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苦参素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人胃癌细胞系MGC-803接种培养24 h后,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苦参素(0.25 g/L、0.5 g/L、1g/L、2g/L、4 g/L),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分别加入氟尿嘧啶(2g/L)和培养液,继续培养12 h,24 h,36 h,48 h,采用MTT法测定苦参素对MGC-803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判定苦参素的剂量与MGC-803细胞增殖活性间的关系,计算细胞抑制率和群体倍增时间.结果:苦参素在0.25~4 g/L范围内,对MGC-803细胞的增殖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该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增加.结论:苦参素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朱艳琴;王凯娟;徐玉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在体外对人CD34+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以正常培养组为对照,伊马替尼不同浓度组分别为1 μmol/L,3 μmol/L,5μmol/L伊马替尼,联合应用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培养人PBMNCs分化成为D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察不同药物浓度的伊马替尼对DCs分化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加用伊马替尼组DCs的表面特征分子CD1a和CD83、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明显减少,其抗原递呈和激活的CTL效应均不同程度地减低,并且该抑制作用有量效依赖关系.结论:伊马替尼在体外对CD34+来源DCs的分化和功能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琳;周健;蒋东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检测河南地区消化性溃疡人群中幽门螺杆菌babA2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从河南地区6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和41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体内分离幽门螺杆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agA、iceA、vacA和babA2在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abA2与幽门螺杆菌中cagA、iceA和vacA的相关性.结果:从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分离到的67株幽门螺杆菌中,babA2阳性27株(40.3%);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体内分离到的41株幽门螺杆菌中,15株(36.6%)babA2阳性,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1).babA2与幽门螺杆菌中cagA、iceA和vacA的出现无关.结论:河南地区人群中幽门螺杆菌babA2并不是一个实用的可预测消化性溃疡的毒力标志物.
作者:李宪民;郑鹏远;卢高峰;祁元明;方华圣;李健;李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实验性隐睾大鼠生殖细胞凋亡及Bcl-xl、Bad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50只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隐睾组(n=23)和对照组(n=27).建立单侧隐睾动物模型,术后3 d,7 d,10 d取材隐睾侧睾丸,对照组同侧取材.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生殖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xl,Bad蛋白表达.结果:凋亡细胞主要是初级精母细胞和圆形精子细胞.隐睾组生殖细胞凋亡指数术后3 d组((5.54±1.93)%)、7 d组((7.33±1.61)%)、10 d组((9.48±2.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6±0.92)%,P<0.01);隐睾组Bcl-xl蛋白表达术后3 d组((67.30±6.11)%)、7 d组((54.00±8.75)%)、10 d组((35.85±6.55)%)均低于对照组((76.00±6.83)%,P<0.01);Bad蛋白表达术后7 d组((46.22±9.30)%)、10 d组((41.30±5.81)%)均高于对照组((13.88±3.58)%,P<0.01).结论:实验性隐睾大鼠生殖细胞凋亡增多,可能与Bcl-xl蛋白表达降低、Bad蛋白表达升高相关.
作者:范应中;万清廉;王家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T174M多态性和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T)的水平.方法:对100例EH患者、4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及电泳分型的方法对AGT基因M235T、T174M多态性进行分析,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组血浆NO、ET水平.结果:①EH组中M235TT、T174TM、T174MM基因型频率及T174M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②EH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NO水平降低;ET水平升高(P<0.001).③EH组中T174MM型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T174TM型和T174TT型(P均<0.001);而ET水平T174MM型和T174TM型明显高于T174TT型(P均<0.001);血浆NO、ET水平在M235T 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T174MM基因型和T174M等位基因是EH发病的危险因素.②EH存在血管内皮舒缩功能障碍,表现为血浆NO水平降低、ET水平升高.
作者:张强;崔天祥;李莉;乔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内毒素(LPS)诱导的中耳炎所致豚鼠耳蜗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选用耳廓反射灵敏的豚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5只),内毒素组(15只):双侧听泡各灌注50μl LPS(1g/L);地塞米松治疗组(15只):双侧听泡各灌注50μl LPS后,再灌注地塞米松50μl(1g/L).所有动物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测听,并测定耳蜗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耳蜗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同时观察耳蜗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内毒素组ABR Ⅰ波潜伏期、Ⅱ波潜伏期及阈值较其余2组有增大趋势,且其Ⅲ波潜伏期较其余2组延长(P<0.05);内毒素组耳蜗组织中SOD活力较其余2组降低(P<0.05),NO含量较其余2组升高(P<0.05);内毒素组耳蜗底转内、外毛细胞纤毛出现明显的倒伏、脱落、排列紊乱,外毛细胞纤毛损伤从内排到外排逐渐加重,并可见内、外毛细胞纤毛缺失.地塞米松治疗组耳蜗损伤及生化检查结果均较内毒素组轻.结论: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诱导的中耳炎所致耳蜗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晓萍;王晓红;赵玉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对照组(25只)及缺血再灌注加高压氧治疗组(HBO组,25只).采用动脉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四氮唑染色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20 h各组大鼠脑梗死灶的大小,应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3 h再灌注6 h、24 h、48 h、72 h、120 h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发现脑梗死灶,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表达阴性.HBO组缺血再灌注后120 h大鼠梗死灶体积(15.9±4.2)明显小于缺血对照组(26.8±4.9)(P<0.01);HBO组大鼠再灌注24 h,48 h,72 h各时点凋亡指数均低于缺血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增多,bcl-2蛋白表达增强,高压氧治疗可以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蒋杞英;胡艳秋;刘胜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5只成年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氧化苦参碱组,麻醉大鼠后冠脉结扎30 min,再灌60 min后,各组立即取出心脏,用冰盐水冲洗、吸干、称重后以生理盐水为介质,用匀浆器制成心肌组织匀浆,观察3组大鼠心肌组织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质、酶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氧化苦参碱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一氧化氮水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力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丙二醛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尹永英;张善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该地区该季节人体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法医昆虫学依据.方法:以人肝组织作为诱饵和培养物,观察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的生长演变过程及特点.结果:在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首先飞临尸体产蛆,培养物放置48 h见麻蝇幼蛆,幼蛆体长在幼蛆出生后的72 h内与生长时间呈近似的直线关系.幼蛆出生后144 h变蛹,19 d变蝇.结论:郑州地区夏初季节尸食性麻蝇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为该地区推断人体死亡时间提供依据.
作者:郑旭东;张广政;孟宪生;阎红涛;张书红;郭克民;葛秀峰;杨卫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方法:5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8只.除B组(该组小鼠不致敏,也不诱发ACD)外,其他6组均建立ACD模型.A组每d腹腔注射20 ml/kg的PBS,B、C、D、E、F、G组分别每d腹腔注射OMT 50 mg/kg、12.5 mg/kg、25 mg/kg、50 mg/kg和100 mg/kg及氢化可的松25 mg/kg,均给药28 d.于给药第8 d、14 d、29 d测各组小鼠左、右耳厚度,计算2耳差值.实验第1 d、7 d、14 d、21 d、28 d小鼠尾静脉采血三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T细胞数.第29 d处死全部小鼠,测量胸腺及脾脏质量.结果:OMT具有强烈抑制DNFB诱发的小鼠耳部ACD作用,且OMT可增加各剂量组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小剂量的OMT可以使小鼠胸腺和脾脏质量增加,而大剂量的OMT对小鼠脾脏质量的影响不明显,但能降低小鼠胸腺的质量.结论:OMT显著升高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可能是OMT抑制ACD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作者:伍斌;任学群;谢红付;张江林;陈明亮;杜乾君;杨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PD大鼠模型分成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将第三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用Hoechst33258标记后植入实验组大鼠纹状体内,对照组注射PBS.此后每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以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在2周,4周,8周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MSCs的存活,迁移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酪氨酸羟化酶(TH)和突触素的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仪(HPLC-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结果:脐血MSCs移植后大鼠的旋转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MSCs可在大鼠脑内存活,随时间延长,迁移范围扩大,分布于纹状体,胼胝体和皮质;GFAP,NSE,TH都有表达,突触素无表达.多巴胺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脐血MSCs有望成为治疗PD的种子细胞,为神经退行性变提供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樊志刚;刘翔;白瑞樱;韩雪飞;鄢文海;邢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48例食管鳞癌组织、24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4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TP的表达.结果:①食管鳞癌组织中TP阳性表达率(81.25%(39/48))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8.33%(2/24))和不典型增生组织(41.67%(10/24,P<0.01)).②TP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TP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抑制TP的表达能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阻断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为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尚育红;王进;李继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判断病程及预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包膜完整者12例,不完整者29例;无癌栓者13例,有癌栓者28例;病理分级Ⅰ+Ⅱ级者17例,Ⅲ+Ⅳ级者24例)和5例正常肝组织中bFGF和MVD的表达.结果:5例正常肝组织中bFGF和MVD均无表达.HCC组织中bFGF阳性率为70.7%,bFGF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有无癌栓、包膜是否完整有关(P<0.05),HCC组织中MVD为21.02±9.57.bFGF表达与MVD值有关(P<0.01).在高侵袭转移组与低侵袭转移组间,bFGF阳性率分别为86.4%和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VD值分别为24.62±9.98,16.79±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C组织中bFGF呈高表达,与HCC肿瘤血管生成有关,检测bFGF、MVD有助于判断肿瘤侵袭转移能力.
作者:韩斌;梁冰;王广田;庞志刚;孙培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E-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4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16例,重度24例)的胎盘组织进行E-selectin定位,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子痫前期组中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E-selectin的表达(53.5±0.5)低于对照组(53.8±0.4)(P<0.05),而在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E-selectin的表达(63.0±0.5)高于对照组(62.6±0.4)(P<0.05);轻度、重度子痫前期间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E-select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electin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
作者:王瑜;张曦;程国梅;任琛琛;崔世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良性疾病需行LH术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LH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行开腹子宫切除术(AH)且条件相似的患者28例(AH组).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病率发生情况,并测定2组术前1 d和术后1 d、4 d外周血IL-10及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水平.结果:①LH与AH相比,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病率低(均P<0.05).②AH组术后1 d外周血IL-10含量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4 d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LH组术后1 d、4 d外周血IL-10较术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术后1 d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 2组均有升高趋势,但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2组相比,LH组明显高于AH组(P<0.05).结论:LH与AH相比,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对外周血IL-10及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小.
作者:边爱平;赵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影响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部位、T分类、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方式及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舌边缘部和舌腹部肿瘤转移淋巴结涉及Ⅰ~Ⅳ颈部平面,舌前部和舌根部肿瘤转移淋巴结涉及Ⅰ~Ⅲ颈部平面;在所有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转移淋巴结在各平面的构成比依次为平面Ⅱ(40.48%),平面Ⅰ(35.71%),平面Ⅲ(19.05%),平面Ⅳ(4.76%)和平面V(0%).T分类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T18.33%、T219.44%、T3 38.00%、T447.62%(x2=8.848,P=0.037);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Ⅰ~Ⅱ级14.87%,Ⅲ级93.75%(x2=39.850,P<0.001);浸润方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Ⅰ~Ⅱ型无淋巴结转移,Ⅲ型为25.00%,ⅣC~ⅣD型为58.62%;而肿瘤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787).结论:舌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主要累及Ⅰ~Ⅳ颈部平面,以Ⅰ~Ⅲ颈部平面为主,其转移的发生与肿瘤的T分类、分化程度、浸润方式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韩新光;杨彩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urvivin与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对喉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喉正常黏膜(LNM)、38例喉不典型增生(LAH)和50例喉鳞癌(LSCC)组织中Survivin及NF-κBp65的表达情况.结果:①LNM、LAH和LSCC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20)、36.8%(14/38)和72.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p6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20)、23.7%(9/38)和64.0%(32/5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urvivin的表达与LSCC的淋巴结转移及T分期有关(P<0.05),NF-κBp65的表达与LSCC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③LSCC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p65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67,P=0.009).结论:LSCC组织中Survivin与NF-κB均异常活化,2者可能共同参与了LSCC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郭宝凤;董明敏;郭漳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D21S11、D21S1270、D21S1437的多态性判断先天愚型患者21号额外染色体的双亲起源.方法:选择先天愚型关键区域(DSCR)内部及其附近的STR D21S11、D21S1270、D21S1437对11个核心家系进行PCR扩增并进行DNA定量分析.结果:先天愚型患者出现1:1:13条或2:12条DNA电泳带.在9个可确定21号额外染色体来源的家庭中,7名患儿的21号额外染色体来源于母亲,2名来源于父亲.结论:根据这3个遗传标记可确定大多数先天愚型患儿额外染色体的双亲起源,为研究染色体不分离的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陈辉;郑红;贺颖;刘华;连建华;张钦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2例,Ⅲ~Ⅳ级18例)组织中MMP-9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Ⅲ~Ⅳ级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VD为63.96±18.29,MMP-9的表达为65.34±7.76;Ⅰ~Ⅱ级MVD为34.73±12.56,MMP-9为48.13±9.74.Ⅲ~Ⅳ级中MVD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1);脑星形细胞瘤中MVD和MMP-9呈正相关关系.结论:MVD和MMP-9的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相关,MMP-9在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万娅敏;高剑波;王振豫;杨学华;陈学军;郭华;周志刚;岳松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人精子顶体膜相关蛋白32(hSAMP32)mRNA在体外细胞NIH3T3中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及亚克隆技术构建pcDNA3.1(+)-hSAMP32质粒,实验组以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pcDNA3.1(+)-hSAMP32真核表达载体导入NIH3T3细胞中,同时设置空白和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pcDNA3.1(+)).原位杂交检测hSAMP32 mRNA在3组细胞中的表达.结果:①RT-PCR扩增产物与预期的目的基因hSAMP32长度一致.亚克隆酶切鉴定可见目的片段.②实验组阳性细胞胞浆中可见hSAMP32 mRNA的表达,镜下可见蓝紫色阳性颗粒,空白和阴性对照组未见蓝紫色阳性颗粒.结论: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能够将pcDNA3.1-hSAMP32真核表达载体高效导入NIH3T3细胞中,实现了hSAMP32基因的体外表达.
作者:臧卫东;陈雪梅;任秀花;赵青赞;曹静;郝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用腺病毒介导的反义VEGF165(Ad-aVEGF165)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和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后,观察Ad-aVEGF165对这两细胞系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用感染复数为100的Ad-aVEGF165分别转染上述细胞,测定其生长曲线(MTT法)、细胞周期、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转染Ad-aVEGF165基因的A375细胞上清能够抑制ECV304细胞的生长,其增殖指数下降.Ad-aVEGF165对A375细胞的生长、增殖指数无明显影响,但是它能抑制A375细胞VEGF的表达.结论:①ECV304细胞不表达VEGF,Ad-VEGF 165对ECV304细胞无直接影响,必须要经过A375细胞介导才能抑制ECV304细胞的生长;②在体外,Ad-aVEGF165不能直接抑制A375细胞的生长,但能抑制A375细胞分泌VEGF.
作者:崔正军;岑瑛;王立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系膜细胞(MCs)为受试对象,将MCs分为7组:①正常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NG组),②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HG组),③高糖+6.25 μmol/L姜黄素组,④高糖+12.5 μmol/L姜黄素组,⑤高糖+25μmol/L姜黄素组,⑥高糖+50 μmol/L姜黄素组,⑦高糖+100μmol/L姜黄素组.分别作用24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内FN蛋白表达.结果:作用24 h后,高糖明显诱导MCs增殖并上调细胞内FN表达.不同浓度姜黄素均能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增生,并抑制FN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姜黄素能抑制高糖诱导的MCs增殖,并下调FN蛋白表达,提示姜黄素可能通过阻抑FN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发挥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崔冰;刘晓城;张俊;韩敏;李名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对5个中国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convulsion,BFIC)家系进行基因定位研究.方法:选择D18S460、D18S474等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作为DNA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银染技术,采用LINKAGE软件包中的MLINK程序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常染色体显性(AD)模式下,在标记位点D18S460和D18S474,5个家系在重组率为0.000,外显率从90%到50%时,获得两点对数优势计分(log odds score,LOD)值总和均为-∞;在标记位点D18S474处,5个家系在重组率为0.400,外显率为70%时,获得大两点LOD值总和仅为0.002.结论:位点D18S460和D18S474与BFIC疾病基因不存在连锁关系.
作者:周军卫;杜培洁;陈辉;宋国英;刘华;李晓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改性后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植入犬的右室流出道,观察其长期的防钙化性能.方法:从屠宰场取新鲜牛颈静脉,筛选后放入循环固定槽内,用体积分数为0.625%的戊二醛固定1 d,取出分为2组,分别于体积分数为100%2,3-丁二醇和体积分数为0.3%戊二醛中保存60 d,然后分组植入犬的右室-肺动脉之间,将犬的肺动脉近端结扎,饲养1 a后行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及钙含量测定.结果:2,3-丁二醇保存组管道内腔及瓣膜表面发现有内皮样细胞存在.戊二醛保存组较2,3-丁二醇组管道组织均存在较严重的炎性反应.2,3-丁二醇改性后的牛颈静脉管壁平均钙含量((8.72±0.71)mg/g)明显比戊二醛组((22.05±10.78)mg/g)低,P<0.05;2组瓣膜平均钙含量相比(2,3-丁二醛组:(1.38±0.86)mg/g),戊二醛组:((0.88±0.69)m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二醛鞣制的生物组织材料经2,3-丁二醇改性后可明显减轻组织钙化程度.
作者:张竞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检测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YYHL)与HLC小鼠近交系的遗传纯合程度.方法:依据GB/T14927.1-2001检测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的13个生化标记基因位点:Car-2、Hbb、Es-1、Trf、Mod-1、Idh-1、Es-2、Es-3、Mup、Pgm-1、Gpd-1、Ce-2、Gpi-1;每个品系抽样4只,并用标准近交系C57BL/6、DBA/2、615、BALB/c作对照,对YYHL小鼠近交系和HLC小鼠近交系进行遗传检测.结果:YYHL与HLC小鼠近交系在所检测的13个生化标记基因位点上达到100%纯合.但2个近交系在Hbb、Idh-1、Ce-2生化标记基因位点上不同.结论:YYHL小鼠近交系与HLC小鼠近交系在遗传纯度方面均已达到近交系要求,可作为新的近交系应用于科学研究.
作者:薛敬礼;章金涛;杜春燕;邢金山;杜献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培养神经元生长发育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取足月新生1 d内的Wistar大鼠12只,分离并培养双侧海马及额前叶皮质神经元,于饲养培养12 h后分4组处理.空白对照组:单纯饲养培养液培养.普通红光照射组:饲养培养第2 d开始,用普通红光进行照射,输出功率3 mW,光斑直径3 mm,每次3 min,垂直照射,距离4~5 cm.脑活素组:饲养培养液加入脑活素,浓度200 mg/L.氦氖激光照射组:饲养培养第2 d开始采用波长为632.8 nm的氦氖激光进行照射,输出功率、光斑直径及照射方法同普通红光照射组.普通红光和氦氖激光照射组照射时将另外2组培养神经元同时取出,同样放置但不照射.每组于培养第7 d、14d、21d、28 d计数存活神经元数目;于培养第3 d、7 d、14 d测神经元突起长度;于培养第14 d进行HE、Nissl化学染色;于培养第21 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培养液中SOD含量,用TBA法测定MD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普通红光照射组比较,各测定时间点脑活素组和氦氖激光照射组存活神经元数目、神经元胞体面积及大直径、神经元突起长度较大,尼氏体灰度值降低,培养液中SOD含量较高,MDA较低(P均<0.05).结论:氦氖激光照射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作者:张顺清;李宛青;张伟宏;吴爱群;张华;陈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特征.方法:用常规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方法对正常有毛BALB/c小鼠及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12日龄左右发生脱毛现象,2周左右时除触须外全部脱净,并终生保持无毛状态;1月龄时无毛小鼠透过皮肤可见内脏,老龄时头部、腹部和体侧形成明显的皱纹和褶痕,似犀牛状,指甲过度生长.组织学发现BALB/c无毛小鼠毛囊瓦解,形成椭圆囊,真皮内形成大小不等的包囊,并且随年龄增长而扩张;无毛小鼠皮肤电镜扫描可见表面有许多鳞片状、泡沬状、角化物质沿皮肤沟排列;切面可见角质化的皮肤包囊和真皮包囊,真皮内弹性纤维排列凌乱.结论:BALB/c 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结构特点较有毛小鼠更接近于人,可作为新品系应用于皮肤病学研究.
作者:章金涛;薛敬礼;杜春燕;王纯耀;金树兴;李洪涛;史崇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其中星形细胞瘤1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0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2例)石蜡标本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TGF-α蛋白表达和PCNA标记指数(PCNA-LI),并随访比较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1 a的生存率.结果:10例正常脑组织中TGF-α、PCNA-LI蛋白无表达;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TGF-α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60.0%(30/50),总PCNA-LI为(67.86±28.68)%;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TGF-α蛋白表达和PCNA-LI也显著增高,各级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α蛋白表达和PCNA-LI呈正相关(r=0.864,P<0.01),TGF-α蛋白表达强弱和PCNA-LI高低反映患者预后(P<0.01).结论: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存在TGF-α和PCNA蛋白高表达,联合检测TGF-α蛋白和PCNA-LI对评估人脑星形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滨;宋来君;徐国本;张智峰;辛志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大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期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3组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同系移植组、同种移植组、同种移植后AG治疗(应用AG(600mg/(kg·d))皮下注射)组.各组分别在术后第3 d,5 d,7 d采集移植心肌的心室组织,观察移植心脏排斥反应情况,细胞凋亡情况及心肌组织中iNOS活性的变化.结果:①同种移植组和同种移植后AG治疗组排斥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98,12.70,P<0.05);②心脏移植后各级排斥反应中均可见细胞凋亡的存在,且随着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加重,心肌细胞凋亡的量也在增加;③同种移植后AG治疗组与同种移植组相比各时间段iNOS活性均明显升高,而与同系移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G可以通过抑制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期的iNOS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移植心脏的功能.
作者:乔晨晖;张岩;郅兴义;张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Smad4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大肠癌组织(其中结肠癌34例,直肠癌30例;高-中分化腺癌42例,低分化腺癌22例;Dukes分期A-B期36例,C-D期28例;浸润深度在肌层以内者25例,浸润已达浆膜或超过浆膜者39例;有淋巴结转移者37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7例)和10例经病理证实为正常的癌旁大肠组织中Smad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选取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测定MVD.结果:64例大肠癌组织中Smad4蛋白的阳性率为46.88%,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Smad4蛋白的阳性率为9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大肠癌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分别为26.85±8.27,8.83±4.9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7,P=0.000).大肠癌组织中浸润深度达到或超过浆膜层,Dukes分期C-D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Smad4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深度在浆膜以内,Dukes分期A-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表达阳性组MVD明显低于Smad4表达阴性组(P<0.01).结论:Smad4的低表达与大肠癌的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志.
作者:吴慧丽;李琨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因素交互作用对煤工尘肺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病例研究方法,对110例汉族煤工尘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其TGF-β1基因-509位点多态性,对煤工尘肺患者TGF-β1基因-509位点基因型与环境暴露等因素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煤工尘肺患者TGF-β1基因-509位点C/T和T/T基因型在吸烟组中的比例高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adj=2.357,95%CI1.254~4.430,P<0.05);在接尘工龄≥20 a组中的比例高于接尘工龄<20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adj=3.022,95%CI 1.645~5.553,P<0.05).结论:TGF-β1基因-509位点多态性与吸烟、接尘工龄存在交互作用,增加了煤尘接触者发生煤工尘肺的危险性.
作者:毋小玉;姚武;李丽;郝长付;王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缺血脑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制作缺血脑损伤模型)、利多卡因治疗组,每组10只.手术后24 h分离右侧海马组织.TUNEL法检测3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细胞色素C(Cyt C)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凋亡细胞数明显降低(P均<0.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yt C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Cyt C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下降(P<0.001).结论:利多卡因可减少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Cyt C的释放并降低Bax蛋白的表达,对海马CA1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作者:高立新;王志举;李怀洲;杨松华;王明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HO-1)基因转染对大鼠肝细胞系BRL的抗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BRL细胞转染HO-1基因后(对照组采用转染空载体pcDNA3的BRL细胞),应用RT-PCR检测肝细胞系BRL中HO-1基因的表达.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进行细胞计数,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转染的肝细胞系BRL中均有HO-1 mRNA表达.转染HO-1的BRL细胞经TNF-α诱导凋亡后,细胞凋亡率(55.42%±3.12%)明显低于同等刺激下转染pcDNA3的BRL细胞(81.29%±3.08%)(P<0.05).结论:BRL肝细胞系中HO-1表现出较强的抗凋亡能力,为以细胞凋亡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陈国勇;曲青山;孙建军;钱建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喉鳞癌(LS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编码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外显子特异PCR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LSCC(肿瘤发生部位位于声门上15例,声门24例,声门下2例;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3例,Ⅲ期15例,Ⅳ期3例;病理分级:高分化15例,中分化18例,低分化8例;淋巴结转移阳性15例,阴性26例)及其相对应的喉正常黏膜组织中FHIT基因全部编码外显子E5~E9纯合性缺失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PCNA的关系.结果:41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E5~E9无1例发生纯合性缺失.LSCC组织中,E5~E9纯合性缺失率分别为26.8%(11/41)、14.6%(6/41)、9.8%(4/41)、29.3%(12/41)和7.3%(3/41).FHIT基因编码外显子总纯合性缺失率为41.5%(17/41),且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有关(P<0.05).FHIT基因编码外显子纯合性缺失与PCNA标记指数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LSCC组织中FHIT基因编码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可能为其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可作为检测LSC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志.
作者:殷德涛;王庆兆;董明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腹部择期手术老年患者,年龄65~76岁,ASA Ⅰ~Ⅱ级,无心肺疾患,无高血压病史.随机分为2组:血液稀释组(A组,n=10)和对照组(B组,n=10),均采用气管内全麻.2组患者入室后常规输液,采用4-2-1法则补充基础生理需要量,按0.7~0.8 ml/(kg·h)补充禁食量.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按25ml/min的速率输入60g/L羟乙基淀粉(HES)7 ml/kg后开始诱导,同时继续输入60g/L HES达15 ml/kg.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pMA)、心率(fH)、中心静脉压(pCV)、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乳酸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A组全麻诱导后PMA下降不明显,PCV升高,但在正常范围内,与基础值及同时相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诱导后pMA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2组的fH、乳酸和动脉血气在AHH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期AHH应用于无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可预防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有利于保持血液动力学平稳.
作者:滕如阳;艾艳秋;张卫;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冠脉单支病变48例(A组)、2支病变28例(B组)、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检测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A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FMD、ET、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上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功能障碍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林虹;郭进;王风;林英忠;赵毅兰;李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26例内异症患者(Ⅰ、Ⅱ期11例,Ⅲ、Ⅳ期15例)及16例对照组(其他妇科手术,术中可见腹腔积液者)腹腔液及血清中IL-12和TNF-α含量.结果:内异症组腹腔液及血清IL-1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2组腹腔液IL-12均低于同组的血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组Ⅲ、Ⅳ期腹腔液IL-12((19.56±0.83)ng·L-1)和血清IL-12((23.62±0.59)ng·L-1)均低于Ⅰ、Ⅱ期腹腔液((23.59±0.56)ng·L-1)和血清((28.71±0.54)ng·L-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内异症组腹腔液及血清TNF-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2组腹腔液TNF-α含量均高于同组的血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组Ⅲ、Ⅳ期腹腔液TNF-α((60.24±0.96)ng·L-1)和血清TNF-α((49.90±1.36)ng·L-1)均高于Ⅰ、Ⅱ期腹腔液((53.37±0.89)ng·L-1)和血清((42.20±0.99)ng·L-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IL-12和TNF-α在内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含量变化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检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滋养细胞中单克隆抗体Fas、Fas的配体(FasL)及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24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对照组)及24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Fas、FasL及VEGF表达强度.结果:Fas、FasL及VEGF主要表达于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及细胞滋养细胞的胞质及胞膜内.与对照组比较,FasL、VEGF在重度子痫前期组中的表达显著降低(t=71.84,t=130.23,P<0.01);而Fas在重度子痫前期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t=118.8,P<0.01).Fas、FasL及VEGF在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的表达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盘质量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Fas、FasL及VEGF在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滋养细胞表达失衡,使母-胎免疫耐受机制遭到破坏,引发胎盘绒毛发育不全、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免疫病理改变,可能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病因及病理过程有关.
作者:张曦;岳秀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顺铂、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单独或联合应用对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的TRAIL和顺铂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培养的RD型人横纹肌肉瘤细胞,通过MTT比色法、电镜、流式细胞仪(FCM)观察RD型人横纹肌肉瘤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TRAIL质量浓度为1.0 μg/L、10.0μg/L、100.0μg/L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8.9±0.4)%、(20.8±0.5)%、(43.5±0.9)%;顺铂质量浓度为1.0 mg/L、5.0 mg/L、10.0 mg/L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8±0.2)%、(23.4±0.5)%和(43.8±0.9)%.而质量浓度为100μg/L的TRAIL与质量浓度为5 mg/L的顺铂联合作用时,细胞生长抑制率达(66.4±1.4)%.FCM分析显示2者联合应用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透射电镜下观察顺铂和TRAIL单独或联合作用均可诱导细胞凋亡,表现为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性变化.结论:TRAIL和顺铂联合应用对横纹肌肉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协同杀伤效果,这一作用可能与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有关.
作者:徐玉生;许建中;苗金红;杨迪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g)、血脂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9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46例),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8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和Fig水平的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冠脉不良事件(MACE)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TC、LDL-C、hs-CRP、Fig水平及MACE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仅hs-CRP水平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χ2=4.03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TC、LDL-C、hs-CRP、Fig水平,改善预后.
作者:许爱国;黄振文;郭攀;卢常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中国粗榧的组织培养技术.方法:观察不同消毒时间(5 min,10 min,15min),不同激素(6-苄基嘌呤(6-BA)、萘乙酸(NAA)、6-呋喃氨基嘌呤(KT)、2,4-二氯苯氧乙酸(2,4-D))组合及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对中国粗榧不同的外植体材料(茎尖、当年生幼茎、当年生幼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选用茎尖、幼茎为外植体,消毒时间为10 min,培养基以MS+6-BA+NAA+2,4-D(6-BA、NAA质量浓度均为20 mg/L,2,4-D为1.0 mg/L)可较好地诱导中国粗榧愈伤组织的形成.
作者:黄进勇;李永欣;岳彩鹏;郭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优化维生素K3的生产工艺.方法:通过比较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反应条件.结果:在佳工艺条件下(2-甲基-1,4-荼醌(2-MNQ)与NaHSO3的物质的量比为1:1.5;m(2-MNQ):V水/(g/ml)=1.5;m(2-MNQ):V乙醇/(g/ml)=4.0;反应温度为52~55℃;反应时间为1h),维生素K3的收率稳定在75%以上.结论:本研究为维生素K3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刘艳凯;吴春丽;张秋荣;张楠;杜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衣原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不同因素干预,探讨并比较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红霉素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影响,探索新的抑制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方法和思路.方法:用经过筛查的8~12周清洁级小鼠72只,制成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模型,分别用EGF及红霉素干预,统计并比较不同时间每组小鼠阴道感染率及阳性感染者阴道排菌量情况.结果:由对照组第8 d CT阳性感染率为79.2%可知沙眼衣原体动物感染模型制作成功;在感染第8 d、第18 d EGF干预组感染率分别为45.8%、33.3%,红霉素干预组为33.3%、4.2%,与对照组的79.2%、7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阳性感染者中阴道脱落菌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EGF及抗生素通过不同的抗菌机制降低小鼠生殖道CT感染的发生率并能降低衣原体的毒力,从而为预防衣原体感染找到浇新的策略打下了实验基础.
作者:王聪霞;陈红峰;李红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浆中血脂、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4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用药组(即常规组,应用溶栓剂、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盐、ACE-Ⅰ类等)24例,常规用药加用阿托伐他汀组(即联用组)2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4例.用Greiss法测定NO,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GRP和ET的水平.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AMI患者早期血浆中NO和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E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AMI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且以联用组改善更为显著;联用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结论:常规用药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MI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AMI患者早期血浆中NO、CGRP和ET的代谢失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杜习智;王豫辉;董根山;王爱风;孟宪丽;李瑞敏;王留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CD44V6和nm23-H1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14例正常宫颈上皮为对照,分别检测94例子宫颈浸润性鳞癌(Ⅰ~Ⅱ期59例,Ⅲ~Ⅳ期35例,高分化(Ⅰ级)23例,中等分化(Ⅱ级)46例,低分化(Ⅲ级)25例)及其中46例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cad、CD44V6和nm23-H1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宫颈、宫颈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cad蛋白、CD44V6、nm23-H1蛋白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CD44V6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nm23-H1仅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子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表达与CD44V6表达呈负相关(r=-0.225,P<0.05),CD44V6表达与nm23-H1表达呈负相关(r=-0.282,P<0.05).结论:E-cad、CD44V6和nm23-H1可能直接参与子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过程.
作者:郭哲;朱全道;王喜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精氨酸胶囊治疗男性少弱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男性少弱精症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安慰剂组,各40例.分别给予复方精氨酸胶囊和安慰剂,共服药60 d.于停药后第10 d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有效率(63.64%,21/33)明显高于安慰剂组(31.43%,11/3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复方精氨酸胶囊能有效治疗少弱精症,短期用药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苏迎春;孙莹璞;郭艺红;辛志敏;董悦芝;熊承良;尹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黄斑水肿是机体对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非特异性病理反应,可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白内障术后等,是引起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1].作者对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22例黄斑水肿患者(22眼)采用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 acetonide,TA)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戴涛;高雪霞;杨会琴;陈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心肌保护技术的发展、体外循环设备的不断改良等,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技术已相当成熟,但体外循环(CPB)本身导致的并发症如全身炎症反应等仍不可避免[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bypass grafting,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有体外循环高危因素或者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可能,成为现代微创冠脉外科的重要术式[2,3].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本院完成OPCAB216例,现就OPCAB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等报道如下.
作者:田海峰;程兆云;张志东;权晓强;张立;孟凡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表达状态和机体特殊的免疫应答状态是两个主要因素[1].CHB重型的发生可能与HBV DNA的大量复制及免疫应答损害加重有关[2].因此,抑制HBV DNA复制是否有利于CHB重型的治疗,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存活率值得探讨.有研究报道拉米夫定具有抑制HBV DNA复制的作用[3,4],为此作者对拉米夫定治疗CHB重型的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凤;冯慧芬;张俊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且发病年龄提前,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2].2003年至2004年,作者采取社区干预及合理用药指导综合治疗高血压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段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但病因复杂,诊断也有一定困难,特别是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病情凶险,处理困难.作者总结了近年来本科诊治下消化道出血患者106例,报道如下.
作者:苏建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高剂量化疗(HDT)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应用于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取得较好疗效.2004年,本院为1例MM患者进行了APBSCT,并用反应停及α-干扰素维持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树霞;何玉萍;崔志红;冯敏;张延展;张景;苌风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998年3月至2005年3月,作者应用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5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重;田克;张立贵;朱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院1995年1月至2005年6月行食管癌手术608例,术后发生乳糜胸12例,发生率1.97%,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尚长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蝶窦位于颅底,位置深、隐匿,与视神经、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相毗邻.传统的鼻外进路或鼻中隔蝶窦进路手术复杂、出血多、危险性大.鼻内镜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蝶窦手术的难度,提高了安全性.2003年5月至2005年8月,共完成鼻内镜蝶窦手术48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罗晓幸;孙慧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胸腺瘤是前纵隔常见的肿瘤,约占前纵隔肿瘤的83%~90%,全部纵隔肿瘤的20%[1].作者将本科1997年至2005年收治的3例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赵松;秦建军;胡伟;付明倜;赵高峰;王铁;齐宇;李昂;李向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作者采取微创下经胸内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2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中华;赵鹏飞;张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3年至2005年,作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肾病22例,并与常规方法及单用吡格列酮相比较,以探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方案.
作者:王建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膜瘤56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张福生;阎长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4年4月,作者采用血脂康及综合干预治疗脂肪肝60例,并与采用综合干预(饮食、锻炼)的6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张素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持续性枕后位(persistent occiput posterior posterior,POPP)是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头位异常,占头位难产中的首位,降低POPP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1].作者选择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POPP 54例,采用经阴道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胎背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POPP,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陈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一种肠道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部分性或完全性结肠梗阻[1].2003年至2005年,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行经肛门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HD 3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伟;张卫;王家祥;艾艳秋;花瑞芳;马君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995年4月至2004年12月,本院共收治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36例,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培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作者对1例原发性脾功能亢进、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脾及胆囊联合切除术,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华;路文彦;刘三光;张建生;吕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输血用红细胞保存液(MAP)为枸橼酸钠、枸橼酸、葡萄糖、磷酸二氢钠、氯化钠、甘露醇和腺嘌呤的灭菌水溶液.国家药品标准规定MAP中腺嘌呤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本中心于2003年3月探索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MAP中腺嘌呤的含量,经特异性、灵敏度及可靠性检测,认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的优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陶玉生;张淑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血清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阳性.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椎小关节和肋椎关节,其中以骶髂关节受累常见[1].CT扫描是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2,3].作者总结了幼年与成人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岳松伟;高剑波;杨学华;陈学军;周志刚;郭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临床常见急症,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凶险,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其原因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d syndrome,SIRS)密切相关,且细胞因子的过度生成导致内稳态的失衡在AP的病程发展中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1].作者回顾分析了172例AP患者中发生SIRS 71例患者的转归情况,为临床提高AP致SIRS治愈率提供有益的资料.
作者:杜正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999年2月至2005年10月,共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10眼,其中有15例17眼高度近视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袁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临床少见,仅占全身肿瘤的0.07%~0.2%[1].由于其部位特殊、手术难度大,且早期诊断困难、术后易复发等特点致使临床疗效不甚理想.为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作者总结了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本院外科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32例PRT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霍志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肝移植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可导致移植肝脏功能的丧失,甚至受体术后死亡.2003年2月至2004年2月,法国冈城大学医疗中心肝胆外科肝移植中心共完成同种异体背驮式肝移植32例次,现就肝移植中处理肝动脉的经验及预防肝动脉血栓形成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宏伟;Ephrem Salame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0年6月至2004年12月,作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30例,并以顺铂联合长春瑞滨方案作对照,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瑜;杨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994年3月至2005年6月,作者采用髂内动脉置化疗泵,依次注射抗癌药物预防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59例,其中54例获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红林;姬彤玉;宋少康;杜涛;李启忠;范小玲;任风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了解本院患者在住院前经血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作者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9 800例住院患者的血清标本,按年龄分组分别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苑新;李小芳;朱爱枝;吴小祯;邓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亦存在多种风险,如感染、排斥、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作者回顾性分析199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本院148例肾移植受者的死亡原因,报道如下.
作者:曲青山;吕宇涛;张小谱;苗书斋;陈国勇;邢利;蔡文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在我国已开展十余年,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而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1,2],但对急性坏死性胆囊炎的LC治疗仍存在争议[3].作者总结了24例急性坏死性胆囊炎施行LC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豫峰;王萌;赵甦;董良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患者入院时既不存在又不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作者对700例住院白血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讨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作者:明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垂体腺瘤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为颅内常见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0%.临床大多以内分泌障碍起病,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溢乳、双颞侧头痛、视力减退等[1].手术治疗包括经额下入路和经鼻蝶窦入路.额下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传统的经口鼻蝶窦入路虽能满意切除肿瘤,但因唇龈交界血运丰富,容易出血,损伤鼻腭神经引起口唇上切齿麻木[2].本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85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管理报道如下.
作者:程文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2年12月至2005年9月,作者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65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夏志坚;刘闯;张丽;张金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先天性肌强直发病率为0.3~0.6/10万[1],常见有2种遗传类型:Thomsen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Becker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均表现为骨骼肌在随意收缩或刺激而收缩后出现肌强直,不易立即放松,Becker型较Thomsen型起病较晚,且有的在肌肉用力后有短暂的肌无力现象.该病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国内仅有零星的家系报道,本研究中作者报道了有24例患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肌强直家系,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张博爱;王海珍;李增富;郑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老年肺炎为老年人肺实质的急性炎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老年肺炎病死率达5.6%~23.3%,80岁以上老年人中,肺炎是第一死因,90岁以上者有一半死于肺炎[1].现就本院2000年5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216例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田蕊;徐析;朱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2年3月至2005年6月,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并以36例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对于预防宫颈癌具有重要价值.电子阴道镜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1].本科近年来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门诊患者采用电子阴道镜进一步检查,以筛查早期宫颈病变,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学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y postoperotive inyammatory ileus,EPII)在术后肠梗阻中约占90%[1],且有2/3的病例发生在小肠手术后[2].如认识不足,处理不当,易增加患者创伤甚至引起肠瘘、重症感染等并发症[3].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作者共收治EPⅡ患者9例,经积极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红军;杨聪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世纪80年代脊柱外科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是以椎弓根螺钉技术为代表的脊柱内固定技术,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类脊柱疾病[1].该类手术需要X线透视辅助定位,传统置钉方式易产生误差甚至损害神经根,而导航技术大大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使手术更快、更准、更安全[2].本科从2005年4月以来采用德国SIEMENS IsoC-3D X光机结合美国Metdtronic导航系统(FluoronavTM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完成87例共158枚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罗汉文;关宏刚;陈志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作者自1998年至2004年对本科收治的35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采用大剂量131I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了解带状疱疹受累神经节的分布规律,作者详细记录自1993年至2005年1297例带状疱疹所属的神经节位置,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守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角膜损伤、虹膜前后粘连、前房角关闭、白内障形成或加速原有白内障发展、视力下降等[1].因其形成浅前房原因不同,轻、重不同,其处理方法与预后各不相同.现将本院近年收治的青光眼手术患者139例(212眼)发生浅前房的比例、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路剑英;张清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科自2000年11月至2005年4月应用头皮局部皮瓣或秃发区头皮瘢痕切除术、头皮扩张术、头发移植等修复头发缺失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正斌;王剑;李洁;梁俊刚;胡晓庆;张羽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987年10月至2004年5月,作者采用腹横筋膜层修补及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及复发疝79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49例,现将其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周忠;王永歧;陈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作者根据2004年由省老干部局组织的在本院体检的省直机关干部资料完整者的体检结果,分析了该群体的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患病情况以及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刘桂芝;张会芹;邢玉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海绵窦的结构十分复杂,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第1、2支、颈内动脉及其神经丛通过,并有许多小神经节的存在[1,2].海绵窦病变综合征的病因繁多且治疗措施、效果各异,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本科15a来收治的16例海绵窦病变综合征(包括非Tolosa-Hunt综合征7例;Tolosa-Hunt综合征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化、病理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冯树涛;崔月梅;巴庆华;王惠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采用保留功能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36例,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0年7月至2005年6月,本院共收治宫颈癌患者132例,均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黄同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作者采用Protaper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160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腹泻病原构成比中,轮状病毒(Rotavirus,RV)约占40%~60%,位居小儿腹泻首位[1].轮状病毒肠炎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深入了解其临床特点,对小儿腹泻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对本院儿科2005年收治的67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马玉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肺移植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进行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后随机均分为3组:L-Arg组、eNOS抑制剂组和对照组,于再灌注前5 min,分别静脉推注L-Arg、eNOS抑制剂和生理盐水.观察缺血再灌注3 h后肺组织中内皮源性NO合成酶(eNOS)mRNA表达、移植兔的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L-Arg组心脏指数、动脉氧分压、eNOS mRNA表达显著高于eNOS抑制剂组及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肺组织含水百分比、肺动脉压、肺心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低于eNOS抑制剂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rg对肺移植早期出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赵高峰;巴玉峰;齐宇;李向楠;秦建军;李昂;胡伟;赵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兔肺移植术后早期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肺移植组.肺移植组行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阴性对照组只游离夹闭肺动脉,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半定量RT-PCR方法,对3组兔肺组织中ICAM-1蛋白及其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肺移植组肺泡上皮及肺血管内皮ICAM-1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P<0.01),ICAM-1mRNA RT-PCR扩增产物相对密度显著高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移植肺组织中ICAM-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移植肺再灌注损伤.
作者:赵高峰;巴玉峰;齐宇;李向楠;秦建军;李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寻找被T细胞识别的食管癌细胞抗原肽,为食管癌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H 3.3的枸橼酸-磷酸盐缓冲液间隔24 h多次酸洗贴壁生长的Eca-109细胞,获得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HLA-Ⅰ)类分子结合的多肽,经超过滤,反相HPLC色谱层析得到不同组分多肽,DC递呈抗原肽刺激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51Cr杀伤实验检测CTL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结果:Mr小于3 000的混合多肽经过反相HPLC可获得50多个组分,混合肽、P17、P29和P41组分体外诱导实验表明可以诱导出较强的CTL反应.结论:酸洗法能有效获得HLA-Ⅰ类分子结合的多肽抗原,Mr小于3 000的多肽成分中3个组分存在能引起特异性的抗肿瘤CTL免疫反应的肿瘤抗原,具有潜在的免疫治疗作用.
作者:李付广;金戈;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兔移植肺组织中是否发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胀亡现象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26对大耳白兔进行左侧单肺移植,另分别选6只大耳白兔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阴性对照和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利用透射电镜及病理学等技术,检测移植肺组织中Ⅱ型肺泡上皮的胀亡现象、MDA含量及SOD活力,分析细胞胀亡在肺移植中可能的生物学作用.结果:移植肺组织中主要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生胀亡,Ⅱ型上皮细胞胀亡的发生与MDA、SOD有关;与健侧肺、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肺相比,移植肺发生较强的排斥反应,且组织中存在更多的胀亡细胞.结论:兔肺移植排斥反应中主要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生胀亡,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胀亡可能在肺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高峰;齐宇;秦建军;李向楠;胡伟;赵松;王铁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从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入手,筛选出食管癌高效细胞膜肿瘤抗原的大致范围.方法:采用敏感的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来确定Eca-109细胞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基因分型,用HLA血清学分型技术筛选健康志愿者;改良的Neville法结合超滤法纯化膜蛋白并分组:<3000、3000~10000、<10000、10000~30000、30000~100000、>100000、总膜蛋白共7个组,各组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以DC激活的T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Eca-109细胞为靶细胞,设效靶比为8:1、16:1、32:1,用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率.结果:Eca-109细胞HLA的基因分型为A*03,A*24;B*35,B*37;DRB1*01,DRB1*12;DR52;DRB3;筛选到1例表型为A03杂合子的健康志愿者.根据MTT检测,在效靶比为8:1、16:1和32:1时,膜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 000组的肿瘤细胞杀伤率与未使用去垢剂的总膜蛋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 000组的杀伤率高,与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109细胞膜蛋白中存在能引起特异性的抗肿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肿瘤抗原,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 000的膜蛋白成分中可能存在人食管癌的高效肿瘤抗原.
作者:李付广;杜英;孙涛;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外周血T淋巴细胞初步纯化方法.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低剂量IL-2维持下,利用细胞培养淘汰法筛选纯化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表面标志的改变.结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B淋巴细胞于第1周时基本死亡,第3周时完全消失;NK细胞于第1周时明显增加,第4周时大部分死亡;第4周时,所培养的细胞绝大多数为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整体变化趋势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D4+百分数稍增加,CD8+百分数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3+CD16+CD56+百分数明显增加.结论:在IL-2维持下,人PBMCs培养4周时,收获培养细胞为初步纯化的T淋巴细胞.
作者:李付广;李沛;靳静;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儿童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进行性恶化的终末期肺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肺移植术.术后移植肺水肿的防治,是手术成败的关键.2004年12月22日,作者开展了国内首例儿童肺移植术,将患儿父亲的左肺下叶移植到该患儿的右胸腔,以求纠治其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患儿因严重肺水肿所致的并发症,于术后2 d死亡.现总结如下,以探讨理想的移植肺水肿的防治措施.
作者:赵高峰;赵松;赵文增;胡伟;李昂;秦建军;齐宇;李向楠;王铁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KLFSF8对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RT-PCR检测细胞株BGC823中CKLFSF8基因的表达;利用脂质体将CKLFSF8转染BGC823;倒置显微镜观察BGC823生长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KLFSF8基因转染前后BGC823细胞EGFR的表达.结果:BGC823生长过程中可测到CKLFSF8表达;CKLFSF8转染前后BGC823细胞株EGFR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LFSF8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 EGFR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望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黄玉敏;李付广;杜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左肺移植传统术式的改良方案.方法:依改良的动脉、静脉、支气管三套管法进行30例大鼠左肺异体原位移植,和同期传统移植术式相比较,分析改良术式的优越性.结果:改良的移植术式历时短(平均(32.5±5.3)min),操作方便,术中术后死亡率低(16.7%),移植肺功能良好,移植鼠存活期长(平均存活(25±4)d).结论:改良的移植术式较传统术式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于鼠肺移植动物实验.
作者:赵高峰;巴玉峰;丁志丹;李向楠;齐宇;李昂;赵松;王铁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自体肺移植治疗合并心内癌栓的左中央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左肺上叶中央型肺癌并左房内癌栓1例,正中入胸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摘除左房内癌栓,然后右侧卧位,左后外入胸,心包内外联合切除左全肺,体外修剪去除病变的上叶及下叶局部,将无癌残留的下叶重植于左胸腔.结果:患者术后15h二次开胸止血,机械辅助通气25 h后拔除气管插管,重植肺膨胀良好,术后48 h纤支镜吸痰1次,72 h下床活动.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肺血管灌注、回流良好,支气管通畅.随访28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并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合并心内癌栓的晚期中央型肺癌,可以通过体外循环下自体肺移植达到根治性切除.
作者:赵高峰;秦建军;赵松;齐宇;胡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系膜蛋白分离和初步纯化方法.方法:使用改良的Neville法提取细胞膜,在pH 6.3的条件下,用去垢剂Triton X-100和辛基β-葡糖苷把细胞膜上的蛋白溶解下来,以超滤法纯化膜蛋白并分组.结果:在pH 6.3的条件下,适当的去垢剂与膜蛋白质量之比使用去垢剂辛基β-葡糖苷时为6:1;使用Triton X-100时为2:1.超滤法将膜蛋白分为相对分子质量<3 000、3 000~10 000、<10 000、10 000~30 000、30 000~100 000、>100 000共6个组分.结论:获得适当的去垢剂与膜蛋白质量比,并获得了不同的膜蛋白组分,为进一步研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肿瘤抗原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付广;杜英;孙涛;杨红艳;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威胁老年人健康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老年住院患者中焦虑情绪的发生也越来越多.作者调查了老年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2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大球囊(直径30 mm)过度扩张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9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邹治真;张文萍;海丹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本科将循证护理运用于160例放化疗患者口腔护理实践中,与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常规法护理的180例放化疗患者相比,口腔黏膜炎(OM)发生率及强度均有所下降,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梅;杨志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风湿性心脏病遗留的慢性瓣膜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的狭窄及(或)关闭不全,其中以二尖瓣病变为常见[1].对单纯二尖瓣狭窄的内科治疗以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效果好[2].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作者对接受PBMV的15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理体会;张素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