~30 mg/m2,第1、8天;顺铂(DDP)75 mg/m2,分为第1~3天。对照组:PF方案诱导化疗,DDP 75 mg/m2,分为第1~3天;氟尿嘧啶( Fu)750 mg/m2第1~5天,均每3周重复,化疗2~4周期,化疗结束后进行同步放化疗。观察组同步化疗:NVB 25~30 mg/m2,DDP 40 mg第1、8、22、29、43、51天,对照组同步化疗:Fu 750 mg/m2,DDP 25/m2第1、8、22、29、43、51天。同时给予同步鼻咽+颈部适形调强放疗。结果随访率为100%,观察组与对照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累计:白细胞减少47.5%与24.4%(χ2=4.73,P<0.05)。Ⅲ~Ⅳ度急性黏膜反应10%与20%。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85.0%与65.9%(χ2=4.05,P<0.05)。5年总生存85.0%与68.3%(χ2=3.18,P<0.05)。结论 NP较FP方案诱导化疗+同步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局部控制率高,5年无复发生存率高,毒副作用可耐受,远期毒性低。
作者:宋海平;萧贻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相关高危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具体措施,从而达到降低异位妊娠的目的。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选择124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于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产科行药物流产或者人工流产的健康妊娠妇女12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例病史资料,对所有可能造成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盆腔炎、剖宫产史、流产史以及使用宫内节育器( IUD)是异位妊娠发生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流产史、盆腔炎以及剖宫产史为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OR=5.361、2.249、3.458)。结论剖宫产史、流产史以及盆腔炎是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尤其是流产史与异位妊娠有密切关联,因此降低异位妊娠发生,就需要降低剖宫产率与流产率,积极采取治疗,防止盆腔感染,这是临床预防所要采取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彩霞;曾慧琴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B超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172例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符合、误诊、漏诊例数分别为54例、17例、12例,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占65.1%、20.5%、14.5%。子宫肌瘤患者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符合、误诊、漏诊例数分别为75例、9例、5例,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占84.3%、10.1%、5.6%。结论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有特征性改变,为大限度的提高B超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漏诊率,进行疾病初步诊断时,还应紧密结合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作者:陈菊飞;张柳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温肾固经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方法98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疗程为3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继续接受温肾固经汤治疗。结果对照组中痊愈有18例,显效有12例,有效有8例,总有效率77.6%。治疗组中痊愈有24例,显效有16例,有效有5例,总有效率91.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8±1.5)d,对照组的平均止血时间为(7.7±2.1)d,治疗组的止血时间少于对照组(t=2.31,P<0.05)。对照组复发有7例,复发率为18.4%,观察组复发有2例,复发率为4.4%,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1)。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温肾固经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熊映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救治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负荷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使用地佐辛和吗啡治疗,间隔15 min记录MAP、HR、RR、SpO2,每30 min观察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成功率:地佐辛组67%,吗啡组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P=0.10),当剂量达10 mg时治疗成功率高,治疗30 min及45 min后地佐辛组MAP、HR、SPO2改善均明显优于吗啡组(30 min χ2=7.38,P=0.03;45 minχ2=8.11,P=0.02),地佐辛组未见呼吸抑制发生。结论地佐辛在急性心力衰竭救治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支少敏;龚晓亮;王彦军;王玉同;尹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心静脉导管( PICC)置管肺癌患者使用不同含铂方案化疗时发生血栓风险的差异性。方法选取112例肺癌行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化疗方案分为六组,其中对照组20例未行化疗,其余五组为紫杉醇+顺铂组22例,长春瑞滨+顺铂组8例,吉西他滨+顺铂组18例,吉西他滨+卡铂组16例,依托泊苷+顺铂组28例,观察比较六组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不同时段部分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D-二聚体、血流流速、管径变化,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各组FIB、D-二聚体、血流流速、管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43、1.105、1.133、0.259,均P>0.05),化疗2周后各组血流速度及管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887、1.327,均P>0.05),FIB及D-二聚体检查结果均高于对照组(F=151.500、18.096,均P<0.05),但不同含铂方案化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18、1.864,均P>0.05)。结论不同含铂化疗方案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及管径变化影响不大,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对凝血功能改变的早期评估有重要价值,可作为PICC置管患者日常维护中的监测指标。
作者:应逸雯;童群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患者术中保留卵巢对于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移位,保留卵巢;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卵巢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各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FSH、LH及E2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3、6个月 LSH(61.64±7.09) mIU/mL、(68.32±8.29) mIU/mL、LH (47.86±5.39)mIU/mL、(48.93±6.61) mIU/mL,显著高于术前,E2(11.06±2.49) pmol/L、(8.89±2.33)pmol/L,显著低于术前;研究组术后3、6个月LSH(8.56±1.89) mIU/mL、(8.25±2.22) mIU/mL、LH (6.47±1.91)mIU/mL、(6.63±1.84) m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E2(317.48±133.65) pmol/L、(324.68±135.52)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前各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抑郁、疲乏、眩晕症状评分(1.71±0.23)分、(0.83±0.29)分、(0.49±0.05)分,较术前显著升高;性生活状况评分[(1.76±0.75)分]显著降低;对照组术后各症状评分[(9.35±1.34)分、(3.74±0.86)分、(7.76±1.83)分、(2.73±0.82)分、(1.75±0.35)分、(0.57±0.31)分、(2.96±0.69)分、(0.53±0.12)分、(0.51±0.10)分、(0.56±0.18)分、(0.44±0.31)分、(1.15±0.63)分、(2.23±0.72)分、(2.24±1.15)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研究组术后感觉障碍、失眠、易激动、眩晕、疲乏、骨关节肌肉痛、头痛、泌尿系统感染及性生活状况评分[(3.45±0.69)分、(5.31±1.71)分、(2.31±0.63)分、(0.46±0.26)分、(0.85±0.36)分、(0.39±0.07)分、(0.43±0.12)分、(1.98±0.51)分、(1.76±0.7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宫颈癌根治术中进行卵巢移位,保留卵巢,可以有效保留卵巢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预后。
作者:李晋娥;王海生;王霞;原琼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与各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同期门诊及住院的非糖尿病者100例(对照组),对两组血清进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所占比例高,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U=10.98,P<0.05),其他各类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0,P>0.05)。对照组患者各类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14,P>0.05)。研究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20.45%)明显高于对照组(2.00%)(χ2=16.77,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OR值为2.45,95%可信区间:1.15~5.22。结论 HCV感染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致病因子之一,抗HCV阳性检出率显著增高是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菊芬;缪新良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予以相同麻醉诱导及术中麻醉,观察组在围麻醉期加用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 T0)、麻醉诱导后10 min( T1)、拔管时( T2)、拔管后10 min( T3)各个时间点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观察组T1、T2、T3时HR、SBP、DBP、SpO2与T0时比较无明显变化(t=0.41、0.50、0.48、0.10(T1),0.49、0.53、0.73、0.21(T2),0.82、0.96、1.18、0.15(T3),均P>0.05),对照组T1、T2、T3时HR、SBP、DBP与T0时比较明显升高,SpO2明显降低(t=2.25、3.17、4.01、9.16(T1),2.57、3.92、2.39、2.58(T2),3.83、4.35、4.15、6.65(T3),P<0.05或P<0.01)。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T1、T2、T3时HR增快,SBP、DBP升高,SpO2降低(t=2.09、2.37、4.19、9.22(T1),2.49、3.04、2.29、2.49(T2),3.34、3.14、3.80、6.55(T3),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17±1.03)min、(5.08±1.18)min、(5.89±1.38)min、23.8%]均少于对照组[(3.74±1.05)min、(5.59±1.09)min、(6.52±1.48)min、47.6%](t=2.34、2.18、2.21,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全身麻醉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预防血流动力学波动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陈观涛;翁荣波;林康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临床药师对脑卒中合并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的会诊及药学监护的效果,对脑卒中合并多重耐药以及泛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的感染特点与治疗措施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临床药师会诊脑卒中并耐药性细菌感染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临床治疗,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总结其会诊效果,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细菌耐药情况、药物治疗方案、临床结果、药学监护等情况。结果临床药师用药意见的接受率为90.91%,且总接受率高于未接受率(χ2=14.733,P<0.05)。感染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细菌清除率为87.50%。泛耐药菌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阴沟肠杆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对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具有较好效果。结论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参与制定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药学服务,开展药学监护,并针对泛耐药菌、多重耐药菌耐药问题,选择高敏感率药物制定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方案,强化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及合理应用等管理措施,对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预防及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能东;陈沛书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结缔组织病疾病谱,以及其临床受累脏器的特点。方法选择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结缔组织病住院患者17例,予以完善各系统检查,评估脏器功能受损情况。结果共17例患者纳入研究,男2例,女15例,以系统性红斑狼疮(23.6%%)、干燥综合征(17.6%)及未分化结缔组织病(47.0%)常见。系统受累以皮肤黏膜(5例,29.4%)、关节(8例,47.0%)及肺部受累(6例,35.2%)多见。结论血小板减少可以是多种结缔组织病的早期表现,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
作者:徐文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应用于治疗急性牙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牙髓炎患者90例(90颗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90例(90颗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45颗牙)与对照组45例(45颗牙)。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多次根管治疗术。两组治疗后1周进行近期疗效评估,治疗后随访1年进行远期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χ2=4.05,P<0.05)。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成功42例,失败3例。对照组成功39例,失败6例。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应用于治疗急性牙髓炎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远期疗效相当,能达到同样的临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传统根管治疗术。
作者:刘伟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经胸腔引流管注入自体血治疗不能耐受手术患者持续肺漏气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肺部持续性肺漏气不能耐受手术患者自体血胸膜腔注入,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4例Ⅰ级漏气、1例Ⅱ级漏气患者经1次注入自体血50~100 mL后治愈;1例Ⅰ级漏气、2例Ⅱ级漏气及1例Ⅲ级漏气经两次注入后治愈;1例Ⅲ级漏气者行3次注入后治愈。从第1次注入至肺漏气停止时间为12 h至7 d,平均2.8 d。1例出现注药后低热,未观察到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胸腔引流管注入自体血治疗肺部持续性肺漏气,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治疗不能耐受手术患者持续性肺漏气的有效方法。
作者:魏建强;聂文军;冯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口服天然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黄体酮胶囊100 mg/d或200 mg/d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醋酸甲羟孕酮片6 mg/d或8 mg/d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100 mg/d组患者停药后至撤退性出血的时间延长1.02 d,200 mg/d延长0.44 d;对照组6 mg/d组延长0.63 d,8 mg/d组延长0.50 d,第3疗程停药后至撤退性出血的时间明显长于第1疗程及第2疗程(t=3.76、398、4.02、4.44、4.53、4.12、3.97、3.86,均P<0.05)。观察组100 mg/d组患者月经经期持续时间缩短0.93 d,200 mg/d缩短0.20 d;对照组6 mg/d组缩短0.45 d,8 mg/d组缩短0.49 d。各疗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4、3.33、3.41、3.52、3.18、3.67、3.66、3.74,均P<0.05)。观察组100 mg/d组、200 mg/d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50.00%,对照组6 mg/d组、8 mg/d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21.57%。观察组200 mg/d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9.72、6.21,均P<0.05)。结论口服天然黄体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时,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振芳;黄烂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与化疗联合治疗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48例被确诊为免疫功能低下肺结核老年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比较分析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χ2=26.502,P<0.05),第一个月及第二个月痰菌转阴率分别为75.0%、9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70.8%(χ2=6.229、11.98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与化疗联合治疗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肺结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可作为老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肺结核患者治疗的首选。
作者:武倩喻;钟丽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RP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88例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统计平均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查所有儿童血清CRP,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t=5.483、6.172、6.133、5.363、5.498,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10.221、6.465和3.467、3.378,均P<0.05),CD8+、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3.852、22.412和3.174、34.22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296、3.675,均P<0.05),CD8+、CRP明显低于对照组(t=3.303、5.995,均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412,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有助于调节儿童支原体肺炎炎症反应及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症状体征改善,加快患儿康复,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学萍;夏小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子宫平滑肌瘤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发生变异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如何持续改进,减少变异的方法。方法选取85例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子宫平滑肌瘤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治疗信息,记录这些患者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异的资料并分析原因。结果在85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有12例发生变异,发生率为14.1%。其中2例发生正性变异,发生率为2.4%;10例发生负性变异,发生率为11.7%。变异发生原因主要与患者、医务人员、医院系统有关,其中与患者相关的因素为变异主要原因。结论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有些患者会偏离临床路径,及时有效地进行变异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对于如何高效实施临床路径至关重要。
作者:何梅;孙建芳;汤玉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对浙江省桐乡市1~7岁儿童进行腺样体肥大筛查,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以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予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片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鼻渊通窍颗粒。监测患儿血清IgE及鼻咽测位片,比较两者疗效。结果中度、重度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8.2%和30.4%,中度、重度治疗组分别为82.7%和78.2%。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度χ2=4.808,重度χ2=10.019,均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明确,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金月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复方鱼肝油氧化锌软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效果。方法收集新生儿尿布皮炎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用消毒棉签将红霉素软膏涂搽于患处;观察组用消毒棉签将复方鱼肝油氧化锌软膏涂搽于患处,两组患儿涂搽范围大于潮红皮肤1 cm,充分暴露会阴部及臀部,2~3次/d。比较两组愈合时间,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为(2.63±1.02)d,对照组为(5.12±1.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5)。结论好复方鱼肝油氧化锌软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能显著提高疗效,加快愈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玲云;张京敬;黄微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辅助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表顺序选取盆腔炎性包块患者286例,其中对照组133例,治疗组15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7,P<0.01)。两组均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结论抗生素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简单安全不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治愈率高,特别是避免了手术,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宜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图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进行择期手术的泌尿外科患者随机(周一、三、五手术者为观察组;周二、四、六手术者为对照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延续原有的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观察组采用新设计的巡回护士护理流程图,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差错率及满意率分为6.67%、96.67%;对照组差错率及满意率分为26.67%、76.67%。两组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5.19,均P<0.05)。结论按照护理流程图摆放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体位,能有效的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实施血液透析时的蛋白质摄入干预措施。方法对接受血液透析的2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上的蛋白质摄入给予调整、指导宣教,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7例患者干预后在体质量控制、Hb、Cr、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方面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01,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蛋白质饮食摄入不同于非透析患者,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赏识干预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心理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骨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赏识干预,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价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HAMD、HAMA评分比较,[(17.21±5.96)分与(17.38±5.74)分,(13.95±4.62)分与(14.16±4.8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2、0.175,均P>0.05),护理干预2周后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并且干预组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03±2.35)分与(11.24±3.87)分,(5.26±2.08)分与(9.34±3.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19、4.763,均P<0.05);护理前两组GQOLI-74量表各维度如物质生活、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除物质生活评分外,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9.16±8.24)分与(48.21±8.16)分,(60.75±7.58)分与(49.87±7.03)分,(61.47±7.39)分与(52.38±7.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6、5.937、5.254,均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而言,在常规系统护理的基础上按赏识刺激理论给予赏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身心康复均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
作者:郑桂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将100例肝胆外科手术后放置引流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并发症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整体化护理的观察组治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0%(χ2=10.21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00%(χ2=12.101,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0%(χ2=6.982,P<0.05)。结论通过整体化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并发生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运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配合人工叩背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痰效果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使用敏感抗生素、解痉平喘、化痰治疗基础上,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配合人工叩背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使用敏感抗生素、解痉平喘、化痰治疗基础上,仅配合人工叩背及基础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SaO2、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aO2均增加,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P<0.05);两组住院时间均缩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缩短更明显(t=4.317,P<0.05)。结论住院期间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配合人工叩背方法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促进COPD患者痰液排出,缩短疗程,提高SaO2值。
作者:刘伟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患者,女,62岁,因“持续性胸痛2 h”急诊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2年,高血压170/120 mmHg,平时口服尼莫地平片,血压控制欠佳;否认有“胃炎、胃溃疡”病史。于入院前2 h,因持续性胸痛,被急诊送入太和县中医院。查体:T 36.0℃,P 75次/min,R 21次/min,BP 140/100 mmHg,神志清醒,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5次/min,律齐。辅助检查:心电图:Ⅱ、Ⅲ、AVF 导联 ST 段压低大达0.2 mV,入院后立即查血常规、血凝、急诊生化均示正常,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同工酶MB 22.4 mmol/L。立即予以阿司匹林0.3嚼服,氯吡格雷600 mg 一次性口服,入院后40 min立即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左前降支中段第一对角支发出后100%闭塞,左回旋支的大钝缘支近段80%~85%管状狭窄,术中急诊开通左前降支,并在前降支的中远段及近中段分别植入 EXCEL 3.5 mm ×14 mm 和 EXCEL 3.0 mm ×18 mm药物支架两枚,术中共给普通肝素10000 u,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0.5 mg。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观察治疗,予以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0.15μg· kg-1· min-1维持,预防和治疗急性血栓,并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U,1次/12 h,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维持,阿司匹林0.1,1次/d,强化抗栓治疗,同时予静脉推注泮托拉唑钠40 mg,2次/d预防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但术后6h 患者突然呕吐凝血块及鲜红色血液约800 mL,当时测BP 114/83 mmHg,心率92次/min,血氧饱和度98%,呼吸17次/min,考虑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立即停用盐酸替罗非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保留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次/12 h,预防急性、亚急性血栓,同时予以禁食水、胃肠减压,口服凝血酶1000 u及8%冰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输注红细胞悬液4 U,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后以50 u/h维持72 h后逐渐减量后停用,之后患者未再出现呕血,第5天拔出胃肠减压管,予以温凉流质饮食,监测血凝、血小板正常,血红蛋白:100 g/L。至第6天,加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患者未出现出血。住院14 d患者出院,出院后1周加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d,随访3个月患者未出现黑便及呕血情况。
作者:倪代梅;陈光瑞;付小奎;王朝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普外科肠造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肠造口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4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组肠造口渗血发生率11.1%,低于对照组的28.9%(χ2=4.444,P=0.035);干预组肠造口水肿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的22.2%(χ2=4.406,P=0.036);干预组肠造口回缩或内陷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的17.8%(χ2=4.050, P=0.044)。干预组无焦虑者55.6%,轻度焦虑者28.9%,中度焦虑者11.1%,重度焦虑者4.4%;对照组无焦虑者37.8%,轻度焦虑者26.7%,中度焦虑者28.9%,重度焦虑者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47,P=0.041)。干预组无抑郁者48.9%,轻度抑郁者31.1%,中度抑郁者17.8%,重度抑郁者2.2%;对照组无抑郁者26.7%,轻度抑郁者40.0%,中度抑郁者26.7%,重度抑郁者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1,P=0.029)。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可以降低普外科肠造口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章银芳;王军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不断增加,正迅速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 VitD)除参与传统的骨代谢及钙磷代谢外,还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如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调节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炎性因子生成,调节细胞黏附,调节免疫反应,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及其外周作用等。现就VitD与糖尿病及其参与发病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婷婷;乔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青春期功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春期功血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被动式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临床疗效、出院后遵医行为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9%、88.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4.45,均P<0.05)。观察组患者按时复诊率、按疗程治疗率、按时服药率分别为96.30%、96.30%、92.59%,对照组分别为51.85%、55.56%、62.96%。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5.54、14.22、11.43,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青春期功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加出院后的遵医行为,极大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作者:郑红梅;吴俊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多元健康教育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使用率的影响。方法对108例需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患者进行多元健康教育(包括个体化健康教育、反面病例说明、家属协同教育、组织房颤之家活动、建立随访制度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健康教育1年前后华法林使用率及疾病认知度的变化。结果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后患者对房颤各项知识回答正确率均提高(均P<0.01),患者华法林使用率由7.40%提高到2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0,P<0.01)。结论对房颤患者实施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高疾病的认知度,从而提高华法林抗凝使用率。
作者:薛芬;刘福忠;周娟红;史瑾;杨应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