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随机选择268例消化道科疾病患者,分别采用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检验法(RUT法)和嗜银染色法等侵入性检测方法及采用13C-呼气试验(13C-UBT)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等非侵人性检测方法,评价各种检测方法之间的阳性检出率与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各种方法中,嗜银染色法的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97.01%,显著高于RUT法与13C-UBT(x2=6.36、7.01、5.21、5.14,均P<0.05).嗜银染色法检测阳性预测值为100.00%,明显高于”C-UBT;阴性预测值为89.19%,显著高于RU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6.34.均P<0.05);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与阳性预测值均在90.00%以上.结论 嗜银染色法及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同期化疗对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接受放射治疗同期化疗肿瘤患者40例,对放疗开始1~4周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中的WBC、PLT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放疗开始1~4周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中的WBC、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C:x2=16.902,P=0.001;PLT:x2=8.492,P=0.037),在第2周下降较明显.结论 同期放化疗使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中WBC、PLT均下降,在第2周下降较明显.
作者:高月平;陈楚云;郭惜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8和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1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和依巴斯汀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IL-8和IL-17.结果 对照组显效率为77.8%,观察组为9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8和IL-17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2.92、3.06,均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8和IL-17.
作者:崔存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应用对输卵管阻塞不孕患者应激反应和受孕率的影响.方法 80例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测定术前后血清皮质醇(Cor)和hs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3.268、4.928、2.728,均P <0.05).两组术后血清Cor和hsCRP均明显升高,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3.165、2.147,均P<0.05).观察组宫内妊娠明显高于对照组(x2=4.78,P<0.05),异位妊娠明显低于对照组(x2=4.16,均P<0.05).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输卵管不孕患者应激反应,提高受孕率.
作者:苏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参皂苷,两组均治疗3个月.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SLEDAI)、血清补体3(C3)、IL-17和IL-23.结果 治疗后,两组SLEDAI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73,P<0.05);血清C3均有明显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t=3.04,P<0.05);血清IL-17和IL-23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13、3.06,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25.6%,观察组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P<0.05).结论 人参皂苷可以明显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表达.
作者:李建设;张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临床鉴别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54个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78例(102个结节)甲状腺腺瘤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二维声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结节边界(形状、晕环或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12.36、10.32,均P<0.05),甲状腺结节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01,均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瘤体内实质回声以等回声为主,而甲状腺腺瘤的结节内实质回声以不均匀稍高回声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8、5.32,均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不丰富,而腺瘤的血供很丰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7、25.66,均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 (6.31 ±4.05) cm/s、阻力指数(RI) (0.14 ±0.13)均明显低于甲状腺腺瘤患者的(11.03±0.25) cm/s、(0.50 ±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7.54,P<0.05).结论 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两者的病理基础不同,构成了超声图像上不同的特征,根据二维声像图特征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囊实性变及内部与周围组织回声等,并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血流参数进行确诊,可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王光平;胡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胸膜病理组织学检测及胸水结核分枝杆菌和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检测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非结核性胸膜炎引发胸腔积液患者30例为对照,两组患者均接受胸膜腔穿刺,取胸腔积液检测及胸膜组织活检.结果 一次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结核性胸膜炎18例(60.0%),6例(20.0%)经再次胸膜组织活检确诊.胸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80.0%.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ADA活性(71.3±16.2),ADA阳性率86.7%,TB-PCR阳性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3 ±10.8)、3.3%、20.0%(t=23.42,x2=14.64,x2=8.65,均0<0.05).应用胸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胸腔积液TB-PCR和AD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符合率为100.0%,显著高于各种方法单独应用(x2 =4.36、5.87、4.16,P<0.05).结论 应用胸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胸腔积液TB-PCR和AD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符合率.
作者:黄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分析环形外固定架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共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接受环形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优于对照组(65.0%)(x2=5.625,P=0.044).结论 应用环形外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有着突出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曙峰;叶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快捷的一次性环甲膜快速穿刺套管的研制及应用.方法 研制的环甲膜快速穿刺通气装置可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套管内柱状穿刺刀部分,其刀头部位呈等腰三角形,柱体部分略呈扁柱弧形,其后端设有柱形手柄,该部分亦兼做套管内芯的作用;第二部分为柱状穿刺刀外并与其相对应的套管部分,套管后端有柱状呼吸管接口,通过呼吸导气管可与呼吸气囊或呼吸机相连接.环甲膜穿刺套管的制作材料为ABS工程塑料,首期试制用3D打印机技术制作,技术成熟后利用塑料注射机或制塑机生产.利用该器械分别对6只健康实验犬进行环甲膜处穿刺置管,术后分别带管2d、4d、7d,带管期间未行药物治疗,拔管后分别观察6~12个月.结果 6只实验犬均一次性环甲膜穿刺置管成功,带管期间未见感染征象;拔管后观察6~12个月,其犬吠声及全身活动情况未见异常,无异常憋气及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器械的研究及制作已获成功,通过动物实验说明利用该器械安全有效,无毒无副作用,且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无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刘艳;刘新义;张晓锋;王炳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甘草锌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择秋季腹泻患儿160例,根据计算机系统生成随机代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均行了口服抗病毒药、磷酸铝凝胶或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草锌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46,P<0.01).结论 甘草锌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显著、安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屠友权;夏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足月孕妇乳房按摩对促进宫颈成熟及分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对照研究的方法,将300例初产、单活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明显阴道分娩禁忌的孕妇采用随机表格方法分为两组,两组孕38+5周确定胎儿成熟后首次记录宫颈评分,观察组150例孕妇在专人指导下进行双侧乳房按摩(手持温湿布交替按摩双侧乳房,每天3次,每次lh);对照组150例常规产前检查.观察两组至临产后宫颈成熟情况、临产的孕周,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研究前两组孕妇的Bisho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05);干预第3、6天及临产时观察组Bishop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3.28、5.38、11.27,均P<0.05).观察组150例孕妇宫颈Bishop评分提高,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宫颈Bishop评分提高,总有效率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0.00,P<0.05).观察组40周内分娩率为86.0%,无1例过期妊娠.对照组40周内分娩率为56.0%,过期妊娠9例.两组40周内分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8,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131例(8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例(61.3%)(x2=26.57,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总产程(7.92 ±4.15)h,显著短与对照组的(12.28±4.18)h(t =4.20,P<0.05).观察组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例(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例(10.7%)(x2=6.20,P<0.05).结论 孕足月乳房按摩对促进宫颈自然成熟,促进阴道分娩,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能有效降低因延期妊娠、过期妊娠造成的剖宫产率,对适时分娩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苏珍;翟谢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3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为观察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对照组(NOR)的血浆hsCRP及脑钠肽(BNP)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AMI组、UAP组和SAP组)患者的BNP水平分别为(548.6±200.4) mg/L、(521.0±198.7) mg/L和(175.8±119.4) 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 ±45.7) mg/L,hsCRP水平只有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4、10.65,均P<0.05).PCI术后3d和3个月,冠心病组hsCRP先升高到(45.8±15.3)ng/L,然后又降低到(8.6±4.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6、14.54,均P<0.05);而BNP水平则一直下降,先降到(247.4 ±70.1)mg/L,3个月后降到(69.8 ±20.0) m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7、19.64,均P<0.05).结论 脑钠肽、hsCRP水平是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炎性反应及评估病情的敏感指标,其可能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吴铮;李文铮;李世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d后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结果 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70%)明显高于对照组(40%)(x2=5.45,P<0.05);治疗7d后研究组PCT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33.54、48.02,均P<0.05),且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8、7.67,均P<0.05);研究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显著,对PCT及CRP影响较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PFC固定平台假体与RP旋转平台假体两种人工膝关节置换系统治疗成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39例(39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根据术中采用的假体类型不同而分为两组:固定平台组和旋转平台组.其中,固定平台组16例;旋转平台组23例,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患者行走步态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3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症状好转出院;2例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后伤口愈合,按时拆线出院.随访3~ 12个月访(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能直立行走而无明显跛行.末次随访时固定平台组、旋转平台组膝关节评分(HSS)与膝关节活动度(ROM)分别为(83.17 ±7.12)分、(81.32±5.39)分和(109.73±6.35)°、(103.12±4.28)°,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HSS:t =22.10,ROM:t =9.21;B组HSS:t=30.69,ROM:t =9.54,均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S:t =0.88,ROM:t=3.63,均P>0.05).结论 采用PFC与RP假体系统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早期均有良好疗效,两者早期关节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马成才;刘冰;李小娜;廖中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87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60.9%)(x2=13.42,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9%)明显低于对照组(60.9%) (x2 =24.09,P<0.01).结论 阿奇霉素较红霉素对儿童支气管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解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联合眶隔整复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方法 选取50例(100眼)下睑赘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编号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眼.对照组给予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眶隔整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疼痛情况、治疗前后下睑皮各测量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下睑赘皮矫正、睫毛接触角膜及角膜上皮损害愈合眼数分别为39眼(78.00%)、10眼(20.00%)及43眼(86.00%),观察组分别为49眼(98.00%)、1眼(2.00%)及50眼(100.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59、16.839、3.273,P<0.05,P<0.01);根据VAS疼痛评分标准,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71、12.593,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VAS得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99,P<0.05);两组治疗前后皱襞距睑缘距离、平视下睑缘距瞳孔位置、平视下睑皮缘位于睑缘、平视睫毛倾斜度、内眦角度、外眦角度、内眦皱襞、睑裂高度、平视上下泪小点间距、眼轮匝肌睑部宽度、眼轮匝肌睑部厚度及眼轮匝肌眶部厚度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92、5.828、4.135、5.099、4.723、5.002、6.717、8.092、7.038、8.056、3.129、7.043,均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会出现下睑退缩、睑外翻及眼睑瘢痕等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大于观察组(6.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83,P<0.01).结论 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联合眶隔整复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抢救危重症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对18例危重症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及时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均在24h内明显缓解,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迅速改善,5d之内全部脱机拔管,14 d之内全部缓解出院.结论 及时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目前抢救危重症哮喘发作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哲;吴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腮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A)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SPA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的认识.方法 对2例腮腺SPA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形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初步探讨SPA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并参考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总结.结果 腮腺SPA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腮腺无痛性结节状肿块.其组织学表现主要是在玻璃样变硬化胶原组织背景中可见囊性扩张的导管和腺泡,导管中可见大汗腺化生,局灶导管上皮增生伴结构不良.腮腺SPA的免疫组化染色calponin和SMA染色结果可见导管周围有一层肌上皮细胞.结论 腮腺SPA发病率低,目前对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程均不明确,如在导管上皮发现显著的非典型现象,术后应对患者加强随访.
作者:姜旻亮;孙昆昆;斯红旗;朱赛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三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苏芬太尼、0.3%甲磺酸罗哌卡因、氟哌利多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治疗效果,观察对产妇泌乳、肠排气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K1组、K2组、K3组、D组,每组各100例;K1组、K2组、K3组分别含氯胺酮100 mg、150 mg、200 mg与0.3%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苏芬太尼50μg,氟哌利多2.5 mg配置成镇痛复合液100 mL,各组于关腹前10 min经硬膜外快速注入镇痛复合液负荷量8 mL,然后连接恒速镇痛泵(2mL/h)持续泵入;D组100例按需肌注哌替啶(1 mg/kg).观察术后4、12、24、48 h不同时段镇痛、镇静效果、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泌乳时间、肠排气时间及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K3组术后VAS评分及镇静评定高于K1组、K2组,K2组高于K1组,且K1组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2 hVAS评分,K1组(2.47 ±1.27);K2组(1.84±0.09);K3组(1.46 ±0.11);D组(5.14±1.12).镇静评分:K1组(0.93±0.38);K2组(1.12±0.46);K3组(1.26±0.50);D组(2.13 ±0.56).P<0.05];术后K1组、K2组、K3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D组,术后四组初乳时间和肠排气时间K组明显短于D组[出乳时间K1组(42.5±10.0);K2组(38.1±9.6);K3组(36.4±8.3);D组(61.16 ±10.6),产后肠排气时间K1组(40.8 ±9.4);K2组(37.3 ±13.3);K3组(33.6±12.8);D组(43.4±9.6).P<0.05].结论 0.3%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不同剂量的氯胺酮、苏芬太尼和氟哌利多四药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较为满意,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效果明显,而且四药联用对降低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有利于产妇的泌乳与排气,有利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亓振国;李全;王锋;李成平;王玉杰;亓桂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DNA定量分析与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7 470例妇女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及DNA定量分析,结果异常者用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HC2)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TCT在ASC及以上病变为阳性,DNA指数≥2.5为阳性.结果 7470例患者,用DNA定量分析法检测阳性率为13.0%,TCT检查阳性率为13.7%,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813,P=0.178);≥3个细胞2.5≤DNA指数<4.5者及DNA指数≥4.5者的TCT阳性率明显高于<3个细胞2.5≤DNA指数<4.5者;不同级别TCT异常,均可发现有DNA指数异常细胞,TCT病变级别越高,DNA倍体异常细胞和异倍体细胞峰出现频率越大;不同程度的DNA异常其高危型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48,P=0.000).结论 DNA定量分析联合TCT作为宫颈癌筛查方法有可行性,可以减少漏诊和误诊,指导临床进行宫颈活检,对高危型HPV感染起提示作用.
作者:钟萍萍;顾依群;王军;周秋立;王爱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锥形束CT(CBCT)检查在埋伏牙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采用常规x线根尖片和全景片检查不能准确判定埋伏牙形态、数目及与邻近组织位置关系的颌骨内埋伏牙患者32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CBCT扫描获得多个不同切面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并使用专用软件进行准确定位.结果 CBCT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了埋伏牙形态、数目、空间位置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根据CBCT图像,32例36颗埋伏牙均被精确定位,17例20颗埋伏多生牙及1例1颗上颌埋伏畸形牙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均顺利拔除,14例15颗形态正常非倒置阻生埋伏牙采用外科开窗后联合正畸牵引治疗.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诊断与术中判断完全一致,准确率100%.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邻牙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4例15颗非倒置阻生埋伏牙采用外科开窗后联合正畸牵引治疗,13颗牵引至正常位置,2颗失败,成功率86.7%.结论 CBCT能准确反映颌骨内埋伏牙的位置,在埋伏牙定位分析及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再鸿;杨剑伟;朱雅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推拿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上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资料完整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00例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对照组l单纯采用推拿法进行治疗,对照组2单纯采用中药熏蒸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推拿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三组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的差异,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治愈率为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00%、56.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0%、90.00%(x2=9.76、9.34;x2 =9.87、9.56,均P<0.05).结论 推拿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金英杰;李雪珍;陈华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黑色素瘤抗原A1(MAGEA1)和黑色素瘤抗原A3(MAGEA3)基因表达,结合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分析MAGE基因表达与胃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术前采集40例胃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用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MAGEA1和MAGEA3基因mRNA.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上述MAGE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上述标本CEA表达.结果 47.5%(19/40)和25.0%(10/40)胃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分别检测到MAGEA1和MAGEA3基因mRNA,而相应的胃癌组织中MAGEA1和MAGEA3基因表达率分别为60.0% (24/40)和30.0%(12/40),相应的癌旁胃组织均不表达,其中有4例外周血两者均表达.在62.5% (25/40)的胃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至少检测到一种MAGE基因mRNA;上述患者外周血PBMC中CEA基因mRNA的检出率为65.0% (26/40),20例非肿瘤疾病患者的PBMC中均未检出MAGE基因mRNA.胃癌患者PBMC中MAGE基因mRNA的检出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MAGE基因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差.
作者:李英彬;吕飞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于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随机采集79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其中细菌性感染54例,非细菌性感染25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PCT;采用免疫比浊法测hsCRP.结果 细菌性感染患者PCT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x2=48.337,P<0.01),敏感性92.5%,特异性88.0%;细菌性感染患者hsCRP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x2=22.347,P<0.01),敏感性88.9%,特异性56.0%,阳性预测值(88.9%)与阴性预测值(70.0%)均低于PCT(阳性预测值94.3%和阴性预测值84.6%).结论 PCT在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新的炎症标志物,有助于病情的早期评估、预后评价及疗效观察.
作者:胡素侠;张荣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MMF)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MF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MMF组加用霉酚酸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MMF组总缓解率(82.8%)显著高于对照组(60.6%)(x2=10.86,P<0.05);两组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MMF组降低更为显著,各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50、4.59、11.12,均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均上升,但MMF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09,P<0.05).结论 霉酚酸酯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及尿蛋白具有疗效显著、副反应小、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崔玉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213例HCC患者根据接受的治疗手段分为手术治疗组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AFP-L3,将监测AFP-L3和跟踪随访结果作生存分析图,比较AFP和AFP-L3在两种治疗手段后的预后判断价值.结果 手术患者66例,术后2个月AFP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22.59个月,阴性组24.5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9,P=0.16);AFP-L3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7.18个月,阴性组26.6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38,P<0.01).TACE患者147例,术后2个月AFP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14.91个月,阴性组17.6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16,P=0.10);AFP-L3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2.30个月,阴性组22.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733,P<0.01).结论 采用ELISA法检测AFP-L3,不但在HCC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在手术治疗和TACE治疗HCC患者的疗效评估和生存方面也具有较高价值,优于传统的AFP检测.
作者:刘志伟;李宾;刘艳芬;陈秋英;韩素桂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牙周序列治疗应用于牙周炎正畸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取接受正畸治疗的的6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在正畸治疗前给予患者牙周序列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健康指导.对治疗前后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临床牙周附着丧失(CAI)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正畸治疗结束后两组PLI、BI、PD、CAL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36、4.98、5.95、3.55,均P<0.05).结论 牙周炎患者给予牙周序列治疗控制炎症,可以保障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商燕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肺挫伤患者炎性因子TNF-α、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筛选72例急性肺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比较TNF-α、IL-8水平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炎性因子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能够减少急性肺挫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TNF-a、IL-8的产生,抑制炎性反应,改善预后.
作者:吴丹;范晓东;陈坚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灼口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及疗效.方法 选择灼口综合征患者50例(病例组)予以氯硝西泮片2 mg,1次/d;氟西汀胶囊20 mg,1次/d,连用4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浆细胞因子IL-2、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另选择同期在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血清IL-2、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31、2.97、3.84,均P<0.01).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IL-2、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88、2.34、3.21,P<0.05或P<0.01).治疗4周后病例组治愈6例、显效14例和有效24例,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0% (44/50).结论 灼口综合征患者存在血清IL-2、6和TNF-α水平的异常升高,可作为灼口综合征早期诊断的敏感血清学指标.血清IL-2、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灼口综合征患者治疗疗效随访和预后观察的指标.
作者:万玉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对哮喘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选择68例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4.5μg/160 μg/次,2次/d,连用2周.对照组除不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外,余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MMP-2、9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MMP-2和MMP-9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2.87、2.97、2.21、2.31,P<0.01或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2.45、2.37,均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x2=6.48,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和5例,症状均较轻,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哮喘疗效和安全性较好,作用机制与下调MMP-2、9水平,纠正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修复平衡失调,抑制气道重构密切有关.
作者:卢艳萍;张天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制备治疗耳聋的多肽类药物神经生长因子(NGF)温度敏感缓释凝胶给药系统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为内耳疾病治疗中的大分子药物递送系统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以神经生长因子为主药,Pluronic F127为凝胶基质,考查凝胶基质浓度对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影响,采用无膜溶出法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NGF温敏凝胶体外释药量.结果 含不同浓度Pluronic F127的hβ-NGF温敏原位凝胶的平均低临界溶液温度为28.48~36.26℃,制剂较稳定,体外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累积释放率均达95%以上,Pluronic F127浓度越高缓释特征越明显.结论 NGF温度敏感凝胶可望成为一种治疗耳聋的的新型内耳给药系统,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作者:朱紫兰;刘威;王来友;庞志清;余雪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镰旁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矢状窦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23例,Ⅱ级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5年,2例患者复发,均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熟悉显微神经解剖关系,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吴鹏;姚永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酶-1(PON-1)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并比较肥胖和非肥胖PCOS妇女与健康妇女血清PON-1水平变化及差异.结果 PCOS肥胖妇女及PCOS非肥胖妇女血清PON-1水平[(59±4)mmol/L、(76±4) mmol/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09±7) mmol/L(F =54.51,P<0.01),其中以PCOS肥胖妇女低.结论 测量血清PON-1水平对评估PCOS妇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较大的意义.PON-1活性降低提示体内存在氧化应激状态,是导致部分PCOS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周晓梅;石溪;邹俐;方景川;资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扩张型心肌病应用卡维地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总有效率98.88%,停药后死亡1例;治疗前、后左室腔收缩期内径(LVDD)分别为(68.25 ±2.15)mm、(56.89±4.21)mm,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28.63±0.33)%、(40.56±3.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215、16.877,均P<0.05).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盖彦生;董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甲状腺次全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呼吸困难1例,声音嘶哑2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随访16个月至3年,有2例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经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全组无死亡、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复发病例.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佳方法,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能够有效地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杨海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医院ICU分离的749株病原菌的耐药性,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结果 749株病原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208株,27.8%)、铜绿假单胞菌(108株,14.4%)、大肠埃希菌(96株,12.8%)、金黄色葡萄球菌(76株,10.1%)、肺炎克雷伯菌(62株,8.3%)为主;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503株,67.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为82.9% (63/76);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分离率为22.2%(24/108);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分离率为88.0% (183/208).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28.6%~ 31.5%,对其它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81.6%~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11.6% ~25.0%.结论 ICU检出的病原菌中,多药耐药的现象严重,医院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
作者:赵建平;周秀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造成中青年人牙齿楔状缺损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746例20~50岁中青年人牙齿楔状缺损患者状况进行检查,采用口腔检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分析中青年人牙齿楔状缺损的因素.结果 中青年人牙齿楔状缺损原因中,常见的是机械摩擦576例(75.4%),其次是酸蚀422例(56.6%),另外咬合力疲劳112例(15.0%),其他原因46例(6.7%).结论 中青年人口腔护理存在很多缺陷,牙齿楔状缺损与口腔护理、使用习惯有很大关系,解决措施主要以预防为主.
作者:宋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52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A、B两组,各126例.B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改善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A组显效91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72.22%,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无效率为4.76%,止泻时间为(2.23 ±1.14)d,住院时间为(4.47±2.41)d;B组显效75例,有效31例,无效20例,显效率为59.52%,治疗总有效率为84.13%,无效率为15.87%,止泻时间为(4.72±1.85)d,住院时间为(7.72±2.46)d.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x2 =4.143,P<0.05),止泻时间明显短于B组(t=3.143,P<0.05).结论 对急性腹泻患儿给予补锌辅助治疗,止泻快,住院时间短,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卢小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每组20例,观察各组显效率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85.0%)高于对照组(40.0%)(x2 =6.7,P<0.05,治疗组排尿恢复时间、肌力改善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5.0、3.2、2.7,均P<0.05).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炎安全有效,疗效较确切.
作者:华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吻合口漏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 采集10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发生吻合口漏5例(5%),吻合口漏与吻合口张力过大、吻合口血运不足,肿瘤位置、大小,手术时间,术前放疗,性别年龄,肥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有关.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近期疗效显著,随着腹腔镜技术及操作的不断提高,只要采取措施得当,吻合口漏的发生是可以预防及减少的.
作者:梁宏伟;陈贵俦;冯石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急诊开腹手术与急诊内镜介入治疗结石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结石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资料.其中,15例行急诊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保留组),15例行急诊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加胆囊切除术(切除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治疗.切除组术中出血量(128.32±46.17)mL,住院时间(7.3±3.6)d;保留组分别为(148.13 ±2.07)mL,(8.5±2.9)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5、8.73,均P<0.05).结论 急诊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加胆囊切除术的损伤大于急诊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的同时并不能临床获益,对于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应选择急诊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方式.
作者:王海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图像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104例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声像图特点,分为两组,甲状腺癌患者中,≤30岁28例,>30岁140例,采用x2检验分析两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血供有无差异.颈部转移淋巴结患者中,≤30岁22例,> 30岁82例,分析两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有无囊变、有无钙化及血供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甲状腺结节的形态、边界、有无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26、3.360、2.800,均P>0.05).≤30岁组,内部回声以高回声为主,>30岁组,以低回声为主(x2=59.788,P<0.01);≤30岁组,血供较丰富,>30岁组,少血供为主(x2=56.417,P<0.01).两组中,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形态、边缘、有无囊变、有无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2、0.296、0.458、2.356,均P>0.05),≤30岁组,内部回声以高回声为主,>30岁组,以低回声为主(x2=61.566,P<0.01);≤30岁组,血供较丰富,>30岁组,少血供为主(x2=6.654,P<0.05).结论 年龄因素对超声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颈部转移淋巴结有一定提示作用.
作者:严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阴式和腹腔镜两种术式在卵巢囊肿剥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妇产科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60例治疗情况,依据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组,经阴式组30例和腹腔镜组30例.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均低于经阴式组(t =7.43、1.40、4.95,均P<0.05)而住院费用和感染、复发率均明显高于经阴式组(x2 =6.93、10.53,P<0.05、P<0.05).结论 经阴道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是治疗卵巢囊肿的有效手段,两种术式各有利弊,根据患者具体的手术指征选择术式可以小创伤达到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廖丽娜;张卫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儿童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为儿童哮喘的治疗提供新选择.方法 将12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GINA方案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给予舌下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所有患儿均随访12个月,在治疗后3、6、9、12个月进行自我症状评分,采用IOS肺功能仪检测两组患儿肺功能,监测前后的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外周气道阻力(R5-R20)、周边弹性阻力(X5)及共振频率(Fres),记录实验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与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自我症状评分分别为(22.8±1.5)分比(22.5±1.3)分,(24.1±2.4)分比(21.8±1.9)分,(24.4±2.4)分比(22.7±2.5)分,(24.8±2.7)分比(21.1±1.9)分,观察组治疗后9个月、12个月的自我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R5、R20、R5-R20、X5及Fre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R5、R5-R20、X5及Fres均明显改善,R20无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R5、R20、R5-R20、X5及Fre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能够对因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效果与GINA方案相当,能有效患儿症状,改善肺功能,适用于儿童哮喘非急性发作期.
作者:张彩英;吴永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为HIE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30例HIE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脑苷肌肽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外1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脑活素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意识障碍、原始反射障碍、肌张力障碍、前囱饱满、惊厥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并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意识障碍、肌张力障碍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4.12,均P<0.05);观察组原始反射障碍、前囱饱满、惊厥等临床症状改善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0.16、0.00,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66.67%)(x2=4.25,P<0.05).结论 应用脑苷肌肽治疗HIE的疗效优于脑活素,对提高HIE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CSII组与MSII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CSII)和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费用等.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但CSII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为(5.3±1.9)d、胰岛素用量为(44.8±11.2)u/d、低血糖情况为(0.54 ±0.13)例/次、住院时间为(15.34±4.29)d、住院费用为(2 659±1 548)元,均明显低于MSII组(t=2.87~5.62,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更加快速、科学、方便,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应静;孙水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婴儿辅食添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儿童保健科定期进行检查的婴儿的临床资料,探讨辅食添加情况对婴儿体格的影响,分析辅食添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辅食添加对其生长发育影响.结果 96.52%的婴儿在4~6个月添加了辅食,82.1%婴儿的家长选择谷类食物作为第一种添加的辅食,92.5%婴儿的家长选择第一次添加肉类辅食在>6 ~8月龄添加,4~6月龄婴儿经添加辅食喂养,身长、体质量及体质量增值明显优于<4月龄和>6月龄婴儿添加辅食组(均P <0.05).结论 辅食添加需综合考虑婴儿的生理和情绪、辅食营养及制作、辅食添加时间等因素,合理添加辅食有利于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作者:董红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2年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抗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 304例疑诊为败血症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离及耐药性研究资料,分析当年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结果 2 304例新生儿血培养阳性69例,共分离病原菌69株,分离率2.99%,其中革兰阳性菌41株(59.42%),革兰阴性菌28株(40.58%);革兰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17.39%)、溶血葡萄球菌(11.5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25%)检出率高,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18.84%)和肺炎克雷伯菌(13.04%)检出率高.血培养革兰阳性菌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G 100.00%耐药,对氨苄西林(96.00%)、阿西莫林(92.00%)、红霉素(84.00%)、头孢唑啉(84.00%)和苯唑西林(84.00%)耐药性高,对呋喃妥因(8.00%)和利福平(8.00%)耐药性低,未见万古霉素(0.00%)和替考拉宁(0.00%)耐药菌;血培养革兰阴性菌主要病原菌对氨苄西林100.00%耐药,对复方磺胺甲噁唑(77.27%)和庆大霉素(59.01%)耐药性高,对亚胺培南(0.00%)、美罗培南(9.09%)和左氧氟沙星(13.64%)耐药性低.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骆彩霞;王凤敏;何娟妃;陈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与使用丙泊酚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门诊ASA Ⅰ~Ⅱ级早孕自愿选择人工流产术者1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Ⅰ组给予丙泊酚2.5 mg/kg静脉注射,时间>30 s,体动明显时追加丙泊酚1.0 mg/kg;Ⅱ组给予瑞芬太尼0.5 μg/kg静脉注射,之后每间隔1分钟给予相同剂量瑞芬太尼致吸宫操作完毕停止给药.监测HR、SpO2、RR、SBP等各项生理参数.记录术毕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并观察两组术中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HR、SBP、RR、SpO2术前(t=0.847、0.417、0.614、0.203)、术后(t=1.381、1.502、0.572、0.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间比较,术中HR、SBP、RR、SpO2 Ⅰ组明显低于Ⅱ组(t=4.731、5.230、2.673、2.659,均P<0.05);两组术前与术中HR、SBP、RR、SpO2比较,Ⅰ组术中低于术前(t=9.605、10.306、5.263、4.917,均P<0.05),Ⅱ组术前与术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3、1.597、1.257、0.739,均P>0.05).Ⅱ组术中、术毕始终保持意识清醒,离院时间Ⅱ组短于Ⅰ组(t=2.632,P<0.05).两组术中镇痛优良率均为100%.结论 瑞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使患者镇痛、镇静充分,术中意识清醒,并发症少,术后即可离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方;张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简单随机化原则(掷硬币法)将同期收治的120例病毒性脑炎患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丙种球蛋白静滴(400 mg·kg-1·d-1,连用3d).对比两组5d、10 d治愈率及发热、头痛、呕吐、颈抵抗等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5d治愈率51.2%、10 d治愈率93.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78.3%(x2=4.126、5.551,P<0.05),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10.232,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可提高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短期治愈率,并能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林加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失眠症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以中等半衰期的苯二氮类药物为主的镇静催眠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佐匹克隆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后评定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PSQI各项评分、总分及GWB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除对照组催眠药物项评分外,两组PSQI各项评分、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GWB评分升高(t =4.18~8.26,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GWB评分高于对照组(t =3.97 ~6.73,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有效纠正了患者不良的睡眠认知和行为,显著改善了PSQI及GWB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作者:朱衡亚;刘泉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 对入组的TI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并采用定磷法测定所有入组的TIA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LP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I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6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0%)(x2 =7.135,P<0.01),且不稳定斑块构成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x2=10.15,P<0.01);TIA患者存在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组的血浆LPA水平高于稳定粥样斑块组及无斑块组(t值分别为7.22、11.93,P<0.05,P<0.01).结论 TIA患者血浆LPA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关,检测血浆LPA可以评价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鞠卫萍;周建华;郑福浩;吴喜娟;苘红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尿中微量蛋白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0例,其中有肾脏损伤表现(OLN) 32例,无肾脏损伤临床表现(SLN)48例,另选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转铁蛋白(TRF)、尿微量白蛋白(MA)和尿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 OLN组α1-MG、β2-MG、TRF、MA以及IgG含量分别为(52.06±6.34) mg/L、(0.54±0.13) mg/L、(8.34±2.08) mg/L、(49.56±9.03) mg/L、(56.76±9.21) mg/L,均显著高于SLN组(t=7.745、6.802、8.650、5.228、13.091,均P<0.05)和对照组(t=18.171、12.604、15.311、16.475、24.593,均P<0.05);OLN组α1-MG、β2-MG、TRF、MA以及IgG的阳性率与SLN组和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 =9.250、11.218、10.024、9.853、10.062,均P<0.05).结论 尿中微量蛋白是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是否有肾脏损伤的可靠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爱军;李奕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用信必可都保治疗作为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舒利迭治疗作为对照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患者日间症状评分,夜间憋醒次数及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9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5,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日间症状评分分别为(1.24 ±0.18)分、(1.64±0.26)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0.3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夜间憋醒次数为分别为(0.92±0.28)次、(1.32±0.32)次,观察组憋醒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8.3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FEV1分别为(2.58±0.52)L、(2.18±0.47)L,观察组FEV1明显高于对照组(t=5.7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PEF分别为(321.8±15.6) mL/min、(289.6±15.6) mL/min,观察组PEF明显高于对照组(t=13.85,P<0.05).结论 信必可都保与舒利迭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但前者起效更为迅速,更加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作者:刘疆豪;张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分析氢氯噻嗪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四组,每组46例.A组给予药物氢氯噻嗪、缬沙坦和氨氯地平,B组给予氢氯噻嗪和缬沙坦,C组给予缬沙坦和氨氯地平,D组给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观察四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舒张压变化为显著,与B、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48,P<0.05),B、C、D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2,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7%,17.39%,19.56%,1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7,P>0.05).结论 采用的氢氯噻嗪、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三种药物,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而且由于三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旭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颅脑外伤继发顽固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寻找颅脑外伤继发顽固性癫痫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63例颅脑外伤继发顽固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病灶切除术;治疗组采用常规病灶切除术联合标准前颞叶切除术.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并评价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两组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2±4.8)个月.治疗组显效率(30.3%)、总有效率(8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3%、63.3%)(x2=16.80、7.42,均P<0.05).结论 常规病灶切除术联合标准前颞叶切除术较单纯采用常规病灶切除术疗效更显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高国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静脉大剂量注射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病原菌清除率、抗菌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痊愈率为51.11%,总有效率为75.56%,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5、1.573,均P>0.05);观察组耐药菌清除率为75.00%,总清除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68.42%(x2=3.373、14.554,均P<0.05).观察组抗菌时间为(6.49±1.7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66±1.37)d,(t=2.874,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大剂量注射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高.
作者:许晓霞;陈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血栓抽吸疗法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PCI治疗基础上,加用了血栓抽吸疗法.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梗死动脉的TIMI 3级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x2=4.02,P<0.05),校正TIMI帧数低于照组(t=6.25,P<0.01),能达到TMP 3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x2 =5.31,P<0.01).结论 血栓抽吸疗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的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竹青;白敏聪;李红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臂踝指数(ABI)等动脉僵硬度指标在冠心病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所有患者baPWV和ABI,比较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和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baPWV及ABI之间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吸烟率、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患病率及BMI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64.7±14.5)岁与(58.2±11.8)岁,72.8%与38.0%,43.4%与12.7%,52.0%与16.5%,50.3%与12.7%,78.0%与41.5%,(24.5±3.1)与(22.4±2.6)(x2或t=12.42、14.5、15.0、14.7、13.5、14.0、13.2,均P<0.05)];冠心病组baPWV正常者比例、轻、中度升高者及重度升高者比例分别为28.9%、34.1%及37.0%,均优于非冠心病组,但ABI <0.9比例为19.1%,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x2=15.5、12.4、16.0、15.5,均P<0.05).结论 冠心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baPWV和ABI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在高危人群中广泛开展baPWV和ABI的筛查,以争取冠心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邢佳侬;张艳辉;张凤书;刘艳辉;唐瑞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本研究采用心电图检查的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人群进行总结,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宁海县第一医院体检者745例,包括敬老院老年人、在校学生、有固定职业从业人员(具体职业信息见后述).
作者:华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与分支静脉缝扎术联合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病例98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与分支静脉缝扎术联合治疗或者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近期疗效及随访2年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18.2±18.5) min与(132.4 ±23.7)min,t=6.458,P=0.012]、术中出血量[(81.2±21.4) mL与(111.5±33.6) mL,t=7.524,P=0.008]、并发症(1/50与7/48,x2=5.172,P=0.026)、2年复发情况((3/46与10/47,x2=7.406,P=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6.1±1.8)d与(8.2±2.3)d,t =2.417,P=0.154].98例患者术后1个月均获得随访,观察组近期疗效评价优良率82.0%(41/50),对照组则为62.5%(3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65,P =0.026).结论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与分支静脉缝扎术联合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效果明确,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邵加文;蒯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反生率及促进合理用药的途径.方法 选取79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静脉滴注给药(58.22%)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60~ 80岁老年患者多见,占39.24%;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类别为抗微生物类药物(64.56%),其次为中成药制剂(20.25%).不良反反应表现以皮肤附件损害(36.71%)及消化系统反应(25.32%)多见.结论 了解诱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并进行控制与调节有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胡国红;胡红霞;吴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CT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的不断进步,CT冠状动脉成像成为冠心病患者常规筛查手段,特别是螺旋CT作为一种安全、无创及可靠的检查方法,可以较为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各级血管,但对于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尤其是心房颤动的患者,普通螺旋CT冠脉成像较难获得良好图像.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较以前的CT检查有较大进步,拥有更短的时间分辨率,可实时冻结跳动的心脏,成为冠状动脉成像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1].本研究采用DSCT冠状动脉成像观察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结合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特点,以更客观的评估方法比较各证型组间在冠状动脉病变结果方面存在的差异.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现代病理意义,为中药干预冠状动脉病变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作者:唐永洪;贾玉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空心针加丝线荷包缝合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髌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空心针加丝线荷包缝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x2=10.902,P<0.05).结论 空心针加丝线荷包缝合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显著,患者可进行早期功能训练,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志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跟骨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同种异体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和影响学评估.结果 40例患者术后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结果为优、良、中、差的人数分别为26例、10例、3例和1例,分别占总人数的65%、25%、7.50%和2.50%.所有患者均随访至3个月以上,平均随访时间为7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36例患者再塌陷在2mm内,4例患者再塌陷超过2 mm.与术后相比,Bǒhlers角未见丢失.术后分别出现1例患者切缘皮肤红肿和1例局部切口浅表坏死,经处理后恢复良好.结论 同种异体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治疗的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波;徐文联;李华杰;孙欢;闵有宝;陈青;周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野猪咬伤致右大腿坐骨神经完全断裂的预防处置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野猪咬伤致右大腿坐骨神经完全断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患者住院28d后出院.经检测,狂犬病抗体结果正常.18个月后随访,自主感觉右腿稍无力、有麻木感,痛觉部分恢复,肌力由0级恢复至4级.结论 医生对此类创作必须有清醒认识,并严格按规范做好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处置和护理工作.
作者:何向莲;童舜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熟练的护理及手术配合对髋关节周围截骨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分析42例行髋关节周围截骨术患者病历资料.A组患者:护士参加5台以下髋关节周围截骨术;B组患者:护士参加10台以上该手术.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A、B两组手术时间[(112.1 ±21.3)min、(91.6±17.5) min]、手术中出血量[(612±106.1) mL、(587 ±66.8)mL]均存在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F=0.32、1.01,均P>0.05).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F =3.95、4.52、5.21、3.58、4.63、5.10,均P<0.05),但两组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0.64,均P>0.05).术后患者未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术后24h拔除引流管并开始康复训练,术后3~5d患者在坐起无头晕的情况下扶双拐或助步器患侧不负重下床活动.6周后开始部分负重活动,12周后全负重弃拐行走.术后2例患者因局部皮下脂肪液化行局部清创缝合术,术后每天换药,1个月后伤口愈合.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85%(35例)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显著改善,术后3个月复查X线平片显示截骨部位骨折均完全骨性愈合.结论 熟练的手术配合有助于缩短髋关节周围截骨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戴京媛;吴福丽;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和胎儿营养充足,宫内胎儿普遍较大,剖宫产指数逐年增加.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剖宫产术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可以造成子宫血流灌注的急速下降,影响胎儿的氧供应,造成严重后果[1].因此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来讲,加强对剖宫产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就更加重要.目前临床上通常使用液体预负荷和麻醉后改变体位来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笔者就胶体预负荷和腰部倾斜体位干预预防剖宫产手术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进行探讨,现将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叶青;陈兰凤;庄飞行;冯满清;周智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味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 将4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味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治疗前做好解释和心理疏导,操作轻柔,精心护理,及时护理干预.结果 治愈2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无一例患者因放疗反应而中断放射治疗.结论 葛根芩连汤加味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良好的护理是取得疗效的保证.
作者:刘秀萍;李宗宪;王文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可控药物传输系统可以实现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靶向释放,有利于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在疾病治疗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药剂学、生命科学、医学、材料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1]理想的可控药物传输系统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载药率和包封率,良好的细胞或组织特异性--即靶向性;还应具有在达到目标病灶部位之前不释放药物分子,到达病灶部位后才以适当的速度释放出药物分子的特性[2].
作者:王俊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门诊健康教育体会.方法 选取门诊接诊的高血压患者77例,实施门诊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将同期未接受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的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门诊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结果 干预组门诊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79%)、规律服药率(82%)及有效控制率(7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4%、52%、32%)(x2=7.005、6.447、8.153,均P<0.05).结论 通过门诊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对高血压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好地保障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韦霞光;胡海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脑卒中是以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为中风或脑血管意外,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1].因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脑卒中疾病预防知识,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提高离退休干部对预防脑卒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理香;孙盼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后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获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终身性医学教育的延续和补充.随着基层医院医学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基层医院医学继续教育工作,结合基层医院实际制定相应的对策.
作者:陈华琼;谭祥华;陈和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医院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和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发放工作.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液接触,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多种电器及压力容器,加上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潮湿等诸多不良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及安全造成威胁[1].由于医学院校教材中关于消毒供应室的知识内容很少,与消毒供应室实际工作和发展不相匹配,护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较差;护生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实习时间短,这也导致其很难全面地掌握消毒供应室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2].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消毒供应室护生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探讨提高护生职业防护的对策,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作者:王小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